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肥皂剧》中国肥皂剧特点论文,在美国播了20年的肥皂剧

导读: 肥皂剧是什么?历史上有哪些经典的肥皂剧? 肥皂剧要有哪些成分才算?国内有什么肥皂剧的 什么叫肥皂剧

关于中国肥皂剧的看点,同时还对中国肥皂剧代表作、薛平贵与王宝钏算肥皂剧吗也有不同的看法,希望本文能为您找到想要的体育资讯。

肥皂剧是什么?历史上有哪些经典的肥皂剧?

肥皂剧(soap opera) 源于西方,一般指的是家庭妇女一边做家务,一边心不在焉地收看的啰里啰嗦、讲述家长里短的长篇连续剧。通常各集之间故事都有关联,剧情很“拖”,没有传统意义上的结局或者是 “开放式结局”。
……介绍你三部红极一时的美国肥皂剧《疯狂主妇》、《老友记》、《人人都爱雷蒙德》;还有即将开拍的中国第一部电视肥皂剧《伴你一生》。

肥皂剧要有哪些成分才算?国内有什么肥皂剧的

肥皂剧(英语:soap opera)是从英语传至中文的外来词汇,通常指一出连续很长时间的、虚构的电视剧节目,每周安排为多集连续播出,因此又称系列电视连续剧(但“连续剧”一词可以泛指一切剧情连续的电视节目)。
源于西方,现在一般指的是家庭妇女一边做家务,一边心不在焉地收看的罗里罗嗦讲述家长里短的长篇连续剧。它作为西方社会大众文化的重要内容,早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兴趣。因最初常在播放过程中插播肥皂等生活用品广告,故称“肥皂剧”。在英美等西方发达国家,每周都会有固定的播出时间给几部持续几年甚至数十年的肥皂剧(《老友记》(friends), (《欲望城市》(sex&city)), (《加冕街》)(coronation street))等等, 欣赏的观众层次也由最先的家庭主妇扩充到 “雅皮士”(西方城市职业阶层中的年轻人士) 阶层。

对比中国社会的电视剧文化,西方肥皂剧有其独特的界定与自身特点。广义上看,英美等国家都将所有剧种分为三大类, soap opera (肥皂剧),sitcom (情境喜剧),和 drama (电视剧)。国内许多人认为国内风靡一时的《我爱我家》、《编辑部的故事》都可以拉入肥皂剧的范畴, 但按照西方电视剧分类, 严格上讲他们还是仅仅被定义为情境喜剧 (sitcom), 因为两部戏各集之间的故事关联不紧,往往可以独立成章, 而且最后一集都被安排了完美结局.而西方肥皂剧的特点则是偏向连续剧 (serial),通常各集之间的故事都有关联,而且很会“拖戏”,有时候几个星期不看,剧情居然还接得上.几乎所有的肥皂剧都没有传统意义上的结局或者叫做 “开放式结局(open ending)”, 即使有也是一种不稳定状态下的暂时平衡, 往往一对矛盾的解决意味着新矛盾的开端。 即使像《欲望城市》这样有着明显的 “完结篇”,制片方也会有意地留有 “活口”:比格对凯莉表白时的用语是“我要的就是你”,而不是求婚时最常用的“嫁给我好吗”,这样比格和凯莉的关系就可以瞬息万变。如果到时候拍续集,无论人物关系发生怎样的变化, 剧情立即就可以自圆其说。

肥皂剧在西方社会被学术界和舆论曾一度被认为是低级的电视节目,是社会层次和文化层次不高的观众群体的一种简易消遣形式。甚至在英国有社会学学者指出, 肥皂剧有明显的助长人类不良习惯的倾向。表面上看,与新闻和纪录片相比,肥皂剧确实缺少具有时效性和重要性的信息量,它包含的与社会技术进步和文化进步有关的东西也不多,不像纪录片那样博大精深也不像新闻评论节目那样针砭时弊。除此之外,肥皂剧从电视节目制作手段和节目质量的角度衡量似乎也是难称精品,大部分肥皂剧的演员是节目播出之后才有了名气.。摄制技术上几乎没有其它的特别之处:缺少大幅移动镜头(衡量高质量商业节目的标准),没有费时费事的场面调度与安排。有些早期的肥皂剧,从现在摄制和表演水平的眼光看,甚至是质量低劣的。如英国早期的肥皂剧《十字路口》(crossroad)。

然而, 仔细品味许多学术争论之后会发现 “肥皂剧助长不好的倾向” 这个主张还是停留在直觉的层次,很少有学理上的证据。批评者指责通俗文化的品质低劣,制片人都是商业化的俗人,受众则是没有审美标准、在文化上受压抑的一群人,并讽刺这些守在电视前观看肥皂剧的人为“沙发马铃薯”(couch potato)。事实上,如果品味文化的美学标准及其评论内容根深到只能由少数人所享有, 那这种审美标准和价值取向也无非是 “曲高和寡”, 难以达到电视在消费时代的社会功能要求。

其实,肥皂剧的社会影响是远远超乎人们想象的。早在上世纪80年代,美国著名反映石油富豪家族内部矛盾的王朝肥皂剧《豪门恩怨》(Dallas)在各洲市上映时就达到了万人空巷的轰动效果。高潮戏暗杀小杰(JR Ewing)的凶手揭晓一集播出前,全美社会都为「谁杀了小杰」而议论纷纷;节目播出之后,达拉斯警方居然还在通讯联系中,还煞有介事地呼叫各分局围捕真凶,这在美国一时被传为趣谈。

(二)

时过境迁, 经过数十年发展的肥皂剧早已被时代赋予了新的精神与意义, 今年3月底,在英美两国热播了长达6年之久的HBO电视台连续剧《欲望城市》(Sex &The City),终于在播出了完结篇,为这部载入史册的肥皂剧壮举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据美国媒体披露,当《欲望城市》最后一集播出时,全美国共有1060万观众坐在电视机前捧场,创下了美国电视史上第二高收视纪录(名列第一的则是NBC电视台的游戏节目《谁将成为百万富翁》)。近日,CNN的拉里·金访谈节目对莎拉进行了一小时的专访。在节目录制过程中,明艳动人的莎拉吸引了拉里的全部注意力。一个电视演员能得到拉里(著名节目主持人)如此“礼遇”,在CNN历史上堪称罕见,这足以说明《欲望城市》在美国观众心目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许多纽约和伦敦的顶级名牌商店,更是打着头牌主角“凯莉”的旗号,卖掉了许多价格昂贵的时尚品。剧中的四个性感女主角着装各有风格,片中的所有造型都出自纽约顶级造型师和服装师之手。她们的穿着形象同时代表了都市女性的四种主要分类:凯莉是时尚,夏绿蒂是淑雅,米兰达是职业,莎曼沙是成熟。对于许多女性观众而言,喜欢《欲望城市》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可以从凯莉的装扮上知道“最近曼哈顿在流行什么”。

一部以都市成熟女性感情生活为题材的电视剧,能连续六年大红大紫,并能捧得一大堆金球奖和艾美奖,在美国电视史上还并不多见。根据尼尔森收视调查公司的统计,《欲望城市》最后一季的平均收视率,几乎能和1998年刚刚出炉时持平,它是HBO电视台过去几十年来最叫座的连续剧。该剧和NBC电视台的电视连续剧《老友记》(播出长达十年)堪称美国电视的“常青树”,而最近这两个剧集同时落幕,也引发了美国女性“今后晚上干什么”的感慨。因为在美国,男人永远都会有没完没了的棒球、橄榄球或篮球赛可看,而女性的主要娱乐就是看肥皂剧。自打1998年6月,《欲望城市》首度与观众见面,由于剧中女性敢于“大胆讨论关于男性的一切以及她们对于男性的渴望”,而立即在美国成为一种人人关注的文化现象。

