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撑杆跳高并不是很了解,不知道什么是撑杆跳。其实撑杆跳高也是一种健身运动,只是一般生活中比较少见,多出现于比赛。对此感兴趣的朋友一起来围观一下。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撑杆跳的发展历史以及规则介绍,希望能帮到你。
撑杆跳的发展历史以及规则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身体越来越注重,越来越关注了,因此为了锻炼身体,强身健体,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体育健身运动,我们熟知的有长跑、篮球运动、网球运动等,并不是很了解的有跳高、滑雪等运动,在希腊政权把宗教和体育合为一体的时候,出现了奥林匹克这个项目,并且规定四年举行一次,我们今天要说的撑杆跳也在其中,作为体育项目,撑杆跳也是一项非常考验人体素质的体育运动,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来看一下撑杆跳的发展历史以及其规则。
一、撑杆跳的发展历史
撑杆跳的发展也在受到科技的影响而变化着,撑杆跳总共有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木制竿阶段,在早年的欧洲,都是使用木制竿来跳,而且在那个时候撑杆跳有一个其他的名称叫爬杆跳高。第二个阶段是竹竿阶段,在1909年首次亮相在撑杆比赛中,从这个时候这个比赛正式的命名为撑杆跳高,而且在第二个阶段,撑杆跳的姿势也越来越标准化。第三个阶段是金属竿阶段,由于使用竹竿比赛容易折断,这个时候科技水平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在1952年在比赛中采用了铝合金竿,增加了竿的实用性和耐用性。第四个阶段是玻璃纤维竿阶段,也就是我们现在比赛用到的竿,这种竿具有良好的弹性,并且重量小,也非常的耐用,所以从1962年一直沿用至今。以上就是撑杆跳的发展历史。
二、撑杆跳比赛的规则
任何比赛都有着其特殊的规定,撑杆跳也是一样的,很多朋友对撑杆跳的比赛规则不了解,今天小编就给您介绍一下。在撑杆跳比赛时,比赛场地是要有个沙坑的,运动员在起跳时必须将手中的竿插入沙坑中才能起跳,在双脚离地以后,运动员的双手不能向上移动,负责判为犯规,在助跑时就应当将手握竿调整到合适的位置,还有一个规定就是可以在任意高度起跳,但是只能起跳三回,在比赛前,运动员可以进行试跳,裁判手中举白旗表示试跳成功,举红旗表示试跳失败。这就是撑杆跳比赛的规则。
随着历史的发展,在撑杆跳的比赛中出现了很多著名的撑杆跳选手,其实撑杆跳也是需要掌握很高的技术,并且坚持训练的,因此这些荣誉都是选手们辛勤的汗水换来的。目前在美国是撑杆跳最为发达的国家。这项运动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终于呈现一种比较完美的运动竞技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稍微的了解一下撑杆跳的发展历史以及其规则是有好处的,我们要热爱运动,热爱生活。
撑杆跳高技术要领
撑杆跳技术大致分为持杆助跑、插杆与起跳、压杆与悬垂、引体、转体与过竿、撑杆跳高着地动作等部分。
握竿
左手在前、右手在后(以惯用右手者为例),两手间隔比肩膀稍宽。
握竿高度
从右手握竿位置到竿子前端的距离称握竿高度,通常以运动员身高、竿子材质、助跑速度、跳跃能力来决定。一流撑杆跳选手越过横杆的高度可比握杆位置高1m左右。
持杆
持杆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体侧持杆,一种是体前持杆,但现今大多选手采用体侧持杆。
