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和八卦掌的区别

导读: 太极拳和八卦掌的区别 陈式太极拳之“晃”

本文学习啦小编主要介绍林朝珍谈太极拳和八卦掌的区别,欢迎大家阅读了解。

 

 太极拳和八卦掌的区别

八卦掌和太极拳不同的是,太极拳强调气沉丹田,意到手,用劲要连绵不断,阴阳变化,用意不用力。

八卦掌循圆走转,螺旋运动,气沉丹田,要意到手,有刚有柔,因敌变化,生动灵活,用法巧妙。各家太极拳都不一样,诸如陈式,刚柔兼备。而杨式则柔多刚少,易于学习。

太极和八卦的练功是一样的,而外表却不同。太极是走直线,而八卦是走圆圈。都是内家拳,其用法各有特点。

在内家拳中,必须意到手,气沉丹田,每一个动作都要这样做。

其次,在演练时必须分清虚实,很多学生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不能达到意到手和气的运行。

意念不能跟随动作,动作不能一气呵成。练太极拳,是不能停的,你必须把动作连贯下去。很多人做不到这一点,更有很多人没有放松。为了达到这个要求,你必须每天练习。你要意到手,而且每一个动作都这样做,进一步达到意气力的一致。

要使功夫达到更高的境界,就必须每日多练。日久见功夫,要靠自己去练,没有更好的办法。当然,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好老师。如果你的老师水平一般,那么你就无法提高。如果学生不能勤学苦练,认真钻研,那么老师再好也没有。

八卦掌则较太极拳更为复杂,它主要是边走边练,“走”要靠腿,以步带腰,以腰带掌,下盘功夫至为重要。

通过太极和八卦的招式及站功练习,来培养内功。在练站功时,转动来练劲和发劲,或爆发劲。动作开始必须气沉丹田,在做压和推的动作时,气贯全身。

腹内是有运动的,它是以气来推动的,手是随内动而动的。内动是丹田运动的结果。

训练八卦的内功和发劲时,随着各种招式的刚与柔,速与缓表达出来。刚柔是两个对立面,你要发劲,必须懂得刚与柔。越柔越松,发劲就会越强。这是刚柔的一方面。

要想柔和松,必须学会用意念支配;欲使意念由大脑指导身体的各个部位,需要花很长时间锻炼,才能达此境界。

至于八卦和太极,腰的运用是一样的,基础是在腿,力量是从腿到腰而达手。腰必须直,当转身时,腰必须放松,尾阊端正,才能做好。

陈式太极拳之“晃”

在太极拳招式熟练后,特别是陈式拳节节贯穿、连绵不断、螺旋缠丝、螺旋上升、螺旋下降、蓄发相变、虚实转换、对称折叠、松活弹抖、快慢相间等原理的要求下,为了使整套动作不丢不顶,八面支撑,一动无有不动,为了蓄发动力,让意气通畅无滞,周流全身,有一些技术上的晃动,只要是头顶悬起,中轴不偏斜,就是符合太极原理的。这样的晃动,是为了导引内气随动作而循行,是为了起落承转,把劲力蓄满。这种晃,是为了达到以意领气,以意催形,劲力饱满,气韵流畅,纵放伸缩之目的,也是因为懂得了周身缠丝,阴阳互变,由腿而腰达于四肢的太极劲力,功夫上身了,才有的晃动。严格地说,那不是晃动,是内气开始充盈,有周流循环迹象的外在表现。晃不可大,不可久,太极还是要遵循“无过不及,随屈就伸”。圈要越来越小,渐渐无形,也就是无圈。如果是这样的“晃动”,说明境界有了提升,走进了太极的殿堂,是正常的。但“晃”不可造作,造作与功夫的提升无关。有人故意模仿陈式太极拳名家陈正雷先生的晃动,却知其表不知其里,殊不知人家是螺旋上升和螺旋下降。不懂的人就变成了断续的、僵直的、根基不稳的摇晃,是毛病。应该首先端正规范拳架,走架至纯熟懂劲后再体验螺旋升降。不然,就会误入歧途,或出现偏差而难以提高了。

暂时的“晃”是内气循行初级阶段的表象,随着功力的不断加深,内景隧道不断畅通,这种晃动会逐渐变微,直至看不见,那就是连招式也不太明显了。即“其象在内,其内劲不为人知”了。

太极拳相关文章:

1.太极拳教学视频

2.太极拳的简介

3.练太极拳的四个方法

4.太极拳入门知识

5.练太极拳的合力 教你练出丹田劲

和式太极拳 和式太极拳的技巧的学习

练习和式太极拳的好处很多,和式太极拳是经典的太极拳流派,如何练习和式太极拳呢?大家可以跟着我们的和式太极拳教学来简单的学习下,当然,和式太极拳视频教程也是很好的学习途径。下面学习啦小编带大家了解一下吧。

和式太极拳手法的学习

1、拳

对拳的要求,拇指放在四指外沿,虚虚扰住握实,不要死握,又僵又硬,拳面要平。

2、掌

掌,对掌的要求,一般是侧面掌,掌宜微伸。

3、单鞭

单鞭也是修炼和式太极拳的要点,练习单鞭可以让我们的太极拳更加有力度,单鞭的练习也是有难度的哦。

单鞭的右臂要直,因手(吊手)是朝下的,根据人体的构造和拳法的要求,必须这么做,这样做是顺的。如果做成弯的就不合适了。

对上肢的要求,基本上通过“放松”,肘拽肩,手腕拽肘,要有自我感觉。在练拳时注意,不练则已,练就得找点东西,使精神上有所寄托,便于提高,今天找点,明天找点,练拳不是一朝一夕,每天练每天找,日久天长,慢慢就找着了。还能控制指挥它。

4、手腕

要坐腕,不能僵硬,手腕上下不能有劲的感觉,劲是贯输到全身的,肩、肘、腕、指都要连接到上肢,不能出现僵硬。

无论是什么样的太极拳高手,在我们进行太极拳的练习的时候一定要从简单的细节抓起,比如说我们的手腕就是练习的技巧。

上肢放松必须通过沉肩坠时,坐腕舒指,放展它,松开它,越松越有劲,慢功夫,功夫就是时间,按照要领练,练到一定时间,自然就会有劲,劲的形成,只要按要领做,不用练劲就有劲。

和式太极拳是富有哲理性拳种。它的臂要求伸直,直里带有曲。开与合都有辩证关系。开里有合,合里寓开。臂不能直挺挺的。

5、吊手

要求五指下垂,虚虚扰住就行了。

今按眼、步依次介绍如下

眼法

眼是负责观察地势、敌情、以指挥肢体因敌变化的器官。

在练习和式太极拳的时候,身体是要站直的,然后眼睛需要注视着前方,目光需要随着身体转动。

而且在这个范围内注意的点即目标外,还自然有面。俗语说的眼观六路应当是“一目了然”,而不可能把眼球转移六个方向。

因此,我对十三势中的“左顾、右盼”解为左顾的同时应有右盼。反之,则右顾的同时也有左盼。顾处是视力的集中点,是眼法的虚处。

有人解为:左为顾、右为盼。 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左就为顾,右就为盼?恐怕没有正当理由可以说明。

有些人在打和式太极拳的时候,会东瞟西看的。其实这样就大错特错了。

因为脚上没有长眼,步法不适用顾盼字样。

步法

脚的使用八法为:踢、蹬、踹、捭、扫、跺、套、衬。

踢劲在脚尖,蹬劲在脚踵,踹劲在脚掌,卑劲在脚面外侧,跺劲在全脚(但分前后,前把劲在足踵里侧,后把劲在足尖里侧),套是将脚进在对方的腿部外侧。

衬是将脚进在对方腿的里侧(有人称之为插,虽然同样可以表明前进,但不如衬字更为恰当,因陈式进腿要求贴住对方腿部。插则可能离的尺寸不准)。

八法中的前六法,都先用手法制住对方的双手,而后区别使用踢蹬等法。这样做较为保险,不致被对方以手接脚而被掀倒。

 

 在呼吸行气上之要求:(深、长、匀、密)

 

 一、深

刚开始之初学者或许无法一下子将呼吸深入丹田,但应秉持着由自然呼吸而渐渐以意行气带入丹田;

可先行二重(层)气呼吸法,进阶龟鹤呼吸法(即胎息法),然到此时不管行任何形式之呼吸法,诸如:平吸平呼、长吸短呼、多吸少呼、鼻吸鼻呼、鼻吸口呼(不鼓励)….等等呼吸法,均应要求息息深入丹田,达到“养气”之目的。

二、长

一开始呼吸无法拉长,甚至急促,往往须用数个呼吸配合才能练完一个动作,但心情静下来即可慢慢达到一动作一呼吸之要求;

