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球运动规则发展历史介绍

导读: 排球运动规则发展历史介绍 排球运动起源 排球运动特点介绍

排球(volleyball)运动源于美国,历经这么多年排球运动的规则发展有没有日趋完善,下面学习啦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排球运动规则发展历史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排球运动规则发展历史介绍

第一个排球规则是美国人卡麦隆(J.Y.Cameron)先生通过斯波尔丁体育出版社出版的。当时它规定采用“轮转制”、“每局15分”,1918年又作出了上场人数为6人的规定。从此,欧美开始流行6人排球。

斯普林菲尔德学院是排球的发源队,该院的青年会是最早传播排球运动的组织。____青年会的干事、传教士、春田学院毕业的学生,以及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美国军队,都成为排球运动的初期传播者。排球1900年第一次传入加拿大。同年传入亚洲的印度。

1919--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通过美国军队将排球带到欧洲。至于排球是于何时何地由何人介绍到中国的,已无法考证。但现有的历史资料证明,早在1905年在中国的南方广州、香港等地就已开展了排球活动。在排球运动传入我国的初期,除一些教会学校开展并传播外,____青年会在推广和传播这个项目上,也引起了相当的作用。

排球运动,1900年传入亚洲,在开展的初期上场人数不是6人而是16人。据菲律宾排球介绍人、美籍F·S勃朗先生说:“当时美国有体育馆,较适合于6人排排球。亚洲人多,又多在室外进行,要考虑多数人能参加排球运动。”因此F·S勃朗先生和F·H勃朗先生向菲律宾和日本介绍的都是16人制排球。

故在1913年的第一届远东运动会上采用16人制。1919年第四届远东运动会上演变为12人制,1927年第八届远东运动会上演变为9人制,1950年7月,在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举办的全国体育工作者暑期学习会上,首次介绍了6人制排球规则与比赛方法,1951年正式采用6人制。从此,6人制排球在全国逐步地开展起来。

排球运动起源

1895年,美国马萨珠塞州(旧称玛省)霍利约克市,一位叫威廉·摩根的体育工作人员发明的。当时,网球、篮球很盛行。摩根先生认为篮球运动太激烈,而网球运动量又太小,他想寻求一种运动量适中,又富于趣味性,男女老少都能参加的室内娱乐性项目,就想把当时已广为流行的网球搬到室内,在篮球场上用手来打。这种游戏开始时,他将网球网挂在篮球场上,用篮球隔网像打网球一样打来打去进行游戏。但室内篮球场面积较小,网球容易出界,于是他作了某些改进:一是把网球允许球落地后再回击的规则改为不许落地;二是把网球的体积扩大;三,篮球太大、太重,不能按预想的方式进行游戏,便改试用篮球胆。而篮球胆又太轻,在空中飘忽不定。玩起来不方便,难于控制。但因经过试用效果很好,就决定采用这种球。

现在国际标准用球虽历经百年,进行了千百次的改进,但球的规格和第一代的球几乎差不多。

排球运动特点介绍

广泛的群众性

排球场地设备简单,比赛规则容易掌握。既可在球场上比赛和训练,亦可以在一般空地上活动,运动量可大可小,适合于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体质、不同训练程度的人。

技术的全面性

规则规定,每个队员都要进行位置轮转,既要到前排扣球与拦网,又要轮到后排防守与接应。要求每个队员必须全面地掌握各项技术,能在各个位置上比赛。

高度的技巧性

规则规定,比赛中球不能落地,不得持球、连击。击球时间的短暂,击球空间的多变,决定了排球的高度技巧性。

激烈的对抗性

排球比赛中,双方的攻防转换始终是在激烈的对抗中进行。高水平比赛中,对抗的焦点在网上的扣拦上。在一场比赛中,夺取一分往往需要经过六、七个回合的交锋。水平越高的比赛,对抗争夺也越激烈。

技术的两重性

排球是多种技术都可以得分,也能失分的项目,这种情况在决胜局比赛中更加突出,所以说每项技术都具有攻防的两重性,因此,要求技术既要有攻击性,又要有准确性。

严密的集体性

排球比赛是集体比赛项目,除发球外,都是在集体配合中进行的。没有严密的集体配合,再好的个人技术也难以发挥,更无法发挥战术的作用。水平越高的队,集体配合就越严密。
 

排球运动规则相关文章:

1.排球的基本规定

2.2016排球比赛规则

3.有关排球规则介绍

4.排球规则及练习方法

5.排球犯规规则介绍

6.软式排球比赛规则介绍

7.排球后排队员犯规规则介绍

排球运动规则发展介绍

排球,球类运动项目之一,运动起源于美国,那么你知道排球的发展规则有什么变化吗?下面学习啦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排球运动规则发展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排球运动的规则发展

第一个排球规则是美国人卡麦隆(J.Y.Cameron)先生通过斯波尔丁体育出版社出版的。当时它规定采用“轮转制”、“每局15分”,1918年又作出了上场人数为6人的规定。从此,欧美开始流行6人排球。

斯普林菲尔德学院是排球的发源队,该院的青年会是最早传播排球运动的组织。____青年会的干事、传教士、春田学院毕业的学生,以及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美国军队,都成为排球运动的初期传播者。排球1900年第一次传入加拿大。同年传入亚洲的印度。

1919--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通过美国军队将排球带到欧洲。至于排球是于何时何地由何人介绍到中国的,已无法考证。但现有的历史资料证明,早在1905年在中国的南方广州、香港等地就已开展了排球活动。在排球运动传入我国的初期,除一些教会学校开展并传播外,____青年会在推广和传播这个项目上,也引起了相当的作用。

排球运动,1900年传入亚洲,在开展的初期上场人数不是6人而是16人。据菲律宾排球介绍人、美籍F·S勃朗先生说:“当时美国有体育馆,较适合于6人排排球。亚洲人多,又多在室外进行,要考虑多数人能参加排球运动。”因此F·S勃朗先生和F·H勃朗先生向菲律宾和日本介绍的都是16人制排球。

故在1913年的第一届远东运动会上采用16人制。1919年第四届远东运动会上演变为12人制,1927年第八届远东运动会上演变为9人制,1950年7月,在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举办的全国体育工作者暑期学习会上,首次介绍了6人制排球规则与比赛方法,1951年正式采用6人制。从此,6人制排球在全国逐步地开展起来。

排球基本规则介绍

1.排球比赛的场地和设备

a.比赛场地

分比赛场区和无障碍区。比赛场区为长18米,宽9米的长方形,其四周至少有3米宽呈长方形对称的无障碍区,从地面量起至少有7米的无障碍空间。国际比赛的场区边线外的场区至少5米,端线后至少9米,上空的无障碍空间至少12.5米。

b.比赛场地的场区

比赛场区:由中线的中心线分为长9米、宽9米的两个相等的场区。

前场区:每龀∏各划一条距离中线中心?米的进攻线(其宽度包括在内)。中线与进攻线之间为前场区。

换人区:两条进攻线的延长线之间,记录台一侧边线外的范围为换人区。

发球区:在两边的端线外,两条边线的延长线上,各划两条长15厘米,

垂直并距离端线20厘米的短线,两条端线之间为发球区。发球区的深度延至无障碍区的终端。

准备活动区:在两个无障碍区外的替补席远端,划3*3米见方的区域为准备活动区。

c.比赛场地的要求

地面:必须平坦、水平、划一。世界性比赛场地地面只能为木质或合成物。

界线:宽均为5厘米,其宽度包括在各个场区内。

颜色:室内必须为浅色。界线颜色要与地面颜色不同。世界性比赛场地界线为白色,比赛场区和无障碍区分别为不同的颜色。

温湿度和照明:室内最低温度不得低于10摄氏度(50华氏度)。照明度为1000--1500勒克斯。世界性比赛的室内温度,最高不得高于25摄氏度(77华氏度),最低不低于16摄氏度(61华氏度)。湿度不得高于60%。

d.比赛的器材与设备

器材除规定的网柱、球网、标志带、标志杆和比赛球外,还有以下设备:

球队用的长椅:长度至少应能坐9人。

记录台:一般坐两个人,一名正式记录员,一名辅助记录员。国内比赛一般只有一名记录员和一名广播员在记录台就座。

裁判台:要能升降,下部要用防护套包好,以防队员救球时受伤。

量网尺:长度要在2.50米以上,并在男子网高2.43米和女子网高2.24米处画标记,同时在这两个高度上方2厘米处画上另一种标记。

气压表:比赛球的气压为0.40-0.45公斤/平方厘米,所有比赛用球的气压必须一致。

比赛用球和球架:要求将5只比赛球放到球架上,比赛采用三球制。

计分器:能显示双方的比赛分数、双方的暂停和换人次数。

换人牌:为1-18号,两侧的颜色最好有区别,并用盒子装好。

拖把:需要六个拖把供擦地员使用。

小毛巾:至少需要十块供擦地员和捡求援球员使用的小毛巾,毛巾最小为4厘米见方,最大为40厘米*80厘米。

气筒:球压不足时,供充气用。

蜂鸣器:最好能让教练员和记录员都能使用。

表格:包括记录表、位置表、成绩报告单和广播员用表等。
 

排球运动相关文章:

1.排球运动的特点

2.关于排球运动的励志名言

3.排球运动所具备的特点

4.排球运动规则介绍

5.排球运动打法介绍

6.排球运动有哪些好处 

排球运动发展历史介绍

排球现今是风靡全球受大众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那么你知道排球的发展历史吗?下面学习啦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排球运动发展历史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排球运动发展历史

排球项目标志,这是排球的垫球姿势排球(Volleyball)运动源于美国。1895年美国马萨诸塞州(旧称麻省)霍利约克市,一位叫威廉·G·摩根的体育工作人员发明的。当时网球、篮球很盛行。摩根先生认为篮球运动太激烈,而网球运动量又太小,他想寻求一种运动量适中,又富于趣味性,男女老少都适宜的室内娱乐性项目,就想把当时已广为流行的网球搬到室内,在篮球场上用手来打。

这种游戏开始时,他将网球网挂在篮球场上,用篮球隔网像打网球一样打来打去进行游戏。但室内篮球场面积较小,排球容易出界,于是他作了某些改进:一、是把网球允许球落地后再回击的规则改为不许落地。二、是把改变排球外形,其圆周改为为25-27英寸,重量为225-340克。三,篮球太大、太重,不能按预想的方式进行游戏,便改试用篮球胆。而篮球胆又太轻,在空中飘忽不定。玩起来不方便,难于控制。但因经过试用效果很好,就决定采用这种球。国际标准用球虽历经百年,进行了千百次的改进,但球的规格和第一代的球几乎差不多。

第一个排球规则是美国人摩根(威廉·G·摩根)先生通过斯波尔丁体育出版社出版的。当时它规定采用“轮转制”、“每局15分”,1918年又作出了上场人数为6人的规定。从此,欧美开始流行6人排球。

春田专科学院是排球的发源地,该院的青年会是最早传播排球运动的组织,也最早举行首次排球表演赛。青年会的干事、传教士、春田学院毕业的学生,以及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美国军队,都成为排球运动的初期传播者。排球1900年第一次传入加拿大。同年传入亚洲的印度。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通过美国军队将排球带到欧洲。至于排球是于何时何地由何人介绍到中国的,已无法考证。但现有的历史资料证明,早在1905年在中国的南方广州、香港等地就已开展了排球活动。在排球运动传入中国的初期,除了一些教会、学校开展并传播外,基督会在推广和传播这个项目上,也起到了相当的作用。

排球运动,1900年传入亚洲,在开展的初期上场人数不是6人而是16人。据菲律宾排球介绍人、美籍F·S勃朗先生说:“当时美国有体育馆,较适合于6人制排球。亚洲人多,又多在室外进行,要考虑多数人能参加排球运动。”因此F·S勃朗先生和F·H勃朗先生向菲律宾和日本介绍的都是16人制排球。故在1913年的第一届远东运动会上采用16人制。1919年第四届远东运动会上演变为12人制,1927年第八届远东运动会上演变为9人制,1950年7月,在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举办的全国体育工作者暑期学习会上,首次介绍了6人制排球规则与比赛方法,1951年正式采用6人制。从此,6人制排球在全国逐步地开展起来。

排球自1949年举行第 1届世界男子排球锦标赛以来,国际排球运动有了较大的发展。特别是1964年奥运会把排球运动列入正式竞赛项目后,各国对它普遍重视,它的技术、战术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50年代,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的排球运动成绩一直处于领先地位。60年代,日本女排一跃而夺得世界冠军。70年代,日本、中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南朝鲜等亚洲队,以快速多变的打法著称于世;在拉美以弹跳见长的古巴队,和进步较快的美国女排,也引起人们注目。1980年初,世界女排呈现出中、日、苏、古、美五强对峙的形势。从男排的情况看,身材高大、实力雄厚的苏联队仍处于领先地位。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古巴、中国、波兰、巴西、捷克斯洛伐克、意大利和南朝鲜等队也争相全面提高技术。而在当今的排坛,更是巴西、中国、美国、荷兰、古巴、俄罗斯、日本、意大利、德国、波兰等队伍几强相争,泰国、多米尼加、波多黎各等队伍进步也很快。

