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武术的价值功能

导读: 当代武术的价值功能1、武术的人文价值 1.1受正统儒家思想影响而形成的“德行” 1.2受墨家思想影响而形成的“尚武任侠”思想 1.3受道家思想影响而形成的“和谐”观念 当代武术的价值功能2、武术的健身价值 当代武术的价值功能3、武术的技击价值 当代武术的价值功能4、武术的娱乐价值 当代武术的价值功能5、武术的经济价值 当代武术的价值功能6、结语

武术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化现象,在我们华夏文明诞生的那一天就随之产生了。远古社会,人们为了获取食物、争夺地盘以及其他的生活所必需的生产资料而产生了最初的具有简单技击含义的击刺动作。这些动作可以说是最早的武术,是武术的萌芽。武术在每一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它特殊的社会价值功能,为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文明的演进做出了自己独有的贡献。纵观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历史,在每一个历史阶段都伴随着武术的痕迹印留其中。武术不但没有随着历史的烟尘消失,反而在几个特别的时期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宋元时期,武术流派纷呈、名家辈出,还有很多武术理论专著的编纂。在当今社会,武术更以其特殊的社会价值功能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全世界习练武术的爱好者也在不断增长。武术在当今社会为什么能够获得这么快速的发展,这和国家的支持、武术工作者的无私奉献以及全社会的理解是分不开的;更重要的是,武术有其自身独有的人文价值、技击价值、健身价值、娱乐价值及经济价值,这些社会价值是武术得以迅猛发展的内在原动力。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专门您整理好的:当代武术的价值功能。

当代武术的价值功能1、武术的人文价值

武术首先是一种文化。武术的产生和发展自始自终都受到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浸润、熏陶,两者始终都处在一种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螺旋上升过程当中,所以,武术的人文内涵和社会价值取向也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离开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谈武术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取的。

1.1受正统儒家思想影响而形成的“德行”

规范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历史当中,儒家占了最重要的位置,因此,武术的价值取向也受儒家影响最深。儒家的“忠”、“恕”之道渗透到中华武术之中,使中华武术各个方面无不体现着儒家的伦理思想。从拜师到授艺,武术都遵循“德为艺先”这一最基本的指导准则。“未曾习武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武家始终把武德列为习武的先决条件。一个习武之人如果没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作支撑是不能称其为真正的武人的。通观那些大武术家,哪一个都是德技双修的。除了在武术技击上有很深的造诣外,在德行上同样也无可挑剔,唯此方能称其为“武术家”。一辈辈先贤们的德行事迹激励着一代代人孜孜不倦地学武、修身。武术的社会价值功能在这些后人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我们整个社会应当把这些修德之学贯彻到习武育人过程当中,让我们的习武者都能从中获益,从而对我们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产生积极的影响,促使社会上的风气更加纯净、干净、人性。一个习武者可能不会产生很大的作用和影响,但是,当武术的道德力量作为一个群体出现的时候,它会产生连锁反应,把影响力扩大到极限。这才是武术人文价值的真正体现!

1.2受墨家思想影响而形成的“尚武任侠”思想

墨家弟子都是精通武艺之人,而且个个重义轻生,恪守信义。《韩非子》称其为“侠以武犯禁”。所谓“犯禁”,正是为了坚持正义而敢于置法规于不顾的仗义行侠。墨家门徒的信义武勇与慷慨赴死的精神,正是中华文化两千余年以来与武术有着紧密联系的“武侠” 的历史渊源。武术受墨家影响之深在当代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看看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武侠电影、 武侠小说的风靡,我们就知道“武侠” 这种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到什么程度了。在这些作品里,大侠们的高强武艺为我们所羡慕,从里面反映出来的“重义”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两千多年前墨子的思想对我们当今社会人们协调关系、结识朋友仍然有着历久弥新的调剂功能。这是武术人文价值的又一体现。

1.3受道家思想影响而形成的“和谐”观念

中国武术所包含的哲学思想中,道家思想成为其主要的思想源泉。武术当中“天人合一”的观点就是道家思想的反映。中华民族的整体思维模式形成了其对宇宙、自然、人、物整体和谐的追求。武术主张内外兼修,习练武术与品德修养同样重要,习武即修身,既追求精湛的技艺,也追求高尚的品德。武术主张内外合一,整体协调,要求外练技术、内练品德,即“德艺双修”,追求个人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这些思想和我们如今提倡的构建和谐社会不谋而合。武术“和谐” 观念的价值在当今又有了新的内涵、新的体现方式。愿它在今后焕发出更强劲的活力!

