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练好陈式太极拳的基本方法一、练拳须从无极始 练好陈式太极拳的基本方法二、练拳似练桩功 练好陈式太极拳的基本方法三、练拳似画太极图 练好陈式太极拳的基本方法四、练拳似休息 练好陈式太极拳的基本方法五、练拳似练丹田功 练好陈式太极拳的基本方法六、练拳似自我按摩 练好陈式太极拳的基本方法七、练拳似吐纳换气 练好陈式太极拳的基本方法八、练拳似调剂阴阳 练好陈式太极拳的基本方法九、练拳似舒通经络 练好陈式太极拳的基本方法十、练拳似在气中游 练好陈式太极拳的基本方法十二、练拳似天人合一
陈氏太极拳,原为陈家沟拳术是一套汉族传统拳术,属于太极拳流派之一。集长拳、炮拳及红拳之术,源自明末清初河南省温县陈家沟人陈王廷,陈式太极拳有良好的健身作用,其上乘的技击作用及独特的演练风格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爱好者。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练好陈式太极拳的基本方法。欢迎阅读!
练好陈式太极拳的基本方法一、练拳须从无极始
修炼太极拳应处处结合太极阴阳之理来修炼。太极由混沌无极而生,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也就是通过阴阳的变化,化生出自然界万事万物。因此,修炼内功和拳术时,必须从无极入手,由无极而太极,然后两仪、三才、四象、五行、六合、七星、八卦、九宫、十合一而返无极。无极象始,无极象终。修炼方法一是要专练一个时期的无极桩,或每天坚持练一个小时左右的无极桩。二是每次练功练拳须从无极开始,由静生动,自无生有,练毕回归无极静站片刻,再练下一趟拳。三是每一式、每一动、每一圈均有无极始,再松回无极,式式如此,圈圈如此,修炼无极就是修炼静功、内功,在静修中培养丹田混元气,也就是化生先天太极之气。不修无极,难成太极。
练好陈式太极拳的基本方法二、练拳似练桩功
练太极拳的过程就是练内功、练桩功的过程。功夫来自桩功,慢练出真功,活桩有奇效。各拳种都非常重视桩功的练习。太极拳是内功拳,尤其注重桩功的修炼,不仅有专门的桩功修炼法,如无极桩、混元桩、采气桩、开合桩、虚实桩、八法桩、九宫桩等,而且将桩功修炼法融进练拳之中,使练拳就是练桩功,练桩功就是练拳,即拳功合一。桩功分定步桩和活步桩两大类。定步桩又称静桩功,活步桩又称动桩功。无极桩是定步桩,练拳是活步桩,拳架套路是各种活步桩的组合,所以太极拳又可称之为太极桩功。因此,行拳走架时要用桩功的思想、桩功的方法来修炼,易慢不易快,易缓不易急,式式是桩,处处是桩,静是定桩,动是活桩,开合是开合桩,转换是虚实桩,进、退、顾、盼、定都是桩。进而推手修炼也是桩,以静待动是定桩,顺势化发是活桩,能如此,则事半功倍也。
练好陈式太极拳的基本方法三、练拳似画太极图
练太极拳的过程就是描绘阴阳太极图的过程。太极是螺旋运动的环形混元体,通过旋转开合达到阴阳的变化。万物运动皆依此理,太极拳也不外乎此理。拳术套路中贯穿着各种螺旋缠丝和环形开合的动作,其实就是不同方向、不同方位运动的太极图。一动一静无不符合阴阳太极图之法像,一开一合无不都是缠丝混元圈。时而画平圆太极图,时而画立圆太极图,时而画螺旋开合太极图,时而正画,时而斜画,处处似画美丽的太极图。画图时必须与意气结合,使太极图像与意气运动结合起来,以至于只要一想太极图像,意气神形就会整体统一地描绘该太极图。同时凭着肢体描绘的感觉,再去练神、练气,进而使意、气、体三者紧密结合,逐渐进入不知有我,惟有太极图像的境界。
