排球的起源与发展是怎样的

作为世界三大球之一,排球深受人们的喜爱。排球是一项很平常的运动,很多人都热爱排球。身为排球爱好者的你知道排球起源于哪个国家么?排球的发展是怎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排球的起源与发展介绍,希望能帮到你。

排球的起源与发展

起源

排球(Volleyball)运动起源于美国。1895年美国马萨诸塞州(旧称麻省)霍利约克市,一位叫摩根(威廉·G·摩根)的体育工作人员发明的。当时网球、篮球很盛行。摩根先生认为篮球运动太激烈,而网球运动量又太小,他想寻求一种运动量适中,又富于趣味性,男女老少都适宜的室内娱乐性项目,就想把当时已广为流行的网球搬到室内,在篮球场上用手来打。这种游戏开始时,他将网球网挂在篮球场上,用篮球隔网像打网球一样打来打去进行游戏。

但室内篮球场面积较小,排球容易出界,于是他作了某些改进:

一、是把网球允许球落地后再回击的规则改为不许落地;

二、是把改变排球外形,其圆周改为为25-27英寸,重量为225-340克。

三、篮球太大、太重,不能按预想的方式进行游戏,便改试用篮球胆。而篮球胆又太轻,在空中飘忽不定。玩起来不方便,难于控制。但因经过试用效果很好,就决定采用这种球。国际标准用球虽历经百年,进行了千百次的改进,但球的规格和第一代的球几乎差不多。

发展

第一个排球规则是美国人摩根(威廉·G·摩根)先生通过斯波尔丁体育出版社出版的。当时它规定采用“轮转制”、“每局15分”,1918年又作出了上场人数为6人的规定。从此,欧美开始流行6人排球。

春田专科学院是排球的发源地,该院的青年会是最早传播排球运动的组织,也最早举行首次排球表演赛。__青年会的干事、传教士、春田学院毕业的学生,以及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美国军队,都成为排球运动的初期传播者。排球1900年第一次传入加拿大。同年传入亚洲的印度。

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通过美国军队将排球带到欧洲。至于排球是于何时何地由何人介绍到中国的,已无法考 证。但现有的历史资料证明,早在1905年在中国的南方广州、香港等地就已开展了排球活动。

在排球运动传入中国的初期,除了一些教会、学校开展并传播外,__青年会在推广和传播这个项目上,也起到了相当的作用。

排球运动,1900年传入亚洲,在开展的初期上场人数不是6人而是16人。据菲律宾排球介绍人、美籍F·S勃朗先生说:“当时美国有体育馆,较适合于6人制排球。亚洲人多,又多在室外进行,要考虑多数人能参加排球运动。”因此F·S勃朗先生和F·H勃朗先生向菲律宾和日本介绍的都是16人制排球。故在1913年的第一届远东运动会上采用16人制。1919年第四届远东运动会上演变为12人制,1927年第八届远东运动会上演变为9人制,1950年7月,在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举办的全国体育工作者。

暑期学习会上,首次介绍了6人制排球规则与比赛方法,1951年正式采用6人制。从此,6人制排球在全国逐步地开展起来。

怎么打好排球

1、击球手型、击球点和击球部位

垫击手型,目前常用的方法有两种:

叠指法:两手手指上下相叠,两拇指对齐平行相靠压在上面一手的中指第二指节上,掌根紧靠,两臂伸直相夹。注意手掌部分不能相叠。

包拳法:两手抱拳互握,两拇指平行放于上面,两掌根和两小臂外旋紧靠,手腕下压,使前臂形成一个垫击平面。

正面双手垫球的击球点,一般应尽量保持在腹前约一臂距离的位置。用腕上10厘米左右的两小臂挠骨内侧所构成平面击球。

2、垫球的准备姿势

比赛中应根据不同情况采用相应的准备姿势。初学垫球时,由于是垫击一般的轻球,故可采取一般准备姿势。上体稍前倾,两脚开立,两脚间的距离稍宽于肩,两臂微屈置于腹前,两肘稍内收,两眼注视来球。

3、垫球的动作要领

插及时移动取位,降低重心,两臂前伸插至球下,使两前臂的垫击面对准来球,并初步取好手臂的角度。

夹是指两手掌根紧靠,手臂夹紧,手腕下压,用平整而稳定的击球面去迎击球。

提由下肢蹬地,提肩、顶肘、压腕的动作去迎击来球,身体重心要随球前移,两臂在全身协调动作的配合下伴送球。

打排球有什么好处

1、改善体型及姿态 ,调节脾肾功能

排球运动的弹跳除了能锻炼腿部肌肉,还能很好地锻炼臀部肌肉。打排球多弹跳可练就美臀,让S身材更突出。经观察发现,排球运动员几乎算是所有运动员中身材最好的,平衡能力不好的人也可以通过打排球来改善自己的姿态

