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羽毛球运动员何汉斌介绍

导读: 何汉斌 - 基本资料 何汉斌 - 职业生涯 何汉斌 - 主要成绩

何汉斌(He Hanbi,1986年1月10日-),中国羽毛球运动员。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介绍何汉斌,希望大家喜欢!

 

 何汉斌 - 基本资料

出生地:江西南昌

放松方式:睡觉

最喜欢吃的东西:红桥四川火锅

最喜欢看的电视:史诗剧,枪战片

最喜欢玩的游戏:星际,CS

最喜欢的衣服牌子:NIKE,ADIDAS,CK

最喜欢说的一句话:你还能行不?

握拍:右手

打法:进攻型

项目:男双,混双

宠物:宠物猫

何汉斌 - 职业生涯

从来没有想过不打羽毛球

何汉斌说,他打羽毛球从一开始就是命中注定的。何汉斌出生的1986年,正是江西籍选手熊国宝、钱萍大放异彩的时候。家在江西省体委大院的何爸爸何妈妈受其影响,在孩子降生之初就已构想出了一幅羽毛球选手的蓝图。“从很小的时候开始,我就和双胞胎弟弟一起跟爸爸在公园里打球。”说起小时候被爸爸拉着打羽毛球,何汉斌的语气里有着一丝嗔怪的情绪,不过眼角眉梢却都是幸福的笑意。

“其实打打也就喜欢上了,而且我们从小就好动,打球刚好释放了多余的精力。”何汉斌说自己小时候绝对算得上是让老师头疼的孩子,老师给他的评语里总有“活泼有余,太过调皮”的字眼,“那时候,我只要安静地坐上一天,就能得到一朵小红花,比别的同学得小红花容易多了。”

就这样,一家三口的快乐羽毛球训练,一直持续到何汉斌和弟弟何汉青进入江西省队。不过因为家就在体委大院的关系,兄弟俩即便人在省队训练,却始终没有真正离开过家。“每天我们都是骑车去训练,然后再骑车回家吃饭,天天都过得很开心。”何汉斌说。

开心、快乐、好玩,回忆起在省队打球的日子,何汉斌经常性地会蹦出来这样的形容词。苦、累、枯燥这些本以为会出现更为频繁的词,反倒在他这里成了绝缘体,一次都没有听他提起过。而当问起“有没有想过不打羽毛球”的时候,何汉斌甚至还出人意料地愣住,思虑半天之后才给出一个很可爱的答案:“有过不想练力量的时候,不打羽毛球倒从来没想过。”说完,他有些不好意思地乱抓了一下头发,以示对自己有过偷懒想法的小小惩戒,“不练力量其实也不行,那样很容易受伤。”有些为难地嘀咕了两句之后,何汉斌甩了甩头,像是终于在脑中临时抛开了“力量训练”这四个字,而后很斩钉截铁地再次说道:“我从来没有想过不打羽毛球。因为打羽毛球很开心,而且你现在让我再去做别的事情,我恐怕也真的做不了这么好。”

在国家二队呆得太久了

2002年2月,何汉斌进入国家二队。那时,他本是作为单打选手来培养的。

“我和陈金是一批入队的,经过一年的训练考察,教练组认为我在单打上没有什么发展前途,所以就让我改练双打了。”提起这段单打改双打的经历,何汉斌语句简练,说得很是干脆。或许现在他的混双成绩良好,对于当初那有些挫败感的经历早已不放在心上了,“现在回想起在二队的经历,我只觉得呆得时间有点长,别的倒也没什么。”

“看着一起进入二队的队友先一步升上一队,还是有些不甘心。因为在二队只是训练,没有比赛,这样很容易让人没有目标,感到茫然。”话题进行到这里,何汉斌的目光才第一次游移不定,漫长的二队生活到底还是给他留下了一些阴影。“不过,倒也没想过打不出来怎么办,朋友们也说我这点很好,单细胞,操心的事情不多。”何汉斌有些自嘲地笑着把谈话进行了下去,“反正就是好好打呗,剩下的事情我也左右不了。”

在二队的那段时间里,还有一件事让何汉斌至今都感觉遗憾,那就是他的双胞胎弟弟何汉青因为违反纪律被退回了省队。小时候,人称“大毛”“二毛”的何汉斌兄弟在青少年比赛中很惹眼,因为在他们之前,国内羽坛极少见到双胞胎兄弟都打球的,当时很多教练都觉得,如果日后让这对双胞胎兄弟配合男双,肯定会比普通人更加默契,有很大的潜力可挖。

