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锻炼的生理学基础

运动生理学是体育科学基础学科之一;是人体生理学的一个分支。你知道它的具体概念是什么吗?下面就跟着学习啦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运动生理学

人体生理学是研究人体机能活动规律的科学;运动生理学研究人体在体育活动和运动训练影响下结构和机能的变化,研究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机能变化的规律,以及形成和发展运动技能的生理学规律,探讨人体运动能力发展和完善的生理学机理,论证并确立各种科学的训练制度和训练方法。

运动生理学对象和任务

运动生理学以正常人体为研究对象,研究人体对运动的反应和适应。它的任务是:在正确认识人体机能活动基本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体育运动对人体机能发展变化的影响;阐明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过程的生理学原理;掌握不同年龄、性别,不同运动项目和不同训练水平运动员的生理特点,从而能科学地组织体育教学,指导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更好地为体育实践服务。

运动生理学研究方法

运动生理学 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实验,在人工创造的条件下,使一定的生理现象按所要求的时间和空间正常出现,借以观察和分析机能活动变化的过程及其因果关系。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实验手段有了很大的改进,肌肉活检、电镜观察、微电极生理和超微分析等技术已把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带进以分子为基础的微观世界;另一方面,多种生理现象又可通过换能、遥测、多导记录,在不影响人体运动状态的条件下获得实验数据,利用电脑记忆、系统处理、综合分析,使动态的和整体水平的研究也达到了新的高度。同时,动物实验也是运动生理学实验中不可缺少的方法。

运动生理学与其它生物学科的关系

人体的机能和形态是密切联系的,因此学习运动生理学不但要从人体生理学入手,还需要掌握人体解剖学、生物化学、运动力学、运动医学等基本知识;只有和这些相关学科相互配合,进行综合、系统研究,才能达到更好的研究效果。

体育锻炼对强身健体的生理学机制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好处

A增强骨质,引起肌肉对骨骼的牵拉和重力作用,使骨骼不仅在形态方面产生了变化,而且使骨骼的机械性能也得到提高。

B提高肌肉力量,使肌纤维增粗,肌肉体积增大。提高神经系统对肌肉的控制能力,表现在肌肉反应速度,准确性和协调性都有提高。

C加强关节的稳定性和活动范围,增加关节的灵活性,增加关节面软骨和骨密度的厚度,增强关节的抗负荷能力。总之,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人体活动能力,促进运动系统机能提高。中长跑是体育运动中速度,耐力型的运动项目。中长跑能改善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能发展耐力素质,增强体质,培养坚毅、顽强的意志。中长跑还有预防、治疗某些慢性疾病以及延年益寿的作用。

体育锻炼应遵循的原则

A自觉性原则。体育锻炼的参加者必须抱有明确的健身目标,自觉地从事体育锻炼。

B全面性原则。体育锻炼必须追求身心的和谐发展,以延缓衰老。

C经常性原则。体育锻炼必须持之以恒,使之成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内容。

D适量性原则。体育锻炼要有恰当的生理负荷。适量是相对的,是在渐进的基础上有节奏得进行。

E针对性原则。体育锻炼必须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付诸实践。

F渐进性原则。体育锻炼必须按人体自然发展,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踏步不前,要逐步积累锻炼的效果。体育锻炼对人的身体和心理都有巨大的积极作用:

A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心血管系统的作用,使心脏的功能加强。

B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呼吸系统的作用,增强肺功能。

C可以增强神经系统的作用,使神经活动的平衡性和灵活性得到提高。适度的运动可使原来兴奋的神经细胞抑制得到完全,休息的更充分,到工作时就能提高工作效率。

D经常体育锻炼能使肌肉和骨骼得到更多营养,关节更灵活,也可使体脂肪减少。

E可以促进新陈代谢,使人心情愉快,精神饱满。

F经常体育锻炼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减少感冒等疾病。

G可缓解内心的紧张情绪,使身心张弛适度,始终保持在一种比较稳定积极的状态中。

H对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I体育锻炼对治疗心理疾病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1.怎么进行体育锻炼

2.大学生如何进行体育锻炼论文

3.体育运动小常识

4.体育教师应具备哪些素养

5.关于体育运动的论文范文3篇

6.体育锻炼的好处论文范文3篇

7.健身教练理论知识

8.拳击力量训练的六大高效动作

9.体育的英文是什么

体育锻炼的科学方法

体育锻炼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体育锻炼原则是人们长期体育锻炼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是体育锻炼客观规律的反映和进行体育锻炼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可以将锻炼的效果最大化。下面就跟着学习啦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如何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

体育锻炼应该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体育锻炼方法虽然简单易学,但要想科学地安排体育锻炼,提高锻炼效果,避免伤病事故,就必须注意这些本原则.

(一)秩序渐进原则:体育锻炼的秩序渐进是指在学习体育技能和安排运动量时,要由小到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渐进行.

