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大成拳七妙法门

导读: 大成拳七妙法门 “七妙法门”即站桩、试力、步法、发力、试声、推手及实作。 一、站桩 二、试力 三、摩擦步 四、发力 五、试声 六、推手 七、实作

大成拳又称意拳,是汉族传统拳术之一,属于内家拳。无固定招法和拳套,强调以意念引导动作,故名大成拳(意拳)。下面学习啦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大成拳七妙法门,欢迎阅读。

大成拳七妙法门

“七妙法门”即站桩、试力、步法、发力、试声、推手及实作。

 

 一、站桩

(一)浑元桩

元桩的姿势是两脚平行而方,左右分开,与肩同宽,身体重心落在两脚掌上,以保持身体平稳。腿部略有弯曲,以利于下肢产生弹力。两膝略往前顶,配合练此桩时臀部后坐,以保持前后力量的平衡。两手抬至胸前,略高于自己双肩,呈臂半圆、腋半虚的姿势,以利于实作时的间架配备。两手手心向内,十指自然分开,如抱两球和状态,以增长臂部的外撑内裹的力量,并可使力量容易达于指端。双手与自身距离约有三拳,这可在技击时守住自己上身的要害部位。更须做到头直项竖,身形中正,胸窝微收;周身上下,大小关节,要"逢节必顶,逢曲必夹"。就是说凡是关节之处,都需要有外顶的力量;凡是关节反面的弯曲部位,都要有内夹的力量,这样才能使周身的力量平衡均整,从而达到动作时"一动无有不动"的整体运动。除此之外,站此桩时,还要做到头顶如绳吊紧,这样可以振奋精神,还能助长下肢动作时的灵活性。肩部稍往后张,使心胸开阔,有利于肺部的呼吸和精神的舒放。两目微睁,目光远望,以蓄养精力。全身松,有益于周身气血的通畅运行,既可养生又可增长技击时的力量。在意念中要做到"凝神定意,清净无为"这样日久功深,就能够达到内无身心,外无世界的忘我境界。到此境界,性不养而自养,身不练而自练。久练此功,可收精神充沛、气贯周身和力量雄厚之效。这就是大成拳所说的"神元、气元、力元"的浑元之体,所以此桩法名为浑元桩。

(二)技击桩

此桩是练习大成拳技击必不可少的桩法,故名技击桩。其姿势是两足呈稍息姿势,前足向外方移出,约有一脚远,两脚呈丁八字步行,称为丁八步,又称半丁半八步。身体微斜,两腿弯屈,身往后坐,前脚根略离地面,膝盖前顶,目视前方。两手抬起,屈肘环抱,肩松肘横,十指分开,如抓球状。小腹松圆,胸窝含蓄,头直顶竖,要做到虚灵挺拔,舒适均整。同时,周身上下要做到整而不僵,松而不懈。初步如此练习即可,若要更进一层,需加意念活动,两手两臂要有拉之不开,推之不动,砸之不落的精神锻炼。待到日久功深,就须目光内敛,其神态如捕鼠之猫,将窜而未动,欲扑而待机。要有静中求动的锻炼方法,就是假想在三尺以外,七尺以内有"假想敌"对自己做周旋扑打,而自己以站此桩的姿势,以不变应万变还击对方,如此用功,可锻炼自己技击时的灵敏性,此就是拳术中"无形似有形"的锻炼方法。

技击桩歌诀:

前后丁八步,两臂如抱婴。

虚灵挺拔立,意紧形要松。

 

 二、试力

试力的方法很多,这里只介绍其中最基本的一种,名叫钩锉试力。其步法姿势与站技击桩相同,两手自然抬起,掌心向下,手指自然分开,略微弯曲而向前指,用身体催动双手向前推出,指尖向前,臂亦随之而动,但切勿完全伸直,以防力量破体。两手之间的距离约有一头。意念如用双手十指推动水中漂木,缓缓而行。当两臂快要伸直时,两手向内翻转,掌心相对,用身体将双手慢慢拉回,其动作要连绵不断,待到双手距离自己前胸约有一拳之时,再行翻转,手心向下,继而前推。这样做周而复始的练习。待到日久功深,要加上出手如锉,回手如钩,力不空出,意不空回的意念。如此用功,日久自能感到双手和两臂,乃至全身与大气产生摩擦力,使自身之气与宇宙大气相合,进入天人合一的境界。

