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登山术语解释 登山 攀岩: 阿尔卑斯式登山: 金字塔形兵站式登山: 技术登山: 保护: 冲顶: 登山旅游: 登山营地 低压舱: 高山病: 高山反应 登山装备: 登山绳: 铁锁: 挂梯: 升降器 氧气装备: 绳结: 结组: 攀岩竞赛: 坡地难度等级: 牵引渡河法 三大北壁: 三点固定法: 三拍法: 适应性行军: 山间危险: 雪崩: 雪盲: 雪线: 雪洞: 越岭: 纵走
登山是一项严肃的运动。缺乏经验,疏于计划以及不符合环境的装备常常是导致攀登者受伤甚至是死亡的主要原因。想要扩大登山知识层面,了解最新最权威的登山资讯和信息,不断的学习和进步也很重要。今天学习啦小编整理的这份登山常用术语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登山术语解释
登山
:是指在特定要求下,运动员徒手或使用专门装备,从低海拔地形向高海拔山峰进行攀登的一项体育活动。(引用)攀岩:
也属于登山运动,攀登对象主要是岩石峭壁或人造岩墙,基本上攀岩时不使用工具,仅靠手脚和身体的平衡向上运动。(引用)
阿尔卑斯式登山:
一种不依赖他人,完全或主要靠登山者自身力量从事攀登各种山峰的登山活动。因系阿尔卑斯山区登山运动的早期活动形式,故名。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逐渐为金字塔形兵站式登山所取代。七十年代以来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1978年5月意大利登山家莱茵霍尔特。梅斯纳尔和彼得。哈贝勒首次不用氧气登上珠穆朗玛峰。1980年8月莱茵霍尔特。梅斯纳尔又单人从海拔6400米的营地不用氧气再次登上珠穆朗玛峰,为这一登山活动形式的发展开创了新途径。金字塔形兵站式登山:
一种依靠大量雇佣人员的高山登山活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来,国际登山运动曰益发展,攀登的高度不断上升,装备与食品的重量和运输量迅速增长,登山者本身的力量难以完成在全部登山过程中所需物资的运输任务,故需大量雇佣当地山区居民为登山队服务。登山队的人数与雇佣人员的人数比例一般为一比三,即一个登山者配备三个辅助人员,组成金字塔形的层层设站,站站留人的“兵站式”运输和支援线。此种登山活动已逐渐失去原先的体育意义。七十年代中期起,国际登山组织开始大力提倡*阿尔卑斯式登山活动,以恢复登山的体育运动意义和作用。技术登山:
一种依靠熟练的攀登技术和各种技术装备专门攀登悬崖峭壁的登山活动。始于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世界著名难攀的阿尔卑斯山三大险峰(玛达霍隆、埃格尔和古兰特。焦拉斯)的北壁路线均已被各国登山者征服。八十年代起,随着攀登陡险山崖峭壁所用的各种装备不断改进,此种登山活动已从欧洲的低山区引向亚洲的高山区。保护:
登山运动术语。安全措施之一。是登山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分自我保护和互相保护。前者指依靠自己的保护措施做好本人的保护工作。如在身后的可依托保护物(如突起的岩石或打好岩石锥)上固定好保护自己的绳索等。后者指在攀登陡险的岩壁或冰裂地区等带有一定危险性的地区时,队员与队员之间相互进行的各种保护措施。最基本的方法为“立式”与“坐式”两种保护方法。冲顶:
登山运动术语。指攀登高山过程中,在适应性训练、运输和建营等一系列登顶前准备工作就绪后,向顶峰的冲击。成败主要基于两个因素:人的身体和精神状态;天气的好坏。据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的统计,各国登山队在喜马拉雅高山登山活动中,因天气恶劣而导致登顶失败的,占全部失败总数的68%。单攻:以单一座山为冲顶目标,登顶后沿原路下撤。登山旅游:
