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对学生的影响优秀范文

随着我国体育课程与教材改革的不断发展,体育课的目的不仅仅局限于体育的健身功能,而且越来越重视体育的健心功能。在小学生体育课程中,尤其注重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体育课对学生的影响相关范文,希望能帮到你。

范文一:体育课对学生的影响

体育教育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利用体育这一特殊活动方式所进行的相互之间的信息传递、沟通、传播,是人们社会文化活动的组成部分,它以多种形式展现人们在体育领域进行社会交往的生活活动和精神活动。体育教育以制度、规则、规程等为代表,规范交往参与者行为的人为的约定形式,对交往参与者具有限制和教养的作用,并在公正的基础上,融合了不同民族、不同个体的伦理准则和共性,因此最集中体现体育精神,对人的道德素质、行为规范的提升有强制作用和指导作用。体育运动中的团结协作精神、友谊合作精神、拼搏进取精神,无不给人以直接的或间接的教育,对人生产生深深的影响。因此,我们学习体育要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导向功能、创造功能、娱乐功能、育才功能,使我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与体质同步增长,真正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健康发展的人才。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对学生学习情感的产生具有很大的作用,体育教学也不例外。有了良好的教学情境就能激发其强烈的好奇心。强烈的好奇心是保持旺盛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比如在一节前滚翻教学中这样讲到,孩子们,今天我们来看天。孩子们一听这有什么希奇的,都仰头望着天空。这时老师又说了,只不过今天我们看天的方式有点特别。这下强烈的好奇心可把孩子们吸引住了。怎样看天呢,老师说,我们从胯下看,谁能双手着垫翻过去,并能看到天,谁就是这节课的英雄。听了老师的讲述,学生们个个欲试,谁也不甘落后。因此,激

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创设情景满足他们的学习愿望,发挥他们创造性学习,为终身奠定快乐体育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体育课是单调的、重复的练习来锻炼身体的,这是很多人给体育课下的定义。在这里我要对大家说,体育的锻炼可以不这样的。在体育课上我们仍然有美的享受。这就是让音乐走进课堂。比如:随着教师的讲解、示范,播放轻音乐,在学生练习过程中配播儿童轻快乐曲,在体育课结束部分用音乐舞蹈的形式来结束课程。这样除了增加课堂的愉快气氛外,还能减轻学生运动的疲劳和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这不仅是优质体育课的需要,也是未来体育课的需要。因此,针对体育活动的单调乏味,教师一定要创设欢乐轻松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让他们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进行各种活动,寓教于乐。 很多人认为体育课应该是跑啊、跳啊让学生机械的反复练习。其实根据儿童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游戏才是他们的乐园。如果体育课的教学机械而无生命力的话,学生是不会感兴趣的,是枯燥乏味而又令人厌烦的。自古以来教师被喻为“辛勤的园丁”,而学生则是是花圃中那一朵朵初绽的小蕾或骄人怒放的鲜花。在体育课中只要你稍加留意就会发现有些花“无精打采”。他们的“无精打采”也正是因为体育课的枯燥乏味,机械的反复练习。这时,我们只要多费心思尽量用游戏的手段来提高兴趣,使课变得生动多姿,学生听起来就会有滋有味,动起来也会生龙活虎。

体育教学是双向多边,复杂的活动。体育教师掌握着教学方向、进度和内容。在体育课中即使有了轻松愉快的音乐和丰富有趣的游戏,

教师不参与活动,只是让学生活动,这样的游戏毫无生机,学生玩一会儿就毫无兴趣,我就经常和孩子们一起活动,效果非常理想。因此,师生共同参与活动是学生快乐体育的桥梁。传统的体育理论认为师生之间是命令与服从。教师神情严肃,不容质疑。这样学生言听计从,根本就谈不上快乐而言,快乐体育就是要建立师生之间和谐协调平等的关系。

一个好的体育老师不能只上一节好的体育课,要随时让学生体验上体育课的乐趣,每堂课都有新感受,喜欢上体育课。第一次上课做《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学生会很感兴趣,第二次也许也很感兴趣,那第三次呢,第四次呢,若干年后呢。社会在进步,教育教学在创新,依旧是原来的知识和方法学生学久了会感到疲倦,厌烦。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才能促进教学的发展,才能使快乐体育真正快乐起来。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多媒体教学在语文、数学等学科中得到广泛开发和应用,但在体育教学中情况却不容乐观。如何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组织体育教学,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因此,用多媒体技术优化体育课堂教学,渴望引起体育教学从观念到形式的变革,从而推动素质教育。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应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开扩了学生的知识领域我国教育学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多媒体课件应用于体育教学,以其鲜明的图像、生动的画面、灵活多变的动画及音乐效果,把学生带入一个神奇的世界,充分地调动起了学生求知欲望

和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运用多媒体后,学生会精神百倍,劲头十足,兴趣盎然,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充分激发了学生浓厚的求知欲望,提高了教学质量。利用多媒体软件教学,突出了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提高教学效率在以往的体育课教学中,动作的重点、难点都要由教师反复示范、着重指出,一堂体育课中要重复多次。遇到复杂、迅速的动作,不利于学生观察和仔细了解每一个动作细节。

体育教育中的团结协作精神、友谊合作精神、拼搏进取精神,无不给人以直接的或间接的教育,对人生产生深深的影响。因此,我们学习体育要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导向功能、创造功能、娱乐功能、育才功能,使我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与体质同步增长,真正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健康发展的人才。

