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高尔夫木杆的精准性

导读: 如何提高高尔夫木杆的精准性: 高尔夫一号木杆头重心位置如何影响你的球:

高尔夫球的特点之一是远而准。而木杆的特点在所有球杆中是打得最远的,所以使用木杆主要是为了获得较远的飞行距离。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如何提高高尔夫木杆的精准性,欢迎阅读!

如何提高高尔夫木杆的精准性:

长距离与精准性似乎像水和油一般无法共存,但事实并非如此。想想看如果你能保持250码以上的球道击球距离,这项运动将变得更轻松有趣。但使用木杆时表现平平也会轻易让球手陷入沮丧,因此接下来我将与你分享一些增加击球距离同时不牺牲精准性的技巧。

基本上木杆技巧可以归为三个方面:

1. 你必须控制杆头并完全掌控它。对此你需要做两件事。首先,检查握杆;其次,检查自己是否有能力向左以及向右击球。如果两项都没问题,你就应该能够选取折中途径,向中间击球。这里我指的并非必要时将球路左弯或右曲的电影特效能力。(提示:打开杆面能够击出右曲球,稍稍关闭杆面则能打出左曲球)

2. 确保肩膀和臀部以正确的方式旋转。力量来自转离以及转向高尔夫球的过程。如果旋转出错,就永远无法实现最大击球距离。上杆转动身体时假装将皮带扣尽可能转离目标不失为一个可行的练习方法。此外,要在击球的瞬间完成身体旋转。

3. 你需要良好的节奏来实现最佳击球距离和精准性。避免在上杆顶部加快挥杆速度,否则会破坏整个挥杆节奏和顺序(大多数高差点球手都会犯这个错误)。你可以利用心里默数法克服这个现象。

练习时交替使用木杆和9号铁杆是个不错的方法。从9号铁杆开始,在上述三点的指导下挥杆。接下来换上木杆以同样的节奏挥杆。如果使用木杆时无法达到同样的效果,那么继续使用9号铁杆,寻找差异,直到找到连贯的节奏为止。

高尔夫一号木杆头重心位置如何影响你的球:

为什么我们需要关心杆头重心?以往为什么不关心?近两年的新款杆头设计都强调“低重心,低倒旋,高起飞角”到底是否科学?一会我们就会讲到。杆头重心其实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球的起飞角,倒旋,甚至杆头开扣,和杆头的打感,很有可能你觉得“打得舒服”的杆头与“不舒服”的杆头相比,最大的差别就是杆头的重心。

前几年流行将杆头的重心左右调整,最明显就是SLDR开始的杆头滑块,调一遍打Fade,调另一边打Draw,虽说不至于有天翻地覆的变化,但基本上大家还是能明显感受出调到左右的差别的。并且,大部分人都能明显感受到SLDR的杆头“倒旋比较少”,其表现就是有些人打SLDR觉得球不怎么起,有些人(例如我们BOSS老白)冲天的弹道打这种类似低倒旋的头就觉得距离大涨,弹道合适。

首先大家有一定中小学学历的朋友都能理解什么是杆头重心吧,重心表示杆头质量中点,在重心正下方用一个支点是可以撑起这颗杆头的。假如杆头后方很重那么重心就靠后,假如杆头顶面很重那么重心就比较高。

通常一号木杆头重心离它的中心点都不会太远,近似都在中心的位置,有可能你会看到有的一号木宣传的重心跑到杆头边上去了,实际上是不可能的,重心永远都在杆头中心的附近,上下左右也就都在一个小方块范围内。

大概就是这么大一个方块:

这个方块范围大概高的话比杆头重心高2毫米,低的话比杆头重心低5毫米,离杆面近的话大约28毫米,远的话40毫米,大概就是这么一个方块内。

老款的很多一号木你会发现杆头靠近后方的地方有配重,这个配重越重则使杆头重心越靠后。而近年款的杆头重心普遍偏前,这是由于:

1.杆面比较厚,例如很多美系杆头,这个咱们打的时候也能比较明显感受到。

2.可调节杆颈加入了一定重量,这个重量也促使杆头重心向杆面移动。

虽然重心的上下左右范围只有这么小一个方块,但是你会发现在这个小方块内的重心移动对你的球有巨大的影响。首先一根G30的杆头明显和一根Callaway BB的打感和球路差得鬼哭神嚎,就算你用一根可调节前后重心的杆头,调到前面和调到后面也会有很大的差别。

那么究竟重心对球路有什么影响呢?