钩锉试力歌诀:

出手如钢锉,回手似钩竿。

意在周身外,不离自身间。

 

 三、摩擦步

大成拳的步法很多,摩擦步是最基本的步法,此姿势是两脚平行而立,类似立正,但膝部略有弯屈,身形中正,两肩放松,两臂左右分开,与自身约成六十度,两手十指分开,掌心如按两大气球,头往上顶,臀部下坐,胸要含,背要紧,气要足,心要静,精神要舒放,小腹要充实。如此默立片刻之后,此时身体重心放在两脚掌上,然后将重心移到左腿胯部,右脚做半弧形平行的慢慢移动,脚尖向前,落于自身之右外侧。然后,再将重心移到右胯部,左脚做半弧形,平行地慢慢澳前移动,脚尖向前,落于自身之左外侧,两脚之间的距离始终要保持一脚半为最好。两脚做如此的交替练习。在练此功之时,注意膝盖略有上提之意,足尖应须略勾,足心不可离地面太高。在意念中假想两足如水而行,似有阻力,要做到即沉稳又灵活,既连绵不断又松紧适宜。此是前进姿势的练习,如欲做后退姿式练习,则可照此做还原动作。

摩擦步歌诀:

身形端正顶头悬,步若鸡行体略偏。

进退自如凭肩胯,膝纵足兜起波澜。

 

 四、发力

发力包括有形,无形,有定位,无定位,自动,被动,整体,局部等多种发力。这里只介绍其中最基本的一种,名叫正面整体发力。其姿势与作钩锉试力时相同,只是在试力的过程中,双手骤然停顿,身向前撞,手向前抖,力向外发,然后立即将双手收回原处,呈原来试力时的姿式,而使双手两臂,乃至周身产生弹力。练此功时,要注意其根在脚,发于脊髓,而使全身力量达于指端之外。

发力歌诀:

周身软如棉,意念指端前。

炸力无间断,如弓射弹丸。

五、试声

试声是补充试力中的微细不足之处,声应由腹部丹田而发。初试时应有声,由有声而至无声,无声时气充体,气充体而力量足。故试声时应做到"有声如幽谷撞钟,无声要气充毛发"。练习试声时,其下肢姿势与站技击桩相同,只是两手臂于身后,肩部和胸部同时放松。尤其胸部不可有一丝发紧。以口腔发出"啊"字声音,作为试声的初步练习,进而以胸腔发出"啊"字声音,后再以颈部位的所谓后壁发出"啊"字声音,最后将此"啊"字声音,由口腔、胸腔、后音壁三个部位产生共鸣,由小腹丹田发出。初试声时可以发出声来,继而以"啊"字的气来代替"啊"字的声。

试声歌诀:

声自丹田发,啊字中口中出。

胸部不费力,如幽谷撞钟。

六、推手

推手有单推手和双推手两种锻炼方法。单推手称为定步推手,双推手称为活步推手。推手的形式虽有单双之别,但其原理大体一致。

(一)单推手,即是甲乙双方以站桩时的步法,双方以右小臂相搭(以推右手为例)彼此由左往右做缓慢的弧形运动,在做此弧形运动时,要保持自己的中线部位不受对方侵犯,同时要争取以自己的柔化之力,控制对方的中线部位,以备待机发力于对方。中线部位就是人身上胸部任脉部位。这就是芗斋先生说过的"守中用中,得其环中,以应"的锻炼方法。

单推手歌诀:

两臂相接如试力,沾粘连随意须真。

滚动旋律凭力"点",抖放惊弹步摧人。

(二)双推手,即是甲乙双方彼此两小臂相搭接(手在上为搭,手在下为接),中自身中线部位往自身左右两外侧,然后由上往下做缓慢的弧形运动,以摩擦步为基础做前进后退的练习。练习双推手时,也同样要求"守中用中"的原则,双推手实际上就是双人试力。

双推手歌诀:

