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球运动的训练方法有哪些

铅球是田径运动的投掷项目之一,它对增强体质,特别是发展躯干和上下肢力量有显著的作用。下面学习啦小编给大家讲解铅球训练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投掷实心球的练习方法

1、挥臂练习:多做原地屈膝、展胸、摆球后,向体前砸球的练习,体会全身协调用力。

2、多做球摆到位后,就出手,养成出手时抬头看球飞出的方向;或掷轻物的练习,体会爆发式用力。

3、徒手模仿练习:多做抬头预摆练习,摆到头后最大值,将肩关节充分拉开,使下肢超越躯干、躯干(胸部)超越上肢。

4、完整动作练习: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让学生对着“足球墙”掷,调整与“足球墙”的距离及砸在墙上的高度,来纠正出手的时机和角度;还可以听声音来判定出手的力量、速度。

投掷实心球的动作要领

两手五指分开持球的两侧,与两手握篮球的方法相同,置于体前,两脚前后或左右开立(屈腿站立),相距一步距离,以前后开立为好,上体适度前倾,稍抬头,重心下降,两手持球向头后上方摆动,抬头、挺胸、送髋;两腿蹬伸、收腹、抬体、挥臂、扣腕,同时抬头看球;球出手后,屈膝、收腹、降低重心,团身缓冲。

投掷实心球的注意事项

1、注意练习场地周围环境,在确认无人从投掷方向经过时再做练习,确保练习安全。

2、提高上肢力量的练习要坚持进行。

3、练习前要把肩充分的活动开,防止伤害事故。

4、练习时要注意自己的技术动作,认真体会,最好能与同学一起练习,以便相互指正。

铅球的历史起源

起源于古代人类用石块猎取禽兽或防御攻击的活动。现代推铅球始于14世纪40年代欧洲炮兵闲暇期间推掷炮弹的游戏和比赛,后逐渐形成体育运动项目。铅球的制作经历了用铁、铅以及外铁内铅的过程。正式比赛男子铅球的重量为7.26公斤,直径11~13厘米;女子铅球的重量为4公斤,直径为9.5~11厘米。早期推铅球没有固定的方式,可以原地推,也可以助跑推;可以单手推,也可以双手推;还出现过按体重分级别的比赛[1]。

最初采用原地推铅球技术,后逐渐发展到侧向推、上步侧向推。20世纪50年代,美国运动员奥布赖恩发明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该技术被称为“铅球史上的一场革命”。70年代,苏联运动员巴雷什尼科夫发明旋转推铅球技术,由于旋转后难以控制身体平衡,至今只有极少数运动员使用。比赛时,运动员应在直径2.135米的圈内,用单手将球从肩上推出,铅球必须落在落地区角度线以内方为有效。男、女铅球分别于1896年和1948年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

铅球的竞赛规则

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如果有下列违反规则的行为,则会被判犯规,成绩无效:①超出时间限制;

②投掷铅球和标枪技术不符合规则规定(规则要求铅球和标枪必须由单手从肩上掷出);

③在投掷过程中,身体和器械的任何一部分不得触及投掷圈铁圈上沿或圈外的地面和标枪投掷弧、延长线以及线以外地面任何一部分,包括铅球抵趾板的上面,否则即为投掷失败;

④只有当器械落地以后,运动员才允许离开投掷圈或助跑道。标枪运动员在投出的枪落地前,不能在投掷后转身完全背对其投出的标枪。完成投掷后,链球、铁饼和铅球运动员必须从投掷圈后半圈的延长线后面退出。标枪运动员必须从投掷弧以及延长线以后退出;

⑤在没有犯规的情况下,参赛者可以中止已开始的试掷动作,将器材放下以后暂时离开投掷区,并重新开始,但是必须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投掷;

⑥参赛者可以在比赛期间离开比赛区域,但必须由裁判员许可并由裁判员陪伴;

⑦比赛过程中,运动员不能在比赛场地使用以下电子设备:摄像机、便携式录放机、收音机、CD机、报话机、手机、MP3以及类似的电子设备。

猜你喜欢:

1.铅球锻炼方法图解技巧

2.推铅球如何进行训练

3.铅球训练技巧

4.三级跳远训练方法 

5.跳远训练有哪些练习方法

柔道运动的训练方法有哪些

柔道是一种对抗性很强的竞技运动,它强调选手对技巧掌握的娴熟程度,而非力量的对比。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专门为您整理好的:柔道运动训练方法。