一种不登顶峰的旅行游览活动。登山爱好者背负必要的登山食品和装备结组进入山区,观赏奇峰险岭,进行摄影和采集标本等活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随着登山运动的发展而兴起。
登山营地
:为登山运动员的适应休息和运输物资等需要而设置的营地。攀登海拔5500米以上高峰时,一般设“基地营”和“中间营地”两种。前者是一次登山活动的指挥部和后勤供应总站,也是登山队员经过适应性行军后,在突击顶峰之前进行休整的总营地。设置位置要求:安全(无洪水、滚石、冰雪崩),便于观察所登目标的路线,便于取水,能避风,曰照时间长,地势平坦,能以汽车与附近城镇进行联系。后者主要为登山者适应高山特殊环境保境(缺氧等)而设置。在升高过程中,能逐步适应环境对人体各部器官的基本要求和运输物资供应需要。营地之间的距离适中。一些国家的登山队在攀登珠穆朗玛峰时,大多建立六个营地,其高度大致为5300米(基地营)、6100米(1号营)、6400米(2号营)、6900米(3号营)、7400米(4号营)、7900米(5号营)和8500米(6号营)。
低压舱:
测试和锻炼登山运动员对缺氧耐力的装置。不一完全密闭的小室,依靠抽气装置造成舱内的低压缺氧状态,并可按照需要调节至几千米或万米以上的模拟“高空”气压。登山运动员通过在低压舱的耽留时间,可测试出其对缺氧的耐力,并由此测出运动员的登高能力。在一般情况下,也可利用低压舱作为锻炼缺氧耐力的手段。高山病:
也称“高山适应不全症”。人体对高山缺氧环境适应能力不足而引起的各种临床表现的总称。主要症状有头晕、头痛、耳鸣、恶心、呕吐、脉搏和呼吸加速,四肢麻木,严重的可引起昏迷。给氧吸入后症状可缓解。又可分为高山反应、高山脉水肿、高山昏迷、高山高血压、高山红细胞增多症、高山心脏病、慢性高山适应不全混合型等七型。
高山反应
:登山运动术语。凡急速进入高山地区,或在高海拔山区居住期间,由于对缺氧不能完全适应而发生头痛、心慌、气促等症侯群,统称“高山反应”。无器质性的损害,一般在一周左右即痊愈,亦有少数持续达数有者。持续三个月以上称“慢性高山反应”。
登山装备:
登山运动中使用的器材、工具、服装等的统称。分三大类:(1)宿营装备。包括帐篷、炊具、寝具和各种燃料等。
(2)技术装备。包括登山绳、氧气装备、侧量仪器、高度计、干湿度计、钢锥、登山铁锁、升降器、挂梯、滑车、雪铲等。(3)个人装备。包括登山服装、登山鞋、高山靴、头盔、电筒、手套、防护眼镜等。其特点是:轻便易携,坚固耐用,便于拆卸,一物多用。
登山绳:
登山运动装备。分主绳与辅助绳两种。主绳长60--100米,直径约10毫米,每米重量要求在0。08公斤左右,抗拉力要求不小于1,800公斤。过去多用黄麻制作,近已改用尼龙纤维作原料。另有一种直径为8--9毫米的主绳,每米重0。06公斤,抗拉力不小于是1,600公斤,用于攀登陡险岩壁。辅助绳长度根据各地区的活动要求而定,无统一规格,绳直径为6--7毫米,每米重量不超过0。04公斤,抗拉力不小于1,200公斤,原料与主绳相同,用作自我保护和在主绳上使用各种辅助绳结进行保护,以及搭绳桥渡河,用牵引绳桥运输物资等。铁锁:
登山运动装备。有十多种型号。常用的有D形、阿兰形、O形和混合形四种。另有安全环锁与下降专用锁。用途广泛,诸如结组、保护、渡河、攀登、救护和运送伤员等均需使用。多以钢或铝合金制成,抗拉力均需达1800公斤。挂梯:
登山运动装备。用于攀登缺乏自然支点、地形陡峭的岩壁或冰墙。有长梯、短梯和小挂梯三种。长梯一般长5米,梯边用合股的细钢丝(抗拉力要求在2,000公斤左右),梯梁(即横梁)用空心铝管(抗拉力要求在300公斤左右)制成,两个梯梁之间的距离为30--50公分,两条长梯可以从任何一端互相连接,用于攀登7,000米或8,000米以上高峰时跨越陡险的冰墙、雪坡和裂缝区。短梯一般长1--1.50米,梯边用辅助绳构成,梯梁长12厘米,宽3厘米,厚3--5毫米的用铝片制成,梯梁之间距离为50厘米。小挂梯一般只有两条梯梁,有时也特制三条梯梁,形成与短梯同;近又有用尼龙带制成的软式小挂梯,更为轻便。升降器