在何汉斌进入国家二队近一年之后,弟弟何汉青也被选进了二队,兄弟两人开始配合男双。但是,弟弟何汉青比较调皮,自我约束力差了一些,没呆多长时间,就因为违纪被调整了。弟弟的离开让何汉斌很遗憾,但也提醒他要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踏踏实实地训练。

抱着好好打就有希望的想法,单细胞的何汉斌逐渐迎来了转机。在2006年夏天的晋江集训中,他和沈烨替换了两名一队队员,参加了一队男双组的10人合训。“那时候就感觉有机会了。虽然并不是很明确,但是这个刺激作用还是很大的。”因为在晋江集训表现出色,何汉斌和沈烨获得出战2006年8月的韩国超级赛的机会。比赛中,心气正足的他们,一路过关斩将杀入半决赛,在他们战胜的对手中,就有赛事的头号种子、丹麦老将埃里克森/伦加德。

凭着在韩国超级赛的出色表现,2006年9月的香港超级赛何汉斌也得以参加。正是在这次比赛中,他第一次和于洋搭档出战混双。“那次就是临时试着配一下,之前我和于洋从来没有在一起练习过,所以教练没有给我们订什么目标,打一场算一场而已。”

不过,这次临时的配对在香港却收获了意外之喜,两员初次合作的小将在比赛中发挥出色,在八分之一决赛中甚至战胜了英国名将罗伯特森/埃姆斯,直到八进四时,他们才被后来夺冠的郑波/赵婷婷拉下马。“因为那次打得不错,所以接下来我们还配对参加了中国公开赛,结果又进了半决赛。”

男双的稳定发挥和混双上的意外成就,似乎已经开启了何汉斌的成功之路。但是在这两站比赛之后,他和沈烨却还是被“退回”了二队。“只有比赛的时候才跟着一队出去,训练还是在二队。前后抽调集训也反反复复好几次了。那时候,我心里很痒,想着很快就能进一队了,但是却一直没个结果。”

好在这种可望不可及的煎熬并没有持续太久。好事多磨之后,2007年1月,何汉斌正式进入一队,而他的国家二队生活也就此被定格在了五年。“单打一年,双打四年,真的呆得太久了。”

突然发现有机会参加奥运会了

正式升入一队后,何汉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买电脑。“以前在二队,因为借别人的电脑用被教练发现,没少被罚跑。”表情有些夸张,何汉斌得意地做着介绍,“除了出去比赛,能有自己的电脑也是进一队的一大诱惑。”

带着终于拥有个人电脑的喜悦,何汉斌开始了自己的一队生涯。“才进一队的时候,其实很轻松。因为教练主要关注的还是大队员,每天在训练场,我都是自己瞎兴奋而已。因为没什么人管你,一下子还觉得太自在了。”告别二队之后,何汉斌在一队很快乐地“不受重视”地生活着。那时候,他的训练重心在男双上,混双只是处于偶尔为之的状态。

不过几个月下来,无论搭档是沈烨还是郭振东,何汉斌都没能和他们在男双项目上取得太好的成绩。这期间,除了和郭振东在星级不高的奥地利挑战赛上获得男双冠军,其他比赛几乎都止步前两轮。男双表现平平的时候,他和于洋临时配对的混双反倒大有收获,在2007年3月的全英公开赛上他们挺进四强,紧接着又在4月的亚锦赛上力拔头筹。“全英之后,我的重心就开始偏向混双,而且因为取得了一些成绩,教练也慢慢关注起我了。”

但直到那时,何汉斌还不曾想过自己有机会参加2008年的奥运会,“当时只想过打2012年奥运会,因为我小嘛,而且到2012年的时候我的年龄正合适。”

然而,事情的发展总是那么出人意料。在2007年第一站奥运积分赛——新加坡超级赛的参赛名单上,何汉斌/于洋的名字赫然在列。“大概从那时候我才突然意识到,自己还有可能参加北京奥运会。因为奥运积分是从零算起的,每个人机会均等。好好打,也许就真的有机会。”

打到现在才感觉奥运会真的就在那里

带着对北京奥运会懵懵懂懂的期许,何汉斌/于洋组合开始征战奥运积分赛。从新加坡超级赛的16强到印尼超级赛的半决赛,再到泰国公开赛的问鼎,两个人一步一步走得比预想中顺利得多。

