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击手出拳姿势是怎样的

正确的姿势能帮助拳手更好地发力,也能使拳手更好地保持身体平衡。拳击手的出拳姿势是有一定的规定的。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拳击手出拳姿势,希望你们喜欢。

拳击手出拳姿势一:左右拳

右势拳手 

两脚分开与胯同宽,左脚向前迈进步,右脚跟微抬起,膝关节微弯曲,重心保持存两腿之间;肘关节弯曲升贴近两肋;拳头与面颊平行,拳心向内。左手应当略微向前伸出,准备出拳;同时,右手放在靠近面颊处,准备防御对手的击打;收紧下颌,眼睛看着对手;肩部放松略微向前蜷缩;以略微侧身的姿势对着对手。 (图40、图40侧面)

左势拳手 l

同右势拳手,唯方向相反。

[注意]

如果你是有势拳手,左脚总是在前面。如果你是左势拳手,右脚总是在前面。无论你是存练习击打沙包、对打、还在空击,永远保持同样的姿势,移位步法时除外(详见第二步法)。

每个拳手都有自己习惯的姿势,不能盲目模仿其他人,通过教练员指导,找到适合自己并且自己觉得舒服的姿势。不要双脚平行站立,正而对着对手,也不要烈脚向一侧站立,用全部的侧面对着对于,这样很容易闪失去平衡而被对于击倒,,在任何时候都要保持重心存两腿之间,后面的脚跟要略微抬起,这样身体才不会失去平衡。

拳击手出拳姿势二:躲藏姿势 

这个姿势是由传统姿势变化血成的,它是由卡斯·达马托和弗洛伊德·帕特森发明的;含胸收腹,身体向内蜷缩,双臂平行抬起以便于更好地保护头部;在不出拳的时候,拳头不要握紧,这样就能利用拳向内或外侧拍击或阻挡对于的拳头。在对手出拳时,你可以以身体左右晃动或下潜躲过对手的击打。 (图41-图44)

拳击手出拳姿势三:半蹲姿势

半蹲姿势是由遮挡姿势变化而来的,动作要领与遮挡姿势一样,只是将身体重心降低就可以了。一般进攻型拳手或者习惯击打对于身体的拳手都喜欢利用这个姿势,如著名拳手杰克·登普西、汤米,伯恩斯和早期的迈克,泰森都喜欢利用这个姿势。因为利用半蹲姿势有利丁向上击打勾拳,也有利于防守摆拳和上勾拳;在利用这个姿势时,头部要多移动和闪躲,因为姿势低会影响步法的移动。 (刚45、图45侧面)

拳击手出拳姿势四:杰弗里斯半蹲姿势

这个姿势的双手比传统姿势更向前一些,重心也较靠前。如果对手在短距离内出直拳或摆拳击打你的身体时,利用这个姿势能起到很好的防守作用。它的缺点就是移动速度较慢,头部缺少保护;这个姿势是由它的发明者吉姆·杰弗里斯的名字命名的。 (图46、图46侧面)

拳击手出拳姿势五:肩部遮挡姿势 

转动左肩面向对手,右手保护住下颌,左手保护胸部以下的位置,左肩抬高,对下颌进行保护;这个姿势要求拳手的肩部蜷缩,以便能很好地保护自己的身体,这个姿势利于出摆拳,但不利于出刺拳。许多有名的拳手都利用过这个姿势,如乔·弗雷泽就是其中之一。 (图47、图48)

拳击手出拳姿势六:双臂交叉姿势

这个姿势实际上是由半蹲姿势和肩部遮挡姿势结合而成,左手保护右侧的下颌;右手的前臂在外侧;要注意的是,虽然这个姿势在防守方面很有效,但是交叉的手臂使你小能以最快的速度出拳;弗莱迪·梅尔斯和兰·哈维都利用过这个不常见的势。 (图49、图49侧面)