四条小臂紧相连,动转挪移步为先。

控制对方如绳缚,摔挂打放需自然。

七、实作

实作就是双方做技击练习,也就是作拳的方法,其作拳时尽管有劈、崩、钻、炮、横、削掌、掖掌、塌掌、夫子顿首、穿裆脚、蛇形腿等各种打法。但这些打法,不是固定的死招术,而是通过掌握时机性和空间性的同时,随机应变,待机发拳。因作拳时对方变化多端,故很难具体说清应该如何实作,但就其大体而讲,在接近对方之时,头要撞人,手要击人,足要踢人,步要过人,神态要逼人,气势要袭人,并要做到手脚齐到,全身齐动的实作要领。

实作歌诀:

双方交手,气势当先,

欲接未触,体态安然,

间架得当,稳准狠严,

力撑八方,灵机内含,

得机得势,进退截拦,

何须招法,本能自然。

以上这七个基本练拳步骤,有其一定的完整性,如果单纯从力的角度来讲,力由站桩而得,由试力而知,由发力而用,由推手而懂,由实作而知变化,由试声而固元气,力量才能笃实。大成拳还有其他的一些锻炼方法,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大成拳初学入门:大成拳七妙法门

大成拳又称意拳,是汉族传统拳术之一,属于内家拳。此次学习啦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大成拳初学入门:大成拳七妙法门。欢迎阅读。

一、站桩

(一)浑元桩

元桩的姿势是两脚平行而方,左右分开,与肩同宽,身体重心落在两脚掌上,以保持身体平稳。腿部略有弯曲,以利于下肢产生弹力。两膝略往前顶,配合练此桩时臀部后坐,以保持前后力量的平衡。两手抬至胸前,略高于自己双肩,呈臂半圆、腋半虚的姿势,以利于实作时的间架配备。两手手心向内,十指自然分开,如抱两球和状态,以增长臂部的外撑内裹的力量,并可使力量容易达于指端。双手与自身距离约有三拳,这可在技击时守住自己上身的要害部位。更须做到头直项竖,身形中正,胸窝微收;周身上下,大小关节,要"逢节必顶,逢曲必夹"。就是说凡是关节之处,都需要有外顶的力量;凡是关节反面的弯曲部位,都要有内夹的力量,这样才能使周身的力量平衡均整,从而达到动作时"一动无有不动"的整体运动。除此之外,站此桩时,还要做到头顶如绳吊紧,这样可以振奋精神,还能助长下肢动作时的灵活性。肩部稍往后张,使心胸开阔,有利于肺部的呼吸和精神的舒放。两目微睁,目光远望,以蓄养精力。全身松,有益于周身气血的通畅运行,既可养生又可增长技击时的力量。在意念中要做到"凝神定意,清净无为"这样日久功深,就能够达到内无身心,外无世界的忘我境界。到此境界,性不养而自养,身不练而自练。久练此功,可收精神充沛、气贯周身和力量雄厚之效。这就是大成拳所说的"神元、气元、力元"的浑元之体,所以此桩法名为浑元桩。

(二)技击桩

此桩是练习大成拳技击必不可少的桩法,故名技击桩。其姿势是两足呈稍息姿势,前足向外方移出,约有一脚远,两脚呈丁八字步行,称为丁八步,又称半丁半八步。身体微斜,两腿弯屈,身往后坐,前脚根略离地面,膝盖前顶,目视前方。两手抬起,屈肘环抱,肩松肘横,十指分开,如抓球状。小腹松圆,胸窝含蓄,头直顶竖,要做到虚灵挺拔,舒适均整。同时,周身上下要做到整而不僵,松而不懈。初步如此练习即可,若要更进一层,需加意念活动,两手两臂要有拉之不开,推之不动,砸之不落的精神锻炼。待到日久功深,就须目光内敛,其神态如捕鼠之猫,将窜而未动,欲扑而待机。要有静中求动的锻炼方法,就是假想在三尺以外,七尺以内有"假想敌"对自己做周旋扑打,而自己以站此桩的姿势,以不变应万变还击对方,如此用功,可锻炼自己技击时的灵敏性,此就是拳术中"无形似有形"的锻炼方法。

技击桩歌诀:

前后丁八步,两臂如抱婴。

虚灵挺拔立,意紧形要松。

 

