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忠射箭的故事

导读: 黄忠射箭的故事 黄忠简介 关于黄忠的歇后语

聊天的时候经常会听到一句歇后语:黄忠射箭——百发百中,黄忠射箭到底十个什么样的故事呢。下面和学习啦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黄忠射箭的故事

黄忠号称三国第一神箭手,现有歇后语黄忠射箭——百发百中”。据说黄忠射箭,追求的境界已不再是一个“准”字,而是一个“气”字,虽然绝大多数人根本不知道所谓的“气”是怎样一个境界,但黄忠追求的境界已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必谈话题之一了,黄忠的“箭神”名号也因此流传开来。

黄忠箭射关羽盔婴,难度极高,后来救魏延又射死邓贤,与夏侯渊走马换将时又射中夏侯惇尚后心,可见箭术非凡,可是后来却死于箭下。

黄忠简介

黄忠(?-220),字汉升(太平御览卷二百三十八引《蜀志》中作“汉叔”),南阳(治今河南南阳)人。汉末三国时期著名将领。本为刘表部下中郎将,后归刘备,并助刘备攻益州刘璋。公元219年,黄忠在定军山一战中阵斩曹操部下名将夏侯渊,升任征西将军,刘备称汉中王后改封后将军,赐关内侯。次年,黄忠病逝,谥曰刚侯。黄忠在后世多以勇猛的老将形象出现于各类文学艺术作品中,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是蜀汉五虎大将之一,他的名字在中国也逐渐成为了老当益壮的代名词。黄忠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被描述为蜀汉五虎大将之一。

据《三国志》记载,黄忠原在荆州军阀刘表麾下任职中郎将,与刘表从子刘磐共守长沙攸县。及后曹操南侵荆州,仍担故任,假行裨将军,统属于长沙太守韩玄手下。赤壁之战后,刘备征荆南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长沙太守韩玄、桂阳太守赵范及零陵太守刘度投降。黄忠随韩玄投靠刘备,并随刘备军队入川。后刘备与刘璋决裂,黄忠于葭萌关受任进攻成都,作战时不顾年迈,身先事卒、勇冠三军。益州定后,被封为讨虏将军。

219年,刘备北攻汉中时,老将黄忠在定军山战役中,对着曹军将领夏侯渊的精英部队,仍带领士卒奋勇杀敌,更斩杀魏国名将夏侯渊,大败曹军,被升为征西将军。同年,刘备称汉中王,改封黄忠为后将军,赐关内侯,与张飞、马超、关羽同位。次年,黄忠病逝,追谥刚侯。黄忠与严颜、廖化共称为蜀汉三老将。现在四川成都西郊营门口黄忠村,建有“黄忠墓”。

关于黄忠的歇后语

黄忠射关公---手下留情

黄忠交朋友---人老心不老

黄忠射箭---百发百中

黄忠出阵---不服老

黄忠抡大锤---老当益壮

后羿射箭的故事

大家都知道后羿射日的传说吧,但是有多少人知道后羿射箭的故事呢?今天学习啦小编就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

后羿射箭原文

夏王使羿射于方尺之皮①,径寸之的②。乃命羿曰:“子射之,中③,则赏子以万金之费;不中,则削子以千里之邑④。”

羿容无定色⑤,气战于胸中⑥,乃援弓而射之⑦,不中,更射之,又不中。

夏王谓傅弥仁曰⑧:“斯羿也⑨,发无不中!而与之赏罚,, 则不中的者,何也?”傅弥仁曰:“若羿也,喜惧为之灾,万金为之患矣。人能遗其喜惧⑩,去其万金,则天下之人皆不愧于羿矣(11)。

后羿射箭译文

夏王让后羿射直径为一寸的一平方尺大小的兽皮做的箭靶,于是夏王命令他说:“你射这个靶,射中目标那么赏你一万两黄金;射不中目标,剥夺你拥有的封地。”后羿听了,顿时紧张起来,脸色一阵红一阵白,胸脯一起一伏,怎么也平静不下来。就这样,他拉开了弓,射出第一支箭,没有中。射出了第二支箭,又没有中。夏王问大臣弥仁:“这个后羿平时射箭是百发百中的,为什么今天连射两箭都脱靶了呢?”弥仁说:“后羿是被患得患失的情绪害了。大王定下的赏罚条件成了他的包袱,所以,他的表现很不正常。如果人们能够抛弃患得患失的情绪,把厚赏重罚置之度外,再加上刻苦训练,那么,普天下的人都不会比后羿差的。”