拳击手出拳的力量

①颈部

颈部需要的是绝对的肌肉。如果你的颈部很细,肌肉很少,当对手一拳打在你的头部,你的脑袋就会像速度球一样,疯狂的晃动,相信的你的大脑内部,也会像沸腾的开水一样。

②腹部

腹部要求的是绝对的肌肉和强度,对方的一记重拳打在你软软的腹部上,你的胃恐怕会翻江倒海,这时如果你吐不出来东西还好,如果吐出来,恐怕都是血了。

③三角肌

这部分肌肉需要的是绝对的耐力,你可以不用大重量,哪怕只是个5斤的小哑铃,你可以无数次的平举,直到你再也提不起胳膊。想想,在比赛中没有双臂对头部的防护会是什么情景,你的头仍然是对方练拳的速度球……

④小腿,这部分肌肉同三角肌要求一样---绝对的耐力,当小腿肌肉经过比赛前几个回合的无数次的前跃、平移、后退、急进、急退后,如果它的耐力消失了,你就变成了拳台上一个“合格的人肉沙包”了。

看了“拳击手出拳姿势”文章的人还看了:

1.拳击之前手拳的动作作用与教学

2.拳击的握拳方法

3.拳击基本拳法

4.拳击技术中拳法的训练方法

5.拳击基本要领

 

拳击运动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

拳击运动,是一项在一个正方形围绳的比赛场中,参与者佩戴特制的柔软手套。在一定规则和条件限制下进行的竞技性对抗运动项目。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专门您整理好的拳击的发展历史。

拳击的发展历史

拳击和射箭都是人类古时的生存技巧,原始人用以强健体魄而可以于恶劣的环境之下生存。弓箭未面世前,人类要以拳头来自卫。这是拳击的雏形。最早见于历史记载是公元前40世纪的埃及。而在古代奥运中,拳击运动就已经是比赛项目之一。1896年,第一届夏季奥运中,由于希腊君王认为拳击太为暴力、危险而且不为人道,因此不批准拳击列入该届的比赛项目之一。1881年,英国业余拳击协会成立,拳击开始传到世界各地。到第三届夏季奥运男子拳击正式被列入比赛项目之一,但在1912年斯德哥尔摩奥运中,由于瑞典法律不准许拳击运动,因此一度消失了。1920年,拳击运动再次列入奥运比赛项目的名单之中,一直到现在。香港拳击总会于1955年成立, 是国际业余拳击协会(AIBA)及世界拳击协会(WBC)成员之一.近年来香港选手在女子及青少年国际赛事中均能多次获得奖牌。目前为止,国际业余拳击协会的成员共为一百九十多个国家或地区。与此同时,第一届世界杯女子拳击锦标赛也于1999年芬兰举行。

拳击运动源远流长,它起源于人类产生之初。为了生存和竞争,人类发明了它。最初,它是保护人们生命财产的一种手段。有记载表明,它有5000多年的历史。在《英国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就有“公元前40世纪,幼发拉底和底格里斯两河流域发现拳击的遗迹”的记载。古埃及人用象形文字记载了拳击用的护具“皮绷带”。后来大约在公元前17世纪,拳击运动经过地中海的克里克岛传播到古希腊。公元前5世纪在爱琴海岸发掘的一对磁瓶上,有两人相互攻防的拳击图案。在希腊神话中,传说雅典王子赛希阿斯(公元前1000年)就通晓拳术,曾玩过这种拳击。在古希腊,这项运动称为角力拳击,据说拳击手套里面装有铁蒺藜,激烈的搏斗常常以失败者的殒命而告终。在美索不达米亚的考古发掘中,也发现了1700年以前拳击活动的遗迹。

自从古罗马皇帝西奥多雷斯下令禁止拳击后,拳坛几乎寂寞了4个多世纪。主要原因是由于人们对古罗马拳击的粗野影响难以忘怀;另一方面因为欧洲各地时兴骑马斗剑,马上技术抑制了拳击的发展。骑士体育是属于统治阶级和贵族的,而且必须是_。而拳击作为一种自卫技术、娱乐活动,在民间仍然不断地流行着,只是不能公开比赛。

