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作为中国人公认的“国球”,所以对乒乓球运动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下面学习啦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乒乓球发展现状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乒乓球发展现状
一、乒乓球运动发展概况
“发展是硬道理”这个带有哲理性的伟大论断,用在乒乓球运动上极为恰当。世界乒乓球运动的社会文化价值,还在于它用自身的发展历史说明,任何事物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得到发展和生存。纵观世界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历程,创新自始至终贯穿其中。世界乒乓球运动的创新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球拍和球,技战术和竞赛规则的创新与发展。本文主要从规则和器材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乒乓球运动初诞生时,所用的球是用软木或橡胶做成,有时在外包上一层轻而结实的毛线。球拍是空心的,有羔皮纸贴成,形状为长柄椭圆形,后来又发展成木板拍。大约在1890年,英格兰的一位退役的越野跑运动员詹姆斯•吉布(James Gibb)推广了用赛璐珞(celluloid)制作空心球球来替代软木球和橡胶球。1902年,英国人古德(Goodea)发明了颗粒胶皮拍,结束了使用木板拍的历史。以奥地利人为首的欧洲人很好地利用了胶皮拍的特点,创造了削球和削攻结合打法,从1926年首届世乒赛至1951年第18届世乒赛,欧洲人获得了总共118个冠军中的109个,占全部锦标的92.3%。可以说,赛璐珞空心球的使用和胶皮拍的发明,奠定了现代乒乓球运动的基本形式。
世界乒乓球史上的另一次重大变革就是海绵拍的发明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新的技术打法。1951年的第18届世乒赛上,奥地利大学生瓦尔德玛•福里奇(Waldemar. Fritsch)首次将黑海绵贴于球拍参赛,只是因为他技术平平,当时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然而时隔一年,在1952年的第19届世乒赛上,日本选手佐藤博治手握8mm厚的海绵拍,采用远台长抽打法击败了欧洲的削球,一举夺得男子单打冠军,结束了欧洲列强一统天下的世界乒坛格局,震惊了国际乒坛。
中国乒乓球界创立了以“转、快、准、狠、变”为技术风格的中国式横拍快攻结合弧圈打法。经过十年的中瑞对抗,中国乒乓球队在2001年大阪第46届世乒赛上第三次包揽全部七项冠军,以及夺得从1988年至2008年6届奥运会(乒乓球运动于1988年汉城奥运会正式成为奥运比赛项目)乒乓球比赛共24枚金牌中的20枚,从而将世界乒坛带入了“世界打中国”,“中国打世界”的新的格局。
2000年悉尼奥运会后的国际乒乓球联合会对乒乓球项目进行了四大改革:第一,小球改大球。原来直径为38毫米的球改为直径为40毫米的球;第二,原来五局三胜制每局21分制改为七局四胜制每局11分制;第三,无遮挡发球。发球时不得用身体或者手臂遮挡发球,或者说就是让对手看到发球的完整过程;第四,以无机胶水代替有机胶水。乒乓球运动员只能用无机胶水粘合胶皮。应该说器材以及赛制的改革主要还是针对中国运动员的特点进行的。发球变化多端,前三板质量高,击球动作快速灵活一直是中国乒乓球运动员的特点。无遮挡发球使得发球优势大减,大球和无机胶水的使用使得球速变慢,11分制使得比赛的悬念增大。规则的改革换来的是争议和理解。改革是为了能让这项运动在世界的各个地区能够更加均衡的发展。此外,观众更希望看到的是代表最高乒乓球水平的中国选手和外国选手之间的竞争,清一色的中国选手会师每个项目的决赛甚至是半决赛过早地让比赛失去了悬念。女子乒乓球世界杯自1996年创办至今,所有的冠军全被中国女子乒乓球队包揽,2011年第5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所有5个项目比赛的决赛全部在中国选手之间进行。没有悬念的比赛,即便是中国观众也会失去兴趣。
中国乒乓球雄厚的群众基础,加上体制上的巨大优势,使得每次改革,犹如隔靴搔痒,收效甚微。因为每次最先适应的,仍是中国选手。从亚欧对抗到东亚轴心,世界乒坛的格局非但没有均衡发展,力量的分布反而更加集中。这说明单纯地修改规则并不会对实力雄厚的球队造成羁绊,弱队也不可能依靠修改规则和比赛的赛制取胜。对此,有学者建议:“与其人为地改变规则、限制特殊人群的夺标机会,不如帮助低水平地区发展乒乓球运动,从根本上入手,促进世界各地乒乓球水平的均衡提高。朝、韩、德三国乒乓球运动的兴起,就是强化自身的有力说明。”
二、未来发展趋势
事物的不断发展来自于自身不断的变化。只有处于一种永恒的运动状态,事
物才能不断的更新以适应不同时代的不同需要。那么,乒乓球运动在未来会有那些方面的改革以便其与时俱进呢?