2、心情好不好都可以找人发泄,保护肝脏 ,释放压力,调节情绪

排球虽然比篮球软些,但其中一些动作是特别痛快的:发球前,队员狠劲地向地上拍打排球砰砰作响,手掌拍击时,手指和手掌的神经末梢将剧烈的刺激迅速传感到大脑,大脑立即兴奋起来,释放荷尔蒙,将脊椎和手臂、手腕的酸胀感释放出去,连续重击20次,一般中度的压力(头皮发紧状)就释放开了。

3、降低血压,减少痴肥的机会

在运动中经常要有弹跳扣球的动作,锻炼大腿、腰腹部的肌肉,让腿部没有赘肉,腰部更健美,手臂也会出现完美曲线。由于要经常起跳,所以自己就注意控制食量,否则,还没有跳起来就坠下去了!

猜你喜欢:

1.排球比赛知识

2.排球起源及规则的变化

3.篮球运动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

4.排球运动的起源

5.体育与健康百科知识

简述篮球的起源与发展历程(历史上篮球是怎么起步发展的)

篮球是一项特别受人们喜爱的运动,不论男女老少,都喜欢在篮球场上恣意挥洒汗水。

但是篮球究竟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它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可能很多人并不是很了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篮球的历史和起源。

篮球起源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在1891年12月21日由詹姆斯·奈史密斯发明的。

当时奈史密斯博士在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基督教青年会国际训练学校任教。他从当地儿童喜欢用球投向桃子筐的游戏中得到启发,创建了篮球游戏。篮球最初是为了解决冬季室外寒冷,橄榄球、棒球无法正常开展而发明的。

最初人们称这种游戏为“奈史密斯球”或“筐球”,很长一段时间之后,经过他与同事们反复商量才正式定名为“篮球”。

起初,奈史密斯将两只篮筐钉在健身房内看台的栏杆上,篮筐上距离地面3.04米,用足球作比赛工具,向篮筐投掷。投球入篮得1分,按得分多少决定胜负。

每次投球进篮后,要爬梯子将球取出再重新开始比赛。以后逐步将竹篮改为活底的铁篮,再改为铁圈下面挂网。经过发展演变,到1893年,才形成近似现代的篮板球、篮圈和篮网。

詹姆斯·奈史密斯对于篮球运动的发展和规则制定有着定鼎之功。他当时制定的13条篮球规则,有12条都沿用至今。

最初的篮球比赛,对上场人数、场地大小,比赛时间均无严格限制。只需双方参加比赛的人数相等即可。

比赛开始,双方队员分别站在两端线外,裁判员鸣哨并将球掷向球场中间,双方跑向场内抢球,开始比赛。持球者可以抱着球跑向篮下投篮,首先达到预定分数者获胜。

1892年,奈史密斯制定了13条比赛规则,主要规定是不准持球跑,不准有粗野动作,不准用拳击球,否则即判犯规,连续3次犯规判负1分;比赛时间规定为上、下半场,各15分钟;对场地大小也作了规定。

上场比赛人数逐步缩减为每队10人、9人、7人。1893年定为每队上场5人。1908年美国制定了全国统一的篮球规则,并有多种文字出版,发行于全世界。

1904年在第3届奥运会上第一次进行了篮球表演赛。1936年第11届奥运会将男子篮球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并统一了世界篮球竞赛规则,此后,到1948年的10多年间,曾多次修改规则。

与现行规则有关的重要变化是:将得分后的中圈跳球,改为失分队在后场端线外掷界外球继续比赛;进攻队必须在10秒钟内把球推进到前场;

球到前场后不得再回后场;进攻队员不得在“限制区”内停留超过3秒钟;投篮队员被侵犯时,投中罚球1次,投不中罚球2次等。

1952年和1956年第15、16两届奥运会的篮球比赛中,出现了两米以上的多人,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曾两次扩大篮球场地的“限制区”。

还规定,一个队控制球后,必须在30秒内投篮出手。60年代初有关10秒和球回后场的规定,一度因1960年第17届奥运会后取消了中场线改画边线的终点而终止。

1964年第18届奥运会后,又恢复了中场线,这些规定又继续执行。1977年增加了每队满10次犯规后,在防守犯规时罚球两次,防守投篮时犯规两罚有1次不中再加罚1次的规定。1981年又将10次 犯规后罚球的规定缩减到8次。

