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运动员姜华珺介绍

导读: 乒乓球运动员姜华珺简介 乒乓球运动员姜华珺个人履历 乒乓球运动员姜华珺主要战绩

姜华珺,中国乒乓球运动员,2006年连胜张怡宁、郭焱、郭跃摘得科威特公开赛女单冠军,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乒乓球运动员姜华珺介绍,希望对你有用!

乒乓球运动员姜华珺简介

姜华珺出生在山东,父亲是个乒乓球教练,她六岁开始练球,1996年进省市队,1998年进国家队。十运会帮助山东队获得女团亚军后,加入中国香港队。2006年连胜张怡宁、郭焱、郭跃摘得科威特公开赛女单冠军。2012年亚洲乒乓球锦标赛女单亚军。

乒乓球运动员姜华珺个人履历

1984年,姜华珺出生在山东滨州的一个普通家庭里,姜华珺的母亲是一位护士,父亲高闻却是当地颇有影响力的一位乒乓球教练。在严厉父亲的影响下,6岁时,姜华珺拿起了乒乓球拍.开始了自己打球的生涯。

在中国乒乓球的历史上,不乏子承父业,最后一举成名、青出于蓝的例子。邓亚萍。刘国梁、孔令辉.他们的父亲都是乒乓球教练,但对于姜华珺而言,尽管儿时训练有那么一点“优先权”,经常吃吃父亲开的“小灶”,可她这一路走下来,却没沾多少光,更谈不上顺利。

1996年,12岁的姜华珺敲遍了省体工队、八一队的大门,却屡试屡败,站在了自己打球生涯的第一个个字路口上。有人曾经这样劝姜华珺的父亲,“再等等,让孩子先休息一下,过段日子也许就会有消息了。”可倔犟的父亲认为,女儿的球已经到了一定水平,不能耽搁,否则她的技术和状态会一落千丈。最终,在多方努力之下,姜华珺才进入了青岛二体,对于她自己而言,虽然不是省队,但能继续打球,已经非常开心了。而父亲高闻,也在女儿成长的道路上倾注了太多的心血。

青岛二体,姜华珺在教练的帮助下进一步完善了自己的技术,尤其是突出了反手生胶弹击的速度和力量,练就了一手绝活。两年之后的全国少年比赛和北京集训,终于让姜华珺迈进了国家二队的大门。在教练一年多的悉心指导下,姜华珺从同批队友中脱颖而出,并于2000年国家队大调整时和张晶、贾贝贝、白杨、李佳一起迈进一队。

国手梦实现了,但摆在姜华珺面前的,并不是国手的光环,而是“技不如人”的残酷现实。“我一进队,就被分在了李隼 教练那个组,当时组里有张怡宁、白杨,后来才进了李晓霞。当时,我的反手虽然不错,但整体打法给人感觉不够清晰,没有自己的特点。以前二队的教练让我正手练习拉球,而且他告诉我,我以前正手练的称不上是拉,只能说是‘蹭’。”迷茫中的姜华珺一直在思索,究竟什么才是横板生胶打法的出路?李隼告诉她:“我给你定的最终方向,就是正手稳,反手凶,比赛中正手不要随便丢球.反手是主要的得分手段。”于是,在这个方针的指导下,姜华珺一练就是5年,5年间,她长成了一个大姑娘,在一队站稳了脚跟,并代表中国队打了s站国际乒联的职业巡回赛。

提起那段国手生涯,姜华珺显得非常满足,但也略带遗憾:“队里给的机会不少了,但遗憾还是有的,就是2003年巴黎世乒赛。”47届世乒赛前,在女队两轮大循环比赛中,姜华珺取得了总成绩第6的佳绩,与此同时,她也在思索,自己是否能“打个擦边球”,参加世乒赛,因为两轮大循环的总成绩是教练确定世乒赛人选的主要参考指标。由于种种原因,几个月后,姜华珺虽然去了巴黎,但她的身份并非参赛球员,而是陪练。“也算是亲身感受了一下世乒赛吧,确实和公开赛不一样,可惜的就是自己连个双打也没有报上。”可以说,姜华珺的遗憾不算是真正的遗憾.和其他人比,至少一段时间后,她不仅能代表中国香港队参加公开赛的角逐,而且还有机会在三大赛的舞台上去展示自己。

以巴黎世乒赛为分水岭,此后,打法和实力都不被看好的姜华珺从2003年代表中国队参加韩国公开赛到2005年代表中国香港队参加德国公开赛,之间被“憋”了整整三年。三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如今,姜华珺还要等待三年才能参加自己梦寐以求的世界比赛,外人看来,这的确有些残酷。但从小就和胜负打交道,从小就适应了这种“成绩说话,胜者为王”竞争规律的姜华珥,却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坐板凳都坐习惯了,2005年的联赛,李晓霞打得那么兴,我上场机会也不多。没有国际比赛,联赛打得也不多,所以直接影响了自己的状态,全运会的表现实在有些丢人。”好在。几年来,山东鲁能俱乐部为姜华珺的成长提供了一个最好的舞台。

