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师道与传承

导读: 武术师道与传承 武术师道与传承一、学拳为什么需要拜师呢? 武术师道与传承二、想拜师的人应怎样选择师父? 武术师道与传承三、拜师与不拜师有什么区别? 武术师道与传承四、具备什么条件的人才可以拜师呢? 武术师道与传承五、拜师的费用问题 武术师道与传承六、拜师的程序是什么?

收徒,续的是前世今生缘分!授徒,继的是国粹传承血脉!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专门您整理好的:武术师道与传承。

武术师道与传承

“武术界向以拜师仪式繁琐、师徒师承关系名份极严,著称于世。要想成为师门正式弟子,须经过师父长期的反复考验,符合条件得到认可后,经人介绍,本人写拜师申请,师父和师兄弟们认可后举行隆重的拜师仪式,拜师仪式上徒弟向师父行过三拜大礼,呈上拜师贴,内有压贴礼,师父及两名以上见证人在拜师帖上签字等一系列手续后,方能进入师门,成为师父的入门弟子。入门弟子又名嫡系弟子,最先进入师门的入门弟子,称为大师兄,亦称开山弟子;最后进入师门的入门弟子,称为小师弟,亦称关门弟子。未经过上述程序,向师父学过拳技且功夫较好,得到师父承认的,也是师门弟子,但只能称作记名弟子,不能称为入门弟子。不是入门弟子,也不是记名弟子,只是同师父学过拳技,称为学员、学生或学徒”。

这是一段古今有关师徒关系的描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特别注重师道尊严。“尊师重道”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的积淀,也是中华文化得以发扬光大的重要保障。 “拜师”是学习传统技艺的头等大事,中国很多传统的项目都讲究拜师学艺,如:戏曲、书法、国画、中医、针灸等传统文化。武术也不例外,没有师父就等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严格的说没有师承、没有师父就不算入门,行里的人认为“不是门里出身”,通俗地讲“不正规”。

武术师道与传承一、学拳为什么需要拜师呢?

古代传承一门技艺非常严格,各行各业都有秘不示人的独门绝技,不拜师难得技艺之密传,不拜师难以担当本门技艺承传之重任。拜师,表面上看是一种形式,实则是一种技艺的延续和一种文化的传承。古人对拜师收徒十分重视,也往往做得很神秘,外界很难窥其端倪。改革开放后,传统文化受到了应有的重视,各行名师、名家多开山收徒,使传统技艺与文化精髓得以正脉传承,代有传人。传统的师徒关系仅次于父子关系,即俗谚所谓“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师傅”、“投师如投胎”、“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等等,都充分说明师承关系之重要。有的行业,一入师门,全由师傅管教,父母无权干预,甚至不能见面。现代社会虽然不必拘泥那些旧制俗礼,但建立如此重大的关系,自然需要隆重的风俗礼仪,加以确认和保护。

现代人学习武术,多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为目的,我们学习武术和古代学习武术的目的性已经有了本质上的变化。古人创编武术时,在那个时代背景下,技击一定是放在首位的,其次才是健身。而现代社会,武术的技击功能渐渐被淡化了,被普及的已经是武术很表面化的东西,真正具备既能“防身御敌”,又能“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武术根本得不到普及,甚至连传承都面临危机。这是武术传承的缺失和悲哀。我想问一句:在全世界几亿人都在学习武术的时候,原汁原味的武术内涵还能保留多少?再不挖掘传承武术的精髓,武术的生命力还有多长?普及未必等于传承,精髓也永远不可能被普。所以,拜师学习就成了传承国学精髓的一种重要方式,甚至无法替代。如果你是一位想在武术方面有所修为的人,你连拜师的欲望都没有,老师怎能对你倾囊相授呢?换句话说,老师凭什么将国学精髓传授给一个没有进取心、没有责任感的人呢?
 

武术师道与传承二、想拜师的人应怎样选择师父?