持竿助跑
1)助跑距离通常与选手的速度有关,一般而言大约为32~45公尺,可跑18~24步。成绩在5m以上的选手,助跑距离大约在45公尺左右。
2)为了正确起跳,通常会设置2~3个助跑标志。第一个标志是起动记号,第二、三个标志做为检查步点准确性之用,通常设于距离起跳点6~8步和再向后约6步的位置。
3)撑竿跳的助跑。
起动和加速阶段
尽快发挥速度,力求保持步长、撑竿的稳定,此时撑竿可以举高一些,比较省力,主要由右手承担竿子重量,左手掌握撑竿的稳定性。第一阶段大约跑4~6步后进入中途跑阶段。
中途跑阶段
撑竿逐渐降低,左手握竿加大负担,把握撑竿和身体平衡尤为重要,技术特点是高抬大腿、积极下压着地。第二阶段约跑8~10步后进入保持速度准备插竿起跳阶段。
保持速度准备插竿起跳阶段
主要是保持助跑速度,控制身体动作,准备插竿起跳。技术中最关键的环节是平稳地降低撑竿,保持身体直立和高重心。
插竿与起跳
插竿与起跳时机
插竿与起跳的动作几乎是同时进行的,但从运动员的感觉来说,正确的动作应该是起跳后插竿而非插竿后起跳,并且竿头必须在起跳动作结束前插入穴中。
起跳点
最适宜的起跳点应该是在握竿手(上位手)垂直投影线后方10~35cm处。以运动员主观的感觉来说,应认为握竿上位手的垂直下方。
插竿与起跳动作
左手左臂向前推送撑竿,右臂和右肩后撤,右臂迅速反腕向上举竿,左手向前推竿,两手配合将撑竿向上、向前举起。当起跳脚踏上起跳点时,右臂已充分向上举直,左臂弯曲地顶住撑竿,两手把撑竿牢牢地固定在穴位中,同时肩、胸、髋主动向前上逼近撑竿,起跳脚积极蹬伸,摆动腿屈膝上摆,整个身体悬垂于撑竿下完成动作。
跳高的好处
跳高是田径运动的田赛项目。是一种由有节奏的助跑、单脚起跳、越过横杆落地等动作组成,以越过横杆上缘的高度来计算成绩的比赛项目。
跳高要求下肢与髋部肌肉协调快速用力,并与上肢的摆动相配合,所以需要一定的灵巧性。跳高是发展下肢爆发力与弹跳力的运动项目。充分锻炼你的大腿肌肉和韧带强度。
坚持跳高对人体的作用是很大的,这是一项全面锻炼,经常跳高不仅对身心发展是有很大的益处,还可以帮助我们调节人的心理,使人精力充沛,起到强健体魄,陶冶情操,锻炼意志的作用。
猜你喜欢:
1.撑杆跳高杆的技术
2.撑杆跳高的规则
3.如何做好撑杆跳高运动
4.撑杆跳高的杆是什么材料
5.撑杆跳高运动是什么
航海的历史发展知识讲解
航海是人类在海上航行,跨越海洋,由一方陆地去到另一方陆地的活动。那么大家知道古代航海的相关历史知识吗?跟着学习啦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航海的历史发展
中国航海历史悠久。早在距今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华民族的祖先已能用火与石斧“刳木为舟,剡木为楫”。到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木帆船的逐步诞生,出现了较大规模的海上运输与海上战争。到秦汉时代,出现了秦代徐福船队东渡日本和西汉海船远航印度洋的壮举。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东吴船队巡航台湾和南洋,法显从印度航海归国,中国船队远航到了波斯湾。从随唐五代到宋元时期,中国航海业全面繁荣、海上丝绸之路远届红海与东非之滨。由于以罗盘导航为标志的航海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中国领先西方进入“定量航海”时期。到明代永乐至宣德年间,伟大的中国航海家郑和率领远洋船队,先后七次下西洋,遍访亚非各国。这一航海盛举,不但将中国古代航海业推向顶峰,而且在整个人类航海史上,竖起了一座永垂史册的丰碑。然而,随着中国晚期封建主义逐渐保守与僵化,严重阻碍了中国航海业的进一步发展和航海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航海业从而进入由盛转衰的时期。虽有晚清搞洋务运动,于1865年创设江南制造局以发展民族造船业,于1873年成立轮船招商局以发展民族航运业,于1909年在高等实业学堂设立船政科以培养民族高级航海专门人才,终难成大势。