公元8世纪,奥斯曼大帝执政,法庭制定了一种新制度:“斗审”。就是在审判中遇到疑难案件,命令诉讼双方进行决斗,胜利者获胜诉。如果是贵族间的诉讼,就接贵族习俗骑马、穿护身甲胄进行斗剑;而平民间的诉讼,则以拳击决胜负。从此,拳击在平民百姓中更为广泛地流传了。

公元1200年间,传教士圣倍纳丁看到当时许多青年在斗剑中丧生的悲剧,设法推行拳击代替斗剑。他废止了古罗马拳击的野蛮方法,提倡赤手拳击,使之成为以锻炼身体为原则的体育活动。圣倍纳了在意大利的西纳开设了一所拳击训练学校,亲自担任教练,并主持拳赛,执行裁判工作。在赛程中遇有可能发生危险的紧急关头,他会及时命令停止比赛,以防止不必要的伤害事故发生。这种改良的拳击,逐渐在青年中流行起来。圣倍纳了一生始终热衷于拳击运动,使中断了几个世纪的拳击东山再起,成为拳击史上不可磨灭的里程碑。

到了16世纪拳击运动越过了多巴海峡,传播到了英国。公元17世纪末,拳击在英国复兴起来。公元18世纪初,在英国出现了有奖的拳击比赛。1719年产生了被称为现代拳击始祖的第一位英国拳击冠军詹姆斯·菲格(1695—1734年),并把冠军保持了11年之久,他有“无敌将军”的美称,菲格的拳击是没有防护的徒手的“生死”型格斗。他创立了世界上最早的拳击学校,成为英国拳击运动员的培养摇篮。

菲格死后,他的得意门生约翰·布劳顿(1704—1789年)继承了他的拳击事业。为了使拳击减少伤害事故,他组织了拳击俱乐部。为了使拳击更富有体育精神,他于公元1743年8月16日又推出了新的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职业拳击运动比赛规则,命名为“布劳顿规则”。规则主要规定不准打击已倒地者和不准打击腰部以下任何部位。同时,布劳顿又发明了第一种软皮手套,以保护脸部皮肤。后来布劳顿还在伦敦建造一所大型竞技场,作为专门教授拳击和组织拳赛的中心。由于布劳顿对拳击运动提出了新的方向,对拳击的健康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后人称他为“拳击之父”。

公元1792年,英国拳击冠军门道沙为了推广拳击,加入马戏团到英伦三岛各地,做拳击表演,积极宣传拳击。1798年他写成拳击史上第一本拳击指南,定名为“拳击艺术”,深受人们的欢迎。门道沙是位研究拳击的先驱者,也是开展拳击运动的功臣。

1838年,英国伦敦在布劳顿最初的规则基础上,制定颁布了《伦敦拳击锦标赛规则》,被用在了拳击比赛中。1853年还对这一规则进行了修改。1865年,英国伦敦业余竞技俱乐部成员。记者约翰·古拉哈姆·千巴斯又进一步完善修订了新的拳击规则,英国昆士伯利的侯爵约翰·肖鲁图·道格拉斯担任了这个新规则的保证人,并把它命名为英国“昆士伯利拳击规则”。在这个规则中,明确规定了参加拳击比赛的人必须戴拳击手套,比赛的每个回合打满3分钟,回合之间休息1分钟;比赛中禁止发生搂抱和摔跤现象,否则被判为犯规;一方被打倒后开始数秒,如果10秒钟被打倒的人不能站起来,就判定对方胜利等内容。这个规则基本上形成了后来拳击比赛的竞赛框架,为促进拳击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英国昆士伯利规则形成之后,大约经过20年的反复实践和运用,才逐渐被人们肯定。例如比赛必须使用手套的规定,一直到1892年9月7日约翰·L·萨里班和基姆·哥培德戴着五盎司重的拳套进行了世界第一次重量级冠军赛,这个规定才最终在拳击比赛规则中确定下来,并被所有的拳击比赛所采用。上述规则的不断修订和完善,特别是英国昆士伯规则的最终确定,为促进现代拳击比赛奠定了基础。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英国拳击爱好者的努力,为推动和促进现代拳击比赛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现代拳击运动于18世纪起源于英国,当时比赛不戴拳套,亦无规则和时间限制,直至乙方丧失继续比赛的能力为止。英国著名拳击家J-布劳顿于1743年针对拳击比赛的混乱局面,制定出了最早的一份拳击规则,又在1747年设计了拳击手套,对近代拳击运动的开展做出了贡献。1839年,英国颁布了新的伦敦拳击锦标赛规则,1853年进行修改,禁止用足踢、头撞、牙咬的低击等动作,并规定拳击台四周用绳围起,1867年英国记者钱伯斯编写了新的拳击规则,强调拳击中的战术和技巧。1880年伦敦成立了英国业余拳击协会,1881年举行了第1次锦标赛。1924年第8届奥运会前夕成立了国际业余拳击联合会。当今世界上同时存在着两种拳击运动,即职业拳击和业余拳击。奥运会和亚运会的拳击比赛都是属于业余拳击。这两种拳击在比赛规则和方法上都有很大的差别。在圣路易举行的第3届奥运会上,拳击第一次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参加比赛的只有美国1个国家的44名运动员,美国自然获得了所设7个级别的所有冠军。到了1964年在日本东京举行的第18届奥运会上,就有56个国家的269名运动员我国现代拳击始于20世纪20年代后期,最初称之为“西洋拳”。先有人翻译了一本《西洋拳术》。30年代,旧中国南京国民党政府的中央国术(武术)馆、国立国术体育专科学校将拳击列为主课之一。