 二、试力

试力的方法很多,这里只介绍其中最基本的一种,名叫钩锉试力。其步法姿势与站技击桩相同,两手自然抬起,掌心向下,手指自然分开,略微弯曲而向前指,用身体催动双手向前推出,指尖向前,臂亦随之而动,但切勿完全伸直,以防力量破体。两手之间的距离约有一头。意念如用双手十指推动水中漂木,缓缓而行。当两臂快要伸直时,两手向内翻转,掌心相对,用身体将双手慢慢拉回,其动作要连绵不断,待到双手距离自己前胸约有一拳之时,再行翻转,手心向下,继而前推。这样做周而复始的练习。待到日久功深,要加上出手如锉,回手如钩,力不空出,意不空回的意念。如此用功,日久自能感到双手和两臂,乃至全身与大气产生摩擦力,使自身之气与宇宙大气相合,进入天人合一的境界。

钩锉试力歌诀:

出手如钢锉,回手似钩竿。

意在周身外,不离自身间。

三、摩擦步

大成拳的步法很多,摩擦步是最基本的步法,此姿势是两脚平行而立,类似立正,但膝部略有弯屈,身形中正,两肩放松,两臂左右分开,与自身约成六十度,两手十指分开,掌心如按两大气球,头往上顶,臀部下坐,胸要含,背要紧,气要足,心要静,精神要舒放,小腹要充实。如此默立片刻之后,此时身体重心放在两脚掌上,然后将重心移到左腿胯部,右脚做半弧形平行的慢慢移动,脚尖向前,落于自身之右外侧。然后,再将重心移到右胯部,左脚做半弧形,平行地慢慢澳前移动,脚尖向前,落于自身之左外侧,两脚之间的距离始终要保持一脚半为最好。两脚做如此的交替练习。在练此功之时,注意膝盖略有上提之意,足尖应须略勾,足心不可离地面太高。在意念中假想两足如 水而行,似有阻力,要做到即沉稳又灵活,既连绵不断又松紧适宜。此是前进姿势的练习,如欲做后退姿式练习,则可照此做还原动作。

摩擦步歌诀:

身形端正顶头悬,步若鸡行体略偏。

进退自如凭肩胯,膝纵足兜起波澜。

四、发力

发力包括有形,无形,有定位,无定位,自动,被动,整体,局部等多种发力。这里只介绍其中最基本的一种,名叫正面整体发力。其姿势与作钩锉试力时相同,只是在试力的过程中,双手骤然停顿,身向前撞,手向前抖,力向外发,然后立即将双手收回原处,呈原来试力时的姿式,而使双手两臂,乃至周身产生弹力。练此功时,要注意其根在脚,发于脊髓,而使全身力量达于指端之外。

发力歌诀:

周身软如棉,意念指端前。

炸力无间断,如弓射弹丸。

五、试声

试声是补充试力中的微细不足之处,声应由腹部丹田而发。初试时应有声,由有声而至无声,无声时气充体,气充体而力量足。故试声时应做到"有声如幽谷撞钟,无声要气充毛发"。练习试声时,其下肢姿势与站技击桩相同,只是两手臂于身后,肩部和胸部同时放松。尤其胸部不可有一丝发紧。以口腔发出"啊"字声音,作为试声的初步练习,进而以胸腔发出"啊"字声音,后再以颈部位的所谓后壁发出"啊"字声音,最后将此"啊"字声音,由口腔、胸腔、后音壁三个部位产生共鸣,由小腹丹田发出。初试声时可以发出声来,继而以"啊"字的气来代替"啊"字的声。

试声歌诀:

声自丹田发,啊字中口中出。

胸部不费力,如幽谷撞钟。

 

 六、推手

推手有单推手和双推手两种锻炼方法。单推手称为定步推手,双推手称为活步推手。推手的形式虽有单双之别,但其原理大体一致。

(一)单推手,即是甲乙双方以站桩时的步法,双方以右小臂相搭(以推右手为例)彼此由左往右做缓慢的弧形运动,在做此弧形运动时,要保持自己的中线部位不受对方侵犯,同时要争取以自己的柔化之力,控制对方的中线部位,以备待机发力于对方。中线部位就是人身上胸部任脉部位。这就是芗斋先生说过的"守中用中,得其环中,以应"的锻炼方法。