练好陈式太极拳的基本方法四、练拳似休息
“练拳似休息”是讲:练拳练功要求心神安静专一,全身内外周身协调。练拳的过程就是静养休息的过程,全身内外不得紧张,处处筋肉放松,做到心静安神。太极拳具有消除疲劳、恢复体力、愉悦心情、松弛神经的功能,是一种调养身心的养生运动,而不是疲劳身心的体力劳动,应当是越练越舒服。
“练拳似休息”的思想方法既符合万物顺序自然的法则又符合养生之道,也是一种脱规矩而合规矩的练法。练拳时,全身内外、上下、左右、四肢全体、大脑思想全部放松松开。松则气通无阴力,心不外想,神不外游,目不外视(也可两眼微闭),耳不外听,忘却鼻息,随意漫行,无拘无束,只在意不在形。所以练拳练功是一种养精、气、神的过程,通过练功达到神经细胞的休养,从而保持全身的活力。
练好陈式太极拳的基本方法五、练拳似练丹田功
练拳的过程也是练丹田的过程。太极拳是内功拳,全在于丹田之功,以丹田之气发动肢体运动,才能真正练好太极拳。所以古人说:“练好丹田混元气,走遍天下都不怕。”丹田功有两种练法。一种是静练,即意守丹田,这是过去道、儒、释三家常用的方法,称之为修真炼丹。一种是静动练,即气沉丹田和丹田呼吸,这是过去练内家拳的人常用的。丹田呼吸是指丹田自然呼吸,是练先天之气,故又称先天呼吸,气由此集散出入。拳书言:“拿住丹田练内功,哼哈二气妙无穷,动与静合屈伸就,缓应急随理贯通。”丹田一呼一吸即为哼哈二气。练功时,意达丹田后,阴阳便会相合,加上哼哈二气一呼一吸,丹田混元气就逐渐发动,再以意行气,以气运身,推动肢体筋骨肌肉,产生拳术运动。
一般来说,丹田功是单练的,须在丹田功(内功)基础上再去练外功(拳术)。混元太极拳汲取了上述两种练法特点,形成了意守丹田、丹田呼吸和丹田内转相结合的红尘,不仅可单练,又可结合拳术练。静、动、内、外同时修炼,拳功合一,事半功倍。即拿住丹田练功,拿住丹田练拳。无极开始,先三性归一静守丹田,待丹田气满充实后,即自然呼吸发动,意想开则气发于丹田充达全身而肢体开,意想合则气收归丹田敛入骨髓而肢体合。开即放,合即收。意想转圈时,则丹田内转,气亦转,发动肢体同时转。如此开合鼓荡,聚散收放,循环周流,越练丹田之气越充盈、越满足,充塞周身,舒张肌肤,犹如充满了气的皮球一般,在旋转,在滚动,不知手舞足蹈,惟有丹田在吞吐呼吸和内转。丹田气越足,则周身气力和内劲越大,练拳如同生龙活虎。
丹田是练精、气、神之窍位,分上、中、下三丹田,又有五丹田之说。上丹田在眼眉间祖窍深处,中丹田在脐与命门之中间,下丹田在会阴穴深处,前丹田在肚脐神阙穴,后丹田在两肾中间命门处。上丹田主练神,中丹田主练气,下丹田主练精,后丹田主练精气转化,是内气出入之门户,前丹田主练神气转化,是心神、肾志交通之门户。练功练拳时,这些丹田都会在发生作用。待功行圆满时,凝神于下丹田则沉重如山,注神于中丹田则得中和之道,凌神于上丹田则至虚至灵。
练好陈式太极拳的基本方法六、练拳似自我按摩
练太极拳的过程亦是自我按摩的过程。古人称之为“气血周流自按摩”。当练到丹田能自发地一呼一吸,混元气能鼓荡发动时,即腹内松静气腾然,促进了腹肌伸缩和膈肌升降活动,起到了自我按摩腹部和大小肠、膀胱、脾胃、肾脏等内脏器官的作用。当练到会阴下丹田能自动地一伸一缩,而且发热跳动时,起到了自我按摩膀胱和肛门括约肌的作用。练拳时旋腰转脊,两腰抽换,命门与肾发热,起到了自我按摩两肾与命门的作用。胸腹开合折叠,运化胸中太和元气,调节了胸、腹腔压力,起到了自我按摩心肺脾肝肾五脏的作用。周身十八个关节小球的螺旋缠绕,起到了伸筋拨骨,舒缩肌肤、血管、神经,滋润骨膜、灵活关节的自我按摩作用。当练到身上发热、或筋肉跳动、窍位发热发胀或跳动、热流串动、甚至热气盘旋全身时,就起到了自我按摩肌肤、筋韧和穴位的作用。另外,松气震脚所产生的颤震,松气放劲所产生的颤抖,一松一紧时的收敛和充张,以及眼神的收放与顾盼,都具有自我按摩的作用。