回顾世界的航海史,早在公元前2500年以前,古埃及就有人驾驶帆桨船沿地中海东航至黎巴嫩,古希腊人毕菲在公元前4世纪在海上探险中发现了不列颠群岛。中国发明的罗盘(指南针)在14世纪前后,分别由阿拉伯人和埃及人传入欧洲,欧洲海洋国家的航海活动取得了伟大的成果。在郑和下西洋之后87年、92年、114年,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1497年葡萄牙人达·伽马绕过好望角远航印度,1519年葡萄牙人麦哲伦向西作环球航行,也载入世界航海史册。
历代航海历史
先秦时期
殷商与西周时期,人们除了会制造船舶之外,已能制成帆而利用风力航行。甲骨文用“凡”通假“帆”字,说明殷人行船已经使用帆,不过,这时的帆一般主要用在陆地江河航行中。而随着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海上活动兴起,人们航海的地理知识逐渐增加,将中国东部外测的不同水划成“北海”(今渤海)、“东海”(今黄海)、“南海”(今东海)。人们已了解到“百川归海”并一开始在沿海巡航。同时,人们在江河和航海过程中,逐渐认识了风,并利用风和帆航行。
先秦时期,人们在认识风的同时,也对一些云雨气象有所了解,如《尚书·洪范》“月之从星,则从风雨”等都是人们在航行中注意天气变化而总结出的经验规律。
这一时期,人们对海洋水文特别是潮汐有一定的了解。如《尚书·禹贡》“朝夕迎之,则遂行而上”等,说明当时人们已知知道趁涨潮出海,利用海洋定向潮流,顺流而下。
值得一提的是,春秋战国时期,海上导航技术已与天文学联系起来。战国时期人们已经对二十八星宿和一些恒星进行了定量观测,并取得了可喜成果,并把海上航行与天文学相结合,利用北极星为航行定向。战国时期,磁石“司南”已发明。但其用途主要用于陆上定位。英尺,春秋战国时期主要以太阳和北极星为海上导航标志。
总之,先秦时期的航海技术已有一定的基础,人们对海洋的认识逐渐深刻,对洋流、风力、潮汐,和海上天文、气象知识有一定的认识,利用太阳和北极星为海上导航标志,并发明了海上测天体高度的仪器。
秦汉时期
秦汉时代的远洋航海,人们已开始自觉使用季风航海。中国人已掌握了西太平洋与北印度洋的季风规律,并已应用于航海活动。实际上,东汉应勋在《风俗通义》已经提到:“五月有落梅风,江淮以为信风。”,“落梅风”意即梅雨季节以后出现的东南季风。两汉时期人们只有利用季风,才能做远洋航行。
在先秦时期天文导航的基础上,秦汉时期的导航技术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据《汉书·艺文志》载,西汉时海上导航的占星书已有《海中星占验》十二卷,《海中五星经杂事》二十二卷等有关书籍总计达一百三十六卷之多,可能是中国航海人员载航海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天文经验和规律。其内容应是记录航海中对星座、行星等位置判定以确认航线。
除天文导航外,地文导航与陆地定位在航海中也占十分重要的地位。
汉时,人们已能利用“重差法”精确测量海上地形地貌。唐代李淳风《海岛精算》记载了这种利用矩或表进行两次观测,可求得海岛之高度和与船的距离,这对后世航图的测绘及航程的推算具有深远的影响。
汉时,人们对潮汐已不仅局限与水面的涨落,而能找出其中的原因。王充在《论衡·书虚篇》第一次科学地将潮汐成因与月球运动联系起来,反映了人们对潮汐认识的进步,同时对人们航海借海潮流向进出港湾有一定的帮组。
总之,秦汉时期造船业发达,已能利用季风航行,天文和地理导航几何进一步提高,并能对潮汐现象做出科学合理的解释,航海技术的进步,使中国已步入了世界先进航海国家的行列。
