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太极拳入门要说

导读: 陈氏太极拳入门要说之一:心神虚静贯始终 陈氏太极拳入门说要之二:中正不偏一气存

这里推荐给拳友的是冯志强老师1992年的著作陈式太极拳入门,过去本站曾转贴其中个别章节,广受网友欢迎。此次完整地提供给大家。下面跟随学习啦小编一起看看吧。欢迎阅读。

 

 陈氏太极拳入门要说之一:心神虚静贯始终

“练拳须从无极始、阴阳开合认真求。”这是前辈太极拳家对太极阴阳哲理,以及太极拳理的高度总结和深刻概括,对怎样练好太极拳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太极拳是静中求动、动中求静、动静相兼的运动,以虚静为本体,亦以虚静为极致。无论是先求无极的静中生动,还是行拳走架的动中求静;不论是养生保健的静养灵根,抑或是推手较技的动静相因,都离不开“虚静”二字,都是以“虚静”贯穿始终的,即始于静而又归于静。可以这样说,虚静的程度反映了习练者太极功夫的程度,太极拳功夫的提高取决于虚静功夫的深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虚静功夫就是太极拳功夫,虚则无所不容,静则无所不应。正如拳经所云: “太和元气到静时,不静不见动之奇。”

虚静,首先是心能虚静。心为一身之主宰,心能静则全体皆静,心能虚则周身皆虚,五官百骸皆从心也。身心虚静则神能安宁,神即心中之神。神宁心静则念有所止,气有所归,一念无思,一物无有,周身内外一片空灵,中气存于中,虚灵含于内,静待其动。

静待其动有三层意思:一是在静站无极桩时或行拳之前的无极式中的静待“机”动,即先天之机的发动,气动则太极生,此时开始练拳为最妙。二是在行拳时,一势既完时静待下一势的“势”动,即动而复静,静中有预动之势,内气若能运到十分充足则下势之机自然跃跃欲动,势有回环而一气流通;此处尤须注意,不可半途折返。三是在推手较技时的静待 “彼”动,即舍己从人之谓,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推手较技时,若能身心虚静,则精神内固,气不散乱,神气合一,意在人先,感觉灵敏,人不知我而我独知人,以静制动,后发先至。

太极拳架的练习既是动中求静,亦是静中有动,即虽动而静,视动犹静。待拳势动作纯熟、通顺、连贯、协调以后,要平心静气地用意运气,轻轻开始,慢慢运行,默默停止,静心想着阴阳开合,静心听着天机流动,静心看着浩气流转,周身上下浑然不觉,四肢百骸荡然无存,“不知身之为我,我之为身”,惟有心中一片觉明景象,逐渐达到始于无形、归于无迹的太极太和之原象。

太极拳功夫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祛病延年的养生功夫,一是强身防身的技击功夫,二者统一方能显出太极拳的功效。太极拳之所以有显著的养生功效,究其原因就在于贯穿始终的心神虚静。无论是站桩、活桩、单操单练还是套路练习时,都要思想集中,精神蕴蓄,心静神宁,杂念不起,全神贯注于“阴阳自然开合、天机自然运行”之中,逐渐达到练功人静、动中有静的效果,而且越练越虚静,物我两忘,一片神行,使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消除疲劳,而又益智补脑,使中枢神经系统得到更好的调节,血液循环、新陈代谢的能力得到提高,从而较好地调整脏腑机能,调节生理,达到最佳状态,增强体质,有病则除,无病强身,延年益寿。所以心神虚静贯始终是习拳练功之首要。亦可称之为“总纲”。

陈氏太极拳入门说要之二:中正不偏一气存

太极之道即中庸之道,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拳虽小道,而本于太极正道。无论于内于外、于神于形、于体于用,凡一阴一阳都要择中而行,一开一合都要择中而运,一收一放都要由中而发,一虚一实都要居中而换,一动一静都要从中而变,总之都要以中和之道而行之,使全身上下中气贯通,周身内外一气流转。无所偏倚则不惧他人推倒,无过无不及则不犯顶、匾、丢、抗之病,中气贯足则物来无不顺应。

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即“中正”之谓。 “打拳原是备身法”,中正在身法上的体现就是立身中正,无所偏倚。自顶而踵上下一线,周身内外左右平准。

其中以躯体的中正为主,四肢的中正虽为辅而又左右着躯体的中正。因此中正是全身的中正。人体有三节之分,上肢为梢节,躯体为中节,下肢为根节;全身又有五弓之备,两臂是两张弓,两腿是两张弓,躯体是一张弓。若能使三节贯穿成一节,五弓齐备而合一,则全体中正不偏也。