(二)全面发展原则:在体育锻炼时,要注意活动内容的多样性和身体机能的全面提高.

(三)区别对待原则:体育锻炼时,还要根据每个锻炼者的年龄、性别、爱好、身体条件、锻炼基础等不同情况做到区别对待,使体育锻炼更具有针对性.

(四)经常性原则:经常参加体育活动,锻炼的效果才明显、持久,所以体育锻炼要经常化,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虽然短时间的锻炼也能对身体机能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一旦停止体育锻炼后,这种良好的影响作用会很快消失.

(五)安全性原则:从事任何形式的体育锻炼都要注意安全,如果体育锻炼安排得不合理,违背科学规律,就可能出现伤害事故.

青少年应该怎样科学的进行体育锻炼

1、根据运动系统的生长发育特点

1.1、为防止青少年的脊柱、胸廓、骨盆及下肢骨的变形,除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要养成正确的姿势外,在进行体育锻炼时也要养成站、立、跑、跳的正确姿势,而且运动负荷不应该超过身体负担能力,尤其是不要进行静止性用力活动,要防止长时间站立和负重,并注意增强脊柱的锻炼,使用的运动器材大小重量要符合身体特点.、

1.2、青少年在进行某些肢体的负担是非对称的运动项目时,如羽毛球、乒乓球、跳远等或长时间处于比较固定的一种姿势的锻炼项目时,为确保青少年的四肢发育均衡和脊柱形态正常,因此应注意身体各部分的全面锻炼,尤其是对侧肢体.1.3、不少青少年由于不注意,在坚固的场地上反复进行跑跳练习或过多的从高处向地面跳下的练习,如果经常这样就会引起下肢骨过早骨化,骨盆发育畸形,从而影响骨的正常发育.因此青少年在进行体育锻炼时不要进行以上运动,由于青少年的骨组织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要多安排户外体育活动和日光浴,膳食中应注意供应充分的钙、磷,以促进其正常发育.

1.4、现有些青少年在进行力量练习时,由于负荷过大、次数过多、时间较长,长期以来造成腿与足的变形及下肢骨化早期完成,影响身高增长.所以青少年不要过早地从事力量练习,可采用一些抗阻力和较轻的负重练习来发展肌肉力量.此外青少年的屈肌张力较伸肌的张力强,因而要加强伸肌的力量练习,同时也要加强深层肌和小肌肉群的发展练习,以促进肌肉的协调发展.

1.5、青少年在进行柔韧性练习时,应避免使用被动的长时间用力压手段,以防止因疼痛引起防御反射和造成关节、韧带损伤和骨的变形.在发展关节柔韧性的同时,应注意发展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

2、根据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生长发育特点

2.1、由于青少年的最大肺通气量、最大吸氧量及负氧债能力都小于成年人,所以要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强度可以稍大些,但不应要求过高过急,密度要小一些,间歇次数要多一些,练习时间不宜过长.对一些长时间的紧张运动,负荷过大的力量性练习,以及消耗过大的耐力性则不宜过多采用.

2.2、有些青少年喜欢做过多的屏气、倒立和“桥”等动作,这是不好的,因为这样会加重心脏的负担.

2.3、青少年在进行体育锻炼时,要根据动作结构、节奏及用力情况等,逐渐掌握科学的呼吸方法,特别是要加强呼吸深度练习,养成良好的呼吸习惯.

3、根据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特点

3.1、由于青少年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占优势,兴奋与抑制过程转移快,灵活性大,不易集中,神经细胞工作耐力差,容易发生疲劳.所以体育锻炼时则不宜选择单调的较长时间的动作练习或较长时间的重复动作.否则容易产生疲劳,造成伤害事故的发生.

体育锻炼对青少年的生长发育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不少青少年运动后出现乏力身体消瘦,身体发育迟缓或停滞,抵抗力下降等一系列不良症状.主要是因为没有合理的营养补充.营养缺乏和补充不足会引起身体机能下降和加速疲劳.例如在进行长跑运动后,如果碳水化合物摄取过低就会很快引起能量供应不足,甚至出现低血糖现象.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新陈代谢旺盛,热量消耗很大,各器官组织生长发育需获得丰富的营养.青少年在进行了运动后则更需要合理的营养补充.有的家长虽然知道营养补充但不注意方法一味的补,导致营养过剩出现肥胖.这些对青少年的健康反而是不利的,对进行体育锻炼也是有影响的.因此科学合理的营养方法是非常重要的.英国营养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莱纳斯.波林斯断言“合理营养可使人的寿命延长20年.”

