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拳技击桩种类有哪些

导读: 大成拳技击桩种类 (1)浑圆桩身体间架基本要求 (2)浑圆桩的摸劲训练 2.平抱桩 3.撑托桩 4.勾挂桩 5.伏虎桩(大式桩) 6.降龙桩 7.独立桩 8.鸟难飞桩法

“站桩”即立稳平均之站立也。大成拳桩功有养生桩和技击桩。技击桩、与基本桩,神形稍异,然仍依原则以为本,步如八字形,亦名丁八步,又为半丁半八之弓箭步也。下面学习啦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大成拳技击桩种类有哪些,欢迎阅读。

大成拳技击桩种类

(1)浑圆桩身体间架基本要求

两足跟并齐,双脚脚尖45度分开呈立正姿势。将左脚顺着左脚尖的方向迈出一个脚掌的长度,再横向向外移动一个脚面的宽度,左足跟微虚。这时两脚站立的位置既像“丁”字步,又像“八”字步,所以叫丁八步,又名半丁半八步,身体重心分配为前三后七,左脚前膝微屈,膝部微向前指。双手慢慢抬起,左手高于嘴部位置,右手抬起高与肩平,掌心向内。左掌心与左脚尖上下相对,右手心与左胸部相对,双手前臂与肘部弯曲的角度不小于90度,左手位置略高于右手半拳,两手相距二至三拳,十指分开,指间似夹棉球之意,虎口似撑,指尖微敛,掌心内吸,有持物不使坠落之意,掌心内吸配合手指外张,似有线绳束缚欲张不得。以鼻子胸窝为线,头顶似有小线上提,似顶非顶,颈直立,不可用力,双目平视左手虎口向上的方向。即所谓头、手、脚三点一线。左足在前时,头向左微拧,右足在前时,头向右微拧,下腭微收,颈下好像微微夹一棉球,两肩松圆向左右稍稍扩张舒展,脊骨自然竖直,身体后部仿佛与树有微微挤靠之意,腋下若能容球,心窝微收,胸虚背圆,上下牙齿要衔接而微错,不可用力叩合,呼吸自然,周身放松。

(2)浑圆桩的摸劲训练

【浑圆桩前后摸劲训练】

身体呈浑圆桩基本间架,意念假借周身如巨人般环抱一棵参天大树,并与大树有融为一体之意。练习向前摸劲时,右脚微微下踩、上站、前蹬,催动身体缓缓向前,前脚掌微微上踩,两腿内侧似有向内挤合、身体似有挤推大树之意。此时,双手、双臂配合前推、挤合、微向下按之意。头与前脚似有弹簧上下挤合,一推即止,随即练习向后的摸劲。右腿微微下坐,两腿内侧似有弹簧微微上分,左脚五趾似有扒地之意,膝部意向前指,微有上提之意。头与前脚、后胯与前膝,似有弹簧微微上下、前后相争。此时,双手、双臂配合回拉、外分、微微上提,身体似有向后微微拉动大树之意,一拉即止。如此反复练习浑圆桩前后摸劲。右式练习与左式相同。

【浑圆桩左右摸劲训练】

身体呈浑圆桩基本间架,意念周身与树融为一体。练习外分摸劲时,首先把树微微扒开一细小裂缝,右腿下坐,两腿同时微微外分,前脚五趾微微扒地,膝部略有上提,头与前脚、后胯与前膝似有弹簧上下、前后相争,头向后上方微领,身体微微后靠。双手五指、双臂内侧以及胸腹部同时有微微外分、回拉、上提之意,要以外分的力为主,回拉、上提的力为辅,将树一开即止。随即,再把怀抱的大树向内挤合。首先,后脚微微下踩、上站、前蹬,催动身体微微向前,似有挤推大树之意,双手、双腿一定要同时向内挤合、前推、下按,前脚有轻轻下踩之意。身体向前微动时,以内合的力为主,前推、下按的力为辅,树一合即止。如此反复练习浑圆桩左右摸劲,右式练习与左式相同。

【浑圆桩上下摸劲训练】

身体呈浑圆桩基本间架,意念周身与树融为一体。向上摸劲时,后腿下踩、上站,微微前蹬,催动身体缓缓上升,头似有上顶之意,仿佛带动大树上提。两腿内侧似向内挤合,前脚掌轻轻下踩,双手双臂内侧似把怀抱的大树微微上提,同时配有挤合、前推之意。以上提的力为主,挤合、前推的力为辅。这时,头与后脚似有弹簧上下相争,一提即止。随即,意念把上提的大树再重新栽回到原来的位置,进行向下的摸劲。这时后腿微微下坐,双腿内侧似有弹簧微微外分,头与前脚、后胯与前膝,似有弹簧上下、前后相争。身体下降时,带动双手、双膝微微向下、外分、回拉。以向下的力为主,外分、向后的力为辅,将树栽回到原来的位置,一栽即止。如此反复练习浑圆桩上下摸劲,右式练习与左式相同。

【浑圆桩打乱程序摸劲训练】

身体呈浑圆桩基本间架,意念周身与树融为一体。摸劲时,意念把怀抱的参天大树微微下栽,一栽即止。随即再把大树向前微微推动,一推即止。接着,再把大树微微左右扒开一细小裂缝,一分即止。随后,再把裂开的大树微微向内挤合,一合即止。然后再把参天大树向后微微拉动,一拉即止。再把大树微微上提,一提即止。接下来,就可任意变换摸劲的程序了。打乱程序时的摸劲,一定要细心揣摩原来组合摸劲时的原则要领,以舒适得力、匀整协调、意“力”饱满为准。打乱程序摸劲时,要慢动、小动,在放松中求取“意力”感。