“泰国的那场半决赛,可能是我印象中最深的一场比赛。因为和苏凯特他们打,每次都是打三局,然后赢个2分,很艰苦。我体力应该算很好了,但那次打到最后我竟然抽筋了。”让何汉斌说出印象最深的比赛,没有多想,他就提到了和泰国组合的对决。“每次半决赛赢了他们,我们就一定是冠军。在泰国是这样,在马来西亚也是这样。所以有时候真的挺希望和他们碰的。”笑着说出胜泰必夺冠的理论之后,何汉斌反而叹了口气。因为距离奥运会越近,奥运积分赛越有竞争力,他心里的莫名压力也就越多。“大概是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打球开始有压力了。之前都是打一场赚一场的心态,但随着成绩越来越好,队里对你越来越重视,不用你想,压力也就了。”

不请自来的压力,给何汉斌带来的是患得患失的心态。得失心的加重也让他在比赛中反而放不开手脚,2007年的世锦赛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记得开赛第一天战胜日本选手后,何汉斌曾一本正经地告诉记者:“这次我们是奔着冠军来的。”而当时让他如此自信的源泉,就是此前几站比赛所取得一系列好成绩。但随着他们一次次的出色发挥,对手早已注意到了这对年轻组合,世锦赛第二天同他们对阵的波兰选手,就显然是有备而来。第一局21比19险胜对手之后,波兰人率先做出了变化,突击两人结合部的打法,很快让他们占据了主动。反观两员小将在场上则变化不多,何汉斌更是没有打出自己的节奏,放弃了抽压的特点,一味消极地推挡,让他的情绪越发低落。最终,后两局接连以17比21和13比21失利的他和于洋,成为了该届世锦赛中国队第一批出局的选手。事后回忆起当时的先胜后败,何汉斌承认是自己的心态发生了变化,“赢了第一局之后,多少有了些想法。第一次参加世锦赛,看到了赢球的机会反而把握不住了。”

同样因为急于求成导致的意外失利还出现在今年的韩国超级赛上。当时刚刚在马来西亚超级赛夺得冠军的他们,只要在韩国打入四强,就将一举超过印尼选手,跻身奥运积分的前四位,继而占据一个奥运参赛名额。然而在韩国,他们首轮就意外落败。“一场一场拼下来之后,才确实感觉到奥运会真的就在那里。但离得近了,反而就想让你马上抓在手里。那次比赛赛前,我们就被告知只差几百分了,要好好抓住机会。但机会最后还是从眼前溜走了。”不无遗憾地摇了摇头,何汉斌又变得有些不好意思,但他的笑容依然还在,“所以后面的全英赛和瑞士赛我们要好好打,争取为中国队多拿下一个奥运名额。”

自己总结过成绩波动的原因

何汉斌和于洋同岁,但是由于于洋进一队比他早,经历的大赛比他多,所以在两人的配合过程中,于洋似乎说得更多一些,而何汉斌经常是站在那里很认真地听。“打混双,女队员通常要在网前组织球路,控制节奏,加上于洋比我的经验多,所以她说的多一些,我也比较能听得进去。”谈及与于洋的配合,何汉斌显得很谦虚。

因为赛程赛制的关系,奥运积分赛有很多是两站或三站连在一起打的,全英公开赛和瑞士超级赛就是首尾连接的一个例子。而何汉斌/于洋组合在这种连续作战中,往往只能在一次比赛中取得好成绩:新加坡的16强,印尼的半决赛;丹麦站冠军,法国第二轮出局;马来西亚夺冠,韩国一场未胜……

当话题进行到这个波峰波谷震荡得实在太快的曲线,何汉斌没有像预料的那样变得无奈或是环顾左右而言他,反而突然很兴奋地说,“这个问题其实小于洋也和我总结了!”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按我们的总结,我们最大的问题还是缺少变化。因为现在成绩越来越好,从我们冲击别人已经慢慢变成人家研究我们。像欧洲选手,他们可能绝对实力相对弱一些,但是战术研究方面很厉害。比如我们刚刚在丹麦打出了什么新战术,他们在法国可能就做出了针对性的调整,而我们这时却不能随机应变,所以一下子就被打败了。韩国的情况和这也差不多。应该说,作为小队员,我们还是过于依赖教练了。场上出了问题,总想等教练来解决,但其实很可能当时教练说了什么自己根本都听不进去……”长篇大论之后,何汉斌最后给出了结论,“所以我很佩服林丹,因为他能在场上自己作出调整和变化,这一点确实值得我学习。”

