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球跳发球技术解析

导读: 排球跳发球技术解析: 排球跳发球技术过程解析: 排球跳发球技术分析: 排球跳发球技术的失误原因:

排球跳发球技术是国内外排球劲旅运用较广泛的一项发球技术,它具有得分率高,攻击性强、球速快、力量大且具有突然性,隐蔽性、多交性等特点,它的技术特点决定它成为世界排球发球技术发展的主流。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阅读!

排球跳发球技术解析:

跳发球就是在端线附近助跑起跳的大力上手发球,它是发球技术和远网扣球技术的结合。跳发是当前比赛中最有攻击性的发球,它的特点是力量大、速度快、弧度平,过网时间短,具有较大威胁。但跳发球技术难度大,需要运动员具有相当好的弹跳高度、爆发力,及正确手法和良好的控制能力才行。但跳发消耗体力,且容易下网或出界。

同时它具有技术复杂,稳定性差,失误率高等缺点,为此,如何扬长避短,找到提高跳发球技术质量的有效途径显得尤为重要。

排球跳发球技术过程解析:

准备姿势:自然站立,单手或双手持球于腹前,注意观察场上情况。

抛 球:助跑迈出第一步的同时将球高抛在右肩前上方,落点在助跑线上,高度和距离要符合个人特点,以跳起最高点击球为准。抛球离手瞬间可加手指手腕动作,使球在空中产生旋转。紧接着,迈出第二步,两臂自然摆动,眼睛注视球,最后右脚跨出一大步,两臂在体侧划弧摆动,并使左脚迅速跟上,屈膝蹬地跳起,使身体腾空。

击 球:腾空后,加大挺身屈腹,使身体成反弓状。右臂屈肘上举,手掌自然张开。当身体在最高点时,以猛烈收腹和提肩带动手臂向前方挥动,在手臂伸直的最高点,用全掌击中球的后中下部,击球点不宜靠前。触球瞬间手掌包满球,并主动屈腕推卷,使球快速向前旋转。击球后,身体可随球飞行落入场内,落地时要注意平衡,防止受伤。

跳发也可不加助跑,而用原地起跳发球过网。(左撇子则相反)

排球跳发球技术分析:

七十年代末期,由于排球运动员的身高不断向大型化迈进以及后排进攻战术在世界男排强队中广泛运用,为打破发球与接发球处于相对平衡而产生出一种新的发球技术—跳发球。 跳发球技术的出现,就以其击球点高、球弧平、球速快、攻击性强为主要特点引起了世界排球界的广泛重视,世界诸强队均在深入研究之中。

近年来,虽然国内外男排诸强队在动用该技术的人数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但从近几年全国男排甲级联赛的统计可以看出跳发球得分率为10.2%,明显高于上手飘球的6.8%和勾手飘球的6.3%。相反跳发球失误率达18.4%,也明显高于上飘9.7%及勾飘10.1%。这说明,跳发球技术具有较强的攻击力,同时我国男排甲级队队员对该技术的掌握还普遍存在着不稳定的情况,因而我们认为,在充分发挥跳发球速度威力的同时,如何减少跳发球的失误率对排球运动的发展有其重要的实际意义,同时也是当前应巫待解决的问题。 完整的跳发球技术是由助跳抛球、起跳、空中击球、落地等部分组成,但空中击球是充分·发挥其速度威力及实效的关键环节

排球跳发球技术的失误原因:

许多中外男女运动员使用跳发球技术的效果不是很好,造成一般球多、失误率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跳球的技术难度大。跳发球技术是通过抛还需、助跑、击跑等动作,充分利用腰腹力量和手臂鞭打,全手击球’的中下部,使球加速上旋向下飞行的一种发不方法。要求运动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弹跳力、腰腹肌力、爆发力、上肢力和动作速度。另外,对抛球方位、助跑步伐和速度、起跳时机和击球动作等几个技术动作的难点和衔接掌握不好,运用不自如,特别在空中击球时要完成展体、转体、收腹、挥臂等动作,运动员对其动作掌握的熟练程度和稳定性还不够。

2) 体力下降。跳发球运动员一般都是攻手。经统计,一场高水平的排球比赛,攻手运动员跳起的次数(包括跳起扣球和拦网)多达到200次,因此,攻手队员在前排进行各球或拦网后立即进行发球,这时运动员的体力有所下降,会导致跳发球动作变形或不能完成。运动员如果不根据自己的体力情况而坚持在一场比赛中自始自终采用跳发球,势必会啬称为“菜球”的一般球和失误率。