单位:湟中县第一中学

姓名:马进良 性别:男

学科:体育教育 职称:中学一级

范文二:体育课对大学生个性的影响

摘 要:通过对大学生的个性、个性倾向和个性生理特征在体育课中的表现进行探讨,旨在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

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的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倾向性是个体对某事物占主导地位的指向性。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个体经常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自我意识和主体意识是个性的基础和核心。在自我意识的支配下,个性的各要素、各层次之间的相互制约、影响,并通过个体活动,表现出各自不同的丰富多彩的个性内涵。

个性的形成受先天遗传因素、后天的环境、教育因素的影响,是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个性的形成依赖于人的素质(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品德素质等等),而素质只为人的个性形成提供了可能性,它并不是人的个性形成的主要决定因素,它主要由个人的生活史所决定,并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影响。

对于大学生们来说,大学生活是他们个人生活、学习经历的重要时期,是他们一生中生理、心理变化较为明显的时期,所以也是他们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在中学时代,他们接受着只注重智力开发的“应试教育”,一旦考上大学,大多数人又是众星捧月般而来,突然独立面对生活、学习、社交等种种问题时,

这些生理上成熟,但心理尚未“脱乳”的佼佼者们,往往显得无所适从。这在体育课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体育学科具有其鲜明的特性———实践性、整体性、社会性、差异性、复合性、灵活性、交叉性等。体育学科为学生提供了独有的、开阔的学习和活动环境。它不同于其他学科大部分是“纸上谈兵”,而是“寓教于动”,课内外有机结合,而且体育课本身具有显著的社会性;在个人身体条件、性别、地域、气候、场地设施条件、学校体育传统等方面具有差异性;它融知识、技能、身体、精神为一体,具有开发智力、培养创新能力的体育课程目标的复合性;体育课内容、手段具有灵活多样性;它具有多种学科互相渗透、互相交叉的交叉性等等。加上充分的观察、思维、操作、实践的表现机会,体育学科对于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和个性的形成,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如何才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个性呢?

1 确定培养的目标,重视学生的兴趣

高校体育教学目标———传授必要的体育知识技能,为终身体育打基础,发展创造能力,完善人格与个性。

莫美华:体育课对大学生个性的影响

高校体育教学是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的教学活动,它可改善学生的认识结构,传授知识技能,为今后更好的创造发展提供知识技能。进行创造能力的开发,培养体育的兴趣和习惯,使个体的个性和心理健康发展,这是高校体育教学应更多关注的目标。在体育教学中,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就必须重视学生的兴趣。兴趣是人的生活活动的一种倾向,也是行为动机的一个基本因素,它对于学生个性的形成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了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否则,即使采用强制办法,学生身顺而心违,个性受到压抑,学习效果就不会好。但是兴趣只是学习动机的一个条件,不是目的。因此,我们要根据学习任务与兴趣本身的变化规律加以诱导,达到发展个性、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4 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的体育教学强调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而忽视学生主体作用,这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体育素质教育是一种弘扬学生主体性的教育,它强调发

展学生个性,强调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体育素质教育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不仅是健身的需要和调动学生锻炼积极性的需要,而且也是学生明白道理、增进自觉、提高体育意识的需要,是培养学生兴趣、习惯、爱好和特长、能力的需要,发展个性的需要。

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不能单纯理解为在体育,,甚至回到,。,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能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体作用,正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程度如何的一个重要标志。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越好,则学生的主体性就越明显。因此,要求教师精通教材、认真备课,更好发挥在“幕后”的主导作用。现代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学生都希望自己具备健康的身体,更好地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掌握和提高身心健康知识,更好地体现个人社会价值。所以在体育课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都能以学生的自我意识和主体意识为载体。通过学生个体的心理活动发生作用,落实并表现在他们的行为上。在这个过程中,体育教师是学生心理变化的主导者。

2 重视教学内容改革

。开设田径、篮球、乒乓球、武术、散打、跆拳道、、健美操、形体训练、健美等项目供学生选修。每个学期自选一至两项,如果学习时间不冲突,学生还可以到自己所喜爱的项目组去上课。或者80%的时间在某一个项目上课,就可以参加该项目的考试,20%的时间可以到自己喜欢的其他项目去上课。其次,重视基础知识、原理、技术的传授,培养学生自我设计与评价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把课外活动组织能力、组织比赛和裁判能力、相互保护和帮助能力,对技术练习独立串联、运用、编排和创新能力、体育欣赏能力等内容纳入教学中。

3 重视教学手段的改革

过去教师在上体育课时样样都管,但实际效果却不明显,原因是抑制了学生的个性。现在,我们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由以教师的教为主逐渐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与练为主。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计划、指导和检查,在具体方法上要变灌输式为诱导式,让学生智力和体力方面的各种个性特征得到充分显示和发展的机会。如授新课时,教师进行诱导,让学生自己做,再辅导检查;而上复习课时,教师则应将重点放在纠正个别学生动作不规范上。此外,还利用游戏法、配乐法、放松法来提高体育课的质量。

5 结束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提出,体育日渐社会化、生活化,体育课教学给学生带来的影响,渗透到了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可以说随着大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活,它在学生个性形成的过程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并积极地影响着学生个性的发展,使学生的个性逐渐趋于成熟和完善。参考文献