练好陈式太极拳的基本方法七、练拳似吐纳换气
练太极拳就是在练吐纳术,练功练拳的过程就是吐故纳新、采气换气的过程。古人说:“开合即为拳经。一开一合,拳术尽矣。”开合是由内而外的开合,是意气开合带动肢体内外、脏腑经络、筋骨肌肤的开合。开合其实就是吐纳,就是呼吸,就是收放,就是内气与外气的出入交换。首先是丹田开合。拿住丹田练内功,哼哈二气妙无穷。哼哈二气就是丹田的一呼一吸、一开一合、一吐一纳。呼吸往来气通周身,从而带动了全身之气的开合呼吸吐纳。再进一步,周身内外、脏腑器官、经络窍位、肌肤毛孔也都在开合呼吸、吐纳换气。一开气开、窍开、百脉开、肌肤开、毛孔开;一合气合、窍合、百脉合、肌肤合、毛孔合;一呼气呼、窍呼、百脉呼、肌肤毛孔皆呼,排出体内浊气;一吸气吸、窍吸、百脉吸、肌肤毛孔皆吸,纳入清新氧气,甚至眼、耳两窍都参与吐纳换气。这种由丹田先天自然呼吸法形成的周身一家的吐纳呼吸机制,能更有效地促进新陈代谢,清除体内垃圾,增强细胞再生能力,营养内脏组织器官和肌肤骨骼,培植太和元气,涵养浩然正气,充实混元内气,增强卫气能量,形成护体气膜。不仅能防病抗疾,而且能延缓衰老,还具有抗击打能力。
练好陈式太极拳的基本方法八、练拳似调剂阴阳
练太极拳的过程就是平衡阴阳,转换阴阳,调剂阴阳的过程。易曰:“一阴一阳之为道。”世界上任何事物,包括人体本身,都由阴和阳两方面组成的对立统一的太极整体。“道”是关于世界本原和事物运动规律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太极即为阴阳之大道。太极拳是太极中之小道,是调剂人体阴阳的方法。阴阳平衡,在体则气血两旺,身体健康;在用则周身稳固,不惧他人推撞。偏阴偏阳,在体则气血不和,身患疾病;在用则顶瘪丢抗,受制于人。从事物属性来看,“天为阳,地为阴”,故上为阳,下为阴;“水为阴,火为阳”,故血为阴,气为阳;肾水为阴,心火为阳;柔为阴,刚为阳。从事物运动来看,动为阳,静为阴;开为阳,合为阴;虚为阳,实为阴。所以练拳时,必须阴阳相合,上下相随,气血调和,心肾相交。必须阴阳匹配,左右对称,高下相召,屈伸相应。必须阴阳各半,刚柔各半,虚实各半,不可过阴、过阳、过实、过虚、过刚、过柔,不偏不倚,无过不及。必须阴阳互为其根,转阴成阳,积柔为刚,由静生动国,欲上先下,欲左先右,欲前先生,欲开先合。而又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开中合,合中开;静中动,动中静,虚中实,实中虚;柔中刚,刚中柔。阴阳互济,太极为真。
练好陈式太极拳的基本方法九、练拳似舒通经络
练拳的过程是气满开窍通三关,以意行气通经络的过程。人体是一个以脏腑经络为内存联系的有机整体。经络遍布全身,是人体气、血、津液运动的通道,有如网络一样联系周身,将人体所有的内脏器官、孔窍以及皮毛、筋肉、骨骼等组织紧密地联结起来,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而且又有阴阳之分,各有所系和循行位置,宛如一阴阳太极球体。经络具有通行气血,营卫全身,温养脏腑组织器官,濡利筋骨关节,调节阴阳平衡,抗御外邪和保卫机体的作用。