无论是20年前还是20年后, 肥皂剧的主要观众都是女性群体, 特别在发达国家。英国泰晤士报的一项统计显示, 对比这两部间隔20年之久的《豪门恩怨》与《欲望城市》,超过百分之七十的收看者均为女性。有趣的是,即使一些肥皂剧目拥有少数的男性观众, 这些男性关注的焦点似乎也背离肥皂剧的中心剧情, 他们更多关注的是《豪门恩怨》中的”商战”,富豪家庭的男性权利和富足生活方式, 《欲望城市》里露骨的 “色情”对白和少量的三级镜头。而这些关注往往背离了肥皂剧的真正主题和社会意义。

当代社会中, 肥皂剧在女性群体中的高收视率为女权主义诠释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社会基础。 美国女权主义强调政治, 现实主义和经验主义, 因此聚焦妇女个人经验的肥皂剧便提供了大量的原材料和素材,以供女权主义观点来分析与评价。这也成为女权主义者用来唤醒并 “提高女性危机意识”, 攻击男性至上主义和父权主义和最有力武器。部分主流学术思想似乎总是歪曲肥皂剧的真实意识, 他们简单的把肥皂剧看成是男性至少主义和家长作风的简单体现,他们认为观众仅仅是情节与情感的被动接受者, 而忽略了妇女观众作为受众主体与电视节目的主动理解与互动。

“提高意识”就是提高人的认识(awareness),看清先前很少注意或完全忽视的男性统治的事实,把先前只在无意识层次所知觉和理解的东西推进意识层里。 “提高意识”被女权主义者视为女权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关键作用是使妇女将个人经验与政治含义联系起来。无论是作品中的女性是 “抗争” (《欲望城市》)还是 “妥协” (《豪门恩怨》), 只要其包含女性的人文关怀, 都是可以起到 “提高意识”的社会功效。

《豪门恩怨》中的三位女主角每人都说过一句经典的台词:艾里: “无论失去多少, 家庭必须保持完整”。 苏.艾里:“如果你的婚姻破裂了, 你要么试着接受其他男人要么就愤世嫉俗”。帕玛拉: “如果失去了孩子,那么你就不可能快乐” 。这三句看似再简单不过的台词, 正好代表了80年代王朝肥皂剧中传统女性的核心意识形态____ “被动的, 完全的服从男权主义与家长制度”。 这就是为什么部分西方学者误认为《豪门恩怨》将妇女思想引向了低层次, 在他们认为, 女权主义作品应该是充溢着抗争与实际行动。

纵观两剧,无论是20年前《豪门恩怨》的逆来顺受还是今天的《欲望城市》的放荡不羁, 它们对私人领域的有效拆解都是原始女权主义的姿态。肥皂剧最本质的特征是公开曝光隐私,如果我们将家庭和私人领域当作女性压抑自我世界的首要场所,那么肥皂剧角色生存的背景所具有的公开、公有特质,恰好满足了女性群体对这一压抑的宣泄与缓解。肥皂剧热衷于交谈,并以交谈作为肥皂剧情节行进的主要手段。在角色的交谈中, 隐私无可立足,没有“私人”领域, 各个独立个体之间的私人屏障常常被冲破。对私人体验和情感进行公开曝光便是肥皂剧的规则动力。在肥皂剧的叙事中,习惯抹杀单个角色的隐私方式,即向其他角色披露各种琐碎的隐秘信息,这种披露可以通过表演直接表现,也可以通过人物之间对话间接体现:情人身份的确认、深藏的感情和见解的本质、过去经验或未来计划的真相等等。《欲望城市》中, 四名女主角以朋友的关系,会在公共场所相互公开所有隐私,甚至是性爱的细节,正是新时期肥皂剧公开个人隐私特点的最有力体现。

事实上, 《豪门恩怨》中的妇女形象,虽然被赋予了 “传统” “逆来顺受”、 “反对解放”等符号, 但妇女观众还是不应该被视为被动接受的牺牲品。即使是文化层次不高的观众,对电视节目的理解也是主动的、分析的、比较的和有选择的,而不是完全地被动接受。这就是为什么“警匪片”会被主流社会理解成正义战胜邪恶,而不会是展示罪犯的悲剧。 “妇女观看肥皂剧,是为了逃离无聊空虚和现实”的观点,歪曲了肥皂剧对于妇女社会群体的意义。

(三)

从电视节目界定的角度上去看, 肥皂剧无非是娱乐节目的一种。媒体消费主义观点认为, 女性观众喜爱类似《豪门恩怨》和《欲望城市》一类的肥皂剧目,就是为了获取愉悦。然而“愉悦”的意义又是很难定义的,特别是在将本已很复杂的观众理解为女权主义的观点。愉悦可以来源于妇女观众对剧中人物日常生活细节的认同。如《欲望城市》中熟悉的纽约曼哈顿街景, 无数的购物与聚会, 酒店与咖啡。愉悦也可以来源于女性观众对剧中角色情感经历与生活经验的理解。当代社会离婚率的逐年上升和单身女性群体阶层的形成,都为这一理解提供了很好的受众基础。面对《豪门恩怨》中女性的悲惨遭遇和《欲望城市》中的放荡不羁, 越来越多的都市女性已经可以把 “愉悦”建立在与剧中人物类似的遭遇上了。愉悦更可以建立在观后的群体话题中。

社会学调查显示, 妇女习惯把自己的痛苦与苦难视为个人的不幸,但若在同伴中互叙苦楚与凄凉,这些痛苦与苦难就可能落入一种模式,虽有不同却折射出妇女生活的共同特征。这样,妇女就会认识到个人的不幸绝不仅仅是个人的问题了,而可能是社会问题,因而也是政治问题。因此,“提高意识”实为女权主义者将批评直接挂钩于政治的表现。其实, 欣赏肥皂剧的女性很大一部分还是家庭妇女或者中年妇女, 对于这些人来说, 欣赏《豪门恩怨》与《欲望城市》的愉悦在于,目睹剧情中高层次社会群体的情感与矛度纠葛,了解中产阶级的礼仪限制与情欲放纵。正如一位美国普通中年妇女说的那样:“幸好我们不是那样的家庭,我可是不会像她们那样”。

在过去的六年里,《欲望城市》的播出给西方世界带来了无数的女性人文关怀。且不提其自身作为娱乐节目为亿万女性观众带来的饭后消遣,单是剧中女主角对性和爱的不同理解和亲身实践,也让许多同龄女性大开眼界。如果用一句话来表现《欲望城市》的整体内容,那便是: “四个活色生香的曼哈顿白领女人,在都市物质生活的狂流中毫不掩饰的攫取自我”。《欲望城市》唤醒了无数都市女性如涨潮般汹涌、如退潮般湮没的欲望, 它单刀直入,光鲜时髦,生猛无比。从传统的观点看,这四个女人都是不折不扣的“坏女人”,绝对的“物质女孩”,工作上追逐名利, 包里塞满避孕套,换男友如同换床单般家常便饭,心无旁骛的享受着肉体和心灵的单身自由。

然而在物欲横流的表皮下面,四个女人的感情却是纤细脆弱的:Carrie的深爱Mr.Big;Charlotte追求美好婚姻的愿望;Miranda对相貌和忠诚的疑虑,即使是最淫荡的沙沙,她在面对自己日益松弛的皮肤时,却悄然泪下。极度的物欲享受对应着内心的失落和挫败,这也许就是《欲望城市》对女权主义的辨证诠释。对于这个时代的大多女性而言,绝对开放的物质生活与肉体享乐并不能被认同,四个剧中人有浪荡的形骸和常人无法想象的享乐生活,内心却极容易受到伤害。这种状态既满足了女性观众仰视的窥看欲望,又恰到好处的提高了普通女性的心理防范与约束意识。一方面,女性们需要看到生活中出现不了的虚构元素,是为幻想;另一方面,女性则需要看到虚构人物拥有和自己同样的弱点,是为心理平衡。