注释

①羿(yì)—— 又称后羿,传说是夏王太康时东夷族首领,是著名的射箭手。方尺之皮——指用一尺见方的兽皮做的箭靶。

②径寸之的(dì)——直径为一寸的靶心。

③中(zhòng——动词,射中。

④邑(yì)—— 古代人民聚居的地方,大的叫都,小的叫邑。这里指夏王分封给后羿的土地。

⑤羿容无定色——后羿的面色红一阵白一阵,变化不定。

⑥气战于胸中-------后羿担心失败,呼吸紧张局促。战,颤抖。

⑦援——拉,引。

⑧傅(fù)——保傅,古代官职。

⑨斯——这个。

⑩遗——抛弃,去除。

(11)不愧于羿——不会比后羿的本领差。愧,惭愧

使:命令

去:除去

后羿射箭故事寓意

不要因为患得患失的心态影响自己能力的发挥。也就是说不要为金钱名利之类的身外之物所累。

做事要冷静,不要因为一句话而把事情搞砸。

关于射箭的成语故事

射箭是一种流传很久的活动,历史上也有很多关于有关射箭的成语故事。你知道多少?以下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有关射箭的成语故事,欢迎阅读。

 

 左支右绌

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西周》:“养由基曰:‘子何不代我射之也?’客曰:‘我不能教子支左屈右。’”原指弯弓射箭的姿势,左手支持,右手屈曲。指力量不足,应付了这方面,那方面又出了问题。

胡服骑射

战国时期的赵国,北方大多是胡人部落,他们虽然和赵国没有发生大的战争,但常有小的掠夺战斗。由于胡人都是身穿短衣、长裤,作战骑在马上,动作十分灵活方便。开弓射箭,运用自如,往来奔跑,迅速敏捷。而赵国军队虽然武器比胡人精良,但多为步兵和兵车混合编制,加上官兵都身穿长袍,甲胄笨重,骑马很不方便。因此,在交战中常常处于不利地位。鉴于这种情况,赵武灵王就想向胡人学习骑马射箭。要学习骑射,首先必须改革服装,采取胡人的短衣、长裤服式。

于是,武灵王于公元前302年开始改革。他的做法首先遭到以他叔叔公子成为首的一些人的反对。武灵王为了说服公子成,亲自到公子成家做工作,他用大量的事例说明学习胡服的好处,终于使公子成同意胡服,并表示愿意带头穿上胡服。公子成的工作做通之后,仍有一些王族公子和大臣极力反对。他们指责武灵王说:“衣服习俗,古之理法,变更古法,是一种罪过。”武灵王批驳他们说:“古今不同俗,有什么古法?帝王都不是承袭的,有什么礼可循?夏、商、周三代都是根据时代的不同而制定法规,根据不同的情况而制定礼仪。礼制、法令都是因地制宜,衣服、器械只要使用方便,就不必死守古代那一套。”武灵王力排众议,在大臣肥义等人的支持下,下令在全国改穿胡人的服装,因为胡服在日常生活中做事也很方便,所以很快得到人民的拥护。

武灵王在胡服措施成功之后,接着训练骑兵队伍,改变了原来的军事装备,赵国的国力也逐渐强大起来,不但打败了过去经常侵扰赵国的中山国,而且还向北方开辟了上千里的疆域,成为当时的“七雄”之一。郭沫若无其事961年秋游丛台时曾赋诗一首,诗中说到“骑射胡服思雄才”,便是引用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改革的史绩。

 

 百步穿杨

本义指春秋时代,楚国的养由基善射,能百步内能射中柳叶。后用来比喻善射者,也形容箭法或枪法十分高明。

百步穿杨的成语故事,讲的是秦国的名将白起,领兵前去攻打魏国,有个名叫苏厉的谋 士获悉后,赶紧去见周朝的国君,提醒他说: “如果魏国被秦军占领,您的处境就危险了。”

秦国的名将白起,领兵前去攻打魏国,有个名叫苏厉的谋 士获悉后,赶紧去见周朝的国君,提醒他说: “如果魏国被秦军占领,您的处境就危险了。”

原来,这时周朝的国君名义上是天子,实际上对各诸侯国已没有管辖权。魏国如被秦国攻灭,秦国的势力将更强大,对周天子的威胁也更大。周天子问苏厉怎么办,苏厉建议周天子赶快派人去劝说白起停止进攻,并给白起讲一个故事。

