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浪是以海浪为动力的极限运动,大家玩过冲浪吗?知道关于冲浪的起源吗?跟着学习啦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冲浪的发展起源
冲浪运动起始于澳大利亚,由于澳洲四面环海,气候温暖,多日照而少阴雨,有利于水上运动的发展,故而澳大利亚人特别喜爱冲浪运动。早在欧洲人迁来之前,这里的土著人,乘独木舟浮海时,就凭一叶扁舟忽而冲上浪峰,忽而滑向浪谷,这就是冲浪运动的前身。
关于冲浪的起源还有一种说法:冲浪起源于六十年代末世界冲浪胜地夏威夷群岛,1970年6月由美国一位冲浪爱好者电脑技师修万斯设计制造出世界第一条带有万向节的帆板,并获专利权,此后在当地很快兴起帆板热,不久便流传到欧洲、澳洲和东南亚一带,兴于澳大利亚。
早在1778年,英国探险家J.库克船长在夏威夷群岛就曾见过当地居民有这种活动。1908年后冲浪运动传到欧美一些国家。1960年后传到亚洲。近一、二十年冲浪运动有较大发展,北美洲、秘鲁、夏威夷、南非和澳大利亚东部海滨都曾举行过大型的冲浪运动比赛。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塑料工业的诞生产生了轻便的塑料冲浪板,促进了冲浪运动的发展,由此,冲浪运动才真正在世界许多国家开展起来。随着冲浪运动逐渐普及和提高,其运动便向着竞技方向发展了。澳大利亚经常举行冲浪比赛。冲浪运动首届世界锦标赛于1962年在澳大利亚的曼利举行,其后每两年举行一次比赛。比赛主要根据冲浪者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冲浪数量和质量,采用20分制进行评分,如在30分钟内冲3个浪或45分钟内冲6个浪,再根据冲浪运动员冲浪的起滑、转弯、滑行距离和选择浪的难易程度等进行评分。
冲浪运动曾创造了许多令人难以置信的奇迹,常使人惊讶不已。1986年初,两名法国运动员庇隆和皮夏凡,脚踩冲浪板,从非洲西部的塞内加尔出发,横渡大西洋,二月下旬到达中美洲的法属德罗普岛,历时24天12小时。
冲浪运动是相当惊险的一项运动。脚踏冲浪板,出没在惊涛骇浪之中,即使熟悉水性,有高超技巧的人,也难免发生危险(danger)。因此,随着冲浪运动的发展,冲浪救生活动也在不断发展。
2016年8月4日,国际奥委会投票通过了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上新增五个项目的提案,五种运动分别是棒垒球、攀岩、空手道、冲浪以及滑板,其中棒垒球是时隔12年重回奥运大舞台。
冲浪器材种类
全部冲浪板的重量只有11~26公斤冲浪板种类:
一、长板-长度9呎以上,适合初学者。
二、短板-长度7呎以下,属于技术型浪板。
三、枪板-窄又长,以应付像夏威夷地区的大浪而设计之。
四、软板-动感机动性强,不受浪头大小限制,适合初学者。
五、浮筏板-板面宽大,速度转变较慢,适合初学者趴在浪板上练习用。
六、人体冲浪-不利用任何工具,将人体在较浅海边,以游泳方式,浮于水面,随波浪起伏而推进。
冲浪注意事项
1.冲浪板携行要注意转弯的地方,放在地上时要轻放、风很大时摆在沙地上要用沙子盖在冲浪板上,避免被风吹走。
2.冲浪板拿着朝海边走出去时,手上拿着冲浪板的角度要成直线,千万不可把浪板放在身体前面,防止海浪撞击浪板打到自己的身体。
3.冲浪板由外海冲回岸边距离水深约30公分时,请立即下板,避免冲浪板直接冲击到石头上。
4.冲浪板跟海浪在撞击的时候,千万不可用手去拉安全脚绳和冲浪板,以免手被拉伤。
5.冲浪时每个人在海上的距离请保持二个冲浪板的长度。
6.当你是初级的冲浪手,请注意下水前要检查装备,蜡块打过没、安全绳、救生衣检查好,暖身运动做二十分钟后,始可下海冲浪。
7.冲浪起乘规定是以最靠近海浪崩溃点,且他的动作是第一个站立起来,旁边的冲浪手都要停止冲浪,如果你不管三七二十一冲下去的话,若发生事故,抢浪的人要负起一切的后果和赔偿责任。
