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太极二章的内容是什么

导读: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

跆拳道太极二章跆拳道源于韩国,是韩国的传统国术。跆拳道太极型即是取自太极的精神,其意味着太极是宇宙的根本。下面学习拉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跆拳道太极二章的口诀,供大家学习参考!

跆拳道太极二章

具有八卦中的「兑」之意。兑则具有内刚外柔之意。因此,太极二章的招式虽看似柔软,却可随时发动强烈攻击。由下段封挡、中段直拳、前踢、上段接招等的技法所构成。

跆拳道太极二章动作口诀

一、← 前行步下防,弓箭步正拳(左右各一次)

二、↑ 前行步中格挡二次

三、← 前行步下防,前踢,弓箭步上端正拳(左右各一次)

四、↑ 前行上格挡二次

五、→ 前行步外腕内防(左右各一次)

六、↓ 前行步下防,前踢,正拳

七、↓ 前踢,正拳,前踢,正拳

跆拳道太极二章要点

第一条横线和第二条上的冲拳不同,第一条横线上的两次冲拳应为击打胃部,第二条横线应为击打人中。

(准备姿势)同太极一章。

1.左转身体向B成左前探步,左臂下截(防左下段),右拳收腰侧。

2.右脚向B迈进成右弓步,右拳前冲拳(防中段),左拳回收腰侧。

3.以左脚为轴,身体右后转,同时右脚向H移步成右前探步,右臂屈肘

上抬至左肩,然后向下截拳(防右下段),左拳回收腰侧。

4.左脚向H迈进成右弓步,同时左拳前冲拳(攻中段),右拳回收腰侧。

5.以右脚为轴,身体左转,同时左脚向E移步成左前探步,右臂屈肘向里格挡(防中段),左拳回收腰侧。

6.右脚向E迈进一步成右前探步,同时左臂屈肘向里格挡(防中段),右拳回收腰侧。

7.身体左转,左脚向C移步成左前探步,左臂向下截拳。

8.上提重心,左脚跟稍提,右脚前踢,两臂下截,置于体侧。右腿 下落成右弓步,同时右拳前冲拳(攻上段)左拳回收腰侧。

9.以左脚为轴,身体右后转,右脚向G移步成右前探步,右臂向下截拳(防右下段),左拳回收腰侧。

10.左脚前踢,两臂下截,置于体侧。左腿下落成左弓步,左拳前冲拳(攻上段),右拳回收腰侧。

11.以右脚为轴,身体左转90度,左脚向E移步左前探步,左臂屈肘上架(防左上段),左拳置于额前,拳心朝外。右拳回收腰侧。

12.右脚向E迈进一步成右前探步,同时右臂屈肘上架(防右上段),右拳置于额前,拳心朝外。左拳回收腰侧。

13.以右脚为轴,身体左后转,左脚向F移步成左前探步,右臂屈肘向里格挡(防中段)。

14.以左脚为轴,身体右后转,右脚向D不成右前探步,右臂屈肘向里格挡(防中段)。

15.身体左转,左脚向A移步成左前探步,左臂向下截拳。

16.右脚前踢,两臂下截,置于体侧。右腿下落成右前探步,右拳前冲拳(攻中段),左拳回收腰侧。

17.左脚前踢,两臂下截,置于体侧。左腿下落成左前探步,左拳前冲拳(攻中段),右拳回收腰侧。

18.右脚前踢,两臂下截,置于体侧。右腿下落成右前探步,右拳前冲拳(攻中段)并发声,左拳回收腰侧。

(收势)同太极一章。

跆拳道的常用步法

前进步

标准实战姿势开始,两脚成斜马步,两手握拳置于胸前。前进时后脚蹬地向前迈步,身体侧转成另一侧斜马步,可连续进行。这是前进步中的一种上步,注意拧腰转髋。前进时,后脚蹬地,前脚向前滑行称为前滑步;后脚蹬地,前脚向前跳跃称为前跃步。前滑步和前跃步属于前进步,是主动进攻时采用的步法。