魏晋南北朝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造船业发展的同时,航海知识与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充实和提高。
三国王震《南州异物志》对当时航行于南海水域的海船风帆驶风技术有所描述:“其四帆不正前向,皆驶邪移,相聚已取风吹,邪张相取风气”这段记载说明了当时中国南海航行者已拥有增减随宜的四帆帆船,掌握“邪张相取风气”的打偏驶风技术,并在印度洋上的航线,也是利用七帆帆船驶风而航行的。
随着三国以后的航海活动增多,对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信风规律已有所认识和利用。
这一时期航海技术有所进步,还表现在人们已对航行所经海区的海岸地形有了初步了解,如对今南海的珊瑚已有所认识,同时天文导航技术也已采用。
隋唐五代时期
隋唐五代时期航海技术趋于成熟,人们已能熟练运用季风航行,天文、地理导航水平都有明显提高,对潮汐也能进一步正确解释。
唐代,人们已能认识到北起日本海,南至南海的风有规律德到来和结束,这种与航行有关的季风成为“信风”。在利用这些信风航行的同时,人们已能正确地归纳和总结出这些信风的来去规律。如义净正是借着对南海季风、北印度洋及孟加拉湾的季风和洋流规律的认识和利用而乘船到达东南亚室利佛逝国而还归中国的。同时唐代人对海洋气象有了进一步认识,已能利用赤云,晕虹等来预测台风。
唐代天文定位术的发展,集中体现在利用仰测两地北极星的高度来确定南北距离变化的大地测量术。开元年间天文学家憎一行已可以利用“复矩”仪器来测量北极星距离地面的高度,虽与实际数字有一定的差距,但这是世界首次对子午线的实测,而且这种测量术很可能已经在航行中使用。唐代航行者已掌握利用北极星的高度而进行定位导航。
与天文定位术一样,隋唐地文导航技术也有一定提高。“广州通海夷道”中对航海方向、距离、时间已相对具体,对某些地区的地理位置或地形特征已有明确的地文定位描述,并且对远洋航行中的人工航标也有记录。特别是随着数学的进步,航海家已经能在勾股定律相似关系的原理基础上,运用两次观测计算的“重差法”来测量陆标,大大提高了海岸测量术的水平。
在《海涛志》中,作者窦叔深入研究了潮汐运动与月亮运动的同步规律,对潮汐运动中的形成原因、大小潮出现的时间、计算方式、潮汐循环的周期等做了详细的论述。而稍后的封演,也对一月之中潮汐逐日推移的规律做了非常清晰的论述。
两宋时期
两宋时期航海技术的提高,最突出的是指南针的广泛应用。
宋以前的航海指引,一般是凭天象、天体识别方向,夜以星星指路,日倚太阳辨向,至北宋时期,航海技术开始了重大的突破,已能利用指南针航行。而指南针的应用,在南宋时期发展成罗盘形构,随着精确度不断提高,应用越来越广泛海上航行已逐步依靠指南针指示方向,比北宋时期更为进步。也促进了中外海上交通的发展。指南针应用于航海,是世界人类文明史上的重大突破,对世界文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在两宋时期,有关海图的记述已十分明确,如徐兢的《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和刘豫献于金主亶的海道图等,都说明了当时海图的发展。海上交通航线的发展,为海道图的产生创造了条件。海道图的产生出现,是人类海洋知识不断积累的结果,为人类进一步征服海洋,发展海上交通事业,提供了更多的技术工具与技术知识。在海洋地理识别探测方面也有较大进步。根据天气变化确定方位,判断环境。并已懂得利用长绳系砣测量海深,并从砣底所粘附的海底泥沙判断航行位置及情况。而且还能利用季风航行,其驾驭风力的技术也具有相当水平。在海上航行安全方面也有一定的保障措施。利用信鸽作为海上交通工具。并已能进行水下修补船只,防止渗漏致沉。由于航海技术不断提高,令两宋时期的对外海上交通更具安全,航向更为稳确,航行时间也大为缩短,有利于中外海上交通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元朝时期