8.冲浪最好的浪形以中间崩溃往两边斜面推进的海浪最好,最危险且最不好的浪是以一排涌起瞬间崩溃的海浪,此时请上岸休息。
9.在沙滩上做柔软体操时,海风此时吹得非常强,请赶快绑好安全脚绳,我们的身体要站在顺风方向的前缘,免得被自己的冲浪板打到受伤。
10.在海中冲浪时如果看到水母出现,或是被水母咬到,请赶快上岸休息。
11.在外海冲浪时最靠近第一个起浪区的冲浪手,如果有一道疯狗浪从你的上方整排盖下来时,你要迅速把冲浪板往后丢,赶紧拨水潜水躲藏。
14.初学冲浪手要加强手部划水训练、体能训练、脚部训练、水中前滚翻憋气训练。
15.冲浪要冲得好必须具备潜越浪技术,斗志要高、体力肌肉要强,平时请多看冲浪录影带、冲浪杂志、多跟冲浪高手一起冲浪、多多观摩、没事多上网路和同好交流经验,保证你很快就能成为冲浪高手。
16.冲浪时如果碰到往外海外面拉出去的海流时,只要以斜面方向跟着海流走,把握海浪,千万不要把安全脚绳丢掉用游泳的游回来,请趴在浪板上休息等待救援。
看过冲浪的发展起源的人还会看:
1.冲浪起源于哪里
2.著名的冲浪地有哪些
3.拳击的起源与发展
4.潜水的起源和发展是怎样的
5.柔道的起源与发展
标枪的发展历史和起源是什么
标枪是一种设计成主要用于投掷的轻型枪。那么大家知道标枪的起源吗?跟着学习啦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标枪的发展历史
标枪是一种带镞的短投掷梭标,又称"投枪"、"投矛"、"短矛"、"镶枪"等。巧镞和骨标枪、在旧石器时代(石器时代晚期)为狩猎武器。铁镞标枪在古希腊和古罗马军队中曾装备过。希腊斯巴达人的轻装步兵可将标枪投掷20一60米远。古罗马重装步兵的投矛长约1,5一2米,重4一5公斤,其投矛有很长的铁尖安在木柄上,投掷30米。为使标枪投掷得更远,(达70一80米),有的标枪上装有皮带环,以使投掷力键增加,(罗马步兵多在冲锋前投掷标枪,在扎入对方盾牌后,标枪上的倒钩使得标枪极难拔出从而影响敌人盾牌的防御效果,若要拔出标枪则会毁坏盾牌),在尚不懂使用弓箭的部落(澳大利亚人)和不使用弓箭的部落(阿留申群岛人),标枪是一种基本的投掷武器。在西欧,标枪一直流传至中世纪。在俄罗斯,标枪即为短投枪。在《梆戈尔远征记》一书(公元12世纪)中首次提到标枪。在中国原始社会已有标枪,但到宋代才成为军队常规武器,又称"梭枪"。元朝蒙古军善用标枪,杆短另尖,枪有四角形、三角形、圆形数种,多数两端有刃,既可以马上刺敌,又可抛掷杀敌。明代军队中有一种两头带刃的标枪,长68厘米,枪刃长23力厘米。尖尾长7厘米,两头尖,中间粗,有姻长箭,两端都可以刺人,便于投掷。清代的标枪多用木竹为柄上加铁镞,略如明制。还有一种卫体用的标枪,枪杆较短,镞长6寸,木柄杆长1.8----1.9尺,重不到2斤。纯铁打造的标枪更短「全长不到2尺,重不过4斤,技艺精熟者可干50步内投中敌人。
标枪是人类历史上有据可靠的最早的远程兵器之一。从原始社会开始,它就被用作重要的狩猎工具。标枪一般由有镖头和枪杆组成,有些装有起平衡作用的尾翼。镖头由金属打制而成,一般有锥形和长水滴形等形式,套装在枪杆上。枪杆通常用硬木、竹竿或金属制成的。在战场上,标枪常常与盾牌配合使用,以弥补近身武器的不足。随着弓弩的出现,标枪的使用开始减少,但是直到13世纪,标枪仍然是世界许多国家军队的制式装备。
古希腊时代,在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中,人们就已经开始将标枪助跑投远和原地投准作为竞技项目。在完全退出军事舞台之后,标枪成为了一个纯粹的田径运动项目。1792年,瑞典举行了世界上的第一次现代标枪比赛。男子标枪和女子标枪分别于1908年和1932年被列为现代奥运会比赛项目。体育运动中的标枪一般用金属材料或碳素纤维制成,两端尖利,男子标枪重800克,长260到270厘米;女子标枪重600克,长220到230厘米。
标枪的分类介绍