后退步

由标准的实战姿势开始,前脚掌用力蹬地,后脚先退后一步,前脚随地后退,两脚以及身体仍保持原来姿势。若前脚掌蹬地后,后脚沿地向后滑行一步,前脚随即同样向后滑行一步,两脚以及身体仍保持原来的姿势,叫做后滑步退。这种步法可以拉开和对手的距离,避开对方的进攻,准备做反击动作。

后撤步

从标准实战姿势开始,以后脚前脚掌为轴,前脚抬起向后经后脚内侧向后撤一步,形成和原来相反的实战姿势。后撤步可根据实战需要左右变化,调整与对方的相对距离,准备进行攻击或反击。

跳换步

由标准的实战姿势开始,两脚同时蹬地使身体腾空,空中两脚前后交换,同时转体;落地时身体姿势成另一侧的准备姿势。跳换步的腾空不宜高,略离地即可;换步时,要拧腰转髋,迅速敏捷,其目的是干扰对方的攻防思路,选择适于自己进攻的方位和转换自己身体的得分部位使对方不能得分。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

>>>跆拳道脚靶的拿法

跆拳道太极四章的内容介绍

跆拳道品势是将各种攻防动作按照一定规律组合在一起的固定套路,它既包含了最基本的技术动作,更蕴涵着变化无穷的技击技巧。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专门为您整理好的:跆拳道太极四章。

跆拳道太极四章

(准备姿势)同太极一章。

1.左转身体,左脚迈向B成右后弓步,两拳变手刀,左手刀向左侧横截,手心向下,与肩齐(防左中段),右手刀置于胸前,手心向上。

2.右脚向B迈进成右弓步,左臂屈肘左手下按(防对方前踢),右手刀成贯手向前插击,指尖朝前。

3.以左脚为轴,身体右后转,同时右脚向H移步成左后弓步,右手刀向外横截,手心向下,高与肩齐,左手刀置于胸前,手心向上。

4.左脚向H迈进成左弓步,右臂屈肘右手下按(防对方前踢),左手刀成贯手向前插击,指尖朝前。

5.以右脚为轴,身体左转,同时左脚向E移步成左弓步,左臂屈肘上架,置于额前,右手刀向内横砍,手心向上(攻击对方颈部)。

6.右脚前踢,两臂下截,置于体侧。右腿下落成右弓步,左拳前冲拳(攻中段),右拳回收腰侧。

7.以右脚为轴,身体右转并侧倾,同时左腿向E侧踢,两臂置于体侧。

8.左脚落下,以左脚为轴,身体左转并侧倾,同时右腿向E侧踢。右脚落下成左后弓步,两拳变手刀,右手刀向外横截(攻中段),高与肩齐,左手刀置于胸前,手心向上。

9.以右脚为轴,身体左后转,同时左脚向F移步成右后弓步,左手刀变拳向外横截(防中段),拳心向下,右手刀变拳回收腰侧。

10.右脚前踢,然后下落成右后弓步,右臂屈肘向内横格(防中段),拳心向下,右手刀变拳回收腰侧。

11.身体右后转,同时右脚外转移向D成左后弓步,重心落在左脚,右臂屈肘向外横截,拳心向下(防右中段)。0

12.左脚前踢,左脚下落成左后弓步,左臂屈肘向内横格(防中段),拳心向上,右拳回收腰侧。

13.以右脚为轴,身体左轩,左脚向A移步成左弓步,两拳变手刀。左手架于额前,右手刀向内横砍,手心向上(攻击对方颈部)。

14.右脚前踢,两手刀变拳,置于体侧。右脚下落成右弓步,右臂屈肘向内横格(攻上段),拳心向上,左拳回收腰侧。

15.以右脚为轴,身体左转,左脚向G移步成左前探步,左拳向里横格(防中段),右拳回收腰侧。

16.两脚不动,右拳前冲拳(攻中段),左拳回收腰侧。

17.身体右后转,面向B方向成右前探步,左臂屈肘外截(防中段),拳心向上。

18.两脚不动,左拳前冲拳(攻中段),右拳回收腰侧。

19.以右脚为轴,身体左转,左脚向A不成左弓步,左臂屈肘向内横格(防中段),拳心向上。两脚不动,右拳前冲拳(攻中段),左拳回收腰侧。然后左前冲拳(攻中段),右拳回收腰侧。