当代武术的价值功能2、武术的健身价值

武术的健身价值在如今社会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看看清晨公园里练习太极拳的人群,还有木兰拳的迅速发展,你就可以感受到武术健身价值的魅力!如果你能够参与进去,那么,你就能够获得更多的益处。

当今社会,人类在创造越来越多的财富的同时,自身的运动机会却越来越少,导致了所谓的“文明病”的发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身的健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武术。武术以其特有的健身功能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武术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当中充分吸收了中国传统养生学、医学的诸多精华,大大扩展了武术的健身价值。实践和科学实验也证明了武术的健身价值,武术对促进身体全面发展、增进健康水平、提高人体的适应性、延缓衰老都具有特殊的功效。所以,我们要大力发展武术健身事业,力争普及武术健身功能,促进全社会的健康水平。
 

当代武术的价值功能3、武术的技击价值

武术的技击技术最早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人们为了生存而与猛兽进行搏斗从而产生了最早的技击术。再往后,人们为了土地、食物进行部落之间的战争,又刺激了格斗技术的迅猛发展。武术就是在这种过程当中逐步发展起来的。这也充分证明了武术最基本的本质——技击。

武术是沿着两条路线发展的:一个是军旅武术,以实战为目的,讲求简洁实用;一个是民间武术,以个人之间的对抗为形式,注重多变的招式和制服对手的多种方法。其中,民间武术随着时代的变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自春秋战国时期开始,民间武术从军事武术中分离出来,在社会的不同阶层、不同层次的人群中广泛地发展开来。广大的民间武术家在攻防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了各种克敌制胜的方法,进而上升为理论,形成了民间武术繁多的流派。各流派有着不同的技击特点和练习方法,而且各家流派在具体的功法形式、存在形态上还存在着种种差别,这样就形成了民间武术各具特色的攻防技艺。

当今武术的发展虽然有的已经失去了武术的很多本质性的东西,但在最根本的技击上面还是有所保留的。有的人批评现在的武术套路体操化,这未尝不是一种警示:我们的武术之所以有别于其他的体育项目,还在于它的技击性;如果连这个也丢掉的话,那我们真的就失去武术的传承价值了。所以,武术的技击价值要发扬,这是其存在的魅力价值之一。

当代武术的价值功能4、武术的娱乐价值

我们的传统武术内容丰富多样,适合不同的年龄、性格、职业阶层的人群练习,具有广泛的适应性;且练习的时间、地点较少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武术练习内容以及练习时间和练习场所。这是武术能够被广大人民群众选择作为普遍的娱乐健身手段的一个重要原因。

习练武术不仅可以自娱,而且可以他娱、互娱。武术本身所具有的姿势美、身法美通过武术演练能够带给观众身心上不同程度的愉悦感,进而带动观众的学习欲望,引导他们以武术练习作为自己日常生活当中的娱乐形式之一。近年来的武侠电影、武侠题材的连续剧之所以能够盛行不衰,其根本原因还是和武术本身的娱乐观赏价值密不可分的。

当代武术的价值功能5、武术的经济价值

武术的经济价值在当今社会已经显现出越来越强大的推动力。当今武术已经被作为一个产业来发展,全国现在有武术馆校一万多所,而且有的馆校还在筹建当中。这些馆校直接或间接带动了武术用品的开发、武术表演的兴盛。巨大的经济价值是推动武术馆校蓬勃发展的直接原因。