《欲望城市》的主要情节均是围绕人物的男女关系变化上拓展的, 这反映在女权主义上的深层意义则是男女在择偶心态方面发生着的巨变。五光十色的曼哈顿,代表着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集聚地, 这意味着包括恋爱在内的一切事务都有 “市场”和 “供求关系”。市场经济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生机,但同时也给女性的生存空间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社会的竞争和压力,使得越来越多的女性希望通过婚姻来缓解生存压力,所以女孩择偶的年龄越来越低已成为一种趋势; 而把婚姻更看成是一种责任的男士则会把精力更多放在创业上,结婚的年龄越拖越晚,甚至不婚。这样的矛盾,在 “欲望城市”一类的美国等经济发达国家的大都市,早已屡见不鲜,甚至演变成一种社会现象。即使是一些已经事业有成的男士,他们对婚姻的态度也是不紧不慢,因为他们有年龄的优势(如凯莉后来的伴侣—-一位事业有成的俄罗斯画家)。

随着社会的变化,以前只有通过家庭才能得到的一切,现在即使不通过婚姻也能得到。 一方着急,一方不急,就这样,长期以来形成的男追女的恋爱定律已被彻底打破,女性在恋爱中的地位也自然随之变化。男士主动, 男士买单的定律也已被打破。《欲望城市》中的男性择偶取向已经更偏向于成熟理智,善解人意的女孩。这从另一个侧面告诫所有矜持的女性, 即便遇上了能令自己心动的男士,也会因为被动的心态而使幸福在不经意间悄悄从手中滑走。

《欲望城市》让我们看到了当代都市单身女人的生活,她们什么都做,但从不绝望。其实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曼哈顿的这些社会名流不过是在追逐一种理想的两性关系。如果这种两性关系可以由传统的男性掌控变成女性掌控, 那么女权主义便落地生根了。谈及女权主义意识中的两性关系处理, 不能不提及《欲望城市》中的米兰达—–一个事业成功而又“缺少母爱”的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她和男友史蒂夫分手后却发现自己怀孕了,没有母爱的她决定独自生下这个孩子。史蒂夫知道她的决定后,向她求婚,却遭到毅然拒绝,米兰达知道他们之间现在已经没有爱情,她只是平静的和史蒂夫分配着照顾孩子的时间。一个女人,敢于一个人面对所有的难题,而不需要男人的施舍, 这里面所需要的勇气和胆识不言而喻。的确,今天的女性似乎太需要一种能够 “独立地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的能力, 可以说是《欲望城市》给陷于情感漩涡中的女性点燃了一盏明灯。

不论从哪个角度看,《欲望城市》的结局都充满了女权主义的理想色彩。女性问题专栏作家凯莉最终决定抛弃俄罗斯画家而与老情人比格旧情复燃;从乳癌病魔中康复的豪放女萨曼莎得到了男模特的真爱;夏洛特终于从中国领养了一个她梦寐以求的女孩;而米兰达则从琐碎的家庭生活中体会到自己新的价值。对比昔日的《豪门恩怨》, 《欲望城市》则更为直接,更为具体地表现了女权思想抗争命运,争取独立的女性人文关怀. 它用更为直接有效的方式表现了 “提高女权意识”的观点, 用理想的结局告诫妇女们 “勇敢做出自己的选择”。对比国内电视剧的情节,大部分的剧作中人物关系的处理很多都严重倾向于男权, 无论是武侠帝王,还是刑警精英, 多数制造矛盾的三角恋情和戏剧化矛盾冲突总是令女性角色处于被挑选和被选择的劣势地位。

如果按照严格的定义, 肥皂剧在国内的电视媒体市场似乎还是个空缺. 尽管国内许多情景剧的姿态和形式都酷似肥皂剧, 但是多数都因为没有像西方肥皂剧那样富裕女权主义的深刻意义而失去了大批的女性观众,当然这与东西方文化和欣赏水平的差异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这里我们不去讨论肥皂剧中饱含女权主义观点的是非对错)。但是, 当国内的观众与电视剧制作人都沉迷于大量的公安题材和古装连续剧的时候, 是否也可以考虑从肥皂剧的批量生产中找到女性观众的市场与卖点呢?

(四)
【日间肥皂剧】以18-49岁的家庭主妇为受众,每周白天固定播5集。“其结构在半个世纪以来几乎是一成不变的——一般是星期一是呈现部和再现部;每一集中都是几条叙事线路并存,在一周中由一个悬念引向一个动人的高潮,在星期五以至少一个情节线中的危机点收尾。如果一个困境解决了,那么另一个困境必须制造出来。”——《加大对比度》《Days Of Our Life》就是其一。
【晚间肥皂剧】在结构上与日间相似,但却在晚间黄金时段以每周一集的频率播出。成就了晚间肥皂剧的是那部驰名世界的《Dallas》,讲述了石油富豪爱文一家内部外部的恩怨情仇,以后的《Dynasty》(豪门恩怨)和《Falcon Crest》(鹰冠庄园)等都是其仿制品。80年代末,晚间肥皂剧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什么叫肥皂剧