单推手歌诀:

两臂相接如试力,沾粘连随意须真。

滚动旋律凭力"点",抖放惊弹步摧人。

(二)双推手,即是甲乙双方彼此两小臂相搭接(手在上为搭,手在下为接),中自身中线部位往自身左右两外侧,然后由上往下做缓慢的弧形运动,以摩擦步为基础做前进后退的练习。练习双推手时,也同样要求"守中用中"的原则,双推手实际上就是双人试力。

双推手歌诀:

四条小臂紧相连,动转挪移步为先。

控制对方如绳缚,摔挂打放需自然。

七、实作

实作就是双方做技击练习,也就是作拳的方法,其作拳时尽管有劈、崩、钻、炮、横、削掌、掖掌、塌掌、夫子顿首、穿裆脚、蛇形腿等各种打法。但这些打法,不是固定的死招术,而是通过掌握时机性和空间性的同时,随机应变,待机发拳。因作拳时对方变化多端,故很难具体说清应该如何实作,但就其大体而讲,在接近对方之时,头要撞人,手要击人,足要踢人,步要过人,神态要逼人,气势要袭人,并要做到手脚齐到,全身齐动的实作要领。

实作歌诀:

双方交手,气势当先,

欲接未触,体态安然,

间架得当,稳准狠严,

力撑八方,灵机内含,

得机得势,进退截拦,

何须招法,本能自然。

以上这七个基本练拳步骤,有其一定的完整性,如果单纯从力的角度来讲,力由站桩而得,由试力而知,由发力而用,由推手而懂,由实作而知变化,由试声而固元气,力量才能笃实。大成拳还有其他的一些锻炼方法,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大成拳相关文章:

1.大成拳矛盾桩功练习与应用

2.熊门铁拳功和大成拳绝杀手法的介绍

3.意拳的试力和发力的基本技法

4.大成拳的功法训练之站桩如何训练

5.中国武术有哪些主要拳种介绍

什么是大成拳养生桩

大成拳养生桩是一种学术,也是一种医疗体育运动。参加这种运动的人,不限年龄性别,不拘身体强弱,亦无任何局限,有病者治病,无病者防病,运动时不尽在姿式方面着想,下面学习啦小编就给大家详细介绍大成拳养生桩,欢迎阅读。

大成拳养生桩

养生桩,极容易,深追求,头万绪,用功时,莫着急,庆选个适当场地,充足阳光,流通空气,有水有树更相宜,不论行走坐卧和站立,要内外放松,身躯挺拔,腰脊骨垂线成直,浑身大小关节,都含着似曲非直意,守空油,保清虚,凝神也静气,臂半圆,腋半虚,体会无微不舒适,不思考,不费力,心脏无负担,大脑得休息,想天空虚阔,洗涤情缘和尘俗万虑,虚灵独存,悠扬相依,绵绵如醉也如迷,笑卧如在水中宿,返婴寻天籁,平凡无奇有天趣,师法当遵守,不可太拘泥,这里边包罗着无限深思和甜密,动转颇似水中鱼,自在真自在,先哲并无其他异。

我国养生之术历史悠久,相传二千余年前,即有《内经》一书,为中医宝库,对防病治病之法,记载甚多,其中《素问》一篇,就是专讲养生的,原文是:[提携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文虽简单笼统,意义深厚,先哲把它列入《黄帝内经》,一方面视作防止疾病的养生术,另一方面凡药石刀针不能奏效的多种疾病,就根据这种道理,使患者锻炼休养,作为体育医疗并和《灵枢》互相为佐,其主要内容是养静,就是[独立守神]。

这种运动能调整神经系统的机能,促进血液循环,发挥体内燃烧,且能加强各种系统的新陈代谢作用,因而能调整、恢复和加强人体各个器官组织的机能,对保持健康,治疗疾病,具有显著的待效,五十年来从无一人出流弊,且百分之九十几都有效果。

这种运动能加强人体的吸收和排泄作用,古人说:“提炼精华,洗净糟粕。”其意义就在于此。这是自力更生的运动,就是说,它对于人身及其部分机体,具有生生不已的效能,比如体弱的通过锻炼可使身强,人体某一系统或器官组织有毛病的,通过锻炼可使毛病消除,恢复健康,健康者更健康,且容易体会到无穷的理趣。