1 黄群瑛,龙光敏.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双重体育能力的培

养.学校体育卫生研究,2001

2 凌启平.体育教学与个性发展.优秀论文集.广西师范大

学出版社,2000

范文三:体育课对大学生终生体育锻炼的影响

摘 要 本文拟就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帮助学生会学会科学地锻炼身体,拥有一个强健的体魄,为终身体育奠定身体基础。加强体育基础理论知识和运动技能教学,从理论形成终身体育思想;改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体育能力;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养成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自我锻炼的能力等方面作一些调查和探索。

“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生命在于运动,体育不只是局限在个人发展的某个阶段的活动,而应是贯穿于人的一生的整个生活内容,是终身的需要。学校体育教学对实施终身体育起着很重要的启蒙和桥梁作用。首先,加强体育基本理论只是和体育技能的教学,在学校接受教育的青年正处在身体成长发育的旺盛时期,在这个关键的阶段,施以科学的体育教育方法和手段,促进学生身体朝着正常的方向得到良好的发展,为一生打下良好的体制基础;其次,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在学校期间又是人的一生中接受系统的、科学的、全面的身体锻炼的时间最长而且最有保证的阶段,学生可以较为系统地提高自我锻炼能力,发展学生体育的兴趣,为今后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打下基础。因此,通过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06级和2007级学生体育课进行调查。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兴趣和能力。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从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06级和2007级公体学生中抽出2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的书籍和资料,查阅相关科学领域的科研成果和学术信息。

2.问卷调查法,对研究对象发放问卷200份,收回196份。回收率98%,回收问卷有效率100%。

二、结果与分析

(一)提高体育课的理论教学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70%以上的学生认为课堂体育知识对学生体育锻炼很重要,仅有2%-6%的学生认为不重要,不到10%的学生认识模糊、不确定。课堂上绝大数学生能熟练地掌握所学的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并能够创造性地运用到锻炼身体的实践中去,这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结果。在体育教学中必须重视体育基本理论知识的教授,指导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把科学的方法传授给学生,晓之以理。让学生在正确方法的指导下从事锻炼,尽可能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二)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72%的学生对学校的场地、器材和开设的活动项目还是满意的,仅有27%的学生对开设的体育课内容不满意。所以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要经过反复练习才能逐步形成,还必须与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相结合,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思想认识,培养运动兴趣,养成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三)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84%的学生认为体育意识对终身体育锻炼具有重要的意义;76%的学生认为体育能力的好、差对学生终身体育锻炼也具有严重的意义;74%的学生了解和知道终身体育锻炼的好处。体育意识是对体育有目的的自觉反映,有助于学生参与体育活动。自觉的体育意识可使学生走上社会后能根据主客观条件的变化,自觉地调整运动手段、方法、时间等,从而适应环境的变化,以保证自己体育爱好,锻炼习惯的连续性,实现与终身体育的接轨。

(四)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体育能力

1.学生的体制和体育能力相结合

体育意识的培养是重要的,在重视意识培养的同时,不能忽视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学生体育能力具体体现在体育教学中,主要是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学习,独立锻炼身体的能力。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情境,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在真正懂得体育锻炼的意义、作用和有关的体育知识,充分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参与锻炼的积极性、自觉性。

2.注重专项训练,培养学生“一技之长”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特点,帮助学生选择一到两项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在教学中因势利导培养学生运动兴趣,如果能使学生在多年的体育学习中找到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掌握一套终身锻炼身体的运动方法,既锻炼身体,又有了一门强身健体的爱好或特长,可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结论

(一)学校的体育教学要以理论结合实践,以培养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和体育运动能力为目的。

(二)为学生奠定终身体育的基础,以一定的方法和手段首先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教会学生科学锻炼的方法,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能力,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使学生真正意识和体会到中身体与的全部内涵,受益于体育锻炼所带来的享受与好处。

(三)培养学生自觉地、积极地投身到体育锻炼和体育健身运动的意识,养成自我锻炼的良好习惯,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和“一技之长”。从而促进其学业顺利完成,而今后更好地发挥所学,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真正成为有专长、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四、建议

(一)在体育课中加强体育理论知识的教学,合理安排理论与实践的教学。

(二)在体育课中注重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将学生的学习动机转化为学习兴趣。

(三)在体育课中注重培养学生体育能力意识和体育能力,让学生自觉的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

参考文献:

[1] 蒋源海.浅谈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4.12.

[2] 李敏卿.试论终身体育、学校体育和全民健身体育[J].2005.9.

[3] 赵丽萍.对学生终身体育教育的探讨[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6.3.

猜你喜欢:

1.体育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2.怎么上好体育课的建议

3.如何让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中

4.传统文化对学生教育的影响

5.体育课如何评价学生

体育课中常规对学生的要求优秀范文

体育教学常规是体育教师的行为准则,是教学管理工作的基本法则,它有利于促进教学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是提高工作效率和教学质量的保障。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体育课中常规对学生的要求范文,希望能帮到你。

范文一:体育课中常规对学生的要求

一、学生必须提前1分钟到规定场地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

(一)事假

原则上不允许请事假,如有特殊情况,必须由班主任批准。由学生本人在事前亲自向任课教师请假并征得同意;事前来不及请假的必须事后补假

(二)病假

病假须有班主任签名的病假条,体育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作出上课、见习或者免上课的决定。

没有证明或未经任课教师许可而私自不上课者以旷课论处。本学期缺勤1/3 者,不予评定体育成绩。

二、残、病、伤不能正常上体育课者,一律跟班上课,任课教师酌情安排教学内容。轻病号或女生例假,必须跟班上见习课,认真听讲和注意观察,积极思考,适量活动,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堂作业,协