肥皂剧(英语:soap opera)是从英语传至中文的外来词汇,通常指一出连续很长时间的、虚构的电视剧节目,每周安排为多集连续播出,因此又称系列电视连续剧(但“连续剧”一词可以泛指一切剧情连续的电视节目)。
源于西方,现在一般指的是家庭妇女一边做家务,一边心不在焉地收看的罗里啰嗦讲述家长里短的长篇连续剧。它作为西方社会大众文化的重要内容,早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兴趣。因最初常在播放过程中插播肥皂等生活用品广告,故称“肥皂剧”。在英美等西方发达国家,每周都会有固定的播出时间给几部持续几年甚至数十年的肥皂剧(《老友记》(friends), (《欲望城市》(sex&city)), (《加冕街》)(coronation street))等等, 欣赏的观众层次也由最先的家庭主妇扩充到 “雅皮士”(西方城市职业阶层中的年轻人士) 阶层。
对比中国社会的电视剧文化,西方肥皂剧有其独特的界定与自身特点。广义上看,英美等国家都将所有剧种分为三大类, soap opera (肥皂剧),sitcom (情境喜剧),和 drama (电视剧)。国内许多人认为国内风靡一时的《我爱我家》、《编辑部的故事》都可以拉入肥皂剧的范畴, 但按照西方电视剧分类, 严格上讲他们还是仅仅被定义为情境喜剧 (sitcom), 因为两部戏各集之间的故事关联不紧,往往可以独立成章, 而且最后一集都被安排了完美结局.而西方肥皂剧的特点则是偏向连续剧 (serial),通常各集之间的故事都有关联,而且很会“拖戏”,有时候几个星期不看,剧情居然还接得上.几乎所有的肥皂剧都没有传统意义上的结局或者叫做 “开放式结局(open ending)”, 即使有也是一种不稳定状态下的暂时平衡, 往往一对矛盾的解决意味着新矛盾的开端。 即使像《欲望城市》这样有着明显的 “完结篇”,制片方也会有意地留有 “活口”:比格对凯莉表白时的用语是“我要的就是你”,而不是求婚时最常用的“嫁给我好吗”,这样比格和凯莉的关系就可以瞬息万变。如果到时候拍续集,无论人物关系发生怎样的变化, 剧情立即就可以自圆其说。
肥皂剧在西方社会被学术界和舆论曾一度被认为是低级的电视节目,是社会层次和文化层次不高的观众群体的一种简易消遣形式。甚至在英国有社会学学者指出, 肥皂剧有明显的助长人类不良习惯的倾向。表面上看,与新闻和纪录片相比,肥皂剧确实缺少具有时效性和重要性的信息量,它包含的与社会技术进步和文化进步有关的东西也不多,不像纪录片那样博大精深也不像新闻评论节目那样针砭时弊。除此之外,肥皂剧从电视节目制作手段和节目质量的角度衡量似乎也是难称精品,大部分肥皂剧的演员是节目播出之后才有了名气.。摄制技术上几乎没有其它的特别之处:缺少大幅移动镜头(衡量高质量商业节目的标准),没有费时费事的场面调度与安排。有些早期的肥皂剧,从现在摄制和表演水平的眼光看,甚至是质量低劣的。如英国早期的肥皂剧《十字路口》(crossroad)。
然而, 仔细品味许多学术争论之后会发现 “肥皂剧助长不好的倾向” 这个主张还是停留在直觉的层次,很少有学理上的证据。批评者指责通俗文化的品质低劣,制片人都是商业化的俗人,受众则是没有审美标准、在文化上受压抑的一群人,并讽刺这些守在电视前观看肥皂剧的人为“沙发马铃薯”(couch potato)。事实上,如果品味文化的美学标准及其评论内容根深到只能由少数人所享有, 那这种审美标准和价值取向也无非是 “曲高和寡”, 难以达到电视在消费时代的社会功能要求。
其实,肥皂剧的社会影响是远远超乎人们想象的 。早在上世纪80年代,美国著名反映石油富豪家族内部矛盾的王朝肥皂剧《豪门恩怨》(Dallas)在各洲市上映时就达到了万人空巷的轰动效果。高潮戏暗杀小杰(JR Ewing)的凶手揭晓一集播出前,全美社会都为「谁杀了小杰」而议论纷纷;节目播出之后,达拉斯警方居然还在通讯联系中,还煞有介事地呼叫各分局围捕真凶,这在美国一时被传为趣谈。
(二)
时过境迁, 经过数十年发展的肥皂剧早已被时代赋予了新的精神与意义, 今年3月底,在英美两国热播了长达6年之久的HBO电视台连续剧《欲望城市》(Sex &The City),终于在播出了完结篇,为这部载入史册的肥皂剧壮举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据美国媒体披露,当《欲望城市》最后一集播出时,全美国共有1060万观众坐在电视机前捧场,创下了美国电视史上第二高收视纪录(名列第一的则是NBC电视台的游戏节目《谁将成为百万富翁》)。近日,CNN的拉里·金访谈节目对莎拉进行了一小时的专访。在节目录制过程中,明艳动人的莎拉吸引了拉里的全部注意力。一个电视演员能得到拉里(著名节目主持人)如此“礼遇”,在CNN历史上堪称罕见,这足以说明《欲望城市》在美国观众心目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许多纽约和伦敦的顶级名牌商店,更是打着头牌主角“凯莉”的旗号,卖掉了许多价格昂贵的时尚品。剧中的四个性感女主角着装各有风格,片中的所有造型都出自纽约顶级造型师和服装师之手。她们的穿着形象同时代表了都市女性的四种主要分类:凯莉是时尚,夏绿蒂是淑雅,米兰达是职业,莎曼沙是成熟。对于许多女性观众而言,喜欢《欲望城市》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可以从凯莉的装扮上知道“最近曼哈顿在流行什么”。
一部以都市成熟女性感情生活为题材的电视剧,能连续六年大红大紫,并能捧得一大堆金球奖和艾美奖,在美国电视史上还并不多见。根据尼尔森收视调查公司的统计,《欲望城市》最后一季的平均收视率,几乎能和1998年刚刚出炉时持平,它是HBO电视台过去几十年来最叫座的连续剧。该剧和NBC电视台的电视连续剧《老友记》(播出长达十年)堪称美国电视的“常青树”,而最近这两个剧集同时落幕,也引发了美国女性“今后晚上干什么”的感慨。因为在美国,男人永远都会有没完没了的棒球、橄榄球或篮球赛可看,而女性的主要娱乐就是看肥皂剧。自打1998年6月,《欲望城市》首度与观众见面,由于剧中女性敢于“大胆讨论关于男性的一切以及她们对于男性的渴望”,而立即在美国成为一种人人关注的文化现象。
无论是20年前还是20年后, 肥皂剧的主要观众都是女性群体, 特别在发达国家。英国泰晤士报的一项统计显示, 对比这两部间隔20年之久的《豪门恩怨》与《欲望城市》,超过百分之七十的收看者均为女性。有趣的是,即使一些肥皂剧目拥有少数的男性观众, 这些男性关注的焦点似乎也背离肥皂剧的中心剧情, 他们更多关注的是《豪门恩怨》中的”商战”,富豪家庭的男性权利和富足生活方式, 《欲望城市》里露骨的 “色情”对白和少量的三级镜头。而这些关注往往背离了肥皂剧的真正主题和社会意义。
当代社会中, 肥皂剧在女性群体中的高收视率为女权主义诠释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社会基础。 美国女权主义强调政治, 现实主义和经验主义, 因此聚焦妇女个人经验的肥皂剧便提供了大量的原材料和素材,以供女权主义观点来分析与评价。这也成为女权主义者用来唤醒并 “提高女性危机意识”, 攻击男性至上主义和父权主义和最有力武器。部分主流学术思想似乎总是歪曲肥皂 的真实意识, 他们简单的把肥皂剧看成是男性至上主义和家长作风的简单体现,他们认为观众仅仅是情节与情感的被动接受者, 而忽略了妇女观众作为受众主体与电视节目的主动理解与互动。
“提高意识”就是提高人的认识(awareness),看清先前很少注意或完全忽视的男性统治的事实,把先前只在无意识层次所知觉和理解的东西推进意识层里。 “提高意识”被女权主义者视为女权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关键作用是使妇女将个人经验与政治含义联系起来。无论是作品中的女性是 “抗争” (《欲望城市》)还是 “妥协” (《豪门恩怨》), 只要其包含女性的人文关怀, 都是可以起到 “提高意识”的社会功效。
《豪门恩怨》中的三位女主角每人都说过一句经典的台词:艾里: “无论失去多少, 家庭必须保持完整”。 苏.艾里:“如果你的婚姻破裂了, 你要么试着接受其他男人要么就愤世嫉俗”。帕玛拉: “如果失去了孩子,那么你就不可能快乐” 。这三句看似再简单不过的台词, 正好代表了80年代王朝肥皂剧中传统女性的核心意识形态____ “被动的, 完全的服从男权主义与家长制度”。 这就是为什么部分西方学者误认为《豪门恩怨》将妇女思想引向了低层次, 在他们认为, 女权主义作品应该是充溢着抗争与实际行动。
纵观两剧,无论是20年前《豪门恩怨》的逆来顺受还是今天的《欲望城市》的放荡不羁, 它们对私人领域的有效拆解都是原始女权主义的姿态。肥皂剧最本质的特征是公开曝光隐私,如果我们将家庭和私人领域当作女性压抑自我世界的首要场所,那么肥皂剧角色生存的背景所具有的公开、公有特质,恰好满足了女性群体对这一压抑的宣泄与缓解。肥皂剧热衷于交谈,并以交谈作为肥皂剧情节行进的主要手段。在角色的交谈中, 隐私无可立足,没有“私人”领域, 各个独立个体之间的私人屏障常常被冲破。对私人体验和情感进行公开曝光便是肥皂剧的规则动力。在肥皂剧的叙事中,习惯抹杀单个角色的隐私方式,即向其他角色披露各种琐碎的隐秘信息,这种披露可以通过表演直接表现,也可以通过人物之间对话间接体现:情人身份的确认、深藏的感情和见解的本质、过去经验或未来计划的真相等等。《欲望城市》中, 四名女主角以朋友的关系,会在公共场所相互公开所有隐私,甚至是性爱的细节,正是新时期肥皂剧公开个人隐私特点的最有力体现。