这种运动和一般体育运动不同,它是把锻炼和休息统一起来的一种运动,是在锻炼中休息,又在休息中锻炼的运动方法,因此它具有调整中枢神经和末梢神经的功能作用,从而使人体各部分在高级中枢神经支配下密切协作。

养生桩应注意的问题

养生桩不仅是健身治病的运动,也是一种锻炼意志的功夫,所以学习养生桩的人必须注意这种锻炼。粗暴、浮燥、气愤、忧虑、悔惧、得失之念和侥幸思想等,都是缺乏修养的表现,学者切要禁忌。

对于治病的人来说,凡是学养生桩治病的大半都是久病不愈,药石刀针不易奏效者,但须要气不自馁,应该积极的锻炼,积极的治疗,精神要焕发,蓄有弹力,时时作反覆斗争的准备,才能战胜病魔,恢复健康,如果悲观失望、生气着急,毫不振作,一曝十寒,时作时辍是不起作用的。医生常说病人的心情要愉快,学习养生桩的人首要心情愉快,虚心体会站桩的意义,耐心地、持久地锻炼,使精神焕发,久而久之,自可功到病除。

练养生桩必须心神安祥,摒除杂念,“神不外溢,力不出尖,意不露形,形不破体。”神态要轻松自如,蓄意要深戆雄浑,力量要稳准虚灵“无动不机,无机不趣,虚灵守默,而应万物”,虽是平易近人的道理,但初学不易理解,主要是以神意为主,不是枝节片面形式问题,意在整体与内部,不要使局部破坏整体的统一,不要使外部动作影响内部推敲,要浑身轻松自如,心旷神怡,好像沐浴在大自然之内似的,要做到这样,在运动前就必须作到心安神定,摒除杂念,还要注意四容五要,四容是头直、目正、神庄、声静;五要是恭、慎、意、切、和。对人对事都要恭敬谨慎,意思周密而切实,任何事不说硬话、不作软事,这是学者内心和外貌应具备的养生条件,从个人意念来说,应具善意,最好是以子女的行为,父母的心肠对人,在练功方面来说,就是“只要神意足,不求形骸似”,这样才是练功应有的要义。

养生桩是因病设式,因人而异的,病症不同,其有关的神经和肌肉系统自然就不相同,患者的生活条件、习惯、修养、性情以及其他各种特点,对于设式也有一定的关系,必须根据这些不同的情况,考虑适当的姿势和运动与休息的时间长短,以及身体负担的轻重等,教者对此自应充份了解情况,作适当的安排,学者应注意掌握,慎重锻炼,不可忽断忽续,任意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收效快,并防止在锻炼中发生不正常的现象。

修养不够的人,初学时多有幻想或任意活动或拘泥执着等现象,须细心体验,待实验充实之后才能解决,主要是师古不泥古,谨守师法未易有得,不要浮聪明,不要笨用功,精神要愉快,肌肉常劳动。离开已身,无物可求,但执着已身,都是错误。力量在身外求取,意念在无心中来操持,若本着以上的所谈切实用功,细心体会,自不难得到万变无穷,奇趣横生之妙。

“独立守神、肌肉若一”的修养锻炼,关于《内经*素问篇》的“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大医师们早已说过。我对于“独立守神、肌肉若一”的修养锻炼稍加补充。“独立守神”在用功之前,思想先准备一下,应首先着想游于物初,静会全机之意。视同植物外形不动,内里却起着根生发展、顺逆横生的变化,万不可走入招式断续的方法,那就破坏无余了,局部运动纵然有益,长久也有害,是慢性的戕生运动。

锻炼时要永远保持意力不断的虚灵挺拔,轻松规章整以达到舒适、得力为原则。锻炼时,要凝神定意,默对长空,内要清虚空油,外要中正贺和,同时要脱换一个心目欢喜的状态,洗涤一切杂念,扫除一切情缘,寂静调息,内外温养,军身毛孔放大,有如来回过堂风之感,使肌肉群不期然而然的成了一条空灵口袋,挂在天空,上有绳吊紧,下有木支撑,有如躺在天空地阔的草地上,又像立在悠悠荡荡的水中,如此肌肉不锻自炼,神经不养自养,这是锻炼的基本要义。

