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教学之陈式太极拳的缠丝劲

导读: 太极教学之陈式太极拳的缠丝劲 1.缠丝劲在健身方面的作用 2.缠丝劲在技击自卫方面的作用

缠丝劲是陈式太极拳内气表现的一种形式。练习陈式太极拳能突玻去僵求柔的阶段,达到疏通经络,引动内气,使内气与外形协调结合,内气逐渐充实壮大饱满,下面学习啦小编整理了太极教学之陈式太极拳的缠丝劲,欢迎阅读。

太极教学之陈式太极拳的缠丝劲

缠丝劲是陈式太极拳内气表现的一种形式。练习陈式太极拳能突玻去僵求柔的阶段,达到疏通经络,引动内气,使内气与外形协调结合,内气逐渐充实壮大饱满:到此阶段,不但在健身方面能起到良好的作用,而且在技击自卫方面更能达到其奥妙的境界、古人云:“培其根则枝叶自茂,润其源则流脉白长。”陈式太极拳是“培根润源”的方法。

 

 1.缠丝劲在健身方面的作用

通过太极拳放松性的缠绕螺旋运动,可使肌腱和韧带增粗,在骨附着处直径增大,胶原蛋白含量增加,单位体积内细胞核数目增多,关节软骨增厚,加上肌肉力量的增强,这就加大了关节的稳固性,加大了关节囊周围肌腱.韧带和肌肉的延展性.从而使关节活动幅度加大,柔韧性较好。

螺旋式的缠绕螺旋运动,通过反复拧转绞动,使全身各部肌纤维都参加活动,使肌纤维拉长到一般运动难以达到的长度。锻炼日久,肌纤维中线粒体数目增多,体积增大,肌肉中脂肪减少,结缔组织增多,毛细血管及参与活动的肌纤维数量都增加。因而经常练陈式太极拳的人皮肤会逐渐变得细腻光泽,肌肉弹性好,健美有力。过瘦、过胖的人练习陈式太极拳都有明显的矫正效果。

一个人每天二十四小时每分每秒气血都在周流循环,如果血液有停滞现象,人就会生病。气血在人体走的不是直线,随筋脉走的是曲线。练陈式太极拳的缠丝劲就是引导内气在体内循经络沿曲线旋转,它能引导气血周流,促进气血循环,加速人体的新陈代谢.从而达到避免或减少疾病.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这也正是水流不腐,户枢不蠢的意思。

缠丝螺旋运动还有助于肠胃有序的蠕动,改善肠胃的血液循环,消化酶分泌增多,使食物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进行更顺利。所以有助于消化不良,胃肠神经官能症及溃疡等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另一方面,健身法以缠绕螺旋的运动方式,产生合理的生理负荷,使骨骼、关节、肌肉得到系统全面的锻炼。使骨密质增厚,骨径变粗,骨面肌附着处突起明显,骨小梁的排列更加整齐有规律。由于骨的新陈代谢加强,从而在形态结构上产生良好效果。随着形态结构的变化,骨变得更加强壮和坚固,在抗折.抗弯、抗压和抗扭转方面的性能都有了提高。

2.缠丝劲在技击自卫方面的作用

著名太极拳理论家陈鑫言论:“浑身俱是缠劲,随动而发,皆发于内,人于骨缝,外达于肌肤,是一股劲,非有几股劲,即气之发于心者,得其中正,则为中气,养之即为浩然之气。”

“胳膊劲由心发,行于肩,过肘,至指,此时顺缠法。由骨至肌肤,由肩至指,出劲也。由指至肩倒(逆)缠法,所谓人劲者,引之而来,使敌近于我也,”

由以上两段拳论教导,太极拳通过刻苦认真练习,得到中气阶段,养为浩然之气,内气充盈饱满,在太极圆转规律的前提下,任何外来侵力均难以侵入。如果没有旋转,力与力相碰,就会产生“顶抗”现象,正如现今比赛场上常出现的“顶牛”状况。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运用太极拳的螺旋缠丝劲。因为螺旋的曲率半径是变化的;任何外力压在螺旋体上,都能很自然地将压力因旋转落空而被化去。