标枪,作为一种田径项目,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多轴性旋转项目,全称应该是:掷标枪(英文:javelin、javelinthrow)。更快、更高、更强,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格言和不断追求。而在标枪的运动中,人们一边设法提高标枪的“滑翔性”,一边却通过精密的计算来降低掷标枪运动成绩,应该说是一件很有趣味的事情。有所谓的:标枪分米级理论。
掷标枪运动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古代,人们就用类似标枪的器具作武器去猎取野兽,后来成为战争的武器。我们可以把它称作:投枪。投掷标枪作为古代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是在公元前708年的第18届古代奥运会,而且属于古代“五项竞技”之一。
1792年瑞典的法隆开始举行标枪比赛。到了1886年,在斯堪的纳维亚国家(芬兰、瑞典)的运动会上,瑞典运动员以35.81米的成绩首创男子掷标枪记录。男子标枪和女子标枪分别于1908年和1932年被列为现代奥运会比赛项目。1960年列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标枪的形状与材质:最初运动员使用的木制标枪前后一样粗,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标枪运动员赫尔德(FranklinHeld)研究出两端细、中间粗的木制标枪,延长了标枪在空中飞行的时间,因而被称为“滑翔标枪”。20世纪60年代,铝合金标枪问世,它比木制标枪硬度大,减少了颤动,标枪的外形有利于飞行。
前交叉步技术:标枪早期的木竹过期后,越来越多的科技含量融入其中,加上标枪运动员“前交叉步”技术的逐步提高,越来越精湛的水平,标枪的世界纪录被定格在了104米。然而,这个成绩已经威胁到了现场观众的生命安全。国际标枪联合会于是做出了一项改革,一项简单而有效的改革。将标枪的重心配置向后移动了一厘米。正是这一厘米导致标枪在飞行过程中更快下落,也限制了标枪成绩的一味猛升。可以说,标枪运动是科技与奥运的完美产物。
标枪竞赛规则
比赛方法
奥运会田赛项目的比赛通常先分两组进行及格赛,通过及格标准的直接进入决赛,如达到及格标准的运动员人数不足12人,不足的人数按及格赛成绩递补。远度项目决赛前三轮比赛的顺序抽签决定。决赛前三轮比赛结束后,按成绩取前8名运动员进行最后三轮比赛;第四、五轮比赛排序按前三轮成绩的倒序排列,第六轮比赛排序则按前五轮成绩的倒序排列,成绩最好的在最后跳(掷)。
有效成绩
投掷项目比赛除犯规以外,当运动员投出的器械完全落在落地区内(不包括落地区边线)才算有效,并且枪头要先于枪尾先着地,丈量成绩时从距离投掷区最近的落地点算起。其中标枪必须是枪尖首先触地成绩才算有效[3]。
录取名次
远度项目比赛结束以后,以运动员最好的一次试跳(掷)成绩,包括因第一名成绩相等而进行的决名次赛的成绩,作为最后的决定成绩判定名次,成绩好者列前。如成绩相等,按下列规定解决:
在远度项目比赛中,如出现最好成绩相等,则以第二好成绩来确定名次,依此类推,直到最后一个成绩。如果还是相同,除了第一名以外,可以并列;如果涉及到第一名成绩相同,必须让这些涉及到第一名的运动员继续比赛,直到决出第一名为止。
犯规判罚
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如果有下列违反规则的行为,则会被判犯规,成绩无效:
①超出时间限制;
②投掷铅球和标枪技术不符合规则规定(规则要求铅球和标枪必须由单手从肩上掷出);
③在投掷过程中,身体和器械的任何一部分不得触及投掷圈铁圈上沿或圈外的地面和标枪投掷弧、延长线以及线以外地面任何一部分,包括铅球抵趾板的上面,否则即为投掷失败;