:登山运动装备。用于攀登陡峭岩壁。分上升器和下降器两种。上升器原是德国陆军山岳师团用以攀登岩壁和冰壁的工具,名鸠玛尔(JUMAR),故又称“鸠玛尔式上升器”。只需一人首先登上岩壁,后继者即可用之向上攀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随高山登山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曰渐为各国登山者用作通过危险地区时的重要自我保护装备。型式有钩式和片式等多种。下降器为用于沿垂直的陡壁(岩、石或冰)下降时的轻便装备。型式有8字形、双环式多种。
氧气装备:
登山运动器材。用于攀登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峰或因登山缺氧产生的各种高山病的抢救。由钢瓶、面罩、输气管道、流量调节器、气压表和背架组成。绳结:
登山运动中发挥绳索作用的手段之一。有三十多种式样,常用的主要有六种:(1)拴马扣。国际上称“布林结”,用于保护和自我保护。(2)通过结。用于保护和自我保护,或固定绳索。(3)抓结。用于上攀下降的保护,以及渡河搭绳索桥时,将横挂在两岸支点上的绳子绷紧。(4)马镫结。也称“双套结”。攀登陡峭岩壁时与抓结并用。用于双脚上攀。(5)平结。用于连结两条绳子。(6)交织结。用途与平结同。结组:
登山运动、登山旅游的重要安全措施之一。按全队成员的性别、年龄、体力、体质,以及登山经验、技术水平和处理突然事件的能力等,编成便于以强助弱、安全登山的小集体,并由有组织能力和登山经验的队员担任组长。通过地形复杂和危险地段时,必须使用绳索或其他保护措施,有组织的安全通过。攀岩竞赛:
登山运动比赛项目。分四个单项:个人单攀赛、双人结组赛、集体攀登赛和自选路线赛。倡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六十年代起逐渐发展。1974年正式成为国际竞技体育项目,同年开始举行国际攀岩锦标赛,以后每两年举行一次。坡地难度等级:
登山运动攀登难度的分类。分三级:(1)容易。仅用双脚即能登上的山坡。(2)稍难。除双脚外,尚需借用双手才能登山的山坡。(3)难度大。除四肢外,尚需使用各种绳索和攀登器材才能登上的山坡。从第二级开始,登山者必须具备一定的山间常识并掌握一定的攀登基础技术,如三拍法、之字形攀登以及特殊地形攀登法等。牵引渡河法
:登山运动技术名词。基本技术之一。主要用于山涧水流急端,水深,河底多尖石,水温低而河面不很宽的河流。先将牵引绳捆扎于河一端树上,由一人涉水或绕道貌岸然上游过河,将绳另一端固定于河对岸较低树干或地面上,后继者即以滑车或铁锁在牵引绳上滑行渡河。三大北壁:
阿尔卑斯山上三座险峰的北壁登山路线。分别为(1)玛达霍隆峰(Matterhorn,海拔4478米)。位于意大利与瑞士边境的阿尔卑斯山上,北壁垂直高度为1100米,海拔3,400--4478米,平均坡度为55度--60度,中间夹杂冰雪坡。(2)古兰特。焦拉斯峰(Grandesorasses,海拔4208米)。北壁的垂直高度为1200米,海拔3,000--4200米,全程平均坡度为70度--80度。(3)埃格尔峰(Eiger,海拔3970米),北壁垂直高度为1800米,海拔3,000--4208米,平均坡度为70度。是国际化认的三条难险度很高的登山路线。三点固定法:
登山技术名词。登山运动中攀登陡峭坡面时最主要和最基本的安全攀登方法。在攀登较陡峭的岩石峭壁时,双手和双足形成人体用力的四个支撑点,轮流使用其中三个点,使之保持于岩面上呈暂时固定状态,而移动一手或一足继续向上攀登。
三拍法:
登山技术名词。攀越陡峭、雪坡时的基本方法。如在较硬的支坡上攀登时,按三个步骤地行:(1)双手和横握冰镐头的两边,将镐底钉插进斜坡雪内。(2)随即以走尖用力蹬破雪的表层,构成一个支点。(3)再将另一足提上前,蹬破另一部分雪的表层,再构成一个支点。因按三个步骤构成等高的台阶形脚迹逐步上攀,故名“三拍法”。