陈式太极拳螺旋缠丝的运动方式,也是力学的向心力。离心力的具体运用。陈式太极拳的螺旋缠丝劲,在内气充盈的基础上,结合技击用法明三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受到外来侵力的冲撞时,用不失硼劲的“旋贯力”将力点化解,若其余力未尽.再加力相助,使其扑空换倒?若对方感到力点被化,随即抽回时,就要马上转劲跟上加力,打其回劲,使对方跌出。这就是引进落空合击出之法。另一种是进击时的旋转“穿透力”。就是借机发人时.将周身之力集中一点,快速旋转加力,如子弹离开枪膛的来福线,有穿透之威力。其三就是“化解力”。在被人擒拿控制口中;顺其劲别螺旋缠绕,避实就虚,无孔不入,将对方劲力化解,并能顺劲制于人。

陈氏太极拳相关文章:

1.太极拳陈式与杨式的区别

2.陈氏太极拳手型基础图解

3.陈式太极拳五层功夫

4.陈氏太极拳18式分解

5.陈氏太极拳26式分解教学

太极拳教学:太极拳的“松”

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太极拳拳理拳法来源于古典哲学《易经》、道家养生术和中医经络学说等。它的养生、防病、抗病效果被世界所公认,目前有一百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成立了太极拳组织,有上亿人在习练,上至国家元首下至普通百姓。追其养生、防病根本,离不开一个“松”字。下面学习啦小编就带你了解一下吧。

太极拳的“松”

什么是松?松的字意是解开、放开、放松。在太极拳中。松的关联词有松柔、松静、松活、松通、松空等等。松的内容,简单地讲,不外乎意识放松与机体放松。人从出生到长大,外有大千世界染扰,内有七情六欲在身,无法摆脱烦恼忧愁。而太极拳是一种修身养性,强身健体的拳术。习练时,必须洗心涤虑,保持内心宁静,达到无欲无求,物我两忘,完全放松的精神状态。因此。放松首先是心灵的放松,意识的放松。其次是机体的放松。机体的放松包括平稳的呼吸和肢体的放松。肢体保持松静自然,不偏不倚。不浮不僵,四肢百骸,筋络骨节都要无条件的松开。比如腰胯的松,要像坐在凳子上一样安舒,肩松则要两条手臂像挂在肩上的物件一样。当然,意念的放松与机体的放松不能机械地割裂开,机体的放松是在意识放松的基础上,通过意念导引达到肢体放松。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太极拳中的松。不是松懈、松垮、松瘫的那种一触即溃。四肢无力的“松”,那种松恰恰是习练太极拳应该杜绝的。总之,松的状态有点像万物的初始状态,无我无他,无滞无碍,无僵无拙,一切自然。

太极拳的松与静是分不开的。关于静,老子在道德经中有很多的论述:“归根日静”,回复到初始状态叫做静。“致虚极。守静笃”,将身置于静寂无极的虚空中,自觉身心融入太虚之中,达到物我两忘之境。这是松的前置因素。“静为躁君”,说的是静是躁动的制服者。只有止躁,才有松的可能。太极拳是一种通过意念指引,气息、形体、力量、神识高度统一的运动形式。这样的运动,心浮气躁,肢体僵硬是无法完成的。所以说,心静体才能松。不松静会僵滞,肢体僵硬是无法完成的。所以说,心静体才能松。不松静会僵滞,松静才有虚灵。虚纳百川,灵则慧根生。

什么是松柔?松与柔像一对孪生兄弟,松是柔的前提,柔是松的体现。有松有柔,才能绵绵不断,节节贯穿。老子讲:“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是说如果达到溪水般柔顺,才符合了道,回归到婴儿般的自然状态。这描绘的正是太极拳中一种松的境界。“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则说的是如能长久保持婴儿般柔软的体态,聚集体内的精气,才能强身健体,长盛不衰。松柔与僵拙是对立的。练太极拳是要练松柔,化僵拙。有僵,力、气就会在中途折损,就不能顺达四梢,发力就不会脆,不会纯。只有去掉僵拙,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松。当然,太极拳中的松柔不是绵软。比如像陈式太极拳中起式的双手提起落下,表面上看,很柔软,但他里面却包含拥、捋、挤、按四劲。它像棉花裹铁,外柔内刚。太极拳是一种运劲的功夫。通过柔达到刚,再达到刚柔相济,这种刚柔的转化,也是要通过松柔实现的。