【浑圆桩六面力同时摸劲训练】

身体呈浑圆桩基本间架,意念周身与树融为一体。在练习浑圆桩六面力同时摸劲时,精神一定要高度集中,意念放远放大,摸劲时不执着于单方面的推拉、开合、提栽,而是通过意念即动即止的高频率变化,做到各方面的力似有非有,朦朦胧胧、模模糊糊,如置身于海水之中,使周身与海水在各个方向上都可以微动相争。同时周身无限扩展放大,感觉与海天万物融为一体,似连非连,似沾非沾,这正是蓄力待发而未发的状态。此时,周身的神经、肌肉已经高度协调,仿佛外界如有微小物体碰撞身体及毛发之处,周身整体一触即发,恰似炸弹爆炸。意拳宗师姚宗勋先生曾讲,意拳高级阶段的桩法,人体似一高速旋转的陀螺,看似不动,但一碰则飞。这正体现了意拳桩法的原理: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不动,不动之动乃生生不已之动。意拳高级阶段桩法的感觉,不是初学者能够轻易体会到的,也并非笔墨所能尽书,练习者应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只有这样才能体会到“拳无拳,意无意,无拳无意是真义”的拳学真谛。

(3)浑圆桩训练的主要目的和作用

姚宗勋先生曾讲:拳术上所讲究的力量就是上下、左右、前后的意力达到平衡、匀整的状态。意拳称这种劲儿为“浑圆力”。没有浑圆力作为学习拳术的基础,就谈不到如何掌握技击的功夫,而求得浑圆力的最好方法就是站浑圆桩。

所以说浑圆桩是技击桩的基础桩法,是意拳技击实战的预备姿势和蓄力状态。其手心向内,形如抱物,力量是“撑三抱七”,故浑圆桩又称为“撑抱桩”,其训练的主要目的是在训练整体浑圆力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双手臂“撑”和“抱”的两种力量,以便在实战技击中对方拍击自己的间架时,能利用这种自己间架撑抱的力量随机随势发力,给对方以有效的反击。

 

 2.平抱桩

(1)平抱桩身体间架的基本要求

平抱桩身体的基本间架与浑圆桩相同,不同之处是在手形上有所区别。平抱桩要求双手慢慢抬起,约与肩平,手心向下,中指相对,虎口微撑,指尖微敛如抓球状,两手腕处微屈,似能夹物,掌高肘低,两手大拇指外侧与大小臂如怀抱大树,前手高于后手约四五厘米,两手相距二至三拳。

(2)平抱桩的摸劲训练与浑圆桩摸劲的原则要领相同。

(3)平抱桩训练的主要目的和作用

平抱桩训练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整体浑圆力的基础上着重强化手掌手臂下侧摸索浑圆力的感觉,增强其神经肌肉的敏感程度,以便在实战中与对手肢体接触时手掌手臂下侧能随机随势应感而发。

3.撑托桩

(1)撑托桩身体间架的基本要求

撑托桩身体的基本间架要求与浑圆桩相同,不同之处是在手形上有所区别。撑托桩要求慢慢将双手抬起约与眉齐,手掌向前,掌心微收,指尖相对,朝斜上方,手指上指微屈,双掌似有推托物体之感,虎口微微撑圆,食指端似有一细弹簧系于眉端,左手食指系于右眉,右手食指系于左眉,两指之力似有交错、牵引不开之意。两手相距二至三拳,两手及双臂的内侧似有弹簧横向相系。两肘微有外撑,两肩松圆。

(2)撑托桩的摸劲训练与浑圆桩摸劲的原则要领相同。

(3)撑托桩训练的主要目的和作用

撑托桩训练的主要目的是在培养整体浑圆力的基础上着重训练间架的推拉撑托之力。其双手五指朝上,掌心朝前,突出掌根,是正面向前发力最后落成的姿势,在实战中这种姿势既能以灵活多变的发力方式打击对手,又能保护自己面部、胸部,是攻防合一的实战桩法。

 

 4.勾挂桩

(1)勾挂桩身体间架的基本要求

勾挂桩身体的基本间架要求与浑圆桩相同,不同之处在手形上有所区别。勾挂桩要求将双手慢慢抬起,手心相对,双手相距二至三拳距离,双手大拇指、食指与中指、无名指微屈前指,小指斜向下方与地面拉一弹簧,虎口微撑,掌心微收,双手腕部微微下扣,似有夹球之意,左手、左脚在前,左手腕部与左脚尖上下相对,肘部与腕部的角度要大于90度。左手长出右手半掌距离,前手高度在嘴部位置,后手高度约在肩部位置。

(2)勾挂桩的摸劲训练与浑圆桩摸劲的原则要领相同。

(3)勾挂桩训练的主要目的和作用

勾挂桩两掌心相对,五指张开朝前,分别指向斜前上方(大拇指)、前方(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和斜前下方(小拇指)三个方面,其训练的主要目的是在培养整体浑圆力的基础上着重强化五指的前指之力,同时强化腕关节下扣和拇指根部上挂的力量,以利于在实战搭手中双手在上时双腕下扣回拉外分,或双手在下时拇指根部上挂回拉外分的力量,从而能够更有效地牵动对方重心,控制对手,施以发力。

 

 5.伏虎桩(大式桩)