④只有当器械落地以后,运动员才允许离开投掷圈或助跑道。标枪运动员在投出的枪落地前,不能在投掷后转身完全背对其投出的标枪。完成投掷后,链球、铁饼和铅球运动员必须从投掷圈后半圈的延长线后面退出。标枪运动员必须从投掷弧以及延长线以后退出;
⑤在没有犯规的情况下,参赛者可以中止已开始的试掷动作,将器材放下以后暂时离开投掷区,并重新开始,但是必须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投掷;
⑥参赛者可以在比赛期间离开比赛区域,但必须由裁判员许可并由裁判员陪伴;
⑦比赛过程中,运动员不能在比赛场地使用以下电子设备:摄像机、便携式录放机、收音机、CD机、报话机、手机、MP3以及类似的电子设备。
裁判旗示
在投掷项目比赛中,通常有两名主裁判手中持有红、白旗帜各一面,用来示意运动员试投是否成功。举红旗表示试投失败,成绩无效;举白旗表示成功,成绩有效。其中一名站在投掷区附近的称为内场主裁判,主要判定运动员在试投过程中是否犯规;另一名在落地区内的称为外场主裁判,主要判定器械落地点是否有效。
看过标枪的发展历史的人还会看:
1.标枪技术的起源及其发展过程
2.标枪练习的几个重要方法
3.标枪竞赛中的基本规则
4.标枪训练的三个要点
5.那些在比赛中成为凶器的标枪事例
泰拳的起源与发展历史是怎么的
泰拳,即泰国拳术,已经有了500年的历史,作为泰国的传统搏击技术,其特点是可以在极短的距离下,利用手肘、膝盖等部位进行攻击,是一种非常狠辣的武术,杀伤力大。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专门您整理好的泰拳的起源与发展。
泰拳的起源与发展
泰拳(泰语:มวยไทย;拉丁转写:Muay Thai)何谓泰拳?有关泰拳的文献越来越多地见诸武术刊物或泰国风土游记中。此类文章大部分试图介绍、评述泰拳技术或特色,遗憾的是,只能勾绘出泰拳轮廓。部分所谓专家,只顾其外表形态,不谙其精妙之处,另一部分则大力描绘其原始、粗野或灰暗的一面。
在武学里有文练武练横练,泰拳属横练,具有很强的杀伤力。而近年由于瘦身热潮,有人利用泰拳的高热量消耗来代替带氧舞踏,在帮助女士瘦身之余,亦使她们习得一技之长,以作个人防卫用途。
有人说泰拳不外是泰国的民族拳术,没有什么奥秘可言,但是任何武术所以扬名世界,必有其独特性质及个别价值。泰拳闻名于世,有辉煌灿烂的历史,其珍贵之处,绝非三言两语可以尽其精华。
根据历史学家的引证,泰文中的“泰”字,有多种不同译法,最通用的广义有两种:“(一)泰族或泰人,泰拳就是“泰族的独有拳术”;(二)自由——“泰”有和平及自由之意,泰国又有自由国之称。泰拳的名称,因此可以解做“自由拳术”。
华人徐松石所著的《泰族童族粤族考》一书中曾彻底剖析“泰”字的含义,其结论竟是“泰”字乃“本土”或“本地”之意。这个结论虽然不能否定其他释义,但也得到部分泰国民族学者的支持,所以,泰人说的泰拳,有可能就是指“土著拳术”。
然而,“泰”字又有另一个较偏狭的用义,极可能源出华文,音译也可同“太’字共通。其义为“太极”“至上”之意。如果用这个意思为其命意,则泰拳名称的真义就是“至上拳术”。在法律上,泰拳的定义颇耐人寻味,但鲜为人知。据纵横泰国拳坛三十年的名人添汶所说:“在泰国法律上,泰拳属于一种赌博。拳师相斗,博取彩金,与斗鸡和斗鱼同寓一纲目。”从另一角度看,拳师竭力搏斗,置生死于度外,岂非以性命作为赌注?所以说泰拳是赌博其实很是合理。
泰国拳风鼎盛,俗话说:“十个男人,九个打拳。”可见拳斗在泰国普遍流行的程度。虽然时代进步与社会商业化令拳坛风气腐败,道德沦落,惟其拳术角义精神始终不变。尤其在乡野地区,尚武之风古今不渝。每当有寺庙盛会或重大庆典,拳赛不仅为必备的节目,而且常被列为大会的戏轴。泰人既以打拳、观拳、赌拳为乐,换言之,泰拳就是娱乐的一种。此风由来已久。古时候王侯供养武士,让他们角斗为戏,这和如今泰国拳迷热爱拳赛是发自同一种追求刺激的心理。
泰拳当然是武术,而且堪称格斗技中的极品。技术成熟的拳师,能运用全身武器于俄顷间击倒对手。泰拳师决胜条件是技艺、气力、智谋及精神力量的总结合,其最高领域为机巧圆通,变化无常,而不局限于任何拳术技法或招数。可见泰拳是一门独特、精深和完整的武学体系。