什么是松沉?松与沉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全身松净即为沉。沉是松的根本,松由沉而决定。只重松而忽略沉。就失去了根本。同时正因为有了沉,松才能得以存在和维系。比如陈式太极拳揽扎衣一式。运动时虚灵顶劲、含胸拔背、松腰坐胯、沉肩坠肘,上体松。同时,气沉丹田,气由内侧下注于双踵,这叉体现了沉。然后气由双腿外侧通过腰胯达到梢节,又体现了松与沉的统一。太极拳中的沉,是全身松静、气不上浮、气沉丹田、松沉人地。松是意识、机体毫无僵拙拘滞,柔软又极富弹性。全身下重上轻,下如古树之根,牢固扎实;上如风拂之柳。轻柔舒展。周身鼓荡浩然之气,安定舒适。抓住了松沉这一对主要矛盾,在练拳时才能事半功倍。

那么,太极拳为什么要松?松的目的作用是什么呢?其一,这是由太极拳的特点决定的。明朝末年,先祖陈王廷以祖传拳术为基础,以中国古典哲学《易经》中的太极阴阳原理为基本指导思想,并结合道家养生功和中医经络学说创编了一套健体、防身拳术,名为太极拳。其具有阴阳相合、刚柔相济、快慢相间、内外兼修的特点。在肢体要求上,要虚领顶劲、含胸拔背、胸空腹实、气沉丹田。松腰、圆裆、趾抓地、空涌泉;要沉肩坠肘、舒指松腕。空劳宫;运动中要求以内劲统领全身、以腰为轴、节节贯穿、一动周身无有不动、一静百骸皆静等。所有这些,松是前提。没有了松,是根本做不到的。其二,松则真气生。松能疏通经络,流畅气血,生成丹田真气。而后循经走脉,畅行无阻,入髓充肤,达于四梢。太极拳不仅具有技击作用,更具有强身健体的效能。通过肢体运动,脏腹运动达到机体的“流水不腐,户枢不蠹”。通过培养元气。达到增强体质、祛病延寿的目的。其三,松能产生速度、力量,做到快、脆、强。表面上看,太极拳是一种柔和舒缓的运动。其实不然。陈式太极拳谱中说,太极拳是“运劲之功夫,先化劲为柔。然后练柔成刚,及其至也,亦柔亦刚,刚柔得中,方见阴阳”的一种拳术。松柔得透,就会产生至极的速度,至刚的力量。那种“快、脆、强”的爆发,就像一个人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遭遇到炮烙、针刺、惊吓时,突然“激灵”一下的感觉,松透、松净是达到这一境界的阶梯。其四,松则灵。由于松导致虚静,导致“一动无有不动,一静百骸皆静”的虚静和空灵。这时的人。耳聪目明,反应灵敏;气贯四梢、充于肌肤,触觉异于常人;身心处于完全自然状态,阴阳相济,“意、气、力、神、形”高度合一。此时在技击上,除具有粘连相随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准确无误地判断对方用力的大小、方向、力点的能力,即所谓的“听劲”,并能据此快速准确地选择最有效的方法,使其落空。为我所制,这就是太极拳中的“懂劲”。懂劲后,“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达到“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的上乘境界。

中医指出:“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要想通。松是一个必要条件。若神经、肌肉和骨骼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则气血不易通畅,不通则病。因此习练太极拳的人能松下来,才能起到养生防病的效果,同时松也是评价一个人太极拳练得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

太极拳养生相关文章:

1.太极拳与经络穴位养生

2.练太极拳的长寿秘诀 太极拳三大养生功效

3.太极拳的四大作用和五大优点

4.养生太极拳有哪些

5.杨式太极拳的养生功效

 

学习陈式太极拳的要领

陈式太极拳十大要领是演练陈式太极拳最基本的知识,动作要领是学好陈式太极拳 的入门和根本,必须弄通弄懂,在演练时严格遵守。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学习陈式太极拳的要领,欢迎阅读。