除了以上的影响以外,杆头的重心靠前,会让杆头感觉更重一点。同时,靠前的重心会感觉杆更硬一点,由于回正速度的差别,靠前的重心会感觉杆面更难回正一点,有些朋友会觉得杆面更难控制一点。

总体来说由于有这诸多的影响,因此通常情况下每个人打得比较舒服的球杆会有近似的重心位置,反过来说重心位置近似的球杆对选手来说会有近似的手感和打感。

以前曾经流行的杆头类型是比较紧凑型,杆头(杆面到杆尾巴方向)比较窄,杆面比较高,我们曾经称其为“职业款”杆头,反之“业余款”杆头则会比较扁,杆面比较矮,杆头比较宽。

红线和红色重心表示“职业款杆头”造型,黑色表示“业余款杆头”造型,你会发现职业款杆头重心更高,更靠近杆面,业余款则更低,更远离杆头。

因此类似这种“职业款杆头”通常倒旋更高,起飞弹道更低,所以以前我们身边的职业选手打“职业款杆头”通常打出来“低飞爬升”的弹道,以前我们觉得这样的弹道很牛逼。

但是随着科技进步现在的职业弹道和以前也有所变化,我们发现过多的倒旋会影响距离,为了打出更远的球我们需要更高的弹道,更低的倒旋。

因此现在的一号木趋势是什么呢?举个例子,前两年就开始流行的Ryoma龙马一号木,它的顶面超级超级薄,比市面上最薄的一号木顶面还要薄一半,为的目的是什么呢?降低重心。重心低了,达到起飞角高,倒旋低的效果,距离才远。第二个例子,近年的Taylormade M1,顶面采用碳素材料,的是什么呢?同样,降低重心。顶面省出来重量,加到底下去,重心低了。

距离杆面前后方向的重心也同样重要,假如重心做得离杆面很近,也能一定程度上减小倒旋。这就是为什么SLDR和后来的款式倒旋较少,它将重心做得又低又靠近杆面,倒旋就比较少。但是!!!由于重心靠近杆面,它的转动惯量(MOI)就变小,杆头回正速度变慢,杆面又厚,容错和打感就大大降低,所以就牺牲了其他的这些问题。

附上2015年款大品牌一号木的重心比较:

G30为何大家都觉得是最稳的一个头?它的重心是离杆面最远的,MOI最大,弹道也是最高的。Taylormade Aero Burner拥有最高,最靠近杆面的重心,因此美国人评测它是近年距离最远的杆头(但同时就不太稳定)。Titleist 915的重心比起Taylormade和Callaway来说就要靠后一些,所以你打起来可能会觉得915稳定一些,同时915 D2就比D3更靠后更靠下一点,更稳定一些。Cobra今年的头大家打了的都觉得很不错,你发现没有它们也都放在比较靠后的位置上。

其实在这张表上比较接近位置的杆头,你会发现打感也比较接近。当然由于杆头大小不同,杆头造型不同,给人感受不同,杆面技术和材质不同,也有其他影响,但是总体上来说你去试打一下会发现这张表上接近的杆打出球的效果是很接近的。

最后再说明一点:杆头并不仅仅是重心,还有其他例如形状,空气动力学,大小,视觉效果,杆面形状,杆面材质等影响造成其它影响,更别说宇宙超级无敌霹雳重要的一样东西叫“杆身”对球的影响。今天给大家分享的仅仅是杆头单独一块分离出来的影响数据。作为参考,你也可以作为一个选择一号木的依据。觉得915打得效果好的朋友,想再问一点可以去试试Cobra和PING,想再远一点可以去试试Callaway和Taylormade,Nike等等。作为量产一号木杆头的一个参考依据,我们可以这样去尝试。