泰拳与泰族传统文化关系密切,其宗教色彩浓厚。例如入门拜师、竞技礼节及拳舞仪式等等,都有宗教艺术背景。至于泰国的古典诗剧和舞蹈艺术,其中有很多动作和细节被融会于拳术之中。如多款拳术招式和拳舞拳花,追根寻源,肯定是戏剧和舞蹈艺术。由此看来,泰拳被视为泰国的民族艺术绝非牵强,实属极具代表性的技艺。
最后,必须讨论的是泰拳本身的体育价值。撇开实际比赛一面不说,泰拳的训练无疑是上佳的体育运动。凡是正式修炼泰拳的人,生活操行都要依循严谨的规律,遵从师诲,接受系统的练习程序,导致体魄坚强,反应敏捷,拳术水平才能提高。所以泰拳又是严格的体育纪律。而基于泰拳技术要求全面,拳师体格的发育因训练方式而达到均衡、美观。泰国职业拳师常被称颂为各类运动中体形与状态最优异的运动员,实是高度体育纪律的效果。
综上所述,泰拳可谓集多项美质于一体,是沿革、娱乐、武学、艺术及体育的总结合。所以泰人常以其拳术为自豪。
最恰当的形容,莫如已故泰拳宗师阿赞桀一言:“泰拳乃泰国民族独有之瑰宝。”
泰拳的起源
泰拳,从字面上解释即是发源于泰国(旧名暹罗)的一种拳术,尽管它的真正发源至今仍众说纷纭,然而就较为可靠的史料而言,18世纪大城王朝时的乃克侬东应为泰拳的祖师爷;他在缅甸军攻破大城时被俘虏为奴隶,而在一次庆典中缅甸国王安排缅甸拳师与其比武较量,结果他竟然连续打胜九人,到了第十人则不敢上场跟他比拳,连缅甸国王也不由得赞叹:“泰拳师武艺非凡,苟非其君王庸弱,彼辈当可免丧邦之痛。”因而威镇缅甸,为泰拳的历史写下了光荣的一页。
不过最近有资料和书籍说泰拳是起源于中国少林的单手碎砖,还有以肘击断木版和套路。因为泰国人看到这情景,就不断练习拳脚,后来拳的练不成功,一气之下只练肘,但是套路又没得到真传,就以马为模样创立了老式泰国套路。
泰拳的发展史
自从人类产生起,便有了徒手格斗技能的萌芽。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为了生存和获取生活资料,逐渐学会了使用拳打、脚踢、摔拿等基本的格斗动作,并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和与大自然的搏斗中,不断地提炼和发展格斗技能,并使之日益精深完善。泰拳和其它民族的技击项目一样,有其源远流长的历史。可惜在1767年缅甸军队攻克泰国国都时,泰国早期的历史资料、文献档案被毁于战火之中。今天我们所知道的泰国历史大都是从泰国民间仅存的记载,早期欧洲旅行家的著作和缅甸、柬埔寨、中国等方面的资料拼凑而成的。这种混合而成的史料,自然存在许多不同的说法,这给泰拳的史料研究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从中了解到泰拳发展的概貌。
经考证,泰族文化虽深受中国、印度两国文化的影响,而且泰族和中华民族有着密不可分的血缘关系。但几百年来,泰族在中南半岛一带,生息繁衍。他们在长期的抵御外族侵略的搏斗中,逐渐形成了本民族特有的拳术。因此,我们可以说,泰拳是泰民族在长期的抗御外来侵略战争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泰族原居于中国西南一带地域,史称“南蛮”。据记载,公元649年,泰族祖先尚居中国的云南省,唐史称之为“六诏”。蒙细奴罗统一六诏后,自立为王,建立了南诏国,后改称“大理”。以后据地称雄,势力日益强大起来。据新唐书《南蛮传》记载,当时南诏的政治组织机构已相当健全,其文化、艺术方面的成就甚至可以和中原媲美。在兵制武备方面,则有“田桑之余,便习战斗”之说,由此可见,古代的南诏已有技击活动的存在。至宋代南诏成为中国的藩属。到元时,中国势力日趋强盛,大理被元军所灭,成为中国的行政区域。泰人便陆续南移至现今泰国北陲之地,并逐步沿湄公河顺流而下,至公元1275年,汇合成一个强悍的民族,定都素可泰,建立了暹罗王国。泰族立国后,战事连年不断,频受四周强邻的侵扰,因此,历朝皇帝都崇尚武力,以巩固其王朝统治和对付频生的内争外患。古代暹罗君王大都亲临战场,领兵杀敌,因此,不少王侯本身就是泰拳高手。士兵们在战场上远距离作战时使用刀枪剑矢,近距离搏斗时则以拳肘膝脚作为进攻武器。