(1)伏虎桩身体间架的基本要求

以左式勾挂桩丁八步站好后,左脚向前迈出约两个脚掌的长度,足跟微虚,膝盖微屈,有前指之意,臀部下坐,大腿根部稍向后收,头微前俯,胸窝微收,目视左脚前部,左手提起放在左腿膝部内侧约一拳距离,手心向左,指尖向下,虎口撑圆,肘微屈稍上提,腋下涵虚,若能容球。臀部似坐在虎腰上,左手掐住虎颈,右手掐住虎腰,意念头与前脚、后胯与前膝之间似有弹簧微微上下前后相系,双臂内侧似撑抱一球。身体似与大树融为一体,身体重心分配为前三后七。

(2)伏虎桩的摸劲训练

【伏虎桩前后摸劲训练】

身体呈伏虎桩基本间架,臀部似坐在虎腰上,左手掐住虎颈,右手掐住虎腰,意念虎欲前蹿,瞬间虎又向后逃,此时精神要高度集中,应随时警惕虎要伤人。伏虎桩前后摸劲的意念要求,与浑圆桩前后摸劲的原则要领相同。向前摸劲时,双掌五指间和双臂内侧以同时向前挤推的力为主,以内合、下按的力为辅;向后摸劲时,双掌五指间和双臂内侧以同时回拉的力为主,以外分、上提的力为辅。站桩时要用意不用力。左右式应交替练习。

【伏虎桩左右摸劲训练】

身体呈伏虎桩基本间架,手形与伏虎桩起式相同。意念虎欲左逃,这时右腿微微向后下坐靠并向右微拧,左腿同时也向右微拧,有挤挡虎颈之意。前后腿内侧微微外分,前脚五趾微微扒地,前腿膝部力向前指。头与前脚、右胯与左膝似有弹簧微微上下、前后相争,身体同时微微后靠,似有挤动身后大树之意。双手、双臂之间微微向右,同时回拉、外分、上提,将欲向左逃的虎牢牢控制。

随即,虎欲向右逃,这时右后脚下踩前蹬,微微上站,右腿向左微拧,挤裹虎腰,同时前脚下踩,腿部向左后微拧,两腿内侧似有挤合之意,双手、双臂同时微向左挤合、下按、向前。头与前脚、后胯与前膝似有弹簧微微上下、前后挤合,身体微微向前,似有挤推大树之意,将欲向右逃的虎牢牢控制。

虎向左逃时,以双腿、双手、双臂向右拧的力为主,以回拉、外分、上提的力为辅;虎向右逃时,以双腿、双手、双臂向左拧的力为主,以向前、挤合、下按的力为辅。练习时只可意想,不可用力。

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伏虎桩左右摸劲训练与浑圆桩左右摸劲训练有所不同,在用意、用力方面有着根本的区别。浑圆桩左右摸劲训练时以双手臂配合身体外分和挤合的开合力量为主,而伏虎桩左右摸劲训练时以周身整体同时向左或同时向右的力量为主。伏虎桩除了左右摸劲训练以外,其他摸劲形式都与浑圆桩相同。

【伏虎桩上下摸劲训练】

身体呈伏虎桩基本间架,臀部似坐在虎腰上,左手掐住虎颈,右手掐住虎腰,意念虎欲下坐,瞬间虎又向上蹿,此时精神要高度集中,应随时警惕虎要伤人。伏虎桩上下摸劲的意念要求,与浑圆桩上下摸劲的原则要领相同。虎欲下坐时,其向上的摸劲,双手掌、双臂内侧以上提的力为主,以向后、外分的力为辅;虎欲上蹿时其向下的摸劲,双手掌、双臂内下侧以下压的力为主,以挤合、向前的力为辅。练习时只可意想,不可用力。

【伏虎桩打乱程序摸劲训练】

身体呈伏虎桩基本间架,其打乱程序摸劲时意念活动(伏虎桩左右摸劲除外)、身体各部争力的要求,与浑圆桩打乱程序摸劲的原则要领相同。

【伏虎桩六面力同时摸劲训练】

身体呈伏虎桩基本间架,其六面力同时摸劲时的精神假借、意念活动与浑圆桩六面力同时摸劲的原则要领相同。

(3)伏虎桩训练的目的和作用

伏虎桩训练姿势低,步子大,其主要目的一是为了刺激腿部神经,增强腿部肌肉的力量;二是为了应付技击中的特殊情况,即经过这种特殊的大式桩法练习,在技击中步子大、姿势低的情况下,同样能做到步法、身法轻盈灵活,发放自如。

 

 6.降龙桩

(1)降龙桩身体间架的基本要求

周身呈立正姿势,左脚向前迈出距右脚约1米的距离,前脚掌左右横放,脚掌内侧向前,足跟落实,膝部弯曲与前脚尖呈斜直线,右后脚与左脚足跟在一条直线上,右膝似直,脚掌踩地,足跟微虚。重心分配为前七后三。身体的肩部、胸部前倾,向左转体180度,右胯与后胯几乎平行相对,头与颈部向左拧转,眼睛直视自己右脚跟。意念头与左右脚之间、两脚内侧间似有弹簧上下、前后斜面相系。这时右手前伸距头顶部右上外侧约一拳距离,掌心朝向斜上方并有微微向前之意,肘低掌高呈90度;左手向后伸出,与右脚跟上下相对,手掌高度约与臀部等高,肘高手低,左掌心向后并有微微向斜下方之意。

(2)降龙桩摸劲的训练

【降龙桩前后摸劲训练】

身体呈降龙桩基本间架。意念右手与左手之间似有弹簧前后相系,周身仿佛与大树融为一体。降龙桩前后摸劲训练的意念要求与浑圆元桩前后摸劲的原则要领相同。向前摸劲时,双手五指及双臂之间同时以向前挤推的力为主,以挤合、下按、微微向上的力为辅;向后摸劲时,双手五指及双臂之间同时以回拉的力为主,以外分、上提、微微向下的力为辅。练习时只要意想,不可用力。