3) 找区找人发球。为了提高跳发球的得分效果和破攻效果,有些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熟练掌握、运用自如的跳发球技术动作的运动员进行跳发球时,故意找区找人(比如找空档或边线和端线连接的角落,不有发球给接一传比较差的运动员或主攻手等)进行跳发球。由于跳发球技术动作要求非常高,不管在哪个环节上产生失误(抛球过高或过低、助跑过快或过慢、起跳过早或过晚、击球位置过高或过低、力度过大或过小等),都会直接影响到跳发球的效果,因此,找区找人跳发球也会增加其失误率。

4)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有些运动员心理素质不稳定,经常受到外界的干扰,注意力不集中,特别是在困难的情境下或关键的时刻,患得患失,没有勇气和胆量去完成跳发球,反而导致失误。因此,在跳发球训练的同时也要进行心理训练。所谓心理训练,就是有意识地对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实施影响,为运动员取得良好的成绩作好各种各种心理准备。在跳发球训练过程中,应注意培养队员沉着、勇取、稳定的心理素质,经常创造比赛的气氛和设置各种困难的情境,使运动员在一定外界压力进行跳发球,增强其发球的适应性。跳发球训练的同时多结合比赛,加强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提高运动员的注意力、抗干扰能力及关注的心理承受能力。这样才能在正式比赛中提高跳发球的成功率,更好地达到有效地得分或破攻目的。
 

看过“排球跳发球技术解析”还看了:

1.排球发球战术解析

2.排球接发球技术讲解

3.学习排球发球技术

4.排球垫球技术解析

5.提高接发球质量的技术解析

6.沙滩排球的基本技术解析

7.沙滩排球比赛技巧讲解

网球发球技术解析

发球作为网球运动中把那个极难把握的一项重要技术节点,其要求了运动人员在用力方面趋于协调化、动作速度趋于标准化、运动节奏整体趋于连贯性,方能有效的发挥出网球发球的动感韵律。以下是学习啦小编教大家的关于网球发球技术解析,欢迎阅读!

网球发球技术解析:

發球是進攻、得分的開始,而穩定情緒又是發球必不可缺的前奏,就讓我們從這裏開始,看看怎樣能發出一個好球(請先參閱圖401)。

A 穩定情緒

心浮氣躁的情況下是很難發出一個好球的。通常的作法是:在發球的位置上做幾次深呼吸,再拍拍球,然後站定準備發球。各人習慣不同,因而穩定情緒的作法也各有異,但這一環節最好不要被略掉並且儘量延續至準備動作當中去。

B 握拍

東方式反手或大陸式握拍。

許多網球初學者都喜歡用東方式正手握拍進行發球,這可能是底線擊球所留下的“後遺症”。其實一試便知,如果採用此種握拍在右區而且是用正常動作發球的話,球出手後十有八九會偏向外角一側,因為手腕在自然情況下所形成的拍面就是如此的角度,若想使拍面偏向內角則必須向內轉手腕,而經常做此動作不僅相當彆扭而且易使手腕受到損傷。所以在可能的情況下最好不要用東方式正手握拍進行發球。

C 準備動作

眾所周知,發球要發在對角的發球區內才算好球,也就是如圖402所示的那樣,發球員若站在單打右區發球,那麼球應該落入對面的A區之內,若站在左區發球則球應落入對面的B區之內,靠近發球線的C、D兩個角一般被稱為內側角,靠近邊線的E、F兩個角相應地被稱為外側角。球員在發球之前對球出手後的方向、落點、旋轉、速度等都應做個先期的預算,盲目發球出手無疑是在浪費先發制人的好機會。

發球前具體的準備動作如圖403、圖404所示,雙腳自然分開站立,兩腳的連線根據球員中同的習慣可與底線相垂直,也可以保持另外一個合適的角度;身體自然前傾;最好只持一個球,球自然著落在持球手拇指、食指及中指三指上,無名指和小指自然屈於球的後部,切忌用力將球握在手裏或捏在手裏。

關於球拍相合。許多初學者喜歡拿起球、拍,走到發球位置後立即就開始拋球並揮拍擊球,仿佛球和拍是不相關的兩樣東西,這顯然是很草率的,最好能改一改。如圖403、圖404所示那樣的球拍相合,不僅能夠給球員一個集中注意力的提示,告訴自己“我要發球了”,同時也是穩定情緒和整理思路的延續,初學者應該養成此習慣。

