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会徽》飞跃(冬残奥会),2022年冬奥会会徽的寓意

导读: 北京冬奥会的徽章是什么? 2022冬奥会徽标是什么? 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的释义是什么? 2022年冬奥会的会徽是什么?

关于北京冬奥会会徽的看点,同时还对北京冬奥会会徽、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设计理念也有不同的看法,希望本文能为您找到想要的体育资讯。

北京冬奥会的徽章是什么?

北京冬奥会的徽章是“冬梦”。

北京冬奥会会徽名为“冬梦”,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上半部分展现滑冰运动员的造型,下半部分表现滑雪运动员的英姿。

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将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的现代风格融为一体,呈现出新时代的中国新形象、新梦想。

传递出新时代中国为办好北京冬奥会,圆冬奥之梦,实现“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圆体育强国之梦,推动世界冰雪运动发展,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做出新贡献的不懈努力和美好追求。

北京冬奥会会徽含义

会徽图形上半部分展现滑冰运动员的造型,下半部分表现滑雪运动员的英姿。中间舞动的线条流畅且充满韵律,代表举办地起伏的山峦、赛场、冰雪滑道和节日飘舞的丝带,为会徽增添了节日喜庆的视觉感受,也象征着北京冬奥会将在中国春节期间举行。

会徽以蓝色为主色调,寓意梦想与未来,以及冰雪的明亮纯洁。红黄两色源自中国国旗,代表运动的激情、青春与活力。

在“BEIJING 2022”字体的形态上汲取了中国书法与剪纸的特点,增强了字体的文化内涵和表现力,也体现了与会徽图形的整体感和统一性。

2022冬奥会徽标是什么?

2022冬奥会徽标是“冬梦”。

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冬梦”,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将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的现代风格为一体,呈现出新时代的中国新形象、新梦想。

徽图形上半部分展现滑冰运动员的造型,下半部分表现滑雪运动员的英姿。中间舞动的线条流畅且充满韵律,代表举办地起伏的山峦、赛场、冰雪滑道和节日飘舞的丝带,为会徽增添了节日欢庆的视觉感受,也象征着北京冬奥会将在中国春节期间举行。

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会徽

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会徽“飞跃”,把汉字“飞”,巧妙地幻化成一个向前滑行、冲向胜利的运动员形象,象征并激发运动员以坚强的意志作为精神的翅膀,在冬奥赛场上放飞青春梦想。上半部分线条刚劲曲折,下半部分柔美圆润,寓意运动员经过顽强拼搏、历经坎坷最终达到目标获得圆满成功。

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的释义是什么?

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图形上半部分展现滑冰运动员的造型,下半部分表现滑雪运动员的英姿。中间舞动的线条流畅且充满韵律,代表举办地起伏的山峦、赛场、冰雪滑道和节日飘舞的丝带,为会徽增添了节日喜庆的视觉感受,也象征着北京冬奥会将在中国春节期间举行。

印鉴“BEIJING 2022”字体的形态上也汲取了中国书法与剪纸的特点,增强了字体的文化内涵和表现力,也体现了与会徽图形的整体感和统一性。

法律规定

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的著作权、商标权、特殊标志权等专有权利属于北京冬奥组委。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未经北京冬奥组委许可,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均不得擅自使用会徽,也不得将会徽进行拆分、歪曲、篡改等变形使用,或将会徽作为其他图案的组成部分使用。

2022年冬奥会的会徽是什么?

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名字:冬梦。

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冬梦),是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使用的标志,主要由会徽图形、文字标志、奥林匹克五环标志三个部分组成,图形主体形似汉字“冬”的书法形态,主色调为蓝色。

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的上半部分展现滑冰运动员的造型,下半部分表现滑雪运动员的英姿,体现中国举办的冰雪两大运动的理念。中间舞动的线条流畅且充满韵律,代表举办地起伏的山峦、赛场、冰雪滑道和节日飘舞的丝带,为会徽增添了节日欢庆的视觉感受。

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代表了北京冬奥会的愿景,把中国的美好展现给全世界,用独特的方式把现代与传统融合在一起,也把冬季运动的乐趣带给中国乃至世界的年轻一代。全世界的人们都会以北京冬奥会会徽这一形象彼此联系沟通。

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既呈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又具有国际化的特点,使不懂中文的国际受众也能看出其与汉字和冬奥主题符号之间的和谐关系,还浓缩了诸多运动姿态,显示出流动性和方向感。