从经济学的观点来看,武术产业是作为第三产业来发展的。武术事业的发展会促进武术相关行业的发展。诸如服装、表演、影视、器械、书籍等等。近年来我国举行了全国散打王争霸赛以及中美、中泰拳王对抗赛。这些比赛有力地促进了武术同时向国内和国际的拓展,扩大了武术的号召力、影响力。通过举办国内国外的比赛,武术产业将会带动相关的旅游业、 经贸业的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武术在经济领域将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当代武术的价值功能6、结语

武术本身具有的价值远远没有完全开发出来,其潜力是巨大的,需要我们一代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发扬光大。在当今社会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武术应该更好地发挥它本身的价值为社会服务,促使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好、更快地向前发展。武术必定能在崛起的中国焕发新的活力,能够伴随着中国前进的脚步走向世界,为世界文化增添独有的色彩!

中华传统武德的当代价值

中国武术历史悠久,是中华文化的国粹,闻名世界。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专门您整理好的:中华传统武德的当代价值。

中华传统武德的当代价值1、

《尉缭子》云:“兵者,以武为植,以文为种。武为表,文为里。”拿破仑也曾说:“世界上有两种最伟大的力量,那就是利剑和精神,从长远来讲精神总能战胜利剑。”战争既是物质力量的对抗,更是精神力量和军事文化的较量。历史上曾经声名赫赫的满清八旗从马踏中原无往不胜到鸦片战争不堪一击,个中原因虽多,但军队精神力的萎靡是致命的。军事文化优则军强,军事文化弱则军衰。军事文化“内化于心、固化于志、外化于行、物化于技”,既可培养官兵的浩然正气、英雄豪气和昂扬士气,焕发出压倒一切困难、战胜一切敌人的斗志和智慧;又可引导官兵汲取先进军事理论和军事技术,实现人与体制、装备的最佳结合。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文化力本身就是战斗力。战斗力生成模式的根本转变,有赖于先进军事文化的助推和引领,谁拥有了更为强大的文化力,谁就更能赢得战争的主动权。

军事文化随着军事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携带着不同国家、民族的精神遗产前行,这些既构成了人类军事文化史的内核,也为现实军事实践活动和军事文化创造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中华传统武德的当代价值2、

中华民族在五千年文明史中积淀了深厚的军事文化,特别是其中的武德文化,更是源远流长,正是它构成了我们民族和军队“精气神”的魂魄。因此,深入挖掘和弘扬中华传统武德文化中的积极因素,既是创新军事文化的重要手段,又是提升我军战斗力的重要突破口和生长点。

中华传统武德文化是以德治伦理为本、以“仁”为核心的博大文化体系,重要思想包括:遵循“义战”原则,主要指爱国爱族、诛暴伐乱、以战去战、义战德胜等;遵循“人和”原则,主要指爱民保民、上下诚信、爱兵如子、师出以律、任贤使能等。推崇谋略文化,主要指尚智重谋、攻心夺气、伐谋伐交等。这些军事文化传统对于今天建设我军先进军事文化具有重要的启示。

当前我国正处于国家复兴、多元安全威胁并行交汇的特殊时期,如何稳住阵脚,有所作为、有所大为?一是要坚持“义战”原则。硬实力要收拢攥紧,应时刻围绕捍卫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谋篇布局。二是要坚持“人和”原则。在全球化时代,大国复兴的一举一动皆可能被别人拿到放大镜下过分解读,不要怕被人关注,要发展有些杂音是正常的,关键是如何尽可能将这种杂音控制在可控范围内。应积极实践“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适度开展军事外交,增加军事透明度,塑造和展示我军威武之师、文明之师、和平之师的形象。三是要坚持“智以为本,勇以为用”的原则。软实力要绵里藏针、巧中有硬、主动作为。直面未来,我们仍将面临以小博大、以弱对强的不对称作战样式,这就要求我们发扬“伐谋伐交”“奇正并用”的军事谋略文化,实现军事斗争准备的最大效费比。