【降龙桩左右摸劲训练】

身体呈降龙桩基本间架。意念右手与左手之间似有弹簧相系,周身仿佛与大树融为一体。降龙桩左右摸劲训练的意念要求与浑圆元桩左右摸劲的原则要领相同。外分摸劲时,双手五指、双臂内侧及双肘以向外撑的力为主,以回拉、上提的力为辅;挤合摸劲时,双手五指、双臂内侧及双肘以向内挤合的力为主,以向前、下按的力为辅。练习时只可意想,不可用力。

【降龙桩上下摸劲训练】

身体呈降龙桩基本间架。意念右手与左手之间似有弹簧相系,周身仿佛与大树融为一体。降龙桩上下摸劲训练的意念要求与浑圆元桩上下摸劲的原则要领相同。向上摸劲时,以双掌、双臂下侧及内侧上提的力为主,以挤合、向前的力为辅;向下摸劲时,以双掌、双臂下侧及内侧下压的力为主,以外分、回拉的力为辅。练习时只可意想,不可用力。

【降龙桩打乱程序摸劲训练】

身体呈降龙桩基本间架。降龙桩打程序摸劲的意念活动及身体各部争力的要求,与浑圆桩打乱程序摸劲的原则要领相同。

【降龙桩六面力同时摸劲训练】

身体呈降龙桩基本间架。降龙桩六面力同时摸劲的精神假借及意念活动,与浑圆桩六面力同时摸劲的原则要领相同。

(3)降龙桩训练的目的和作用

降龙桩是技击桩中比较特殊的一种桩法。它的主要目的是培养练习者在身体与手形处在不利于实战的形势下,通过精神假借、意念诱导,继续摸索拳术的浑圆力,达到统一意念、统一动作、统一气力,使身体匀整、协调,在实战中出现拗步不顺的情况下同样能做到步法、身法轻盈灵活,周身各部一触即发。

 

 7.独立桩

(1)独立桩身体间架的基本要求

周身直立,右脚踩地,左腿膝部弯曲上提距地面30~40厘米高度,脚掌心斜向前下方,脚面及脚踝部位微微回勾,似夹一小球,要求似有似无。左右腿横向间隔约三拳左右。

右腿膝部微屈,臀部似坐一高凳,身后似有靠树或靠墙之意。站好后,将双手抬起,为浑圆桩的撑抱式。身体由右向左转体为45度,意念身体仿佛与树融为一体。头与双脚、右膝与后胯之间似有弹簧上下、前后斜面微微相争,左后胯有微微上提之意。身体重心为前三后七。

(2)独立桩摸劲训练

【独立桩前后摸劲训练】

身体呈独立桩基本间架。独立桩前后摸劲训练意念要求,与浑圆桩前后摸劲的原则要领相同。首先进行向前的摸劲练习。右脚微微下踩、前蹬、上站,催动身体微微向前有挤动大树之意,要以向前的力为主,以挤合、下按的力为辅。这时要把与身体融为一体的大树推得向前微微一动即止,随即再进行向后的摸劲练习。向后摸劲时,右腿膝部向下微屈,臀部微微向下坐靠,这时双手臂内侧以及抬起的左腿与右腿内侧有微微回拉、外分、上提的三种力,其中要以回拉的力为主,外分、上提的力为辅。

在进行向后的摸劲练习时,由于右腿的向后下坐靠,双腿后部、腰部、肩部、颈部也同时配合似把参天大树微微挤动,这时双手五指、手臂内侧、胸腹部及两腿内侧把假想融为一体的大树也同时向后拉得微微一动。头与右脚似有弹簧斜面上下微微相争,同时,头与左脚也似有弹簧斜面上下微微相争,这时身体与融为一体的大树被拉得向后微微整体一动,一拉即止。如此反复进行独立桩前后的摸劲练习。

【独立桩左右摸劲训练】

身体呈独立桩基本间架。独立桩左右摸劲训练意念要求与浑圆桩左右摸劲的原则要领相同。外分摸劲时,以双手十指、腕部内侧、手臂内侧外分的力为主,以回拉、上提的力为辅;挤合摸劲时,以双手十指、腕部内侧、手臂内侧挤合的力为主,以向前、下按的力为辅。练习时,只可用意不可用力。

【独立桩上下摸劲训练】

身体呈独立桩基本间架。独立桩上下摸劲训练意念要求,与浑圆桩上下摸劲的原则要领相同。向上摸劲时,以手掌和手臂下侧、内侧上提的力为主,以向前、挤合的力为辅;向下摸劲时,以手掌、手臂下压的力为主,以回拉、外分的力为辅。练习时,只可用意不可用力。

【独立桩打乱程序摸劲训练】

身体呈独立桩基本间架。独立桩打乱程序摸劲训练意念要求,与浑圆桩打乱程序摸劲的原则要领相同。

【独立桩六面力同进摸劲训练】

站立的步法、手形与独立桩起式相同。六面力同时摸劲的精神假借、意念活动,与浑圆桩六面力同时摸劲的原则要领相同。

(3)独立桩训练的目的和作用

独立桩单腿支撑、一腿提起进行摸劲的训练,要求在不失摸劲原则的情况下,运用意念活动调节身体和腿部的平衡,使其达到舒适得力。在实战中,意拳的蹬、踢、踏、点等脚法发力的运用,其基本功来源于独立桩。可以说,独立桩是意拳腿法的基本功。