发展形成的排球战术特点

当代世界排球技术、战术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是:

技术全面有所专精

当前发球虽无更多新技术,但各队竞相采用长距离远程飘球、“高吊球”和一些新的发球方法与策略,以努力寻求破坏对方的垫球,进而破坏其快攻战术的组成。在一传方面,由于训练时间和比重的增加,以及垫球技术的改进,失误率已大大减少,到位率明显增加。今后必须适应各种形式的发球,以便为组成快攻创造条件。在扣球方面,一是打破了按一定步法、一定方向助跑起跳的限制,采用各种变步、变向的起跳,以适应各种临场情况;二是打破了专位分工的限制,要求兼备扣快球和打强攻的两手;三是打破了定位扣球的限制,要求在积极跑动中实现进攻;四是打破了 3点进攻的限制,发展为前排的活点进攻和后排的纵深进攻。

在拦网方面,对付强攻时,采用助跑摆臂高跳后充分展肩、伸臂的技术,而在对付快攻时采用连跳技术;对付换位进攻时,不仅采用人盯人、人盯区域的拦网,有时还采用新型的重叠拦网;对付个人战术扣球时,强调提高单人拦网的独立作战能力,有时利用手在空中的移位去拦阻变线扣球,利用手后仰拦网,力图将球拦起后组织快速反击。在后排防守方面,强调掌握多种防守技术和不断发展新技术,如肩滚翻发展为横滚动的防守技术及各种挡球技术等。

高打、快变互相促进

世界排坛的战术风格,多年来形成了以快速多变为主体的亚洲型和以高打强攻为主体的欧洲型两种主要的不同风格。随着国际交流的加强和技术战术的发展,两种风格不断取长补短,相互为用,逐步缩小彼此之间的差别,趋向于互相揉合,结合运用。有些队还根据自己的具体条件在继承发扬原有特长的基础上,学习新的打法,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亚洲型的队在继承发展快变打法的前提下,努力提高强攻突破能力。

欧洲型的队在不断提高强攻水平的同时,积极吸取快攻的打法。从排球技术的发展趋向看,单纯依靠高度和力量,或单纯仰赖快速和技巧,都难以战胜强大的对手。中国的强队都从自己的条件出发,吸取各国之长,坚持把高度与速度、强攻与快变结合起来,并发展各自的独特打法。

身高弹跳不断增长,扣拦矛盾更加突出 随着规则的修改和技术的发展,高度因素已成为当前世界强队必须具备的一个重要条件。高度因素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身高手长。从1980年奥林匹克运动会排球赛看,世界强队,女排平均身高都在1.77米左右,一般都拥有4~5名1.80米以上的队员;男排平均身高都在1.92米以上。1.94米以上的高大队员,各队均有7~9名,一些身材较矮的队也正在极力物色高大选手进行培养。二是弹跳高度。各队都极重视专项弹跳力的训练与提高。作为世界优秀排球运动员,女排摸高一般都在3.05米以上,高者可达3.30米左右,男排摸高一般都在3.50米以上,高者可达3.76米。

队员的高度增加和进攻能力加强,加剧了网上扣拦的对抗。现代排球比赛的胜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全面技术基础上的网上争夺能力,扣球和拦网是比赛得分的最重要手段。没有强大的攻势和严密的拦网与防守,单靠后排防守是顶不住进攻、赢不了球的。

进攻战术快高又多变

当前,世界排球进攻战术发展很快,正在向着高度加速度、强攻加快攻、力量加技巧、前沿加纵深的方向发展。
 

排球运动发展历史相关文章:

1.中国排球发展史

2.排球运动的起源

3.排球运动的发展趋势

4.排球运动规则介绍

5.中国国家女子排球队历史介绍

6.关于排球运动的励志名言

7.排球起源及规则的变化

本文Hash:14b89af7bbb7496386b9bdea224257a70b20dc39

声明:此文由 lizhen002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开心100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