柔道运动训练方法

重复训练法

重复训练法是一种在不改变动作结构和运动负荷数据的情况下,按照既定要求反复进行练习,练习间的间歇时间能使机体基本恢复的训练方法。重复训练法的主要功能集中体现为:通过同一动作或同组动作的多次重复,经过不断强化运动条件反射的过程,有利于运动员学习、掌握和巩固技术动作;通过稳定负荷强度的多次刺激,可使机体尽快产生较高的机能适应,有利于发展和提高柔道运动员的动作质量;通过不同类型的重复训练,可分别使柔道运动员的磷酸肌酸系统(ATP--CP),乳酸能系统(LA)(ATP—CP,LA)混合代谢系统的供能能力得以有效的发展和提高。

重复训练法的基本类型主要包括短时重复训练法、中时重复训练法、长时重复训练法三种类型。其中,短时重复训练法的特点是每次练习的负荷时间短,通常在15秒之内,负荷强度最大,一般以运动员本人所能承受的最大强度(比赛强度)为限,间歇时间充分,各组练习之间的间歇时间基本相同。练习目的是重点发展运动员磷酸肌酸系统的供能能力,肌肉收缩的速度和爆发力。中时重复训练法的特点是每次练习的负荷时间稍长,通常在1分钟之内,负荷强度与负荷时间的关系呈负相关性。负荷强度的安排一般以略低于或等于运动员本人所能承受的最大强度(比赛强度)为限,间歇时间充分,各组练习的间歇时间随着练习组数的增多而延长。长时重复训练法的特点是每次练习的负荷时间较长,通常在1——5分钟之间,负荷时间的关系呈负相关性,负荷强度的安排一般以略低于或等于运动员本人所能承受的最大强度为限,间歇时间充分,练习组数不多。

间歇训练法

这是一种练习动作结构和运动负荷强度,对间歇时间具有严格要求,以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训练的练习方法。间歇训练法受每次练习的时间和距离、练习重复的次数和组数、每次练习的负荷强度、每次(组)练习的间歇时间和间歇时休息方式的影响。

间歇训练法的基本类型主要分为三种,即极强间歇训练法,强化性间歇训练法和发展性间歇训练法。极强性间歇训练法的特点是:每次练习的负荷时间较短,通常在20——40秒之内,负荷强度控制在心率指标为每分钟180次左右,以接近运动员本人所能承受的最大强度为限,间歇时间极不充分,并以心率降至每分钟120次左右作为下次(组)练习开始时间的依据。强化性间歇训练法的特点:每次练习的负荷时间稍长,通常在40——90秒或90——180秒之内,负荷强度控制在心率指标为每分钟170次左右,负荷强度通常以略低于主项比赛是运动员本人所能承受的最大强度(比赛强度)为限,间歇时间较不充分,都以心率降至每分钟120次左右作为下次(组)练习开始的依据。

持续训练法

持续训练法是一种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较长和练习过程不中断的练习方法。持续训练法是以重点发展有氧代谢水平而提出的这种方法十分强调一次负荷运动的持续时间应该长于其他方法,一次负荷运动的持续时间,强度适中,心率平均负荷指标应在每分钟130——165次之间,持续训练法与重复训练法、间歇训练法相比,最明显的不同之处就是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长。

根据竞技运动的特点及训练的基本目的,持续训练法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短时持续训练法、中时间持续训练法和长时间持续训练法。其中,短时间持续训练的特点是每次持续练习的负荷时间约为10分钟左右,平均负荷强度控制在每分钟心率指标为165次左右,间歇时间充分,但练习组数不多,此方法是持续训练法中应用较多的一种。中时间持续训练法的特点是每次持续练习的负荷时间稍长,通常在10——30分钟之间,平均负荷强度控制在每分钟心率指标为160次左右。长时间训练法的特点是每次持续练习的负荷时间较长,通常在30分钟以上,负荷强度较低,控制在每分钟心率指标为150次左右。

变换训练法

变换训练法是一种对运动负荷、练习内容、练习形式实施变换,以提高运动员训练过程的积极性,趣味性及应变能力的训练方法。变换训练法是根据实际比赛过程的复杂性、对抗程度的激烈性、运动技术的变异性、运动战术的变化性、运动能力的多样性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灵活性的一般特性而提出的。

变换训练法的主要功能集中体现为:通过变换运动负荷,可使机体各机能产生与柔道运动项目相匹配的适应性变化,从而使之具有能够迅速进入比赛状态的应激能力,以及承受专项比赛时不同运动负荷刺激的能力。通过变换练习内容,可使运动员多种素质,运动技术,运动战术得到系统的训练和协调发展,从而使之具有实际比赛的多种运动能力和各类技术以及实际应用的灵活能力,通过变换练习形式,可使运动员在不同训练形式的作用下,高素质、高数量、高效率地完成某一训练内容和任务。