8.鸟难飞桩法

鸟难飞桩是意拳技击桩的高级功法。它主要是练习技击桩摸劲松紧转换的频率。我们在进行浑圆桩和其他技击桩法的摸劲时,松紧转换都是单频率的进行,也就是一下一下的摸。而在鸟难飞桩法练习中,松紧转换的摸劲频率是连续的。而且,鸟难飞桩法的意念设置是周身黏满了展翅欲飞的小鸟,无论身体哪一部位的小鸟要飞走,我们都能迅速做出反应,这是提高身体敏感性的很好的锻炼。所以说,在浑圆桩的基础上,经常进行鸟难飞桩法的练习,可以更好地强化锻炼我们周身神经肌肉的感应,提高反应、速度以及周身的触觉灵敏度。

下面,笔者将鸟难飞桩法的具体练习方法介绍如下。

(1)鸟难飞桩前后摸劲

站立为左式丁八步,手形为不直的直拳起式,随即将双拳拳心向内,意念周身各部黏满了欲飞的小鸟,双拳也各半握一只小鸟。在小鸟向前飞的瞬间后腿微微下坐,前脚五趾微微扒地。身体向后微靠时,内涵的意念活动、周身各部的争力与浑圆桩向后摸劲的原则要领相同。双拳同时配合微微紧握,把欲飞的小鸟控制在拳心内。向后摸劲时,身体后部似要阻挡向前欲飞的小鸟,身体正面、左右、上下似要吸住、牵引欲飞的小鸟,一紧即松。随即,周身各部的小鸟同时向后欲飞。这时右腿微微下踩、上站、前蹬,前脚掌微微踩地,身体微向前推时,内涵的意念活动、周身各部的争力与浑元桩向前的摸劲原则要领相同,双拳同时微微紧握,把欲飞的小鸟控制在拳心内。向前摸劲时,身体后部似要左右、上下吸住、牵引欲飞的小鸟,身体正面似要阻挡向后欲飞的小鸟,一紧即松。随即就可反复练习前后摸劲了。

(2)鸟难飞桩左右摸劲

站立的步法、手形与鸟难飞桩的起式相同。意念周身各部、双拳、双臂内侧黏满的小鸟同时向外欲飞。此时,后腿微微下踩、上站,两腿内侧似有挤合之意。身体向内微微挤合前推时,意念活动、周身各部的争力与浑圆桩向内挤合摸劲的原则要领相同,双臂微微挤合,双拳同时微微紧握,把欲飞的小鸟控制在拳心内。向内挤合摸劲时,身体后部左右、上下、向内一紧即松。随即后腿微微下坐,两脚内侧微微外分,身体向后下微靠时,意念活动、周身各部的争力与浑元桩外分摸劲的原则要领相同。双臂微微挤合,双拳同时配合微微紧握,把欲飞的小鸟控制在拳心内。外分摸劲时,身体后部似要阻挡欲飞的小鸟,身体正面、左右、上下向内吸住牵引欲飞的小鸟,一紧即松。随即就可反复练习左右摸劲了。

(3)鸟难飞桩上下摸劲

站立的步法、手形与鸟难飞桩起式相同。意念周身各部、双拳、双臂内侧黏满的小鸟欲向下飞。此时,后腿微微下踩、上站,两腿内侧似有挤合之意,身体微微向上时,内涵的意念活动、周身各部的争力与浑圆桩向上摸劲的原则要领相同,双臂微微上提,双拳同时微微紧握,把欲飞的小鸟控制在拳心内。向上摸劲时,身体后部似有向上、微微向前之意,一紧即松。随即,小鸟同时向上欲飞,此时后腿微微下坐,两脚内侧似有微微外分,身体向后下微靠。内涵的意念活动,周身各部的争力与浑圆桩向下摸劲的原则要领相同。双臂微微下压,双拳同时配合微微紧握,把向上欲飞的小鸟控制在拳心内。向下摸劲时,身体后部似要向下牵引向上欲飞的小鸟,身体正面似要向下吸住牵引向上欲飞的小鸟,一紧即松。随即就可以反复练习上下摸劲了。

(4)鸟难飞桩打乱程序摸劲

站立的步法、手形与鸟难飞桩起式相同。经过以上前后、开合、上下三种摸劲的练习,自身具备相当基础之后,就可进行技击桩打乱程序摸劲练习。原来摸劲时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向前必须向后,有开必须有合,上提后一定要下按,而打乱程序则要求假设小鸟往上飞,随即则向前飞,一向前马上就向下,一向下马上就挤合,一挤合就下按,一下按就前推,同时意念上也要逐步放远放大,由原来意念巨树裹身之自身之争而逐步过渡到自身与身外之物相争。如设想自身如巨人,耸立于天地之间,四面八方皆以己身为中心,自身一动,就有带动山川河流随之而微动的感觉。此目的就是打乱原来单一摸劲时的固定程序,突出意拳实战时随机随势应感而发的特点,同时意念也要无限放大,以培养实战时“欲与天公试比高”的大无畏精神气概。

此为摸劲的中级阶段,已打乱单一摸劲时固定的程序,在自身争力建立的基础上加强自身与外界相争。此时意念应逐步放大,使自身与外物相连,强化身体各部摸索浑圆力的感觉。其目的是在实战中与对方接触时,身体各部和双拳随机随势应感而发。