太极拳混元开合、螺旋缠绕的环形运动,完全与经络的走向交接规律、表里相合关系以及循环流注次序相一致,如环无端,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如立圆混元圈运动时,气沿任督两脉循环周流;平圆混元圈运动时,气沿带脉环绕盘旋;环形双分开合时,气沿冲脉环周流行;而又同时沿手足阴阳十二经络循环周流。开时,太和元气胸中化,由内向外,沿手三阴从胸开至手,与手三阳交;合时,由手三阳返回,从手走头与足三阳相交,并一起从头走足下交足三阴,再从足走腹而相合,复又交手三阴。如此交接循环,周流全身,疏通经络。这是气满开窍自周流,无须专门导引,只用心意旋转混元太极拳圈即可达到阴阳循环、疏通经络的目的。
练好陈式太极拳的基本方法十、练拳似在气中游
练太极拳好比是在空气中游泳一样。太极拳是意气运动、肢体运动、外形运动、拳术运动,其实是内部心神意气运动的结果。当练到内气流动与肢体外动相一致时,这才叫内外合一,就会感觉到四肢百骸荡然无存,不知我之为身,身之为我,惟有意气在流动。意开气亦开,意合气亦合,意转气亦转,意升气亦升,意降气亦降,意动全身内气都在动,这才叫周身一家,就会感觉到“虚而灵、灵而通、通而变、变而化、化而虚空、空而飘缈”之内景,飘缈欲仙,似脱胎换骨一样,手虚、脚虚、身虚、心虚、意虚、神虚,处处虚灵。此时内气与空气融合为一体,如同在空气中游泳一般,进退沉浮,左右盘旋,忽上忽下,一片神行。修炼至此感觉,是最佳状态,是高级运动的享受。
练好陈式太极拳的基本方法十一、练拳似修心养性
练功练拳是修心养性、静养身心的全过程。求无极、养内气、练桩功、调阴阳、通经络、运开合、吐故纳新、丹田用功,这些都是与修心养性分不开的。人有三宝精、气、神,又有七情和六欲。三宝无损身健康,三宝有损则生病,耗尽即死。人在幼年,不受七情六欲之忧,可以保持人身先天之三宝。到成年后,眼、耳、口、鼻、舌、心、意等七窍的活动逐渐增多,太过了则精、气、神三宝逐渐有所损伤,导致阴阳之气不平衡,阳衰阴盛,身体渐衰,抵抗力减弱。若受到六邪外感与七情内伤,就会生病。六邪外感首先是风,一风可生百病,由皮肤毛孔侵入肺,再传至其它各经脏腑。受风后极易感受其它五种邪气,亦可同样传至其他各部位,产生病症。内伤之七情都是由气引起的,一气能生百病,气不顺则血凝,气血不通畅,滞于何脏,何脏即生病。所以要外避风寒内避气,修心养性保三宝,即以修心养性之法来静养三宝、炼化三宝。修心养性,全凭心意用功,锁心猿,拴意马,四门紧闭(指眼、耳、口、鼻),静心修炼。意者心也,心者神也,神者性也,四者为一体也。心神意性贯身中,使精不离位,气不离体,神不离身,养精养气养神,此为静养三宝。眼为见性,耳为听性,心为勇性,三性合一为灵性,静养灵根气化神,养灵养性见天真,使神向下走,精向上行,练精化气,练气化神,此为炼化三宝。气血全身通畅,三宝复亏不愿,既可祛病养生,又能延年益寿,打拳自有威力。同时,修心养性的思想和方法要贯串到人的整个生活中去,十年修炼,十年养气。
练好陈式太极拳的基本方法十二、练拳似天人合一
修炼太极拳是使天、地、人三才合一的过程。太极是天地阴阳之大道,太极是化生万物之祖气。道即气,气即道,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包罗万象。太极拳是小道,本于太极阴阳之大道。修炼太极,不仅要修炼拳术之小道,还要修炼太极之大道。道无止境,修无止境。用大道思想来修炼人体自身阴阳,修炼人与人、人与事、人与自然的相互阴阳,不断完善自我,超脱自我,升华到与天地同在。修炼时,要将自身小太极融于天地大太极之中,逐渐达到天地人三才合一的境界。动静开合犹如天地阖辟,静则似天地合壁之混沌,动则似轰隆一声天地开。