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胯在太极拳中的作用

导读: 腰胯在太极拳中的作用

对于初学太极拳的爱好者来说,欲练松胯就先要明白胯的部位。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腰胯在太极拳中的作用。欢迎阅读!

腰胯在太极拳中的作用

太极拳是门内家拳,有看得见的形体动作,亦有不易观察的内功运行。腰胯在太极拳中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如何具体运作,用文字词句来描述表达,很难完全准确,故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说。由于本人掌握太极拳技艺、文字水平有限,恕有某些细节内容文不达意。所以说练拳者在聆听了明师的指教讲解后,还得在明师的同意下,用手抚摸一下明师示范动作松胯时骨、肉、皮的变化,这样学法心中有数,比较明白。要想活胯首先从松柔入手练起,对于成年人学练太极拳,由于胯骨、胯肌肉、胯韧带钙化变硬,所以相对青少年来说,不易把胯松开,两三年时间能松开胯,已经算是较快的了。除了盘拳架、揉手之外,还要在明师指教下练些抖松胯骨肉、平圆立圆转胯的辅助功法(注意的是不要误练成扭胯翘臀的舞蹈基本功),提高支配胯灵活运动的意识与能力。但是真正的松胯仍在用意,不用拙力。

我在因特网上看到这样一篇有关腰胯之轶事。先不辨文中轶事的真假,且信它腰胯的重要性。文中有一段内容是这样叙述的。近代太极拳重要人物杨露禅,教了吴全佑功夫,是为吴氏太极拳之始,后来杨露禅告老回乡,吴全佑尾随不舍,杨便下轿对他说:“我当天发誓,全部功夫都已教你,没有一招留下,总之你记住‘圈内打人,圈外推人’便是。”所谓圈内即盆骨发力范围,所谓圈外即盆骨发力范围以外。太极拳不是只以柔劲化解人家来势的,它可以发劲打人。而力量的终极来源就是盆骨,换句话说就是腰胯(原文该提法不够准确,骨盆系胯中一部分,并不完全等于胯一笔者注)。人体最大块的骨头是盆骨,而太极拳正是用盆骨来打人,这是厉害之一;盆骨的发力,外表上不易看清楚,所以对方被打得折肢断臂,仍不知何事,这是厉害之二(基于如此原因,有些拳师流传“教拳不传胯,传胯师傅差”之说,把胯的练法与用法视为珍贵的守功东西,传授腰胯要领时,不愿多作分解,顾虑徒弟把胯练好了会在功夫上超越自己)。

林泉宝先生在《武当太极拳行功心悟》一文中讲到一个有趣的故事。以前有一伙强盗在江河中抢劫客船财物,并把船上所有的人捆绑手脚后抛向江中,许多人虽会游泳但均因手脚被困而溺死,唯有一人用海豚式游泳自救而生。通常我们习惯于蛙泳、自由泳、仰泳、蝶泳,这些姿势都是以手脚的动作来游划,而豚泳是以身体的扭动来前进的,可不依靠肢体的动作。虽然游泳和太极拳并无直接的联系,但这个故事对我们练习太极拳强调“以身领手”,以身法统帅太极拳走架揉手,是有一番启迪的。太极拳的所有动作,初级时是以手领手,也就是以手指挥整个太极拳运动。然后是以身领手,就是身法主宰全身的运动,每一招一式,一切运动之主宰皆由胯节指挥。太极拳名家郑悟清先生曾经有一个比喻,以说明胯在太极拳中的重要地位。他深入浅出地说:木偶戏是中国的传统艺术,当木偶在舞台上表演各种动作时,都是用台下演员的手来指挥,演员的手拉得越好,木偶表演得越精彩。太极拳的胯动作也是同样道理,一切动作的变化莫测全依赖胯的动作。以胯根为主宰,牵连发动全身运动。通俗点说,通过用意不用力方式使胯骨部位的收束、开张以及旋动整合起来,带动周身骨骼联动出击,化节节分开,发节节合拢,就是这样依靠胯部运动来发力传劲。譬如出有手,而不是右手要出击,乃是由胯裆(裆指会阴部分和两大腿根内侧)把手击出。再如要收回右手,也是胯裆把它收回来。收与放全凭胯间。又如推手练习,对方用手封住我的左手并向我中心发劲,而我虽然被对方封着左手,但我的胯裆已转换,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不进则已,如进必使其落空,因为我的身法已经改变,重心也变了,并相机得势用劲使对方失去重心跌出。