很明显,人员的变化、技术、战术的发展引起了规则的改变,而规则的改变又促进了人员和技术、战术的进一步发展。

特别是50年代后期以来,规则的改变对篮球比赛的攻守速度,对运动员的身体、技术、战术以及意志、作风等各方面都不断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促进了篮球技战术水平的迅速提高。

在1976年第21届奥运会上,女子篮球才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1936年8月,奈史密斯出席柏林奥运会开幕式,被授予国际篮球联合会名誉主席。作为篮球之父,他当之无愧。同时,篮球比赛正式被列入奥运会体育项目,为今后走向全世界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奈史密斯博士于1939年逝世。

为了纪念这位篮球运动先驱,国际篮联在1950年第1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时,决定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的金杯命名为“奈史密斯杯”。

篮球发展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这项运动就开始了不断地推广,先后在亚洲、欧洲以及大洋洲、非洲等不同的国家迅速发展起来。

到20世纪50年代开始,这个时候普及得比较迅速,而且还成立了国际篮联,并且会员国也越来越多。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篮球的发展越来越迅猛,进入了飞速发展时期。

到20世纪90年代之后,这项运动可以说是攀上了一个新的高峰,进入了黄金时期。

现在的篮球运动不光是锻炼身体,而且更多的是竞技化,向着商业化以及职业化不断地迈进。现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成为了全世界都特别喜爱的体育项目,未来的发展会越来越好。

掷铁饼的起源发展是怎样的

掷铁饼是古老的田径项目之一,那么大家了解多少这个体育项目的起源发展历史呢?下面就让学习啦小编来告诉你掷铁饼的起源发展是怎样的。

掷铁饼的起源发展

铁饼起源于公元前12~前8世纪古希腊人投掷石片的活动,英文discus。公元前708年第18届三代奥运会列为五项全能项目之一。铁饼最初为盘形石块,后逐渐采用铜、铁等金属制作。现代奥运会史上,曾有过双手掷铁饼的比赛项目(左手+右手)。掷铁饼技术经历过原地投、侧向原地投、侧向旋转投、背向旋转投几个发展过程。铁饼可用木料或其他适宜材料制作如橡胶,男子铁饼重2公斤,直径22厘米;女子铁饼重1.0公斤,直径18.1厘米,中心用水填满。比赛时,运动员应该在直径2.50米的圈内将饼掷出,铁饼必须落在40度的角度线内方为有效。2002年<田径竞赛规则>规定,从2003年1月1日起,铅球、链球、铁饼项目落地区标志线的内沿延长线的夹角,由原来的40°改为34.92°。男、女铁饼分别于1896年和1928年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

铁饼运动是在投掷圈内通过旋转,用单手将铁饼掷出,比赛投掷距离的比赛项目.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776--前393年的古希腊五项运动中,就有投掷铁饼比赛.希腊雕刻家米隆于公元前5世纪创作的"掷铁饼者"雕像,成为铁饼运动早期发展的历史见证。1896年第一届奥运会,男子铁饼即被列为比赛项目;1897年首次出现了旋转掷法;1912年国际田联统一了铁饼的重量和规格;1928年第九届奥运会上,女子铁饼也被列为比赛项目。现代铁饼运动于20世纪初传入中国,中国选手在世界大赛上屡创佳绩,但仍与欧美等强国有一定差距。

掷铁饼是一项古老的体育运动,在古希腊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已被列为比赛项目。当时的饼是用石头和青铜制作的,在石头台座上正面站立进行投掷。随着实践经验的积累和器械、场地、规则等方面的改变以及科学的不断发展,投掷的技术有了很大的改进,由过去的正面站立、侧向站立和换步旋转投掷等方式,发展成为背向旋转投掷的技术,后又出现了宽站立、低姿势、背向大幅度旋转投掷的技术。

世界上第一个男子掷铁饼的正式成绩是一八九六年在第一届奥运会上创造的,成绩是29.13米(铁饼重量不详)。以后,年年都有提高,世界男子掷铁饼纪录已提高到74.08米。

女子掷铁饼在一九二八年第九届奥运会上才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当时的成绩是39.62米。一九五二年有人用新的背向旋转投掷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并以57.04米的成绩创造了当时的世界纪录,引起了世界各国掷铁饼运动员和教练员的重视。事物在不断发展,运动成绩在不断提高,一九八零年女子掷铁饼的世界纪录已提高到71.50米。

掷铁饼的场所器具

铁饼比赛的投掷区的为直径2.50米的圆形区域,四周设有“U”型的护笼。铁饼为圆盘形,中间厚,四周薄,多以金属和木料制成;男子铁饼重约2.005~2.025公斤,直径21.8~22.1厘米;女子铁饼重约1.005~1.025公斤,直径18~18.2厘米。