武当功夫的武术有什么特色

武当武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专门您整理好的:武当功夫的武术特色。欢迎大家阅读。

武当功夫的武术特色

武当武术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的拳种和门派很多。但是,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有些门派传承关系较为清楚,而有些门派则甚清楚。同时也有些投机之辈,闻少林之享名便云少林,闻武当之享名便云武当,假造源流,诡称正宗,也时有所出。所以,今天,我们去鉴别某一拳种是不是武当拳,那就不但要从渊源历史上考证明,而主要还应以某拳种是不是具有武当拳的普遍共性,亦即特色。有了这把“尺子”,就不会以真视假,也就不会以假当真。

武当武术的特色,归纳起来,主要可反映在如下几个方面。

 

 武当功夫的武术特色一、以道理为指导

中国武术,最早起源于原始时代。人类为了获取食物,捕猎要与猛兽斗;人类为了拥有、巩固领地,这一部落要和那一部落斗。斗的年代久远,人们积累起一些经验运用于斗争实践,这便叫做武术或战术。不过这里的武术之“武”由于贤愚之别,体用不同,愚俗的趋势已失去创造“武”字者的本义,成为对残杀的表述。这里的武术、战术之“术”,总归也只是一种经验主义的东西。如强胜弱,快胜慢,刚胜柔,有力胜无力,多胜少,大胜小等等。这种“术”只是在“量”和“速”的运用上做文章。至今仍有许多其他武术的练法仍然着眼于此二者。 而这种武术,一旦敌对双方势均力敌旗鼓相当,由于“量”和“速”的直抗,不仅很难做到消来敌人,又很难做到保存自己。 武当武术的产生不是经验主义的产物,而是理性的产物。它代表古之圣哲创造“止戈”为“武”的一种趋势,最早源自伏羲、玄帝、尧、舜、老子等人。 这里须分清的是,其一,武当武术是中国武术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二,武当武术是对中国武术的一大创新和光大,而不是在自然武术上的一种改良;其三,它是先有理论后有拳法。武当武术的理论基础就是道家哲学。

道家哲学是中国古代一部分哲学家,为了最完美地解决人类的生存问题,通过对“天”(宇宙自然)、“地”(地球自然)、“人”(以人为代表的地球生物)相互关系的观察研究分析,所获得的一种宇宙、世界、社会、人生整体统一辩证的哲学观念。 道家哲学当然不是专为道家拳术创立的理论。然而,武当武术创造发明于道家,在于道家哲学可广泛运用于道家生存的每一个领域(道家也认为道家哲学是可供人类普遍运于用任何领域之中)。道家比一般人更注重保存自己,因此也必须具有防卫术。于是,剖析社会流行的防卫术利弊,以道家哲学原 理为指导的道家防卫术(起源甚早,并在武当山由张三丰最后集大成)——武当拳法便自然产生了。 道家哲学的本体是“道”。认为“天、地、人”之间有一个永恒的“道”存在。它孕育演化为万物,而又制约万物。它的存在是无形无象、无始无终;它的行为是处柔守雌、无为不争;它的表现是柔、静、虚、空、圆、中、正、和等。这些都可以太极、阴阳、五行、八卦概括表示。这些哲学基本原理用于指导武当拳法,与其他一些武术相比,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武当功夫的武术特色二、以养生为宗旨

中国的道教,尽管它的神仙术、炼丹术充满了神秘色彩,但它却表现了一个很明确的愿望,那即是要人在今生今世里修成,而不是像佛教那样颇重因果报应的来世。所以,道教修炼的最基本原则就是获得养生之益。