变换训练法基本类型主要分为三种:即负荷变换训练法、内容变换训练法和形式变换训练法。负荷变换训练法主要特点是通过变换负荷性质,可以发展不同类型的运动机能。通过变换负荷强度,可以发展某一运动机能的运动强度。通过负荷量,可以发展某一运动机能的持久能力。内容变换训练法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变换技术练习,可以提高不同技术应用的操作技巧。通过变换素质练习,可以发展不同肢体部位的运动机能,通过变换战术练习,可以增强不同战术应用的应用能力。形式变换训练法主要特点是通过变换方位、设备、线路和场地等形式因素,使同一训练任务在适宜的不同训练形式下得以较高质量地完成。

循环训练法

循环训练法是一种根据训练具体任务建立若干练习站(点)后,按照既定顺序、路线周而复始地依次完成每站(点)练习任务的训练方法,循环训练法是根据运动能力的多样性,运动部位的多元性,负荷性质的多重性,运动方式的多变性和运动技术的多种性等一般竞技运动项目的运动特点而提出的结构素质有:每站的练习内容,每站的运动负荷,练习站的安排顺序,练习站之间的间歇,每便循环之间的间歇,练习的战数与循环的遍数。

循环训练法基本类型主要分为三种,即循环重复法、循环间歇训练法和循环持续训练法。循环重复训练法是指按照重复训练法的要求,对各组之间和循环之间的间歇时间不作特殊规定,使机体得以基本恢复,以便全力进行每组或每循环练习的方法,它的特点是每组练习负荷度大,负荷量不大,各组和各循环之间的间歇时间充分,功能主要是发展最大力量,爆发力、速度和速度耐力,有助于提高负荷强度较大的运动技术的熟练程度。循环间歇训练法是指按照间歇训练法的要求,对各组之间的间歇时间做出特殊规定,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的状态下进行每组或每循环练习的方法。特点是每组练习的负荷强度较大,负荷量较大,各组和各循环之间的间歇时间不充分,它的功能主要是发展乳酸能供能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速度力量、力量耐力、速度耐力以及身体抵抗疲劳的能力。循环持续法是指按照持续训练法要求,用较长的时间,各组之间和循环之间不安排间歇时间,特点是每组练习负荷量较大,负荷强度不大,但是组数或循环遍数较多。这三种循环法的组织形式共有两类,即流水式循环和轮换式循环形式,其中流水式循环形式是指建立若干练习点后,运动员按一定的顺序,一点接一点地周而复始的进行单个练习。轮换式循环形式是指建立若干练习点后,将运动员和练习点分成相等组数的若干组,每组运动员开始相应地各在一组练习站中练习,然后在规定的要求下,依次轮换练习组。

比赛训练法

比赛训练法是指在近似、模拟或真实、严格的比赛条件下,按照比赛的规则和方式,以提高训练质量为目的的训练方法,基本结构是由比赛规则、比赛环境、比赛方式、比赛负荷、比赛间歇时间等因素组成。

比赛训练法的基本类型主要分为:教学性比赛法、模拟性比赛法和检查性比赛法。

教学性比赛法是指在训练的条件下,根据教学的规律或原理,专项比赛的基本规则或部分规则进行专项练习的训练方法。特点是可以系统地提高单项技术各个环节衔接的质量和各项技术之间串联的质量,可以反复进行旨在解决比赛过程某一薄弱环节的训练。

模拟性比赛法是指在训练的条件下,模拟真实比赛的环境和对手,并严格要求按照比赛规则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特点是可以有预见性地根据真实对手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练习;可以有预见性的根据真实比赛的实际环境进行仿真性训练。

检查性比赛法是指在真实的比赛条件下,严格要求按照比赛规则和规程,对赛前训练过程的训练质量进行检验的训练方法。特点是可以客观地检验运动训练过程的训练质量,可以有效地提供改进训练工作的反馈信息。

高原训练法

高原训练法是指利用自然环境中空气中氧含量较少的高原地带进行系统训练的过程。高原训练法是指利用高原地带空气中氧含量较少的自然环境旨在发展有氧耐力、无氧耐力、力量耐力所采用的方法。普遍认为高原训练法的基本结构主要由海拔高度、训练过程、进出时机、训练手段、负荷性质、恢复手段和组织方式等基本因素组成。

根据每海拔高度划分的相对标准,高原训练法的基本类型主要分为三种,即超高原、准高原和亚高原训练法。

超高原训练法是指在海拔高度为2400——3000米之间的高原地带进行训练的方法。由于海拔较高。自然条件较差,空气含氧量较少,气候干燥多变,高原反应明显,因此,它的特点是海拔相对很高,训练适应发生较晚,训练过程相对较长,负荷性质纯属耐力,负荷强度相对较低,训练手段平稳持续,机体恢复相对较慢。