开则人与天地同大,合则天地与人同小,转则似日月乾坤螺旋环绕。站立如顶天立地,好像头顶于天而足踏于地,上天、下地,人居其间,上、中、下一气贯通,任何力量也不能动摇。气化循环亦同天地,海水之化云升腾,降为雨露,即天地间气化循环。心属火为阳,肾属水为阴,以心意之阳下降肾宫,温存守之,心肾相交,水火升降,犹如天日之阳下照江海,阴水得阳火照煦,则化气升腾,云行雨施,泽被大地。升降收放亦连天地,长则清气上升通天阳,降则浊气下降入地阴,收则采收天地日月精华之气,放则内气与外气融为一体。另外还要顺应四时气候的变化,因时制宜修炼。
看了“练好陈式太极拳的基本方法”文章的人还看了:
1.陈式太极拳的练习步骤与方法
2.练好陈式太极拳的四大法则
3.学好练好太极拳的方法
4.习练陈式太极拳法六要领
5.太极拳猫步的练习方法
陈式太极拳基本功 教你打好陈式太极拳基本功
太极拳有很多的分支,陈式太极拳基本功的练习是学习太极拳的重点所在,如何练陈式太极拳基本功呢?今天学习啦小编就和大家跟着陈式太极拳基本功教学来简单的了解一下。
陈式太极拳基本功的八大特点
陈式太极拳的特点很多,小编主要将其归纳为八个主要特点,具体请看如下。
特点一
相连不断、滔滔不绝的一气呵成要求在练全趟架子时能够进一步做到一气呵成,内劲不断。
特点二
我们的大脑在这些意识形态的控制下,会在我们的身体里进行流动,这时候要留心我们的呼吸,要注意气流的控制。
特点三
腰脊带头、内外相合的节节贯串运动腰是左右平行转动的中轴,脊是上下弯曲的根基。
特点四
立身中正、上下相随的虚实运动动作能分清虚实的转换,就可耐久不疲,这就是一种动力活动。
特点五
顺逆缠丝的螺旋运动太极拳运动必须如抽丝的形状。
特点六
我们的身肢在放长的时候,其弹性运动在外表看来是由我们的腿的缠丝劲带动的,而事实上,其实是身体内部促进了腿部肌肉的延伸。
特点七
从柔到刚、从刚到柔的刚柔相济运动要点是坚持初,仍须不失绵软,在柔软之下,向着更有弹性的坚刚上迈进。
特点八
从慢到快、从快到慢的快慢相间运动从慢到快、从快到慢的快慢相见运动,就成为太极拳的第八个特点。
要点分析
一、注意放松,不用拙力
放松不等于松懈,而是在身体自然活动或稳定的情况下,使某些可能放松的肌肉、关节做到大限度的放松,动作时避免使用拙力和僵劲,太极要求上体正直、安舒,不要前俯后仰或左右偏钭,两臂该圆的就要圆满,腿该屈的就必须屈到所要求的程度。
二、上下相随、周身协调
上下相随,就是下肢和上肢的动作要协调一致,不要下肢的动作完成了,上肢的动作还没有完成。
初学者虽然在理论上知道要以腰部为轴,由躯干带动四肢来完成动作,但做起来往往不能密切配合,所以先通过单式练习,以求四肢的协调,然后再通过全部动作的连贯练习,逐渐达到全身的协调和完整,从而使身体的各个部位都得到均衡的锻练和发展。
三、虚实分清、重心稳定
初步了解太极拳的姿势动作要领后、就要进一步请注意动作的虚实和身体的重心问题,一个姿势到一个姿势牵扯到姿势的连接、位置和方向的改变,处处贯穿着步法的穿换和重心的转移,由实到虚,由虚到实,即要分明,又要连贯不断。
四、呼吸自然
太极拳要求呼吸自然,不要因为运动而引起呼吸急促,初学时该呼就呼,该吸就吸,呼吸和动作不要相互约束,待动作熟练之后,再根据个人锻练体会和程度,随着速度的快慢和动作幅度的大小,按照起吸落呼,开吸合呼的要求与动作自然配合。
细说呼吸练习
太极拳的呼吸方式可分上下两层,呼气时上层之气由鼻呼出,同时下层反降之丹田:吸气时上层之气由鼻吸入,下层之气反由丹田逼上。
凡是习练太极拳至相当程度,经名师口传面授均能达到,然而初练者可不必过分求之,以免妨碍拳式姿势的正确。
初步的练习者只要求达到动作和缓,呼吸自然,周身舒适和顺即可。