道教在秦汉时颇崇外丹术。外丹术是指以铅汞硫磺朱砂等为原料进行烧炼的金丹。据说初步炼成的金丹可用来点石成金,进一步烧炼的金 丹可服食飞升成仙。但由于外丹术烧炼的火候极难掌握,而且还有许多秘诀,所以烧炼成功者千万中难得一二,然而烧不成功却误食致死者历代数不胜数。因此自隋唐以后,主张修炼人体真元之气的内丹术盛行起来。道教内丹术本有趺坐静修一法,但此一法固有能培养人体真元之效,但如果说久坐不起,以人要活动而言,反而形成自残。抑或说,它可以使人长寿,但这种长寿之人却不能走路了。还有丹家认为,内丹之术也必须动静结合,若一味以坐成静,所炼之气必成枯孤之气,缺乏生机。所以内丹术必须要真走动静功结合的道路。这动功一法的出现就成了拳法和武功的雏形。譬如最早知我的“熊经鸟伸”的“华佗五禽戏”、“八段锦”、“彭祖功”等。极有可能,道家鼻祖老子那时或很早就继承或创造有养生的动功方法,再后来就发展到唐代许宣平、李道子、宋代宋仲殊、张三峰等的太极拳功,或为内功拳、先天拳等。自元明之际的武当道士张三丰集其大成开创武当太极一派,以后就形成包括形意、八卦,也包括各种器械在内的武当内家拳派体系。使它由养生本体上延伸出神奇的技击功能。但这种技击功能是在首先保证养生功能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比如,武当内家拳,无论剑法、拳法,其一招一式都是最合理地对人进行生理心理的调节。有舒筋活络、补血调气、滋养五脏、陶冶身心之妙益。即使在技击中,也不能违背养生的原则,所用方法为“以四两拨千斤”、“借力打人”。所以说,凡是武当武术必须具有养生功用,不具有养生健身功用的就不是武当。

具体讲,武当武术在实践中极其重视人体精、气、神的修炼,讲求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来虚。宠以三调(调心、调息、调身)贯 彻始终,处处不违背医学卫生原理。无论在何种功法上,对外强调手、眼、身、法、步的训练,对内则强调精、神、气、力、功,内与外两个方面都坚持中、正、平、圆、松、静、柔、活兼修,注重阴阳变换,圆弧扭丝、动静结合、柔中含刚,建立起“以丹田运化修炼为核心,以经络气血津液畅通为先导,以提高性腺系统功能为重点”的有序化程序。其修持到一定层次,一方面增强了人的生命活务,取得祛病益寿之效,另一方面,又以人的生理特征的合理运用,发挥出意想不到的防身御敌技击效果,表现了张三丰“欲令天下豪杰延年益寿,不图技击之末学”的真实效用。张三丰所说的“天下英雄豪杰”并不只是对武林中人的一种称呼,实是褒称天下百姓,包含的是济人救世之心。

 

 武当功夫的武术特色三、以技击为末学

“以技击为末学”是武当拳派的道德观核心。其根本原理还是根自道家哲学家的“道”。比如说,道的本原是个浑沌体,在浑沌体里不存在矛盾和对立。那么,用在道家的社会观念上,人与人之间也应以“浑沌”而处之,不应发生矛盾闹对立。大家要各平共处,那么战争就是不文明、不道义的行为。所以,道教从来宣扬的就是和平的道,是止戈,而不提倡野蛮的战争。以理服人,而不以力服人。因而,技击理所当然地被视为“不急之末学”。再者,凡是战争,无论双方怎样施展技巧,最终都是要保存自己,削弱或消灭对方,所以对抗性很强。即便爱好和平的一方竭力首先克制、回避,但若对方一味进犯,最终还是要短兵相接,进行“量”与“速”的殊死较量。所得后果,要么两败俱伤,要么一死一活,这样的斗争是伤害于人。道家要的是养生,而不是伤生,所以尽量避免和人争斗,自然又把技击视为“不急之末学”。

那么,如此说来,道家既然一味养生就是了,何必要创造发明出武功拳法来呢?