(5)鸟难飞桩六面力同时摸劲

站立的步法、手形与鸟难飞桩的起式相同。六面力同时摸劲为鸟难飞桩法摸劲的高级阶段,已没有任何程序,自身已与外界乃至整个宇宙溶为一体,周身鼓荡,松紧转换的频率极快,体内产生高速且振幅极小的颤动,如疾速旋转的陀螺,以物击之触之即溃,精神意识高度集中,假借周身毛发无限延伸,忽忽悠悠,飘飘荡荡,于宇宙中飞舞。看似轻松自然,实则杀机无限,此时如有颗粒灰尘触及发尖,周身各处的毛发瞬间则变成根根极柔韧的钢鞭,猛然一紧,如炸弹一般,将全部力量抽向颗粒灰尘。同时,要时刻高度警惕袭来的灰尘,即使灰尘触及毛发的速度再快,数量再多,我们内在的精神意念总要超前地将其全部笼罩,精神状态高度激发,随时控制全身各部神经肌肉,对来自不同方面的刺激皆应感而发,其势灵敏、迅猛、连续,最后达到一种“不碰上就什么也没有,而在哪儿碰上哪儿就有的奇妙感觉”,即前人所谓“拳无拳,意无意,无拳无意是真义”、“不期然而然,莫知之而至”的拳学化境,用现代运动观点解释就是通过不断地强化中枢神经系统,建立正确动作定型与条件反射,从而使神经肌肉达到高度协调统一,体现出一种运动自动化状态,就是一切动作皆随心所欲,在有意与无意之间完成。姚宗勋先生曾精辟地比喻为:“善于游泳的人,往往忘记了水的存在,正因为忘了水的存在,游得更幽然自得”。

意拳技击桩的基本姿势有哪些

意拳技击桩是在养生桩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增强体质,追求理趣,研究拳学,适应技击需要,而设立的特殊桩法。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意拳技击桩的基本姿势。欢迎阅读!

意拳技击桩的基本姿势

练习技击桩最好在练健身桩有了一定基础之后再开始,技击桩有很多要求与健身桩相同,不再重复。技击桩为了求得各种力而有不同姿势,所以姿势也可以有多种变化。但练习技击桩同样不宜求多,少则功力易深,有的拳师只练一两种桩式,由于功力深厚即成名家;贪多务广,浅尝辄止,反而效果不大。为此,这里所介绍的只是几种主要桩式,已经足够一般习拳者选练。

意拳技击桩的基本姿势一:矛盾桩

站好后平心静气,左脚伸出成稍息状,右脚脚跟稍向外扭,成丁八字步(以下谈到丁八字步均是此种姿势)。大脚趾向内抿,其余四趾向外抿,脚脖子向里拧,膝盖向外拧、向上提、向前指,大腿根稍向里拧(练习健身桩者如求深造亦应有这些要求)。左臂伸出抬起略成半圆形,左手五指分开,掌心向后,高度约与眉齐。右手五指向前,对前手手腕,扭项面对前手手腕,两眼向前坡视(即目光斜向远上方),但神光内敛,意如将光线收回,并不注视任何目标(凡站技击桩均不可闭目,以下站其它桩亦同)。两腿前虚后实,用力约为前三后七,前手如盾,后手如矛,故称为矛盾桩。前手要拧裹提拔,就像要将大树拧倒裹起来;后手如矛,有无坚不摧之意。此为左式,右式为右手和右脚在前,姿势可以类推。

意拳技击桩的基本姿势二:托宝贝桩

此桩亦以左式为例。左脚在前,右脚在后,站成丁八步。对脚、腿部的要求与矛盾桩相同。两眼向前方坡视,左手在前,右手在后,两手前后相差一手,左右距离约七八寸。前手高度与肩齐,后手略低于前手。五指分开自然微屈,两手手心均向内微向上托,手指向前斜向下插,大拇指根节及腕部向上挑。此桩的姿势,有似两手托一婴儿之状,故名“托宝贝”,就像手托婴儿一样既不敢用力,又不敢松手,但又有将婴儿扔出又吸回之意。劲如拧绳,前手如有一能松紧的绳向前拉,又有一绳将手套在颈上,两手之间又有一绳,前手与腿又有一绳,意如拧绳时,一松则全身皆松,一紧则全身俱紧。

意拳技击桩的基本姿势三:鸟难飞桩

此桩亦以左式为例。左脚在前,右脚在后,站成丁八步。姿势与托宝贝略同,唯两手成半握拳状,拇指、食指略似环形,有如虚拢鸟颈,掌虚握如虚拢鸟身,既不能握紧以防将鸟握死,又不松开以防鸟飞走。同时,意念中鸟不断挣扎欲从掌内飞出,因此形和意都必须一紧一松。此桩因形象似防鸟飞出,故名鸟难飞。这是比较高级的桩法,初学者不可练习。

意拳技击桩的基本姿势四:抓球桩

此桩亦以左式为例。左脚在前,右脚在后,站成丁八步,两眼向前坡视。两手相对举起,略高于肩,两肘下垂,两腕亦向下屈,指尖向内向下,手指微屈,两手如各提一大铁球。

意拳技击桩的基本姿势五:伏虎桩

站成扩大的丁八步,根据个人的体质和功力把步迈出最大限度后,再把前脚向前挪一只脚的位置。臀部下蹲,上身挺直略向前倾,目光远视,光线内敛,两手前伸,肘向外撑,两手一前一后距离约一手,后手略低于前手,掌心向内相对,指尖向下,手指微屈,如掐虎颈。此桩与下面的降龙桩均为大步桩,增加体力较快,但练习时消耗体力较大,体质强壮且练技击桩有一定基础者方可练习。