平心而论,十运会上,山东女队拿到了团体亚军,姜华珺作为团体第三主力也是有功之臣,单打击败刘娟之后进入八强,姜华珺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当然,让姜华珺耿耿于怀,认为“丢人”的那场比赛却不得不提——十运会女团决赛。山东队和北京队战成1比1平,第三盘姜华珺出战北京队的小将丁宁,第一局在9:4领先的大好情况下,姜华珺硬是输了。此后,她越打越紧,整场比赛成了丁宁的个人表演,姜华珺溃败后,山东女队也丧失好局,最终1比3与冠军擦肩而过。回忆起那场令人窒息的女团决赛,姜华珺显得有些愧疚,因为那是她最后一次代表山东打全运会了。“全运会前我的状态不错,我自己也经常想,最后一次给山东打全运会,一定要尽全力拼个好成绩,可最后还是输了……”

带着这种遗憾,这种乡愁,十运会后,姜华珺挥别了自己生于斯的齐鲁大地,挥别了自己长于斯的国家队,换上了中国香港队的战袍。其实,早在全运会女单比赛结束后,带队参加比赛的李惠芬就在场地边叫住了姜华珺,让她全运会后要注意练练体能,去了中国香港队那边马上就要准备奔赴欧洲打公开赛。

对于姜华珺而言,从深圳到香港,不仅仅是地理位置上的变化,还要经历两种制度两种生活方式的变化。有人说,姜华珺在科威特公开赛上赢了张怡宁、郭焱和郭跃,从场上表现看,她长球了。对此,姜华珺本人却持否定态度,“不可能啊,技术上没有太大的变化,你想想,我去香港才多久?2005 年10月我才过去,香港队打总决赛、世界杯、亚洲杯的时候,我要是没有教练、没有训练对手的话,就只能和于国诗(香港本地球员)一起训练。”

仔细想一想,姜华珺的话不无道理。练,中国队封闭训练时,一天的训练基本保持在6到8个小时,经常会一天三练;而中国香港队的训练却一如既往地早晨9点开始,中午11点多结束,下午3点多开始.傍晚快6点时结束。住,中国队住天坛公寓,外出集训的住宿标准也不低;中国香港队的队员两人一间公寓,公寓里还没有电视。体能,中国队有专职体能教练,有力量房,有严格的体能计划和考核;而中国香港队则一切靠自觉,没有人督促,更没有硬性的计划。

“如果非问我为什么这次发挥得不错的话,我想,主要是三点,一,心态好,代表

中国队打比赛的时候,总怕输了球以后没有机会出来比赛了,所以包袱特别重,现在心态比较好,输了还有机会,当然,比赛不能打得太难看,也要对得起香港乒总。二,人长大了,生活的目标也不同了,现在对于我,打球尤其是打公开赛.我更把它们看作是我的职业,我的谋生手段。三,我和惠钧、李惠芬教练磨合得都不错,尤其是惠钧,他也是我这种打法,所以平时给了我不少建议。”

那个十运会后还被个别山东媒体称作鲁女队无缘团体冠军的“罪人”的姜华珺,摘去了心理压力的枷锁后,一夜之间,又成为了中国香港队的绝对主力和“海外使团”的代表性人物。

2006年2月23日,在国际乒联奖金数额最高的科威特公开赛上,姜华珺。像一只久未试翼却陡然间一飞冲天的丹顶鹤,聚焦了所有人的目光。赛前,包括姜华珺本人,以及她的教练和队友,没有人认为她能夺得女单冠军,更不可能击败一、二、三号种子。追根溯源.姜华珺的这股气,其实是被滨州老乡曹臻在卡塔尔公开赛上给提了起来的。卡塔尔公开赛,姜华珺遭遇和自己打法相同,外战几乎保持不败的中国小将曹臻,大比分0比3落后时,姜华珺突然有些走神了。“那一瞬间,我想了很多,去年的瑞典、德国公开赛我都输了,没打好,这次不能又是第一轮就被淘汰吧,有点太过不去了,刚到香港队。我觉得这样都体现不出自己的价值。”姜华珺这样回忆。

一旁的看台上,中国队的所有队员都在最近的距离观看这场比赛,昔日教练和队友热辣辣的目光更让落后中的姜华珺燃起了逆境重生的欲望,于是,她又一分一分地咬,奇迹般地从曹臻手中夺走了胜利。之后,姜华珺依旧没能走得更远,她以3比4输给了3年前自己的手下败将施特鲁泽。这场比赛,也让姜华珺意识到了对手的进步和多打国际比赛的重要性。比赛结束后,姜华理发自内心地想,“奖金和成绩只是比赛的一方面。现在,打乒乓球就是我的职业,所以,只要有机会,我一定要尽量赢球。”

科威特,姜华珺的福地,赢了强大的张怡宁,赢了自己三年没有赢过的郭焱,赢了年轻的郭跃,姜华珺亲手捅开了那层糊了十几年的窗户纸,妈妈得知消息后非常高兴,打电话问她:“赢了呀,咋一赢就赢了三个?”