事物的更新换代是其与周边环境相适应的必然所至。乒乓球运动的改革的目的自然是使得这项运动更加普及,更加深入人心,用英语来说就是“popularity”。这也是国际乒联提出的新的宗旨――P4方针,即计划(Planning)、普及(Popularity)、参与(Participation)和效益(Profit)中的一项。分析国际乒联最近十年的重大改革可以看出,其主要目的有两个方面:第一,在上面已有说明,就是为了让乒乓球运动在世界上的各个国家和地区发展更加平衡。第二,无遮挡发球的施行,球直径的增大以及无机胶水取代有机胶水的措施使得乒乓球比赛回合数明显增多,乒乓球体积小、速度快是其特点,但也是其弱点。因为过快的球速往往使得观众很难欣赏到其中的精彩之处。据此,我们可以推测:未来改革的趋势依然是以降低球速增加回合数为目的的。
(一)增高球网
历史有时候会重复的。对于现代乒乓球运动来说,进攻就是生命。就算是防守型的运动员,也要求他们攻守兼备,要削中带攻或削后反攻。而早期的乒乓球运动都是以防守为主的,指导思想都是力争自己不失误,而等待对方失误以取胜。这就导致在争夺世界冠军的决赛中,经常出现打“蘑菇球”的局面,最后有的裁判员不得不用掷钱币的方法来决定胜负。例如在第1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女子单打决赛中,由于美国和奥地利运动员比赛时间过长,双方又不同意用抽签方法决定胜负,致使这一届女子单打世界冠军成绩表内只好写着“无冠军”。鉴于上述情况,当时的国际乒乓球联合会决定增宽球台,降低网高(球台宽由146.4厘米增加至152.5厘米;球网高度又17.3厘米降至15.25厘米)。以鼓励积极进攻,加快比赛进程,防止采用消极打法。其实造成当时那种情况的原因除了网高桌窄之外主要有两个:第一,击球工具的落后,当时用的是木板拍,尽管有胶皮粒,但与现在的球拍不可同日而语;第二,进攻技术的落后,当时没有弧圈球技术,而且基本的攻球技术也不成熟。而现在,我们要增加网高,目的恰恰相反,是为了降低球速,减慢比赛进程,让观众能够欣赏到精彩的比赛。
刘利鸥(2006)在《不同网高对乒乓球往返速度及观赏性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经过细致的研究得出了结论:“为了既能够使球速有所降低,增加比赛回合数,提高乒乓球的观赏性,又不致使乒乓球失去其本身的速度与旋转相结合的魅力,适当提高球网高度是可行的办法之一。鉴于球网提高到17厘米时对球速影响并不明显,建议将球网高度提高到18厘米。由正手攻球和反手推挡的拟合曲线可以看出,18厘米时曲线的斜率较17厘米时有明显的增加。17厘米球网高度较现在15.25厘米球网高度正手攻球和反手推挡次数只减少了1.79%和0.487%,减少的程度十分有限,而18厘米球网高度较现球网高度的正手攻球和反手推挡次数则减少了5.33%和2.62%。击球次数有较大的减少,且较更高的球网高度容易被运动员、教练员所接受。”
他在结论中写到:“纵观近几次大型国际乒乓球赛事,中国及亚洲其他国家的速度型近台快攻结合弧圈打法的运动员包揽了几乎全部冠军,强势的垄断对任何一项体育项目而言都不是一个积极的因素。随着球网高度的增加,更加有利于欧洲运动员的以旋转为主的中近台弧圈结合快攻型打法,这样必将提高欧洲运动员在世界乒乓球大赛中的成绩,使世界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区域更加平衡,也会更加有利于调动欧美等其他国家参与乒乓球运动的积极性。球速的减慢、弧线的提高,比赛的节奏也会相应变慢,这样为削球为代表的防守型打法提供了的机遇,使乒乓球运动的打法更加百花齐放。”