除此之外,何汉斌还直面摆不正心态的要害。“我们面对很难打的对手时,反而状态更能调动出来,处于拼对手的立场,水平发挥得就很充分。但是面对实力不如我们的对手,我们反而摆不正位置。如何保证在比赛中不温不火的稳定发挥,对我们来说还是很难的问题,毕竟小队员的特点就是敢拼,稳定性还需要在比赛中继续磨练。”一本正经地说完之后,何汉斌眼神笃定地看向前方,“我要赶快成熟起来才行。”

谈话的最后,不可避免地还是说到了近在咫尺的北京奥运会,这时的何汉斌恢复了平日里的轻松模样,“如果能打,那就是我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因为年轻,怎么讲都是打一场赚一场,所以努力拼到最后就是了。反正结果到底怎样我也左右不了。”

“想过在奥运会上夺冠吗?”

“想过,因为我们跟所有的混双强手都打过,也差不多都赢过,所以我们还是有信心的。”何汉斌丝毫不掩饰自己对奥运冠军的渴望,在他眼中,只要能够登上奥运会的舞台,一切皆有可能。

 

 何汉斌 - 主要成绩

2004年亚洲青年锦标赛团体冠军(主力队员),男双第三名,混双第三名

2004年世界青年锦标赛团体冠军(主力队员),混双冠军

2005年中国大师赛混双第三名

2007年泰国公开赛、丹麦超级赛混双冠军

2008年瑞士超级赛、马来西亚超级赛和印度大奖赛混双冠军(和于洋);羽毛球亚锦赛混双四强(和于洋),泰国公开赛混双亚军,全英羽毛球公开赛混双1/4决赛。

2008年北京奥运会羽毛球混合双打季军(和于洋)

2010年法国羽毛球世锦赛获得双打亚军(和于洋)

2010年越南羽毛球公开赛马晋与搭档何汉斌夺得了混双冠军。

2010年第16届广州亚运会羽毛球男团冠军(林丹,陈金,谌龙, 蔡赟,傅海峰,徐晨,郭振东,鲍春来,张楠,何汉斌) ;何汉斌/马晋与中华台北组合陈宏麟/程文欣获并列混合双打铜牌。

2011年1月23日世界羽联超级系列赛马来西亚公开赛何汉斌/马晋获混双冠军。

2011年新加坡羽毛球超级赛何汉斌/于洋混双八强。

2011年世界羽联超级系列赛印尼公开赛何汉斌/于洋混双八强。

2011年印尼羽毛球黄金大奖赛包宜鑫/何汉斌获混双冠军。

中国羽毛球运动员高崚介绍

高崚(1979年3月14日——)女,湖北武汉人。前中国国家羽毛球运动员。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介绍高崚,希望大家喜欢!

 

 高崚 - 成长简介

高凌来自湖北武汉,8岁进入业余体校,1992年进入省队,1997年进入国家队。高凌与张军配对在悉尼奥运会上为中国夺得了奥运会历史上第1枚混双金牌,2004年雅典奥运会两人蝉联了混双冠军。此外,高凌还多次夺得女双世界冠军,是中国继葛菲之后又一位兼项混双和女双的优秀选手。

高凌善于在网前为同伴做球。且斗志顽强。她和张军配对在悉尼奥运会混双比赛中一鸣惊人,连克世界排名前三的选手,最终夺得冠军。同时她还和秦艺源配对夺得女双铜牌。

悉尼奥运会后高凌开始和黄穗配对女双,多次在国际大赛中折桂。她与张军配对还夺得了世锦赛混双冠军,以骄人的战绩当选2001年度国际羽联世界最佳运动员,随后成功卫冕雅典奥运会混双冠军。在世界排名中,高凌是女双和混双世界第一的常客。她已经成为中国继葛菲之后又一位兼项混双和女双的优秀羽毛球选手。

高崚 - 个人成绩

2000年泰国公开赛混双冠军(与张军,下同),悉尼奥运会混双金牌、女双铜牌(与秦艺源);

2001年韩国公开赛混双亚军、女双第3(与黄穗,下同),全英公开赛女双、混双冠军,日本公开赛女双冠军、混双第3,亚洲锦标赛女双冠军,第七届苏迪曼杯冠军主力成员,世界锦标赛女双、混双冠军,国际羽毛球超级大奖赛混双、女双第3名;