事实上, 《豪门恩怨》中的妇女形象,虽然被赋予了 “传统” “逆来顺受”、 “反对解放”等符号, 但妇女观众还是不应该被视为被动接受的牺牲品。即使是文化层次不高的观众,对电视节目的理解也是主动的、分析的、比较的和有选择的,而不是完全地被动接受。这就是为什么“警匪片”会被主流社会理解成正义战胜邪恶,而不会是展示罪犯的悲剧。 “妇女观看肥皂剧,是为了逃离无聊空虚和现实”的观点,歪曲了肥皂剧对于妇女社会群体的意义。
(三)
从电视节目界定的角度上去看, 肥皂剧无非是娱乐节目的一种。媒体消费主义观点认为, 女性观众喜爱类似《豪门恩怨》和《欲望城市》一类的肥皂剧目,就是为了获取愉悦。然而“愉悦”的意义又是很难定义的,特别是在将本已很复杂的观众理解为女权主义的观点。愉悦可以来源于妇女观众对剧中人物日常生活细节的认同。如《欲望城市》中熟悉的纽约曼哈顿街景, 无数的购物与聚会, 酒店与咖啡。愉悦也可以来源于女性观众对剧中角色情感经历与生活经验的理解。当代社会离婚率的逐年上升和单身女性群体阶层的形成,都 这一理解提供了很好的受众基础。面对《豪门恩怨》中女性的悲惨遭遇和《欲望城市》中的放荡不羁, 越来越多的都市女性已经可以把 “愉悦”建立在与剧中人物类似的遭遇上了。愉悦更可以建立在观后的群体话题中。
社会学调查显示, 妇女习惯把自己的痛苦与苦难视为个人的不幸,但若在同伴中互叙苦楚与凄凉,这些痛苦与苦难就可能落入一种模式,虽有不同却折射出妇女生活的共同特征。这样,妇女就会认识到个人的不幸绝不仅仅是个人的问题了,而可能是社会问题,因而也是政治问题。因此,“提高意识”实为女权主义者将批评直接挂钩于政治的表现。其实, 欣赏肥皂剧的女性很大一部分还是家庭妇女或者中年妇女, 对于这些人来说, 欣赏《豪门恩怨》与《欲望城市》的愉悦在于,目睹剧情中高层次社会群体的情感与矛度纠葛,了解中产阶级的礼仪限制与情欲放纵。正如一位美国普通中年妇女说的那样:“幸好我们不是那样的家庭,我可是不会像她们那样”。
在过去的六年里,《欲望城市》的播出给西方世界带来了无数的女性人文关怀。且不提其自身作为娱乐节目为亿万女性观众带来的饭后消遣,单是剧中女主角对性和爱的不同理解和亲身实践,也让许多同龄女性大开眼界。如果用一句话来表现《欲望城市》的整体内容,那便是: “四个活色生香的曼哈顿白领女人,在都市物质生活的狂流中毫不掩饰的攫取自我”。《欲望城市》唤醒了无数都市女性如涨潮般汹涌、如退潮般湮没的欲望, 它单刀直入,光鲜时髦,生猛无比。从传统的观点看,这四个女人都是不折不扣的“坏女人”,绝对的“物质女孩”,工作上追逐名利, 包里塞满避孕套,换男友如同换床单般家常便饭,心无旁骛的享受着肉体和心灵的单身自由。
然而在物欲横流的表皮下面,四个女人的感情却是纤细脆弱的:Carrie的深爱Mr.Big;Charlotte追求美好婚姻的愿望;Miranda对相貌和忠诚的疑虑,即使是最淫荡的沙沙,她在面对自己日益松弛的皮肤时,却悄然泪下。极度的物欲享受对应着内心的失落和挫败,这也许就是《欲望城市》对女权主义的辨证诠释。对于这个时代的大多女性而言,绝对开放的物质生活与肉体享乐并不能被认同,四个剧中人有浪荡的形骸和常人无法想象的享乐生活,内心却极容易受到伤害。这种状态既满足了女性观众仰视的窥看欲望,又恰到好处的提高了普通女性的心理防范与约束意识。一方面,女性们需要看到生活中出现不了的虚构元素,是为幻想;另一方面,女性则需要看到虚构人物拥有和自己同样的弱点,是为心理平衡。
《欲望城市》的主要情节均是围绕人物的男女关系变化上拓展的, 这反映在女权主义上的深层意义则是男女在择偶心态方面发生着的巨变。五光十色的曼哈顿,代表着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集聚地, 这意味着包括恋爱在内的一切事务都有 “市场”和 “供求关系”。市场经济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生机,但同时也给女性的生存空间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社会的竞争和压力,使得越来越多的女性希望通过婚姻来缓解生存压力,所以女孩择偶的年龄越来越低已成为一种趋势; 而把婚姻更看成是一种责任的男士则会把精力更多放在创业上,结婚的年龄越拖越晚,甚至不婚。这样的矛盾,在 “欲望城市”一类的美国等经济发达国家的大都市,早已屡见不鲜,甚至演变成一种社会现象。即使是一些已经事业有成的男士,他们对婚姻的态度也是不紧不慢,因为他们有年龄的优势(如凯莉后来的伴侣—-一位事业有成的俄罗斯画家)。
随着社会的变化 ,以前只有通过家庭才能得到的一切,现在即使不通过婚姻也能得到。 一方着急,一方不急,就这样,长期以来形成的男追女的恋爱定律已被彻底打破,女性在恋爱中的地位也自然随之变化。男士主动, 男士买单的定律也已被打破。《欲望城市》中的男性择偶取向已经更偏向于成熟理智,善解人意的女孩。这从另一个侧面告诫所有矜持的女性, 即便遇上了能令自己心动的男士,也会因为被动的心态而使幸福在不经意间悄悄从手中滑走。
《欲望城市》让我们看到了当代都市单身女人的生活,她们什么都做,但从不绝望。其实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曼哈顿的这些社会名流不过是在追逐一种理想的两性关系。如果这种两性关系可以由传统的男性掌控变成女性掌控, 那么女权主义便落地生根了。谈及女权主义意识中的两性关系处理, 不能不提及《欲望城市》中的米兰达—–一个事业成功而又“缺少母爱”的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她和男友史蒂夫分手后却发现自己怀孕了,没有母爱的她决定独自生下这个孩子。史蒂夫知道她的决定后,向她求婚,却遭到毅然拒绝,米兰达知道他们之间现在已经没有爱情,她只是平静的和史蒂夫分配着照顾孩子的时间。一个女人,敢于一个人面对所有的难题,而不需要男人的施舍, 这里面所需要的勇气和胆识不言而喻。的确,今天的女性似乎太需要一种能够 “独立地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的能力, 可以说是《欲望城市》给陷于情感漩涡中的女性点燃了一盏明灯。
不论从哪个角度看,《欲望城市》的结局都充满了女权主义的理想色彩。女性问题专栏作家凯莉最终决定抛弃俄罗斯画家而与老情人比格旧情复燃;从乳癌病魔中康复的豪放女萨曼莎得到了男模特的真爱;夏洛特终于从中国领养了一个她梦寐以求的女孩;而米兰达则从琐碎的家庭生活中体会到自己新的价值。对比昔日的《豪门恩怨》, 《欲望城市》则更为直接,更为具体地表现了女权思想抗争命运,争取独立的女性人文关怀. 它用更为直接有效的方式表现了 “提高女权意识”的观点, 用理想的结局告诫妇女们 “勇敢做出自己的选择”。对比国内电视剧的情节,大部分的剧作中人物关系的处理很多都严重倾向于男权, 无论是武侠帝王,还是刑警精英, 多数制造矛盾的三角恋情和戏剧化矛盾冲突总是令女性角色处于被挑选和被选择的劣势地位。
如果按照严格的定义, 肥皂剧在国内的电视媒体市场似乎还是个空缺. 尽管国内许多情景剧的姿态和形式都酷似肥皂剧, 但是多数都因为没有像西方肥皂剧那样富裕女权主义的深刻意义而失去了大批的女性观众,当然这与东西方文化和欣赏水平的差异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这里我们不去讨论肥皂剧中饱含女权主义观点的是非对错)。但是, 当国内的观众与电视剧制作人都沉迷于大量的公安题材和古装连续剧的时候, 是否也可以考虑从肥皂剧的批量生产中找到女性观众的市场与卖点呢?
(四)
【日间肥皂剧】以18-49岁的家庭主妇为受众,每周白天固定播5集。“其结构在半个世纪以来几乎是一成不变的——一般是星期一是呈现部和再现部;每一集中都是几条叙事线路并存,在一周中由一个悬念引向一个动人的高潮,在星期五以至少一个情节线中的危机点收尾。如果一个困境解决了,那么另一个困境必须制造出来。”——《加大对比度》《Days Of Our Life》就是其一。
【晚间肥皂剧】在结构上与日间相似,但却在晚间黄金时段以每周一集的频率播出。成就了晚间肥皂剧的是那部驰名世界的《Dallas》,讲述了石油富豪爱文一家内 外部的恩怨情仇,以后的《Dynasty》(豪门恩怨)和《Falcon Crest》(鹰冠庄园)等都是其仿制品。80年代末,晚间肥皂剧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2012中国》2012年中国惊天动地的事情,2012年至今的中国