其一在于“头正项竖、虚领顶劲”。头为六阳之首,一身之主,头正则身躯自然中正端凝;项竖则脑后二大筋自然竖直,脑后二大筋间乃佐中气上下流通之路;顶劲虚领则全体精神自然领起,中气贯注神贯顶。虚者,虚虚领起,惟意思而已,不可过亦不可不及,过则气留于脑中,不及则气滞于胸中,久之皆成病。

其二在于“胸空腹实,上虚下实”。心要虚静,胸要松空,心虚则胸空,胸空则横膈膜下降,左右两肋下沉,腹部自然充实;气沉于丹田则上虚下实,上体松活圆转,下体固若磐石,而又平心静气,则浊气自然下降至足底,清气自然上升至顶心,清升浊降,阴阳分清。

其三在于“塌腰敛臀、脊柱竖直”。腰为上下体之枢纽,腰要松又要虚,腰能松虚而后能塌;塌腰又须敛臀,臀部不收敛便不能塌腰;敛臀勿忘提会阴,会阴上提下不漏气;塌腰敛臀则腰劲下贯,上体虚,中部活,下体沉稳,全体之劲能合于丹田;敛臀则骶骨有力,尾闾中正,配合虚领顶劲,则脊柱自然竖直对准,后腰命门处自然开张,中气贯于脊中,上自百会,下达会阴,如一线穿成,则身弓备也。

其四在于“两肩松开,沉肩坠肘”。两臂能否圆转全在两肩,肩为臂之枢纽,两肩不能松开,则转关不灵;两肩应放松下垂,功久骨缝自开,两臂如在肩上挂着一般。中气贯注于两肩骨缝之中,则能沉肩,由两肩骨缝而行于两肱之中,则两臂沉着虚灵;沉肩必须坠肘,肘不下坠则肩不得沉,气上浮而不得力,周身之劲合不住,且影响躯体之中正;坠肘有助沉肩,肩、肘、手三节能节节贯通,达于指梢则臂弓备也。总而言之,无论两臂两手如何运转,或上或下、或左或右,都要沉肩坠肘。

其五在于“坐胯屈膝,垂直相对”。两腿的枢纽在两胯。两胯的重要性远不仅于此。腰劲能否下贯、周身能否相合、上下能否相随、中气能否贯通、虚实能否转换、一身能否中正、左右能否平准皆在两胯。

胯和腰是相关联的,言胯必及腰,言腰必及胯,所以称“腰胯”。首先,两胯要松开,松开则圆裆,所谓开胯圆裆即此意。两胯松开并非岔开,如两胯骨缝不松开,则虽两腿岔开裆仍不会圆。圆裆消息在外肾阴囊两旁,裆圆则回转皆灵,上下亦能合住劲。又要松胯下坐,能坐胯则足能干实踏地而自然抓地,落气到足底自然稳重如山。所谓“似坐非坐”即在此。足若不能干实踏地,则须从胯中调整。还要能落胯,坐胯为实,落胯为虚,能坐能落,有实有虚,有虚实自有中定,一身重心首系于此,而后达于足底。屈膝全在坐胯,胯能坐便自然能屈膝。切不可只屈膝不坐胯,屈膝的高度应由坐胯的程度来定,总须垂直相对,留有伸屈变化的余地而转动皆活。屈膝不可过,裆部、臀部低于膝部谓之过,膝尖超出足尖亦谓之过,过则有失中正,易受制于人;过则转关不灵,无所适从;过则膝部受损,久之则成病;过则憋气不通,难贯足底;过则劲路隔断,不能完整一气。总而言之,腿三节须“六断”,胯、膝、脚三节似断似连,形断内联,中气贯注于下肢骨髓之中则腿弓备也。

中正不偏其实“非形迹之谓,乃神自然得中之谓也”。中气贯于心’肾之中,通于脊骨之中,行于四肢骨髓之中,心神中正则形体自然不偏不倚,运劲自然无过无不及,正时亦正,斜时亦正。譬如“击地捶”定式,身形虽斜,然自顶而背而腿而足成一斜直线,中气贯穿而斜中寓正。所以中正不偏全在“以心中浩然之气,运于全体,虽有时形体斜倚,而斜倚之中自有中正之气以宰之”。上下一气贯通,内气一气流转,自然中正不偏。习拳练功须以此为准则,不论站桩、活桩、行气走架都要中正不偏一气存。

陈式太极拳相关文章:

1.陈式太极拳步法图解

2.太极拳陈式与杨式的区别

3.陈式太极拳炮捶十八势(图解)