太极拳传人张志俊先生在《太极技击功夫对身体各部位的要求》一文中谈到腰胯时说:“太极拳理曰‘不得机不得势时,腰腿求之’。我认为这里少了一个字,应该是‘腰腿间求之’。腰腿问是胯,其位置格外重要。脚把地而的反作用力通过膝盖送到了胯上,松胯便可在刹那间将力量送到腰部。不能松胯将会瞬间断劲,功亏一篑。会松胯可卸掉对方来力之一部分乃至一大部分,降低了自身的重心,使下盘稳固,为裆走下弧创造了条件;可加大腰部转动的幅度,便周身协调;松胯是形成浑圆之力的必要条件;松胯有利于调整身法、步法、得机得势使下肢运行变得轻灵。”本人基本认同张志俊先生对松胯的看法。

松是太极拳的灵魂,整个放松功夫最难练的部位应是中、下盘,就是胯、膝、踝。尤其是胯,因为胯是一般人习惯承载力量的地方,可能是倚赖骨盆大的缘故吧。大多数人用胯吸收身体上半身的重量,再加上姿势有种种毛病,所以部分人练得腰酸背痛,脊椎受伤。通常胯放掉的力量会跑到膝盖上,若膝盖没有放掉从胯转移过来的力量,就容易损伤膝盖(意即膝关节,由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髌骨构成,是人体较大又较为复杂的关节),进而阻碍练功的深入。因为膝关节受伤后,轻则影响走路行动,重则需要找医生治疗,练拳行功难以真正心静体松,专心聚神。如果进一步把膝盖力量放掉,转移至踝(又称踝关节,由胫、腓两骨下端与距骨滑车构成),就进入落地生根的阶段了。太极拳名家松绪金先生说:对于推手、散手技击而言,一是借人之力;二是借地之力。要练到胯松透的境界,才能把膝盖力量通过踝关节、涌泉穴放人大地。

对于初学太极拳的爱好者来说,欲练松胯就先要明白胯的部位。在生理学上所谓的胯系指股骨上节,大腿的折叠下陷处。换句话说,我们通常把腰和腿之间的部分叫做胯。胯关节由骶髂关节、髋关节、髋骨与脊柱的韧带联合、耻骨联合、骨盆等部分组成。练松胯的重点之一是体悟摇臀荡胯。所谓摇臀是以臀部一侧胯关节为圆心,以骨盆为半径的旋转运动;荡胯则指弧线提胯和弧线落胯运动。放松骶髂关节对加速松腰起到重要作用,行拳时从大腿根部放松,注意操练髋关节的柔韧性和灵活性,这样达到开活两胯的作用。

如果练拳时真的松开胯,尾闾就如一个钟锤,向左偏时左胯落,同时右胯荡起;既而有右胯落时尾闾已经靠过来了,由胯带动全身直至手指、脚下涌泉。放松腹股沟和会阴穴、松腰敛臀(亦俗称塌腰)对松胯圆裆亦起到较大作用。另外注意胯关节和臀部肌肉要放松,不能死顶骨盆,夹僵胯部。松胯起码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轻灵,通过胯关节的肌肉韧带合理收缩舒张,胯关节的各骨关节能灵活转动,不产生辅助肌肉韧带做负功的现象;二是松腰沉稳,通过松胯更好地松腰,以身带领肢体内外运动,恰到好处地使意、气、劲合一,能使身体协调完整,松而不懈,沉而不僵。

对形体而言,坚持科学、系统的锻炼,长期活动可使胯范围诸如骶骼关节、髋关节等关节软骨增厚,肌腱、韧带增粗,在骨附着处直径变大,胶原纤维量增加,从而提高胯关节的抗拉能力及稳固性。通过放松伸展性练习,既可使参与关节运动的原动肌力量得到增强,又可使对抗肌的伸展性提高,与此同时关节囊、韧带等软组织在力的作用下伸展,增大了关节的灵活性,提高了关节的运动幅度,太极拳运动的重心变换离不开胯关节的有效活动。