关于2012中国的看点,同时还对2012年对中国影响、2012年国家大事件盘点也有不同的看法,希望本文能为您找到想要的体育资讯。

2012年中国节日大全

  2012年节日大全
  一月
  元旦节 [1月1日]
  腊八节 [1月1日]
  黑人日 [1月2日]
  中国13亿人口日 [1月6日]
  小寒 [1月6日]
  周恩来逝世 [1月8日]
  日记情人节 [1月14日]
  小年 [1月16日]
  除夕 [1月22日]
  春节 [1月23日]
  国际海关日 [1月26日]
  数据隐私日 [1月28日]
  大寒 [1月21日]
  麻风节 [1月29日]
  二月
  圣烛节 [2月2日]
  湿地日 [2月2日]
  立春 [2月4日]
  癌症日 [2月4日]
  元宵节 [2月6日]
  气象节 [2月10日]
  传统情人节 [2月14日]
  总统节 [2月18日]
  雨水 [2月19日]
  三月
  国际海豹日 [3月1日]
  全国爱耳日 [3月3日]
  学雷锋纪念日 [3月5日]
  惊蛰 [3月6日]
  世界青光眼日 [3月6日]
  女生节 [3月7日]
  妇女节 [3月8日]
  保护母亲河日 [3月9日]
  植树节 [3月12日]
  国际警察日 [3月14日]
  白色情人节 [3月14日]
  消费者权益保护日 [3月15日]
  中国国医节 [3月17日]
  春分 [3月21日]
  世界森林日 [3月21日]
  四月
  愚人节 [4月1日]
  寒食节 [4月4日]
  清明 [4月5日]
  世界卫生日 [4月7日]
  黑色情人节 [4月14日]
  姊妹节 [4月17日]
  谷雨 [4月20日]
  复活节 [4月24日]
  五月
  劳动节 [5月1日]
  青年节 [5月4日]
  立夏 [5月6日]
  母亲节 [5月8日]
  护士节 [5月12日]
  玫瑰情人节 [5月14日]
  国际家庭日 [5月15日]
  世界电信日 [5月17日]
  国际博物馆日 [5月18日]
  网络情人节 [5月20日]
  小满 [5月21日]
  世界无烟日 [5月31日]
  六月
  儿童节 [6月1日]
  世界环境日 [6月5日]
  端午节 [6月6日]
  芒种 [6月6日]
  全国爱眼日 [6月6日]
  世界海洋日 [6月8日]
  世界献血者日 [6月8日]
  巴西情人节 [6月12日]
  世界无童工日 [6月12日]
  亲亲情人节 [6月14日]
  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6月17日]
  父亲节 [6月19日]
  夏至 [6月22日]
  龙船节 [6月25日]
  国际禁毒日 [6月26日]
  七月
  国际接吻日 [7月6日]
  小暑 [7月7日]
  世界人口日 [7月11日]
  银色情人节 [7月14日]
  关门节 [7月15日]
  国际冰壶日 [7月16日]
  大暑 [7月23日]
  火把节 [7月24日]
  赛马节 [7月25日]
  世界肝炎日 [7月28日]
  八月
  建军节 [8月1日]
  七夕节 [8月6日]
  立秋 [8月8日]
  全民健身日 [8月8日]
  爸爸节 [8月8日]
  国际左撇子日 [8月13日]
  摸奶节 [8月13日]
  中元节 [8月14日]
  绿色情人节 [8月14日]
  处暑 [8月23日]
  九月
  白露 [9月8日]
  国际扫盲日 [9月8日]
  教师节 [9月10日]
  世界预防自杀日 [9月10日]
  中秋节 [9月12日]
  程序员节 [9月13日]
  中国网民文化节 [9月14日]
  相片情人节 [9月14日]
  世界清洁地球日 [9月14日]
  国际臭氧层保护日 [9月16日]
  九一八事变 [9月18日]
  全国爱牙日 [9月20日]
  国际和平日 [9月21日]
  秋分 [9月23日]
  穷人节 [9月23日]
  国际聋人节 [9月25日]
  世界避孕日 [ 9月26日]
  世界旅游日 [9月27日]
  世界海事日 [9月29日]
  十月
  国际音乐日 [10月1日]
  国庆节 [10月1日]
  世界人居日 [10月3日]
  重阳节 [10月5日]
  寒露 [10月8日]
  世界邮政日 [10月9日]
  辛亥革命纪念日 [10月10日]
  卖萌日 [10月10日]
  葡萄酒情人节 [10月14日]
  国际盲人节 [10月15日]
  开门节 [10月15日]
  世界粮食日 [10月16日]
  霜降 [10月24日]
  十一月
  万圣节 [11月1日]
  记者节 [11月8日]
  立冬 [11月8日]
  消防日 [11月9日]
  苗年 [11月9日]
  青年日 [11月10日]
  下元节 [11月10日]
  光棍节 [11月11日]
  世界糖尿病日 [11月14日]
  电影情人节 [11月14日]
  彝族年 [11月20日]
  小雪 [11月22日]
  感恩节 [11月24日]
  十二月
  艾滋病日 [12月1日]
  废除奴隶制国际日 [12月2日]
  残疾人日 [12月3日]
  法制宣传日 [12月4日]
  雪泪节 [12月5日]
  志愿人员日 [12月5日]
  国际民航日 [12月7日]
  大雪 [12月7日]
  俄罗斯全国哀悼日 [12月7日]
  世界足球日 [12月9日]
  国际反腐败日 [12月9日]
  世界人权日 [12月10日]
  国际儿童电视广播日 [12月12日]
  西安事变 [12月12日]
  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12月13日]
  拥抱情人节 [12月14日]
  世界强化免疫日 [12月15日]
  柴诞节 [12月15日]
  瓦屋山冰雪节 [12月18日]
  国际移徙者日 [12月18日]
  澳门回归 [12月20日]
  国际篮球日 [12月21日]
  冬至 [12月22日]
  平安夜 [12月24日]
  圣诞节 [12月25日]
  节礼日 [12月26日]
  毛泽东诞辰纪念日 [12月26日]
  驱鬼节 [12月29日]

2012年中国的综合国力,居世界第几?