再由一动作配合一呼吸,进而要求呼吸拉长,呼吸拉长动作就越来越慢,越来越慢功力无形中自然精进,而达到“养功”之目的。

三、匀

不管行任何状况之呼吸,如:慢吸慢呼、急吸急呼或平吸平呼、长吸短呼、多吸少呼、鼻吸鼻呼、鼻吸口呼(不鼓励)….等等,均应要求息息均匀;

呼吸均衡,可使配合的外形功架平稳舒展,不急不燥,快而不乱、慢而不断,招招分明,外架顺畅而美观,内修而不伤经络、内腑。

结语:关于和式太极拳,我们就说这么多了。想要将我们的和式太极拳发扬光大,还需要更多人的共同努力,今天,我们和大家分享了不少的和式太极拳的练习要点,希望这些分享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

和氏太极拳相关文章:

1.和式太极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

2.和式太极拳第六代嫡系传人和有禄

古泰拳和泰拳的区别

古泰拳和现代泰拳有什么区别, 招式,打法,还有实用那个比较好?下面就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古泰拳和泰拳的区别。供您阅读!

古泰拳和泰拳的区别

古泰拳的基本拳法与招式

(1)捆腕 双臂平胸交旋势 (2)抡拳 拳成先后交换上落势 (3)按耳 提留护面侧 (4)拦格 手自外内拨 (5)斜挡 抬拳斜上格 (6)高提掩 双臂轮流高抬 (7)戴冠 曲臂上提时前冲 (8)双并肘 两肘齐架敌腿 (9)踢臀 侧举足后弹势 (10)耍膝 双膝连上提 (11)献莲 俯首前触势 (12)回踢

回旋后摆腿 戒备姿势或称“拳桩”。身略偏向敌,双拳先后高与肩平,形如弓箭,两足微曲并立。擅右击为主者左拳在前右掌在后,按左击为主者则反之。 泰拳的马步名“三官步”,所谓马步,就是“拳桩”连同步法的整体运行。基本拳步为八方移动步法,循罗盘方位所向的进退及侧移步法。


古泰拳和泰拳的区别

三宫步是由于其步型为斜三角,活动时亦常沿着三角形路线为进退基本图样。此技可说是泰拳技击的精华,进可攻退可守,万变不出其中。在实际运用时,三宫步法有甚独特的技法,以适应环境和形势的需求:

点滴步:跷足欲进,提膝作上下掩护的步式.动作轻巧自然,与虚步同。

盖步:用点滴步迷惑对方时,虚悬之足下放,或前或后.更能旋身出招。

易势:利用脚步的移动,突然改变方向,是出奇惑敌化其攻击的移步法。

三宫步的单吊马式,看似虚浮,实则泰拳精妙独到之处。此式可政可守,敌方攻来时,可施踹脚踏敌前脚遏止其进攻、复后腿击之,曰“制军”。若主动进攻,虚足可以蹬敌丹田,随以拳或腿连续攻击,谓之“冲杀”。更重要的特点是三宫步发动时,可使精神与气劲合一增强信念。泰国传统神话就有将三宫步描绘为拍蓝降魔神技。 前代拳师极重视马步的战略功效和艺术性。较高深助拳步,有“虎跨步”、“狮踞步”等。

著名泰拳宗师变颂察说,在拉玛六世皇御前一次拳赛,有功夫到家的拳师,刚开始行拳。便把对手吓得浑身发软,眼光发慌,未战已败。可见一个技高拳师摆出拳桩无懈可击,移动疾速,现出绝对信念,足以令对手取胜志气尽溃。 相传古代泰拳有108招,其中技法包罗万象,奇技、诡招甚多。

基本招式有“长兵”与“短兵”之称。长兵乃是拳腿,短兵即肘膝,又有所谓“虚招”和“诡招”之分,即虚实之用。 头两式:前抵、侧抵。 拳五式:直击、侧击、回击、佯击、上冲。 脚五式:踢、蹬、钉、回摆、后踹。 肘六式:斫肘、撞肘、拭肘、抽肘、反肘、后肘 膝六式:明膝、暗膝、腾膝、飞膝、小膝、兔膝 有关的基本技击术语,有以下口诀: 并(相对) 合(进) 取(执)
 

看了“古泰拳和泰拳的区别”文章的人还看了:

1.中国古泰拳第一人黄海刚

2.古泰拳二十五式

3.现代泰拳的训练方法

4.古泰拳小招式十五式

5.泰拳教学之泰拳剁肘

本文Hash:ddf00cb89658c51e1a0a299d3be34e47b837a028

声明:此文由 Scarlett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开心100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