2002年韩国、全英、中国、印尼公开赛女双冠军,日本公开赛女双亚军,亚锦赛、亚运会女双亚军,亚锦赛混双亚军;

2003年日本、全英公开赛女双、混双冠军,世锦赛女双冠军,新加坡、马来西亚公开赛女双亚军,印尼、中国香港、中国公开赛女双冠军;

2004年瑞士、全英公开赛女双冠军;尤伯杯冠军成员,马来西亚公开赛女双、混双冠军,2004年雅典奥运会混双金牌、女双银牌;

2005年德国羽毛球公开赛女双冠军

2005年全英羽毛球公开赛女双冠军

2005年苏迪曼杯冠军主力成员

2005年新加坡羽毛球公开赛混双冠军

2005年马来西亚羽毛球公开赛女双亚军

2005年世界羽毛球锦标赛女双亚军

2005年中国羽毛球大师赛女双亚军

2005年中国羽毛球大师赛混双冠军

2005年香港羽毛球公开赛混双季军

2005年中国羽毛球公开赛女双亚军

2005年第十届全运会女双冠军

2006年多哈亚运会羽毛球比赛女双冠军

2006年多哈亚运会羽毛球比赛混双冠军

2006年多哈亚运会羽毛球比赛女团冠军

2006年世界杯羽毛球赛女双冠军

2006年世界锦标赛女双冠军

2006年日本公开赛女双冠军

2006年世界锦标赛女双冠军

2006年澳门羽毛球公开赛女双冠军

2006年台北羽毛球公开赛女双亚军

2006年马来西亚羽毛球公开赛混双冠军

2006年马来西亚羽毛球公开赛女双冠军

2006年尤伯杯冠军成员

2006年德国羽毛球公开女双亚军

2006年德国羽毛球公开混双冠军

2006年全英羽毛球赛混双冠军

2006年全英羽毛球赛女双冠军

2006中国羽毛球大师赛混双亚军

2006年中国大师杯赛女双冠军

2007年世界羽毛球锦标赛女双亚军

2007年世界羽毛球锦标赛混双亚军

2007年全英羽毛球公开赛女双亚军

2007年全英羽毛球公开赛混双冠军

2007年德国公开赛混双冠军

2007年韩国超级赛女双、混双冠军

2007年马来西亚超级系列赛混双冠军

2007年马来西亚超级系列赛女双冠军

2008年全英羽毛球公开赛混双冠军

高崚 - 金牌影响

四年前,当时只有23岁的他和21岁的高崚刮起一股飓风掀翻了当时的头号种子及世界冠军。4年后的今天,被列为二号种子的张高组合经受住了狂风巨浪,以15:1、12:15和15:12挫败了年轻的英国混双选手罗伯逊/埃姆的冲金梦。英国年轻的组合给了他们一个不小的意外。在第一局轻松拿下后,李永波教练及时提醒他们:第一局绝对不是对手的真实水平。果然,尽管有了总教头的叮嘱,但顺风球还是使他们准备不足。第二局之难打超出了他们的预料。“我觉得英国人打得非常出色,之前我们想到了困难,可实际上他们比我们想像的更难。”张军赛后作出了评价关键的决胜局,他们最后靠高质量发球和接发球成功扭转了不利局面,实现乾坤大挪移,成功卫冕。“第三局开局不利,当时我们就说豁出去了,这样反而打开了,比分也上去了。”高崚说。高崚也认为,欧洲人技术确实越来越好,也越来越难打。“他们把所有学到的都发挥出来了,而且心态比较好。”她说。自韩国无敌混双金东文/罗景民在四分之一决赛中意外败给丹麦头号混双拉斯姆森/奥尔森后,所有的目光全部转移到了二号种子组合张军/高崚身上。张军和高崚压力陡增。他们和韩国混双一样,被视为众矢之的,因为他们一直技高一筹。“金东文/罗景民被丹麦人淘汰,我们感到了非常大的压力,因为目标转移到我们这里来了。尽管我们感到机会来了,实际上思想包袱反而更大。从他们被淘汰到第二天半决赛开始,我压力一直很大。”张军说。被问及他们是否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张军的回答博得满堂彩:“我希望我们俩不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证明中国有更多的年轻运动员(参加混双比赛)。如果我们参加了,那说明年轻一代还没有成长起来。”