D 拋球

準備動作穩定下來以後,順勢就是拋球及揮拍擊球了。這兩個環節能否配合得好是能否發好球的關鍵,而拋球的質量則又是關鍵的關鍵。位置得當、出手平穩的拋球無異於為揮拍擊球創造了穩定的條件,反之則無異於給下面一系列環節製造了一個動盪的外部環境。很少有人能在前後左右飄忽不定的拋球之下發出保質保量的好球,初學者更是如此,所以學發球的第一步是先學拋球、先練拋球。

a.拋球的方法:在準備動作的基礎上,持球手的肘部漸漸伸直並向下靠近持球手同側的大腿,然後從腿側自下而上將球拋起。在整個動作過程中,手臂保持伸直的狀態,其走勢與地面垂直,掌心向上,以拇指、食指、中指三指將球平穩托起,儘量避免勾指、甩手腕等多餘的手部小動作,以免影響球的平穩走勢,球在空中的旋轉越少越好。球脫手的最佳點在手掌走勢的最高點,脫手過早容易造成球在空中旋轉或晃動,出手過晚則會令球“走”

b.球脫手後在空中的位置:根據不同的需要,球出手後在空中相對於身體的前後位置也不盡相同。一般來說,第一發球強調出球的速度與攻擊力,擊球點較靠前,因此球也拋得較靠前。第二發球較為保守,在保證成功率的前提下強調球的旋轉和控制球的落點,擊球點也就相應後移,因此球自然要拋得靠後一些,基本上與背弓時身體的縱軸線相一致

拋球的位置也可參照球落地後相對於前腳的位置來確定。一般來說,第一發球拋球後球應落於前腳前一個拍頭的位置上(如圖408)。

c.拋球的高度:球拋到空中的高度當然不能低於擊球點的高度,但究竟多高才合適要視個人情況而定,因為此高度限定了揮拍擊球所用的時間。

從準備姿勢到拋球出手,身體重心還有個後靠至後腳再前移至前腳的過程,同時髖部前頂、腰背呈“背弓”狀,然後反彈背弓併發力揮拍擊球。在下文中我們還將對此有詳細的論述。

剛剛開始學發球的朋友肯定要面臨總是拋不穩球的難題,沒關係,“再拋一次”是最好的攻關辦法。因為拋球的穩定性建立在一定的手感基礎之上,所以一般在學發球動作之前最好能專門花一點時間練習拋球,在以後的實際發球練習中也要注意要領,如果偶而沒有拋好的話,接住重拋就是了,千萬不要勉強發球出手,否則很容易破壞掉辛辛苦苦學來的動作。

E 揮拍擊球

如圖409~414所示,拋球與揮拍擊球是同時開始進行的。

揮拍擊球的環節包括:

a.後擺球拍:以準備姿勢為基礎向持拍手一側轉身,同時持拍手引導球拍貼近身體像鐘擺一樣將球拍擺至體後(不一定要直臂後擺但掌心一定要朝向身體,如圖409~411)。

b.背弓動作:球拍後擺至一定高度後(此高度因各人習慣而異,至少大臂不應緊夾在體側),以肘為軸,小臂、手、拍頭依次向體後、背部下吊,同時屈雙膝並伴隨身體後展呈“弓”狀 (如圖412~圖413)。

c.擊球:如圖413~圖416所示,在屈膝、背弓動作的基礎上自下而上依次蹬直踝部、膝部, 反彈背弓並向出球方轉體,與此同時仍以肘為軸帶動手、拍頭擺向擊球點,最後在力的爆發點上擊中拋送於空中的球。發力是自下而上一氣呵成的,其間的快慢由個人掌握,習慣、素質不同速度也就不一樣,但共同的一點是:球拍走勢最快、最具爆發力的一點應在到達擊球點那一瞬間。擊球點時身體已全部面向出球方,拍面自然地稍向內側以便擊於球的側後部,發出側上旋球或側旋球。

d.搔背動作:從連續圖解409~414及上面的敘述中和可以發現,揮拍擊球時肘部有一個引導小臂、球拍下吊至背後再以肘部為軸帶動臂、拍擺向擊球點的過程。這一過程好像在用拍頭給後背搔癢,故被稱為“搔背動作”,其目的是為了持拍手能有一個足夠的獲得擺動速度的過程,為到達擊球點一瞬間力的爆發做充分的準備。搔背動作完成得是否到位關鍵要看搔背時手、臂是否得到了充分的放鬆,如果在手、臂十分僵硬的情況下完成此動作,那麼到達擊域點時球員一定會感到整個身體的彈性都已被破壞掉了,發不出力也就在情理之中。

