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动作一:弹力带相扑走 动作二:弹力带侧滑步 动作三:壶铃硬拉 动作四:臀桥
大家好,在我们的双腿当中,有一个非常特殊的部位,那就是我们的膝盖,就是这个部位让我们下肢得以弯曲,并且能够有更高的灵活性,但同样也是很容易受伤的,那么怎么锻炼可以预防膝盖受伤?这4个动作就非常适合。
如果关注篮球或是其他球类运动的比赛的话,那么一定听说过不少退役球员,他们之所以会结束运动生涯,就是因为自己的膝盖出现了问题,并且通过各种手术和治疗之后,也只能满足基本的生活。
所以膝盖的损伤几乎是不可逆的,要想让其伴随你完成更多的运动,那么就要提前将其保护好,做好各种预防工作,并且加强对其周围肌肉的锻炼,从而使膝盖在运动当中可以获得更多的保护。
那么上面所提到的一点就非常重要,也就是要想更好的保护膝盖,就需要锻炼其周围的肌群,因为膝盖是一个较大的关节,其中包括骨骼和各种软组织,是很难和肌肉一样得到强化的。
所以其周围的肌肉就是很重要的,大多数的膝盖损伤,都是因为这些肌肉的力量,不足以支撑运动当中的负荷,从而造成膝盖功能受阻,腿部的骨头直接接触造成磨损,从而造成膝盖受伤。
那么膝盖在受伤之后,自己是比较难以发现的,在受伤到比较严重的程度之后,才会因为运动难以继续下去,并且出现一定的疼痛感,才会知道自己受伤了,所以我们非常需要下面的这些动作,来帮助我们预防膝盖受伤。
动作一:弹力带相扑走
利用弹力带来稳定我们的膝盖,并且进行移动的话,就可以使其周围的肌肉,得到比较好的锻炼了。
那么首先我们需要将弹力带,绑在双腿的膝盖部位,让其具有一定的张力,然后双手放在腰间,并且身体呈微蹲姿势,然后一只脚向外侧跨步,接着另一只脚跟上,然后另一侧的脚往外侧跨步,接着重复往两侧跨步向前移动。
动作二:弹力带侧滑步
上面所锻炼到的只是前后的部分,那么两侧的部分我们同样需要加强,所以需要进行侧向的移动来达到。
完成上个动作后弹力带不要取下,稍作休息之后身体向一侧转动九十度,然后向左右任意一侧,横向移动一段距离之后,再原路返回到起点的位置,并且来回完成三个回合,膝盖周围的肌肉就会被锻炼到。
动作三:壶铃硬拉
硬拉这个动作所锻炼到的部位有很多,其中就包括膝盖周围的肌肉,可以加强身体在直立状态下的稳定性。那么首先将壶铃用双手抓起,手臂自然的下垂在身体前,接着稍微下蹲一些,保持背部直立的将壶铃下放,并同时让臀部向后移,几乎触地之后再利用臀腿部的力量,以及背部的力量让自己回到准备姿势。
动作四:臀桥
这个动作虽然主要锻炼的是臀部,但是膝盖周围的肌肉也会被锻炼到,首先我们需要一张健身椅,让自己的上背部紧贴椅面之后,双脚打开一些并且小腿垂直地面,接着臀部下放之后再将其顶起,感受膝盖周围肌肉的受力。
太极拳得力感的作用是什么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太极拳本来是用于实战技击的,随着太极拳强身健体作用逐渐得到认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练习太极拳,为了大家能更好的学好太极拳,下面学习啦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太极拳得力感的作用,欢迎阅读。
太极拳得力感的作用
一、松、慢、存想结合是得力感产生的条件
太极拳竞赛套路有两种练习形式:一是侧重竞赛表演,二是侧重内劲体验。用作竞赛时,有时间限制,有观众,有裁判,有胜负压力,有太多的干扰,因此太极拳走架过程中的诸多用意内容不能从容落实。用作内劲体验时,没有时间限制.没有太多的外在干扰,如果觉得打起来别扭不得劲,可以停下来保持某个姿势加强存想找回感觉。甚至可以退回来重新体验,可以慢、很慢,甚至越慢越好。
所谓感觉就是得力感或称得劲儿。关于得力感,前人有许多描述。郝为真说:“如身在水中,两足踏地,动作如有水之阻力。”李雅轩说:“在练架子时,身势应如载重之船行之于江河间。”武禹襄认为“牵动往来气贴背”,“立身中正安舒,支撑八面”,“运劲如抽丝”。等等。
得力感的产生与得力感的体认,是通过松、慢、存想三者协调运作而实现的。放松是肢体上的要求,慢是运动速度上的要求,存想是精神意念上的要求。
做个试验:手臂平伸出去,紧握拳,整个手臂张紧用力,再松开拳成掌,手臂肌肉放松不用力,越松越好。细细体认这两个过程,哪一个过程中臂沉重有力,哪一个过程中臂轻飘无力,非常明显,放松状态的手臂反而觉得沉重有力。