准高原训练法是指在海拔高度为2000——2400米之间的高原地带进行训练的方法,由于海拔高度适中,自然环境相对尚可,空气中氧含量浓度较少,气温略低而相对稳定,高原反应相对一般,因此,它的特点是每海拔高度相对适中,训练是应发生较早,训练过程相对缩短,负荷性质多样,负荷强度相对较高,负荷量相对较大,机能恢复相对较快。

亚高原训练法是指在海拔高度为1800——2000米之间的高原地带进行训练的方法。由于海拔高原高度相对不高,自然环境相对较好,空气中氧含量相对较大,气候、气温相对适宜,高原反应相对较低,因此,它的特点是海拔高度相对较低,训练适应发生较快,训练过程时间较短,负荷性质多样,负荷强度相对更高,负荷量相对更大,甚至可按低海拔平原环境安排运动负荷,机体机能恢复相对更快。

柔道比赛的犯规行为

运动员有犯规行为或是超出比赛区,根据情节轻重受到“指导”(不扣分)、“注意”(失去一个yoko)、“警告”(扣半分)、“取消该场比赛资格”(一本犯规)的处罚。运动员在一场比赛中,受到两次警告,就取消该场比赛资格,判对方获胜。最为严重的犯规是一本犯规,但在判罚前,裁判需与边裁商定。

不可击打对方,不可用头、肘、膝顶撞对方,不可抓对方头发及下部。用手、脚、腿或胳膊击打对手的脸部是绝对不允许的。除了肘关节外,不许对其他关节使用反关节的动作。任何可能伤害对方颈椎或脊椎的动作均被禁止。此外,在比赛中防守过度,被对手推挤出比赛区域或故意躲避对手,给对手造成危险都属于犯规。

超出比赛区域指的是柔道选手身体的任何部分超出了比赛区域。如果参赛一方将另一方摔出,而本身由于失去重心而跌出场外,则按照被摔选手的落地时间来判断其是否犯规:被摔选手若先着地,则不算犯规,反之,算犯规。在比赛中被对手用合乎规则的动作摔出场外则不属犯规。

不可以抓对方腰部以下,否则立刻被罚出场外。

柔道禁止击打,不许用头、肘、膝顶撞对方。除了肘关节外,不许对其他关节使用反关节的动作。不许抓头发和生殖器。任何可能伤害对方颈椎或脊椎的动作均被禁止。运动员有犯规行为或是踏出比赛区,根据情节轻重受到“指导”、“注意”、“警告”、“取消该场比赛资格”的处罚。运动员在一场比赛中,受到两次警告,就取消该场比赛资格,判对方获胜。

柔道比赛的服装

在练习和比赛柔道时,必须赤足穿柔道衣进行。柔道衣分为上衣、下衣(裤子)、腰带。上衣的长度要求遮盖住臀部,袖子长度要求稍微超过前臂的中部,袖口和前臂最粗的部位有5公分以上的空隙。下衣的长度要求稍微超过小腿的中部,裤腿和小腿最粗的部位必须有7公分以上的空隙。

腰带,为了防止上衣散开,要打结束紧。结的两端须余有15公分的长度。比赛时,双方运动员要系不同颜色的标志带。 柔道衣各部位的名称,有左里领、左前领、左里袖、左中袖、前腰带、左横带、左袖口、左内裆、裤腿口、左横 领、后领、左后带、后腰带等。 右面各部位名称与左面相同, 只是有左、右之分。

猜你喜欢:

1.柔道的技术动作

2.柔道基本动作

3.柔道奥运比赛规则 

4.柔道增加握力的训练10种方式

5.学习柔道的好处

弹腿运动的训练方法有哪些

弹腿是一种以屈伸性腿法为主,并配合各种手法、步法所组成的汉族传统拳术套路。弹腿也有一定的训练方法。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专门为您整理好的弹腿的训练方法。

弹腿训练方法方法一

首先要崴腰压腿,抻筋活络,沉气稳势,摆架站桩。

1、崴腰压腿:崴腰分为内崴、侧崴。压腿分内正压、侧压、分腿压、直腿压、高压腿等不同方法。临清潭腿不练后崴腰和后压腿。

2、抻筋活络:主要是增进上肢肩关节的柔韧性,加大肩关节的活动量和上肢运动的敏捷灵活能力。下肢主要是腿部的柔韧性,灵活性,拉长腿部的肌肉和韧带,加大髋关节的活动范围,通过这样的抻筋达到上下肢经络的通畅。