怎样才能凝神定意呢?要使意念如洪炉大冶,无物不在陶熔中,并尽量吸收一切杂念,来则熔之,不久杂念自可消除,倘若故意拒绝杂念头,则一念未去,万念齐来,精神分散神意外驰,就不能做到意定神凝。

锻炼时还要有这样的意态,使肢体和大气相呼应,自然而自在的发挥整体和本能的作用,如果有丝毫的矫柔造作和局部方法,就破坏了整体和本能的作用,所谓这种运动是一种人体本能学术和[一法不立,无法不备]的意义,就在于此。

锻炼方法虽简实难,初步锻炼是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不动,由不动才能体认到四肢百骸的一动而无不动之动,如此神经始易稳定,热力才易保持,自然的增强新陈代谢,有了这个基础,才能逐渐学动,才容易体会不动之动,动犹不动,一动一静,互相为根之动,然后才能体会到大气的压迫,松紧力的作用,也就不难控制一切平衡中的不平衡,以及动荡枢纽之动,不动而动,动而不动,同时起着刚柔、虚实、松紧错综,表里为用之动(至于假借一切之动,言之太繁,姑不谈叙),全体就自然的发挥了上动下自随、下动上自领、上下动中间攻,中间攻上下合,内外相联,前后左右都相应之动,以上是试验各种力的功能作用,盖力由试而得知,由知而得其所以用。

锻炼是在无力中求有力,在微动中求迅速,一用力身心便紧,百骸失灵,并有注血阻塞之弊。这种力量是精神的、是意念的,有形就破体,无形能神聚。

先由不动中去体会,再由微动中求认识,欲动又欲止。欲止又欲动,有动中不得不止,止中不得不动之意,要注意从拙笨里求灵巧、平常中求非常、抽象中求具体,用功时浑身大小关节都是形曲力直,神松意紧,肌肉含力,骨中藏棱,神犹虎豹,气若腾蛟,而神意之放纵有如巨风卷树,拔地欲飞,其拧摆横摇之力,有撞之不开,冲之不散,湛然寂然,居其所而稳如山岳之势,外形拙笨,意力灵巧,大都平凡,反是非常,不由抽象中求根本,找不到具体,学理自通,自然明了。

“肌肉若一”是特别重要的一步功夫,这一步功夫表面好像另一种,其实和以上所述是有密切关联的,没有这步功夫作基础,任何动作也没有耐劳持久的能力,这虽是肌肉锻炼,但仍是以形为本,以意为用,因形取意,意注全身,以精神内敛为主。这种运动,加强运动也是减低疲劳,减低疲劳正是加强运动,锻炼和休息是一件事,要在调配适当,使患者在不觉中就增强了耐劳持久的能力,并尽量减免大脑和心脏的负担,以达到舒适得力为止。

(按:筋肉锻炼是进一步的研究,大都是筋肉伸展、骨节提纵、形曲力直,神松意紧,自然的筋肉捋卷,相互若一,更进一步的研究求力的功能多系超以象外,接近拳学。)

 

 调配方法

(一)肢体调配:不外高低、左右、单重、双重,不论头、手、身、肩、肘、足、膝、胯各处,都有单双、松紧、虚实、轻重之别,凡体会得到的精微细小之处,也都是如此。要使用骨骼支撑或力量的称合,肌肉的联系等法。

(二)内脏调配:是神经支配,意念领导,心理影响生理,生理作用心理,互相为用。

(三)时间调配:是以学者性情强弱为基础,总要不超过负担能力,不使思想上产生烦闷或厌倦,调配初步形式有如下数种。

基本姿式

运动的特征,是在运动中体会身体内外的动态变化,如何使浑身大小关节,都成钝三角,更好是不要平面积,尤不许有执着点,而是轻灵浑然,想浑身血液循环有如水钻沙之意,按之又如水中漂木之力,而全身又像湖水空舟飘摆无定,惟风力是应,听其自然,这种神意的表现是随着个人的丰度、性格、独赋、特征以及年岁的老幼,体质的强弱,和用功时间的长短,病情种类之不同,当然就不是几个姿式所能表现。

