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球回归奥运的历史介绍

导读: 网球回归奥运的历史介绍

网球是一项优美而激烈的体育运动,网球运动的由来和发展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孕育在法国,诞生在英国,开始普及和形成高潮在美国,现在盛行全世界,被称为世界第二大球类运动。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介绍网球回归奥运会比赛的年份及背后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网球回归奥运的历史介绍

网球,地球上最古老的球类运动之一,也是第一届奥运会的九个正式项目之一。但自1896年现代奥运会举办至今,不论是奥组委(IOC)、国际网联(ITF)还是职业协会(ATP&WTA),都无法独自主宰这项运动。一百二十年,网球与奥运会之间发生了太多的事儿,足够我们一聊再聊。

一开始就有女子项目?

众所周知,在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中是不允许有女性参与的,而这一“传统”也延续到了1896年的首届现代奥运会中。在这届希腊雅典奥运会中,网球是九个正式项目之一,但只设置了男单和男双两个项目。1900年,法国巴黎奥运会开始打破坚冰,设置了女单项目,11名女性首次参加奥运会网球比赛。说来有些奇怪,1912年的瑞典斯德哥尔摩奥运会,混双项目也成为了正式比赛项目,但女双项目直到1920年的比利时安特卫普奥运会才得以设置。在这届奥运会中,法国传奇苏珊?朗格朗包揽女单和女双冠军。

网球还分室内、室外?

“英国网协”的准确名称是什么?是草地网球协会(Lawn Tennis Association,LTA)。是的,在一向以刻板著称的英国人眼中,“网球”这个运动是可以细分的,比如草地、泥地,比如室内、室外。在1908年的伦敦奥运会上,网球项目就首次被分为了室内和室外两个项目,而在1912年的斯德哥尔摩奥运会上,这一设置被保留了下来。1916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奥运会停办,直到1920年的安特卫普奥运会中网球项目才又重新“统一”了起来。

奥运会与网球决裂为哪般?

“To be, or not to be”一直都是个问题。简单说来作为奥运会的“创始资深项目”,网球被奥运会“开除”主要是由于国际奥委会与国际网联在对球员“职业”和“业余”身份的认定上出现了分歧。现在,职业球员参加奥运会的比赛实在是太稀松平常的事情,只有一些在地图上很难找到的国家、不具备一定的实力才只得派出真正的“业余”选手参赛。但这件事放在上个世纪初的奥运会是不可想象的,因为曾经的奥林匹克宪章明确规定参赛者必须是“业余”的。网球项目在职业化的道路上走得太快,以致和奥运会间“生了嫌隙”。1924年,法国巴黎奥运会成为了网球项目在奥运会的告别演出,美国球员哈?惠特曼获得女双和混双两块金牌,而联合会杯的前身“惠特曼杯”即为纪念她而得名。

网球是1988年回归奥运大家庭的?

严格意义上说确实如此,但又不尽如此。1968年,第19届墨西哥城奥运会,网球作为表演项目“重返”奥运会。颇为奇特的是,尽管只是“表演”项目,网球却是设置足了五个项目;更为神奇的是,网球项目还被分为了“展示”(Exhibition)和“表演”(Demonstration)两个项目,分别在墨西哥的墨西哥城(Mexico City)和瓜达拉加拉(Gudalajara)两个地方举行,并分别决出了“优胜”。1968年,对网球来说绝对是个重要的年份,这一年网球运动正式步入“公开赛”年代,墨西哥奥运会可以看做是网球项目以“职业”外装重回奥运会的一次尝试。1984年美国洛杉矶奥运会,网球再次以“表演项目”重返奥运,尽管这次只设置了男单和女单两个项目,但四年后的首尔奥运会,网球却终于结束了64年的漂泊,正式重回奥运大家庭。

大牌球星不热衷参加奥运会?