4.陈式太极拳八法

5.陈式太极拳五大特点

陈氏太极拳 如何练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

喜欢太极拳的朋友对于我们的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应该都非常了解了吧!其实练习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非常简单,大家可以跟着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教学方法进行练习,练习太极拳的好处很多,下面学习啦小编带大家了解一下吧。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动作名称(节选)

第一段

一.太极起势 二.金刚捣碓 三.懒扎衣 四.六封四闭 五.单鞭 六.金刚捣碓 七.白鹤亮翅 八.斜行。

九.搂膝 十.拗步 十一.斜行 十二.搂膝 十三.拗步 十四.掩手肱捶 十五.金刚捣碓。

第二段

练习完第一段之后,我们再次进行下面的动作练习就会变得很简单,大家可以从呼吸节奏开始控制。

十六.撇身捶 十七.青龙出水 十八.双推手 十九.肘底捶 二十.倒卷肱 二十一.白鹤亮翅 二十二.斜行。

二十三.闪通背 二十四.掩手肱捶 二十五.六封四闭 二十六.单鞭 二十七.云手 二十八.高探马。

第三段

二十九.右擦脚 三十. 左擦脚 三十一. 左蹬一跟 三十二. 前趟拗步 三十三. 击地捶。

这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我们在进行这样的练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保持我们的身体平衡,练习的时候要慢慢的练习。

三十四. 踢二起 三十五. 护心捶 三十六. 旋风脚 三十七. 右蹬一跟 三十八. 掩手肱捶。

第四段

三十九. 小擒打 四十. 抱头推山 四十一. 六封四闭 四十二. 单鞭 四十三. 前招。

四十四. 后招 四十五. 野马分鬃 四十六. 六封四闭 四十七. 单鞭。

陈氏太极拳的练习要领

一、动作要柔顺圆活

有很多人都说陈式太极拳容易学习,而且它的动作优美。

以采挒肘靠四隅劲为辅,用劲方法以缠丝劲为主,以发劲为辅;动作力求柔顺,外形具有缓、柔、稳的特色。”

对如何练好练好陈式太极拳一路指明了方向。太极拳是意气运动。是用意练意的拳,用意不用拙力是陈式太极拳基本要求。

因此,在学练一路拳时要牢牢把握这一原则。

现在很多喜欢打太极拳的人都只是随便的乱打,使很多的力气,可是效果却很差。

陈式太极拳18代传人陈照奎、田秀臣、冯志强老师在演练陈式一路时,真正做到动作连绵缠绕,气定神闲,收放自如,似行云流水,很少发劲,即使发劲也是点到而已,一发便收,敛气凝神,毫不费力。

真正体现出“引而不发”的大家风范。使观者矜躁全消,回味无穷,这才是练拳的高境界。

二、外形要舒缓沉稳

初练一路拳,动作越慢越好(慢而不散),这样可以检查自己的动作是否规范到位,是否犯有促胸突臀、架肩反肘,前俯后仰、左歪右斜、直出直进、横气填胸等大毛病,动作是否有不顺遂的地方,才能及时纠正自己存在的问题,使拳艺不断精进。

整套拳打完应在12至15分钟左右为宜,此阶段可稍长一些,在二至三年左右,随着动作的纯熟,身上僵劲己化掉。

这样即可逐渐加快(快而不乱)可以打到8至10分钟左右,此阶段坚持两年左右后,到第三年复缓,进入高级阶段,练拳时两臂转来如风吹杨柳,进退旋转如落玉盘,心中有情有景,此时打拳不觉劳累,而是一种高级享受,方能感悟太极拳的奥妙所在。

三、动作要节节贯穿一气呵成

行拳时要平稳舒展,动作以各种圆弧曲线构成,重心过渡要裆走下弧,不能重心平稳,上下两个拳式连接要紧凑,不能有断续处,形成一招一式单浮搁。

初练者容易出现停顿现象,待熟练后就要把每式连接起。练拳时要注意转关处,上式结束下式即起,衔接和顺,严丝合缝。千万不要把太极拳练成太极操,要把一路83式当成1个拳式来练,才能做到一气呵成、连绵不断。

四、先学比较简易的套路

例如《简化太极拳》(二十四式),或拙编《原地十三式太极拳》。这十三式比较简单易学,练习时,一般不受天气和场地的限制。

虽简单,但由于是从传统太极拳中精选出来,合理组合编成的,太极拳本色未动,既有明显的传统太极拳共性,也有明显的组编后的特色。

 