20.右脚向A移步成右弓步,右臂屈肘向内横格(防中段),拳心向上。左拳回收腰侧。两脚不动,左拳前冲拳(攻中段),右拳回收腰侧。 然后右拳前冲拳(攻中段),左拳回收腰侧。再次左拳前冲拳(攻中段)。右拳回收腰侧。

(收势)同太极一章。

跆拳道的主要特点

1、腿法为主,拳脚并用

由于竞赛的需要、规则的限制和跆拳道进攻方法的特点,使得跆拳道是以腿法攻击为主。据统计,在跆拳道技术当中,腿法约占总技法的70%。腿击无论在攻击范围、攻击力量等方面都远远超过拳法的攻击,而拳法的招式,一般偏重于防守和格挡。

2、动作追求速度,力量和效果,以击破为测试功力的手段

跆拳道不讲究花架子,所有动作都以技击格斗为核心,要求速度快,力量大,击打效果好。在功力的检测方面,则以击破力为测试的手段。就是分别以拳脚击碎木板等,以击碎的厚度来判定功力。

3、强调呼吸,发声扬威

在跆拳道的练习当中,要求在气势上给人以威严的感觉,练习者常以洪亮并带有威慑力的声音来显示自己的威力。据日本有关研究资料证明,人在无负荷工作时,10%的肌肉会由于发声使他们的收缩速度提高9%,在有负荷工作时更是可以提高14%。这就是为什么在比赛当中运动员会发出响亮的喊叫声的原因。在发声的同时停止呼吸,可以使人体内部的阻力减小,提高动作速度,集中精力,使动作发挥出更大的威力。

4、以刚制刚,方法简练

受跆拳道精神影响,运动员在比赛当中多是直击直打,接触防守,躲闪技术运用得比较少。进攻都采用直线连续进攻,以连贯快速的脚法组合击打对手。防守多采用格挡技术,或采取以攻对攻,以攻代防的技术。

5、礼始礼终,内外兼修

在任何场合下,跆拳道练习者始终以礼相待。练习活动都要以礼开始,以礼结束,以养成谦虚、友好、忍让的作风,在道德修养方面不断的提高自己。

跆拳道的腰带颜色意义

白带:白带代表空白,练习者没有任何跆拳道知识和基础,一切从零开始。

黄带:黄带是大地的颜色,就象植物在泥土中生根发芽一样,在此阶段要打好基础,并学习大地厚德载物的精神。

黄绿带:介于黄带与绿带之间的水平,练习者的技术在不断上升。

绿带:绿带是植物的颜色,代表练习者的跆拳道技术开始枝繁叶茂,跆拳道技术在不断完善。

绿蓝带:由绿带向蓝带的过渡带,练习者的水平处于绿带与蓝带之间。

蓝带:蓝带是天空的颜色,随着不断的训练,练习者的跆拳道技术逐渐成熟,就象大树一样向着天空生长,练习跆拳道已经完全入门。

蓝红带:练习者的水平比蓝带略高,比红带略低,介于蓝带与红带之间。

红带:红色是危险、警戒的颜色,练习者已经具备相当的攻击能力,对对手已构成威胁,要注意自我修养和控制。

红黑带:经过长时间系统的训练,练习者已修完从10级至1级的全部课程,开始由红带向黑带过渡。

黑带:黑带代表练习者经过长期艰苦的磨练,其技术动作与思想修为均已相当成熟。也象征跆拳道黑带不受黑暗与恐惧的影响。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

>>>初学跆拳道的注意事项

太极拳的本质是什么

太极拳是“太极”的一种派生事物,不等于是“太极”。太极拳的动静,只是“太极”动静的一种,不是“太极”的其他动静或全部。下面学习啦小编带你了解一下太极拳的本质是什么,欢迎阅读。