一、虚灵顶劲

虚灵顶劲是指演练太极拳时,始终保持头容端正,百会穴轻轻向上领起,有绳

提之意。此为演练太极拳最基本的要领之一。

要想做到虚灵顶劲,须先弄准百会穴的位置。百会穴位于人体头部顶端中央的

发旋处,也即后发际正中向上七寸处,又称三阳、三阳五会、五会、巅上、天满、 维会、泥丸宫、岭上、岭上满天等,为人体之制高点。《拳论》说:“百会穴领其

全身”。虚灵顶劲就是要清气上升,虚达于百会穴。

清气如何上长?《拳论》说:“非平心静气不可,浊气必下降至足。一势既完

,上体清气皆使归于丹田,盖心气一下,则全体之气无不俱下”。顶劲领起来,气 归丹田,起于会阴,上行循腹里天突、廉泉、上督脉,亦由会阴起,过长强,顺脊

逆行而上至百会。

何谓“顶劲”?《拳论》说:“顶劲者,是中气上冲于头顶者也”。如果中气

不向上领,正气即塌,四肢瘫软,无所依附,犹如一堆烂泥,打拳何从谈起?

但顶劲决非硬顶,硬顶是僵劲,非为真正的顶劲。“顶劲上领,意思如上顶破 天,不可用气太过”。太过则正气猛涌上头,头重脚轻,足下不稳,扭转不灵,气

脉不通,横气填胸,有损身体健康。

顶劲又不可不及,不及则提不起精神。所以《拳论》说:“中气上提,若有意 ,若无意,不轻不重,似有似无,不过不及,折其中而已。”“打拳全是顶劲,顶

劲领好,全身精神为之一振。”

虚灵顶劲,既是打拳必须严格遵循的基本要领,同时又是一种拳术境界。练拳

之初,很难真正领会其意,准确把握要领,只要由招熟渐悟到懂劲阶段,内气开始 动荡,清气产生、丰盈,膀胱发热,丹田中正气浩瀚,才可真正体验灵机一动,清

气上浮,周身空灵的奇妙境界。但尽管如此,演练者从一开始,就须严格遵守虚灵 顶劲的要领。非如此,难于练好太极拳,不会产生清气,也不会有以后的清气上升、浊气下降、随心所欲的通达和自如。

二、含胸塌腰

含胸塌腰是在开胯屈膝的同时胸脯向内微微含住,心气下降,两胁微束,腰劲 自然下塌,周身血脉流畅无阻;要塌腰,必定含胸。两者不能分开进行,而要互为前提,互为照应。

含胸要含住劲,切忌胸部外挺,若胸部外挺,则会引起气拥胸表,致使自身上 重下轻,脚腿上浮,重心不稳。含劲要四面包涵住,却不是紧紧收闭,而要“胸虚

如磐”。《拳论》说:“中间胸腹自天突穴至脐下阴交、气海、石门、关元,如磐 折如鞠躬形,是谓含住胸,是为合住劲,要虚。”“胸间松开,胸一松,全体舒畅,不可有心,亦不可无心。自华盖至石门要虚、含住,不可令横气填于胸中。”“ 胸膈横气卸到脚底,即不能,亦当卸至丹田”。也就是说在气未能贯注周身时,即