有关泰人习拳练武的最早记载,可见诸《北方纪年史》,这是记述泰族进入中南半岛后,由素可泰王朝至大城王朝的早期典籍。据载,当时在军中已有拳斗的活动,作为休战期间侯王们的消遣娱乐。拳赛虽然没有成为职业比赛,但诸侯们已有豢养武士角斗,以取悦君王的风气。随着宫迁拳师与退役士兵返乡,拳斗技能逐渐传入民间。据史籍所记载,大城皇朝初期颁布的法律,已有豁免在拳斗中杀伤对手者治罪的条例。到了大城皇朝鼎盛时期(公元1350年),拳斗之风日益盛行,遍及全国。泰人逐渐领悟到新术可以卫国安邦,故习武之风甚烈,不但成人好武,而且泰族儿童也能挥拳踢腿,习练拳艺。拳术已发展成民间的时尚娱乐活动。
公元1411年间,清迈王驾崩,两太子为争夺皇位相持不下,最后决定各选派一名武师作为代表进行比武决胜,规定搏斗到一方流血为止。经过几小时的剧烈格斗,结果南方武师因脚伤流血而败,北方武师取得胜利。这是泰国历史上首次拳赛的记载。1518年暹罗王改革兵制,下谕令编制了《制胜术》一书,内容包括了兵器、武术和武备等方面。在“拍纳黎萱”时代(公元1555年至1606年),泰拳术被列入军事训练科目。史称“黑王子”的拍纳黎萱大帝,英勇非凡且精武技,他带领泰国人民解放了缅甸占领下的暹罗,光复了大城皇朝。经过连年的战争,拍纳黎萱深知要想定国安邦,必须要有一支勇敢善战,武技高强的军队,便特将拳术被列入军事训练的拳术,名为“奔南”。“奔南”为暹罗土拳,凶狠毒辣,招式包括头撞,口咬,拳打,脚踢,蹬踹,扫绊,肘击,膝顶,肩抵,臂撞。推拽,抓捏,压打,摔跤等无所不有。全身任何部位,可用则用,是一种用于实战的拳术。古代泰族士兵习练拳术后,无不强悍勇猛。
“虎王”拍佛陀昭时代(1662年至1708年),是泰拳发展的鼎盛时期。举国上下,都倾心于拳术。在格斗形式上,最初拳师以条状马革缠捆双拳,进行格斗。其后改用麻绳缠拳,即所谓的“缠麻”式拳斗。以后又有用棉条缠拳。棉条表面可以用混有石悄的粘粹浸泡,使相表面更加粗糙坚硬,大大增加了杀伤力。拳师在格斗中常常被打得皮开肉绽,血流满面,其状惨不可睹。当时的拳斗活动,在1687年法国皇帝派遣的特使,西蒙.卢比尔所著的《暹罗王国》一书中有所记述:“大城王朝节目盛会中,节目多姿多彩,有角力家与用肘腿搏斗之勇士演出。拳术比赛进行时,彼辈以三四匝麻绳捆护手掌,代替老挝(高棉)估同式样之角斗中所用铜环。”
据史料记载,“虎王”本身酷爱技击,并亲自整理、总结日趋繁杂的拳术,形成了泰拳的基本体系。今天的一些泰拳技术运用仍沿用了“虎王”总结的格斗体系。身为一国之君的“虎王”还常常午装打扮,以平民的身份参加佛盛会中的擂台赛。与内地拳手对阵,竟连胜两战,赢得大奖后悄然离去,此举成为泰拳史上的佳话。
据缅甸史料记载,在大城王朝末期,泰拳名师乃克侬东在缅甸军队攻克大城时被俘,囚于缅甸。公元1774年,缅甸王猛拉在京城仰光为大佛塔加顶举行庆典,盛会中安排一场泰、缅拳师的比武。乃克侬东被迫与缅甸武士做御前较技,竟连克缅甸高手九人,使缅王感慨万分:“泰拳师武艺非凡,以匹夫之勇,竟连破九人,至十人莫敢与敌,苟非其君王庸弱,彼辈当可免丧邦之痛。”乃克侬东威震缅甸的事迹,在泰国史上本无记载,而邻邦缅甸史籍上却详尽地记载了此事,因此属实无疑。乃克侬东的事迹为泰拳历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历来泰拳馆的拳师都奉乃克侬东为宗祖。直到本世纪五十年代,在披猜.军拉洼匿警中将的提议下,将乃克侬东扬威缅甸之日(三月十六日),定为泰国拳师节,以纪念这位伟大的民族英雄。这是后话。