(二)改革赛制
1.决胜局五分制
国际乒联于2001年9月1日开始实行11分7局4胜赛制,这是近年来国际乒联的第二次大演变(第一次是小球改大球),是乒乓球运动有史以来的力度最大的赛制改革,比大球改革带来的影响更大,它主要体现在,比赛节奏加快,强对抗增多,对技术要求更加精确;对神经活动过程强度相应的提高(各种战术变化效用的把握和领悟力),对运动员在赛前必须有充分、细腻的准备工作,从而达到高清晰进入、高灵敏应变、低波动、强均衡的理想竞技状态。
现行的乒乓球比分是11分制。每局净胜对手2分为获胜。团体赛采用5局3胜制,单打采用7局4胜制。笔者认为:为了增加比赛的精彩刺激程度,可以在双方打至决胜局(即团体赛中,单/双打打到第5局,单打比赛中打到第7局)时,决胜局采用5分制来代替11分制,而且在决胜局取消净胜对手两分为胜的规则,改为哪方队员先拿到五分就为胜方(就如网球比赛一盘中出现6比6时采取“抢7”赛制)。这势必让比赛悬念迭出,观众屏住呼吸。
2.发球擦网不判重发球
乒乓球比赛中,发球如果是擦网后再落到对方桌面,就要重发球。笔者认为:可以改为发球擦网不判重发球,而算作正常发球。这样的改革有两方面的好处:一方面,能够保证乒乓球比赛的流畅性。2005年12月广州女子世界杯冠亚军决赛,张怡宁4:0战胜郭炎获冠军,比赛中张怡宁有1个擦网球、郭炎有4个擦网球;全国十运会乒乓球男子双打决赛,上海王励勤/刘松4:3战胜广东马淋/张超获冠军,比赛中刘松l个、王励勤2个、张超1个擦网重发球;2005年12月福州国际乒联职业巡回赛总决赛女子单打决赛,中国张怡宁4:0战胜新加坡李加薇获冠军,比赛中李加薇有1个、张怡宁有8个擦网重发球,而且还出现连续擦网重发球;另一方面,减少了裁判员对发球擦网的漏判、误判。发球擦网是裁判员临场执法中的一个难点,极易导致争端,严重的甚至会影响比赛。2005年中国乒乓球超级联赛中四川队对辽宁队比赛中断事件,它的直接起因就是对发球擦网的判罚;又如,2004年世界杯比赛小组赛中柳承敏对阵瓦尔德内尔,又是决胜局10∶9时一个发球擦网的改判,使得瓦尔德内尔被淘汰而未能进入前八名。
三、结论
乒乓球运动的发展一直伴随着乒乓球运动竞赛规则的变化。国际乒联的每一次规则变化,都对乒乓球运动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性的推动作用,小小的乒乓球项目能被越来越多的人们喜爱,世界上参加乒乓球协会的会员国越来越多,都是和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分不开的。因此说,乒乓球竞赛规则变化的过程本身就是完善乒乓球运动的过程。
乒乓球发展现状相关文章:
1.论中国乒乓球运动的现状与发展
2.论乒乓球的发展史
3.乒乓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4.世界乒乓球赛的发展历史介绍
5.乒乓球运动重要赛事介绍
6.乒乓球课与大学生心理发展效应研究论文
7.关于世乒赛的介绍
乒乓球的发展概况介绍
乒乓球运动是由网球运动派生而来,大约在19世纪末起源于英国,你知道关于乒乓球的发展概况吗?下面学习啦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乒乓球发展概况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乒乓球的发展概况如下
起源