太极拳的本质

对“动之则开,静之则合”,辩证地理解,即动与静,开与合及其变化,都是对立统一的。即“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是平衡统一的。开合体现动静,“开中有合”,“合中有开”,开合平衡统一。而动静的实体,“动是实”,“静是虚”,也是“实中有虚”,“虚中有实”,实虚平衡统一(以下对动静,实虚,开合,皆要如此理解)。只有虚实的动静才能平衡统一,统一的虚实互相转化,才能互相衔接,多次循环往复,成为一套太极拳过程。先辈拳家说:“实虚开合是为拳经”,“经是经入不变的”。按《矛盾论》的观点,“虚实开合”是太极拳区别于其他有共同点事物的“特殊点”,即“特殊本质”。太极拳是“太极”的派生事物,不等于太极。太极拳的“动静”是“太极”动静的一种,不是“太极”动静的全部。解读演绎太极拳时,不要忘记太极拳的这个“特殊本质”。

太极拳的动法

“用意不用力”(用意:即用神经感觉和想像),缓慢均匀,节节贯串,“意动形随”,即是太极拳的动法。这动法,是动静开合及其变化,和“动之则开”,“静之则合”,成为一套太极拳的决定性条件。没有这个条件,就没有太极拳。

太极拳形质是相成的

“动之则开”与“静之则合”,互相衔接(动与静衔接,开与合衔接),多次循环往复过程中,开合成为“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等一套太极拳开合两种姿势动作。这就是太极拳形质相成的过程。具体过程如下,动静开合是以“腰脊为主宰”。①“用意不用力”,由腰脊内部动起,意气鼓荡,向外动去,缓慢均匀,节节贯串,“意动形随”,动到周身和四肢末梢,是开。上肢则弧形分展开或伸展。同时下肢进步、退步,或一脚扬起,皆是开的“定势”。24式拳的起势,野马分鬃,掤捋挤按中的掤按等皆是开的“定势”。“定势”之间,则是合、开或再开、合等动作。这是“动之则开”成为开的姿势动作过程。这动是由内到外,由里及表,周身上下左右,皆动、皆开、皆实。以掌指为例,即掌指微微舒平,不硬不僵,即是实,“实中有虚”,周身如此。②“用意不用力”,由周身和四肢末梢静起(静中有动,静也动),意气松沉,缓慢均匀,节节贯串,“意动形随”,静回到腰脊内部,是合。上肢则弧形由外向内回合,同时下肢收脚,跟步,扬起的脚下落,皆是合的“定势”。24式拳中的手挥琵琶,双峰贯耳,掤捋挤按中的捋挤等,皆是合的“定势”。“定势”之间。则是开、合或再合、开等动作。这是“静之则合”,成为合的姿势动作过程。这静是由外到内,由表及里,周身上下左右,皆静、皆合、皆虚,以指掌为例,指掌稍稍松屈,不软不懈,即是虚,“虚中有实,周身如此”。“动之则开”与“静之则合”,就是这样组成太极拳的,24式、88式等太极拳,都是如此,只是过程长短,开合姿势动作多少不同而已。

太极拳是动静平衡统一的

太极拳的动静,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平衡统一。开合体现动静,是“开中有合”,“合中有开”,开合平衡统一(实虚也是如此)。掤捋挤按等全部姿势动作,皆是开合组成,势势皆是“开中有合”,“合中有开”,开合平衡统一,势势体现“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平衡统一。这动静平衡统一遂成为太极拳规律。这规律贯穿在太极拳过程的始终,直至一套拳的结束。规律,是实践的准则,懂规律则知所以,姿势动作的正误优劣,知所适从,规范到位。质行兼备,才能收太极拳祛病强身,“延年益寿不老春”应有的神奇功效。学练太极拳做到形质相成,动静平衡统一,则升堂入室,进入太极拳殿堂矣。

太极拳的本质相关文章:

1.太极拳的五大基本理念

2.太极拳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3.练习太极拳的重点表现是什么

4.正确看待太极拳的现状和发展

本文Hash:4ecaf8fc93b8cee0122f6c577df0421ae8cf1cc5

声明:此文由 一正一邪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开心100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