到了华裔英雄郑昭率领若干战船,沿湄南河而上,杀败缅军,光复泰国,建立吞武里王朝后,泰人亡国之痛记忆犹新,深感拳术的作用巨大,习武之风更为盛行。武艺高强者被拜将封侯者,也大有人在。如嗒城拳术教师乃豪和皇府拳师乃墨等,即为当时的著名人物。据载,此间的程逸府青年拳师乃通里,绰号“白牙”,自幼酷爱武术,成年后四处寻访名师学艺,并挑战各路高手,被誉为武术奇才。公元1762年,乃通里赴嗒府旧城的萱芒玛国作拳术比赛,先挫嗒城名师乃豪,获郑皇赏识,再命其和禁军拳师乃墨比武,又获胜,被郑皇赐封为“銮披猜”。乃通里一生追随郑皇东征西讨,冲锋陷阵,浴血沙场,战至剑断马翻,还能奋勇杀敌,凯旋而归。为泰国收复失,争取独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名留青史。在今天的程逸府署广场,依然几立其铜像,被史学家誉为“断剑名将”。到了曼谷皇朝(1782年始),西欧各国和暹罗交往日益增多。1788年间,曾有法国角力技击家到泰国和泰新师比武,获皇府安排与禁卫军拳师万拍兰交战。拉玛一世、佛陀约华亲临观赏。赌金达五十秤,轰动一时。
有许多佐证史料可证明泰拳活动在曼谷皇朝非常流行。1860年,英皇派特史约翰.鲍宁爵士赴暹,鲍宁在其回忆录《暹国》一书中,记述了当时暹罗流行的娱乐活动有赛艇,杂技,幻戏,并经常有拳赛。同期,由英国人安娜.利安路云斯女士所著的《暹罗宫廷中之英国女师》,也有描述当时泰人角力的记载。书中写“暹人好战,角力方式粗野单调,尚力为主,甚于技与风格。于拳赛方面暹人惯以皮条捆手作套,偶混以铜线,用皮环箍首。拳师集中攻敌头部,抗力极强。力击失势,倾覆,或垂手示降者当败论。”
拉玛五世皇朱拉隆功,自幼得名师指点武功,尤精拳棒,名闻全国。曾在皇室庆典于其父皇御前表演身手。登基后,好武兴趣不减当年。公元1898年,下谕令设立“皇廷拳师”制度。以技高者为首,逢有皇府庆典国宴或固魂典礼、剃度礼、荼毗大典等重大活动时,领各团武师献技表演,拳团成员可获年饷而免交税金。翌年,皇家举行皇室奉安大典,其中拳赛为南北高手对抗。胜者获五世皇御赐封以“万”级官衔(暹罗古代将级官衔)。获此殊荣的有三人,泰南猜耶府拳师乃邦.占侬通,封号“名武将”;中部华富里乃宫,封号“准拳将”,东北部柯叻高手乃铃.泰巴硕,封号“妙技将”。这个时期武风盛行之地,东北部有柯叻、南部有猜耶。它们均享有“拳城”美誉。 进入本世纪初,泰拳的活动中心,依然以上述两个“拳城”最负盛名。
公元1917年,暹罗志愿军远征欧洲,参与盟军伐德。在驻守法国边境缅因堡时,曾做暹罗拳术的表演,受法体育报刊好评。法国人评述泰军人体格虽小,但极矫健敏捷,掌握技击厉害而罕见,实非西方人可思议。其剧烈之处,充分表现泰民族之坚毅强悍的性格。1920年,泰皇蒙骨九昭(拉玛六世)为“野虎兵团”筹募基金,特委任野虎军统领拍耶难铁盛为拳击事务总监,于“玫瑰园学府”广场举行盛况空前的拳赛。全国各地名师纷纷响应赴京城参赛,如乃昆.占咯、乃央.限他黎、乃奔.塞拉、乃桐.干哈、乃蓬.因达抑颂、因空.因甲、乃盖.素缴、乃霄.合碧、乃耶.巴占等高手都应邀参赛,其中以原籍“柯叻府”拳师最为出色,柯叻位于泰国东北部,民风之悍,为全国之冠。素有“拳城”的美誉。此次拳赛,使皇城拳坛受到了不小的冲击,不少京城名宿发起了对抗外府拳师的同潮,盛极一时。在众多名师中,有精于西洋拳、摔跤的海军教官銮匹博.蓬拉皆,名震全国的华裔宗师全成,泰国西洋拳始祖蒙昭威汶.沙越里旺亲王,玫瑰园武术教师銮威讪.鲁那功,五世皇时代的高手拍猜触促差纳,“刀光大师”坤意沙讪派也干,刀棒高僧拍差翁.戍拍涌慕大师等等,都是当时泰拳界的出色名师。
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泰国的传统文化也受到影响。西洋拳击于1912年传入泰国,其比赛的形式和技术逐渐被泰拳采纳并应用。尤其在国柱擂台初期(1928年),“泰北腿王”乃彭踢死高棉拳师后,为了安全,“戴套”式泰拳比赛开始采用,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缠麻”式拳赛,比赛回合也陆续减少到五局。1937年4月1日泰国政府教育署体育厅首次颁布了泰拳竞赛规则。至此,全国擂台比赛的制度和形式,终告完善统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泰国受到了战乱的影响,泰拳比赛也一度萧条不景气,数年间仅在内地佛寺盛会时偶有拳赛举行。大战结束后,著名的“叻喃隆拳场”竣工,泰拳进入现代标准竞技。各地拳师纷纷进京,为了名誉财富大显身手,使一度冷清的拳坛,空前活跃。1946年至1951年,史称“叻喃隆拳场”时期,堪称近代泰拳发展的黄金时代。其后“仑披尼拳场”于1956年建成,进一步推动了泰拳的发展,为泰拳开辟了新的局面。