意拳技击桩的基本姿势六:降龙桩

尽量把步放大,后腿微屈,成为弓蹬步(即前腿弓、后腿蹬)。脖子向后扭,目光向后看。前手横掌向前推,掌心向外,后手略低于前手,手向后推,手指微屈。要有胜过毒龙狠毒之意,才能降服毒龙。

意拳技击桩的基本姿势七:子午桩

一腿立于地上,微屈,另一腿放在1米左右或略高一点的台上(或桌上亦可),脚横放在台上,足尖回勾。如右脚抬起时,右手亦随之过头,左手齐胸,两手手指微屈,向前指,腕屈臂屈,手指向前指时亦微向下。除此桩一脚着地以外,练习矛盾桩、托宝贝桩在有相当功力之后,前脚在保持原来形状下,亦可微离地,但离地后仍如着地一样,又提又踩,足腕又拧。

看了“意拳技击桩的基本姿势”文章的人还看了:

1.意拳的简介

2.意拳双推手技法

3.意拳双推手拳法应用

4.心意拳的简介

5.心意拳的步法训练

大成拳技击桩训练要求 大成拳绝技圈拳

大成拳作为中国流传比较广泛,分支比较多的拳法。因为很多人练,而本身不拘泥于招式和练习场地。所以初学者完全不明白训练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所以就更加谈不上要如何训练了。今天学习啦小编整理了大成拳技击桩训练要求,欢迎阅读。

 

 大成拳技击桩训练要求

首先要明确意念和形体的关系,万勿以为只要随便一站,只用意念就能站出功夫。临敌意识必须在形体正确的基础上练习,所以我们开始站侧面桩时,应把意念放在诱导符合要领和随时纠正偏差的方面。

如果正面桩有了基础,技击桩依其要领侧身而立即可,为了方便大家掌握,特不避繁赘再把重点强调一下。

目光远望,神光内敛,脊柱正直,矫正S形弯曲,胸腹放松,头直项竖。

以45°侧身而立,重心居中,双腿负担体重为前五后五平均之势,然后双臂抬起,松肩平肘,双手掌掌心相对。

以肘作手向怀内以括弧的内在轨迹撑抱。

在肘部撑抱的同时,脊柱随之后靠,此处要注意两点:一是双肘如被钉子钉要空间,保持撑抱之力和空间位置不动;二是脊柱后靠必须是整体后靠,尤其是颈椎和骶椎部要上下齐靠。这两点最为重要,身后靠时双肘的位置随着向后移位势必失去拉长训练,如果脊柱柱后靠只是中段后靠则又成为曲背含胸塌腰的通病而失练。切记保持双肘内在撑抱之力不变,同时位置不变,在此原则下中、食二指挑起前伸,脊柱后靠,同时齐动,才能作到肩撑肘横和腰背绷起的要领,使腰背的各部肌肉和三角肌、冈上肌及前臂、小臂的各部肌群同时连通为整体而同时上下左右和前后得到放长训练。此项训练也要同时作到十指撑开和涨腕。

臀部肌肉内收缩紧,髋部带动大腿外侧肌肉,由外向里以半弧形动作勒夹,膝部前顶上提,足心涵空外捻(意力外捻)下踩。需要注意的是前足脚跟微起,不是有意抬起来的,形成微起的原因是顶膝的作用。

阴松阳紧阶段的训练,同基本桩的要领大不相同,各项要领不易掌握,但必须作正确,才能收到整体连通和放长的效果。在此阶段还有两个问题需要说明,亦需引起大家注意。一是撑抱已由基本桩的手抱变为肘抱,同时配合身后靠和腕涨起及指前伸(拉长初长度)。随着功法的深入,要加上身抱。所谓身抱,即武学要领的精华——变手裹为身裹,其意是上肢在腰背后靠绷起和胸腹放松后贴的基础上加大运动量,前后有阴阳两面向前向内合裹之意,举个不文明的例子说,人的躯干如同刺猬,使带刺的部位向松软无刺的部位抱裹。这是加大肩撑肘横和双肋内裹及臀部、大腿部肌肉内滚的运动量才能作到的,此要领开始不要练,待有一定的基础后再练,如果这一要领不易作到,只加大其它要领苦练不辍,日久功深也能自然而然地收到身裹的效果。二是由于蓄势欲搏的意识极易使躯体产生绝对前倾,所以站桩时要加上绳索的意念,就是整体中被一根绳子从身后拽着,无论动转挪移,意念中的这根绳子要始终后拽拉系,实作时只要得机得势,此绳骤然一松,就会产生整体刹那间的突然整体失重的效果,以此整体失重位移就能冲起对手的重心。

技击桩开始可以用侧式撑抱式训练,并以此式为主,如欲变式,托婴、撑托等均应以此式要领为准,只是外形稍异。待能熟练掌握要领后,就可以进行试力、发力、步法、实作等项训练,其要领也需和桩相同。

改造生理的训练是较为复杂和艰苦的过程,当代学者正文先生经过数十年的深入研究,已基本确定了各阶段的具体功法和人体八大要素的客观体现。下面仅将有关肌肉锻炼的内在要求简单归纳一下。

矫正脊柱和上技的锻炼的同时拉长的肌肉有:

(1)项部:由浅到深为斜方肌、头夹肌、颈夹肌、肩胛提肌、菱形肌、上后锯肌、竖脊肌、椎枕肌。

(2)背腰部:斜方肌、背阔肌、菱形肌、上后锯肌、下后锯肌、竖脊肌、横突棘肌、腰方肌以及脊柱两侧的诸短肌等。

(3)肩部:三角肌、背阔肌、大圆肌、小圆肌、冈上肌、冈下肌和肩胛下肌。

(4)髋部: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梨状肌、闭孔内肌、股方肌、闭孔外肌以及髂要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等。