1890年,几位驻守印度的英国海军军官偶然发觉在一张不大的台子上玩网球颇为刺激。后来他们改用空心小皮球代替弹性不大的实心球,并用木板代替了网拍,在桌子上进行这种新颖的“网球赛”,这就是Table tennis得名的由来。
Table tennis出现不久,便成了一种风靡一时的热门运动。20世纪初,美国开始成套地生产乒乓球的比赛用具。它是美国头号持拍运动,有超过20万美国人在打乒乓球。最初,Table tennis有其它的名称,如Indoor tennis。后来,一位美国制造商以乒乓球撞击时所发出的声音创造出Ping-pang这个新词,作为他制造的“乒乓球”专利注册商标。Ping-pang后来成了Table tennis的另一个正式名称。当它传到中国后,人们又创造出“乒乓球”这个新的词语。
在日语里,乒乓球叫做“桌球”。乒乓球运动的很多用词是从网球变来的。打乒乓球所用的球叫Ping-pong ball或Table-tennis ball,乒乓球台叫Ping-pong table,台面称Court,中间的球网称Net,支撑球网的架子叫Net support,乒乓球拍叫Ping-pong bat。
乒乓球单人比赛原来一般采取三局两胜或五局三胜制(每局21分),2001年改为七局四胜制或五局三胜制(每局11分),所谓“局”,英文是Set。发球叫Serve。
乒乓球起源于英国,欧洲人至今把乒乓球称为“桌上的网球”,由此可知,乒乓球是由网球发展而来。19世纪末,欧洲盛行网球运动,但由于受到场地和天气的限制,英国有些大学生便把网球移到室内,以餐桌为球台,书作球网,用羊皮纸做球拍,在餐桌上打来打去。
20世纪初,乒乓球运动在欧洲和亚洲蓬勃开展起来。1926年,在德国柏林举行了国际乒乓球邀请赛,后被追认为第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同时成立了国际乒乓球联合会。
乒乓球运动的广泛开展,促使球拍和球有了很大改进。最初的球拍是块略经加工的木板,后来有人在球拍上贴一层羊皮。随著现代工业的发展,欧洲人把带有胶粒的橡皮贴在球拍上。在20世纪50年代初,日本人又发明了贴有厚海棉的球拍。最初的球是一种类似网球的橡胶球,1890年,英国运动员吉布从美国带回一些作为玩具的赛璐珞球,用于乒乓球运动。
在名目繁多的乒乓球比赛中。最负盛名的是世界乒乓球锦标赛,起初每年举行一次,1957年后改为两年举行一次。
变革
1927年,国际乒乓球联合会(ITTF)正式成立,并决定举行第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 初期,运动员使用的球拍虽形状各异,但都是木制的,球弹出后速度慢、力量小,没有什么旋转技巧;打法也很简单,就是把球在两者之间推来推去。
1936年,第十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匈牙利布拉格举行,大赛中出现了令人惊叹的局面。男子团体冠军争夺赛,在罗马尼亚和奥地利进行。比赛从星期天21时进行。熟料双方派出三名削球手,由于打法相同,双方水平又接近,且都用了蘑菇战术,不肯轻易挑绊,而且企图从对手的失误中取胜。比赛进行到三时还是2:2。当地规定,公共场所必须在3时关闭,惹来了警察干涉,最终耗时31时奥地利才以5:4战胜。
1903年,英国人古德发明了胶皮球拍,有力地促进了乒乓球技术的发展。从1926年到1951年,世界各国选手大都使用表面有圆柱形颗粒的胶皮拍。击球时增加了弹性和摩擦力,可以使球产生一定的旋转,因而出现了削下旋球的防守型打法。这一打法在欧洲流行长久,不少运动员采用这种打法获得了世界冠军。这一时期乒乓球运动的优势在欧洲,其中匈牙利队成绩最突出,在117项次世界冠军中,他们获57项次,占欧洲队的一半。但这种球拍只能以制造下旋为主。人人皆此,磨来守去,即使夺得了冠军也毫无意义。