元代指南针的应用更为普遍,也更为精确,已成为海舶必备的航海工具。元代航海中,把指南针许多针位点连结起来,以标明航线,称之为针路。指南针应用的技术进一步提高。以天干、地支和四卦(乾、坤、、艮)作为航海罗盘上编排的航路方位,这样,海船航行更能精确地确定航向,把握航线。
元朝航海技术的提高,还表现在对海岸天象与规律的认识与掌握,以保证海船航行的安全与稳定。元朝海上交通,已能熟悉地掌握与利用季风规律。元朝航海家在长期的海上交通实践中,总结经验,编成有关潮汛、风信、气象的口诀。
而有关的口诀据称“屡验皆应”,说明了元朝对海洋气象变化规律,已有相当程度的认识与掌握,有助于进一步驾驭海洋,促进海外交通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明朝时期
明朝的航海技术主要表现在对海洋综合知识的运用以及航行技术方面有较大的提高与进步。
1.关于航路航向
明代指南针的应用更为普及与精确。过去指南针的运用,主要是单针与缝针之法。但明人《顺风相送》中已经有“定三针方法”、“定四针方法”。虽然不详其具体应用方法,但应该可以肯定其航路航向必然更为清晰准确,几个指南针一齐运用于确定航向,还必须有计量单位,确定航程。至迟在明代已经以“更”作为计量单位运用于航海之中。明清时期,一更约为六十里计。因此,“更”并非是一个单纯的计时单位,而是指一更时间内,船舶在标准航速下所通过的里程。以“更”用于航海,也是明代航海技术发展的一个标志,它与指南针结合,可以推算船位航速,令航行路线方向更为精确,明代“针”、“更”结合的航海方法已十分普遍,反映了明代航海技术所具有的先进性。
2.关于地形水
大海航行,必须了解航路的地形水势,掌握航道的水深及暗礁浅滩,才能安全可靠地进行海上交通活动。
明人测量水地深浅名为打水,以托为单位。明人在航海图绘制方面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虽然宋元时期已有航海图样问世,但只是以沿海为主,远洋航海似未能备及。直至明代,航海图的绘制已有很大的进步,具有很高的水平,不仅沿海地区,海外远洋地区也有掌握,最典型的是明人茅元仪所辑《武备志》卷二百四十附图上所载的《郑和航海图。该图自南京绘图,一直至东非沿岸,航图遍及广大西太平洋与印度洋海岸地区,记载了五百多个地名,并绘有针路,各处星位高低。对于航行途中的山峰、岛屿、浅滩、礁岩、险狭用的海图,显示了明人对掌握航路地形水势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具有深刻的认识。在实际应用中更反映了明代航海技术的发展水平。明代航海者对海外航路的地形水势已有相当的掌握。明代类似对航路地形水势的具体指南,趋于综合化与形象化,反映了明代航海技术的提高。明《东江疏揭塘报节抄》:“除一而移会登莱巡抚(袁可立)外,既经委臣查勘前来,合行覆请,伏乞皇上亟赐册号封典敕于该部,速遣使臣航海前来,不致风高浪阻,误敕封大典,并误疆场大事也。”
3.关于航海天象
观天象,包括星位、信风及海流潮汛的变化规律。
牵星术来确定船舶的航行位置。牵星术,乃是当时一种利用天文状况进行测位的航海技术。即在船上利用牵星板来观察某一星辰的高度,借以确定船只所在的地理位置。特别是在深海中,地形水势难以提供有效的识别,无所凭依,往往以天象来确定航位。《郑和航海图》中就附有《过洋牵星图》,记录在印度洋地区的牵星航海。
对信风的利用。明人费信《星槎胜览·占城图》中云:“十二月,福建五虎门开洋,张十二帆,顺风十昼夜至占城国。”又明人马欢《瀛涯胜览·满喇加》中谓,归航,“等候南风正顺,于五月中旬开洋回还”。表明明人对季风规律的掌握与运用,已经十分得心应手。