谁说的,我给你说正确的吧。11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排名顺序为:美国、日本、德国、加拿大、法国、俄罗斯、中国、英国、印度、意大利、巴西。中国综合国力排名第七。(但也有人说是第六)前三甲是美国、日本、德国;
中国军事实力列第二。而在军事实力指标上,美国、中国和俄罗斯位列三。
中国的GDP世界第二,军事实力世界第三,人均GDP就比较低一些,属于中等偏上国家的收入(6432美元)。
中国的领土面积世界第三。
在科技方面,有人说是第三,仅次于美国和日本,但英国的媒体却说中国目前已超过日本,成为第二科技大国。
在人口方面,中国是第一人口大国。
无论如何,中国人们还是需要努力,毕竟中国有十三亿人口呢。我们的目标就是实现人民群众共同富裕,解放和大力发展生产力,创造新的超级大国。

2000至2012年中国经历的大事

1、2000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正式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是为了规范立法活动,健全国家立法制度,提高立法质量,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保障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根据宪法,制定的法律。

2、2008年8月8日~8月24日——2008年北京奥运会在中国北京举行,中国共夺得51块奥运金牌,荣登金牌榜榜首 ,为历史之最。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办城市是北京,上海、天津、沈阳、秦皇岛、青岛为协办城市。香港承办马术项目。

2008年北京奥运会共有参赛国家及地区204个,参赛运动员11438人,设302项(28种)运动,共有60000多名运动员、教练员和官员参加。

3、5·12汶川地震,发生于北京时间(UTC+8)2008年5月12日(星期一)14时28分04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震局的数据,此次地震的面波震级 里氏震级达8.0Ms、矩震级达8.3Mw(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矩震级为7.9Mw),地震烈度达到11度。此次地震的地震波已确认共环绕了地球6圈  。地震波及大半个中国及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北至辽宁,东至上海,南至香港、澳门、泰国、越南,西至巴基斯坦均有震感。

4、2001年1月10日——中国神舟二号无人飞船发射成功。

神舟二号飞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载人航天计划中发射的第二艘无人实验飞船,飞船于2001年1月10日1时0分3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承担发射任务的是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

飞船按预定计划,在太空飞行了6天零18小时/108圈。2001年1月16日19时22分,我国第二艘无人飞船“神舟二号”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成功着陆。

5、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发生6次地震最高震级7.1级,发生在7点49分,地震震中位于县城附近。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青海玉树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2010年4月20日国务院决定,2010年4月21日举行全国哀悼活动,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致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

截至2010年5月30日18时,经青海省民政厅、公安厅和玉树州政府按相关程序规定核准,玉树地震已造成2698人遇难,其中已确认身份2687人,无名尸体11具,失踪270人。已确认身份的遇难人员:男性1290人,女性1397人;青海玉树籍2537人,省内非玉树籍54人,外省籍96人(含香港籍贯1人);遇难学生199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2000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京奥运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5·12汶川地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4·14玉树地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2001年

2012年我国科技取得的重大成就有哪些

1、“神九”载人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

2012年6月29日10时03分,在经过近13天太空飞行后,神舟九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神舟九号飞船先后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轨成功进行了两次交会对接。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圆满成功,实现了我国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又一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战略目标取得了具有决定性意义。

2、“蛟龙”号第五次下潜创7062米新纪录

2012年6月24日上午9时许,“蛟龙”号成功在7020米深海底坐底,再创我国载人深潜新纪录。

作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一台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方案设计和关键核心技术,像耐压结构、生命保障、远程水声通讯、系统控制等,以及总装联调和海上试验都是由我国独立完成。“蛟龙”号重大突破,体现了我国在深海技术领域的重大进步。

3、发布嫦娥二号7米分辨率月球影像图

中国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2012年2月6日在北京发布“嫦娥二号”月球探测器获得的7米分辨率全月球影像图。

制作完成的7米分辨率全月球分幅影像图产品共746幅,总数据量约800GB。这是中国探月工程取得的又一项重大科研成果。

4、国产CPU搭建的千万亿次计算机成功应用

2012年9月11日,“神威蓝光千万亿次高效能计算机系统”通过科技部专家组验收,这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第三个能够采用自主CPU构建千万亿次计算机的国家。

5、全球首个”戊肝”疫苗研制成功

2012年1月11日厦门大学、养生堂万泰公司联合研制的重组戊型肝炎疫苗(大肠埃希菌)已获得国家一类新药证书和生产文号,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用于预防戊型肝炎的疫苗。这是全世界戊肝预防与控制领域的一个重大突破”

6、大亚湾实验发现中微子新的振荡模式

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等来自全世界6个国家和地区38个科研单位组成的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组,在2012年3月8日宣布,发现中微子新的振荡模式,并测得其振荡振幅,精度世界最高。

该结果加深了人类对中微子基本特性的认识,得到国际高能物理学界的高度评价,并被《科学》杂志评选为2012年度十大科学突破之一。

7、全球首次实现量子通信100公里隐形传态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彭承志、陈宇翱等人,与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王建宇等组成联合团队,我国科学家潘建伟等人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百公里量级的自由空间量子隐形传态和纠缠分发,为发射全球首颗“量子通讯卫星”奠定技术基础。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杂志2012年8月9日重点介绍了该成果。

8、亚洲最大全方位可转动射电望远镜在上海正式落成

2012年10月28日亚洲最大的全方位可转动射电望远镜在上海天文台正式落成。这台射电望远镜的综合性能排在亚洲第一、世界排第四,能够观测100多亿光年以外的天体。据了解,这个射电望远镜将参与我国探月工程及各项深空探测任务  。

9、首次揭示“乙肝病毒感染”关键过程

2012年11月13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李文辉博士率领的科研团队在当天出版的《eLife》杂志上发表题为“钠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多肽是乙型肝炎和丁型肝炎病毒的功能性受体”的研究成果。这是世界上首次发现乙肝病毒受体,该成果揭示了乙肝病毒感染的关键过程,为乙肝及其相关疾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靶点和新药开发途径。

10、首次高效人工合成青蒿素

2012年7月4日上海交通大学宣布该校研发出一种常规的化学合成方法,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抗疟药物青蒿素的高效人工合成。

该成果解决了困扰世界科学界和产业界30多年的青蒿素高效人工合成重大难题,使青蒿素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变成现实,生产成本有望大幅降低,这意味着每年可将近百万人从死亡线上救出。

11、“辽宁舰”入列 歼-15飞机完成航母起降

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正式交付海军。发展航空母舰,是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着眼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第一艘航空母舰顺利交接入列,对于提高我国军事现代化水平,促进国防科技工业技术进步和能力建设,增强国防实力和综合国力,意义重大。

12、中国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

2012年10月25日23时3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一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并送入预定转移轨道。随着它在太空棋盘上的最后落定,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最终建成。此次发射是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发射任务,是区域系统建设的收官之战。

扩展资料: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国务院决定,对为我国科学技术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国防现代化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人员和组织给予奖励。

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的规定,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委员会评审、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审定和科技部审核,国务院批准并报请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授予郑哲敏院士、王小谟院士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国务院批准,授予“水稻复杂数量性状的分子遗传调控机理”等41项成果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授予“飞机钛合金大型复杂整体构件激光成形技术”等3项成果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授予“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新技术及其应用”等74项成果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授予“嫦娥二号工程”等3项成果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授予“盾构装备自主设计制造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等22项成果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授予“特色热带作物种质资源收集评价与创新利用”等187项成果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授予美国化学家理查德·杰尔等5名外国专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全国科学技术工作者要向郑哲敏院士、王小谟院士及全体获奖者学习,自觉弘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参考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国科技创新发展成就

2012年国内大事记

1、1月5日——上午8时30分(日本时间上午9时30分),日本东京台东区一公寓内,两名在草苑日本语学校学习的台湾女留学生林芷滢、朱立婕被犯罪嫌疑人张志扬杀死,构成“2012年东京台湾女留学生命案”。

2、1月5日——中国使用的ISRC作出微调,采用统一国际标准,由原来的“国家代码-出版者码-录制年码-记录码-记录项码/类别代码”数据段模式改为“国家码-出版者码-录制年码-名称码”的四数据段模式。