拳击的技巧训练方法

拳击运动的技术包括攻击、躲闪、上下移动、扭斗技术和善于反击。

攻击技术包括左直拳、左刺拳、左钩拳、右上钩拳和右交叉拳还有组合拳,如1-2连击组合拳套路。

左直拳

左直拳是拳击中所有其他击拳的基础,能正确地运用左直拳是一个有良好技术素质的拳手的特征。凡是称雄拳坛的拳王和著名拳击家都有着一手久经锻炼磨砺出来的左直拳。美国的英吉马·约翰逊在1959年与弗劳德·帕特逊的比赛中,他的左直拳使得对手难以招架,在第三回合中就将对手击倒,获得世界锦标赛重量级冠军。击败拳王阿里的拉利霍姆斯右臂受伤后专用左手练直拳达9个月,终于取胜。我国3O年代的上海拳手郑吉常,由于他的左直拳快而凶,在国外有“远东毒蛇”之称。

右直拳

右直拳是拳击运动中采用的重拳之一。右直拳适合于远距离的攻击,但有直拳一般使用时机少,在有充分把握时才能使用。由于有拳较左拳离对方远,发拳时身体变化幅度较大,所以右直拳较左直拳慢。为了便于击中对方,就要用左手的假动作来转移或破坏对手的防护,或用左刺拳引开对手的注意力,或使对手失去平衡,以此来创造有利于右直拳进攻的条件和时机。要领:由基本姿势以右脚掌蹬地开始发力,右腿发出的力量使右侧髋关节前送,带动腰部迅速向前转动,同时右肩前送。有拳以直线向前发出,攻击对方头部。髋和腰部的扭动以及右肩的前送,能够增加有直拳的力量和攻击距离。

摆拳是从侧面袭击对手的有力拳法。由于从侧面击打,身体向相反方向移动,起到分散对手注意力的作用。但摆拳走的路线较长,容易被对手发现,而且因力量大,一旦击空容易失去平衡。摆拳速度比直拳慢,一般不作开始的引拳。

左摆拳击头、腹

要领:由基本姿势开始,拳由自己的左肩前开始,从左侧向前成弧形路线移动击打目标,上臂与前臂约成12O~150o角,臂与肩平,并利用腿、腰、脖发力,重心移至左脚,在出拳过程中拳及前臂略向内旋,肘部微向上翻与肩同高。在击中目标的一瞬间,肩、臂肌肉与腕关节突然紧张,并随即放松,恢复成实战预备姿势。击打对方腹部正、侧部位时,上体可略向右倾斜或向右侧跨步,借助身体的移动加大击打力量。