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的标准组合形式最小使用尺寸高度为15.7毫米。在特殊的应用环境中,技术条件可以支持会徽的完整呈现的情况下,可以不参照会徽的最小比例限定,但必须事先得到北京冬奥组委的同意。

全色会徽在使用时,必须放置在白色背景上,并在不可侵入范围内严禁出现或使用任何文字、图形、标识等,以保证会徽的独立性和严肃性。

2022冬奥会会徽设计者(2022冬奥会会徽)

本文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镇县朝阳吴路n座 241769的(张海燕)提供,本文从2022冬奥会会徽的含义,2022冬奥会会徽设计者,2022冬奥会会徽的灵感来源是什么汉字…..等角度出发,为您报道2022冬奥会会徽设计者的相关的体坛资讯。

封面新闻记者 邵萌冬奥临近,北京即将成为唯一一个既举办冬奥会又举办夏奥会的城市。日前,在一个繁忙的冬日午后,北京冬奥会会徽和冬残奥会会徽设计者林存真在北京冬奥组委展示中心办公区接受封面新闻独家专访。那灵动飘逸的造型,融合中国书法与运动元素的构思,使得“冬梦”和“飞跃”惊艳全场。林存真:2016年7月31日,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会徽面向全球公开征集,我们在征集截止前一天交了稿,2017年1月底收到了被选中的通知。从接到通知开始准备修改,到2017年11月定稿,中间大概有10个月时间。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体育图标。

封面新闻记者 邵萌

冬奥临近,北京即将成为唯一一个既举办冬奥会又举办夏奥会的城市。“‘双奥之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我们在方方面面的设计当中都会体现出来。”“不管是火炬、奖牌、会徽灵感来源还是色彩系统、场馆利用等,整个冬奥会筹办过程都会体现‘双奥之城’这一特点。”

林存真接受封面新闻专访。

日前,在一个繁忙的冬日午后,北京冬奥会会徽和冬残奥会会徽设计者林存真在北京冬奥组委展示中心办公区接受封面新闻独家专访。白色卫衣,黑色外套,麻花辫低垂脑后,不说话时脸上总带着一丝笑意。身兼北京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形象景观艺术总监的她,向记者讲述了北京冬奥会的设计美学以及她与冬奥的故事。

提到林存真,很多人都记得2017年12月15日,北京冬奥会会徽和冬残奥会会徽在“水立方”发布的场景。那灵动飘逸的造型,融合中国书法与运动元素的构思,使得“冬梦”和“飞跃”惊艳全场。

其实,除了这两枚重要会徽的设计者,林存真还有很多“身份”:她是业内知名杂志《艺术与设计》的创办者,是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副院长,是一名收藏爱好者和滑雪爱好者。而对林存真而言,还有一个让她引以为傲的“标签”,那就是“与奥运有不解之缘”。

“我从2003年开始参与奥运设计,到2023年就20年了,基本上大半职业经历都和奥运有关。”林存真笑着说,2003年,她开始参与北京奥运会的设计工作,此后,北京申冬奥标识,北京冬奥会会徽和冬残奥会会徽均出自她之手,目前担任北京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形象景观艺术总监,负责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品牌、形象和赛事景观工作。

北京冬奥会会徽“冬梦”和冬残奥会会徽“飞跃”。

谈冬奥会会徽和冬残奥会会徽:

八个月修改近万次

封面新闻:关于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会徽,能否介绍一下您的创作经历?大概修改了多少次?

林存真:2016年7月31日,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会徽面向全球公开征集,我们在征集截止前一天交了稿,2017年1月底收到了被选中的通知。从接到通知开始准备修改,到2017年11月定稿,中间大概有10个月时间。修改工作是随着阶段进行的,因为会徽不是单纯的简单项目的设计,牵扯到非常多的因素,中间包括做社会评议,等待意见反馈,还有知识产权的法律查重,真正的修改过程可能有8个月时间。

修改小组一共六个人,包括两个学生四个老师,我和两个学生是每天都在工作的,剩下的三个老师会定期来帮我们看稿子,还承担了一些心理辅导的工作,因为这是一个保密项目,严格按照国家保密条例来管理,我们的电脑都是特殊处理过的,所有的传输都不能用网络,不能用U盘,两个电脑即使挨在一起,也都要刻盘,互相传文件等,也不能对外说在做这个工作,这种工作状态特别高压,所以我们老师来看稿子的时候经常给我们打气、鼓励。

工作中的林存真。受访者供图

我们每天会建一个新的文件夹,另外在每一个重大改动时会建一个新的文件夹,一共有300多个文件夹,将近15个G的文件量,我们大概数了数,我们三个人在八个月的时间里不间断地工作,可能将近一万次修改,但很难确切地把数字说清楚。

封面新闻:北京冬奥会会徽的设计灵感是什么?书法跟运动这两个元素表面上看似乎关联性不大,您是怎么把它们结合起来的?