这就要谈到另一方面,那就是道家看事物从来都讲 辩证。比如说,道的本原是个浑沌体,没有矛盾和对立,这可称作先天的和无极。但事物从无到有,从先天到后来,从无极到有极,有个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演化过程。当演化到后天有极时,便出现阴阳对立。以卦象表示,由两仪到四象,由四象到八卦,如此矛盾和对立一层层分化下去。依此理看待社会,即是:人处在社会群体当中应该以善为本,但因为矛盾对立之关系,社会群体中就有不以善为本的。你不犯他,他却偏要犯你;你要保护善良人,他却要残害善良人……怎么办?为了“护道降魔”,你必须制服他。不然,你还有什么资格算做修道、护道和阐道的人呢?因此,武功拳法必定要学要练。而且要练出最高本领。虽“百年不一用”,却“未可一日忘”。

然而,道家的武功拳法从来都是在被动的情况下才使用。所以,它便产生了“后发制人”这个重德重礼的出发点和“贵化不贵抗”的斗争原则。又因为它始终不忘养生之本,所以在战术上多讲求“虚心实腹”、“守柔处雌”、“崇下尚退”、“静以制动”。《太极拳解》曰:“身虽动,心贵静,气须敛,神宜舒。”《太极拳论》又曰:“太极拳不自作主张,处处从人,彼之动作,必有一方向,则吾随其方向而去,不稍抵抗,故彼落空,或跌出,皆彼用力太过也。”斗争中也皆是借力打人,即敌方用了多少“量”、“速”,还将这“量”、“速”还给对方。故又称“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所以,以技击为末学是由武当武术的养生宗旨和道德观念决定的。由此可以这样认为,判断某人的武当拳功夫是否为正宗,还要加上道德标准的衡量。不讲道德的人,即使功夫再高,只能算武当拳派之邪宗,不能称正宗。

 

 武当功夫的武术特色四、以道德为门风

这里所说的门风,是指武当武术门派的传人一代一代要遵循的开派祖师的训诫。当年张三丰究竟制定了哪些训诫尚不得而知。但从道教的戒律和民间武当内家拳派传承的戒律来看,条款、内容虽各有不同,但基本原则是统一的,即作为一个武当武术的继承人,必须“克己复礼”,遵守公共道德。可以看出,在张三丰之后的武当武术发展中,各个掌门人皆根据不同历史时代、环境等客观情况作出了不同的训诫。

比如,道教门中就有多种训诫。

如“三戒”:皈依戒(全身心向道);皈神戒(信奉三十六部尊经);皈命戒(听从玄教大法师,即生命的生存行为皆由导师指引)。

如“五戒”;第一不得杀生;第二不得吃荤喝酒(包括辛辣暴味的蔬菜也不能食用);第三不得口是心非;第四不得偷盗;第五不得邪淫。 。

如“八戒”;一不得杀生;二不得淫悦;三不得偷盗;四不得骄亡;五不得醉狂;六不得华眠(睡舒适豪华床铺);七不得搽脂抹粉;八不得执迷歌舞。

如“十戒”:一戒违戾父母师长反逆不孝;二戒杀生屠害割截物命;三戒叛逆君王谋害家国;四戒淫乱骨亲及其他妇女;五戒毁谤道法轻泄经文;六戒赤膊露三光厌弃老病;九戒耽性狂酒恶语粗言;十戒凶豪自任自作威利。其他还流传有十二戒、二十七戒、一百八十戒等,甚有最多者戒律达一千二百多条。徒弟犯戒者,当然是不能传其依钵的。不仅如此,犯戒者轻者斥责、罚跪,重者则杖革或驱逐出山。还有在道教监狱服刑的。明代以来,武当山就没有道教监狱,地点就在今日还能见到的元和观。

而当武当武术流入民间后,一些戒律明显加进了传统礼教内容。如北派太极拳,自云游道人传山西王宗岳后,至今流传有“四不传”、“五不传”、“六不传”和“十不传”之说。“四不传”为:心险好斗者不传,人格低卑者不传,贪酒好色者不传,经酃卖弄者不传。“五不传”是在“四不传”上又加进“骨柔质钝者不传”。而“六不传”以后,多在“五不传”之上又加进“不忠不孝者不传一、“不仁不义者不传”等。总之,无论有多少个“不传",都可根据时代和社会公德的需要随时增删不同内容。