对修炼太极拳内功而言,以胯裆为主宰的行拳练功,使之以身领手,引动腹内的太极轮转,支配了逆腹式呼吸。一系列的上下相随、内外相合、连绵不断,皆由此而成。阴阳、虚实以及丹田呼吸全赖胯裆之运转,在外是拳架、揉手(亦俗称推手)的练习;在内则是丹田的运转。最后练就心意合一,由丹田统帅整个身体的运动。劲力的基础在脚下,起动能的来源是腰胯。胯根是轴心,带动各关节进行运动。裆劲转圈由外达内,由内达外,浑然一体。
 

看了“腰胯在太极拳中的作用”文章的人还看了:

1.太极拳达到松腰胯的做法

2.太极拳之胯

3.太极拳的丹田与腰胯

4.太极拳与太极腰

5.太极拳的十三种松胯状态

 

力学原理在太极拳中的运用

力学原理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要撬动一个物体就要寻找一个支点,其目的是为了省力,这就是杠杆原理。再如,一辆高速行驶的汽车,即使骤然刹车也难戛然而止,这就是惯性原理。对于力学原理的应用,在太极拳中也非常重要。太极拳被称为圆的运动,其中的玄机蕴藏了许多力学原理。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专门您整理好的:力学原理在太极拳中的运用。

力学原理在太极拳中的运用

我们知道,一个力对物体产生作用,必须符合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者缺一不可。力量越大,对物体作用越大,但如果失去作用点,再大的力也是无用之力。太极拳的圆运动和柔化作用,就是为了使来犯之力化为乌有。正因为如此,在太极拳中,不论推手还是实战,我们总是设法先在对方身上找受力点,然后通过有效的招法将强大的爆发力施加给对方。如果此力以发放力的形式作用于对方,对方必跌出无疑;如果作用于对方的力量是以穿透力的形式发出,此力必然伤及对方脏腑。当然,如果寻求不到在对方身上的作用点,或者自身的招法被对方解除而失去作用点,我之任何力均如泥牛入海。同样道理,为了不让对方在我身上找到作用点,我可通过肢体的触觉控制或身法调整将来势化解,使对方感到所施之招、所发之力如同作用于不停滚动的球体上,一旦触之即被弧形的切面化解。事实上,太极拳乃至其他拳术的推手都是为了完成找力点的过程。由此可见,只有力的大小、方向与作用点得到有效的统一,才能真正达到防守和进攻的目的。为此,必须遵循更多的力学原理,只有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力学原理在太极拳中的运用一、牛顿第一定律在太极拳中的运用

牛顿第一定律就是惯性定律。在太极拳中,若能很好地将惯性定律加以利用,则可起到省力巧打的作用。

例如,对方以右拳快速向我冲来,我立即向左闪身,然后绕身于对方右侧,两掌以螺旋之力击其背部,对方的前冲惯性力和我的打击力必使对方扑地而倒。

也可采取这样的方法操作:当对方的拳锋将至之际,我先以右臂挡,再使右臂边外旋边向右弧形缠绕,目的是将对方之力引开,与此同时,左掌则向右后方拍打对方背部。需要注意的是,在我右臂迎挡时,不要以力相抗,否则就会阻碍了对方的惯性作用,反而不易使之向前跌出,我欲取得较好效果,左掌必须施以更大的拍打力。

此外,我还可以采用绊腿的方法,使其下肢“急刹车”,以此加大对方上体的惯性,使其跌出。

 

力学原理在太极拳中的运用二、牛顿第二定律在太极拳中的运用

牛顿第二定律的含义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它所受到的作用力(合外力)成正比,与它的质量成反比,其数学表示式为f=ma,其中f表示作用力,m表示质量,a表示加速度。