在太极拳学习过程中要求我们集中思想,专注于太极拳的学习,全身放松。
达到太极拳要求的呼吸有一逐步渐进的过程。
初练一二年之内,着重注意架势的正确就可以了,可以暂且不讲究呼吸,只是听其自然,慢慢形成太极拳呼吸方法。
通过改变呼吸频率、刻意屏气等方法勉强使气沉丹田,势必易入歧途。
经二三年练习后,姿势拳架逐渐正确,周身松柔,思想宁静,达到一定程度时,则气之呼吸运用就不可不加注意了。
若不明此理,日后难以达到太极拳之较高境界。十三势行功心解中云:“能呼吸,然后能灵活”,意即呼吸与动作当求其相互合拍,应呼者呼,该吸者吸。
盖吸者为虚、为蓄、为合:呼者为实、为发、为开。知之然后身体能灵活,否则虚实不清,真谛全失。近代普通的太极拳教习授徒一般分为内外两部,内部为呼吸,外部为拳式,但往往是只教外部,不传内部。
结语:关于陈氏陈式太极拳基本功,我们就分享到这里了,练习陈氏太极拳基本功,不仅可以提升我们的太极拳水平,还可以让我们的身体更加年轻。今天,我们和大家简单的了解了一些陈式太极拳基本功的相关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陈氏太极基本功相关文章:
1.陈式太极拳步法图解
2.太极拳的两种步法练习
3.太极拳基本功训练有哪些训练方法
4.陈氏太极拳24文字解说
5.陈氏24式养生太极拳
陈式太极拳小架的基本要求
太极拳作为中国武术优秀的拳种之一,在世界上广泛传播,人们对太极拳的认识和价值取向的变化促使了太极拳众多流派的产生,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陈式太极拳小架的基本要求。欢迎阅读!
陈式太极拳小架的基本要求
陈式小架拳的每一招式,须成立体形态,方能做到八面支撑、内外相合。
都要做到丹田内气充实,转换顺遂不丢劲,身体松柔,能感觉到每一片肌肉都是活的,肌肉和骨骼就像是互相分离又是互相辅助的,每一举动内劲畅达四梢,虚灵劲的奇妙感觉始终伴随着。
小架的每一招,都是用到技击,都有用法。如云手,走交叉步。很多人不知那是干什么用,那都是摔的动作,大背摔。云手不但能格挡化劲,还能打,能摔。
手上的缠丝劲,脚上的缠丝劲。若将云手练好,推手实战都可以用到,反过来说,你可以将太极的诸要领秘诀都应用在云手这一个招式上练习,功夫依然上身。练拳多年,学会用腰裆劲和脊柱劲。
云手是太极拳中的重要技法,学习的时候需把握当中的特点,同时还要加以实践才能提高。
小架的膝盖不能呈“∞”型转来转去,谁转谁膝盖疼。你用劲法不对,运动的原理也违背了膝盖的生理功能,不疼才怪。这是很多人练太极拳留下的病因,特别练大架尤为注意。
小架的膝盖是定位的,棚者劲,但不能太往内扣,扣多,膝盖眼会像针刺那种酸痛。
双重
小架拳要转换轻灵,避免双重。双重是病,其表现为:盘架时迈步迟重,起落不稳,老像重生,难以自控;推手时,攻哪守哪,顶抗有余,不明化取。虽练拳多年,仍处处受制,皆因双重所致。
要明阴阳之理,划清自身虚实,迈步轻灵如猫行。虚实的变换主要靠两肾两胯来完成。正确地变换虚实,肾应能够自然出入,肾的出入在推手中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可见,太极拳对于我们的身体还具有一定的调养功能,可以促进我们的健康。
比如说,骑自行车时,一脚松沉下蹬,下蹬之腿一边的肾胯随之下降为实;另一脚沾粘吸提,胯肾随之上升为虚;如果双脚齐蹬则滞,犯了双重之病。