欲拜师,先择师。一位德艺双馨的师父是可遇不可求的。其实,一对投缘的师徒也是一种极其难得的缘分。师傅也是在煞费苦心地在寻觅可依托一生所学的徒弟;学生也是在茫茫人海中想找到一位德艺双馨的师父。没有机缘是不能成就一对师徒的。所以,有了机缘,就好好珍惜!一旦错过,也许会错过终生!那么,到底拜什么样的师父为好呢?我的建议是:一是拜自己能接触到的师父,二是拜适合自己的师父。只闻其声不见其面的大师很多,一年接触不到几次,甚至一生接触不到几次,拜此何益?名师虽多,但明师难寻,不求名气大小,只求德艺双馨足矣。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无论哪个门派,能称得上大师的就那几个,如果自己有一定的功底,又能遇到这样一位仰慕已久、德高望重的大师,当然能拜则拜。当然,拜这样的大师,多为名义与名分,很少能得到真正的有价值的学问。因为大师一般门徒众多,少则上千,多则上万,不可能一一教授,能聆听其一些理论及感悟或得到几次有价值的指点已经是幸事,真正能得到其真传的,无非身边器重的几个而已。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有的大师根本记不得徒弟的名字,甚至根本认不得自己的徒弟。你如果拜了一位连自己的名字都叫不上来的师父,不知会作何感想?

拜师,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不可草率行事,在拜师之前,一定先跟着学习一段时间,如果感觉老师有真材实料,并且是以德服人的,方可择其为师。如果只图名分,可能你会贻误终生,因为,按照门规,你一旦拜了师父,是不可以随便另拜其他人为师的,除非老师辞世或经老师同意。你拜师以后,别的老师如果知道你是有师父的,也不会轻易传授你技艺,所以,一旦选择不对,可能你会一无所成,造成终生遗憾。

武术是博大精深的一门学问,如果想锤炼出一名出色的弟子,师父是要付出很多汗水和心血的。拜师,既是对老师辛勤付出的一种肯定,也是文化和技艺传承的最佳方式和途径。

武术师道与传承三、拜师与不拜师有什么区别?

简而言之,拜师,对徒弟而言,为了学到别人学不到的东西;对师父而言,为了武术之精华代代皆有传承人。如果能成为某一门派的传承人,的确是一件可喜可贺的幸事。当然与没有拜师的学生们有很大的区别。

1、从形式上来讲,不拜师,就如同我们在学校的师生一样,是最普通的教与学的关系,只能称为“老师”,关系密切的可以称为“师傅”。拜师以后呢,即可成为名副其实的“师徒”关系,徒弟即可名正言顺地称老师为“师傅”或“师父”,也就是成为血脉相连的师生加亲情关系,成为血浓于水的“一家人”。人们常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即指的是这种关系。

2、拜师以后,徒弟在古代是会被写入本门武术传承谱系的,现代社会会被纳入“传承网”,成为某一门派某一代传承人,成为“根红苗正”的武术传人,这是一个人被载入史册的光辉印记。没有拜师的学员,不可能有传承方面的记载。拜师与否,是武术好者人生经历中仅次于结婚生子的一件大事,故特别重要,也特别要慎重。

3、从教授与学习方面来讲,拜师以后,有责任心的师父都会言传身教,也会是“倾囊相授”的,毫不保留地将武术密不外传的套路和功法传授给弟子。弟子要严守师训,继承老师的倾囊之授,吸其精髓,并能变成自己的东西,达到理法合一。而没有拜师的学员,学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老师就不方便再传授更深层次的东西,所以,作为学生,负责任的老师,也会教授一定武术的基本理论和拳法,使学生少走弯路或不走弯路,健身养生足以,但到一定程度就很难有所突破了,可能会停留在一定的等层面而止步不前。

4、学习武术最重要的方法是:“言传身教”,老师教学生一般是以上大课的形式教授,也就是一个人教,许多学生一起跟着学,何况老师教授学生一般都是有期限的,是一个时期或一个阶段而已,而师父栽培一个徒弟,是靠单独传授,或几个徒弟一起传授的方式来教授的,而且一个师父也许会倾其毕生的心血,才能成就一个出色的弟子。