使不可能下沉直达涌泉穴,也要沉入丹田。久而久之自能周身贯通。

塌腰不可弓腰,弓腰成驼背,经脉、骨骼弯曲受压,气血不通;塌腰又不可软

,软则失去灵劲活动。《拳论》说:“腰为上下体枢纽转关处,不可软,亦不可硬 ,折其上方得(折其中的意思)”。塌腰时,“腰劲贵下去贵坚实。”“腰以上气

往上行,腰以下气往下行,似上下两夺之势,其实一气贯通,并行不悖”。

含胸塌腰同时进行,则击身骨节处处开张,丹田中的清气方可上长、畅通至百 会穴,下沉之气也可顺利下沉至丹田达于涌泉。周身气由丹田起,分四路出,一气

贯通。六分至心,分作两股,各三分上行左、右肩,由骨疑宫贯到左、右指;其余 四分,化作两股,各二分下行至左、右腿,经骨缝贯至左、右足趾,以保证虚灵顶

劲。

所以说,含胸塌腰非常重要,悉心掌握,全身气血才能走通走活,必须严格遵

守这一基本要领。

三、分清虚实

周身上下,四肢百骸,无处不有虚实之分,所以说练习太极拳的所有动作都必 须分清虚实。动作能分清虚实,即可灵活转化,才能耐久不疲,张弛轻重匀运转换

,不致困顿。

练太极拳时不仅双手要不虚实,双足要不虚实,左手和左足、右手和右足也要 上下相随,在运动中分清虚实,左手实则左足虚,右手虚则右足实。一招一势,虚

虚实实,遍藏玄机。

虚,不是全无力量;实,也并非全部落实,占实。只是比重各有所偏罢了。初

学者,动作可以大开大合,大虚大实,根据身体条件和年龄的变化、功夫的进步程 度即可选择练习中架或小架。比如二八分,转为小虚小实,变为三七、四六分等。

小虚小实,由于动作幅度较小,虚实转换更为灵活。

分清虚实,但不要过偏。所谓“偏”,是指人的重心的偏心距离超出两脚内距

离的中间三分之一的范围。过偏不利于转换,易遭袭击,不易灵活应敌。分清虚实 ,不可过实,过实则迟滞;也不可过虚,过虚则浮飘,无着无落,根基不稳。

分清虚实要注意隅手的补救办法。与人交手,偏虚偏重出隅的情况经常发生, 要注意运用隅手纠正自己的偏虚偏实劣势,随机应变克敌制胜。

分清虚实,演练者自己要尽量做到外形隐蔽,心中明了。“心要虚,心虚则四 体皆虚,丹田与腰劲足底要实,三处一实则四体之虚皆实,此谓虚而实。”“实中

有虚,虚中有实,太极自然妙用,至结果之时,始悟其理之精妙”。“开合虚实, 即为拳经”。分清虚实,深得虚实变化要领,悉心把玩,相信演练者从中会逐步理

解太极真味。

四、松腰养气

松腰养气是指腰部放松,以养炼体内浩然之正气,此亦为演练太极拳务必遵循 的基本要领。

松腰养气与含胸塌腰相关联,但要领不同。塌腰指的是腰劲下塌,中气自然沉 入丹田;松腰则是指腰部松活,目的在于养护、养炼正气。塌腰时,“腰劲贵下去

,贵坚实”。松腰时,“腰中要虚,一虚则上下皆灵”。

《拳论》说:“腰如车轴气如轮”。腰不能紧,紧则束气,全身僵直;腰部要

松,肾气才能出入畅通,身体各部位正气皆可上下相通,贯注丹田,遍布周身。清 气上升,浊气下降,上冲百会,下至涌泉,气随意动,处处开张,久而久之,内气

自然充盈。所以说,松腰即可养气。

松腰养气,能运周身之虚灵,可以促使虚实阴阳变化,足从手运,以腰为轴, 圆转自如。与人交手,进退攻防,刚柔相济,松活弹抖,意到气到,足稳身固,无

坚不摧。

松腰先要松胯。胯为腰根,松胯才能松腰。胯松、腰松、气脉才能贯通,涌泉 、丹田、百会等穴位,才能一气相连。

演练太极拳要十分重视松腰技巧,养成浩瀚之气,气自阻随功夫长,方得太极

神妙。

五、沉肩坠肘

沉肩坠肘是在松胯屈膝、含胸塌腰束肋的同时,将两肩井松开下沉,两肘随之 下塌,周身骨节放松,心气沉入丹田,清气上升,浊气下降至涌泉,全身贯通,劲

达四梢。

沉肩坠肘与含胸塌腰要相互一致只有沉肩才能坠肘,只有含胸才可塌腰,只有 含胸塌腰才能沉肩坠肘。否则,无法使周身之劲合为一体,运动时上下不随,内外

不合,血气不畅。

《拳论》说:“打拳运动全在手领,转关全在松肩,功久则肩之骨缝自开,不

能勉强,左右肩松不下则转关不灵。”“胳膊如在肩上挂着一般。”“两肘当沉下

,不沉则肩上扬,不适于用。”讲的都是沉肩坠肘的基本要领。

两肩要松下,不松下上身僵直,气脉不通,虚灵顶劲、气沉丹田无法完成。但 松肩不是丢肩,丢肩则不是精神;

陈式太极拳要领相关文章:

1.陈式太极拳跌叉的要领

2.陈式太极拳精要十八拳谱

3.陈氏56式太极拳行拳走架要领

4.陈式太极拳的主要特点

5.陈式太极拳42式的身法要求

本文Hash:f348e973aac24c0836dab9b8a584c6fc8cde38e3

声明:此文由 飞舞九天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开心100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