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道运动员训练为什么要周期化 柔道“之父”嘉纳简介

导读: 柔道运动员训练为什么要周期化 柔道“之父”嘉纳简介

柔道运动员的训练一般都会要采用“周期化”的形式,其他的比赛也会有这样的特点。那么柔道运动员训练为什么要周期化?下面学习啦小编带你一起了解一下吧。

 

 柔道运动员训练为什么要周期化

周期化概念的基础是;要持续保持柔道运动员高峰期状态或最佳成绩是不可能的。如果训练方法正确,教练员可以让柔道运动员维持一段时间的最佳竞技状态,但最终还会过去。运动员需要休息并重新“充电”,然后,再次重复前个周期,如可能,他们会更上一层楼。

周期化需要过程,以便使柔道运动员在全年重大比赛时处于最佳状态并发挥出最好成绩。

柔道运动员在其职业生涯中要经历4个阶段:1)初级阶段;2)中级阶段;3)高级阶段;4)顶级阶段。

在初级阶段,比赛不是训练的主要目标;而只被用来作为激励柔道运动员的手段并为教练员提供其训练结果的反馈信息。与高级和最高级阶段相反,它不是柔道的最高目标。事实上,在本阶段,如果过分强调比赛的重要性可能导致运动员早期的成功,但是随后会终结他们的进步。从某种程度说,应该在中级阶段的第二部分引入周期化,而在高级和顶级阶段,周期化是必不可少的。

如何形成训练周期呢?(这是周期化的原型,是前苏联专家马特维耶夫在50年代末提出并经过近30年多名教练员在众多体育项目中总结发展而形成的)。周期化训练的最基本指导原则是给予训练负荷和内容以特色,特别是训练负荷。

训练负荷是训练量和训练强度的结合。过渡期之后,准备期随之而来,此时训练量和训练强度较低。在准备期中,柔道的训练量和训练强度呈逐渐增加趋势,而训练量相对开始增加较快。在准备期后半段,不能同时增加训练量和强度;因为进一步增加训练强度势必降低训练量。其基本观点,是在准备期结束前,即比赛期开始时要使训练强度达到最大值。在比赛期,训练量和训练强度接近最大值:随着训练强度的提高,训练量要相应降低,反之亦然。伴随着每次柔道比赛的来临,训练量降低而强度要提高。赛后,这种趋势反转。重大比赛前的显著特征是强度增加到最大值、柔道训练量大幅降低,从而使总负荷减少。在过渡期,训练量和强度都将降到最低水平,使运动员有机会恢复前期紧张的情绪并为下个训练和比赛周期做好准备。

随着柔道运动员向各阶段的转变(牢记:初级阶段、中级阶段、高级阶段、顶级阶段),柔道训练内容也逐渐发生变化,即由一般性和专门性组成的混合型练习向专项练习转变。在全年训练计划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这种趋势:准备期开始时,一般性练习相对占较大比重。随着柔道比赛期的临近,专门性练习所占比重逐渐增加。我们经常发现,随训练量增加,在准备期的大部分时间里,一般性练习的实际总量并没有降低,百分比的降低被训练量的增加所抵消。在柔道比赛期,一般性练习的数量降到最低点。在过渡期,专门性练习几乎没有。

这就是为什么柔道运动员训练要采用周期化的原因,一切柔道训练都是为比赛做最好的准备。

柔道“之父”嘉纳简介

一八六零年,柔道祖师嘉纳治五郎生於日本神户奈特。他的父亲出身於名门生源寺家族,而母亲则是当地酿酒业钜子之後。少年嘉纳的身体较一般人为虚弱,经常受到同学和朋友的欺负,於是仍便学习柔术来强身健体。当时德川幕府时代刚结束,明治维新刚开始,西洋文明陆续传入,武艺日趋没落,变为一文不值的劣技。

明治十五年(1882年)二月间,嘉纳先生移居到东京下谷稻荷町永昌寺内,把专院作为道场(即讲道馆)训练柔道,教授学生,开始了以柔道为中心的训练活动。

但彼时日本的柔术界却对嘉纳传授柔道颇多非议。他们认为,讲道馆的柔道是欺师灭祖,是纸上谈兵、不切实际的东西,在技术上也未必能胜过柔术,因此经常有人到讲道馆寻衅闹事。柔术与柔道成了势不两立的两派,欲与柔道决一高低。明治十九年(1886年)五月,在警察总监通庸的倡议并亲自主持下,举行了柔道与柔术的大决战。比赛结果,讲道馆大获全胜。这样确立了讲道馆柔道在社会上的地位,统一了柔术界。国际柔道联盟至今还在其规章第一条明记:“国际柔道联盟承认由嘉纳治五郎创始的为柔道。”

嘉纳经深思、苦练和精心钻研後,已尽得所学柔术中的精要。但他并不就此满足,进而研习其他流派的柔术。最终他不但集合了各流派柔术的特点,舍短取长,并且加上自己的创意,配合新时代的技术与理论,而作了科学化的改革,以胜负、体育、修心为目的,把「柔术」改良为一种合乎体育宗旨的运动--「柔道」。他也就理所当然地被公认为“柔道之父”。