3、沉气稳势,要求是进行基本技术的练习,结合手眼身法步由浅至深,由简到繁的原则进行训练,来逐渐掌握拳术、器械的基本要求,动作与动作之间定势的衔接等要领。 4、摆架站桩:桩法有单鞭桩、伏龙桩、对门桩、推山势、混元极等十几种,主要是以定架稳势调炼气息培养内力。

弹腿训练方法方法二

在逐步锻炼完成上述的内容的基础上,接着(或同时)练习基本腿法。如:迎面腿、夹裆腿、里合腿、外弹腿

弹腿

援腿、单飞腿、斜飞腿、十字腿、挂肩腿、单弹腿、跺子等十种。在以上十种腿法练习有一定基础后,方可练习跳跃和简单的连环腿法。跳跃腿法有:二起飞脚、双飞脚、双飞燕、金鸡蹬、旋风脚、拧旋子、回身摆莲、跃身摆莲、野马奔槽、野马奔蹄。基本的连环腿法有:前后扫堂腿、勾挂腿、回马腿、撩阴腿、风摆荷叶、里合外摆腿、踢弹返身腿、截腿、抹腿箭腿、蹬踹腿、汤莲腿、扁跺腿等。

弹腿训练方法方法三

第三阶段则开始练习步法。如:弓步、马步、丁步、虚步、仆步、歇步、提步、点步、盖步、背步、卧步、登步、跳步、偷步、掏步、挫步、扭步、俏步、摩擦步、玉环步、连环步、龙形步、蛇形步、鹤形步、鸳鸯步等。以上各种基本功活和基本动作学会后可以轮流反复进行练习。弹腿谱中说:"练拳不练腿,终归要后悔",况且弹腿功用上讲的主要是腿,所以习练一定要把腰腿功夫练好。

弹腿训练方法方法四

有了上述基础后才开始练习基础拳功,也就是说第四阶段才开始进入学拳的过程。

基础拳谱(歌诀)

初习入门基础拳,随势左右两边练。

一路弓步冲拳势,二路钻拳进步拦。

三路贯耳蛇舔腿,四路擦步穿山掌。

五路连拳踢弹腿,六路锁肋跺子脚。

七路挫步缠丝腿,八路伸绷十字腿。

即是操步又习拳,势法功劲内里含。

此八路基础拳是左右并练,内外同功,是学练十路潭腿法的基本功。同时也是为了继续深造打下基础,从而达到沉气稳势、调息炼气的目的,如此方能逐渐地适应动功,是欲使劲力能顺达传导到梢节而必须锻炼的基础功法之一。

弹腿训练方法方法五

按弹腿传统的炼功规定,具备上述1-4各项基础后方可按"先教架子后传功"的方式传习十路弹腿。这十路弹腿是最重要的练功方法(即活桩法)。弹腿的练法左右两边并练法。临清十路潭腿即是练功法,又是各种拳械之母;如:操手、试力、明劲、暗功。技击防身、消疾祛病等内容,全在这十路潭腿之内。故习练潭腿必须勤学苦练,等练好这十路潭腿,而后再练其它拳脚与器械方能有实效。弹腿

弹腿

十路弹腿,每路八个组。一去练四组,回来也练四组,为一路。每路潭腿都是由几个动作组成。十路潭腿共分为五十个单势子,历代相传。十路潭腿全按八组来练习共四百个势子,可分路习之,不能一下全练下来,这是十路潭腿的练功法。此外,只会十路弹腿不会潭腿连环拳,只算会一半。弹腿连环拳例举两路,一路名"铁锁链孤舟",一路名"双峰抱岳"这两路是将十路潭腿联系起来练。双峰抱岳的练法是一去练一、二、三路潭腿,往回练四、五、六路潭腿。再去练七、八、九路潭腿,再往回来练第十路潭腿。往返共为四趟。铁锁链孤舟的练法是一去练一、三、五、七、九路潭腿,回来练二、四、六、八、十路潭腿。往返共为两趟,这全是练单势。以上为临清十路潭腿的练法的开始。临清潭腿共有拳脚三十余路,器械五十余路、钩、撅、镗、代为主要器械。刀、枪、剑、棍为四大名械。看家拳、四平拳和传统的八路楂拳等为主要的徒手拳路。按弹腿传统必须精习好十路弹腿,而后再练其它拳械。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

>>>弹腿的主要流派

本文Hash:5a0d91b7ca68dcb172c0f596cc281fdae24ed068

声明:此文由 lizhen002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开心100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