林存真:我们2015年成功申办冬奥会,2013年年底,冬奥会申办标志开始征集,我有参加,当时就用了一个“冬”字。

中国文字是带有中国基因的,从甲骨文或者更早追溯到刻绘符号,它就存在着象形的特征。而且书法是中国最高的艺术境界之一,这在其他国家和其他文字里是没有的,这也是我们考虑的一个因素,所以就把书法,把文字作为我们创意的核心元素。

书法、文字和冬奥会,和运动怎么联系在一起?这也是我们最开始考虑的问题。因为冬奥会,冬天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特征,它和夏奥会的巨大区别就是在季节上,所以我们选择“冬”字来体现冰雪的特性。

运动员在运动场上的身姿是非常容易让我们看到运动和图形特征的,中文又是象形文字,实际上是可以找到共通点的,所以我们就把运动抽象概括的符号和文字的抽象概括的符号合并在一起,同时让图形既满足“冬”字的基本识读,又把冰雪运动的运动形态抽象在了里面。

封面新闻:“冬梦”和“飞跃”这两个名字是怎么确定的?有什么含义?

林存真:“冬梦”这个名字是跟2008年北京奥组委副主席蒋孝愚一起探讨的,他是当时冬奥会会徽的评委,也是会徽征集里重要的专家。他说其实冬奥会是我们中国人的一个梦想,到2022年,梦想实现了,应该是跟梦想相关的词,又跟冬天相关,所以当时他提议起名叫“冬梦”,我觉得特别有意义,就把“冬梦”确定下来了。

“飞跃”的确定跟冬奥会会徽起名的思路是一样的,实际上冬残奥会会徽最原始的文字来源是个“飞”字,它体现了每位残疾人心里都有一个想飞的梦想,而冬残奥会运动员的运动又是非常激烈的,有很强的竞技性和拼搏精神,我们觉得用“跃”字去体现冬残奥会运动员运动的特征,同时也体现了这种拼搏和梦想概念,所以就把冬残奥会会徽的名字起作“飞跃”。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体育图标。

谈冬奥体育图标:

想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传统艺术形式

封面新闻:您是冬奥体育图标设计团队负责人,冬奥会体育图标的最终方案是如何确定的?是否也考虑了“文字”这一因素?

林存真:2008年北京奥运会,有一套特别成功的体育图标是“篆书之美”,当时也是用文字做的体育图标。我们想体现文化的传承性,把冬季和夏季奥运会的体育图标做一个成套的概念,把之前的体育图标思路作为一种文化遗产传承到冬奥会,我们觉得用文字是一个很好的概念。

2008年奥运会体育图标是用的金文篆书,它有很优美的曲线结构,但那个形态和冰雪运动之间有一点冲突,因为冰雪运动速度很快,很有力量,所以我们就回溯更早的文字的符号特征,找到了甲骨文和古代的刻绘符号,然后我们去分析甲骨文和刻绘符号,它的线条夹角的结构,它的比例关系,把文字的结构特征找到以后,用运动的状态和文字的结构特征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新的抽象图形。这是冬奥会体育图标的创作思路。

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工作阶段,就是和体育专家配合,一个一个动作来抠图形,要精准表达这项运动,对这个运动必须特别了解,选取的运动形态必须是运动的典型代表形态,又要很优美,所以我们和国家体育总局、运动专家、奥运冠军都会非常密切地配合,让他们看图形是不是准确,是不是能够表达最好的体育状态。我们在画不出来的时候,冠军们就会给我们现场摆姿势,我们会看现场姿势和图标之间有什么差异,再去调整。

封面新闻:本次冬奥会篆刻图标“动”了起来,把图标设计成动态出于什么考虑?动态图标设计难点在哪里?