别闹了,怎么可能!是的,在网球项目初回奥运大家庭时,职业球员对奥运会的整体热情不高,但绝不至于寒酸到连一般的巡回赛都不如。在2000年前后的几届奥运会中,网球项目也经历了一定的艰难时期,但这更多的是来自国际奥委会(IOC)、国际网联(ITF)以及职业协会(ATP&WTA)间的利益博弈,人为制造出的困难,反而职业球员们对为国出战奥运会的热情却逐渐高涨起来。将奥运会的网球项目与大满贯相比,既不公平也无必要:奥运会不会仅仅根据球员的排名来确定参赛名单,球员也不是只看重金钱而去参赛。作为一项运动,即便它已深刻职业化,但也总有比钱重要的东西存在。

去年年初,国际网联(ITF)还一展宏愿,坚定地表示来年的里约奥运会网球积分将只增不减,但来到年尾我们等到的却是和ATP的联合声明——里约奥运会没有排名积分了。随后,WTA也紧随ATP的脚步,宣布女子赛事也将没有积分。

就这样,原本说好的积分说没就没,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其实,这只是国际网联(ITF)与职业协会(ATP&WTA)之间相互撕X的表现之一。去年ATP从职业赛事的利益出发向国际网联提起了诉讼,要求国际网联为奥运会给巡回赛带来的影响给予赔偿。身为一项运动的国际协会,国际网联的日子过得也是足够辛苦——没钱的赛事要和组委会斗争,有钱的赛事又要和职业协会对抗,而来到奥运会则要加入奥委会、职业协会的三方鏖战。

其实随着奥运会网球项目影响力的逐渐提升,越来越多的职业球员开始热衷于参赛。没钱,是职业球员逐渐能接受的事实,但好歹给点排名积分聊胜于无,省得成为彻底的“义务劳动”。于是2000年国际网联与ATP率先试水,于悉尼奥运会上给男单比赛设置了排名积分;2004年希腊雅典奥运会,女单比赛也开始设置积分,而这一传统也一直延续到了2012年的伦敦。整体来说,奥运会的积分设置略低于ATP&WTA掌管的顶级职业赛事,这对于改变参赛计划投身奥运会的职业球员来说也算是一种补偿——虽没奖金,但有荣誉;虽连续作战,但至少有积分入账,就当做多打了一站赛事。

其实如今真的没必要太担心啦,虽说原本说好的积分说没就没,但也没见哪位球员因为积分的事抗议不参赛——现在的奥运会,已经成为了职业球员寻求的网球“净土”。没钱就没钱,没积分就没积分,反正有更重要的东西去追求。

网球拍的发展历史介绍

刚开始人们打网球可都是“手拍”现在慢慢的演变成了碳素球拍,网球拍的进化史你知不知道呢?下面学习啦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网球拍的发展历史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网球拍的发展历史介绍

最早在法国的时候,人们还缺乏“网球拍”的概念,他们戴着手套用手来击打网球,这种“手拍”的效果可想而知。

进入英国后,又流行过由羊皮作为拍面的椭圆形网球拍。直到1874年,现代网球拍始祖英国人温菲尔德为网球拍定了标准,长手柄、泪滴形拍头加网线的模式才被固定下来,直到现在形状都没什么变化。

最早的现代网球拍是木头制成的,在风靡百年后被金属材料取代,如今,金属材料也渐渐让位给了碳素纤维。除了这几种材料,科学家还曾尝试过防弹服材料,在拍框内注水等方式来改进网球拍的性能,今后有新材料出现也未可知。

从木头到碳素纤维,这一系列材料的改进如何影响着网球拍呢?国内著名网球品牌天龙(Teloon)公司负责网球拍技术的张飞经理介绍,木制球拍硬度不够,使得那时的拍子不能做得很大,大概只有现在拍子的一半大,且很难打出准确的击球。

铁用于网球拍后使得硬度大大提高,后来出现的特质铝合金硬度更好,且重量可控,拍子也达到了现在的大小。而目前主流的碳素纤维,它也用于航空航天和F1赛车领域,除了金属材料的优点,还具有更强的可塑性,硬度、重量最优异。