掷铁饼的比赛规则

铁饼比赛中,运动员应以单手投掷;进人投掷区开始投掷后,选手身体的任何一部分不得触及区外的地面、护笼和抵趾板的上面;投掷动作完成后,必须从投掷区半圆延长线的后面走出;每次试投的时间限制为1分钟;掷出的铁饼必须落在34.92度的扇形投掷区内方为有效。

掷铁饼的技术要领

正式比赛中铁饼的重量男子为两公斤,女子为一公斤。内圈直径为2.5

0米,有效区角度为34.92度。

掷铁饼的技术动作分为握法、预备姿势和预摆、旋转、最后用力和维持身体平衡四个技术环节。

握法

五指自然分开,拇指和手掌平靠铁饼,其余四指的最末指节扣住铁饼边沿,铁饼的重心在食指和中指之间,手腕微屈,铁饼的上沿靠在前臂上,持饼臂自然下垂于体侧。

预备

预备姿势:

背对投掷方向,两脚左右开立约一肩半,站于圈内靠后沿处的投掷中线两侧。两脚平行开立或左脚稍后,持饼臂自然下垂于体侧,眼平视正前方。

预摆:

预摆是为了获得预先速度,为旋转创造有利条件。常见的预摆有两种。

左上右后摆饼法:开始时,持饼臂在体侧前后自然摆动,当铁饼摆到体后时,体重靠近右腿,接着以躯干带动持饼臂向左上方摆起,当铁饼摆到左上方时,左手在下托饼,体重靠近左腿,上体稍左转。回摆时,躯干带动持饼臂将铁饼摆到身体右后方,身体向右扭紧,体重处于右腿上,上体稍前倾,左臂自然微屈于胸前,眼平视,头随上体的转动而转动。

身体前后摆饼法:开始时,持饼臂在体侧前后自然摆动,当铁饼摆向体前左方时,手掌逐渐向上翻转,右肩稍前倾,体重靠近左腿。铁饼回摆到体后时,手掌逐渐翻转向下,体重由左向右移动,上体向右后方充分转动,使身体扭转拉紧。这种方法动作放松,幅度大。目前大多数优秀选手都采用这种预摆方式。[1]

旋转

预摆结束后,弯屈的右腿蹬地,上体向左转动,同时左膝外展,体重由右脚向边屈边转的左腿移动。接着两腿积极转动,并以左脚前脚掌为轴向投掷方向转动,身体向投掷方向倾斜,投掷臂在身后放松牵引铁饼。当左膝、左肩和头即将转向投掷方向时,右膝自然弯曲,以大腿发力带动整个腿绕左腿向投掷方向转扣(右脚离地不能过高),这时左髋低于右髋,身体成左侧单腿支撑旋转(图1之9),接着以左脚蹬地的力量推动身体向投掷圈的中心移动,右腿、右髋继续转扣。当左脚蹬离地面,右腿带动右髋快速内转下压,左腿屈膝迅速向右腿靠拢,左肩内扣,上体收腹稍前倾(图1之10—12)。接着,左脚积极后摆,以脚掌的内侧着地,落在投掷圈中线左侧,圆圈前沿稍后的地方,身体处于最大限度的扭转拉紧状态,铁饼远远留在右后方,左臂自然微屈于胸前(图1之14),为最后用力做好准备。

最后

当左脚着地时,右脚继续蹬转,使右髋积极向投掷方向转动和前送。接着,头向投掷方向转动,左臂微屈于胸前,胸部开始向前挺出,体重逐渐移向左腿。当体重移向左腿时,右腿继续蹬伸用力,以爆发式的快速用力向前挺胸挥饼。与此同时,左腿迅速用力蹬伸,左肩制动,成左侧支撑,使身体右侧迅速向前转动,将全身的力量集中在铁饼上,当铁饼挥至右肩同高并稍前时,用小指到食指依次用力拨饼出手,使铁饼顺时针方向转动向前飞行。

铁饼出手后,应及时交换两腿,身体顺惯性左转,同时降低身体重心,维持身体平衡。

看过掷铁饼的起源发展是怎样的的人会看:

1.掷标枪的起源是怎样的

2.潜水的起源和发展是怎样的

3.户外拓展的起源和发展是怎样的

4.标枪技术的起源及其发展过程

5.奥运会知识问答

本文Hash:7e2a492c5a60b7bdc35ea3642b80b1d324f7a056

声明:此文由 Suki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开心100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