5、拜师以后,师徒之间就建立起了一种很稳固的亲情关系,好的师徒关系真的如父子、如手足一样,打断骨头还连着筋,一辈子即使相隔千里万里,也割不断师徒的情分。逢年过节,或老师及师母的生日,或老师家里的大事、或开业、收徒等大事,方便的弟子一般都要去看望老师或亲自参加,不方便的弟子,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问候和关切。师父也会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自己的弟子。当然,师徒双方也许会因繁忙或其他事务不能经常联络,也不会影响这种关系的现实存在,师徒都不必拘泥于形式。如果是没有拜师的学员就缺乏了这份亲情关系,以师生之礼相处即可。

6、拜师之后,就确立了正式的传承关系,解除了教与学的后顾之忧,徒弟就可以一心一意地学,师父也能一心一意地教。如果徒弟学有所成,有一天出师了,师父有责任和义务将徒弟介绍给水平更高的师父来教授。没有拜师的学员,老师不承担此项责任和义务。

7、拜师者,要承担起继承、传承和发扬光大本门武术的责任和义务,并以实际行动维护本门学术之尊严,维护师父之尊严。而一般学员就没有这方面的责任和义务。

武术师道与传承四、具备什么条件的人才可以拜师呢?

1、思想进步,作风正派,道德品质优良的人。

2、对武术有极其浓厚的兴趣,并有一定最基本的模仿能力,愿意为武术的传承与发展奉献与担当的人。

3、有一定的武术天赋,并能勤学苦练的人。

4、对本门武术有高度的认同感,并对所拜师傅有高度的信任感的人。

5、老师的固有学员或学生,学习较好的,并愿意再拜入师门继续深造的。

6、有一定武术基础,品行优异,需投师深造的人。

武术师道与传承五、拜师的费用问题

自古以来就有“穷文富武”之说。也就是说,习武之人多是富家子弟,穷人很难承担习武的费用,故习武者寥寥。现代社会,这一说法已经有些不合时宜了。

现在,在我国,跆拳道、柔道、瑜伽等这些“舶来品”大行其道,而且收费标准之高令人咋舌,但仍然从学者趋之若鹜。而作为中华武术这一毫不逊色的国粹精品,却成了廉价的普及健身运动。普及并不是什么坏事,但其廉价却是自我贬值。普及是因其廉价,甚至有的拳师免费教授,使武术只重视普及,而忽略了质量与深度,也给人们一种“武术不掏钱也能学”的心理怪圈。这种只重普及,不重质量和深度,使武术的许多精髓都在传承的过程中被遗失了,也让国民失去了对武术本质的认识,的确令人惋惜和悲哀!许多拳师都在努力改变这种不正常的现象,但这条路还很艰辛、很漫长。

据我所知,当代武术的大师,为了挖掘武术的精髓,不仅付出了许多汗水,也付出了许多经济上的代价,比如,解放前后,有的人为了学到武术,不惜许多年请老师在家里同吃同住,其付出可想而知。当代武术界,有的武术名流,已经称得上大师了,还要在民间高人那里挖掘武术之精髓,甚至有的名师不惜自己掏钱给民间高人买房筑巢,奉养如父。其精神可圈可点,令人钦佩。还有不少人(其中不乏外国人)不惜多次千里迢迢去求学,一次少则月余,多则几年,其花费可想而知。能学到真正的武术,交点学费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学费是一种双方的约束力,一方面,确立了师生关系,第二个方面,也促使教者认真教,学者有学习的动力。

老师也好,师父也好,都非不食人间烟火之人,都需要生活,都需要养家糊口。有的学生一听说有的师父拜师要收压贴金,就觉得心里不爽,就和广场、公园里的老头老太太大公无私地教拳相提并论。其无知和吝啬,荒.唐之极,令人啼笑皆非。也有人宁愿在高尔夫球场一掷千金,宁可在餐桌上吃鱼翅鲍鱼,宁可在娱乐场所重金博得美女开怀一笑,却舍不得拿钱送给那些为自己带来健康的老师们或师父,有人还要讨价还价,还要斤斤计较。真的让人心酸心痛。

在有的人眼里,也许什么都是可以用价值来衡量的,但人情无价,知识更无价。师傅教授徒弟的技艺和付出的心血是用金钱买不到的,许多技艺是师父一生心血的沉淀,也有的技艺是师傅通过各种曲折的途径学来的,甚至为讨教一句话或一个问题,师父会一掷千金,你能做到吗?