制作网球拍,不只是原料,工艺也很重要。同样是利用碳素纤维,也能做出性能各异的球拍,它的制作流程是这样的:由于球拍是空心的,首先,要把线状的碳素纤维“织成布”,然后把“碳素布”卷起来,里面充进空气。

这样,不同位置会有不同层数的“布”,这些“布”还会以不同角度交叉使用,这种不同的组合方式决定了球拍的性能。

与拍体相似,网线也有多种材料,尼龙、聚酯及天然肠体。每种材料根据不同制造方法,会有粗细软硬的差异。一般说来,相同材质工艺情况下,粗线较耐用,而细线软线手感更好。

木制时代

木制球拍的确能花更少的力气击出更凌厉的抽击,但也很难控制击球精准度。法国人在12世纪发明了网球,14世 纪,意大利人发明了网球拍。

1874年,英国人沃尔特·C·温格菲尔德所制造的拍子为现代网球拍订立了标准。此后一个 世纪的网球比赛中,人们都挥舞着木制球拍。

金属时代

金属球拍更容易与运动者的手臂融合成为一个更强、更轻的延伸整体。第一款真正流行的金属网球拍是由威尔逊体育商品公司在1967年生产的,形状参照当时法国传奇球手赫内·拉科斯特曾经用过的一款木制球拍,乍一看去像个冰激凌甜筒。

金属球拍除了材料上的改变外,击球面积也比原来的木制球拍增大了两倍,给予球员更大的击球自由度,并能使他们的技术快速得到提高。此外,金属球拍还不容易开裂和折断。

历史上最后一个在大满贯赛事中使用木制球拍的凯文·科伦,在19 84年的澳大利亚公开赛中,惨败于手握铝合金拍的对手拍下。

后金属时代

对球拍重量的不断挑战。碳纤维与塑料的混合物在可塑性和刚性强度上可以与铝合金一较高下,而重量则大大减轻。

制造商们成功地用这种混合物与比重很小的金属钛结合,制造出了网球拍,号称碳素拍。这种球拍比以往的任何一种球拍都轻 ,能让球员轻易发挥出手上的最大力量,而且球拍本身所具有的弹性又让有效击球面积更为增大。

排球运动的发展历史介绍

排球(volleyball)是球类运动项目之一,是当今热门的运动,对于排球的发展历史大家熟悉么?下面就让小编跟大家介绍一下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排球的起源

起源

排球(Volleyball)运动起源于美国。1895年美国马萨诸塞州(旧称麻省)霍利约克市,一位叫摩根(威廉·G·摩根)的体育工作人员发明的。当时网球、篮球很盛行。摩根先生认为篮球运动太激烈,而网球运动量又太小,他想寻求一种运动量适中,又富于趣味性,男女老少都适宜的室内娱乐性项目,就想把当时已广为流行的网球搬到室内,在篮球场上用手来打。这种游戏开始时,他将网球网挂在篮球场上,用篮球隔网像打网球一样打来打去进行游戏。但室内篮球场面积较小,排球容易出界,于是他作了某些改进:一、是把网球允许球落地后再回击的规则改为不许落地;二、是把改变排球外形,其圆周改为为25-27英寸,重量为225-340克。三,篮球太大、太重,不能按预想的方式进行游戏,便改试用篮球胆。而篮球胆又太轻,在空中飘忽不定。玩起来不方便,难于控制。但因经过试用效果很好,就决定采用这种球。国际标准用球虽历经百年,进行了千百次的改进,但球的规格和第一代的球几乎差不多。

排球的发展

发展

第一个排球规则是美国人摩根(威廉·G·摩根)先生通过斯波尔丁体育出版社出版的。当时它规定采用“轮转制”、“每局15分”,1918年又作出了上场人数为6人的规定。从此,欧美开始流行6人排球。