那么在习拳过程中,向前迈左步时,左肾左胯升起为虚;同时,右肾右胯下降为实,左右反之。概括讲,凡是虚腿的一边肾胯升起;凡是实腿的一边肾胯下降。无论盘架子和推手都必须做到这一点,就能实现拳论所说"出肾入肾是真诀"之要求。
呼吸
小架拳的呼吸应以自然为宜,太极拳之呼吸是太极拳爱好者所关心的一件大事,而一些书刊杂志又各说不一,使得练拳者无所适从。
首先要弄清三大呼吸系统,即胎吸、身体呼吸、及口鼻呼吸。这三大呼吸系统,不管你意识到或没意识到,都在完成与大自然交换气的任务。
三者缺一不可,否则就要影响健康,甚至威胁生命。口鼻呼吸入肺,只有胎吸,气才能下达气海,才是真正的深长呼吸。呼吸深长,一般说来,身体健康,寿命长;呼吸越浅,健康越差,寿命越短。
通常所说的腹式呼吸或叫丹田呼吸都不准确。准确的说法,应该叫胎吸。方法是用神阙穴进行呼吸,吸时神阙穴(脐轮)带动肚皮往命门贴,呼时还是用神阙穴带动肚皮回原处。这样一收一放,周而复始,任其自然。呼吸时注意
小架拳为了使身体中正安舒,支撑八面,必须做好外三合,即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以搂膝拗步为例,左脚开步,右肩与左胯合住,右肘与左膝合住,右手与左足合住,右脚在前相反之。
外三合就好象木工在竖门窗时,为了不变形,首先打个"X"来固定框架一样。有的在胸前想象一个十字,当然,我们习拳者的外三合,主要是靠意念来实现了。太极拳的中正,并不是绝对保持身体中心与地面垂直,而是保持身体平衡。
最后
松柔, 松柔并不难,难的是“好钢”能不能恰巧使在刀刃上,运动是否能刚柔相济。现在社会上练太极拳松柔者比比皆是,到处都人云亦云用意不用力、四两拨千斤,不知其松实则是懈,究其原因,则因失之真正对抗实战。
松不是懈。什么是松、什么是懈?松,关节是开的。懈,关节是闭合的。懈是人之自然本能,即从上到下堆为一滩。脖颈懈则垂头,腕懈则垂手,肩懈则垂臂,脊椎懈则弓背,腰懈则身瘫,胯懈则身不正,膝懈则立不稳,脚腕懈则无力。
如何能松而不懈是练松功的关键,太极拳走架,出手时用指端把手臂领出去,而不是用胳臂把手推出去;出腿时用脚趾端把腿领出去。
初学拳入门阶段可说是打磨拙劲以入柔,松是此时的关键,是训练的核心,运动的灵魂。
如能达到松而不散,整而不僵,沉而不滞,周身一家的程度,表明拙力基本已化,入门以松到底的阶段已经完成,应向深度进发,即盘调内劲,用意念贯劲,积柔成刚,但外形上还不失松柔的表象,以至达到刚柔相济。
紧接着再结合推手向听劲、懂劲方面追求。所谓听劲是知彼劲之真假虚实,所谓懂劲则是善于利用真假虚实。如彼欲制我一臂将我推出,我知迅速放松,彼若不进,谈何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
故欲要引进落空,必须造成假象,使彼感觉已得势,即俗话说,给他一个拐棍儿,待他一拄上扶即已支撑住,则立即抽掉拐棍,使彼在得势中突然失势,栽一个大跟斗,这种假象一般多是用“掤”法来完成,拳经日:“擎起彼身,借彼力”即此也。
陈式太极拳小架与大架三个特点
一是脚根
有些大架的名师们,在讲拳时一开始起式就强调“脚尖稍外摆”。我到底不知道脚尖稍外摆有什么好,出自于哪里,有什么依据。仔细观察练大架包括新架的大师,并不都是外摆,反而很注重内扣。
小架对脚的要求是脚尖尽可能的内扣,至少也要平行,绝不允许外摆脚。脚尖内扣,大拇趾才能领起,膝盖自然外撑,自然也就合胯圆裆。
相反,脚尖外摆,从前面看两腿开得宽了,好像是圆裆了,实际上外摆脚正好为圆裆做好了一种掩饰,误认为前开裆就是圆裆。这样以来,拇趾不能领起,脚的内侧不能踏实,就谈不上扣裆合胯,出劲也就失去了前提。
前开三尺,不如后开一线!腰胯不松合者,当向脚底求之。
二是中节
