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2019赛季革新:废U23政策,恢复亚外,球队投资封顶,你怎么看?

只是传言,还是静等通知吧,如果能够按照题主说的废U23,恢复亚外,球队投资封顶绝对是有利于中超发展的。

首先说U23吧,U23政策在中超实行两年,基本宣告失败,最终结果和足协的出发点和初衷是大相径庭的。在2018年,足协倾注很大心血的U23啪啪的打脸,年初U23亚洲杯小组未出线,9月份的亚运会目标夺牌的U23也早早铩羽而归。到了联赛下半程,国家队的集训政策已经让U23政策名存实亡,从10月份起,在中超几乎看不到U23政策的影响。一个球员能否上场应该是根据自己的实力和球队的战术需要,而不是根据今年几岁了,所以这样一个揠苗助长的政策实在没有太大意义,如果能够废除这样一个联赛强制上场的政策,建立一个全新的青年联赛会对中超的健康发展有很大好处。

第二,恢复亚外和亚足联外援政策接轨,会让参加亚冠的球队取得更好的成绩。这个赛季足协突然取消了亚外政策,外援从3+1直接变成了注四上三,取消亚洲外援。这让参加亚冠的球队突然很被动,无法再外援配置上选择更好的安排。打亚冠,上三加一,打中超只能上三,亚外基本都成了球队的第四外援,不能发挥很好的作用。结果造成亚洲外援由于比赛打得少,不能保持状态,即使亚冠上场也不能体现出其价值,对球队和球员是一种双重伤害。如果能够恢复亚外政策,今年的亚冠,中超球队还可以再向冠军冲一冲。

第三,设置投资封顶。今年一直有消息传出,2019年中超将戴上各种帽子,其中就有投资帽子,薪资帽。这些年中超足球泡沫已经超过了中国房地产,一个国内球员动辄一两千万的薪资,要想夺冠需要10亿左右的投资,即使保级也起码需要3亿左右投入。不管是冲冠的球队还是保级的球队,都是巨额亏损,依靠足球是无法盈利的。如果真的能够限制投资对于抑制现在的足球泡沫是有一定好处的。但是步子不能迈得太大,还需要循序渐进,如果一步到位对中国足球发展是有害的。现在足球的繁荣也只是资本的繁荣,一下子把这团火浇灭了,那再想复燃也会很难得。

总之,要想中超足球有竞争力,足协还是要尊重足球发展的基本规律,尊重投资者,政策不能想改就改,想变就变。更不能只顾眼前的为所欲为。

怎么看?静等官宣呗。不得不说足协的行动力太差了,球迷可能无所谓,什么早点晚点都可以,可是俱乐部就必须要“等菜下锅”,足协政策不落实,无疑俱乐部接下来的工作就无法正常和及时开展,必然直接和间接影响来年新赛季的备战和进行。虽然足协有些东西需要和俱乐部沟通向俱乐部征求意见,但还是工作有些滞后了。

如果明年废除U23政策、恢复亚外、所谓各种“帽”等开始实行,无疑对中超来说是一个比较大的变动,只希望足协要慎重和通盘考虑。相对而言可能取消U23政策和恢复亚外不会像所谓“注资帽”“薪酬帽”那么影响深远,但显然也说明足协就是在折腾,说起来,其实原本U23政策就是足协一种急功近利的表现,当初就不应该把这样的想法付诸实施。

如果足协这次是因为其它原因而临时取消U23政策,我认为足协就借此彻底了了这份心思吧,不但长远看此政策解决不了中国足球根本问题,同时它也在实际操作中明显制约了教练在比赛中充分的战术发挥。当然亚外政策看起来比较简单,顺应亚足联要求也正常,毕竟有利于亚洲足球成长,更是可以助力中超球队在亚冠上取得相对比较好的成绩。

足协实行“注资帽”以及相应的“薪酬帽”,显然目的是好的,若实行无疑可以极大减轻投资人资金压力,保证俱乐部有一个良性的可持续性发展,同时也可以较好的解决球员薪酬虚高似乎价值和付出不相符的问题,让广大球迷的反响小一些,但在考虑这项政策的同时,也要注意一个尺度的把握,谋求最佳结合点,否则,薪酬太低造成高水平外援纷纷逃离中超,必然会使中超的吸引力和观赏性大大降低,从而中超联赛的引领作用会下降,家长支持孩子踢球的热情也会慢慢降低,不利于当前中国足球现状下的促进作用。无论如何,还是希望足协做事别采取简单拍脑袋的方法,同时也抓紧时间赶快落实出台相关政策,别拖了俱乐部工作后腿。

2019中超大地震:球队投资将封顶,恢复亚外名额,恒大上港有麻烦,你怎么看?