高尔夫如何才能精准的进球

有些打高尔夫的朋友不清楚如何打高尔夫才能精准地进球,想要打好高尔夫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学会瞄准,瞄准你眼中的一切物体,打高尔夫的好处及如何才能进球,接下来学习啦小编带你一起来看这个问题,欢迎阅读。

 

 高尔夫如何才能精准的进球

1、球杆瞄准

站在球杆后面,正对目标,仔细瞄准,必要时可以将球杆垂直来瞄准。然后开始站位,将球杆想象成两条平行的铁轨,另一条轨迹就是球到目标的距离。将球杆平行置于两脚尖前1-2英寸的地方,稍微向目标线偏左。

①对于短距离球,100码内的,你一定要感觉你的两脚尖,双膝,臀部和双肩在瞄准时都位于目标线左边。

②对于长距离球,确保你的双肩瞄准目标,但是在心中保持这条轨迹,使杆头延目标轨迹运动,与身体的各部位连接线保持平行。

2、绳子瞄准

用一根绳子放在地面帮助瞄准。这种方法可以在你瞄准时给予很强的方向感,在起杆和送杆有比照物。

3、挖草瞄准

挖起的草皮和草痕也是衡量正确瞄准的更高级的方法。瑞典名将帕尼维克在练习时,会在草地上留下一支箭形状的痕迹,有几英尺长,直对目标。

 

 打高尔夫的要领

1、打高尔夫球的要领之握杆

双手握牢球杆,防止滑动,又要确保两手腕的灵活性,达到最大的杆头运行速度和控制杆头面方向的目的。握杆后将手臂、手掌和球杆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击球。一般握杆的方法有:重迭式、连锁式、十指式等。

2、打高尔夫球的要领之击球姿势

按握杆要领握好球杆后,身体自然站立,两脚自然分开与肩同宽,头轻松下俯,注视杆头。双膝稍弯曲,使杆头底部着地。身体左侧与目标(果岭或球道)保持适当角度,身体重心平均落在两脚上。

3、打高尔夫球的要领之脚位

指准备击球时两脚站立的姿势,分为正脚位、开脚位和闭脚位。正脚位:指两脚尖联线与准备击球线平行的脚位。若全力击球,无论使用哪种球杆,均可采用正脚位。无论在击球时采用哪一种脚位,右脚与击球方向成直角,左脚与击球方向成45度。

4、打高尔夫球的要领之使用铁杆时

当你使用铁杆的时候,将球置于左脚后跟内侧两英寸远的地方,脊椎呈中立状态(此时你的右肩仅仅比左肩矮一些),双脚应该比肩部的宽度稍窄,双臂自然下垂,位于高尔夫球的前半部分。

5、打高尔夫球的要领之击球的不同之处

使用铁杆时正确的站姿是,脊椎呈中立状态,击球平面更朝下,这对稳固的铁杆击球十分重要。用双手掌控握把,将力量导向球体,干净利落地击球,随后击起的草皮飞过击球的地方。如果使用的发球杆,那么将脊椎倾斜,使其离开击球地点,形成向上的击球。

6、打高尔夫球的要领之臀部的转动

注意你臀部的开放程度,这可以帮助我产生巨大的杆头速度。业余球手容易犯的一个最大的错误就是:横向移动臀部,而非逆时针方向转动(向左转动,左手球员)。平移臀部很容易造成许多错误,包括:右曲球、左曲球,击球缺乏力量。这个错误还可能对球手造成身体上的伤害。

 

 打高尔夫球的好处

1、培养信心

对于商务缠身的老板们来说,打高尔夫不但锻炼身体,还可以培养自信心,激励自己勇于克服困难。

2、消除赘肉

高尔夫运动是击败腰腹脂肪的有力武器,因为高尔夫击球动作是全身的整体运动,通过腰部发力带动上肢将球击出,是一套集协调、力量、爆发力的完整动作。

3、扩大交际

高尔夫球场是一块相对优雅高端的运动场,喜欢高尔夫球的人一般都比较成熟,性格较好,打球可以扩大交际圈,认识一些生活中交不到的朋友。

4、发展兴趣

高尔夫适合各种性别、年龄、体态、体能状况者,是可以从3岁打到80岁的一辈子的运动,适合当做长久的养生兴趣。

5、提升记忆

在球场上运动,可以让大脑充分有氧呼吸,对提高记忆力很有帮助。

如何提高高尔夫的打球技术

要想在高尔夫运动中取得进一步的成功,除了不断发现自己的缺点不足,加以改进,还需要思考,要在观察思考中找准机会,发挥自己的特长,这样有利于打出更低的杆数。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如何提高高尔夫的打球技术,欢迎阅读!