3、4月10日——12艘中国渔船在中国黄岩岛潟湖内正常作业时,被一艘菲律宾军舰干扰,菲军舰一度企图抓扣被其堵在潟湖内的中国渔民,被赶来的中国两艘海监船所阻止。随后,中国渔政310船赶往事发地黄岩岛海域维权,菲方亦派多艘舰船增援,中菲黄岩岛对峙开始。

4、4月26日~5月4日——李克强对俄罗斯、匈牙利、比利时和欧盟总部进行正式访问。4月28日,出席在莫斯科举行的中俄贸易和投资促进会议开幕式并发表《推动中俄贸易和投资合作再上新水平》的讲话。

5、6月22日——2011~2012赛季NBA总决赛结束,迈阿密热火队4:1击败俄克拉荷马雷霆队,夺得总冠军,这也是热火三巨头之中的勒布朗·詹姆斯与克里斯·波什职业生涯首夺总冠军。

6、12月——预计台湾台北捷运信义线的中正纪念堂—象山路段将于12月底完工通车,预定随着高铁“南港-台北”段正式通车而启用。

扩展资料:

2012年大事件——詹姆斯夺得生涯首个NBA总冠军

在总决赛中,热火与马刺进入第七战,抢七战詹姆斯表现出色独得37分、12篮板和4助攻,帮助热火队4:3击败马刺队卫冕总冠军。37分追平了抢七战最高得分纪录。

7场系列赛,詹姆斯平均25.3分、10.9篮板、外加7次助攻再次获得NBA总决赛MVP ,詹姆斯连续两年包办了常规赛和总决赛的MVP。

武术点亮中国文化的明灯

武术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体育项目之一,而中国是世界武术的发祥地,因此在中国武术又被称作是国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历史文化瑰宝。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专门您整理好的:武术点亮中国文化的明灯。

武术点亮中国文化的明灯

稳稳的弓步,接上一记有力的冲拳,再加一个侧摔,紧接“鲤鱼打挺”,最后以“五花坐山”收势……一套融合了少林功夫经典招式的开场武术表演,伴随着热闹喜庆的中国民族舞蹈,拉开了2016年“文化中国·四海同春”北美艺术团慰侨演出的序幕,引得现场华侨华人及当地观众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近日,来自河南嵩山少林寺武僧团的10名“功夫小子”参加了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和中国海外交流协会组派的2016年“文化中国·四海同春”北美艺术团,在美国、加拿大两国的多个城市进行为期20余天的慰侨巡演,以最为地道的少林功夫在北美掀起一阵火热酷炫的“中国旋风”。

中国功夫,真厉害!

“中国功夫充满力量,真厉害!”在当地时间2月15日举行的“四海同春”北美艺术团休斯敦站演出中,美国观众戴维·科尔曼特意挑选了观众席第一排最中间的位置,只为能够近距离地欣赏少林寺武僧团表演的中国功夫。“我很喜欢中国文化,虽然之前看过很多次少林功夫表演,但这一次依然非常震撼!”演出之后,戴维兴奋地向本报记者感叹。

在纽约、旧金山等地举行的其他几场演出中,武僧团表演的中国功夫同样都是最大的亮点之一,吸引众多华侨华人以及当地民众慕名前来。

“这次我们一共表演4个节目,会向海外观众展现象形拳、硬气功、少林兵器等最有代表性的少林功夫。”武僧团领队释延岑告诉记者,参与演出的10名“功夫小子”都是河南嵩山少林寺第34代“延”字辈武僧,最大的27岁,最小的17岁,平均年龄20岁。

舞台上,无论是以头击碎钢板的铁头功、以喉顶住尖矛的铁喉功等气功表演,还是双枪、双刀、双锤、九节鞭等少林十八般兵器,个个精彩绝伦。而一套将动物形态特征与少林武术技法巧妙结合的象形拳,更是惟妙惟肖,生动有趣。干净利落的鹰拳、轻巧俊杰的蛤蟆拳、咄咄逼人的蝎子拳、灵敏善变的猴拳……丰富多彩的拳法令在场观众时而捧腹大笑,时而连声赞叹。

“今年是农历猴年,我们特意将模仿猴子灵活调皮的猴拳安排在最后一个表演,希望借此向海外的华侨华人拜年。”释延岑说。
 

海外侨胞的老朋友

“我过去也曾在少林寺学过功夫,并多次看过少林武僧的表演,这次听说他们来了,一定要赶来见一面。”在“四海同春”休斯敦站的演出现场,在美生活20年的齐飞龙一身风尘仆仆。他告诉记者,之前因为回中国过年,错过了前几天纽约站的演出。为了不留遗憾,他一到纽约,就立马赶来休斯敦。

事实上,对于海外华侨华人来说,少林寺武僧团早已是非常熟悉的老朋友。近年来,在春节、中秋、国庆等中国的重要节日,武僧团多次跟随国内侨务部门组织的慰侨文艺团体赴海外演出,让华侨华人身处异乡仍能领略中国功夫的魅力,感受故土文化的根脉之情。

2015年春节期间,武僧团就曾参加国侨办组派的“文化中国·四海同春”南美艺术团,赴巴拿马、智利、巴西三国进行慰侨演出,令当地侨胞大呼过瘾,连连感叹“少林功夫壮国威!”

“每次只要我们一登台,观众就会送给我们热烈的掌声。对我们来说,在异国他乡见到自己的同胞也特别高兴。”年仅20岁的武僧团成员释延东腼腆地笑着告诉记者,他已记不得这是第几次赴海外慰侨演出。仅过去一年,他就和师兄弟们将少林功夫带到泰国、美国等多个国家。

演出之余,许多侨胞总会拉着武僧团成员合影留念,交流中国武术,而这些“功夫小子”也会热情地教授侨胞一些少林功夫的基本拳法,以武会友。

“海外侨胞对于故乡亲人的热情以及对于少林功夫的喜爱让我们非常感动,也更加坚定了我们用心表演的信念。”释延岑说,此次武僧团精心准备近两个月。“每天除了练功之外,我们还有4个多小时专门排练演出节目,每个节目都经过多次调整改动,我们希望能让北美的观众看得真正过瘾尽兴。”

点亮中国文化的明灯

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不仅是中国武术的重要组成,更蕴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内涵。

“少林功夫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张闪亮名片,它是超越语言和民族的。即使不懂汉语,老外依然能够通过纯正地道的功夫表演,非常直观地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在休斯敦亚裔商会主席赵紫鋆看来,少林功夫是吸引外国民众了解、喜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渠道。

对此,在美从事多年太极文化推广的美国文体艺术联盟主席程进中也深有同感。“少林和太极作为中华武术的两大门派,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少林寺武僧团来海外演出交流,将对中国文化在海外的传播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我们这些致力推广中国文化的海外华人,非常欢迎他们的到来。”

程进中告诉记者,如今,中国功夫的“旋风”正在席卷北美,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欢迎。“仅在休斯敦就有130多家武馆,不少洋弟子也纷纷前来讨教学习中国功夫和中国文化。”

“每次我们这群师兄弟一起穿着僧服走在国外的大街上,总有外国朋友对着我们惊讶地说:哇,功夫、少林,我们也会回以微笑,原来有这么多人知道少林功夫。”释延东说。

对于这股少林功夫和中国文化在海外的风靡热潮,少林寺的“功夫小子”们深有体会,更加明白自己肩负的传扬中国文化的重任。

“少林功夫的精髓就是以武参禅,禅武合一,大智大勇。这种精神是从日常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更是与中国传统文化融为一体的。”已在少林寺学武16年、出国表演三四十次的释延岑说,他最大的心愿就是通过自己和师兄弟们的努力,让少林功夫走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在全世界点亮这盏中国文化的明灯”。

本文Hash:2120ed562d2dc0b55706916c56cff405663995dd

声明:此文由 lizhen002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开心100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