林存真:其实动态不是从体育图标产生的思路,我们之前做核心图形的时候就做的是动态的,那也是奥运史上第一个动态的图形。

动态实际上是我们现当代人阅读习惯的要求,我们也要应对大家阅读习惯的改变,从原来的静态调整成现在的动态。在做完体育图标的静态形式之后,我们就马上进入到动态图形的设计过程中,请了中央美院的团队来一起来完成动态的关系。我们做了两种形式,一种把篆刻的一些特点,比如说图形出现时,它实际上是跟篆刻的刻刀下去的状态是一样的。另外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是,把比较流行的节奏和比较时尚的音乐元素放在里面,在体育图标单个动态的时候,你会发现它是和音乐节奏在一起的。

我们的初衷是,大家一提篆刻就是一个很古老的事情,年轻人看篆刻很多都会觉得这是一个在博物馆里的、很古老的东西,所以我们就在想用更时尚的一种方式,吸引更多年轻人去关注我们优秀的艺术形式。

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经过反复修改。受访者供图

谈冬奥形象景观设计:

“双奥之城” 概念体现在筹办过程的方方面面

封面新闻:您参与了2008年奥运会的设计工作,本次冬奥会和奥运会在创作理念等方面有什么传承和不同?“双奥之城”概念在本次冬奥会的设计中是否有所体现?

林存真:“双奥之城”是我们非常关注的理念,因为这是北京特有的特质——世界上唯一一个既举办过冬奥会又举办过夏奥会的城市。

冬奥会火炬有“双奥之城”的概念,在火炬上我们可以看到从祥云到雪花的渐变纹样,祥云是2008年奥运会火炬的图形形态,雪花是这届冬奥会的一个特质;冬奥会奖牌运用了玉璧的理念,这个理念也和2008年奥运会奖牌的金镶玉理念相合;冬奥会体育图标以汉字为灵感来源,也是2008年奥运会会徽的一个形式,2008年奥运会会徽是个“京”字,2022年冬奥会会徽是个“冬”字;我们的色彩系统里有一个颜色叫长城灰,这个颜色就是从2008年的色彩系统里摘取出来,继承下来的颜色。另外,本次冬奥会场馆有很多是2008年奥运会的场馆,我们把它们再次应用。所以在整个冬奥会筹办过程中,“双奥之城”是非常重要的理念,在方方面面的设计中都会体现出来。

关于2008年奥运会和2022年冬奥会形象景观上的差异,2008年我们第一次办可能经验不是特别足,当时一项一项做的,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体系。但这次从设计会徽我就在思考,怎么把形象景观体系化,用怎样的文化理念贯穿这个体系。在这个体系里,每一项核心元素可能担任的任务不一样,比如“冰墩墩”体现科技,体现未来梦想;“雪绒绒”可能更多表达文化性,表达人的概念;体育图标是文字传承,它会有古老的文化和时尚的结合等等,每一个元素在这个体系里都有它的位置和作用,最后形成整体关系的时候,你会发现中国文化最核心的理念贯穿所有,这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封面新闻:本届冬奥会已经公布了火炬、会徽、制服、吉祥物等,这些元素在整体设计上出于什么考虑?目前形象景观测试进行得怎样了?

林存真:我们在奖牌发布完成之后,重要的核心元素都已经发布了,意味着我们在核心元素和冬奥景观创作部分的工作已经完成。我们现在做的就是应用部分,这些元素怎么应用到场馆里?这些景观怎么能有更好的保护运动员的特征?在冬奥会举办完之后,大家回看这些影像记录的时候,能一眼就能看到这是北京冬奥会,而不是其他赛会,这也是形象景观重要的一个识别作用。

我们现在全力在做场馆景观,和电视转播公司通力配合,因为疫情影响,有很多观众会在电视前观看冬奥会,我们就把很多重点转移到怎么拍摄能更好,从镜头里如何能看得更美,更能体现2022冬奥会还有国际奥委会的品牌特征,目前大部分工作都围绕这方面在进行。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残奥会》北京残奥会,2022北京冬奥会知识点总结