柔道训练相关文章:

1.柔道技术训练法

2.柔道技术基本动作

3.练习柔道的基本功有哪些

4.柔道增加握力的训练10种方式

5.学习柔道具备的条件和好处

柔道运动员的心理训练

柔道在日语是“柔之道”的意思,就是“温柔的方式”。柔道部分起源于日本武士空手搏击的技术:柔术(非巴柔)。柔道通过把对手摔倒在地面而赢得比赛,它也是奥运会比赛中唯一的允许使用窒息或扭脱关节等手段来制服对手的项目。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专门为您整理好的:柔道运动员的心理训练。

柔道运动员的心理训练

1柔道运动员心理训练概述

柔道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就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对柔道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施加影响,培养和完善柔道运动员完成专项训练及竞赛任务所必须具备的各种心理素质和个性心理品质,并学会调节心理状态的各种方法的有目的训练过程。

一般将心理训练分为长期心理训练和赛前心理训练两种类型。

1.1柔道运动员长期心理训练

长期心理训练又称一般心理训练,是指在整个长期运动训练过程中所进行的心理训练。长期心理训练的作用,主要在于促进运动员心理过程的不断完善,形成专项运动所需要的良好个性心理特征,提高运动员的自控能力,从而形成运动员参加柔道训练和比赛的适宜心理状态,为提高运动员技术水平和战术效果及获得最佳竞技状态和创造优异成绩,奠定良好心理基础。

在长期心理训练中,要注意培养柔道运动员的良好心理动机,能够坚持大运动量训练和正确对待胜负的适合柔道专项所需要的心理品质。

由于柔道的直接接触对抗,竞争异常激烈,优秀的柔道运动员必须具备勇敢、顽强、果断、决不服输而夺取胜利的良好意志品质,这些心理素质必须通过长期的心理训练才能获得。

 

 在长期心理训练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把心理训练同柔道的身体训练、技战术训练及思想教育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柔道训练中全面渗透着心理训练的内容。如在实战训练中,被同伴用绞技绞住时,教练员要及时教育被绞者一定要坚持抵抗,争取获得反攻机会,以此培养运动员逆境中坚持抵抗,决不认输的顽强的意志品质。

(2)使运动员自觉参与到心理训练中去,使他们认识到要获得优异的成绩,只是靠平时的技战术、身体素质训练还是不够的,心理训练也是训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使运动员深刻了解心理训练的目的、任务和作用,充分发挥运动员的自觉积极性,教练员应熟悉运动员的个性特点,帮助运动员分析自己的心理品质发展的特点,使其逐步学会进行自我剖析和我调节的方法。

(3)对运动员提出的心理训练的任务和要求,要坚持长期、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应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并且针对每个运动员要做到区别对待,不能一概而论。由于教练员的态度往往会影响运动员的情绪变化,因此教练首先要学会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不要轻易发脾气,遇事要沉着冷静,处理事情果断、细致,使运动员潜移默化地受到良好的心理影响。

1.2柔道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

赛前心理训练,一般在比赛前三周左右开始,针对既定的比赛任务进行的短期心理训练。其目的在于使运动员能在较短时间内学会自我调节心理状态的方法,以便形成最佳的竞技状态。在赛前心理训练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进行针对性的赛前心理训练。首先要对自己的队员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在明确了赛任务后,适时地激发运动员的比赛动机,使队员有参加比赛的强烈欲望。

(2)提出运动员经过努力能达到的比赛目标,使运动员对比赛充满信心。不要将目标定得太高,这样会造成运动员过分紧张和行动失常。

(3)教练员应尽可能地帮助运动员了解主要对手的情况,这也要求教练员在比赛时,不但要看自己队员的比赛,还要观察其他队运动员的比赛,否则在下次比赛前就不能很好地和自己队员一起分析并共同制订比赛的战术。

 

 2柔道中常用的心理训练方法

2.1柔道运动员模拟训练

模拟训练是用接近比赛的实际情况进行实战练习,以提高运动员对比赛的适应能力的心理训练方法。模拟训练可预防运动员赛前不良心理状态的发生,提高心理稳定性和应变能力。接近比赛的实际情况主要是适应比赛的环境,包括适应裁判、对手、观众、场地、灯光、比赛时间等方面。

由于在平时训练中,对自己的训练条件比较熟悉,一旦参加比赛,有许多因素都会给运动员造成心理影响,模拟训练的目的就是在这些方面使运动员得以适应。方法有:

(1)按比赛要求进行实战:平时训练除非被压成双肩,一般都不记分,而模拟训练就要记分,使运动员增强比赛得分的意识。

(2)模拟裁判偏袒对手:裁判有意错判或反判,该给自己得分的不给分,用以培养运动员不被激怒、不受影响的心理素质。

(3)模拟出现比赛场地的不适应:垫子或硬或软。

(4)模拟比赛时间:平时训练一般在上下午,而比赛可能还有晚上的安排,这又要有一个适应比赛时间和适应灯光强弱的问题。

(5)模拟赛前准备活动:在平时训练中,全队一般是集体做准备活动,而在比赛时,大都是自己独立做准备活动,并且马上就要在一起比赛的对手很有可能和自己在同一块垫子上活动,对手可能会用语言刺激或在行动上给自己造成心理上的不良影响,如对手故意在一旁大声说“跟我比赛的那个根本就不行”,或是在自己面前显示出很有实力的样子等,以此使