20世纪50年代初,奥地利人发明了海绵球拍,日本运动员道德在世界比赛中使用,并一举夺取得第十九届世界锦标赛的四项冠军,打破了欧洲运动员的垄断地位。由于日本运动员利用这种球拍创造的远台长抽进攻型打法,具有正手攻球力量大,速度快,发球抢攻威胁大等优点,因而速度慢、旋转弱、攻击力不强的欧洲防守型打法被逐渐取代,使日本夺得了五十年代乒乓球运动的优势。1952年到1959年,在49项次世界冠军中,日本队夺得24次项次,占47%。这是乒乓球运动水平的第一次大提高。
1959年,容国团获得了第二十五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单打冠军后,中国运动员开始登上了国际乒坛。逐渐形成了以“快、准、狠、变”为技术风格的直拍近台快攻打法。在1961年第二十六届世界锦标赛中,中国队既过了欧洲关,又战胜了远台长抽加秘密武器——“弧圈球”打法的日本选手,第一次夺得了男子团体世界冠军。并连续获得第二十七、二十八届男子团体冠军。中国近台快攻的优点是站位近,速度快,动作灵活,正反手运用自如,比日本远台长抽打法又大大前进了一步。六十年代,中国乒乓球技术水平位于世界最前列,乒乓球运动的优势由日本转移到中国。这是乒乓球运动水平的第二次大提高。
在日本、中国乒乓球运动发展的同时,欧洲运动员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终于取日本弧圈球技术和中国近台快攻打法之长,创造出适合于他们的先进打法,即以弧圈球为主结合快攻的打法。代表人物是匈牙利的克兰帕尔和约尼尔。以快攻为主结合弧圈球的打法,是以正反手快攻为主要技术,用反手快拨快攻力争主动,以正手拉弧圈球寻找机会扣杀为得分手段。代表人物是瑞典的本格森、捷克的奥洛夫斯基等。这两种打法的特点是放置较强,速度快,能拉能打,低拉高打,回旋余地较大。乒乓球运动又推进到放置和速度紧密结合的新高度。这是乒乓球运动水平的第三次大提高。
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国际交往和学习研究的加强,各种打法互取长短,使乒乓球技术得到了更快的发展和提高。比如,中国近台快攻、直拍快攻结合弧圈球、横拍快攻结合弧圈球等打法和技术,均有所发展和创新,在国际比赛中取得了优良的成绩。国际乒乓球联合会已拥有186个会员协会,是世界上较大的体育组织之一。
1982年,国际奥委会关于从1988年起把乒乓球列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的决定,推动了乒乓球运动更快地发展。
“小球”变“大球”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队囊括第三十六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7项冠军之后,就有人提出把乒乓球加大,把网加高等建议,但这一建议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此后,乒乓球运动技术不断发展,球速越来越快,旋转越来越强。不少运动员对阵时回合减少;有时球飞如闪电,观众还未看清,胜负已经决出,削弱了乒乓球爱好者的兴趣。
1999年在大维第四十五届世乒赛期间举行的国际乒联代表大会上,“大球改革”提案因未获得四分之三多数票而被搁置。2000年2月23日,国际乒联特别大会和代表大会在吉隆坡通过40毫米大球改革方案,决定从2000年10月1日起,使用直径40毫米、重量2. 7克的大球,以取代38毫米小球。