高崚 - 大赛经历

和高崚配合日臻完美 郑波苏迪曼杯感受大赛历练美女高崚从来都是个乐天派,苏杯首战涉险过关为中国队取得稳定军心的一分之后,高崚赛后乐呵呵地表示自己很享受比赛的过程,因为越惊险越刺激的比赛越能促进搭档郑波的成长。“以前和张军打过印尼队这对选手,感觉他们的速度没有今天这么快。”高崚总结比赛是分析道,“因为那个男选手林比利以前打过男双,善于在两边拉球,而且力量上也非常足,所以赛前教练就提醒我站位不要过于靠前,在网前只要防住维塔就行。”比赛中高崚和郑波经常采取换位的方式来救场,高崚甚至在后场也表现出了很强的杀伤力。谈到这个问题时,高崚的玩笑逗得在场所有人一片欢笑,“我后场的能力本来就比郑波强,看样子我以后应该去打后场。”郑波认为本届苏杯对于自己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连续五场比赛都打第一战,对于我在心理上是一个很好的锻炼,特别是半决赛和今天的决赛,我在与高崚的配合、心理以及技战术等方面得到了全面的提高,对以后的比赛会有很大帮助。”

高崚 - 近期状况

高凌奥运会后,仍然保持高水平的竞技状态,由于张军受伤病的困扰,两人的混双成绩不太理想。但她和黄穗的女双配合就越发成熟,这两年取得了骄人的成绩,长时间占据女双项目世界排名第一。在最近结束的2006年世界羽毛球锦标赛中和黄穗配合战胜了奥运冠军杨维张洁雯夺得了女双的冠军。在日前公布的多哈亚运会中国羽毛球队出征名单中,高凌将和郑波配合出战混双比赛,这对中国队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考验。和黄穗配合出战女双比赛,就应该没有什么悬念。

高崚 - 比赛心态

高崚镇定自若乃国羽基石 林丹虽胜心态不成熟

2007年苏迪曼杯赛半决赛卫冕冠军中国3-0轻取韩国晋级,高崚的出色发挥成为球队制胜的关键,而林丹虽的整体表现依旧无法令人满意,心态的不成熟导致他丢掉一局。 网易体育6月16日消息 2007年苏迪曼杯赛半决赛,卫冕冠军中国3-0轻取韩国晋级决赛,高崚在 首场混双的出色发挥成为球队制胜的关键,而林丹虽然取胜孙升模,但是整体表现依旧无法令人满意。如果决赛中球迷看不到林丹的身影,请不要吃惊。连胜三场淘汰韩国的意义绝不仅仅是晋级决赛这么简单,对老对手韩国的胜利既为后面未出场的女双和男双节省了体力,又提升了自身的士气,中国队志在夺标的大热姿态尽显无疑。中国队横扫韩国的最大功臣毫无疑问是混双的高崚。

韩国组合韩相训/李孝贞具备很强的实力,虽然配合时间不长,但是在小组赛中已经初显威力。面对势头凶猛的对手,高崚/郑波虽然一直处于领先但优势并不明显,首局即被对手追至17平。关键时刻高崚的发挥令中国组合得以顺利胜出,网前扑杀成功和一个漂亮的发球直接得分,令首局比赛以21-17结束。第二局双方咬得同样很紧,郑波的高失误率令比赛一直存有悬念,高崚则依靠着丰富的经验和技战术控制着比赛,多次匪夷所思的表现令韩国组合的一次次反扑化为泡影。第二局韩国组合一度反超至19-18领先,关键时刻又是高崚在网前的小球导致对手失误,从而彻底扭转比赛。应该说高崚的稳定发挥是球队取胜的关键,这位双打奇才堪称中国队的镇队之宝。相对于高崚的精彩表现,林丹的发挥则依旧没有摆脱低迷。小组赛末战对阵大马的李宗伟,林丹几乎毫无抵抗之力就连丢两局失利,引发了媒体对“超级丹”状态的讨论。今日面对实力逊于自己的雅典奥运会冠军孙升模,林丹虽然在首局展现出往日无所不往的神勇,但是从第二局开始便陷入困境。孙升模的状态江河日下,严格意义上讲他对林丹很难构成威胁,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林丹依旧没有能够乘胜追击拿下对手。第二局孙升模连续进攻得手后,林丹的心理状态再次出现波动,明显缺少必胜的信念和应有的斗志,被对手拖入决胜局。尽管最终还是一波三折地击败孙升模,但是林丹已经成为高歌猛进的中国队阵容唯一的不稳定因素,赛后主教练李永波甚至宣称要在决赛中弃用林丹。暂且不论李永波的话是否是意气用事,冠军争夺战如果林丹真的不能出场,对于这位世界排名第一的选手来说绝对是沉重的打击。

