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球的接球技术详细讲解

随着时代的进步,如今打排球的人是越来越多,而且排球运动也是一项很有趣的球类健身项目,不过排球技术的掌握也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不仅要掌握发球技术,还要掌握一定的排球接球技术。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排球的接球技术介绍,希望能帮到你。

排球的接球技术

1、正面接球

(1)准备姿势

正面对正来球方向,两脚开立宽於肩,一脚在前,两脚跟提起,前脚掌著地,两膝变曲微内收,重心稍前倾,双臂自然弯曲置於腹前。

(2)手形、击球点和触球部位

当球接近腹前时,两手重叠,掌根靠拢,合掌互握,两拇指平行朝前,手臂伸直,手腕下压,用前臂旋外形成的颊靠近手腕的部分击球后下方。击球点在腹前一臂左右距离,便於控制用力大小并可根据接球的方向,调整手臂的角度。

(3)击球用力

手臂靠拢前伸击打排球的下方,运用手臂力量增加击球力度,同时配合腰部的动作,让身体重心向前移动。击球的时后,手臂要形成一个平面,身体和两臂要有送球的动作,以便控制球的落点和方向。

接球时,还应根据来球的力量控制手臂的动作,接轻球时采用上述动作。接中等力量的来球时,由於来球有一定速度,因此,接球时的为臂动作要小,速度要慢,主要靠来球本身所造成的反弹力将球接起。

接重球时,应采用收腹含胸的动作,手随来球屈肘,缓冲来球力量,控制接球的距离。球距离身体稍远、击球点较低时,手臂在缓冲用力过程中,要采用屈肘翘腕的动作把球接在手腕部位的虎口处。

2、侧面双手接球

在身体两侧用双臂接球的动作称侧面接球。当来球速度较快、距离体侧较远、来不及移动对正球时采用。体侧接球可以扩大防守范围,但不易控制接球方向,因此,在来得及移动的情况下,最好采用正面接球。

当球从右侧飞来,左脚前脚掌内侧蹬地,右脚向右跨出一步,右膝弯曲,重心随即移至右脚上,两臂夹紧向右伸出,左肩微向下倾斜,用向左转腰和提右户的动作,使两臂击球面截住球的飞行路线,接击球的后下部。

侧接时,不要随球伸臂,这样会造成球触臂后向侧方飞出。应使两臂先伸向侧方截击来球,还应注意两臂不要弯曲,以保持手臂击球,避免因手臂动作影响接球效果。

3、背接球

背接就是背向接出球方向,从体前向背后的接球。当球飞出较远而又无法进行正面调整传球时,或第三次被动击球过网时采用。背接时,判断好球的飞行方向,先要迅速移动到球的落点处,背对出球方向,两臂夹紧伸直,插在球下。

击球时,蹬地为头挺胸,展腹后仰,直臂向后上方摆动。在背接低球时,也可以有屈肘、翘腕动作,以虎口处将球向后上方接起。

4、跨步接球

队员向前或向体侧跨一步的接球称跨步接球。跨步接球主要运用在接发球和防守中。

前跨接球

当来球低而远时,看准来球落点,向在出一大步,屈膝深蹲,重心落在跨出腿上,上体前倾,臀部下降,两臂前伸插入球下,用前臂接击球的后下方。

侧跨接球

当来球至右侧时,右脚向右侧跨出一大步,屈膝制动,重心移至跨出腿上,上体前倾,臀部下降,两臂插入球下,用前臂接击球的后下部。

5、单手接球

当来球低、速度快、距离远、来不及用双手接球时,可采用单手接球。这种接球动作快,手臂伸得远,可扩大控制范围,但由於手臂击球面积小,不容易控制球。

当球在右侧向右跨出一大步,上体向右倾斜,重心移至右腿上,右臂伸直,自右后方向前摆动。用前臂内侧、掌根或虎口处接击球后下部。

6、挡球

当来球较高、力量较大、不便於利用传球时,可采用挡球。

双手挡球的手形有抱拳式挡球的手法是:两肘弯曲,一手半握拳,另一手外抱,两掌外侧朝前。

并掌式挡球的手法是:两肘弯曲,两虎口交叉,两掌外侧朝前,合并成勺形。

挡球时,前臂放松,两肘朝前,手腕后仰以掌外侧和掌根组成的平面挡击球的下部。击球瞬间,手腕要用力适度,击球点在额前或两侧肩上。

排球的发球技术

排球发球技术分为下手发球、上手大力发球、上手飘球、侧面下手发球、勾手大力发球、勾手飘球、高吊球、跳发球等。无论哪种发球技术,动作都包括准备姿势、抛球、挥臂、击球这4个环节。