因此,说明这种运动,必须根据一切不同的条件,深切体会,逐步加强,随时调配,都是根据具体情况运使变通,使局部跟着具体起作用,经过锻炼大都有效。如某处有病就治某处,非但无效,且恐有损失,如果忽视了这一点而精神力量一切就不够了。

(按:调配方法,一有形,一无形,有形的是姿式、骨骼、肌肉,无形的可就无穷了——精神、意念、假想、力量,也就不是几个姿式所能范围,但姿式确为神意的代表,按照轮廓来说明神意,所以姿式也是需要的,不过要把这种运动完整地用图表现出来,目前因客观条件和能力的限制还作不到。)

练习站桩的体会和常见的现象

随着各人身体强弱和病情之不同,在练习过程中的体会感觉及表现变亦各不同,一般的情况是,练习十日左右就能够体会到站桩的好处,感到练功之后轻松愉快,而且这种感觉是随着练功的进程逐日增长的,有练习几天之后,就发生肌肉震颤、疼、酸、麻、胀等现象,多半是肌肉运动障碍、气血欠通或疲劳过度或生理上有其他缺点所致只要防止疲劳过度,注意舒适得力,力求放松,避免紧僵,渐渐地就会气血畅通,肌肉灵活,使以上现象逐渐消除,至于不觉疲劳的有规律地颤动,是经络和气血闭塞已经消除的好现象,只要顺其自然,不可故意的抑制也不要有意识的扩大,另外还有流眼泪,打哈欠,饱嗝、虚恭、腹鸣、蚁走等现象,都是练功过程中的好现象,病愈之后自可消除。

站桩对各种疾病的疗效

站桩能够调节神经机能,调整呼吸,增强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的作用,因而对神经系统、肌肉系统等以及新陈代谢各方面的病症,特别是急性转为慢性的病症,都有良好的疗效。

经过四五十年的经验,其效果虽因人因病而异,有大小快慢之别,但除去随学随止之外,没有疗效是很少的,而且有很多人病愈之后继续锻炼,大多收到转弱为强,老而益壮之效。

四于缺乏文字记录,对于过去的经验不但未能总结,就是学者的人数姓名也无法统计,现在为了供大家参考,只好将最近一、二年来对于站桩治疗各种病患的一点体会,分类略述于下:

高血压——神经性的收效较快,官能发生变化的如血管硬化或冠状动脉收效较慢。

神经衰弱——一般的头晕脑胀,头痛等症状较易治疗,收效的快慢主要在于能否稳定神经,已经引起消化不良或便秘者收效较慢。

关节炎——一般的风温性和多发性关节炎都易治疗,属于后天性的关节炎比较难治。

气管炎——气管炎的种类很多,大多有肺气肿和心脏喘的症候,得病不久者,收效较快,先天性的不易治疗,但和年龄、体质、性情及生活条件有密切关系,只要耐心持久的炼功,饮食起居多加注意,也是可以治愈或减轻的。

肝脏病——肝肿和肝硬化只要耐心地适当地练功再注意饮食和环境方面的保养,可以逐淅减轻以至治愈。

胆囊炎——经历过的胆炎患者,大多已作过胆切除的手术,有的已经转为肝脾病或神经衰弱病,根据过去的几个患者来看,在练功过程中病状是逐步减轻的,痊愈的前后效果都很好,将来能否有把握,尚难预测。

肺病——只要按照步骤适当地耐心练功,再加注意饮食保养,一般都可治愈。

半身不遂——要耐心练功,持之以恒,一般是可以治好或减轻的,但此病最易复发,必须一面练功,一面避免生气、着凉、劳累方可,如舌头手脚都坏,就不能治疗。

胃肠病——疗效良好,但比较迟缓,病情较轻者三、四个月好,病情较重者八、九个月,三、五年不等。

精神分裂病、筋肉失和等症——比较容易治疗。

心脏病——经过的患者,大都效果良好,但这种病主要是在个人性情和生活环境,如性情和生活条件不好,就见效不显著。

本文Hash:60780964731e5f158aee23cfb4c7bb3be5a0f161

声明:此文由 一正一邪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开心100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