运动员适应比赛环境,排除运动员参加比赛时可能产生的不良心理反应。

2.2柔道运动员意志训练

柔道的意志训练主要是指勇敢、顽强、不服输等方面的培养,使运动员在克服各种困难时能够表现出这些良好的意志品质。训练方法主要有:

(1)加强良好动机和态度的培养。要通过长期的系统的正面思想教育,使运动员相信只有通过自己艰苦的训练,在训练中承受大运动量,才能实现自己的远大目标,这是运动员能

够培养适合专项的意志品质的原动力。另外要经常运用鼓励法,如表扬本队意志坚强的运动员等。

(2)与实力强或体重级别高一级的队员配对互摔。在实战中,与实力强或高于自己体重级别的队员配对,自己虽然摔不过他,但却要有信心与其角斗并决不服输,以此培养队员敢拼敢斗,勇猛顽强,并一定能战胜对手的良好心理品质。

(3)通过大运动量训练培养运动员适合专项的意志品质。在平时的技术和各项身体素质的训练中,应严格要求运动员对待每一次练习,如被对手压成桥时绝不认输。在训练课的主要部分快结束时,运动员大都感觉非常疲劳,这时就是培养运动员顽强意志品质的较好时机。

(4)使运动员正确对待伤痛情况。由于柔道是两人直接接触的激烈对抗,伤痛情况会经常发生,如手指、肩、肘、膝、脚踝等关节被挫伤、撞伤和扭伤,肌肉韧带被拉伤,耳部被夹挤等。教练员要针对运动员的受伤情况,一方面要安排其及时治疗,另一方面要激发运动员克服伤痛的勇气和信心,安排好伤后训练,上肢受伤,就练下肢;左臂不能动,就练右臂,使运动员能够在这些训练中得到良好意志品质的锻炼。

(5)教练员要教会运动员学会自我培养意志的方法,使运动员学会自我暗示、自我鼓励和调节情绪状态,以及主动克服困难的方法。这样遇到困难时,运动员就会及时进行自我调整,从而在训练和比赛中需要发挥意志品质时能够表现出来。

柔道运动员腿部柔韧性训练方法

柔韧性是柔道运动员的重要素质之一,直接影响完成柔道动作的质量和对高难技术的掌握。良好的柔韧性可使动作更加到位,并减少运动员损伤的发生。以下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柔道运动员柔韧性训练方法,欢迎阅读。

柔道运动员腿部柔韧性训练方法:

(1)身体直立或坐下,膝部伸直,上体前屈靠腿,可向前、侧方向拉伸。也可将一条腿放在横杆、肋木或类似的器械上进行。

(2)被动拉伸的扳腿,运动员仰卧上举一腿,膝部伸直,由其同伴或教练抓其上举腿的踝部向练习者的胸前按压。运动员背对墙或肋木,一腿站立,另一腿前上举,膝部伸直,由其同伴或教练助力按压。

(3)各种方式和方向的踢腿,可行进间踢,也可手扶支撑物踢,可向前踢,也可向后、侧踢,由于多是爆发式地进行踢腿,一般练习次数不要太多,可适当增加组数。

(4)跪坐压脚面,两腿并拢,上体后仰,使臀部向后坐压踝部,同时也使大腿前肌群得到拉伸。

在进行柔道的腿部柔韧训练的同时,也要适当发展肩、髋等部位的柔韧性。应逐步增大动作幅度,动作要求到位,若是外力帮助则要循序渐进地用力,一定要避免使肌纤维拉伤。在柔道训练间歇时,可安排一些肌肉放松的练习、放松摆腿或进行一些按摩等。柔韧训练时要做好准备活动,注意练习时的气温,气温低时准备活动时间要适当延长,也可预先对相应的肌肉进行按摩。柔韧素质很容易消退,因此要坚持经常练习,巩固和发展已取得的练习效果。

 

 柔道耐力素质训练方法:

(1)各种形式的长时间跑,如越野跑、持续跑、变速跑等;

(2)球类运动,如足球、篮球等;

(3)各种长时间的游戏、游泳、跳绳、循环练习;

(4)连续进行较长时间的各种攻守练习;

(5)结合技术进行单个动作的多组次练习,逐步增加练习的密度和强度。

在柔道耐力训练中应重视运动员意志品质所起的作用,尤其在体力大量消耗的阶段,意志坚强者在耐力表现上一般优于意志薄弱者。因此,在耐力训练中应与柔道运动员的意志品质、思想作风的培养和心理素质方面的训练与调控结合起来。

本文Hash:c190b582bd56e8dccb82474f8d38a5236bd6daa9

声明:此文由 Suki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开心100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