套路练习时松柔不用力,沉肩坠肘,手臂就重起来:气沉丹田,腹部松净,身体就重起来。四肢、躯体重起来,压下来,就要去支撑、去托起这些重感,于是,虚领顶劲、腰形上顶、拔背、挺膝等向上的用意过程相伴而生。愈松,愈压得沉重。身体各部有负载肢体重力体验之日,就是太极拳内劲上身之时,重力感愈明显,内劲质量也愈高。压与托,相辅相成。互争互抗。除了上下的压与托及对拉拔长,还有左右之间、前后之间的互争,两手互争,手脚互争,头手互争等等,无处不争。得力感明显的部位是胸背,“牵动往来气贴背”,即是此得力感。其次是手,腰起主宰作用,如果腰失去得力感,全身得力感尽失。
慢、放松,最容易体认出稳实有力之感。慢练、肌肉放松的拳术较之快练的拳术,更有厚实有力之感。
二、身心兼顾,内外联系
得力感不单纯是身体方面的体验,它是与外界有联系的,与外界联系的存想。可以用“气宜鼓荡、神宜内敛”来指导。
古人认为,气是构成宇宙的最精微物质,也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精微物质。
“气”在古典太极拳文献里经常出现,除具有物质含义外,在不同的地方还有其他不同的含义。如“气宜鼓荡”之“气”就同时具有气势、物质的含义。长期练功的,能感受到体内气的存在。比如在腹部,就有诸如蠕动、气团活动、宽畅松净等多种感觉。
察“气宜鼓荡”:鼓,有振动、膨胀的意思;荡,有摇动的意思。鼓荡就是生生不已的运动宛如可伸缩的立体球,能向八方辐射动荡开去。有的人行拳时气沉丹田,腹部宽畅松净,或腹部有气团活动之感,但仅用此冠以“鼓荡”是不全面不贴切的。
太极拳要“无使有缺陷处,无使有凸凹处,无使有断续处”。这不仅仅是对动作姿势的规定和要求, 同时还有对意、对气势的要求,只有照此去做,气势、意念才相对容易做到无缺陷、无凸凹。李亦畲说:“欲要周身无缺陷,先要神气鼓荡。”有些气功在练习时要求意念放大:头刺蓝天,足插大地,顶天立地,全身充盈于整个宇宙空间,身体内外界限模糊不明,我即空气,空气即我。此时,体内细微的生理活动、气感等都会被放大,有天地空气随之鼓荡之感。这个鼓荡,是先有心理活动、身体配合,后出现生理反应,继由体内生理活动诱发到体外心理活动放大得到。
为使气宜鼓荡,应在精神意念放大的同时,“神宜内敛”。在武禹襄的《太极拳论》里,“气宜鼓荡”后面紧接“神宜内敛”.就是提醒不要只有空气没有我。忘了自身与忘了身体便是没了本,便是无本之木一无所求了。舍弃己身凭空想象或执著已身不试着与外界联系都无法产生鼓荡。气宜鼓荡需要有与外界联系的心理活动过程,也就是精神意念放大。而得力感的得到需要身法和心法、 内与外的配合,统一。
三、快练是拳,慢练是功
杨澄甫先师有“练架子愈慢愈好”之说。大成拳的试力、摸劲儿,也有越慢越好,使试力的变化让外人看不出来,只有自己“身”有体会之说。对于这些说法,以及类似的说法.如“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四两拨千斤”等等。我们在理解时绝不应该在字眼上钻牛角尖,如果钻字眼就会走进死胡同。如愈慢愈好,慢的极限是静止不动,静止不动了,你还练什么拳!走架用竞赛表演的速度打,相对较快,同时用意的内容势必也是相对要少.侧重得力感的获得。用摸劲儿的速度打,相对要慢。慢练时,由于体力、精力、功力、心情等因素的影响。有时是慢不下去的,有时可能还会出现腰酸背胀的情况。如果出现腰酸背胀、心力不济,就要快练,要参考竞赛速度打,不要一味地慢。
太极拳走架相对少林拳术。是慢练,但就走架自身而论又是速度相差很大的练习。以传统太极拳为例,快练需10分钟左右.慢练需40分钟左右甚至更长。时间相差三四倍。快练与慢练的感觉也不尽相同。慢练时充盈、膨大、整体、人不可侵、被动防守、得力的感觉明显。慢练时如果舒展不开来,用意强了些。无味道了,说明慢过头了,僵硬了,要适当变快。快练时蛇行绵软无定向,如水渗透无孔不入,主动出击的感觉明显。快练时如果轻飘不稳,烦躁无味道了,说明快过头了,无所依了,要定下心来,适当变慢。一趟架子走下来,会有一些平常难以体验到得力感的所在,这对习者来说就需要注意了,要调整身法,改正动作,加强存想,单式反反复复体验,寻找得力感。年轻时架子低步幅大,身手配合恰到好处,有强烈的得力感。年纪渐长。力不从心,步幅变小,不敢下蹲,动作姿势就要做相应调整,比如身手幅度相应紧凑,以与小步幅、高架位一致,仍不失得力感。
太极拳套路练习,四肢慢慢地伸出去,慢慢地拉回来,既无速度又无力度,打谁呢?太极拳套路的直接技击作用几乎是没有,它的间接技击作用又如何衡量呢?我们可以通过自身对走架过程中得力感的体认、间接感知来衡量走架时间接技击作用的效果。
太极拳走架的目的之一是练出内劲,而内劲的获得就是通过对得力感的体认。
太极拳内功相关文章:
1.太极拳内功速成大法
2.太极拳内功心法
3.太极拳内功修炼方法
4.修炼太极拳的内功心法
5.太极拳内功练法
摔跤的作用是什么?