拜师的“压贴金”一般是徒弟自愿表白心意的一种方式,也是对师父为自己辛勤付出的回报,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从几百、几千到几万不等。一般情况下,徒弟之间的压贴金都不允许互相打听,以免引起徒弟之间心理不平衡,或因此产生不必要的猜忌和矛盾。经济条件较好的,多一点是自己的一番心意;经济条件差的,量力而行即可,不必攀比。大多数师父都会以珍惜人才为第一选择,绝不会在钱财上与弟子斤斤计较。有的人习惯于吃“免费的午餐”,一听说拜师需要“押金贴”就退避三舍,认为这是师父借机敛财,只有免费传授武术的师傅才是道德高尚、技艺超群的世外高人。这种人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高人”有,但太稀缺了。

武术师道与传承六、拜师的程序是什么?

有拜师意愿的人,需先向老师的好友和徒弟咨询拜师相关事宜,也可以直接向老师咨询,然后自己要主动向老师表达拜师的意愿或提出申请,也可以由老师的好友或徒弟代为转达。经老师考察同意之后,自己需按照行业规矩,亲自向老师呈递拜师申请,或由老师的徒弟或好友转呈其师父,并找好两名以上介绍人,介绍人需是老师的徒弟或好友,也是熟悉自己的人,因为他们不仅要做你的介绍人,也是你拜师的证明人和保证人。师傅会择吉日举行拜师仪式。并邀请各界来宾,做周密的安排和组织,提前把场地部署喜庆、庄严。台上要供奉本门先人牌位或挂像,以及祭祀用品;门内弟子和来宾要分开坐,便于行礼。

散打与传统武术技击杂谈

现代社会,大众看法,包括许多武术业内人士都认为,传统武术的套路相对于武术散打,那就是“花拳绣腿”,不堪实战。甚至认为传统武术练家遇上散打选手,远抵不住散打选手那三拳两脚和熊抱虎摔,散打选手会干净利落地击败传统武术练家。但实际情况是这样吗?传统武术套路真没用?真不能用于散打搏击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专门您整理好的:散打与传统武术技击杂谈。

散打与传统武术技击杂谈一、传统武术的技击功能

在二十余年前,当时正在体校练摔跤、散打的我,同散打队里的许多队员一样,也对传统武术持怀疑态度,对传统武术的技击技术不以为然。后来,我从体校散打队退役,因机缘巧合,又同一些练传统武术的师兄弟们一块儿锻炼,一块儿交流切磋,我发现传统武术的技击虽没有武侠影视演出得那样神奇,却也不似一些散打队员口中那般糟糕。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与传统武术的深入接触中,我开始探索传统武术动作的技击作用,渐渐的,我们发现传统武术里的一些技击动作效果是很不错的。

有一次,我与一位先前在体校里训练的师兄弟试手,好久没打了,权作一次实战训练。当时他招右边腿踢我,我用左手接住他的膝弯处,右手顺势从上朝下肘击他的大腿,然后放开左手,双手握拳,右手上,左手下,同时出击,分别打在他的胸部与腹部(武 术师傅说:如果是在生死搏斗中,这双拳打击部位应是喉部与心窝处),他扑通向后躺在地上了。那位师兄弟坐在地上用手揉着右大腿,不解地问我这是啥动作?我说这是传统武术中的“双龙出海”,是用于防守反击的一个动作。他怔了怔,说:想不到传统武术也有这么高、这么实用的技击动作。

我还有一位师弟,他只练传统武术,他有个特点,身材不高,但力量大,异于常人,特别喜爱并擅长传统武术中的摔技,每天每个动作练个数百次,因此精于传统武术中的摔技。有一次他同一位在河南登封某武校练了三年散打的朋友切磋,对方先是用左手虚晃一下,接着一个右后手直拳打了过来,他用左手一挡,顺势拿住对方右腕,右手从对方右上臂下方挽住对方上臂,于右脚向后一退的同时,双手拉住对方手臂自上而下再从下向上的弧形运动,对方“啪”的一声仰翻在地,半天没回过神来,直呼吃不消。他用的这个摔技,是温州传统武术“瓯越易筋经”的技击技术“三角步”系列中的一个技法,我们俗称“半边摔”。