在阴松阳紧阶段放松和拉长的肌群有:

(1)此阶段处于放松状态的肌肉有:胸大肌、胸小肌、腹直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和腹横肌,以及前臂内侧肌群包括肱二头肌、肱肌、桡侧腕屈肌、肱桡肌、尺侧屈肌、指浅屈肌、指深屈肌等。

(2)此阶段处于拉长的肌群有:项部、肩背部肌群(详见前述)和上臂外侧肌群,包括肱三头肌、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指伸肌、小指伸肌、尺侧腕伸肌、拇长展肌、拇长伸肌、拇短伸肌和示指伸肌。

人体是较为复杂的生命物体,我们将会继续探讨其内在奥秘,以上所叙仅供大家研究而已,但在练功时,则只按要领作到整体的阴松阳紧即可,切勿逐一对号入座,以免反增繁难。

大成拳绝技圈拳

在进入圈拳练习之前,首先必须有站桩、试力的基础。圈拳不能当“招”来练,否则将舍本逐末,也练不出真正厉害的圈拳。所以奉劝那些急于求成者,切不可忽视基本,古人有“入门先站三年桩”,即是此意。古人也有所谓“君子固本,本立而道生”之论。

丁八步站好技击桩,以左脚在前右脚在后的在式为例。左足在前基本直顺但稍稍内扣,右足约斜成45°角,两脚前后相距约本人一身距离(步距不可过大,步大则不灵;也不可过小,过小则不稳),两足左右相距膝顶裆争。身体重心四六分成,四肢肘、膝关节角度量钝角。手指张开,虎口撑圆。眼光坡视前方。左右二臂合围抱住,意如抱树,两手之间约头宽。身躯呈45°角,此乃中华武学最佳角度。站好以上技击预备桩后,稍立片刻开始发拳。先发左圈拳,身躯变面到小面15°角,左拳由左向右弧形圈击目标,到目标时,由掌变拳,意如捏碎掌中鸡蛋,所谓“去时撒掌,着敌成拳”,以增加拳击硬度、力度。圈拳是由外向里击打,与横拳、削掌相反,至力点时,形成浑圆争力,尤其是上下枢纽之争力。

发圈拳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力由腰脊而发传到四肢,以身带手,不可手臂局部圈出或以手带身。手臂之圈击实乃身体圈击之余绪余波。(2)一定要变面旋转,“好汉也怕变面打”,以造成强大的离心力。变面旋转速度越快,离心力越强。此理同下雨时突然旋动伞柄,伞上雨滴离心飞离而出,旋转越快,飞离越快。在变面旋转时要注意双肩双胯不可参差转动,单纯顺肩、扭腰极易造成身体“扭麻花”状态,而使身体失“整”。一但失“整”,又何谈内家拳学(内家拳本质就是一个“整”字)?初学者极易造成单纯扭腰发力,不可不知,切记!③开始训练时速度要慢要缓,进行圈拳单操试力。好的试力应该像大成拳宗师王芗斋先生所说:“动愈微,而神愈全。慢优于快,缓胜于急,欲行而又止,欲止而又行,更有行乎不得不止、止乎不得不行之意,以体认全体之意力圆满否,其意力能随是随地应感而出否,全身能与宇宙之力应合否,假借之力果能成为事实否。”圈拳试力一定要慢慢仔细认真体会,不可一划而过。“煮成夹生饭”,就练不出纯正的圈拳。试力时要严格按照要领来做,不断纠正错误,从多犯错误到少犯错误,到不犯错误。当试力正确后,再快速度进行圈拳发力。④开始可放松去做,只印证要领是否正确,允许手臂超过中线,以体会悠荡性,意念可将胳膊甩离身体,将肩关节甩“开”。以后就不可手臂超越中线,而要着重体会争合之力,可加上实战意念:将敌人脑袋打离脖子。⑤在发在拳时,右手也不要闲着,要与左拳相呼应,要防护好自己的门面。发左圈拳不要成了左手一手的事,那样成了“半身不遂”,破坏整体而动的原则。

由于圈拳非常利于双肩的放松,所以大成拳拳法训练一般都从圈拳开始。圈拳肘变角度变化不大;拳走平弧轨迹圈击敌人,相对来说,较之于劈拳、崩拳、钻拳、炮拳容易。因劈拳、崩拳、钻拳、炮拳一般人开始训练时极易打直手臂打“散”肩架而失“整”,如失“整”而“散”打,就不是大成拳的打法,也不是真正中华武术的打法。

需要说明的是,圈拳从外形上看极像拳击的平勾拳,二者手臂均走平弧,但二者却有着本质区别:拳击平勾拳是以手臂为主的局部发力,而大成拳圈拳是身臂合一的整体发力。虽然拳击平勾也要腰身腿动,但腰身却是被动,拳击是悠出去的惯性力;而大成拳是整体争发爆炸力。无论是拳击中的平勾拳,还是大成拳的圈拳,都不是简单地用一个胳膊去打人,都增加了身体发力,所以势大力猛。在职业拳击中,击倒敌人的大都是平勾、上勾拳,像泰森、霍利菲尔德都极善于勾拳。在大成拳中,如果桩功、试力功力纯厚,劈、崩、钻、炮、横、圈,无论何种拳法,都能爆发强大的整体力,只不过圈拳特别适合初学者,特别好用罢了。

本文Hash:88a7b23271b85b00831c0ea207d0556211b833b4

声明:此文由 Mik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开心100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