适应性行军:
在登山运动中,指为提高适应能力的登山活动。攀登海拔6000米以上的高山,因高差较大,人体的各种官不能立即适应高山缺氧的环境,难以从基地营一次攀登直达顶峰。一般多采取逐段适应升高的方法。如从4000-5000米的基地营出发,经过数次行军到达6,000--7,000米的高度并取得一定适应后,再从基地营升高到8000米以上,以适应特高的海拔高度的缺氧环境。山间危险:
登山运动术语。登山过程中遇到的危险。一般分两大类:天然危险和人为危险。前者指自然界对登山者构成威胁的各种危险。如滚石、雪崩、冰崩、冰裂缝、山间急流、曰晒、大风、大雪、低温、云雾和雷电等。此类危险常给登山者造成伤亡。后者生要指登山者由于不熟悉山间自然变化规律,或缺乏坠跌入冰裂中(或悬崖冰壁下),也有人为引起雪崩和滚石而造成重大伤亡事故的。雪崩:
山地大量积雪突然崩落的现象。由积雪本身重量,大风,新旧积雪面摩擦力减少,积雪底部融解,气温骤升,以及地震、暴风雪等引起。一般多发生在25度--40度之间的斜坡上。登山者误入雪崩区。切断了积雪表面的平衡,也能导致雪崩的发生。雪盲:
高山病的一种。阳光中的紫外线经雪地表面的强烈反射对眼部所造成的损伤。患者开始的两眼肿胀难仍忍,怕光、流泪、视物不清;经久暴于紫外线者可见眼前黑影,暂时严重影响视力,故误认为“盲”。登山运动员和在空气稀薄的雪山高原上工作者易患此病。配备能过滤紫外线的防护眼镜,可起预防作用。
雪线:
终年积雪区与入夏积雪融化区之间的分界线。其高度一般随各地区纬度的不同而差异,例如西部欧洲阿尔卑斯山区的平均海拔2,500米左右;中国天山的平均高度为海拔4,400米;珠穆朗玛峰附近喜马拉雅山中国一侧高度为海拔5,600米。雪洞:
登山运动中在雪坡上人工挖的宿营地。多在山坡陡峭,风力较强,不适于支设帐篷的深雪坡面上挖筑。可避风,比帐篷舒适而暖和。越岭:
以翻越棱线为登山路线,或登顶棱线附近的山头。
纵走
:连走数座同一山系之山头的长程登山路线。登山常用术语和名词解释
大家对登山了解多少呢,今天学习啦小编整理了登山常用术语和名词解释,欢迎阅读。
阿尔卑斯式登山:
一种不依赖他人,完全或主要靠登山者自身力量从事攀登各种山峰的登山活动。因系阿尔卑斯山区登山运动的早期活动形式,故名。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逐渐为金字塔形兵站式登山所取代。七十年代以来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1978年5月意大利登山家莱茵霍尔特。梅斯纳尔和彼得。哈贝勒首次不用氧气登上珠穆朗玛峰。1980年8月莱茵霍尔特。梅斯纳尔又单人从海拔6400米的营地不用氧气再次登上珠穆朗玛峰,为这一登山活动形式的发展开创了新途径。
金字塔形兵站式登山:
一种依靠大量雇佣人员的高山登山活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来,国际登山运动曰益发展,攀登的高度不断上升,装备与食品的重量和运输量迅速增长,登山者本身的力量难以完成在全部登山过程中所需物资的运输任务,故需大量雇佣当地山区居民为登山队服务。登山队的人数与雇佣人员的人数比例一般为一比三,即一个登山者配备三个辅助人员,组成金字塔形的层层设站,站站留人的“兵站式”运输和支援线。此种登山活动已逐渐失去原先的体育意义。七十年代中期起,国际登山组织开始大力提倡*阿尔卑斯式登山活动,以恢复登山的体育运动意义和作用。
技术登山:
一种依靠熟练的攀登技术和各种技术装备专门攀登悬崖峭壁的登山活动。始于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世界著名难攀的阿尔卑斯山三大险峰(玛达霍隆、埃格尔和古兰特。焦拉斯)的北壁路线均已被各国登山者征服。八十年代起,随着攀登陡险山崖峭壁所用的各种装备不断改进,此种登山活动已从欧洲的低山区引向亚洲的高山区。
保护:
登山运动术语。安全措施之一。是登山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分自我保护和互相保护。前者指依靠自己的保护措施做好本人的保护工作。如在身后的可依托保护物(如突起的岩石或打好岩石锥)上固定好保护自己的绳索等。后者指在攀登陡险的岩壁或冰裂地区等带有一定危险性的地区时,队员与队员之间相互进行的各种保护措施。最基本的方法为“立式”与“坐式”两种保护方法。
冲顶:
登山运动术语。指攀登高山过程中,在适应性训练、运输和建营等一系列登顶前准备工作就绪后,向顶峰的冲击。成败主要基于两个因素:人的身体和精神状态;天气的好坏。据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的统计,各国登山队在喜马拉雅高山登山活动中,因天气恶劣而导致登顶失败的,占全部失败总数的68%。
单攻:
以单一座山为冲顶目标,登顶后沿原路下撤。
登山旅游:
一种不登顶峰的旅行游览活动。登山爱好者背负必要的登山食品和装备结组进入山区,观赏奇峰险岭,进行摄影和采集标本等活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随着登山运动的发展而兴起。
登山营地:
为登山运动员的适应休息和运输物资等需要而设置的营地。攀登海拔5500米以上高峰时,一般设“基地营”和“中间营地”两种。前者是一次登山活动的指挥部和后勤供应总站,也是登山队员经过适应性行军后,在突击顶峰之前进行休整的总营地。设置位置要求:安全(无洪水、滚石、冰雪崩),便于观察所登目标的路线,便于取水,能避风,曰照时间长,地势平坦,能以汽车与附近城镇进行联系。后者主要为登山者适应高山特殊环境保境(缺氧等)而设置。在升高过程中,能逐步适应环境对人体各部器官的基本要求和运输物资供应需要。营地之间的距离适中。一些国家的登山队在攀登珠穆朗玛峰时,大多建立六个营地,其高度大致为5300米(基地营)、6100米(1号营)、6400米(2号营)、6900米(3号营)、7400米(4号营)、7900米(5号营)和8500米(6号营)。
低压舱:
测试和锻炼登山运动员对缺氧耐力的装置。不一完全密闭的小室,依靠抽气装置造成舱内的低压缺氧状态,并可按照需要调节至几千米或万米以上的模拟“高空”气压。登山运动员通过在低压舱的耽留时间,可测试出其对缺氧的耐力,并由此测出运动员的登高能力。在一般情况下,也可利用低压舱作为锻炼缺氧耐力的手段。
高山病:
也称“高山适应不全症”。人体对高山缺氧环境适应能力不足而引起的各种临床表现的总称。主要症状有头晕、头痛、耳鸣、恶心、呕吐、脉搏和呼吸加速,四肢麻木,严重的可引起昏迷。给氧吸入后症状可缓解。又可分为高山反应、高山脉水肿、高山昏迷、高山高血压、高山红细胞增多症、高山心脏病、慢性高山适应不全混合型等七型。
高山反应:
登山运动术语。凡急速进入高山地区,或在高海拔山区居住期间,由于对缺氧不能完全适应而发生头痛、心慌、气促等症侯群,统称“高山反应”。无器质性的损害,一般在一周左右即痊愈,亦有少数持续达数有者。持续三个月以上称“慢性高山反应”。
登山绳:
登山运动装备。分主绳与辅助绳两种。主绳长60--100米,直径约10毫米,每米重量要求在0。08公斤左右,抗拉力要求不小于1,800公斤。过去多用黄麻制作,近已改用尼龙纤维作原料。另有一种直径为8--9毫米的主绳,每米重0。06公斤,抗拉力不小于是1,600公斤,用于攀登陡险岩壁。辅助绳长度根据各地区的活动要求而定,无统一规格,绳直径为6--7毫米,每米重量不超过0。04公斤,抗拉力不小于1,200公斤,原料与主绳相同,用作自我保护和在主绳上使用各种辅助绳结进行保护,以及搭绳桥渡河,用牵引绳桥运输物资等。
铁锁:
登山运动装备。有十多种型号。常用的有D形、阿兰形、O形和混合形四种。另有安全环锁与下降专用锁。用途广泛,诸如结组、保护、渡河、攀登、救护和运送伤员等均需使用。多以钢或铝合金制成,抗拉力均需达1800公斤。
挂梯:
登山运动装备。用于攀登缺乏自然支点、地形陡峭的岩壁或冰墙。有长梯、短梯和小挂梯三种。长梯一般长5米,梯边用合股的细钢丝(抗拉力要求在2,000公斤左右),梯梁(即横梁)用空心铝管(抗拉力要求在300公斤左右)制成,两个梯梁之间的距离为30--50公分,两条长梯可以从任何一端互相连接,用于攀登7,000米或8,000米以上高峰时跨越陡险的冰墙、雪坡和裂缝区。短梯一般长1--1。50米,梯边用辅助绳构成,梯梁长12厘米,宽3厘米,厚3--5毫米的用铝片制成,梯梁之间距离为50厘米。小挂梯一般只有两条梯梁,有时也特制三条梯梁,形成与短梯同;近又有用尼龙带制成的软式小挂梯,更为轻便。
升降器:
登山运动装备。用于攀登陡峭岩壁。分上升器和下降器两种。上升器原是德国陆军山岳师团用以攀登岩壁和冰壁的工具,名鸠玛尔(JUMAR),故又称“鸠玛尔式上升器”。只需一人首先登上岩壁,后继者即可用之向上攀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随高山登山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曰渐为各国登山者用作通过危险地区时的重要自我保护装备。型式有钩式和片式等多种。下降器为用于沿垂直的陡壁(岩、石或冰)下降时的轻便装备。型式有8字形、双环式多种。
氧气装备:
登山运动器材。用于攀登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峰或因登山缺氧产生的各种高山病的抢救。由钢瓶、面罩、输气管道、流量调节器、气压表和背架组成。
绳结:
登山运动中发挥绳索作用的手段之一。有三十多种式样,常用的主要有六种:(1)拴马扣。国际上称“布林结”,用于保护和自我保护。(2)通过结。用于保护和自我保护,或固定绳索。(3)抓结。用于上攀下降的保护,以及渡河搭绳索桥时,将横挂在两岸支点上的绳子绷紧。(4)马镫结。也称“双套结”。攀登陡峭岩壁时与抓结并用。用于双脚上攀。(5)平结。用于连结两条绳子。(6)交织结。用途与平结同。
结组:
登山运动、登山旅游的重要安全措施之一。按全队成员的性别、年龄、体力、体质,以及登山经验、技术水平和处理突然事件的能力等,编成便于以强助弱、安全登山的小集体,并由有组织能力和登山经验的队员担任组长。通过地形复杂和危险地段时,必须使用绳索或其他保护措施,有组织的安全通过。
攀岩竞赛:
登山运动比赛项目。分四个单项:个人单攀赛、双人结组赛、集体攀登赛和自选路线赛。倡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六十年代起逐渐发展。1974年正式成为国际竞技体育项目,同年开始举行国际攀岩锦标赛,以后每两年举行一次。
坡地难度等级:
登山运动攀登难度的分类。分三级:(1)容易。仅用双脚即能登上的山坡。(2)稍难。除双脚外,尚需借用双手才能登山的山坡。(3)难度大。除四肢外,尚需使用各种绳索和攀登器材才能登上的山坡。从第二级开始,登山者必须具备一定的山间常识并掌握一定的攀登基础技术,如三拍法、之字形攀登以及特殊地形攀登法等。
牵引渡河法:
登山运动技术名词。基本技术之一。主要用于山涧水流急端,水深,河底多尖石,水温低而河面不很宽的河流。先将牵引绳捆扎于河一端树上,由一人涉水或绕道貌岸然上游过河,将绳另一端固定于河对岸较低树干或地面上,后继者即以滑车或铁锁在牵引绳上滑行渡河。
三大北壁:
阿尔卑斯山上三座险峰的北壁登山路线。分别为(1)玛达霍隆峰(Matterhorn,海拔4478米)。位于意大利与瑞士边境的阿尔卑斯山上,北壁垂直高度为1100米,海拔3,400--4478米,平均坡度为55度--60度,中间夹杂冰雪坡。(2)古兰特。焦拉斯峰(Grandesorasses,海拔4208米)。北壁的垂直高度为1200米,海拔3,000--4200米,全程平均坡度为70度--80度。(3)埃格尔峰(Eiger,海拔3970米),北壁垂直高度为1800米,海拔3,000--4208米,平均坡度为70度。是国际化认的三条难险度很高的登山路线。
三点固定法:
登山技术名词。登山运动中攀登陡峭坡面时最主要和最基本的安全攀登方法。在攀登较陡峭的岩石峭壁时,双手和双足形成人体用力的四个支撑点,轮流使用其中三个点,使之保持于岩面上呈暂时固定状态,而移动一手或一足继续向上攀登。
三拍法:
登山技术名词。攀越陡峭、雪坡时的基本方法。如在较硬的支坡上攀登时,按三个步骤地行:(1)双手和横握冰镐头的两边,将镐底钉插进斜坡雪内。(2)随即以走尖用力蹬破雪的表层,构成一个支点。(3)再将另一足提上前,蹬破另一部分雪的表层,再构成一个支点。因按三个步骤构成等高的台阶形脚迹逐步上攀,故名“三拍法”。
适应性行军:
在登山运动中,指为提高适应能力的登山活动。攀登海拔6000米以上的高山,因高差较大,人体的各种官不能立即适应高山缺氧的环境,难以从基地营一次攀登直达顶峰。一般多采取逐段适应升高的方法。如从4000-5000米的基地营出发,经过数次行军到达6,000--7,000米的高度并取得一定适应后,再从基地营升高到8000米以上,以适应特高的海拔高度的缺氧环境。
山间危险:
登山运动术语。登山过程中遇到的危险。一般分两大类:天然危险和人为危险。前者指自然界对登山者构成威胁的各种危险。如滚石、雪崩、冰崩、冰裂缝、山间急流、曰晒、大风、大雪、低温、云雾和雷电等。此类危险常给登山者造成伤亡。后者生要指登山者由于不熟悉山间自然变化规律,或缺乏坠跌入冰裂中(或悬崖冰壁下),也有人为引起雪崩和滚石而造成重大伤亡事故的。
雪崩:
山地大量积雪突然崩落的现象。由积雪本身重量,大风,新旧积雪面摩擦力减少,积雪底部融解,气温骤升,以及地震、暴风雪等引起。一般多发生在25度--40度之间的斜坡上。登山者误入雪崩区。切断了积雪表面的平衡,也能导致雪崩的发生。
雪盲:
高山病的一种。阳光中的紫外线经雪地表面的强烈反射对眼部所造成的损伤。患者开始的两眼肿胀难仍忍,怕光、流泪、视物不清;经久暴于紫外线者可见眼前黑影,暂时严重影响视力,故误认为“盲”。登山运动员和在空气稀薄的雪山高原上工作者易患此病。配备能过滤紫外线的防护眼镜,可起预防作用。
雪线:
终年积雪区与入夏积雪融化区之间的分界线。其高度一般随各地区纬度的不同而差异,例如西部欧洲阿尔卑斯山区的平均海拔2,500米左右;中国天山的平均高度为海拔4,400米;珠穆朗玛峰附近喜马拉雅山中国一侧高度为海拔5,600米。
雪洞:
登山运动中在雪坡上人工挖的宿营地。多在山坡陡峭,风力较强,不适于支设帐篷的深雪坡面上挖筑。可避风,比帐篷舒适而暖和。
越岭:
以翻越棱线为登山路线,或登顶棱线附近的山头。
纵走:
连走数座同一山系之山头的长程登山路线。
之字形攀登法:
登山技术名词。在攀登比较陡险的草坡、碎石坡或冰雪坡面时,为减少直线上攀所产生的难度和滑坠危险而采用的上攀法。因系曲折蛇形路线,形似“之”字,故名。
登山相关文章:
1.世界上最权威的登山组织
2.关于登山的名言
3.最伟大的登山家
4.登山励志标语
5.登山必备工具有什么一定需要
篮球英语释义及其日常打篮球英语术语
篮球(basketball),是奥运会核心比赛项目,是以手为中心的对抗性体育运动。篮球运动起源于美国。1891年12月21日,由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青年会训练学校体育教师詹姆士·奈史密斯发明。如今篮球已经成为了一项十分热门的运动,那么你知道篮球用英语要怎么说吗?下面随学习啦小编来学习一下吧。
篮球英语释义:
basketball
篮球英语例句:
我们爱打篮球。
We love playing basketball.
他把篮球扔进了我们的屋子。
He has pitched his basketball into our house.
他打篮球时的灵巧和速度弥补了他身材的矮小。
In basketball, he offsets his small size by his cleverness and speed.
两国篮球运动员在比赛后聚在一起,切磋球艺。