明人对海上风云气候、海流潮汐的变化规律也十分熟悉。《顺风相送》和《指南证法》中就记载了许多关于这方面的气象记录和歌诀,说明了明人对航海天象的认识与重视,如《顺风相送》中“逐月恶风法”,“定潮水消长时候”,“论四季电歌”,“四方电候歌”等。按农历月日,对海洋气象的风雨规律作了详尽的记述。
清朝前中期
清朝前中期的航海技术虽然没有很大创新,但是对于海洋地理的重要性还是具有充分的认识与总结。航海图的绘制也有相当的水平。清陈伦炯《海国闻见录》中就有附图六幅,这些图较前人的地图详备、精确。陈氏《海国闻见录》中的《天下沿海形势录》,更对中国东北、东南沿海的海洋地貌、水文航运都有详细的说明。这些都具有重要海上指南价值。
在航海应用技术中,基本上继承前人的传统方式。但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指南针的应用,普遍使用三针法,对航海天象观察、航海地形水势都有系统的掌握。并且开始以沙漏计时。比起传统的焚烧更香以及日月位置估算时间更为精确。清前期沙漏的运用,说明了当时在吸收外国航海技术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航海工具的技术性能与技术水平。
“中国洋艘,不比西洋呷板,用混天仪、量天尺,较日所出,刻量时辰,离水分度,即知为某处。”相形之下,中国的航海技术已开始落后于西方。
看过航海的历史知识的人还会看:
1.航海基础知识
2.中国航海历史的发展
3.外汇的发展历史
4.高二历史知识点 明清时期
5.中国航海日标志
中式八球的由来及发展史讲解
在以前有很多人反感和反对台球运动,认为是地痞无赖、流氓的游戏。现在一提起台球来,大家都知道,但说起中式八球来,大家都不太清楚。那么,中式八球究竟是怎么来的呢?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中式八球的由来及发展史介绍,希望能帮到你。
中式八球的由来及发展史
据资料记载,1984年,时任北京海燕台球厂的王大石厂长,在制造出中国第一台国际标准司诺克台球桌之后,于1985年开始研制美式台球桌时,由于受资料所限,他以英式的结构、参考开仑的规格尺寸,做成了他想像中的“美式台球桌”,实际上就是一台缩小版的英式斯诺克球桌。于是,世界台球运动又出现了一种新的打法:即在缩小的斯诺克球台上打美式八球。
标准斯诺克为12呎、斯诺克练习台10呎、现在的中式八球台为9呎。这是一种组合式发明,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美式”台球桌,一经投放市场,就传遍大江南北、流行全国,并逐渐在国内各种打法中独占鳌头。
据说,王大石由北京的西山国营农场职工转入台球行业时,受到了当时李老的引导和指点。当时王大石下岗待业,在西山农贸市场卖菜,请教李老指点出路,李老教其去广东考察台球,王大石回来说可以做,所以,才有了上诉的制作过程。在制作“中国美式台球桌”的过程中,李老亲自制作样板,制定比赛规则。由此看来,王大石与李永兴老师是有据可查的中式八球的创造者。
广东的台山是中国台球的源头,1973年就兴起台球,后来传至武汉、江苏、东北,直至全国各地,虽然后来打的也是美式八球,但那时不管是水泥台、密度板台、石板台都是像花式九球台的那种直角袋口,不管王大石他们当时是否受到这种球台的启发和借鉴,这种球台对中式八球的启蒙、普及和推广所起到的巨大作用也是不争的事实。
我1993年入台球行时,当时叫“美式落袋”者居多,后来北方大家都叫“黑八”,或“十六彩”。
2006年举办首次国内排名赛时,就叫首届乔氏黑八排名赛。
2007年时,将比赛名称改为“第二届乔氏黑8排名赛”,因为在上一站总决赛时,打出的“谁是黑八王”的宣传广告,被人指出了逆读时出现的笑话。