两个现代拳场的建立,为众多泰拳师提供了施展身手的用武之地,同时,加强了拳师之间的交流,促进泰拳技术的进一步提高,使泰拳得到了蓬勃的发展。泰拳由民间传统武技演变成现代职业拳赛历经六十多年,经过“玫瑰园”、“国柱庙”、“柴厂”、“是乐园”、“萱昭策”而至现代的“叻喃隆”各个拳场时代,泰拳已演变成泰民族的国技,是泰民族英勇不屈的象征。泰国拳师屡次与外邦拳家较技,屡战屡胜,蜚声国际武坛。这纯属泰拳师历经实战的磨练,和历代皇帝及近代执政者的大力推行的结果。二十年前泰皇蒲眉蓬驾临仑披尼拳场所致的勉词,充分显示了这种优良的传统,其词曰:“泰拳师乃刚毅果战之士,泰国拳术,有利于国,有利于民,亦有利于身,翼我民悉力共介,令此民族传统技艺,克发扬光大。”
今天的泰国武术,已渐分为二种形式,一是以舞蹈方式表演的武艺,包括剑对剑、棍对棍、双刀对双刀、双刀对双棒、长棒对短棒、双刀对盾牌刀、双拐对长棍等等。另一种是纯对抗的表演或竞赛。表演时,彼此可真可假,以表演残忍的打法,酷似职业摔跤。近年来了迎合寻求刺激的西方游客的口味,以及受赌徒们的影响,逐渐吸收了空手道、柔道、摔跤、西洋拳等手法。泰拳不仅传播流行于越南、老挝、柬埔寨和缅甸等东南亚各国,而且逾百年前就已由法国海员带至欧洲。1830年传入法国后被演变成一种“腿击术”。1964年,泰拳被日本拳击经纪野口修传入日本,易名“踢拳道”,风靡一时。随着八十年代向国际发展,泰拳已在世界各地日趋流行。其独特的实战价值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来在中国福建南安又有以泰拳为基础发展成为自成体系的[鹤拳道]。
泰拳的基本步法
1.进 步
实战姿势开始.前脚向前移动一步,后脚随即跟上,并立刻恢复实战姿势.
2.退 步
由实战姿势开始.后脚向后移动一步,前脚随即跟上并立刻恢复实战姿势.
3.冲 刺 步
由实战姿势开始,前脚向前跨约75厘米左右,同时右手向上猛扫,当手向上猛扫时,胯部几乎同时向前拧转带动身体前冲,随即前脚落地,后脚跟进并迅速恢复实战姿势.
4.急 退 步
由实战姿势开始,前脚疾踏地面,借力反弹之力身体后冲,在此瞬间将身体重心移动后脚,同时后退弯曲蓄力,快速蹬伸,配合身体向后猛冲,在后脚着地前的瞬间,前脚抢先着地,随即后脚落地并迅速恢复实战姿势。
5.闪 步
由实战姿势开始,前脚(左脚)向身体外侧(左侧)移动25~35厘米左右,当前脚掌轻快落地时,右腿为此提供推力,在前脚触地瞬间,前肩(左肩)部向身体内侧(右侧)转动,身体重心前移,迅速移动后脚并恢复实战姿势.
6.环 绕 步
由实战姿势开始,后脚向体内侧(右侧)移动约25~35厘米,随即前脚快速移动,并恢复实战姿势.
7.前 滑 步
在实战姿势的基础上,前脚前移,后脚立即移动,向前几乎踏在原前脚位置,当后脚即将触及前脚时,前脚快速前移,迅速恢复实战姿势。
8.后 滑 步
前脚快速后撤,当前脚将触后脚时,后脚快速后撤,迅速恢复实战姿势。
猜你喜欢:
1.中国武术的文化特征与发展前景
2.武术对世界体育文化的影响
3.武术的起源与发展
4.泰拳的起源
5.散打与泰拳技术比较
本文Hash:2918aaea8db13feec8105eb944c69b2b70b5f146
声明:此文由 BitettFa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开心100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