讲含胸不说拔背
含胸拔背是一般太极拳论中的说法,大架教学中也常有此说,但真正的师傅带徒弟是不是这样教可不敢肯定,一般的师傅肯定要在含胸拔背之后再加上好多解释,不然让初学者费解。
小架不讲拔背,就是说讲了含胸就够明确的,含胸自然拔背,再说拔背只能让初练者耸肩架肩,也可能会造成拉紧命门。
讲踏腰不说命门后撑
说踏腰就是把腰松下来,自然放松。骨盆形成一个兜,让腰坐下来,通过两胯根的松合完成腰的运动。命门后撑表面看来身背五弓,虎背熊腰,却会造成全身紧张,又违背了太极的原理。
要知道,在行架过程中,两腹股沟始终是放松的,有任何一个顶了,那就错了。命门后撑可能会形成两胯根“双顶”,更会造成两膝盖的“双顶”,这样就离膝盖损伤不远了 。
讲松跨不能转体
大架转体的动作很多,辐度很大,但很容易形成顶胯。从外三合上说,两肩与两胯四点成面,不能扭动,歪曲,折叠,始终在一个平面。小架讲究重心的转换要靠两胯的松合完成,身法不能向两边倾斜,只能顶劲领起,中正安舒。
讲合跨不能起伏
拳打转关。在拳架的续接中不能有起伏,所谓宁低不高行平线。大架的行拳中常有起伏现象,我认为不应该。因为起伏,两胯就合不住,劲也就丢了。所谓一气呵成,就是说一套拳打下来,中间没有断劲的时候。
不停的起伏,必然形成丢顶。小架在这方面就很严格,就是做金鸡独立和朝天蹬也不能完全站立,也要分成左右两半,一边上领,一边下沉,通过合胯,上下对拉。
讲泛尾闾不说敛臀
对于初学者来说往往把这两个说法割裂开来。一说泛尾闾就撅屁股,一说敛臀就顶胯往前收,弄得无所适从。实际上这两种说法应该是统一的,尾闾轻泛和敛臀并不矛盾,尾闾外泛,臀下部自然收敛。
说泛尾闾正好和塌腰的说法上一致。单单强调敛臀,又会做得腰部紧张,膝盖前顶。塌腰泛尾闾,掌握适度,能使全身的重量通过臀部下行至脚跟,膝盖不承重,也就没有损伤之虑。
讲膝盖外撑又要内合
发现练大架的好些拧膝盖非常严重,有些大师也能把人晃得眼花。可能是以为太极都得走圆,膝盖不走圆 不是太极拳。这样一夸张,下身也就不实不稳了。左右移重心以及拳式的转换都是靠拧膝盖完成,真够难为膝盖的。
小架拳就要求膝盖对着脚尖,移重心时膝盖外领而不外转,合胯时拇趾领起膝盖内扣。外撑形成棚劲,内扣形成合劲,永远不能跪膝!跪膝了想再撑起来,不拧也没办法了。
三是界定
小架之小是有严格的规矩,相对于大架来说是书房架,看家拳,就是说小架细腻,条条道道很多。从头到脚,各有各的界。头领正,不可前后左右歪斜。手的界是左右各有各的范围,各画各的圆,各管各的半边。
往往是一手到中界, 一手到边界。脚也有脚的界,小步一肩宽,大步一腿长。手的界限要与脚的界限相应,做到上下一致,周身相随。另外,胯,膝,臀也都有自己的界限。
从方位上说,上下左右前后形成以自己为中心的一个圆体。莫贪莫夹,无过无不及,做到各自的度而恰到好处。
小架之美,不只在他的理论体系,非陈鑫一图说能尽言。关键是同仁在习练中感受她的真谛!互不保守,各抒己见,才能光大小架拳。此为本文拙见之意旨,共勉共勉。
陈式太极拳小架的基本要求相关文章:
1.陈式太极拳小架的学习要领
2.陈式太极拳小架的五个特点
3.陈式太极拳小架
4.如何打好陈氏太极拳小架的转关
5.陈氏太极拳小架的腰领与裆合
6.陈氏太极拳小架一路(预备式)
本文Hash:50e4cc668a30e0e83674979322e49a3097d1d4dc
声明:此文由 飞舞九天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开心100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