武当内家师传有八字,叫做“功、拳、药、械、法、财、侣、地”。首当其冲的“功”主要是讲功德。认为,一个人不具备功德,学武功拳法只会有害无益。因为,他若不学,得不到技艺倒不罢了,学到技艺反倒能祸及很多人。据说道教中紫阳真人曾将丹法误传非人,竟三遭大难。从而道家有“误传不肖者祸延七祖"之说。试想,一个不讲道德的人,学到了功夫,或者忘掉老师,或者仗技欺师,或者背祖立门,或者流落山林为寇打家劫舍,或者动辄切磋便伤害于人,对这样的人怎能传艺给他们呢?所以,武当派历来择徒甚严,甚秘。

以往,武当派传人在与人交手时,都须先让人三招,并且要事前申明:一、天下之交和为贵,不必争斗;二、武技之较非死即伤,最好不真打;三、万一真的,点到为止。

以上这些武当武术的道德家风,实际上反映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些美德,尽管应该随着时代进步而赋予新的内容,但它热爱和平,讲究文明的本质不可改变。所以,我们今天去观察一个武当派传人是否正宗,以门风去检查,也是一个标尺。

武当功夫的武术特色五、以自然为神韵

纵观社会上流行的各种武术,从审美角度欣赏,各家有各家的不同艺术风格或称神韵。有的疾如闪电,有的猛如风雷;总之,疾、迅、猛、烈、冷、脆、硬、坚等,可以概括各家之风格。武当派拳法则以柔绵见长,处处体现出圆、圈、旋的有机交合运化之势。如八卦掌沿圆走转、纵横交织、随走随变、左右旋转、式式连锦;形意拳之“如水流之曲曲弯弯,无孔不入”、“其形似闪”,内旋回带,势如连环;太极拳以腰为轴,带动周身四肢百骸处处划圆运动,大弧带小弧,大圆套小圆,周身形成平圆、立圆、斜圆、八字圆、云圈圆等等。这些圆的运动,表现着一种力的含蓄柔韧美,也表示着一种无穷的生机和活力。

由于武当武术创自道家,所以其拳法的美家原理就出自道学之道。老子《道德经》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之论。这是指,道家认识道首先从自身认识起,然后由近及远联系生物、非生物和整个大自然,从中寻求普遍规律。道可以反映宇宙宏观和微观的全部自然世界,然而,道学又是从宇宙宏观和微观的全部自然世界中获得的。从“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的道的本全看,“圆”的运动贯穿一切:“圆”是事物的最本质的运动轨迹;“圆”是自然永恒的主题。所以,武当既然是以“道”为指导思想的拳术,便会理所当然按照“道”的圆圈去运动。武当武术的这种遵道而行的拳法,无意中表现了一种纯朴的自然风韵。

最有意思的是,在武当内家拳派当中,以动物命名的拳最多。如形意拳中鹰拳、蛇拳、猴拳、虎拳、熊拳等,如八卦掌中的龙形八卦、游身八卦,以及太极拳中以野马、黑虎、白猿、大鹏、白蛇、青龙命名的招式等。看起来这是拳术的仿生学问,其实最根本的还是探索的道——即自然的“圆”的同变化。所谓念生,无非是自然界中的生物为了适应生存,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中,逐渐造就了不同的圆旋的生活行为,而拳家发现后则加以转化借用,形成技击之术。据言,张三丰当年在武当山观蛇鹊相斗,司其圆旋柔绵之妙,创造出了长拳七十二式,其旨趣也在发现自然之妙。 武当武术的自然之神韵,是拳家将拳法融归自然之结果。能达到表现自然之神韵的境界进,必有生理上的快感和精神上的享受相吻合。既养精养气,也养神养意,既能颐神养生健体,又能得到非常高雅文明的审美享受。

武当武术既然作为武术,毕竟在战争攻防上存在有真格的技击意义。如果一味讲“武当武术是养生武术”、“技击是武当武术不急之末学”。那么,它可能会在很早时就归于道家养生气功一类,而不会被武林如此推崇了数百年之久。所以武术,说到底,最终还是要能在战场和赛场上比高低。