PGA教你如何提高高尔夫打球技术:

从事教学工作很长时间了,教的多了看的也多了,发现中国教练的水平都已经有了很好的提高。但是为什么我们的球技依然上不去?简单来说3点原因

1、教练员指抓看到的技术问题,不去研究形成技术问题的问题,教练会用很多方法去改进这个问题,但是忽略了最近基本技术,很多错误动作形成一定是出现在最基本的问题上,比如握杆、站位、站姿。有多少教练去认真帮助一个学员改进这三点,几乎没有。所以我们总是忽略那些最重要的细节!

2、学员的问题,很多学员去学习,但是学完后不去练习,或者学习后不去按教练的要求去做。教练教的只是一个正确的概念、和原则。但只凭这两点是学不会高尔夫的,我们要去练习找到属于自己的感觉。没有一个教练是可以帮助你去练习的,他们最多的是能帮助你找到一个相对正确的感觉!所以练习和相信你的教练是很关键的!

3、学员与教练的沟通不够,很多时候的教练会有一套自己的教学模式,可这个教学模式不适用任何人。这时就需要得到学员的反馈意见,但往往学员就这样学下去了,当然也有很多人不了解这个动作,不知道该如何去说。最后导致学员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从此放弃高尔夫运动,也许一个明日之星就此断送了。其实学员只需把需求告诉你的教练,他会根据你的意见指定相应的计划。(一般就是四点:击球、动作、轨迹、力量)

如何改进你的打球技术:

要想在高尔夫运动中取得进一步的成功,除了不断发现自己的缺点不足,加以改进,还需要思考,要在观察思考中找准机会,发挥自己的特长,这样有利于打出更低的杆数。

1、开球时把球击上球道首先要做的是把球打上球道,如果一开球就把球打入OB区、障碍区或者长草区,那么即使以后的推杆再好也难以弥补了,这一杆的失误会给你带来很大的浪费。尤其在打标准杆4杆和标准杆5杆的洞时,开球时要特别注意先把球打上球道,然后再从球道上打第二杆。不要总是在第一杆就试图用1号木杆打得特别精彩。

对自己的差点有充分了解,知道目前自己能力的极限,这样才能对自己的优势劣势全面把握,尤其在长洞时,这种方式能帮你降低差点。

2、对短杆要先学打高,再学打低

掌握一套较好的短杆打法是非常必要的。这里给你的建议是先练习掌握高挑球,因为这种打法能适用于各种情况,而后再学着打低滚球,因为低滚球只在特定的情境下适用。

有时熟练掌握一支球杆往往比随意用很多球杆要好得多。著名球星菲尔·米高逊打短杆时就是以一支短杆为主轴的。因为这样,你能完全熟悉这支球杆的应用,有利于打出好球,而用不同的球杆需要不同的路数,往往造成每种都会,却都不熟悉、都打不好的情况。

3、按球位调整挥杆

随着球位的不同,挥杆击球后球的反应也会不同,所以必须根据不同球位调整挥杆方式。这样,你在平时既要试着在良好的球位练习挥杆,也要练习在不良的球位挥杆。试着把一桶球散落在果岭周围来练习。

4、扬长避短

一般说来,进阶三步曲的提高篇是为那些差点在18或以上的球友提供建议的。以标准杆4杆、长400码的球洞为例,可以假设自己能用5杆完成这个洞。有两种方法,一是可以先用一号木杆奋力一击,然后可能会从树后打余下的250码,二是用3号木杆开球,然后从球道中央开始打余下的200码,哪种方法更好是不言而喻的。

本文Hash:702be73327c52624d3ce8a2da371b0371705c6b0

声明:此文由 Suki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开心100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