其他变革
此外,乒乓球运动的改革还有“实行以‘11分制’取代‘21分制’”、“无遮挡发球”。从2008年9月1日正式实施“禁胶令”,改用无机胶水。有挥发物的溶剂胶水通常被称为有机胶水或快干胶水,其主要成分是黏合胶体和有机溶剂,后者是指低毒性、有挥发性、能溶解黏合胶体的化学溶剂,其中含有甲苯、二甲苯等有毒成分,国际乒联对胶水中的有毒成分有一定的限制标准。有机胶水能增加海绵弹性、提高击球速度,每名运动员在参赛之前都需要给球拍刷上数次胶水,这也被视为乒乓球比赛的必备武器。无机胶水既无色也无味,稀释度近似水,不会增加海绵弹性,只需要刷一次,这种胶水的底板易清洁,不留任何残留物。
中国
1904年12月乒乓球运动从日本传入中国。开始是由上海四马路一家文具店的老板王道平从日本购回10套乒乓球器材,并在店内作表演,于是买乒乓球、打乒乓球的人逐渐增多,各大城市也先后推广了这项活动。当时的乒乓球拍是木拍,板面光滑,很难使球产生旋转,所以打法只有推挡和抽球两种。
乒乓球的发展概况相关文章:
1.论乒乓球的发展史
2.乒乓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3.世界乒乓球赛的发展历史介绍
4.论中国乒乓球运动的现状与发展
5.乒乓球运动重要赛事介绍
6.关于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介绍
7.国际乒乓球联合会的介绍
世界乒乓球赛的发展历史介绍
乒乓球世界杯与奥运会、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同为世界乒乓球三大赛事之一,下面学习啦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世界乒乓球赛发展历史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世界乒乓球赛的发展历史介绍
第一阶段(1926-1951年):欧洲乒乓球运动的鼎盛时期
1926至1951年共举行了18届世乒赛,17次在欧洲举办,仅1939年是在埃及举行。参赛队主要来自欧洲,匈牙利队成绩最突出,获得57.5项冠军,捷克斯洛伐克队获25.5项,英国10项。除欧洲以外,只有美国获得过8项。这一阶段,欧洲队占绝对优势。
在这期间,规则的改变和器材的改革,有力地促进了技术的发展。如球台由4.8尺长增至5尺,球网由6.5寸高降为6寸,球从软球改为硬球。对比赛时间也做出规定:一场三局两胜的单打,不得超过1小时,五局三胜的比赛不得超过1小时45分钟,禁止用手指旋转球的那卡尔式发球。上述改革,结束了曾在第10届世乒赛中出现的奥地利对罗马尼亚男团决赛,竟然进行了31小时,以及一场单打进行了7个半小时,一分球进行了1小时20分钟的冗长乏味的比赛阶段,开辟了新技术、新打法的发展道路。
第二阶段(1952-1959):日本队震动世界乒坛
日本乒协于1928年加入国际乒联,1952年首次参加世乒赛,一举夺得女团、男单、男双、女双的4项冠军。又在第21届至25届世乒赛中蝉联男团冠军,并多次获得5个单项的冠军,共计24项次。尤其是在1954年的第21届世乒赛上,日本男女队同时获得团体冠军。到了第25届,日本队又夺得6项冠军,日本队的赫赫战绩,使乒乓球运动的优势从欧洲转到了亚洲。
第三阶段(1959-1969):中国队崛起,朝鲜队崭露头角