 

 高崚 - 相关评论

说起来羽毛球还是英国人的发明创造,但时至今日,羽毛球在英国的热度大概不会比他们另一项的体育发明-乒乓球高到哪去,但如今英国民众许对羽毛球的印象肯定要加深不少,因为昨天在羽毛球混双的决赛中,英国组合罗伯特森/埃姆斯夺得一枚银牌,这可是羽毛球鼻祖至今最高的荣誉。由于是输给实力超强的中国张军/高凌组合,英国媒体早预料到了比赛结果,在赛事报道上也显得相对低调,毕竟该兴奋的都在两人进入决赛后宣泄完毕了,亦有可能对这个项目的不熟悉,大多数报纸就写了战报, 《星期日镜报》在比赛描述上强调了获胜的第二局,并称赞了英国选手的斗志,其他的报纸则就成了纯粹流水帐的描述,即使是以搞怪文章出名的《太阳报》也不例外,这回他们再也写不出夺牌后就想上厕所的所谓“独家”,面对一个陌生的项目,只有老老实实写战报。相对来说,只有《卫报》和《独立报》的文章写得比较详细,更确切地说写得比较“原创”, 《独立报》用了不少笔墨描写两人的长相,但在球迷看来,,《独立报》或许是无意提到了罗伯特在哥本哈根打球才是重点,能在奥运打到如此地步,除了运气,实力才是最关键之处。 《卫报》的文章同样不短,作者深有感触的说到:“卫冕冠军的实力不仅体现在技术和体力上,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重要因素。”相比之下,欧洲英文媒体中处理的最为搞笑的大概得算欧洲最大的体育网站EUROSPORT,竟然让人有悲壮的意味,它标题是“英国选手丢掉混双决赛冠军”,配上的图片是罗伯特森和埃姆斯最后痛苦拥抱的镜头,俨然一幅被中国选手爆冷的模样。

中国羽毛球运动员谌龙介绍

谌龙,中国羽毛球队主力队员,2007年世界青年锦标赛,获得男单冠军。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中国羽毛球运动员谌龙介绍,希望对你有用!

中国羽毛球运动员谌龙简介

谌龙,出生于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中国羽毛球队主力队员。2000年进入厦门队,2006年6月9日进入国家队二队;2007年世界青年锦标赛,获得男单冠军。他以优异的表现被看做林丹的接班人。

2011年10月23日,在世界羽联超级系列赛丹麦公开赛男单决赛中,发挥出色以2比0战胜李宗伟,连续两站决赛击败马来西亚人问鼎男单冠军,这也是他连续第三站夺取超级赛冠军。2012年伦敦奥运会男单季军,同年获得世界羽联超级系列赛总决赛男单冠军。2013年苏迪曼杯团体世界冠军主力成员 。2014年9月1日,在哥本哈根世锦赛决赛上以稳定的发挥与较好的心理素质,击败头号种子李宗伟,获得职业生涯第一个单项世界冠军。

2015年8月16日,在雅加达世锦赛男单决赛中再次战胜李宗伟,成功卫冕。2016年8月20日,里约奥运会男单决赛,谌龙以2:0战胜李宗伟,首次获得奥运冠军 ,同时也是中国夺奥运会男单三连冠。

2015年12月,被新华社体育部评为2015年中国十佳运动员之一。

2016年8月30日,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谌龙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12月15日,获得2016CCTV体坛风云人物年度最佳男运动员奖提名奖。

中国羽毛球运动员谌龙早年经历

谌龙,1989年1月18日出生于湖北荆州。1996年进入荆州市少 儿体校;2000年进入厦门队,由于身体素质、力量还不强,少年时期获得最好成绩为全国八强;2005年入选国青队,在中国青年队代训了三次之后,谌龙于2006年6月9日进入国家队二队,至此踏进了国家队的大门。