春田专科学院是排球的发源地,该院的青年会是最早传播排球运动的组织,也最早举行首次排球表演赛。__青年会的干事、传教士、春田学院毕业的学生,以及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美国军队,都成为排球运动的初期传播者。排球1900年第一次传入加拿大。同年传入亚洲的印度。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通过美国军队将排球带到欧洲。至于排球是于何时何地由何人介绍到中国的,已无法考 证。但现有的历史资料证明,早在1905年在中国的南方广州、香港等地就已开展了排球活动。在排球运动传入中国的初期,除了一些教会、学校开展并传播外,基督__会在推广和传播这个项目上,也起到了相当的作用。 排球运动,1900年传入亚洲,在开展的初期上场人数不是6人而是16人。据菲律宾排球介绍人

、美籍F·S勃朗先生说:“当时美国有体育馆,较适合于6人制排球。亚洲人多,又多在室外进行,要考虑多数人能参加排球运动。”因此F·S勃朗先生和F·H勃朗先生向菲律宾和日本介绍的都是16人制排球。故在1913年的第一届远东运动会上采用16人制。1919年第四届远东运动会上演变为12人制,1927年第八届远东运动会上演变为9人制,1950年7月,在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举办的全国体育工作者

暑期学习会上,首次介绍了6人制排球规则与比赛方法,1951年正式采用6人制。从此,6人制排球在全国逐步地开展起来。

排球的趋势

自1949年举行第 1届世界男子排球锦标赛以来,国际排球运动有了较大的发展。特别是1964年奥运会把排球运动列入正式竞赛项目后,各国对它普遍重视,它的技术、战术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50年代,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的排球运动成绩一直处于领先地位。60年代,日本女排一跃而夺得世界冠军。70年代,日本、中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南朝鲜等亚洲队,以快速多变的打法著称于世;在拉美以弹跳见长的古巴队,和进步较快的美国女排,也引起人们注目。1980年初,世界女排呈现出中、日、苏、古、美五强对峙的形势。从男排的情况看,身材高大、实力雄厚的苏联队仍处于领先地位。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古巴、中国、波兰、巴西、捷克斯洛伐克、意大利和南朝鲜等队也争相全面提高技术。而在当今的排坛,更是巴西、中国、美国、荷兰、古巴、俄罗斯、日本、意大利、德国、波兰等队伍几强相争,泰国、多米尼加、波多黎各等队伍进步也很快。当代世界排球技术、战术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是:

技术全面 有所专精

当前发球虽无更多新技术,但各队竞相采用长距离远程飘球、“高吊球”和一些新的发球方法与策略,以努力寻求破坏对方的垫球,进而破坏其快攻战术的组成。在一传方面,由于训练时间和比重的增加,以及垫球技术的改进,失误率已大大减少,到位率明显增加。今后必须适应各种形式的发球,以便为组成快攻创造条件。在扣球方面,一是打破了按一定步法、一定方向助跑起跳的限制,采用各种变步、变向的起跳,以适应各种临场情况;二是打破了专位分工的限制,要求兼备扣快球和打强攻的两手;三是打破了定位扣球的限制,要求在积极跑动中实现进攻;四是打破了 3点进攻的限制,发展为前排的活点进攻和后排的纵深进攻。在拦网方面,对付强攻时,采用助跑摆臂高跳后充分展肩、伸臂的技术,而在对付快攻时采用连跳技术;对付换位进攻时,不仅采用人盯人、人盯区域的拦网,有时还采用新型的重叠拦网;对付个人战术扣球时,强调提高单人拦网的独立作战能力,有时利用手在空中的移位去拦阻变线扣球,利用手后仰拦网,力图将球拦起后组织快速反击。在后排防守方面,强调掌握多种防守技术和不断发展新技术,如肩滚翻发展为横滚动的防守技术及各种挡球技术等。

高打、快变 互相促进

世界排坛的战术风格,多年来形成了以快速多变为主体的亚洲型和以高打强攻为主体的欧洲型两种主要的不同风格。随着国际交流的加强和技术战术的发展,两种风格不断取长补短,相互为用,逐步缩小彼此之间的差别,趋向于互相揉合,结合运用。有些队还根据自己的具体条件在继承发扬原有特长的基础上,学习新的打法,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亚洲型的队在继承发展快变打法的前提下,努力提高强攻突破能力。欧洲型的队在不断提高强攻水平的同时,积极吸取快攻的打法。从排球技术的发展趋向看,单纯依靠高度和力量,或单纯仰赖快速和技巧,都难以战胜强大的对手。中国的强队都从自己的条件出发,吸取各国之长,坚持把高度与速度、强攻与快变结合起来,并发展各自的独特打法。