练武术的好处

1、武术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一个武术运动员每天要练习拳术和器械套路15—20套(不包括基本功练习),这些练习对身体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心血管系统随机能正是在不断接受这样大的刺激的过程中,逐步得到提高的。

2、武术运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练习武术对呼吸系统的要求也是极高的。例如初级长拳这种简单的套路练习,呼吸频率可达31—34次/分,肺通气量可达20—29升/分,氧债%达70—80%,氧债完全消除约需8—9分钟,这就是说呼吸系统机能增强的现象一直要持续8—9分钟才能恢复正常。因此经常练武术会增强呼吸系统机能。

3、武术运动对神经系统机能的影响

练习武术时要求身体各部肌肉协调配合。同时武术运动要求动迅静定,一动就要象闪电流星那样快速,一静就要象山岳一般的安稳。这些都锻炼了神经系统的机能。

4、武术运动对肌肉力量和关节柔韧性的影晌

从武术专业学生和一般大学生的对比材料可以看出,背肌力量(山羊挺身持续时间)要好(约长19—77秒);腹肌力量(仰卧起坐次数)也强(约多36—46次);腿力(纵跳高度)亦佳(要高ll—14厘米)。

5、超强的抗击打能力

每一个武术运动员一定都尝到过被猛男结结实实撞倒在地的感觉,而且不只是一次。那么,当他面对的不是冷冰冰的猛男,而是充满爱意的小粉拳的时候,他同样也不会逃避,而是甘心情愿去选择做一个满脸笑容、老老实实的沙包。

6、非同一般的细心

做为练武之人,基本功之一就是在寻找转瞬即逝的传球、基本组合拳法空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的观察力绝对和福尔摩斯不相上下。

同样和你在一起的时候,他不会忽略掉你的各种感受,包括你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你疲劳时,他会帮助你;你高兴时,他会和你一起享受快乐;你苦闷时,他会安慰你。

7、很能忍耐

就算被上级误会,或者被别人误会,他不会很鲁莽的去争,而是心平气和的谈判,即使有人想欺负他,他也不会很鲁莽,会以德服人。

8、一级棒的心理承受力

不一定什么时候就会有一拳打脸上,不一定什么时候就会与对手打上激烈的阵地战。训练的时候经常被教练打,比赛的时候会尝到失败的苦味!但是对于他们已经习以为常!他们不会那么鲁莽,他们会三思而后行,他们会卧薪尝胆。

9、计划性

到什么时候该干什么,是练武的人应该烂熟于心的事。每时每刻他都在心里默默的做着计划,计算体力的分配,计算对方的缺陷,思考对方的进攻动作。

10、健体修心

武术始终让个体的心身处于不断的协调配合当中,并适当加以外在的压力进行艰苦的训练,达到与常人不一般的体质特征。如有力,强健,有毅力等。练习武术的核心就是强身健体,修心养性,陶冶情操,讲武德。

11、治安防身

武术在各种非常时期,对自保和他保有着很强的威力。通过智慧和力量的组合,可以完成特殊的除暴安良的防身任务。不仅可以有效治服坏人坏事的发生发展,还可以保全自己不受侵害。

12、娱乐审美

随着现代文明的进步,法制社会的健全,靠武力解决问题或者显示能耐的时代已经过去。人们对审美的需要日渐增强。

武术由于非常协调的系统动作,敏捷的反应,舒展的架式等诸多审美要素。越来越多的人把武术作为一种艺术搬上舞台,向广大观众展示人体所特有的动作韵律美。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精神文化需要的增强,武术作为休闲娱乐节目会更加深入地走进消费圈中,为武术的原本定义带来时代的革新和质的变化。这可能是武术先祖所没有想到,也不能理解的。

本文Hash:11ce7a412d9242a27c88f972e22ca4b37aab1c7c

声明:此文由 梦相随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开心100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