中国羽毛球运动员谌龙运动生涯

2007世界青年锦标赛,获得男单冠军。他以优异的表现被看做林丹的接班人。

2011年10月23日,在世界羽联超级系列赛丹麦公开赛男单决赛中,发挥出色以2比0战胜李宗伟,连续两站决赛击败马来西亚人问鼎男单冠军,这也是他连续第三站夺取冠军。2011年世界羽联超级系列赛总决赛男单亚军。2011年9月18日,在江苏省常州市举行的2011年中国羽毛球大师赛男单决赛中,中国选手谌龙以2比0战胜队友陈金,夺得冠军。

2012年,与中国队其他队员共同获得汤姆斯杯。他在第三场完胜韩国名将孙完虎。2012年伦敦奥运会男单季军。

2013年3月10日,全英羽毛球公开赛决赛中,首次进入男单决赛的谌龙以2:0击败马来西亚名将李宗伟夺得冠军。

2013年6月12日,2013年印尼羽毛球超级赛继续展开角逐,男单二号种子谌龙爆冷0-2(11-21、18-21)不敌印尼的小苏吉亚托首轮出局;总决赛、全英赛双料冠军谌龙与印尼的小苏吉亚托交手,谌龙世界排名第二,印尼选手世界排名第20,过往双方6次过招,谌龙保持全胜,特别是前不久苏杯,谌龙双杀苏吉亚托。不过,小苏吉亚托是昔日四大天王苏吉亚托的儿子,作为将门虎子实力不可小觑。

2013年8月7日,2013年羽毛球世锦赛男单第二轮,谌龙以2-0五连胜日本老将佐佐木翔,晋级16强。

2013年8月8日,2013年羽毛球世锦赛男单第三轮,谌龙2-0四连胜马来西亚选手刘国伦,晋级八强将迎战林丹。首局,谌龙并不顺利,进攻端丝毫不占上风,不过局末阶段刘国伦处理关键分不当,三次出现失误,而且是非受迫性失误,谌龙以21-18先声夺人。第二局,谌龙越战越勇,而对手难有行之有效的办法,最终谌龙以21-15再下一城,局分2-0四连胜刘国伦,晋级八强。下一轮,谌龙与林丹会师。

2013年羽毛球世锦赛男单1/4决赛,林丹和谌龙上演中国德比,林丹鏖战62分钟2-0(21-13、22-20)力克对手跻身四强,连续第六次击败谌龙。

2013年10月21日,2013年世界羽联超级系列赛之丹麦公开赛落下帷幕,中国队拿到四项冠军成为最大赢家。谌龙在男单决赛中2比0艰难击败李宗伟问鼎冠军。谌龙以24比22艰难赢下首局,第二局21比19胜出,以2比0获胜夺冠。这是谌龙本赛季拿到的第二个超级赛冠军。

2014年9月29日,在下午进行的仁川亚运会羽毛球男单决赛中,林丹以2:1战胜队友谌龙,夺得冠军。三局比分分别为12:21、21:16和21:16。

2014年世界羽联超级系列赛之丹麦公开赛落下帷幕,谌龙在决赛中复仇韩国的孙完虎夺取男单冠军。

2014年12月22日,2014年世界羽联超级系列赛总决赛在迪拜落下帷幕,谌龙在男单决赛中2比0横扫维汀哈斯。凭借总决赛男单冠军11000分的入账,谌龙个人总积分将达到90001分,超越马来西亚一哥李宗伟的84631分。时隔1年再夺总决赛冠军的谌龙正式超越李宗伟,成为新一届的男单世界第一。

2015年8月16日,羽毛球世锦赛男单决赛,谌龙直落两局以21-14和21-17战胜李宗伟,成功卫冕实现两连冠。

2015年世界羽联超级系列赛之丹麦公开赛男单决赛中,谌龙以2比0轻取印尼选手小苏吉亚托夺得冠军。

北京时间2016年8月12日,在里约奥运会羽毛球男单赛事第一轮比赛中,以2-0(21-7、21-10)轻松击败斯里兰卡选手卡鲁纳拉特纳,晋级第二轮。

北京时间2016年8月20日,里约奥运会男单决赛,谌龙以2:0战胜李宗伟,首次获得奥运冠军 ,同时也是中国夺奥运会男单三连冠。

北京时间2016年11月20日,中国羽毛球公开赛男单决赛,2号种子谌龙以0:2(20-22、13-21)负于4号种子丹麦名将约根森,屈居亚军。

本文Hash:8d5b4659b3209b2482a8f455257f278727c2ca51

声明:此文由 ninja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开心100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