左摆拳

左摆拳练习时的注意事项:①击打时不可有预拉动作。②左摆拳出击时,右拳微向上举,保护下纵③左拳出击后立即收回,还原成预备姿势。

右摆拳击头、腹

要领:与左摆拳大致相同,唯腰、腿和胯的发力动作较左摆拳更为明显。右摆拳动作大,速度也较慢,但拳较重。当对手大意或其进攻时疏于防守出现空隙时,可用右摆拳给予出其不意的击打和还击,但一般使用机会较少。

右摆拳多与左手拳的击打配合运用。在对手被击中,注意力分散时,以有摆拳击打可以收到极具威胁的效果。在对手疏于防守或体力

右摆拳

右摆拳击上体,常用于与左撇子对手对阵时,出击时要紧缩身体,出击后身体要向左前方运动,以防对手迎击头部。

摆拳练习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先原地徒手练习,体会发力、转体、转胯带动手臂前摆等动作要点。出拳时,要注意手腕内族动作,用拳峰部位接触击打部位。

第二,在基本掌握动作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步法练习出拳。

第三,运用打手靶的练习,可在原地与移动中进行,改进与提高动作质量,提高击打准确性。

第四,利用打沙包进行练习,一方面改进动作,一方面锻炼击打力量。

第五,进行实战练习,提高运用的能力。

上钩拳

一场拳击比赛中运动员的进攻与防守是多种多样的,这体现在调整距离上,要靠步法的灵活和判断的准确。如果说直拳与摆拳更注重中、远距离的进攻,那么上钩拳主要在中、近距离击打对方。

上钩拳既可发短拳也可发长拳。发长拳时手臂几乎伸直,上、前臂夹角大于90o,发短拳时上、前臂夹角小干90o。当对手两手高举成防头部的姿势时,或当对手击打头部而落空时,可发上钩拳击对手的上体(胃、腹或助部)。

平钩拳

钩拳是一种中、近距离的击打拳法,钩拳通常配合直拳或摆拳组成组合拳进攻对手。

(1)左平钩拳

要领:由实战姿势开始,先将左肘提起与肩平,肘部约成80o角,利用身体腰、肩部突然转动的力量,上体向右方向转,但不超过 90o,臂部肌肉由放松到突然紧张,之后再迅速放松,打击对方的右侧,这时重心移到右脚上,击打后立即收回还原成实战姿势。

注意事项:①出击时,拳不应有向后拉的准备动作。②左拳击出同时有拳微上举,保护下颏。

(2)右平钩拳

要领:出拳要领与用力方法都与左平钩拳大致相同。

左、右乎钩拳都可以配合前进步法练习,即作前滑步同时击打左乎钩拳或右平钩拳。

刺拳

刺拳属手直拳类型,是一种试探性拳法,以左刺拳为多。拳走的路线比直拳短,拳的力量较轻,能起试探对手的作用,并配合其它拳法以连续进攻。

要领:出拳比直拳快而突然,腰部与胯部转动比直拳小,蹬地力量不大,因此重心前移较小,出拳后,臂并没有完全伸直。

振拳

此拳法多用在短兵相接、近距离搏斗时,贴近对手击打。

要领:借腰部突然快速转动,出击时两臂贴近身体,上、前臂之间小于90度角。

速击拳

此拳法多用在近距离搏斗时,快速进攻,抢夺优势时使用。

要领:出拳快而突然,攻击对方要害,以快取胜。

拳击赛的基本知识

1、世界性业余拳击运动管理机构的名称是:AIBA国际业余拳联是世界业余拳击运动管理机构。

2、主要的国际拳击比赛主要的有:美国业余拳击锦标赛和欧洲业余拳击锦赛。

3、拳击比赛裁判人员包括一名台上裁判员,若干名台下评判员和一名计时员。台上裁判员的职责是控制整个比赛。计时员打铃表示每一局比赛开始或结束。

4、构成犯规的动作包括打腰以下部位,击打脑后勺或颈背,和击打已倒地的对手。

5、犯规要扣掉犯规者的分数,直至取消比赛资格。

6、击倒(对方)获胜和技术击倒得胜的区别:击倒获胜是指一名拳击手被击倒在地,并在裁判数十个数之前站不起来的情况;技术获胜是指裁判员停止比赛的情况。

7、打分:明显地以拳击手套手指关节(正前部)部分击中对手时给记分。

8、拳击运动的技术包括攻击、躲闪、上下移动、扭斗技术和善于反击。

9、攻击技术包括左直拳、左刺拳、左钩拳、右上钩拳和右交叉拳还有组合拳,如1-2连击组合拳套路。

猜你喜欢:

1.拳击的起源与发展

2.传统武术发展之现状

3.现代跆拳道运动的发展

4.从业余拳手的转型来看中国职业拳击的发展

5.邹市明拳击最新比赛

拳击中怎样看懂裁判相关手势

看拳击比赛,你不仅仅要了解拳击比赛的相关规则,更要知道拳击比赛中一些裁判的基本手势,这样更加有利于判断比赛的公正、公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拳击比赛中的基本裁判手势。

拳击裁判基本手势

裁判手势1、开始比赛

裁判站在圆圈中心并举起手臂指向计时员。

裁判手势2、暂停和开始计时

裁判伸出两个手臂做出一个英文字母“T”的动作,做动作和发出口头命令应同时进行。

裁判手势3、滑倒和非击倒性倒地

裁判向前伸出两个手臂并在腰部交叉2-3次。这个手势总是和“非击倒性倒地”的口令同时发出。

裁判手势4、击倒

裁判站在距离倒地拳手稍远处并用手指向帆布地面。这个手势总是和“倒地”的口令同时发出。

裁判手势5、终止回合

裁判员伸出一个或两个手臂,在头上交叉挥动。

拳击裁判犯规手势

对犯规动作,台上裁判要以手势向运动员示意。下面就手势解说一下:

1、击打腰带以下,以手在腰间做往下接的手势(掌心向上);

2、膝部顶撞对方,抬起膝部以拍膝示意;

3、头部顶撞对方,用手指额前示意;

4、击打后脑,用手拍自己后脑示意;

5、肘关节撞击对方,抬臂用肘做顶撞示意;

6、用手掌击打,用手指另一手掌示意;

7、下潜过低,用手在腹前下方压示意过低(掌心向下)击打背部,用手指自己背部示意;

8、利用围绳弹力进行击打,台上裁判在围绳上做动作示意;

9、警告手势是一手按住受警告运动员的手,一手伸出食指,示意评判员给某运动员警告。

拳击的主要运动特点

拳击是运动员双方通过两只拳头的对抗,进行体能、技术和心理的较量。拳击竞技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两人在正方形的绳围比赛场地中,戴着特制的柔软手套,按一定的规则和技术要求,进行攻防对抗。攻防的武器只能是戴上特制手套的两只拳头,攻防的目标只限于对方腰髋以上的身体部位。 拳击被人们称作是“艺术化的搏斗”。

拳击的比赛规则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在国际业余拳联 (AIBA)自1997年开始实行的新规则中,规定业余拳击比赛实行5个回合制,每个回合打2分钟,回合间休息1分钟;职业拳击比赛一般是实行10-12回合制,回合中间休息1分钟。业余拳击比赛主要靠技术得分来判定胜负,所用拳击手套大而且厚,比赛时运动员要穿背心、短裤、软底拳鞋、戴护头盔。职业拳击比赛主要靠强烈攻击或将对方击倒判定胜负,被击倒一方如果在10秒钟内不能站立起来恢复比赛,就判对方获胜;比赛时职业 拳手的手套小而且薄,赤裸上身、头部不戴头盔进行比赛。业余拳击比赛设有12个级别,职业拳击比赛设有17个级别。

拳击的独特之处还在于人们对拳击运动的不同看法。拳击是人对人的竞技项目,因而比赛时表现出来的打和被打,以及产生 的伤害后果,特别是职业拳击中被打倒不能站起的场面,在许多人的思想上产生极大的异议。使得许多人呼吁取消拳击比赛。