猜你喜欢

1.如何科学体育锻炼

2.如何科学的进行体育锻炼

3.如何开展科学体育锻炼

4.体育生怎么科学锻炼

5.如何开展科学的课外体育锻炼

6.如何正确选择体育锻炼方法

体育锻炼处方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运动处方即康复医师或体疗师,对从事体育锻炼者或病人,根据医学检查资料包括运动试验和体力测验。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体育锻炼处方的基本要素,希望你们喜欢。

更多体育锻炼运动的相关内容(点击下方↓↓↓)

△▽体育锻炼处方的基本要素△▽

△▽无器械练手腕力量的方法△▽

△▽女生长高的科学方法运动△▽

△▽健身者的鸡胸肉最佳吃法△▽

△▽女生健身的正确饮食方法△▽

体育锻炼处方的基本要素

运动处方的运动种类可分为三类,即:耐力性(有氧)运动、力量性运动及伸展运动和健身操。

(一)耐力性(有氧)运动

耐生性(有氧)运动是运动处方最主要和最基本报运动手段。在治疗性运动处方和预防性运动处方中,主要用于心血管、呼吸、内分泌等系统的慢性疾病的康复和预防,以改善和提高心血管、呼吸、内分泌等系统的功能。在健身、健美运动处方中,耐力性(有氧)运动是保持全面身心健康、保持理想体重的有效运动方式。

有氧运动的项目有:步行、慢跑、走跑交替、上下楼梯、游泳、自行车、功率自行车、步行车、跑台、跳绳、划船、滑水、滑雪、球类运动等。

(二)力量性运动

力量性运动在运动处方中,主要用于运动系统、神经系统等肌肉、神经麻痹或关节功能障碍的患者,以恢复肌肉力量和肢体活动功能为主。在矫正畸形和预防肌力平衡被破坏所致的慢性疾患的康复中,通过有选择地增强肌肉力量,调整肌力平衡,从而改善躯干和肢体的形态和功能。

力量性运动根据其特点可分为:电刺激疗法(通过电刺激,增强肌力,改善肌肉的神经控制)、被动运动、助力运动、免负荷运动(即在减除肢体重力负荷的情况下进行主动运动,如在水中运动)、主动运动、抗阻运动等。抗阻运动包括:等张练习、等长练习、等动练习和短促最大练习(即等长练习与等张练习结合的训练方法)等。

(三)伸展运动和健身操

伸展运动及健身操较广泛地应用在治疗、预防和健身、健美各类运动处方中,主要的作用有放松精神、消除疲劳,改善体型,防治高血压、神经衰弱等疾病。

伸展运动及健身操的项目主要有:太极拳、保健气功、五禽戏、广播体操、医疗体操、矫正体操等。

体育锻炼处方的运动强度

(一)耐力性(有氧)运动的运动强度

运动强度是运动处方的核心及设计运动处方中最困难的部分,需要有适当的监测来确定运动强度是否适宜。运动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的运动量,即:运动强度=运动量/运动时间。而运动量是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的乘积,即:运动量=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绳索度可根据最大吸氧量的百分数、代谢当量、心率、自觉疲劳程度等来确定。

1.最大吸氧量的百分数在运动处方中常用最大吸氧量的百分数来表示运动强度,50%~70%VO2max的运动是有危险的。

2.代谢当量代谢当量是指运动时代谢率对安静时代谢率的倍数。1MET是指每kg体重,从事1min活动消耗3.5mL的氧,其活动强度称为1MET[MET=3.5mL/(kg·min)]。1MET的活动强度相当于健康成人坐位安静代谢的水平。任何人从事任何强度的活动时,都可测出其吸氧量,从而计算出MWN数,用于表示其运动强度。在制定运动处方时,如已测出某人的适宜运动强度相当于多少MET,即可找出相同MET的活动项目,写入运动处方。

3.心率除去环境、心理刺激、疾病等因素,心率与运动强度之间存在着线性关系。在运动处方实践中,一般来说达最大运动强度时的心率称为最大心率,达最大功能的60%~70%时的心率称为“靶心率”或称为“运动中的适宜心率”,日本称为“目标心率”,是指能获得最佳效果并能确保安全的运动心率。为精确地确定各个病人的适宜心率,须做运动负荷试验,测定运动中可以达到的最大心率或做症状限制性运动试验以确定最大心率,该心率的70%~85%为运动的适宜心率。用靶心率控制运动强度是简便易的主法,具体推算的方法有:

(1)公式推算法

以最大心率的65%~85%为靶心率,即:靶心率=(220-年龄)×65%(或85%)。年龄在50岁以上,有慢性病史的,可用:靶心率=170-年龄;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可用:靶心率=180-年龄。

例如:年龄为40岁的健康人,其最大运动心率为:220-40=180次·min-1­,适宜运动心率为:下限为180×65%=117次·min-1,上限为180×85%=153,即锻炼时心率在117~153次·min-1之间,表明运动强度适宜。