The basketball players of the two countries got together and compared notes after the match.
她也会打篮球,也会打网球。
She can play tennis as well as basketball.
篮球队员沿场向前运球。
The basketball player bounced the ball along the ground.
除了篮球你还喜欢什么运动?
Besides basketball, what other sports do you like?
但是我也喜欢篮球和体操。
But I also like basketball and gymnastics.
我篮球打得与他一样好。
I play basketball as well as him.
所有的运动中我最喜欢篮球。
Of all the sports, I like basketball best.
我总是在电视上看足球比赛。但是我也喜欢篮球和体操。
I always watch football on television,but I also like basketball andgymnastics.
“对我来说,篮球已经结束了,”他说。
“For me, basketball is over, ” he said.
你喜欢足球还是喜欢篮球?
A:Do you like football or basketball?
我热爱篮球。
I love basketball.
他经常跟他的同事们一起打篮球。
He always plays basketball with his workmates.
每一个球都赞同篮球。
Every ball agreed with the basketball.
我每周都和朋友打篮球。
I play basketball every week with friends.
这可能就是我如此热爱篮球的原因吧。
Maybe that is why I love basketball so much.
气球、棒球、篮球、足球和排球都在火山上跳芭蕾舞。
Balloon, baseball, basketball, football and volleyball all dance ballet on thevolcano.
我比较喜欢足球和篮球。
I prefer football and basketball.
她不是一个棒球或篮球运动员。
She’s not a baseball or basketball player.
我喜欢的篮球和羽毛球。
I like playing basketball and badminton.
我已经30岁了,作为运动员,我再也不是中国篮球的未来了。
I’m 30. As an athlete, I am not the future of China basketball anymore.
一直以来,不管是作为球员、教练,还是球迷,我都对篮球充满了热情。
I ‘ve always been passionate about basketball& as a player, a coach, and a fan.
她也会打篮球,也会打网球。
She can play tennis as well as basketball.
说明篮球规则的32页的小册子
A thirty-two-page pamphlet explaining the rules of basketball
以前打过大学赛和职业赛的篮球运动员
A former college and pro basketball player
本文Hash:cf0049d8fb4e6069c78e09d8ef203870b47c83ed
声明:此文由 lizhen002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开心100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