关于残奥会的看点,同时还对残奥会比赛视频、残奥会冠军的励志故事也有不同的看法,希望本文能为您找到想要的体育资讯。

残奥会的运动员级别都有什么 怎么分类

残奥会的运动员级别根据运动员的功能能力进行系统的医学功能分级。进行医学功能分级的宗旨在于维护体育的公平竞争原则,提高残疾人体育运动的竞技性和竞争性。

残奥会比赛项目中,运动员的运动级别以一个英文字母加上一个双位数字组成。英文字母,则纯粹代表比赛的项目,比如F级为田赛(Field)、T级为径赛(Track)。

双位数字中的十位数值代表运动员的残疾类别,“1”字代表视障类别、“2”字代表智力障碍类别、“3”字代表脑瘫、大脑麻痹或后天性脑损伤类别、“4”字代表截肢及身材矮小的类别、“5”字代表脊髓损伤及部份轮椅组的类别。

扩展资料:

残奥会运动员级别是指为了体现公平竞赛的原则,以及选手能够与残障种类及程度相似的对手比赛,不同障碍程度的运动员将被分入不同级别进行比赛。

参加残奥会的运动员分为PPS(残奥会级别永久状态)、PRS(残奥会级别核查状态)和PNS(残奥会级别全新状态)。其中PPS不需要再进行分级,因为他们曾多次参加残奥会或者世锦赛,已有了准确分级。后两类运动员和首次参赛的运动员则需参加分级评定,以继续观察他们的分级是否准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残奥会运动员级别

残奥会肢残可以参加的项目有哪些?