这些都充分说明,传统武术技击相对于散打,是一种非常完备的实战技击体系,传统武术的技击功能是非常强大的。
 

散打与传统武术技击杂谈二、传统武术与现代竞技散打技击性质区别及相互关系

若论传统武术技击和散打的效用优劣,我们还得从两种项目的本身说起。

现代竞技散打运动产生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当时国家体委按照西方竞技体育模式,从传统武术中精选出来的一些经典格斗技术,用于体育比赛。因为是体育竞技项目,它就会受到较多的竞赛规则限制。首先它得保障参赛运动员人身安全,在比赛中不能出现伤害危及生命的现象。因此也就出现了拳套、护头、护胸、护裆、护齿等护具及设立后脑、眼睛、裆部、颈部等等部位为禁击部位,还有反关节技法为禁用技术等等规则,为了比赛公平起见,设立了公斤级别制等等。

传统武术的技击,其产生时可不是为了竞赛用的,而是为了人类自身的生存而产生的。试想,在远古时代,人类在跟那些凶禽猛兽搏斗时,如果不把猛兽打死,自己就会被它们吞食,事关自己的生死存亡,凶禽猛兽也不会跟人讲规则。传统武术还多用于战争,如果自己手下留情,可能就会被敌人杀死,谁还会注意哪里该打哪里不该打?要是有竞技规则限制,连自己生命都成问题了,那还谈什么保家卫国,这不是笑话吗?在你死我活的搏斗中,谁还会去找和自己差不多重量的对手呢?当然,传统武术除了这些制对手于死地的狠招外,还有制人而不伤人的“温柔”招。

因此,现代散打与传统武术技击性质最大的区别,在于现代散打是受一些规则约束,技击性较强的现代体育竞技项目;而传统武术则是留传了几千年不受任何规则约束的招招毙命的狠招法,又有制人而不伤人的“温柔”招的搏击术。同时,传统武术同现代竞技散打之间的关系是割之不断的“骨肉”相连的“血缘”关系。因为现代竞技散打的动作是根据中华传统武术各拳种的拳法和腿法进行规整而确定的运动形式,并进行高度抽象而汇编成的现代技击技术。可以说传统武术是现代竞技散打运动技击技术发展的“大后方”。但现代竞技散打技术的简练和直接的方式,却也是传统武术技击技术的发展。

散打与传统武术技击杂谈三、传统武术习练者同散打运动员打实战胜少负多的原因

其实,散打运动与传统武术一样,第一要素都是“人”,即传承人。传统武术拳种并无优劣之分,而起决定因素的是武术传人。武术传人勤修苦练,练出成绩,自然能推动该门拳法大发展,促进该拳种的传承传播,让该拳种在武林界大放异彩。比如杨露禅之于太极拳,李小龙之于截拳道。

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传统武术的技击作用越来越被淡化,习武以求搏杀的传人越来越少,武术的技击功能逐渐转移到武术散打运动中来,造成了传统武术搏击人才的缺失。另一方面,散打作为运动项目,有专门的资金投入,人才储备,和系统完备的训练体系,也让散打运动员在搏击场上表现更为优异。仅从训练水平上看,就可见一斑。散打技击技术主要有腿法、拳法、摔法,腿法适合远距离对抗,拳法适合中、近距离对抗,摔法则贴身运用。散打训练吋,以打实战为出发点,根据选手的身材高矮壮瘦等各种条件,采取不同的技击手段异化训练;同时,在打 比赛前,还会根据不同风格的对手,使用更加科学的克制性训练,安排最优的战术技能,以取得最终的胜利。

反观传统武术,虽然流派众多,各有技术特点,但现在的训练水平普遍不高,有些传统武术的传承者无形中还保留着“闭门造车”的保守思想,不利于各流派之间交流技击技术。平时实战习练时,对手也大都是技术风格差别不大的同门师兄弟,眼界打不开,技击技术水平提升有限。