(2)耗氧量推算法

人体运动时的耗氧量、运动强度及心率有着密切的关系,可用耗氧量推算靶心率,以控制运动强度。大强度运动时相当于最大吸氧量的70%~80%(即:70%~80%VO2max),运动时的心率约为125~165次·min-1;中等强度运动相当于最大吸氧量的50%~60%(即50%~60%VO2max),运动时的心率约为110~135次·min-1;小强度运动相当于最大吸氧量的40%以下(即:小于40%VO2max),运动时的心率约为100~110次·min-1。在实践中可采用按年龄预计的适宜心率,结合锻炼者的实践情况来规定适宜的运动强度。

4.自感用力度自感用力度是Borg根据运动者自我感觉疲劳程度来衡量相对运动强度的指标,是持续强度运动中体力水平可靠的指标,可用来评定运动强度;在修订运动处方时,可用来调节运动强度。自感用力度分级运动反应与心肺代谢的指标密切相关,如:吸氧量、心率、通气量、血乳酸等。

(二)力量性运动的运动强度和运动量

1.决定力量练习的运动量的因素

(1)参加运动的肌群的大小:大肌肉群运动的运动量大,小肌肉群运动的运动量小。如:肢体远端小关节、单个关节运动的运动量较小;肢体近端大关节,多关节联合运动,躯干运动的运动量较大。

(2)运动的用力程度:负重、抗阻力运动的运动量较大:不负重运动的运动量较小。

(3)运动节奏:自然轻松的运动节奏其运动量较小:过快或过慢的运动节奏其运动量较大。

(4)运动的重复次类:重复次数多的运动量大。

(5)运动的姿势、位置:不同的运动姿势,位置对维持姿势和克服重力的要求不同,运动量也不同。

2.力量练习的运动强度运动量:力量练习的运动强度以局部肌肉反应为准,而不是以心率等指标为准。

在等张练习或等动练习中,运动量由所抗阻力的大小和运动次数来决定。在等长练习中,运动量由所抗阻力和持续时间来决定。

在增强肌肉力量时,宜逐步增加阻力而不是增加重复次数或持续时间(即大负荷、少重复次数的练习);在增强肌肉耐力时,宜逐步增加运动次数或持续时间(即中等负荷、多次重复的练习)。在康复体育中,一般较重视发展肌肉力量,而肌肉耐力可在日常生活活动中得到恢复。

(三)伸展运动和健身操的运动强度和运动量

1.有固定套路的伸展运动和健身操的运动量:有固定套路的伸展运动和健身操,如“太极拳、广播操等,其运动量相对固定。如:太极拳的运动强度一般在4~5MET或相当于40%~50%的最大吸氧量,运动量较小。增加运动量可通过增加套路的重复次数或动作的幅度、架子的高低等来完成。

2.一般的伸展运动和健身操的运动量一般的伸展运动和健身操的运动量可分为大、中、小三种。小运动量是指做四肢个别关节的简单运动、轻松的腹背肌运动等,运动间隙较多,一般为8~12节;中等运动量可做数个关节或肢体的联合动作,一般为14~20节;大运动量是以四肢及躯干大肌肉群的联合动作为主,可加负荷,有适当的间歇,一般在20节以上。

体育锻炼处方的持续时间

(一)耐力性(有氧)运动的运动时间

运动处方中的运动时间是指每次持续运动的时间。每次运动的持续时间为15~60分钟,一般须持续20~40分钟;其中达到适宜心率的时间须在15分钟以上。在计算间歇性运动的持续时间时,应扣除间歇时间。间歇运动的运动密度应视体力而定,体力差者运动密度应低;体力好者运动密度可较高。

运动量由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共决定(运动量=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在总运动量确定时,运动强度较小则运动时间较长。前者适宜于年轻及体力较好者,后者适宜于老年及体力较弱者。年轻及体力较好者可由较高的运动强度开始锻炼,老年及体力较弱者由低的运动强度开始锻炼。运动量由小到大,增加运动量时,先延长运动时间,再提高运动强度。

(二)力量性运动的运动时间

力量性运动的运动时间主要是指每个练习动作的持续时间。如等长练习中肌肉收缩的维持时间一般认为6s以上较好。促最大练习是负重伸膝后再维持5~10s。在动力性练习中,完成一次练习所用时间实际上代表动作的速度。

(三)伸展运动和健身操的运动时间

成套的伸展运动和健身操的运动时间一般较固定,而不成套的伸展运动和健身操的运动时间有较大并异。如:24式太极拳的运动时间约为4分钟;42式太极拳的运动时间约为6分钟;伸展运动或健身操的总运动时间由一套或一段伸展运动或健身操的运动时间、伸展运动或健身操的套数或节数来决定。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

>>>体育锻炼处方的运动频率

本文Hash:6aa5de23db9d0e4fb39e9c2d5f597c0f7ee4bc4b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开心100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