摔跤可能大家都听说过,但是并不熟悉,今天小编带你了解摔跤的作用在生活中有什么用,欢迎阅读。
如果大家有兴趣再到街头去观察,街头打架的也不少,有好事者完全可以把街头打架录下来分析,不难发现,真正街头打架,用腿的人很少。有人可能会说,那是大家都没有练过散打和跆拳道一类的功夫。也有人会说,我就见过有用腿法打败几个流氓的。这是一个无法争论清楚的问题。以笔者实战经验看,没有规则的性命之搏,首先发挥的是人的本能。人是直立动物,腿脚是支撑身体的,做事情时,用手和胳膊是最方便,也是最自然的事情。手和胳膊自由随意度远远超过脚和腿。所以街头打架,很少见到用腿的,大都是用拳用手用胳膊。以要不信,自已就去实践。马路上两人叫板,突然对方对方轮拳连扑带打冲上来,我看你是抬腿还是抬手。很多东西说起来很有道理,真到用的时候就不是那回事了。
我不是说腿法没有,在街头打架,同比赛是有很大区别的,腿法一般是在拳法为主的情况下偷用效果最好。我上面的话是说,在比赛中,腿法比拳法重要。在殴斗中,拳法要比腿法重要。这是学拳的人需要注意的。
摔法在实战中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两拳将对方打到在地,那就没有什么说的了。你完全胜利,用不着摔法了。而街头殴斗,当性命相搏时,对方会拼命扑上来,两人一贴身,拳法就很难再用上。拳击时出现这种情况,裁判要将两人分开,实战中可没有这样的机会。同事闹着玩,角力,很容易就扭在一起,也时例证。早年有个小伙子因挤车发生口角,追着我打我,他个头略比我高半头,肯定是自觉有绝胜的把我,要不我已经走出老远,他是不会追过来的。我当时心里也含糊,但没办法,不还手就只有挨打了,结果一拳兜在他下颚上,我当时都看傻眼了,他居然被打的上下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循环,整个翻了一个筋斗,从地上爬起来时,满嘴是血,按道理是我全胜了吧。马上周围就围了一圈人,还有穿警服的,居然没有一个人来劝架。我的自然反应是看他还要做什么。就见他晃晃悠悠居然又向我扑过来了。不过看的出来,他脚下是打晃的。我这时就一点不紧张了,知道他不是我的对手。后来我好像又打了他两拳,因为后来我见他的两个眼睛肿成了大灯泡。有个女人是他的女朋友,栏住了我,说大哥求求你了别打了。咱们是绝对不能跟女人较劲的,小伙子趁机拉住了我的胳膊,说,你不能走,给我看病。那一瞬,我有个很突出的感觉,虽然他已经没了进攻的能力,但他拉住我的胳膊,我要想挣脱是很困难的。他抓住我且身体向我贴近了。抓我的力量就象落水的人抓着救命稻草一样。当然最后他还是松手了。
这事给我的印象很深刻。如果他抓住我的时候还有战斗力,我想我是很难应付的。我写这段文字,是想告诉大家,摔跤的作用是非常大的,那种以为能据敌拳头之外在性命相搏的时候往往只是幻想且是一种半个功夫,远用拳法,近用摔法,这样才比较全面。
本文Hash:c25b00edf0985cb67df013e851eb304f60439398
声明:此文由 飞舞九天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开心100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