由于拳击需要肌肉的强大爆发力,需要完善的技术和战术, 所以,拳击是最复杂的竞技运动之一。比赛时面对瞬息万变的赛场情况,要求运动员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准确地了解对方的基本状况,同时还要迅速作出相应的判断并采取相应的行动,利用强有力的身体和娴熟的技术、多变的战术进行攻击和防守。不仅对拳击爱好者和拳击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且,对增强拳击爱好者和拳击运动员的身心健康具有极大的锻炼价值,这是拳击运动具有的最明显、最优秀的特点。

拳击的主要场地用具

(1)拳击台

国际业余拳联(AIBA)规定,国际拳击锦标赛、奥运会拳击比赛、世界杯拳击赛等国际正式比赛的拳击台最大不得超过 6.10米见方。一般比赛的拳击台可在4.90米见方~6.10米见方。

在拳击台的一个中立角处设置专用台阶,供场外医生和台上裁判专用,同时避免比赛双方的任何接触。台上的四角均有固定在台角的立柱,四个立柱间用三条粗绳围拦成一个正方形空间,以保护运动员。台上四个角落处均放有5-7厘米厚,20厘米宽的软护垫,运动员双方分为红色和蓝色,仲裁席左边的应放红护垫,为红角方,对面角放蓝护垫为蓝角方,另外两个角放白色软护垫,为中立角。中立角处要放置两个小塑料袋,供台上裁判员放用过的止血棉球和纱布。

比赛用的拳击台面必须要坚固结实,平整稳固,不能在台面上有任何障碍,台面上要有1.5厘~2.0厘米的厚毡子或橡胶垫,软硬适度。台表面的帆布要拉正固定,平贴台面,便于运动员在台面上做任何技术动作。

拳击台四周的围绳要坚固结实,一般用3厘米到5厘米直径的粗绳。拳击台每侧有3道围绳,从四角的固定竖杆上拉出,3 道围绳距离拳击台面的高度分别为40厘米,80厘米,130厘米。

围绳应用柔软光滑的材料裹起来,以免擦伤运动员。拳击台围绳以外四周至少要有50厘米的绳外台面,以保证运动员不致失足掉下拳击台。为了使围绳更加稳固,四周的围绳均须用两条质地紧密,宽度3~4厘米的帆布以同等距离上下固定住。拳击台的围绳也可用四道绳子,每根围绳离台面的高度分别为40.6厘米、71.l厘米、101.6厘米和132.1厘米。

(2)护手绷带

拳击比赛标准护手绷带长2.5米,宽5厘米。欧洲拳击锦标赛、世界拳击锦标赛、世界杯拳击赛和奥运会拳击比赛的主办国,应为每名参赛运动员的每场比赛提供绷带。绷带由拳套管理员发给拳手拳套的同时发放,而且每场比赛必须发放新的绷带。参赛运动员必须使用大会统一发放的绷带。

护手绷带一般都采用吸水性很强的棉纱制成,不要用其它质地的布料。缠护手绷带时,要注意腕部可以适当地缠的紧一些,手掌、手指等其他部位通常不能缠的过紧,因为缠的过紧,会使手指失去活动余地,影响技术动作的使用发挥。缠护手绷带的方法和顺序,可以按的顺序进行。

(3)拳击手套

根据国际业余拳联的规定,拳击运动员在参加拳击比赛时,一定要戴拳击手套。拳击比赛时按体重级别使用不同重量的手套,48-67公斤级要使用226克重的手套,71-91公斤级使用284克重的手套。而且在拳击比赛时,组委会要准备好两副和赛同样的拳套,一副是226克,另一副是284克,以备运动员手套出现问题时随时更换。

参加国际比赛时,运动员所用的手套要经过国际拳联代表的检查许可,才能使用。我国拳击比赛用手套必须经过中国拳协批准,而且一场比赛中双方运动员的手套必须是同一厂家同一型号的产品。按照规定,手套的套峰击打面要用非常清晰的白色标出,以便在运动员击打时,台上裁判员和评判员都能判别出运动员是否用拳锋部位击打对方。拳套不能有丝毫破损,带子要结扎在拳套背部,长出的带子塞进套筒,露在手套背面的结头处要用橡皮膏粘住,橡皮膏的长不应超过7.5厘米,宽不应超过2.5厘米。