2019中超大地震:球队投资将封顶,恢复亚外名额,恒大上港有麻烦,你怎么看?

第一,”中超中甲的年投资总额为2-3亿元封顶,中乙为3500万”;我们来看下中超大牌外援球星的转会费,奥斯卡6100万欧;胡尔克5580万欧;特谢拉5000万欧;巴坎布4000万欧;保利尼奥5000万欧;拉米雷斯2800万欧;塔利斯卡2500万欧;一换算这些大牌外援的随便一个都超过2亿元,也就是说升班马再有钱也好,你就别想引进大牌外援球星,这条坑死升班马;

第二,“转会以及球员薪酬的支出不得超过总投入的60%-70%”;来看看各个大牌外援的年薪:特维斯3750万欧,拉维奇2650万欧,奥斯卡2000万欧,维特塞尔1800万欧,热尔维尼奥1800万欧,胡尔克1660万欧,莫德斯特1550万欧,拉米雷斯1300万欧;我想问一下,这些外援的年薪怎么解决?

第三,“中超球员的顶薪将限制在每年1500万元”,这点应该不包括外援,假如包括外援的话真的不用玩了;至于中超国内球员,只能默默接受,也不敢有意见;武磊表示,“作为球员肯定要接受,大家刚开始可能不同的声音,可能政策实施一段时间后,还是可以沉浸在足球当中。”有意见的抓去西藏再军训一年就是。

第四,“恢复亚外政策,取消U23政策。”这两点都说明足协自已打脸;首先亚外的恢复,当初亚外被取消的时候,多球队可是强行放弃了一些优质的亚外,现在又要买回来,这条路绕回原点,而且现在投入又封顶,能不能买回来,够不够钱买都是个问题;取消U23政策也是,一开始说得多好听,通过U23政策培养年轻球员,现在就不培养了?不过我觉得这条是唯一正确的一条。

这一切都还在讨论阶段,还没有实质性的文件,所以到底会不会实行还是一个未知数,当然一旦实行也是有利有弊。

第一,限制球员薪资和转会费这一点我觉得是可行的,特别是国内球员,但也势必影响外援的水平。如限制国内球员年薪和转会费,国内球员天价转会费和天价年薪将彻底消失,转会就不会像现在这么频繁,迫使俱乐部自己想方设法培养球员,提高青训质量。如限制外援年薪和转会费,那么外援的水平就会大大降低,中超联赛唯一能吸引外援的地方就是高额的年薪和转会费,如果这一点都没了中超可能再无大牌外援。

第二,限制球队投入这一点也是有利有弊的。一旦限制球队投入,转会费和工资不得超过球队总投入的60%,那是不是意味着球队像要请大牌外援就必须要在青训和其他方面有更大投入,其实是可以这样理解的。只是目前面临的问题比较多,像恒大、国安、上港、苏宁、华夏、权健等球队大部分开支都是年薪和转会费上面的投入,那一旦变成现实,这些球队如何解决。

第三,据说要取消U23政策其实很正常,因为U23球员政策实行的这两年,也没有发现几个好的U23球员,好球员不需要U23政策保护一样能玩转中超,比如黄紫昌、郭全博等人,不成器的球员,即使他年年都是23岁他也踢不出来。加入亚外名额,这好像也没什么必要,亚冠赛场外援使用规则为3+1 ,而没有亚冠资格的球队引进一个亚外有什么用呢?

中超四大帽落地,限支出限工资,2019年中超U23和外援政策不变,对此你怎么看?