身高弹跳不断增长,扣拦矛盾更加突出 随着规则的修改和技术的发展,高度因素已成为当前世界强队必须具备的一个重要条件。高度因素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身高手长。从1980年奥林匹克运动会排球赛看,世界强队,女排平均身高都在1.77米左右,一般都拥有4~5名1.80米以上的队员;男排平均身高都在1.92米以上。1.94米以上的高大队员,各队均有7~9名,一些身材较矮的队也正在极力物色高大选手进行培养。二是弹跳高度。各队都极重视专项弹跳力的训练与提高。作为世界优秀排球运动员,女排摸高一般都在3.05米以上,高者可达3.30米左右,男排摸高一般都在3.50米以上,高者可达3.76米。

队员的高度增加和进攻能力加强,加剧了网上扣拦的对抗。现代排球比赛的胜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全面技术基础上的网上争夺能力,扣球和拦网是比赛得分的最重要手段。没有强大的攻势和严密的拦网与防守,单靠后排防守是顶不住进攻、赢不了球的。

进攻战术 快高又多变

当前,世界排球进攻战术发展很快,正在向着高度加速度、强攻加快攻、力量加技巧、前沿加纵深的方向发展,主要表现为:①在积极跑动、交叉掩护和突然变化中实现战术配合,以期引起对方防守判断的错误,造成以多打少的有利局面。在这方面亚洲一些队掌握得比较熟练。②打破主攻与副攻机械分工的格局,主攻和副攻互相掩护进行突破,以加强全面进攻的能力,丰富战术的内容,适应各种复杂的情况。③在反攻中不失时机地运用快速多变战术在对方布防未定、立足未稳的情况下,实行突袭。④在网的前沿组织高点或远网的进攻,以避开对方的严密拦网。⑤结合前排进攻掩护,从后排纵深地带发动攻击,组成多种配套的立体战术,以突破对方的严密拦网。⑥重视在集体战术配合下的个人战术运用,如采用两线分化(直线或斜线扣球)、平扣后区、转手转腕、打手出界和高点吊球等技巧,以加强突破能力。

防守战术 灵活多样

世界强队在加强进攻的同时,都十分注重防守的训练与提高。随着进攻的发展,在防守战术上都注意运用比较灵活多样的形式,打破过去清一色的“边跟进”防守的格局。其原则是:根据本队的实际情况和对手的进攻特点,合理地组织防守力量,并从有利于本方组织反攻来部署防守。日本女排根据不同轮次采用“边跟进”或“心跟进”防守。苏联男排把两种防守形式揉合运用,即6号位队员根据判断决定进退,1号位或5号位队员则根据6号位队员的进退相机补位。中国队是根据来球的具体情况,采用放大“马蹄形”或缩小“马蹄形”防守,以及相机运用不拦后撤或内撤等。实力相当的强队比赛,网上对抗非常激烈,1场比赛有时打3小时,有时为争夺1次发球权或争夺1分,往往要激战10多个回合。激烈的争夺,使各项技术大都既能得分,又能失分,从这个意义上讲都具有攻防两重性。因此,在比赛时,对集体的协同配合,对每个队员全面掌握攻防技术和发展个人独特技巧以及培养顽强的作风等方面的要求都越来越高。

相关链接:

1.排球运动发展历史介绍

2.排球运动规则发展介绍

3.2017赛季北京女排最新的名单

4.北京教委:2016年“三大球”将成中考选考项目

5.排球运动的起源

本文Hash:600b29e2b0afd309be7e5ca0f6c6a946cb871d63

声明:此文由 链世界-开阳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开心100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