助教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三、集合要做到静、齐、快。上课开始时,体育委员按规定的队形在指定的地点整队,清点人数,并向体育教师报告。师生互相问好后,开始上课。在教师发出集合命令后15秒钟内应站好队形。对于不遵守常规的不良行为及时指出并严厉批评,形成良好的课堂风气;情况严重者,任课教师可酌情扣分。

四、上课时,学生要集中精力,认真学习,不准说笑打闹,不准坐卧闲聊,不得随意离开场地,并可根据学生表现,酌情扣课堂表现分。

五、上课时,不准穿有跟鞋、皮鞋、凉鞋、拖鞋、牛仔裤、大衣;不准戴帽子、围巾、手套、墨镜;女生不准穿裙子;不准使用手机等通讯工具;不准携带有碍运动的物品,以便于运动为原则。如有以上情况者,任课教师有权要求学生进行改正,并可根据学生表现,酌情扣课堂表现分。

六、尊敬师长,服从指挥,服从体育委员的领导,严格遵守课堂纪律,防止伤害、安全事故的发生。

要做好准备活动,预防运动损伤,按教师的要求循序渐进地进行练习;身体出现异常状况,特别是发现有心脏功能不适,应及时向教师报告。

七、严格要求自己,积极认真、顽强、刻苦地完成课堂学习任务。在完成练习时应积极主动,尽到自己最大的努力,同时还要求根据教材内容、场地特点、器材数量按教师所提要求合理有序地进行。

八、认真观察与思考,互教、互示、互相保护与帮助。

九、爱护场地、设备和器材等公共财产。在体育委员的组织下每次课前轮流借好器材,协助教师布置场地,课中注意保管好器材,下课前清点和归还器材。如有丢失或严重损坏者,按学校赔偿制度处理。

范文二:体育课中常规对学生的要求

一、学生必须提前1分钟到规定场地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

(一)事假

如有特殊情况,必须由班主任批准。

(二)病假

病假须有班主任签名的病假条,体育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作出上课、见习或者免上课的决定。

没有证明或未经任课教师许可而私自不上课者以旷课论处。缺勤3节课 者,不予评定体育成绩。

二、残、病、伤不能正常上体育课者,一律跟班上课,任课教师酌情安排教学内容。轻病号或女生例假,必须跟班上见习课,认真听讲和注意观察,积极思考,适量活动,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堂作业,协

助教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三、集合要做到静、齐、快。上课开始时,体育委员按规定的队形在指定的地点整队,清点人数,并向体育教师报告。师生互相问好后,开始上课。在教师发出集合命令后15秒钟内应站好队形。对于不遵守常规的不良行为及时指出并严厉批评,形成良好的课堂风气;情况严重者,任课教师可酌情扣分。

四、上课时,学生要集中精力,认真学习,不准说笑打闹,不准坐卧闲聊,不得随意离开场地,并可根据学生表现,酌情扣课堂表现分。

五、上课时,不准穿有跟鞋、皮鞋、凉鞋、拖鞋、牛仔裤、大衣;不准戴帽子、围巾、手套、墨镜;女生不准穿裙子;不准使用手机等通讯工具;不准携带有碍运动的物品,以便于运动为原则。如有以上情况者,任课教师有权要求学生进行改正,并可根据学生表现,酌情扣课堂表现分。

六、尊敬师长,服从指挥,服从体育委员的领导,严格遵守课堂纪律,防止伤害、安全事故的发生。

要做好准备活动,预防运动损伤,按教师的要求循序渐进地进行练习;身体出现异常状况,特别是发现有心脏功能不适,应及时向教师报告。

七、严格要求自己,积极认真、顽强、刻苦地完成课堂学习任务。在完成练习时应积极主动,尽到自己最大的努力,同时还要求根据教材内容、场地特点、器材数量按教师所提要求合理有序地进行。

八、认真观察与思考,互教、互示、互相保护与帮助。

九、爱护场地、设备和器材等公共财产。在体育委员的组织下每次课前轮流借好器材,协助教师布置场地,课中注意保管好器材,下课前清点和归还器材。如有丢失或严重损坏者,按学校赔偿制度处理。

违反以上规定:每次在中考体育成绩中扣1分。

并且加入军训强化班进行训练,义务劳动一次。

情节严重者上报学校给予记过处分案。 并计入个人档

范文三:体育课中常规对学生要求

一、上课前的规范要求(备课)

1.开学初领取每学期的专用备课本。

2.教师要熟悉体育、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学期初制定可行的教学计划。

3.坚持集体备课(隔周一次)。备课时要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备课时备课组长做好记录,教导处期末作检查。

4.教案撰写,青年教师侧重于教学过程,做到具体详尽;中级教师侧重于教法学法,体现出风格特色;高级教师侧重于理论探究,建立教学模式并确立体系。

5.提倡每节课后写“课后小记”。

6.坚决杜绝教师不备课上课或用旧教案上课的现象。

7.组长在学期中对教师教案进行检查,并将结果报教导处;每学期结束前教师将教案交教导处,由校长室、教导处对教案进行检查、评比。

8.未经教导处批准,教师严禁私下安排代、合课。教师因病(事)不能上课,应提前向科组长请假,并将教案、点名册交给科组长,以便安排代、合课。教师应接受教学管理分配的代、合课任务。未经批准或手续不全者擅自离开教学岗位,按旷工处理。

9. 教师上课前要着装整洁,精神饱满,仪表端正。教师和学生上体育课要穿运动服、运动鞋。不准穿西服、牛仔裤、大衣、不准穿皮鞋、高跟鞋、塑料鞋等有碍于运动的服装。衣袋里不装有碍活动和可能导致身体不安全的物品(如:剪刀、小刀、钥匙、笔、等硬质物品).