下手发球

下手发球球速慢、威胁小,比赛中很少使用,但比较简单。下手发球分为正面下手发球和侧面下手发球。正面下手发球最为简单,一只手将球向上抛起,另一只手摆臂向上将球击出。

侧面下手发球相对较复杂些,球向侧面跑出,转体击球。由于下手发球威胁较小,实战中运用较少,所以在训练时,重点是上手飘球、勾手飘球和上手发球。

上手飘球

上手飘球易于控制方向,准确性高。发球时两脚自然开立,左脚向前(如果左手发球则方向相反),左手托球于体右前方。用抬臂和手掌的平托上送动作,将球平缓地垂直抛向右肩上侧,高度在头上方半米以内。

在左手抛球同时,右臂屈肘后引,肘高于肩,上体稍向右转,挺胸、展腹。击球时利用蹬地、向左旋转和收腹的力量,带动手臂向前直线加速挥动,身体重心随之从右脚过渡到左脚。

挥臂至头前上方时用手掌击球中后部,击球时手掌、手腕保持紧张,五指并拢,不要用手指击球。击球主要靠挥臂力量,用力突然短促,击球应通过球重心,使球不旋转。击球后手臂有突停动作,然后随球前移,迅速进场。

勾手飘球

勾手飘球比上手飘球省力,但动作较复杂。左肩对球网,左手持球于体前。左手将球平稳向上托起在左肩前上方约一臂高度。

在抛球同时,上体顺势向右转动,重心向右移,右臂向右侧摆动。挥臂击球时,右脚蹬地,上体向左转动从腰部开始发力,身体重心向右脚移动,带动伸直的手臂向上方挥动,触球前直线加速。

在头前上方用掌跟击球中后部。击球短促、突然,并通过球重心,使球不旋转而可能飘动。击球后手臂有突停动作,上体迅速前移,迅速进场。

上手发球

这种球发球准确性大、易于控制落点,能充分利用转体、收腹动作,带动手臂加速摆动。运用手腕推压作用,使发出的球呈上旋,不易出界,故适于大力发球。

身高臂部力量好的队员,适合这种发球方式。上手发球动作要领:面对球网,两脚自然开立,左脚在前,左手托球于身前。用抬臂和手掌的平托上送,将球平稳地垂直抛向右肩的前上方,高度适中。

在左手抛球同时,右臂抬起,屈肘后引与肩平,上体稍向右侧转动。在右肩前上方伸直手臂最高点,用整个手掌击球中后部。击球时,手指自然张开与球吻合,手腕迅速做出推压动作,使球呈上旋飞行。击球后,随着重心前移,迅速回到场内。

排球练习方法

1、要想打好排球,基本功非常重要,排球的基本功就是垫球,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靠平时积累,我的方法是对着墙壁垫球,只要你坚持,你会看到你的球技一天天的上来的。

2、反应能力在排球中也很重要,反应能力也是在平时的训练中积累的。你要通过比赛去锻炼自己,没什么是一生下来就会的。

3、判断力,你有没有好的判断力决定这场球的成败,这个球该不该接,该是谁接,这个球有没有出界,这个球是进攻还是防守,都需要这种判断力!

4、你的步法,其实排球垫球有一套步法,基本是半蹲的状态,这个许多排球教学视屏里面都有,你要熟练这套步法,它对你非常重要!

5、心态,无论什么比赛,心态很重要,排球是25分一局,所以没有必要为一分而苦恼!