按规则规定,台上裁判员每场比赛都要检查两个参赛者是否戴用符合规则的拳套,并要检查拳套填充物的软硬度,看拳套是否有破损等,如发现上述问题,应马上让运动员更换拳套,更换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分钟,一般是1分钟的时间。比赛中拳套上的带子松了,台上裁判应帮助系紧,但如果发现运动员故意解开带子,台上裁判应该立即警告该运动员。

(4)拳击服装与护具

拳击服装包括背心、短裤和软底鞋。背心应松紧适宜,不能影响技术动作的发挥。拳击短裤要宽松长大,裤长必须到大腿部位的一半,不能让护裆有所暴露,更不能影响比赛。拳手必须穿软底鞋,而且要绑紧牢靠。比赛时如果服装出现问题,台上裁判员应立即暂停比赛,给运动员1分钟的时间更换、最多不超过2 分钟,运动员应准备好备用服装,以备更换。

拳击的护具包括护头、护齿和护裆。参加比赛时运动员必须使用护头,双方运动员,护头的规格、样式要统一,一方为红 色,一方为蓝色,和各自所在的角色要一致,而且所用护头必须是国家拳协批准认可的统一护头。

规则规定,比赛时运动员必须使用护齿,护齿的大小应合 适。如果运动员没有自带护齿,东道主有义务提供。比赛时不允 许运动员故意吐出护齿,否则要受警告。如果护齿被打掉,台上 裁判员捡起后把拳手带到他自己的角落,交助手冲洗干净后,再由台上裁判员给运动员戴好。运动员不能随意更换护齿;不戴护齿,比赛不能进行。运动员要穿戴护裆,如果护裆脱落或损坏, 要及时更换和穿戴好,在1分钟内不能换好时,运动员可不戴护裆继续打满该回合,然后在休息时更换护裆。如果休息时不能及时穿戴好护裆,比赛则不能继续下去。

根据国际业余拳联的规定,拳击运动员在参加拳击比赛时,一定要戴拳击手套。拳击比赛时按体重级别使用不同重量的手套,48-67公斤级要使用226克重的手套,71-91公斤级使用284克重的手套。而且在拳击比赛时,组委会要准备好两副和赛同样的拳套,一副是226克,另一副是284克,以备运动员手套出现问题时随时更换。

参加国际比赛时,运动员所用的手套要经过国际拳联代表的检查许可,才能使用。我国拳击比赛用手套必须经过中国拳协批准,而且一场比赛中双方运动员的手套必须是同一厂家同一型号的产品。按照规定,手套的套峰击打面要用非常清晰的白色标出,以便在运动员击打时,台上裁判员和评判员都能判别出运动员是否用拳锋部位击打对方。拳套不能有丝毫破损,带子要结扎在拳套背部,长出的带子塞进套筒,露在手套背面的结头处要用橡皮膏粘住,橡皮膏的长不应超过7.5厘米,宽不应超过2.5厘 米。比赛期间,要有两名拳套管理人员专门检查拳套,如果怀疑手套有问题,管理人员有责任和义务检查运动员的拳套以及绷带是否符合规则要求。 按规则规定,台上裁判员每场比赛都要检查两个参赛者是否戴用符合规则的拳套,并要检查拳套填充物的软硬度,看拳套是否有破损等,如发现上述问题,应马上让运动员更换拳套,更换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分钟,一般是1分钟的时间。比赛中拳套上的带子松了,台上裁判应帮助系紧,但如果发现运动员故意解开带子,台上裁判应该立即警告该运动员。

猜你喜欢:

1.足球裁判手势教学视频

2.拳击比赛的规则与裁判方法

3.拳击的专业术语

4.拳击中怎样看懂裁判手势

5.单位户外活动安全注意事项

本文Hash:47ce996ce1e6d54431bbc05212ae027018631541

声明:此文由 nihao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开心100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