10.教师课前不能饮酒。

11、课前要进行活动器具的检查和场地器材的布置,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12、老师应在预备铃前到操场组织学生上课。

二、课堂常规 (上课)

1、教师在授课中要仪表端正,语言文明,严肃认真,体育委员整好队伍,上课时教师主动喊“同学们好!”,下课时喊“同学们再见!”或回礼。课后填写好“课堂教学日志”(如迟到、缺课、课堂纪律情况等)。

2、准时上、下课,做到预备铃响,师生到位,下课铃响,及时下课。拖堂不得超过30秒。上课不得迟到、早退、无故旷课,课后及时归还体育器材。严格学生考勤,对迟到、早退、旷课和缺课的学生应及时了解情况,查明原因及时与班主任联系,情节严重者及时上报政教处。

3、上课过程既要管教又管导。对学生的评价语言以鼓励、表扬为主。教学气氛要体现民主和谐。

4、课上教师严禁吸烟,教师不得携带与教学无关的物品上课,上课时必须关闭手机。

5、教师口令要准确、宏亮、用普通话进行教学。

6、老师要宣布本节课教学任务和具体要求,养成良好的课堂教学常规。

7、教师的教学应严格按照教案内容教学,教师在授课时应自始至终组织好教学,严禁“放羊式”,不能离开教学现场。能够给学生做出正确的示范动作,做到精讲多练,集体讲解和个别辅导相结合。

8、分组训练时要学生合理有序,不能自由活动。要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培养学生自治、自理能力。

9、教师加强安全措施,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并做到上课时有预防措施,并及时记录在教案上。

(1)根据教学内容和气候条件,教育学生认真做好准备活动。

(2)认真检查所使用的场地和器材。体操课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做好教学中的保护与帮助工作。

(3)投掷项目的教学,每次课都必须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

(4)长跑练习和测验,要考虑到可能会发生的问题,预先采取相应措施,一旦发生事故要及时抢救和妥善处理。

(5)课的结束部分要做好整理放松活动。

(6)经常向班主任了解情况,对于有身体原因的学生要特殊对待。

10、特长生训练要正课一样对待,要有计划与教案,教师必须一直跟随学生训练,不得离开训练场地。

11、学期结束做好各班学生体育成绩的评定工作。考试、检测成绩的统计和记录等工作必须规范化操作。学期末按教导处要求认真、准确填写成绩册,按时上报教导处。教师应严格考试纪律,不得擅自更改考试内容、放宽考试标准,对学生要一视同仁,不得营私舞弊。

12、教师每学年上公开课不少于一次。

三、听课

1、开学初领取每学期的专用听课本。

2、新教师每周听同备课组老师的课不少于一次,其它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2节。同备课组教师互相听课不少于5次,备课组长并填好有关记录表。

3、领导或教师互相听课,提倡不打招呼随堂听课。

4、领导随堂听课,课后对上课教师的教学情况向学生作问卷调查。

5、听课本每学期末交科组长检查、统计,之后再由校长室、教导处作检查。

四、考核与评价

1.制订考核计划(包括考核内容、时间、方法、评分办法、场地设备、器材)。

2.向学生宣布考核内容、时间、方法、评分标准。

3.考核前应安排复习课和提高课,结合评分标准及技术难点,重点指导,使学生尽快掌握动作要领。

4.实施考核(选定配合考核工作的学生、布置检查场地设施,并进行方法指导。)

5.评价与评分(识破重视对学生平时练习水平的评价,结合平时课堂表现及考勤情况进行评分。)

6.认真登记评分结果。

五、教学总结和撰写论文

1、要求每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总结经验,研究教学问题,探索教学规律。

2、每位教师每年至少应撰写一篇教学论文,并在新学年开学时在科组宣读、交流、评比。

3、学校对评选出的优秀论文进行奖励,并推荐有关刊物发表。学校对市级以上刊物发表的论文进行成果奖励。

六、体育课对学生的要求

1、中学体育课是一门必修课。学生应严肃认真地对待体育课,精神饱满的上好体育课,努力使自己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2、课前文体委员整好队伍带进操场,并向教师报到。学生进入操场后,应遵守课堂纪律,不得打闹说笑。

3、应着运动服、运动鞋上体育课。不许穿皮鞋、高跟鞋和硬底鞋;不许穿裙子、大衣和不便运动的服装上课;不许把书包和其它物件带进操场。

4、要严守课堂纪律,注意听讲,认真练习,不得随便离开练习场地或进行非本课练习项目,不得随意休息。

5、要切实注意自己和他人的安全,严格按教师要求和口令做练习和站位。未经教师许可,不得随便使用器材和器械。

6、要爱护器材、器械和场地。使用后要如数完好地归还。

7、要按时上课,不无故缺课,不迟到、早退。

8、课后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以巩固、提高课堂所学的运动技能,提高素质,增强体质。

9、认真参加考核,争取优异成绩。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标准的达标测验。

以上教学常规要求,由教导处、政教处、体育组长巡视检查,对违纪现象记录在案,计入教师人事档案管理。并作为年度考核、岗位评定、职称推荐的重要参考依据。

对于任课教师违反体育课教学常规、教学纪律的现象,学生有向政教处、教导处、体育组反应、申诉权利。

猜你喜欢:

1.如何让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中

2.体育课安全责任书

3.体育学生自我评价精选

4.体育课如何管理学生

5.大学体育课在教育中的意义论文

体育课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范文

体育课作为学校体育教学中的主要体现形式,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不仅能够强身健体,还能够缓解学生的压力,调剂心情,培养他们优良的道德品质。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体育课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希望能帮到你。

范文一:体育课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摘 要:随着我国体育课程与教材改革的不断发展,体育课的目的不仅仅局限于体育的健身功能,而且越来越重视体育的健心功能。在小学生体育课程中,尤其注重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本文从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出发,分析体育课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提出通过体育课的教学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

一、小学生的心理特征

小学生处于快速生长发育期,心理特征总体来说相对不够稳定。根据学校体育学的相关研究,小学生心理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习焦虑;注意力不稳定;感知力不精确;表情外向、生动;意志力薄弱;独立性、果断性和持久性较差。

虽然大部分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但是部分小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可忽视,需要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有益的指导,防患于未然。小学生的心理处于不稳定时期,其活动需要有外部的持续激励和支持措施。因此,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和有意义。

二、体育课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1.体育活动能缓解不良情绪。在体育课上,小学生可以不受学习任务的束缚,无拘无束地展现自我、宣泄自己的烦躁,紧张的不良情绪,从而缓解学习的压力,达到消除不良情绪的影响的效果。

2.体育活动能提高认知水平。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小学生的智力发展的阶段是不一样,因此需要有与之适应的体育活动来满足不同年龄段孩子们的好奇心,以及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在体育课上,小学生对各种活动的参与和操作,达到了强化观察力、注意力和思维能力,进而提高对外物的认知水平。

3.锻炼意志力和培养自信。在体育课上,有些体育锻炼比较艰苦具有竞赛的性质,是对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考验。并且,体育活动也会出现障碍,通过巧妙的教学设置,可以让学生体验挫折和磨练意志。当他们克服困难时,处理问题的能力就得到了提高。从而锻炼坚强的意志,增强了自信心。

4.体育活动能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体育课上,团体活动较多,小学生在玩乐的同时为共同的目的相互合作和帮助,在沟通中慢慢养成了制定和遵守游戏规则、服从裁判的集体主义精神,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再次,体育的竞争性活动存在胜与负之分,小学生的求胜心切,在这些体育课上体验领先与落后,有助于锻炼和提高小学生心理承受能力。

最后,体育活动中,学生之间难免会出现矛盾和分歧,而现在的小学生一般为家中独子,忍让之心较差。小学生可以在游戏中学会接纳他人不同的情感,处理好同学关系,在游戏的竞争中不断完善自我。

三、通过体育课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的途径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教学。我国体育课一直以来,都是偏重活动,而忽视体育理论的教学,导致学生的理论知识比较匮乏。其实,体育课理论教育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的同时,让学生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体育理论的教育内容上,通过讲解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正确的认识心理健康,从而让学生发现自身的问题,并使之得到改正。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培养良好的心理状态。

2.因材施教,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因材施教需要体育老师在了解学生的基础情况之后,依据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和身体素质,采用针对性的教学模式,确保每位小学生很快的找到自己的定位。当然,也会存在比较孤僻的学生,对此,体育老师可以安排集体性的比赛,促他们融入集体之中,克服孤僻。对于性格内向、胆小的小学生,适当的鼓励他们参加展示自我的活动,比如武术、体操表演等等,帮助他们适应环境,克服胆小的心理。对于性格易暴躁的小学生,体育老师可以有针对性的选择象棋、围棋这种柔和的竞赛项目,培养他们冷静处理问题的能力。

3.发挥教师教育引导作用。在体育课上,体育教师需要以身作则,树立乐观向上、健康有活力的良好形象,才能感染小学生,激发小学生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渴望。体育教育的前提是,体育教师首先应该理解并深刻把握心理健康的内在含义,以及小学生体育课程的目标,然后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使体育课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随着社会的进步,知识的更新步伐越来越快,体育老师也要加强自身的能力做好小学生体育课的教学,以自身的感染力带动孩子们热爱体育活动,舒缓身心,使他们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做好现代素质教育。

四、结语

体育课程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不仅可以缓解小学生的不良情绪,提高认知水平,还可以锻炼意志力和培养自信心,增强社会适应能力。而充分发挥体育课对小学生心理健康作用的途径不仅需要全面的体育课教育内容,因材施教,还需要教师的引导性作用。

参考文献

[1]于红民 学生心理健康与学校体育[J].体育学刊,2004,(1),87-89。

[2]马艳云 小学高年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0,(11),24-28。

[3]单志艳 小学低年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1,(10),20-23。

范文二:中职体育课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摘要】体育现代化作为中职教育现代化进程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职学生教育产生重要影响,在健康心理的形成方面更是具有独特的作用。中职体育课其中的一项重要教学目标就是积极发掘体育运动中对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使体育运动不仅能促进中职学生能力的提高、个性的形成,还有利于中职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和提高综合素质,是其他任何教育方式所不能取代的一项有效途径。

一、中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

对于中职学生产生上述心理问题的原因可以归结于外界环境影响和不完善的心理健康引导等两方面。

1.1 外界环境影响

外界环境的影响包括来自家庭的压力和社会不良行为等两方面,家庭方面家长在帮助学生选择中职院校时多是希望孩子可以快速的掌握生存技能并能够承担一定的经济压力,但是社会的发展和就业压力的提升难免会引起这两方面的矛盾,随着矛盾的激化和竞争压力的提升就会导致产生沉默寡言、抑郁或自闭等心理健康问题。社会不良行为的影响包括网络游戏的风靡、烟酒活动的增加和社会阴暗面的呈现等多方面,中职院校的教育形式多要求学生进行住校,这就增加了学生课外活动时间的自由性和经济方面的充裕性,在面对诱惑或不良行为的影响时学生很难进行察觉或自制,这就导致违反学校规章制度行为的出现和叛逆心理的形成[2]。