显而易见,如果要使对方受到较大的力而被放出或击倒,第一是要增加自身的质量。俗话说,身大力不亏。自身体重越大,所产生的力量就越大;当对方以力作用于我时,则很难使我产生较大的加速度。但是我们不可能为了练拳而使自身体重无限制地增加,我们要做的就是使有限的体重得到无限的发挥,其方法就是通过盘架子或太极桩功来增加自身的重力感和下盘的稳固性。第二就是在我以力作用于对方时,尽量提高自身的加速度,以使对方受到较大的作用力。

力学原理在太极拳中的运用三、牛顿第三定律在太

极拳中的运用

牛顿第三定律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其含义为: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发力时强调两足的根基作用,就是要通过地面而施给人体更大的反作用力。推手时周身要松沉,两脚要蹬地,就是要通过双方肢体链的传导,使地面的反作用力更好地施加于对方。

当对方欲放我时,我两脚距离略微拉开,周身沉实,使对方推我不动,这样对方必受到一个反作用力而处于不稳定状态,此时我把握时机,顺势而发,对方必跌扑。

力学原理在太极拳中的运用四、合力原理在太极拳中的运用

合力原理在太极拳中随处可见。几个力同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所产生的效果,称为合力的作用效果,这几个力是分力,其综合作用力即合力。以二分力为例,它们的夹角越小,则合力越大,当它们之间的夹角为180度时,则力的方向相反,一旦二分力大小相等时,则物体不产生位移运动。

太极拳讲究不丢不顶、舍己从人,就是对合力的具体应用。不丢是为了在触点感知对方力量的存在,感知其力量的大小与走向,其目的是更好地“听劲”和“懂劲”;不顶就是为了避免我与对方之力形成合力为零的效果,就是为了将对方之力再作用于对方身上,使其受到更大的合力。

合力的应用可包括顺势与逆势两个方面。顺势应用以发放效果为主,即在对方原力的基础上,再施加一个与之同向的力,两个力的合力的作用会使对方摔出更远。当然,如果此时是以高强度的穿透力击出,则对方既会被摔出又会深受内伤。

比如,我与对方搭手后,对方欲以前挂力作用于我,我并不急于挣脱,而是在触点黏合的前提下,前脚进半步踏其中线部位,后脚紧跟半步,待其挂力落空失重之际,两掌骤然向前发力;或者,在我与对方搭手的过程中,先在触点的局部给对方一个较小的前推力,使其误以为我要推之,对方若要借我之力而拉我,我可顺势上步将其放出。此时,对方的挂力或拉力与我的发放力方向相同,夹角为零,合力最大。

逆势的合力应用则以重创对方为目的,并非要将对方发放出去。此时合力虽然方向相反,但能量却聚集一点,如此能更好地将打击动能渗透到对方身体内部。如对方右拳击来,当其拳锋将至时,我稍向后闪身,左臂由外向左下方缠挂其右臂,对方自身的冲力和我之挂力会使对方身体前倾,我右拳则迎着对方的身体猛击其心窝部位。虽然未将对方击出,但巨大的冲撞力会使其内脏受损而瘫倒在地。

力学原理在太极拳中的运用五、力偶原理在太极拳中的运用

力偶原理指的是:两个平行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为力 偶。力偶的作用可使物体旋转。在实际的运用中,两力方向相反是绝对的,其大小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但其效果均会使对方旋转。太极拳的法即是对力偶原理的具体使用。

例如,敌左拳向我胸部击来,我以右腕外侧挡,然后右腕内旋,以右腕内侧扣挂其左腕,在右腕继续向右下方挂敌左腕之际,左掌则由其胸肋部位向右上方发力,使其受到力偶作用而跌出。

力学原理在太极拳中的运用六、平衡原理在太极拳中的运用

平衡原理在推手或技击中也很重要。在双方的对搏过程中,始终存在着平衡问题。谁能把握好平衡,谁就处于不败之地;谁失去了平衡,谁就失去了主动权。影响平衡的因素,除了自身功底素质外,还要善于破坏对方重心,同时又要化解来势以随时调整自身的重心。