 五、要重视其理论的学习和其内功的锻炼

大家在自学太极拳的时候一定要重视我们的理论,另外内功的修炼也是非常重要的。想要学好太极拳这两点是重点哦。

初学时,为了减少入门的难度,可以不顾内功,按照动作说明文字与图像,依样画葫芦地学,只求形似,不求神似,等到外形动作大致像样了,就要逐渐领会和掌握其内功。

例如,精神内敛,尽量放松心情,安静的指挥行动,均匀缓慢的腹式呼吸,身体肌筋骨尽量放松,逐渐进入内外统一的练习。

太极拳是内功拳,古典拳论中指出:“太极拳不在样式而在气势,不在外,而在内”。其内外关系是:“意气君来骨肉臣”。外之所形,无非内之所发,内功练好了,外形动作就会随之神似。

结语:关于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的练习方法,我们就分享到这里了。练习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可以让我们的太极拳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无论是太极拳高手还是太极拳初学者对于我们的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都非常喜欢。

陈氏太极相关文章:

1.陈式太极拳的视频教学

2.陈式太极拳五大特点

3.陈氏太极拳的健身作用是什么

4.陈氏太极拳24式视频

5.陈式太极拳的发力怎样练习

6.太极拳陈式与杨式的区别

太极拳入门:浅论太极拳

何为太极?拳经曰:“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无极是静,寂然不动:太极是动,感而随通。动生于静,无极生太极。太极拳是阴阳拳,拳路中只有阴、阳两个式子,即虚实变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太极拳入门:浅论太极拳,欢迎阅读。

浅论太极拳

1、太极拳的真意—祛病促健康

太极拳为内家拳,其姿势简洁、效宏、易行、合道,道法自然。其心法体现在用意不用力、以心行气、以气运身,纯以虚静为主,注重精神修养,坚凝意志,增进智慧,重在祛病延年,不分男女老幼,人人可终身练习。

自技击、表演、比赛风盛以来,一切拳势竟尚险、奇,以难、能为可贵,渐渐失去养生的真意,拳经曰:“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太极拳的终意是益寿延年不老春,而有些后人,标新立异,自为派别,弄得门类繁杂,甚至有些人,还没有弄清太极拳的真意,就拉杆立派。太极拳乃内家拳,纯以心、气为主,以修养精神为宗旨,它不仅符合易理,符合孟氏的养气之说,与现代科学也脉脉相通。那么修炼太极拳根据是什么?

 

 2、拳经是太极拳的灵魂

练太极拳的根据是拳经。拳经是太极拳灵魂,也是太极拳的命根子,是太极拳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太极拳的功夫就在拳经里,没有一句假话,没有一句骗人的话,只要大家照拳经里所说的原理去下功夫,是绝对可以学好的。如果不重视它的指导作用,不尊重它的权威性,不按拳经的规律办事,肯定会走错路的。

有些人因为有点文化,又主观,特别自信,好为人师,喜欢在人前卖弄,还没弄清什么是太极拳,随意自作主张。像这样的人,在拳经面前,要不犯主观主义的错误就难了。

对拳经的理解是众说纷纭。按常理讲,拳经是具有太极内功的人写出来的,只有内功深厚的人,才能理解其深刻的函意。只从字面上去理解、猜想是不准确的。猜对了的,内功进步很快,肢体柔了、骨节松了、气血畅了、血管软了,延年益寿;猜错了的,与太极拳理南辕北辙,内功长进慢,拳打滑了,甚至滑到外功拳的轨导上去了,练得越刻苦,越痴迷,离太极拳越远,肢体练僵了,气血不畅了,疾病增多了。一旦误入了用力的歧途,通向松柔的道路被堵死了,悟性、智慧、灵感就无从开发,迷入歧途不能自拔。因此,奉劝诸位拳友要择拳路,选明师。

拳经是前贤练拳智慧的结晶,具有深奥的内涵,是太极拳的理论根据,是太极拳的精妙所在。前贤将数代功夫积累、升华到理论的高度,写成经典拳经,以昭示后人。练拳的必由之路,只有按着拳经循规蹈矩练拳,才有可能攀上太极功夫的顶峰。

太极拳的理论宝库十分丰富,如拳经、拳论、拳谱、拳诀、拳解、拳法、拳要、拳言等,其中王宗岳的五篇拳经,是拳经中的重中之重,其包括:《太极拳论》《十三势》《十三势行功歌诀》《打手要言》《打手歌》。它是拳经的核心,指导了数代人的修炼,其他拳诀要言,都是以它为基础写出来的,不管是哪一家哪一派,只要你练的是太极拳,都不能例外。拳经留给我们的,永远是一个以松柔为灵魂的、完整的、阴阳变换的拳理系统,不可断章取义,也不能僵死地去理解,通过练内功来体悟。古圣先贤的思想精华,在我们的血管里流动的时候,你健康的身体,坦荡荡的心境,就是对古典拳经最高的致敬。这些传统文化遗产,流传至今上千年,如果不科学,无自家的特点,早已被淘汰出局。

那么太极拳的思维方式应该是什么样的?