散打运动员的训练量也远比传统武术练家的训练量大出很多,散打运动员每天要打拳靶、打实战,大部分时间都是直接围绕着技击来训练,每天训练时间少则五六小时,多则七八小时,每个动作每天都要练上数百次甚至上千次,这样的训练效果是可想而知的。而传统武术习练者每天还要上班工作,训练时间没得散打运动员充足,习练的内容跟技击直接 有关的相对来讲要少一些,实战训练更是少之又少。这样一比较,胜少负多也就不足为怪了。

跆拳道与武术的发展状况对比

目前国内武术的发展空间不容乐观,武术逐渐地失去了群众基础。目前的跆拳道跟武术还是有一定的发展状况对比的。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专门您整理好的:跆拳道与武术的发展状况对比。

跆拳道与武术的发展状况对比

跆拳道和中国武术都是极具东方特色的传统武技,两者无论是在文化特色还是动作技术特征上都具有丰富的内涵,然而,两者在练习过程中和发展程度上却有很大的区别。中华武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具有强身健体、防身自卫、修身养性和自娱娱人之功效,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武术一直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新中国成立以后,武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纵现武术的发展前景并不令人满意,放眼目前国内武术的现状,结果更是令人担忧,开设有武术项目的健身俱乐部、武馆是少之又少。反观跆拳道,虽然它是在广泛吸收了许多国家的技术精华如中国武术、日本空手道的基础上才得到进一步发展的,但由于韩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广,加之跆拳道自身的特点,使得跆拳道近几年来的发展形势是蒸蒸日上,在中国开展的更是如火如荼,并且深受国内男女老幼的喜爱。作为“国粹”的优秀民族传统体 育一武术的普及确实很不乐观。然而,作为“舶来品”的跆拳道的发展却门庭若市,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跆拳道与武术的发展状况对比一:武术在国内的发展状况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复苏,我国的体育事业蓬勃发展起来,深深根植于中国五千年的武术从众多的体育项目中脱颖而出,在很短的时间内,全国上下就掀起了一股习武的热潮,许多武术爱好者纷纷投入习武的潮流中。短短的几年里,发展起来的武馆和武校就达12000多家,随处可见武术招生广告,不少外国朋友也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求学武功,那种欣欣向荣的景象令每一个习武人振奋。

但是这股习武热潮的确来的太突然了,当武术界还没有来得及揣摩它就迅速变冷了,因此造成了今日国内尴尬的局面,一些武馆倒闭,另一些迫于生计而改换门庭。现在,除了一些武术之乡如河南登封少林、河北沧州、山东的郓城梁山等还可随处可见武馆或武校之外,国内其他地方很难再寻觅到那股习武热潮的影子。昔日观众爆满的武术比赛现在却门庭冷落,观众寥寥无几。为改变这种局面,近些年来,中国不断尝试探索武术的市场化、产业化路子,举办了如“传统武术功力大赛”、“散打王争霸赛”等商业性比赛,但收效不高。长期以来,武术比赛总是借鉴拳击与体操项目的形式,这使得武术很难体现出自身的特点。并且在市场化,产业化的路子上也是举步维艰。

入奥一直是武术面临的一大难题,尽管我国在这方面做了很大努力,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武术至今还是徘徊在奥运会的大门之外,综观武术的发展,武术确实存在着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同样是当今武术发展速度慢、普及范围小的原因所在。

跆拳道与武术的发展状况对比二:跆拳道在国内的发展状况

2000年,跆拳道正式作为奥运会项目登上奥运舞台,这对于本来发展形势就较好的跆拳道来说更是如虎添翼。借此东风跆拳道在中国的发展也是蒸蒸日上,各种跆拳道馆如雨后春笋在中国的大地上出现,求学的人络绎不绝。2000年、2004年奥运会,陈中、罗微连夺三枚女子跆拳道金牌,这使跆拳道在中国更是掀起了一股难以抵挡的热潮,成为了国内都市青年的首选,甚至已经成为了时尚与否的衡量标准。