苏厉介绍了一个应该向白起讲的故事: 楚国有个著名的射箭手,名叫养由基。此人年轻时就勇力过人, 练成了一手好箭法。当时还有一个名叫潘虎的勇士,也擅长射箭。

一 天,两人在场地上比试射箭,许多人都围着观看。 靶子设在五十步外,那里撑起一块板,板上有一个红心。潘虎拉开强弓,一连三箭都正中红心,博得围观的人一片喝采声。潘虎也洋 洋得意地向养由基拱拱手,表示请他指教。 养由基环视一下四周,说:“射五十步外的红心,目标大近、太大 了,还是射百步外的柳叶吧!” 说罢,他指着百步外的一棵杨柳树,叫人在树上选一片叶子,涂上红色作为靶子。

接着,他拉开弓,“唆”的一声射去,结果箭链正 好贯穿在这片杨柳叶的中心。 在场的人都惊呆了,潘虎自知没有这样高明的本领,但又不相 信养由基箭箭都能射穿柳叶,便走到那棵杨柳树下;选择了三片杨 柳叶,在上面用颜色编上号,请养由基按编号次序再射。 养由基走前几步,看清了编号,然后退到百步之外,拉开弓, “嗖”、“嗖”、“嗖”三箭,分别射中三片编上号的杨柳叶。

这一来,喝采声雷动,潘虎也口服心服。 就在一片喝采声中,有个人在养由基身旁冷冷他说: “喂,有了百步穿扬的本领,才可以教他射了!” 养由基听此人口气这么大,不禁生气地转过身去问道:“你准备 怎样教我射箭?”

那人平静他说:“我并不是来教你怎样弯弓射箭,而是来提醒你该怎样保持射箭名声的。你是否想过,一旦你力气用尽,只要一箭不 中,你那百发百中的名声就会受到影响。一个真正善于射箭的人,应 当注意保持名声!” 养由基听了这番话,觉得很有道理,再三向他道谢。 周天子派去的人,就按照苏厉介绍的向白起讲了上面这个故 事。白起听后,想到要保持自己百战百胜的名气,不能轻易出战,便 借口有病,停止了向魏国的进攻。 这个故事还引申出另一条成语“百发百中”。

 

 纪昌学射

甘蝇是石时一个著名的射箭高手。只要他一拉开弓,野兽就要伏在地上,飞鸟就要掉下来。甘蝇的弟子飞卫曾向甘蝇学射箭,学成之后,比师父的本领还高。后来纪昌要拜飞卫为师学射箭。飞卫对纪昌说:你先要练习不眨眼的本领,有了这个本领再跟我来学。纪昌回到家,仰面躺在正在织布的织机下,两眼不眨地盯着踏板。一天、两天二年过后,纪昌终于练好了眼睛不眨的功夫。于是去拜见他师父飞卫。飞卫说:这还不行,还要学看的本领,要能把小的东西看得很大、很清楚,然后再来找我。纪昌回到家,在一根牛尾毛捆住一个虱子,挂在窗口,每天都盯着它看。又是一天、两天、三天三年过去了,他竟然能把一个虱子看得象车轮一样大。再看其它物体,也都能把它们看大。纪昌拿来一张弓,搭上箭,向虱子射去,箭正好从虱子正中间穿过去,而挂虱子的牛毛没有断。纪昌连忙去找飞卫,飞卫高兴地说你真正学到了射箭的真本领。

 

 射穿七札

据《左传》记载,养由基是楚国的一员小将,在晋楚鄢陵的战役中,他一箭射死晋国的大将魏锜,遏止了晋军的进攻,受到楚共王的赏赐。楚军另一员小将潘党不服养由基的本领,便找养由基比赛射箭。在射圃中立了靶子,站在百步之外,两人射了十箭,都是箭箭中的,分不出输赢。

有人想出了个主意,在靶场边的杨树上,染红了一片叶子,两人都射这片叶子。结果,潘党没射中,养由基却一箭射中杨叶,潘党又提出第二项比赛,射胸甲。潘党叠了五层甲,一箭洞穿。养由基又增加了两层,射穿了七层胸甲。后用“射穿七札”等成语来表示箭艺精湛,弓力过人。

射石饮羽

出自《吕氏春秋·精通》:“养由基射兕中石,矢乃饮羽,诚乎兕也。”,唐诗中也有“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的形容。箭射到石头里,隐没了箭尾的羽毛,原指发箭的力量极强,后也形容武艺高强。

本文Hash:81499ad5b2f6dbd1e87f82af2288d52aeea90b16

声明:此文由 nihao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开心100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