不知道这个对不对你胃口~
一.射箭:参加残奥会射箭比赛的运动员,一般是脊髓损伤、脑瘫和肢体残疾的伤残人士,按残疾类别划分为男、女ARW1(坐1)、ARW2(坐2)、ARST(站姿)及团体共3个级别8个项目。
二.田径:为了使每个残疾类别的运动员参赛时处在一个相对平等的环境中,就要按类别分级进行比赛。例如,视力残疾分为B1、B2和B3三个级别(B为盲人的英文单词 Blind的字头)。不同级别还会有相应的特殊规则,因此,田径成为所有残奥会项目中残疾类别、级别、小项最多,并且组织工作最为复杂的一个大项。
三.硬地滚球:该项目特别适合严重痉挛、脑瘫或严重肢体残疾的人士参加。
比赛时运动员须坐在轮椅上进行投球,得分以投出的球距目标球(即中心球)的距离计算,距离目标球近者得分,累积分最高者获胜。
四.自行车:残奥会自行车项目比赛方式与奥运会自行车比赛相似,同样分赛车场比赛和公路比赛。选手是由部分或全部视力损伤、脑瘫、肢体残疾或其他永久性身体残疾的运动员组成。盲人自行车赛使用双轮自行车,领骑员为非现役的健全人运动员;肢残运动员下肢残疾较重者用一只脚来蹬踏自行车脚踏板;下肢障碍的运动员还可使用手摇自行车进行比赛;脑瘫较重的运动员可使用三轮车进行比赛。
五.马术:残疾人马术比赛只设盛装舞步,其中包括个人锦标赛(规定动作)、个人自由式赛(自选动作)和团体赛。个人赛按残疾类别分为4级,共计9个小项。男、女骑手均可以参加比赛。
比赛在健全人场地进行,场地标准为20米×40米或20米×60,运动员通过驾驭马匹在规定时间内作出行进、疾走和慢跑等规定动作,以展现马匹和骑师的协调性、马匹的灵活性以及骑师对马匹的驯服程度。
六.五人制(盲人)足球:赛在两个队之间进行,每支球队由5名场上队员和5名替补队员组成(包括守门员和替补守门员各1名)。比赛场地为健全人五人制足球比赛场地,但场地可以为人造草皮或室内场地。场上每队各5名队员,除守门员外全部是全盲运动员并统一戴上眼罩,双方队员在各自场外引导员的指挥下将带铃的足球努力攻向对方球门,当球的整体从球门柱间及横梁下越过球门线,而此球并非由进攻方队员以手掷入、带入或故意以手或手臂挡入,即为进球得分。在比赛中进球数较多的队为胜者。如两队进球数相等或均未进球,则比赛为平局。
七.七人制(脑瘫)足球
脑瘫足球是专为脑瘫运动员设置的比赛项目。
比赛在两队之间进行,各队包括1名守门员在内共7名队员在场上比赛,每队有3名替补队员,比赛分上下半场,共60分钟,中场间歇5分钟。在半决赛和决赛中,如果比赛在60分钟内决不出胜负,就要进行10分钟的加时赛,并采用国际足球联合会的金球制胜法,如果还决不出胜负,则以点球决胜负。
八.盲人门球:盲人门球比赛分男子和女子两个项目,每队由三名队员和三名替补队员组成。比赛在体育馆内一个长方形的场地中进行,场地为光滑的地板,球门与场地同宽。比赛使用带有响铃的球,比赛时一方通过用手投球力图将球滚入对方球门,而对方三名球员在防守区通过球滚动时的铃声辨别来球的位置阻挡球进入球门,然后进行攻防转换,进球多的一方为胜。
九.盲人柔道:参加残奥会柔道比赛的运动员, 根据视力损伤程度分为3个级别,但比赛采取只按体重级别划分的公开级比赛,男女按体重分级各有7个级别。竞赛规则执行国际柔道联合会柔道规则和国际盲人体育联合会(IBSA)盲人柔道规则。
十.举重:运动员在卧推床上 采用直臂从杠铃架上取下杠铃,再曲臂到胸前停顿,再举起。2000年悉尼残奥会上首次增加了女子比赛。参加残奥会举重比赛的运动员按体重划分为男、女各10个级别,每个级别的比赛都直接进入决赛。每位选手有三次试举机会,允许第四次试举,但只作为记录,不计入最后成绩。每次试举所增加的重量必须为2.5公斤的倍数,在试图破记录的情况下必须是0.5公斤的倍数。
十一.赛艇:划桨手要背对船的行进方向。赛艇都有固定桨的支架,就像杠杆的支点一样,桨手只能以该支点为轴做划桨的运动。与健全人的赛艇不同的是,残疾人赛艇选手的艇是经过改装的,目的是使运动员可以更好的从事这项运动。
在2002年在西班牙塞维利亚举行的世界赛艇锦标赛中,首次引进了残疾人单人双桨和四人单桨有舵手项目的比赛。
2005年4月9日至10日,国际残疾人奥委会在意大利都灵召开了执行委员会会议。经过投票表决,赛艇项目最终列入北京残奥会的正式比赛项目,它也是本次会议上唯一决定增加的项目 。
2008年北京残奥会的赛艇项目设有:单人双桨男、女组,双人双桨混合组,四人单桨有舵手混合组四个项目的比赛。单人双桨艇长8米,宽20厘米,最轻重量14公斤;双人双桨艇长9.90米,宽35厘米,最轻重量27公斤;四人单桨有舵手艇长12.50米,宽49厘米,最轻重量50公斤。
十二.帆船:残疾人帆船比赛是残奥会上一个比较年轻的项目,2000年才成为正式比赛项目。2008年残奥会帆船比赛设单人船、双人船和三人船3个比赛项目。双人船是2005年10月由国际残奥委会(IPC)决定正式在2008年残奥会上进行的项目。出于安全考虑,参赛帆船全部选用龙骨船,龙骨底下的压铅可以保持船体良好的大倾角稳定性,不会翻船。
十三节.射击:残疾人射击比赛的大部分运动员是坐在轮椅上进行比赛,因此,步枪卧射、立射、跪射的姿势与规则都有特定的要求,比赛时对轮椅、射击服也有特殊要求。
十四节.游泳:由于残疾人游泳运动较早纳入到国际残奥委会(IPC)的游泳运动委员会中统筹管理,并统一与国际泳联(FINA)协调规则,因此管理上较为规范。分级采用统一的功能分级,特殊规则也规定的比较详细。记录、裁判、分级员等级的认定与批准手续完备,在提倡无违禁药品和加强国际交流等诸方面均作出了较大的努力,取得了较突出的成就。
残疾人游泳是仅次于残疾人田径的又一大项目,由于分级、泳姿、距离的复杂性使得小项目较多,雅典残奥会设小项167项,2008年残奥会虽经合并与削减仍然保留了140项。
十五.乒乓球:残疾人乒乓球比赛适合脑瘫、脊髓损伤、肢体残疾或其他运动功能障碍的运动员参加。为了保证比赛的公平,乒乓球比赛按照残疾程度共分为10个级别即TT1-TT10级(TT为乒乓球的英文单词Table Tennis的字头),其中,TT1-TT5为轮椅组,TT6-TT10为站立组。设有单打、团体、公开级比赛。
十六.坐式排球:残疾人排球将排球场地缩小,将网高降下来,由走动不方便的截肢的伤残人员坐在地板上进行比赛,将站式排球的规则逐渐融合于坐姿中。由于场地小,伤残人在移动和配合之中,同样能打出巧妙的配合和有力的进攻,既能起到康复健身的作用又有很强的观赏性。
十七.轮椅篮球:轮椅篮球选手为下肢截肢、儿麻或脊柱损伤运动员。比赛在两队之间进行,每队由5名队员和最多不超过7名替补队员组成。比赛在体育馆内光滑的地板上举行,场地长28米,宽15米(同奥运会场地)。每场比赛分为四节,每节10分钟,双方各五名运动员上场,全部坐在轮椅上进行比 赛,五名队员按照分级时医生鉴定的残疾分值相加,不能超过14分,这样使比赛双方运动功能基本持平,在一个相对公平的环境下进行比赛。
十八.轮椅击剑:参加残奥会击剑比赛的运动员,一般是脊髓损伤和肢体残疾的伤残人士,与健全人击剑项目不同的是,由于运动员大部分是下肢肢体残疾,因此是坐在轮椅上进行比赛的。比赛按残疾程度分为男子A级、B级和女子A级、B级各2个级别,其中B级为残疾程度较重的运动员。参加个人比赛时,每位选手要经过小组赛出线,进入淘汰赛,最后进入决赛;参加团体赛时,上场的三名运动员中必须要有一名B级的运动员。比赛的剑种与奥运会相同,男子项目有花剑、佩剑和重剑,女子设项为花剑和重剑。
十九.轮椅橄榄球:残奥会轮椅橄榄球比赛场上四名参赛队员,均坐在有下肢防护设备的轮椅上,按照分级师给每名运动员评定的残疾分值,四名上场队员总分不得超过8分,一方人球同进球门为得1分,得分多者胜。
二十.轮椅网球:残奥会轮椅网球比赛,主要是在2名或4名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运动员间进行,下肢残疾且上肢截肢的运动员也可参加。运动员必须坐在轮椅上进行比赛,共有男子单打公开级组、女子单打公开级组、男子双打公开级组、女子双打公开级组、混合级别(站、坐)单打、混合级别双打等六个比赛组别。但在残奥会不设混合级别的比赛,另设男子团体和女子团体赛。