中国足协在本周推出的一系列政策,势必对明年的中超联赛产生极大的影响。

足协出台工资帽和限薪令,其根本目的是想通过遏制球员价格和薪资,扭转国内转会市场的混乱局面,把虚高的价格降下来,使中国球员价格能够和国际市场接轨,最后把国内球员推向欧洲市场。

尽管很多人担心这一举措会降低未来中超联赛的精彩程度,但是中国足协的出发点是好的,然而能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现在很难判定。豪门俱乐部的投资方,很可能会通过其他途径,保证球员的收入不会出现下降,最终会让足协的政策形同一纸空文。如何保证政策能够得到切实执行,是目前足协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公布的一系列政策中,令人感到意外的是U23政策得以继续执行。2017-2018赛季,很多U23球员只是在垃圾时间上场,只有一些中小型俱乐部出于资金方面的原因,能够放手锻炼新人。而一些U23球员通过出口转内销的方式,曲线转会国内俱乐部,获得高额工资。这种现象说明了目前国内年轻球员人才匮乏,也和中国足协当初给年轻球员比赛机会的初衷背道而驰。

中国足球经过了十几年的折腾,已经到了积重难返,无药可医的地步了。足协在出台政策的时候,一定要慎之又慎,把能够想到的方面都考虑清楚,同时多听取俱乐部方面的意见。把我们的联赛基础打牢,让中国足球得到休养生息的机会,相信中国足球会走出低谷,重返亚洲强队之列。

这些新政策依然与中国足协历来的老政策一样——出发点是好的,但未必能取得好的效果,甚至有可能适得其反。

中国足协历来的政策,从没有哪个政策的出发点是要搞垮中国足球,因为中国足球真的衰败了的话,那么最倒霉的一定是中国足协。但中国足协一直以来,又太急于求成,缺少耐心和规划,迷信于政策引导的力量,因此不断发布各种新政。从结果来看,没有任何一个新政真正帮助到了中国足球。很多政策还适得其反,阻碍了中国足球的发展。说白了,中国足协经常性地好心办坏事。

比如限制年薪和支出,这个政策的出发点对不对?当然对了。现在中超处于一种疯狂烧钱的状态,这种情况是不健康的,不能持久的。如果不加以引导,中超联赛短暂红火过后,可能会迎来长期的低谷。但问题是,今时今日以一纸限薪令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中超目前最大的问题,就在于俱乐部不具备盈利能力,而球员的转会费和工资虚高,因此不利于联赛和俱乐部的长期发展。为什么球员转会费和工资虚高?因为太多资本瞬间涌入了中国职业联赛,但好球员太少,奇货可居自然被炒高了。所以,真正解决中超球员工资虚高的根本,在于发展青训、培养出更多更好的球员,如果中超一下子多出来100个与武磊水平相同的前锋,武磊的身价和工资能不降低么?但是中国足协缺少这样的耐心。

再或者,中超联赛如果彻底放开外援限制,也可以避免国内球员工资虚高的问题。比如,现在很多国内球员的转会费都达到了1亿元以上,这笔钱在欧洲完全能买来很好的外援。但受限于外援名额限制,中超球队在外援方面都很谨慎。如果中超允许每个球队注册10名外援,同时上场8人的话,国内球员不再是稀缺品,也可以降低身价。同时,打开外援限制后,外援虚高的身价也会缓解,因为中超提供的工资还是要高于欧洲的。有人会说,这样的话中国球员缺少比赛机会,中国国家队不就更没希望了?巴塞罗那和皇家马德里现在有多少西班牙球员呢?尤文图斯又有多少意大利球员呢?这影响力西班牙和意大利的足球水平了么?

此外,限薪令本身也过于刚性。过于刚性的政策,一定不会是最好的政策,因为俱乐部缺少自由空间。相比之下,欧足联推行的财政公平要好很多。欧足联不限制俱乐部的投入,但要求投入要与盈利能力持平,不允许球队长期亏损,说白了赚多少花多少。虽然这个政策也存在问题,可能会造成强者恒强的局面,但依然比中超一刀切的限薪令灵活得多。

再说,中国球员到底值多少钱,这个应该怎么界定呢?足协说不能超过1000万,这个1000万的数字是怎么得来的呢?缺少论证和数据支撑,也不是很能服众。

限制中超俱乐部12亿的支出,看起来也不现实。比如恒大、上港这样的俱乐部,光外援的年薪就达到了7-8亿人民币,怎么可能一下子把支出缩减到12亿呢?

中国足协看到了目前联赛存在的问题,但他们的政策过于短视,希望通过政策一步到位。可以说,目前中超联赛存在的问题是个长期问题,应该出台长效机制,通过5-10年的时间彻底解决问题,但足协目前却希望两三年内就解决这个问题。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本文Hash:e45c72e1a6662dbbdd19518d8243f458d5e6d948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开心100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