猜你喜欢:

1.排球传球要点技巧有哪些

2.接排球发球的技术讲解

3.排球有哪些垫球技术讲解教程

4.排球垫球技术的动作要点有哪些

5.排球垫球技术教学重点与难点有哪些

打排球的传球技术详细讲解

作为世界三大球之一,排球深受人们的喜爱。身为排球爱好者的你是否掌握了排球的传球技巧。如何成为传球达人,让队友更好的接到你的传球呢?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打排球的传球技术介绍,希望能帮到你。

打排球的传球技术

一、动作方法

传球是排球活动的根本技能之一,重要用于跟尾戍守和打击。传球的品种不少,向前传球是传球的底子行动,传球前请求人必需实时挪动到得当地位,连结大好人与球的符合地位。

(1)筹备姿式

采纳稍蹲筹备姿式,昂首目视来球,双肘弯曲自然抬起,双手置于脸前。

(2)手型

手触球时,两手应自然伸开成半球形,使手指与球符合,本领稍后仰,拇指相对,小指在前;传球时用拇指内侧、食指全数、中指的2、三指节触球,无名指和小指在球的双侧帮助节制出球标的目的,两肘得当分隔,自然下垂。

(3)迎球

当球靠近额前时起头蹬地、伸膝、伸臂,两手微张,从脸前向前上方自动迎击来球。

(4)击球

击球点应连结在额前上方约一球远,击球部位一般在球的后下方。

(5)使劲

传球重要靠伸臂气力,与下肢蹬地气力的和谐共同,经由过程球压在手上使手指本领发生的反弹力将球传出。

(6)击球后身材重心随击球行动前移,满身放松呈筹备姿式状况,筹备下一个击球行动。

二、讲授法子

(1)原地做反面双手上手传球的徒手操练。

领会精确的传球行动和精确的击球点。

(2)原地向上做抛接球操练。

领会精确的传球手型和精确的击球点。

(3)原地自传。每人一球,连续向上自传,传出球的高度由低到高。

重要领会传球行动,击球点,手型,进步节制球本领。

(4)一抛一传。二人隔断4米,相对坐立,一人抛出带有弧度的球,另外一人传球给抛球人。

偏重领会满身和谐使劲,创建精确的行动观点。然后二人交换。

(5)二人对传。二人一组,相距4米坐立对传球。

请求进步每人控球本领,能连续传球。

(6)自传与对传。二人一组相距4米左右对传球,在接到对方传来球时,先自传一次,再将球传给对方。

请求进步控球本领,细致传球标的目的的变革和满身和谐使劲。

接球技术的动作方法

1、侧面双手接球:

在身体两侧用双臂接球的动作称侧面接球。当来球速度较快、距离体侧较远、来不及移动对正球时采用。体侧接球可以扩大防守范围,但不易控制接球方向,因此,在来得及移动的情况下,最好采用正面接球。当球从右侧飞来,左脚前脚掌内侧蹬地,右脚向右跨出一步,右膝弯曲,重心随即移至右脚上,两臂夹紧向右伸出,左肩微向下倾斜,用向左转腰和提右户的动作,使两臂击球面截住球的飞行路线,接击球的后下部。侧接时,不要随球伸臂,这样会造成球触臂后向侧方飞出。应使两臂先伸向侧方截击来球,还应注意两臂不要弯曲,以保持手臂击球,避免因手臂动作影响接球效果。

2、正面接球:

(1)准备姿势:正面对正来球方向,两脚开立宽於肩,一脚在前,两脚跟提起,前脚掌著地,两膝变曲微内收,重心稍前倾,双臂自然弯曲置於腹前。

(2)手形、击球点和触球部位:当球接近腹前时,两手重叠,掌根靠拢,合掌互握,两拇指平行朝前,手臂伸直,手腕下压,用前臂旋外形成的颊靠近手腕的部分击球后下方。击球点在腹前一臂左右距离,便於控制用力大小并可根据接球的方向,调整手臂的角度。

排球运动注意事项

1、先围着排球场跑几圈,变换着花样,交叉步跑,急速S弯变向跑。

2、跑完后开始活动手腕、脚腕、膝关节、踝关节和髋关节,多做几次。

3、接下来该活动膝关节了,两手放在膝盖上,来回绕小圈。然后是放松踝关节,分别转动左右两个踝关节,来回几遍。

4、接着是放松脊柱,先是左右前后活动一下颈椎关节,前后扭动一下腰椎关节,当然你还可以压压腿,扩扩胸,做几个跳跃动作,尽量放松各个关节。

猜你喜欢:

1.排球有哪些接球技巧的讲解教程

2.排球项目有哪些

3.排球基本技术讲解

4.排球动作要领介绍

5.排球有哪些传球技巧练习讲解

足球的脚底接球技术详细讲解

足球运动作为一项团队型体育项目,深受广大青少年朋友的喜爱。足球接球也称“停球”,足球运动基本技术的一种,那么关于足球的接球技术你了解多少?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足球的脚底接球技术介绍,希望能帮到你。

足球的脚底接球技术

脚底接反弹球动作要领:

一、脚底接反弹球动作要领

根据来球落点,及时前移迎球,支撑脚站在落点侧后方,脚尖正对来球方向,球落地瞬间,用前脚掌去触球的中上部,微仰膝,用脚掌将球接在体前。

若需接在身后则应在触球瞬间继续屈膝,将球问拉,并伴随支抒胸以前脚掌为轴旋转90”以上。

二、脚底接反弹球练习方法

A:利用足球墙进行接球技术练习。

B:自抛自接反弹球。

C:正面接地滚球练习。

D:俩人相距5米站立,一人手抛高球另一人练习接反弹球。

脚底接地滚球动作技巧:

一、脚底接地滚球动作技巧

身体正对来球方向,移动前迎,支撑脚站在球的侧面(或前或后均可),脚尖正对来球方向,膝关节徽屈。同时接球腿提起,膝关节微屈,脚略背屈,使脚底与地面约小于45度角(且脚跟离升地面)一般以前脚掌接触球的上部为宜。

在触球瞬间接球脚可轻微跖屈(前脚掌下点)将球停住,也可根据需要在接球同时将球 推向前方或拉向身后。

二、脚底接地滚球动作学与练

(1)两人一组,原地进行传接球练习,体会传接球动作,提高传球的准确性。

(2)两人一组,在移动中进行传接球练习,养成传球抬头观察的习惯。

(3)三人站成三角形位置,练习近距离、中远距离的各种传接球。

(4)跑动中多人传接球练习,提高传球的准确性。

接球技术动作结构分析

无论采用哪一种接球方法,动作结构都是由以下四个环节组成。

l.观察和移动:为了更好地完成接球动作,事先要注意观察来球的情况。从球的运行路线、球的旋转与速度等情况中,迅速判断落点,及时移动,使自己能处于做接球动作时所需要的最佳位置。

2.选择接球的部位和接球方法:接球的不同部位和采用不同的方法,各有其不同的作用,因此,必须根据临场情况及下一步动作的需要,恰当地选择接球的部位与接球方法。

3、改变来球的力量:根据来球力量大小和接球实际需要,可分别采取加力或减力(缓冲)方法。根据来球力量的方向和接球实际需要,还可按照反射定律调整入射角,获取理想的反射角。

4.随球移动:接球动作一做完立即随球移动,紧密衔接下一个动作,在接球与处理球的动作之间不能有停顿。

踢足球的注意事项

1、足球运动由于跑动较多,技术动作幅度以及出汗量都较大,所以参加锻炼时应身着宽松合体、透气吸汗的运动服装,球鞋应选用合脚防滑的帆面胶底的足球鞋。除了参加正式比赛外,平时锻炼不宜穿足球比赛用鞋(皮面钢钉),以防止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2、尽量不要在场地设施不符合要求的地方进行锻炼。场地不平、碎石杂物多(跑道、沙坑),容易造成同学们踝关节扭伤、骨膜损伤、跟腱拉伤等。

3、运动开始时,要先做一些较缓和、运动量较小的热身运动,使身体在进入剧烈运动前有一个准备过程,待心率和体温上升时,再逐渐增加运动的强度和速度,这样,既有助于肌肉的活动效率和关节的润滑,又可以防止运动损伤。

猜你喜欢:

1.踢足球练脚力的方法讲解

2.足球开大脚的训练方法有哪些

3.足球传球技术要点

4.踢足球的一些小技巧

5.足球射门技巧有哪些

本文Hash:c7ca44f9836f873caea92c7f5c909e4e5e2d8754

声明:此文由 BitettFa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开心100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