e.擊球點的位置:球員手持球拍在空中所能爭取到的最高一點就是擊球點。這當然圖415~416屈膝、弓背積蓄力量及蹬地、發力示意是一個比較理想化的說法,因為根據第一發球和第二發球的不同需要,擊球點是相應要有前後變動的,但“力爭高點”卻是在選擇擊球點時最基本的原則。有了“制高點”,不僅動作可以最大限度地、舒展地做出來,更重要的是在控制球路和球的落點以及對球施加壓力上,高點擊球有著顯而易見的優勢。在這裏還有一個關於擊球點的小資料(如圖417)。

(6.40m為發球線至球網間距離,0.914m為網中心高度,11.885m為底線至球網間距離)

許多朋友希望自己發出的球個個威力無比,所以在擊球時就不自覺地想將球大力強壓過網,平擊的成份無形中也便占了主導。但圖417清楚地表明:若想將球平擊發過網並令其落在發球區內,那麼擊球點至少要達到2.74m的高度,也就是說擊球者的身高至少要達到1.80m。也許很多朋友可以具備如此的身高,但摻雜進技術的成份,這個高度就很難真正體現到發球當中去了。所以,發球者最好不要在發球時太過於苛求平擊平打,多加些側、上旋是比較明智的,因為這樣可以讓球走一個弧形軌跡,利用弧頂的高度達到過網的目的,再利用餘下半段的弧線達到令球落人發球區的目的,這樣可以大大提高發球的成功率。

F 隨揮

如連續圖401所示,擊中球時雖然揮拍擊球動作已告完成,但整個發球過程卻仍在繼續。到達擊球點後球員應順著身體及揮拍的慣性做收腹、轉肩和收拍的動作,最終拍子由大臂帶動收向持拍手的異側體側,結束發球動作。這一過程被稱為隨揮,即隨球揮動,與底線擊球的隨揮異曲同工。

很多初學者往往習慣于將拍子收於持拍手同側的體側,這不僅有違於發力、轉體的慣性,更多的情況是擊球者很容易將拍頭敲在自己的小腿腔骨上,從而造成傷痛。非持拍手在送球脫手後不應立即放下或緊夾於體測,而應幫助身體掌握平衡並在隨揮結束時接住已處於末勢的球拍。

怎样改善网球发球问题:

平衡

双脚基本与肩同宽,使身体获得稳定的基础,这是产生良好平衡的开端。接下来,适当地转动上身,使发球的其他环节(诸如抛球和挥拍)能更有效地完成。如果在抛球的过程中移动脚步,就会打破平衡,这会导致发球的其他环节不能顺利完成,发球的线路也不稳定。

节奏

节奏是发球动作各个环节能够统一流畅完成的保障。如果发球动作是脱节、机械的,身体的动力就会中断,动作也缺乏节奏感和连贯性。当然,确切描述什么是节奏确实很难,但优秀球员是可以感觉到的。

另外,你也可以在发球时尝试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节奏,作为发球动作的参考。

抛球

提高球感可以极大改善发球时抛球的准确性和连贯性。许多球员没有意识到正是他们把球抛到了并不合适的位置,才使发球能力受限的。当然,我们很难确切说明究竟哪个位置的抛球是正确的,但实际上,正确抛球的一个要点就是不要把球抛得太高。

练习:为了找到适合你的抛球位置,不妨将拍面尽可能高地向上举到你希望击球的位置。然后把抛球手臂也尽可能高地向上举。其实,球只要被抛到拍框以上8-13厘米的位置就可以了。许多球员对如此低矮的抛球点表示吃惊。但实际上,发球时球只需要抛很短的距离就足以奏效了。

明确的意图

发球中最重要的主观因素就是,在头脑中有一个明确的意图——你究竟希望如何击球:平击、削球还是大力击球,还有就是,你希望球的落点是哪里。我们常犯的错误是,还没向场地里看一眼就走到发球线前发球了。另外,有的人还会过分关注一些特别的技术暗示,比如“猛转你的手腕”或“随挥”,但这些恰恰都是发球之后才需要注意的。了解自己的意图能够使注意力集中,并且可以使你的动作更到位。

提示:适用选手水平中/高级球员

不要在发球时叮嘱自己“随挥”,而是要在头脑中清楚地意识到挥拍应该在什么时候结束。你可以在没有球的情况下练习挥拍,这样就可以找到击球动作结束的那一点。比起盲目地练习打多球,这种方法的周期更短。