在国内,从白领阶层到大、中学生以至幼儿园的小朋友,无论男女、老幼都积极参与到跆拳道的练习当中,跆拳道馆遍布国内城市,健身俱乐部中跆拳道更是随处可见。有资料显示:北京二环东直门到朝阳门沿线,是北京租金最昂贵的区域之一,全长不到两公里,却在林立的高档写字楼之间聚集了超过4家跆拳道馆。尽管这里跆拳道馆的价格比在高校里贵一倍以上,但无论道馆的规模大小如何,每家都客源无忧。也有资料报道:南京跆拳道馆几乎遍及主城区,约有几十家,学员多达一两万名。目前南京的跆拳道馆价格并不低,高的达三四千元一年,比较上档次的道馆价格多在一年2000元左右。即使价格不菲,学员依然情绪高涨。各跆拳道馆只要经营不太差,一年盈利少则数万,多则数十万元。

据中国跆协统计,目前中国已有跆拳道馆逾3000家,经营状况总体不错,尤其是近两年来上升势头尤为迅猛。上海1997年成立首家跆拳道馆,十年间以遍地开花,目前全市有跆拳道馆百余家,每年有约5万人报名学习。从这些资料我们不难看出跆拳道在中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跆拳道与武术的发展状况对比三:造成武术与跆拳道普及程度差异的原因分析

3.1 技术动作特征

武术和跆拳道同为东方的技击项目,都具有强身健体,防身自卫的特点。虽然说武术是以技击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搏斗为运动形式的传统体育项目,但是武术更注重动作的优美性,手、眼、身、步的协调配合,给人一种协调美。即使套路中个别动作有技击的含义,但是总体来说实用性不强。同时,由于对身体协调配合的要求过高,使练习者望而却步。另外武术的动作门槛较高,尤其对基本功要求更为严格,没有几年的勤学苦练根本显示不出很好的效果。

跆拳道是以腿法为主的徒手搏击,具有“腿的艺术”之美誉,在技击实践中腿法和脚法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武术的谤语中有“手是两扇门,全靠脚打人”、“胳膊拗不过大腿”的说法,可见,“腿的艺术”的魅力所在,同时跆拳道动作简单易学,容易受到人们的欢迎。相比之下,武术的动作较为复杂,路线和方向变化较大,对于练习者“精”“气”“神”配合要求过高,让许多人不得不对中国武术远远观望。

3.2 跆拳道比武术具有更广泛的

市场

跆拳道近几年在我国的火爆发展,正是因为它赢得了国内人民的广泛喜爱,这就为跆拳道的发展带来一个广阔的市场。很多人乘着这股东风寻求在跆拳道上的发展之路,有的在健身俱乐部中开设跆拳道项目,有的直接开设跆拳道馆,还有的武术高手纷纷教起了跆拳道。跆拳道在长期的市场化运作中,不仅没有迷失自我,反而更加强化了自身的民族特色,其赛事既无所谓要向哪一项运动临摹,也不要选手戴手套,缠裹脚。可以说跆拳道在努力保持自身民族特性基础上,积极靠拢市场,最终抓住了市场,赢来了发展的机遇。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武术的确遭遇着前所未有的“韩流”,武术会馆已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即使零星存在,大多也很难通过社会盈利维持正常营业支出。与此同时,在大多数学校的武术课堂里,一方面,技击和格斗这一武术的本质被回避或者淡化。另一方面,武艺与武德的教育又常常被人为的分成两个部分,这样一来,学生们普遍觉得武术与体操、舞蹈并无多大区别,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却缺乏实用性。年轻一代的中国人纷纷涌人跆拳道馆就不足为奇了。这也使中国武术失去了大批的市场资源。一直以来,中国的武术界都有着浓郁的派系色彩,各派系之间显得较为独立,从而也影响了武术的产业化发展。

3.3 跆拳道比武术更能培养人的礼仪、武德

跆拳道“礼仪”是练习者基本精神的体现,强调“以礼始,以礼终”。练习者每次练习及比赛前后,都必须彼此向对方施礼。在千百次这种貌似繁文缛节的礼仪中,练习者不知不觉中会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在训练、比赛、讲解、批评教导、招呼等各种场合,都可见队员教练在不停的行礼鞠躬,这种礼节完全是一种系统化,外化的礼仪规范。“坚强克己、忍让向上、百折不挠”作为跆拳道的内在精神在跆拳道的练习和比赛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同时这也为塑造练习者坚强的性格品质提供了有利的精神基础。