1.2 不完善的心理健康引导

对于我国中职院校对于心理健康课程的开设还处于很不完善的阶段,其中包括教师观念的陈旧和教学手段的落后,学生对于心理健康知识的缺乏和进行相关问题求救的主动性。教师对于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忽视必然会导致矛盾的最终激化或不良行为的出现,而学生对于自身问题的不了解和消极态度也导致这一问题出现恶性循环。切实的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情况的跟踪和积极进行相关问题的解决,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学生和生活,同时也有助于学校整体教育水平和质量的提升。

二、中职体育课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

2.1 中职体育课可以增强学生自信心

自信心是人生成功的第一秘诀,是人的最宝贵的品质之一,从本质上讲,自信是一种最大的勇气。体育锻炼需要挑战自我的勇气,在超越自己和战胜对手的过程中增强自信心。体育竞赛不仅是竞赛者技能和智慧的比拼,也是对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的考验。体育运动能给人带来宣泄的快感,促进学生的交流,挖掘自身的潜能,让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自己。

2.2 中职体育课能促进学生坚强意志的形成

中职体育课的体育运动应当是能够锻炼学生毅力的运动,能够培养坚强意志品质的运动。首先,在体育锻炼中,尤其是在体育竞赛中,学生处于紧张、兴奋的应激状态。在比赛前,人们的情绪会紧张到产生心理障碍。伴随着运动的激烈进行,人的情绪会随之波动起伏,失败时的恐慌沮丧和胜利时的喜悦兴奋,这些情绪都需要理智地控制,胜而不骄,败而不馁,坚持到最后[1]。其次,高强度的体育锻炼对学生坚强意志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各种网络娱乐节目和游戏增多,许多学生沉迷网络,不喜欢参加体育运动。相对于其他活动,体育运动的强度比较大。篮球、足球、跑步等都是高强度的运动项目,需要良好的体力支撑和坚强意志的坚持。当代学生普遍体力不强,因此参加高强度体育运动的学生少,尤其是女学生,由于爱美心理怕太阳晒和怕出汗,则很少参加体育运动。殊不知,高强度的体育锻炼能培养学生的毅力、坚韧性、顽强性、自控能力,从而形成坚强的意志,抵御生活中各种挫折和困难。

2.3 中职体育课能让学生自我调节不良情绪

中职体育课的体育运动应当不仅仅具有竞赛性质,还应当具有娱乐性和游戏性,学生从事体育运动的最主要的目的是获得乐趣,放松心情。在长期紧张学习中,学生的情绪会变得紧张、压抑、焦虑,如果长期得不到宣泄,极易患身心疲劳和神经衰弱等心理疾病。适量的体育运动,能让细胞活动加速,血液循环加快,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运动后人体会感到轻松、舒爽,产生愉快兴奋的情感体验,并将原有的负面情绪代替,消除原来的紧张感、放松心情、转换心理状态和维持心理平衡。美国著名医学家研究表明,体育运动能明显改善情绪,使人精神亢奋,产生积极乐观的心理效应。各项体育运动的心理健康调节的功效也不同,短暂剧烈的运动如短跑、跳高、跳远,可以减轻忧愁情绪、增强活力;长时间持续的运动如半个小时的慢跑能有效改善学生的疲劳、焦虑情绪;足球、篮排、健美操等集体运动有利于调节抑郁症等心理疾病。不同的项目对情绪的调节有不同的作用[3]。

2.4 中职体育课利于协调学生的人际关系

中职院校是进入社会的跳板,中职院校里的班级组织更加自由,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多,中职学生的人际关系更加广泛,处理起来也更加复杂,一些学生因从小在父母身边缺乏独立性,不敢面对新的人际群体,因而与同学、老师、朋友的关系处理不好,出现性格孤僻、不愿与人交流的心理问题。中职体育课的体育运动应当具有明显的集体性,要能使学生之间有更多交流和了解的机会。美国心理学研究表明参加体育活动者更易与他人形成亲密的伙伴关系,在运动过程中运动者相互配合,协同作战完成共同的目标,自觉融入集体,并以集体活动的规则约束自己,这样能拉近同学间的距离,加强沟通交流。众所周知,性格有内向和外向之分,普遍说来,性格外向的学生喜欢结交朋友,交际能力强;性格内向的学生在交友过程则比较被动,中职院校体育运动给这些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学生提供了交友的场所和改善人际关系的平台,有利于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价值重拾自信心,培养健康的心理。

三、结束语

中职体育课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作用,从自信心、意志、调节不良情绪和协调人际关系等起着显著的促进作用,中职体育课能最大程度上促进中职学生形成的良好个性品格,促进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创造能力和开拓精神。总之,中职体育课使得体育运动不仅仅强健了学生的体魄,还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心理健康和综合素质,它是中职教育化的一部分,为教育作出了重大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家柏。 体育锻炼强度对中职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

[2]王宏国。 中职体育教学学生心理障碍之探讨[J]。 中国校外教育,2012,(1)。

[3]黄华敏,易鹏。 析中职体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发展模式[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