例如,当对方右掌推我或以右拳击来时,我左臂上迎挡,并不立即发起攻势,而是以右掌触及对方胸部,然后左臂与右掌向右做一个顺时针的螺旋动作,使对方重心向左后方发生较大的倾斜而失去平衡,我则迅速以弹抖之力将对方发出。

力学原理在太极拳中的运用七、杠杆原理在太极拳中的运用

在太极拳中,利用杠杆原理同样能起到省力的作用。不论推手还是技击,在我接触对方处于防御状态时,或欲以肢体某个部位控制对方时,可尽量利用腕关节部位去缠拉或挫推对方小臂或大臂,如此可增大自身力臂。当然,太极拳的整体“内劲”作用,则是将力臂延伸至肩部、背部、腰部、胯部乃至整个腿部。

比如,对方以双掌向我胸部推来,我两臂立即由外向内将其两臂扣住,然后在上身稍向后闪的同时,两臂向后滑动以延长力臂,将我腕部作为支点控制对方。此时,我要充分感知对方力量大小、方向的变化状况,并根据这种变化准确无误地采取相应的措施。

各种力学原理在太极拳的技击或推手中的应用并非孤立的,它们往往相辅相成、相互转化,有时在某一技法中会同时呈现。尤其在“沾黏连随”、“不丢不顶”、“借力打力”、“舍己从人”等原则性要求中,惯性作用与合力原理会双双应用于某一实用技法中,对于诸多类似问题习者必须加以重视。

太极拳的健身作用

“太极拳”也称哲学拳,又叫先天拳,是历代圣贤智慧的结晶,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太极拳的健身作用。欢迎阅读!

太极拳的健身作用

“太极拳”也称哲学拳,又叫先天拳,是历代圣贤智慧的结晶,是在中国古代朴素唯物辩证法和黄老学说的指导下,即以哲学为理论,按照生理结构、力学原理.

利用圆的运动变化将武术四大技法不用力.放松的隐藏在圆的运动中不断的练习,分层次、因人而宜,使人体各器官的功能得到完善发展;用身体语言体现唯物辩证法的一种至善完美的技巧、方法。是养身、技击溶为一体的拳法。

太极拳的健身作用1、改善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的作用是调节全身各器官功能活动、保持人体内部的完整统一,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需要。

太极拳通过意念和呼吸与动作配合,促进大脑神经细胞的功能完善,使人体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过程得到协调,对精神创伤、神经类疾病,如神经衰弱、失眠、高血压等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太极拳的健身作用2、增强心脏功能,改善循环系统,扩大肺活量。

心脏病是世界第一号杀手,目前西医对这种疾病还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练习太极拳能预防心脏病,这是因为太极拳不同于其他运动.

它动作舒展缓慢,全身肌肉放松,使心脏得到充足供血,但又不会加快心律,加重心脏的负担;太极拳通过缓慢、细长、均匀的腹式呼吸,使人体肺部的氧气充足,肠胃得到蠕动锻炼,增强消化和排泄机能,所以经常锻炼太极拳,对心脏病、肺病、胃病、便秘、痔疮等有防治作用。

太极拳的健身作用3、提高人的平衡能力,防止骨质疏松。

老年人常见的意外事故之一是失去平衡摔倒而导致股骨颈骨折,为什么会有这个结果呢?这是因为老年人的骨骼钙质减少,骨质疏松而致。

太极拳运动中,有一部分动作专门练平衡能力的,练习者的平衡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练习太极拳时,常常一条腿支撑了全身的重量,腿部受力增加,骨质的含钙量也会增加,骨骼就变得很坚固了。所以经常练习太极拳的人不容易会摔跤和骨折。

太极拳的健身作用4、具有健美作用。

太极拳的顶悬、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松腹开胯、敛臀等身法要求,加上在练习时的腰部旋转,使练习者的全身肌肉得到充分锻炼,保持良好的体型。
 

看了“太极拳的健身作用”文章的人还看了:

1.太极拳运动的健身特点及作用

2.太极拳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

3.太极拳的健身小功效

4.陈式太极拳的健身养生作用

5.太极拳的养生健身的八大功效

 

本文Hash:19172f0d98755f067d8c32826c818670eaeb5020

声明:此文由 飞舞九天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开心100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