1959年,中国运动员容国团在第25届世乒赛男单比赛中连续战胜了许多世界高手,为中国夺得了有史以来的第一个世界冠军。1961年至1965年,中国队又以独特的打法,夺得11项冠军。其中在1965年的第28届锦标赛中,中国队夺得5个冠军,达到了中国运动队有史以来的第一个高峰,也标志着中国男女队均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60年代后期,中国队没有参加第29、30届世乒赛,七项冠军是在日本与欧洲、朝鲜各队之间争夺的。在第29届比赛中,朝鲜男队连续打败了欧洲强队,夺得团体亚军,女队也成为世界强队之一。
第四阶段(1971-1979):欧洲队复兴,中国队重整旗鼓
世界杯乒乓球赛图册
第31届世乒赛上,欧洲涌现出一大批有实力的年轻选手,如瑞典队的本格森,匈牙利队的约尼尔、克兰帕尔,南斯拉夫的舒尔贝克、斯蒂潘契奇,捷克斯洛伐克的奥洛夫斯基和苏联的萨尔霍扬等。19岁的本格森连续战胜了中国队和日本队的强手,一举夺得男单冠军。
第32届世乒赛上,瑞典男队打破了亚洲保持长达20年之久的团体冠军纪录。到了第33届,男单决赛是在约尼尔和斯蒂潘契奇之间进行的。中国队在33届和44届世乒赛上重新夺回男女团体冠军。
在第35届世乒赛上,欧洲队复兴,匈牙利队在失去男团冠军整整27个年头之后,又从中国男队手中夺走了斯韦思林杯。而南斯拉夫男队在经过25年之后,重新夺得男双冠军。
70年代的5届世乒赛,在总共35项冠军中,中国队获得16.5项,匈牙利和日本各获4项,瑞典队获得3项,朝鲜获2.5项。
第五阶段(1981-1988):中国队攀上世界高峰,结束了世界乒坛多国抗衡的格局,演变成“中国打世界”的局面
1981年,中国队在36届世乒赛上囊括7项冠军及5个单项的亚军,创造了世界乒坛55年来由一个国家包揽全部冠军的空前纪录。此后,在第37届、38届、39届世乒赛上,又连续3次夺得6项世界冠军。但在1989年的第40届世乒赛上,成绩滑至低谷,男队丢了团体、单打、双打冠军。
整个80年代,中国男队从登顶到跌入低谷,都是与欧洲队交手的结果。以男团决赛为例:36届,中国男队5比2胜匈牙利队,37届,中国男队5比1胜瑞典队,38届,仍然以5比0胜瑞典队,39届,5比0再胜瑞典队,到了第40届,却以0比5败在瑞典人手下。
第六阶段(1991-):“世界打中国”成绩卓著,欧洲队领先5-6年。中国队走出低谷,重攀高峰
自乒乓球项目1988年进入奥运会以后,欧洲乒坛职业化迅速发展,各种比赛频繁,加上待遇优厚,极大地促进了欧洲乒乓球技术的发展。“世界打中国”成绩显著:在41届世乒赛上,欧洲男队囊括了团体前5名,以瑞典为首的男队,已领先于中国队和亚洲各队。
中国男队走出低谷,从男双项目最先有所突破。由第40届世乒赛的第3名开始,一直升至第42届的男双金、银、铜牌以及混双的金牌。
在第43届世乒赛上,中国队继1981年襄括冠军之后,历时14年,又一次从低谷奋起,夺得全部比赛的7项冠军,真正重攀高峰,再创辉煌
第43届中国队的全胜,改变了自80年代末和90年代中期世界乒坛的实力次序。在44届世乒赛上,中国男女队再次保持荣誉,夺得6金。1999年第45届世乒赛单项比赛,中国队又一次大获全胜,包括了5个单项的冠亚军。但在第二年举行的45届世乒赛团体赛上,中国男队再一次负于老对手瑞典队,在小球时代的最后一次世乒赛中失去了斯韦思林杯。
本文Hash:7bbee40b99f3baa863186bd52558f2167301594c
声明:此文由 mayle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开心100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