2008年改为“第三届乔氏8球排名赛”。虽然第二届由“黑八”改为“黑8”,但逆读的尴尬还未隐去,这次叫“8球”,但又出现了与美式八球相区别问题。在赛事宣传中,曾经提出过“中式十六彩”的概念,但名字稍长,还不理想,未做为正式赛事名称。考虑到中式八球的长远发展大计,有个贴切、简单的好名字已成当务之急。当时考虑到世界台球常见的叫法:英式司诺克、花式九球和美式八球,那么如果叫中式8球,即能体现出中国元素,又能与美式八球相区别,而且按照中国人的简称习惯也很通顺,如:司诺、花九、美八、中八;而且翻译成英文也不容易产生歧义,很便于中式八球走向世界。所以,在当年的乔氏八球排名赛新乡站的赈灾义赛电视讲演中,首次叫出了“中式八球”的叫法。
2009年乔氏杯“全国中式8球排名赛”时,由这一届比赛开始,国家体育总局小球中心、中国台球协会,将乔氏八球排名赛,升级为全国中式8球排名赛,其中对“中式八球”的叫法,得到了他们的批准和认可。
2010年乔氏杯“全国中式八球排名赛”,考虑到中式元素,不能土洋结合,遂将上届的“8球”改为“八球”。
击球入袋的基本原理
(1)球路的选定
台球的瞄准方法,是根据力的直线传递原理,通过主球撞击目标球,目标球被撞击后,便沿着直线进入球袋。因为球台上有6个球袋,分别固定在四角和边岸中部,而球是可以在球台上到处滚动的,要想把其中某一个球打进球袋,必须在球群中观察选择,哪个球的球路、角度最合适、容易进袋,在袋口附近有一个目标球,要想使这个球进袋,便要先看看球路是否合适,然后由球袋口中心,通过目标球中心,划一条直线,这条直线便是目标球进袋要走的路线。
(2)目标球上的击点
因为目标球没有外力推动本身是不能滚动的,必须通过主球的撞击才行。根据力的直线传递原理,要把某个目标球打进球袋,不能随便乱撞目标球上的任何点位,必须根据目标球的进袋线路,确定主球应该撞击目标球上的击点位置,才能完成打球入袋。
由目标球所对着的球袋中心,经过目标球中心延长线,这条线和目标球外圆相交在M点,这个点便是目标球上的击点。
(3)瞄准点
目标球上的击点确定之后,接着要确定瞄准点的位置。从目标球上的击点M,再沿这条直线向后,量出一段与球的半径相等的长度,最远点T就是瞄准点。以T点为圆心划一个圆形虚线,这个圆球形表示主球要撞击目标球必须来到的位置,主球与目标球的外圆才能在M点相交,与目标球相撞击,主球上的力量便通过M点传递给目标球,使它沿目标球球路入袋。
台球低杆发力技巧
1、眼睛要清楚地感觉到皮头的速度,如果太快,只会晃一下你的眼睛。妯杆前多擦巧粉,特别是皮头边缘部分,因为正是这部分将要触及到母球的。还有不要使用皮头比先角大几圈的球杆,因为在击打高低杆时会由于 先角承受不住皮头接触母球的反作用力,从而造成滑杆、脱杆。
2、尽量找到球杆是在匀加速状态下击球的.而且后手不要干扰球杆向前的惯性,击到母球的击点后,不要用手握住球杆,让球杆地动能充分一传递到母球里去。
3、注意对球杆的延伸,也就是不要马上抽回球杆,这样会造成发力不充分
4、瞄球时最远点尽量靠近母球,不要大于0.5厘米。首先,这样做会使你准确击打到你想击打的母球的某一部位,不会无谓下塞,有利于提高准度。其次,发力会更接近你瞄球时的预期值,做到发力充分。
5、感觉在击球过程中身体是没有一丝动作的(大力击球除外),全身只有后手小臂的拉起和放下.击球后身体姿势的保持也是非常重要,因为有个良好的习惯,就不必担心在比赛中突然在击球的瞬间因为身体的"动作"而失误。
6、除非必要(例如远距离拉杆),不要击打母球的最下点,以减少失误率。对于不同距离的子球,要改变不同的母球击球点。
猜你喜欢:
1.提高台球击球准度的要素讲解
2.台球的专业术语详细讲解 - 学习啦
3.台球的缩杆技术要领讲解 - 学习啦
4.解说斯诺克台球的专业词有哪些
5.打台球击球入袋的基本原理
本文Hash:ab6681ef81754a9fb35433ac87ee758f817218d2
声明:此文由 梦相随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开心100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