练习:把两个网球筒分开两到三步的距离放在发球区,并在它们之间假设发球的落点。尽管较大的落点区域会造成发球误差的增大,但这仍然留出了一个你希望发进的区域。在你成功将球发到这个区域几次后,就可以通过逐渐缩小球筒间的距离来提高发球的精确性了。

 

看过“网球发球技术解析”文章的人还看了:

1.网球发球与接发球的技术讲解

2.网球发球动作技巧

3.网球基本发球技巧

4.网球手腕的正确动作讲解

5.如何衡量网球的等级水平

6.怎样加快网球发球速度

7.网球員在網球場上常見的弱點解析

8.球类运动知识

9.网球单打与双打的战术

排球垫球技术解析

垫球是排球技术中最简单易学的一项基本技术。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排球垫球技术解析,欢迎阅读!

排球垫球技术解析

接球技术在比赛中主要用于接发球、接扣球、接拦回球等。接发球和接扣球是组成进攻的基础,是比赛中争取多得分、少失分、由被动转为主动的重要技术。

排球垫球技术的准备姿势和移动技术的作用:

准备姿势和移动是排球基本技术之一,是完成发球、垫球、扣球和封网等各项击球技术的前提和基础。准备姿势的作用是为及时地移动和完成击球动作做好准备。移动的作用是为了及时接近球,调整人与球的位置关系,便于完成击球动作。

(1)准备姿势

正面对正来球方向,两脚开立宽于肩,一脚在前,两脚跟提起,前脚掌着地,两膝变曲微内收,重心稍前倾,双臂自然弯曲置于腹前。

(2)手形、击球点和触球部位

当球接近腹前时,两手重叠,掌根靠拢,合掌互握,两拇指平行朝前,手臂伸直,手腕下压,用前臂旋外形成的颊靠近手腕的部分击球后下方。击球点在腹前一臂左右距离,便于控制用力大小并可根据接球的方向,调整手臂的角度。

(3)击球用力

两臂靠拢前伸插入球下,靠手臂上为力量增加球的力,同时配合腰的动作,使身体重心向前上方移动。击球时,两臂要形成一个平面,身体和两臂要有自然的随球伴送动作,以便控制球的落点和方向。

接球时,还应根据来球的力量控制手臂的动作,接轻球时采用上述动作。接中等力量的来球时,由于来球有一定速度,因此,接球时的为臂动作要小,速度要慢,主要靠来球本身所造成的反弹力将球接起。

接重球时,应采用收腹含胸的动作,手随来球屈肘,缓冲来球力量,控制接球的距离。球距离身体稍远、击球点较低时,手臂在缓冲用力过程中,要采用屈肘翘腕的动作把球接在手腕部位的虎口处。

排球发球技巧问题解答:

问题一:发球总是不过网,是力气不够大,还是抛球不稳?

想要发球过网,首先抛球要稳。“持球手要直臂勾腕托球,送球时向上要稳,球不能左右偏移,保持在身体正中稍偏右位置,要注意托腕出球,而不是撩上去的。对于初学者来说,出球不宜过高,抛得越高,击球的时间越难掌握。

问题二:击球位置总是找不准,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想要发球过网,首先抛球要稳。“持球手要直臂勾腕托球,送球时向上要稳,球不能左右偏移,保持在身体正中稍偏右位置,要注意托腕出球,而不是撩上去的。对于初学者来说,出球不宜过高,抛得越高,击球的时间越难掌握。

注意事项

1、抛球时有屈腕动作,使抛出的球不平稳,影响发球效果。

纠正方法:(1)平抛护膝或扁平物体,并使之不旋转。(2)反复做平托上送抛球动作。

2、抛球的高度中位置不准确。

纠正方法:设置固定的目标,对准目标反复做抛球练习。
 

排球垫球技术解析相关文章:

1.排球垫球技术讲解

2.排球垫球技术讲解及技巧

3.排球传球练习讲解

4.高中体育说课稿范文:《排球正面双手垫球》

5.排球扣球技术讲解

6.排球准备姿势和移动练习讲解

7.排球正面双手下手垫球训练方法

8.接排球发球的技术讲解

9.打排球的技巧

10.中国排球运动发展历史

本文Hash:1a50bc5336cbd656067fa23c56f8521c2b4b714c

声明:此文由 Mik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开心100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