残奥会的来历

残疾人奥运会的起源
4年一届的残疾人奥运会,自1960年在意大利罗马开始举办以来,到2004年雅典残奥会已经是第12届了。残奥会的起源,得追溯到二战后的欧洲。为了让在战争中因脊髓受损导致下肢瘫痪的士兵能够尽快康复,1948年伦敦第14届夏季奥运会期间,英国的神经外科医生路德维格”格特曼爵士和一些热衷残疾人事业的知名人士为一批轮椅运动员组织了自己的运动会,称为斯托克”曼德维尔运动会。4年后,国际斯托克”曼德维尔运动会联合会在英国成立,并于当年举办了首届国际残疾人运动会,这也就是“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前身。此后,国际斯托克”曼德维尔运动会每年举办一次。1960年,在罗马第17届奥运会结束两周后,来自世界23个国家的400名残疾人运动员参加了在罗马举办的第九届国际斯托克”曼德维尔运动会,而这届运动会后来也被国际奥委会正式承认为第一届“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从1960年开始,残奥会每4年举办一次,1988年汉城第八届残奥会以后,形成了每届残奥会和夏季奥运会在同一城市举行的惯例。44年过去了,从最初的只有23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名运动员报名,到第12届雅典残奥会136个国家和地区的3806名选手参赛,残奥会的规模和影响力在不断扩大,这不仅标志着时代的发展,也体现了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

残奥会项目都有哪些

残奥会主要分为夏季残奥会和冬季残奥会。

夏季残奥会分为19个大项:田径、射箭、举重、硬地滚球、射击、自行车、游泳、马术、乒乓球、坐式排球、5人制足球、7人制足球、轮椅橄榄球、轮椅网球、轮椅网球、轮椅篮球、盲人门球、柔道、帆船。北京2008年残奥会将增加赛艇项目,达到20项。

冬季残奥会:轮椅冰壶、残奥冰球残奥、越野滑雪、残奥冬季两项、残奥高山滑雪、残奥单板滑雪等六个大项78个小项的比赛。2022年的冬季残奥会在北京举行。同时,冬季奥运会也在北京举行,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同时举办残奥会和奥运会的城市。

2022年北京冬残奥

本文Hash:08df44ea3743d2956d16b04e0f6312b17614fee2

声明:此文由 Suki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开心100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