3、太极拳是逆向思维

在常人的眼里,武术技击的决胜因素,是力量和速度,因此常人追求力大,快速,以强胜弱,以快打慢,这已是常识。太极拳却刚刚相反,独辟蹊径崇尚柔弱、缓慢,主张以柔克刚,用意不用力。以弱胜强,以小力而胜大力,四两拨千斤,以静制动等,这就是太极拳思想,这种思想,是反常理论,是常人的逆向思维。太极拳不追求力量和快速,但是也不怕力量和快速,而是崇尚柔弱和缓慢。当然太极拳的柔弱,不是一般概念中的脆弱,不堪一击,它是超越了刚强的柔弱,在柔弱的表象中,潜藏着无比的强大,如水之柔弱而无坚不摧。我们相信,太极拳在松柔中潜藏无比强大的能量,如此练下去,反而能不疾而速,不力而强,极柔软,然后极坚刚。

人体生命力最旺盛的是接近先天的婴儿状态,人体中最富有生命活力的细胞是未分化的原始干细胞,这表明,越是原始的东西,其生命力就越强大。而表面看来是最柔弱。

物理上也是如此,几近于无的原子,所蕴藏的能量,远大于化学能,化学能又大于机械能。太极拳的以小胜大,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逆向思维,要在实践中得以实现,没有专心、没有恒心、没有悟性,没有智慧是不行的。经过长期松柔、轻灵、沉稳地盘架子,在松、轻、灵、不用力上多下些功夫,多费些心思,才能逐渐悟到一些太极拳的道理。

用大力胜小力,以先下手为强,用快速胜慢速,这是一般人的常识,太极拳是超越常识以外的大智慧。不改变思维观念,没有脱胎换骨的毅力,不改常人用力的积习,认识就只能停留在常人的认识水平上。学不到太极拳思想,怎么能打好太极拳呢?

4、太极拳与外家拳的区别

练太极者,都知道太极拳是内功拳。太极拳家郑曼青就曾说过:“外家拳多以身殉技,太极拳是以技养生。”武术界向来就有“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这样的老话,这就简明地说清楚了内家拳与外家拳的不同。不仅练拳的目的不同,练拳的方法也因之而异。

1)练拳的意图相反

外家拳多刚劲有力,动作勇猛,多弹跳和高难度动作。“学成惊人艺,买给帝王家”,保家卫国,看家护院,多以功利为前提。

太极拳以松柔和全身完整之劲见长,行以猫步,运以抽丝劲,偏重于内气的训练,以练己为主。练松、练静,以打通经脉,激活自身僵化的气机,开启关闭的部分毛细血管,促进微循环系统畅通为目的。在行动上,处雄守雌,甘居落后,主动退让。松静练拳,保养内气,陶冶情操,颐养天年。

2)练拳方法相反

外家拳培养力大勇猛为要,想方设法增加自身的力量和速度,以练进攻或防中带攻的招法为主,以击伤敌人的要害部位练手脚。速度要快、力要大、要迅猛;甚至超负荷操作。

太极拳是不用力的锻炼,一羽不能加的松柔、松静,动中求静的锻炼,行拳缓慢运行,如轻云飘浮,似猫步轻柔。意念不是对外,而是内敛,内气下沉,以保养自身内脏,舒松关节,开启气机,以身体极柔软为最高境界。动作轻灵圆活,似行云流水,静水慢流。总之,想方设法减少自己的力量,摸着体感练拳。

3)技击用法相反

外家拳是主动进攻,寻敌要害部位与薄弱环节,施行横冲直闯,猛打猛踢,竭尽全力对敌,以攻为主。这种击法,实际就是招法加本力。

太极拳是不主动进攻,以静待动,舍己从人,用四两沾粘之法,引敌落空。用命门吐劲、棉里裹铁的内劲功夫,重在自卫。欲识太极真功夫,倚楼听风雨,淡看江湖路。

太极拳理论相关文章:

1.太极拳理论十篇

2.太极拳的五大基本理念

3.太极拳理论与易经

4.太极拳的开合

5.太极拳养生的理论依据

本文Hash:cc318424e3f317d8045ef9b1b5375c36e4e5688d

声明:此文由 区块大康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开心100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