范文三:体育课对学生健康的影响

现代学生不仅面临升学的学习压力,还要面临着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压力。当他们情绪不稳定的时候;当他们心情不好的时候;当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体育活动能够起到调剂心情,释放压力,缓解不良情绪所造成的负面影响的作用。体育课是学校体育最重要的一环,它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一、身心方面

1、促进人脑清醒、思维敏捷 体育活动能促使中枢神经系统及其主导部分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增强,抑制加强,从而改善神经过程的均衡性和灵活性,提高大脑分析综合能力。

2、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心脏功能

进行体育活动加速血液循环,以适应肌肉活动的需要,这样就能从结构上和功能上改善心血管系统。经常从事运动,能使心脏产生工作性肥大,心肌增厚,收缩有力,心搏徐缓,血容量增大,这就大大减轻了心脏的负担,心率和血压变化比一般人小,表现出心脏工作的“节省化”现象。

3、改善呼吸系统功能

呼吸是重要的的生命现象, 肺是呼吸系统的重要器官,具有气体交换的功能,经常运动能使呼吸肌发达,呼吸慢而深,每次吸进氧气较多,每分钟只要呼吸8-12次,就能满足机体需要。运动可使人体更多肺泡参与工作,使肺泡富有弹性,可增加肺活量。

4、促进骨骼肌肉的生长发育

适当体育活动能为骨骼和肌肉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促进肌纤维变粗,肌肉组织有力,促进骨骼生长,骨密质增厚,提高抗弯、抗压、抗折能力。

5、调节心理,使人朝气蓬勃,充满活力

从事体育活动,特别是从事那些自己感兴趣的运动项目,能使人产生一种非常美妙的情感体验,心情舒畅,精神愉快。由于运动的激励还可以增强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添生活情趣。运动还能调整人们某些不健康心理和不良情绪,如消除情绪的沮丧和消沉。

6、提高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从事体育运动能提高人体应变能力,使人善于应付各种复杂多变的环境。因为经常锻炼,大脑皮层对各种刺激的分析综合能力强,感觉敏锐、视野开阔、判断空间、时间和体位能力增强,因而能判断准确,反应灵敏。同时由于经常在严寒和炎热环境中运动,可以提高机体调节体温的能力,增强身体对气温急剧变化的适应能力。

7、增强机体免疫能力

经常运动可使白血球数量增加、活性增强,增强机体免疫能力,提高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可以使中老年人保持充沛精力和旺盛生命力,延缓老化过程,健康长寿。

二、道德品质方面

1、体育竞争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集体感

学校体育的诸多方面,蕴含着竞争因素,体育课中的教学比赛和对抗练习,课余时间班级和校际之间各种形式的对抗赛、邀请赛、达标赛、选拔赛,全校性的运动会,都为学生投入竞争提供了参与机会。一方面,体育比赛反映了青少年学生乐于参与竞争的心理需求,是他们参加体育活动最喜闻乐见、容易接受的一种形式;另一方面,体育比赛的效应,在于以运动竞争为媒介,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参与体育的兴趣,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推动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而且必将在学生(包括参赛学生和观赛学生)中产生一种凝聚力和向心力,激发他们对所代表群体(班级和学校)的集体感,从而起到体育比赛部分学生直接参加,多数或全体学生间接参与,共同受教育,激发集体情感的作用。

2、共同参与有利于增进学生的友情感

学校体育无论是体育课或是课外体育活动,其本身特点决定了很多采用集体活动的形式和比赛的方法,这就增加了学生之间的直接接触和交流。他们在体育学习和参加体育活动过程中,相互之间具有依赖性、牵制性和影响性。为了完成体育学习任务和实现参加体育活动的满足感,必然要求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协作,共同参与。学生长期生活在这种体育关系中,就会加深了解,密切来往,使他们的心灵不断受到情感的熏陶,相互之间产生一种深厚而广泛的友情。

3、调节身心,有利于培育学生的快乐感

青少年儿童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时期,他们活泼好动,在完成紧张学习后的休息中,为了寻求生理和心理上的放松,乐于参加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学校体育寓教育、健身、娱乐于一体,学生在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参加和观看体育比赛中,在锻炼身体、掌握体育知识技能的过程中,陶冶了情操,调节了身心,获得了精神享受,心理上产生一种轻松愉快的感受。他们在参与体育中获得的这种情感体验,有利于文化知识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和发展。

4、多种体验,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成功感

学校体育与其它学科的不同点在于,学生要在身体直接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体会和掌握运动技术。在多种身体活动中,通过自己的努力,学生不断体验着成功的感受,如在跳跃投掷中,高度上升、远度增加;运动技能由粗略掌握改进提高到熟练运用;体育锻炼标准的达标、升级;体育课考核中良好成绩的取得;比赛中的获胜以及老师的表扬……这都是对成功的体验,而且这种体验最直观、最及时、最频繁,因而对学生心理的刺激也最深刻。

总之,从体育锻炼的内涵来说,它不仅能发展身体,增强体质,延年益寿,而且也是一种高尚的文化娱乐活动。它既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上的需要,又能使人们在精神上得到一种乐趣和享受 ,故具有炼意志、调感情之功效。而学生的主要锻炼的手段就是体育课,只有上好体育课才能得到上述的好处。

猜你喜欢:

1.心理健康课的感想与收获

2.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

3.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3篇

4.最新小学体育教学随笔

5.小学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论文3篇

本文Hash:74d952a04867c549b0ac7600211d2349027154e2

声明:此文由 Mik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开心100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