在武术谚语中有“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文以评心,武以观德”的说法,说的是武德修养在习武过程中是首要的。但具体在武术练习过程中,“德”体现在何处?无外乎武术练习时的抱拳礼,武术抱拳礼虽其自身有丰富的内涵,但在普通观众眼里似乎就是一个简单的武术动作,甚至还不知道是一种礼节。很多人认为武德的内涵是博大的,不能局限于此,但现实问题是如何通过一种有效的办法表现出来。这就是相比跆拳道而言武术的“武德”体现不足的原因所在。

3.4 跆拳道在宣传和推广方面要优于武术,很多人对武术认识还较为肤浅

谈到宣传和推广,跆拳道确实有很多地方值得武术借鉴。20世纪60年代初,韩国就已经制定出了跆拳道的推广计划,把跆拳道作为学校的必修课程,并作为大学传播的重点,为跆拳道在本国长期、稳定的传播提供了保障。而且政府不惜重金向世界各地派遣教练、开设跆拳道馆,提高群众的普及率,为推动跆拳道在国际上传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韩国成立了专门的跆拳道技术与推广部门——“国技院”,其研究建立的竞技跆拳道体系在世界上广为传播,并为人们提供了学、练的场所。此外,由于跆拳道自身晋级的特点能满足许多人自我认可的需要,从而为跆拳道被人们普遍接受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比之下,武术的宣传和推广却显得相形见拙。中、小学应该是开展武术的重要阵地,是普及全民健身的基础和战略重点。但由于种种原因和某些条件的限制,绝大多数学生所接受的武术教育非常之少,武术教育基础较为薄弱,这使得进入高一级学校的学生更无任何基础可言。武术在宣传、推广中的不足使人们对武术的理解仅限于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的宣传,对武术缺乏必要的感性认识。此外,由于武术项目门派繁多,表演性和对抗性共存,缺乏统一的科学评判标准,也使得武术在推广方面较为困难。

3.5 武术与跆拳道在练习过程中的娱乐性差异

跆拳道本身技术动作相对易学,能增强人快速获得学到这项技能的自信心,从而使人获得这种运动快感和成就感,使人在练习过程中感受到快乐。而武术在练习过程中动作较多,较为复杂,加之在练习过程中方向路线变化较多,练习者在较短时间内很难掌握,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练习者的自信心,练习者从中很难找到习练的快乐,从而使他们逐渐失去了练习武术的兴趣和动力。与之相比,跆拳道在练习过程中所体现的快乐性较为明显。

(1)跆拳道的发声可释放心中的不快、增加练习的气氛和提高自信心和震慑力。生活在当今快节奏社会里的人们,每天都要遭受来自工作、学习、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压力,这些压力有些可向家人、朋友倾诉,但是有些只能由自己承受。跆拳道练习过程中的发声和呐喊可以使这些不快和压力得到宣泄。同时,通过对脚靶的踢打和肢体的对抗,也可使郁闷的情绪得到释放。在练习和比赛过程中,呐喊、发声也能起到震慑对手的作用,降低对手的锐气,提高自己的势气,从而利于树立必胜的信心。在武术练习和比赛中,除南拳的套路中的发声较为明显以外,其他则体现不足。并且在散打比赛中还规定了不得借发声来恐吓对方。由此可见,与跆拳道相比,武术在发声、呐喊方面表现较为不足。

(2)跆拳道练习器械的独特设计有利于给练习者带来击打后快感和成就感。跆拳道中脚靶的设计和散打,拳击靶的设计有所区别,跆拳道的脚靶是由两块菜盘状大小约3cm厚的实心海绵制成,两块叠在一起以供击打,中间只有1/3的地方是由手柄连接,其余部分中间都是空隙,这也造成了击打效果的不同。当练习者击打脚靶的时候,两块实心海绵碰撞就会发出清脆的响声,从而给练习者带来击打后的快感,这会使练习者产生跃跃欲试的感觉,因为这种直观的视觉感受确实能令很多人信服。这比在武术练习中对沙袋的击打更能提高练习者的情绪和兴趣。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

>>>初学跆拳道的注意事项

本文Hash:680697dbeb91dd7b1bf7aede9d5e4ce9f344642a

声明:此文由 Mik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开心100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