当祝贺、荣誉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地变得模糊的时候,姜华珺也和中国香港队的队员们在北京开始了世乒赛前的紧张训练,和巴黎世乒赛不同,这次德国世乒赛,她不但打不了,而且也去不了,所以只能在电视机前给队友们加油了。

一个小时的采访将近结束时,姜华珺喝了一口咖啡后告诉记者,2008年能打世界比赛的时候,她也没有什么太大的野心,只有一个非常朴素的愿望,“但愿如果参加了北京奥运会,别在家门口第一轮就输球,我可不想太丢人。”

姜华珺,这位昔日中国女队公认的“电脑高手”,如今在香港苦苦挣扎在语言障碍中的“职业球手”,当她的目标超越了一站公开赛的冠军后,她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在比赛中感受那种“从香港跨入到深圳后,突如其来的舒爽和兴奋”。

乒乓球运动员姜华珺主要战绩

2001年瑞典公开赛女双亚军

2002年全国锦标赛女双亚军,韩国公开赛女单亚军,埃及公开赛女双冠军,奥地利公开赛女双亚军

2003年全国锦标赛女团亚军,克罗地亚公开赛女双亚军,亚洲杯女单亚军

2004年全国锦标赛女单亚军

2005年第十届全国运动会女团亚军,鲁能杯中国乒乓球俱乐部超级联赛女团冠军

2006年科威特公开赛女单冠军

2007年智利公开赛女单冠军,韩国公开赛女单冠军,亚洲杯女单冠军

2008年卡塔尔公开赛女单4强

2008年中国松下乒乓球巡回赛女双冠军(与帖雅娜,在0比3落后的情况下,连扳4局,以4比3战胜中国组合郭跃/李晓霞,取得冠军)

2009年科威特公开赛女单四强

2009年横滨世乒赛女单16强

2010年东亚运动会混双亚军(与唐鹏)女团冠军,

2010年乒乓球世界杯单打亚军;(半决赛4:0横扫郭跃)

2010 广州亚运会乒乓球混双亚军(与张钰),女单八强

2011年第51届荷兰鹿特丹世乒赛女单十六强,女双四强(与帖亚娜),混双四强(与张钰)

2011年西班牙公开赛女单亚军,女双冠军

2011年乒乓球亚洲杯女单亚军(半决赛4:1横扫郭跃,决赛状态神勇惜败郭焱)

2011年乒乓球团体世界杯四强

2012年亚洲乒乓球锦标赛女单亚军

2012年亚洲乒乓球锦标赛女双四强

2012年世界乒乓球团体锦标赛四强

2012年中国公开赛(上海站)女双冠军(和李皓晴)

著名乒乓球运动员蔡振华人物介绍

乒乓球(ping-pong),中国国球,是一种世界流行的球类体育项目。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介绍著名乒乓球运动员蔡振华,希望大家喜欢!

 

 蔡振华人物介绍

蔡振华,1961年9月3日出生,江苏无锡人,乒乓球运动员,教练,国际级运动健将,中国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中共第十七届、十八届中央候补委员,中乒乓球协会主席中国足球协会主席中国羽毛球协会主席。

2017年4月10日,2017年亚乒联大会在无锡举行,中国乒协主席蔡振华成功连任亚洲乒乓球协会主席,任期至2021年 。

2017年4月,中国奥委会正式组建专家委员会,中国奥委会副主席蔡振华入选为中国奥委会专家委员主任。

人生经历

蔡振华正式开始打球大约在7岁的时候,进入无锡市少年体校后,经过了4个月的训练,就成为无锡市的少年冠军。

1978年到1985年,蔡振华作为国家乒乓球队运动员之时获奖无数。1979年夺得世乒赛男团冠军;1980年第5届亚锦赛男团冠军、男双亚军(与施之皓)、混双第三名(与齐宝香);1981年第36届世乒赛男双冠军(与李振恃)、男单亚军、男团冠军;1983年第37届世乒赛男单亚军、混双第三(与曹燕华)、男团冠军;1985年第38届世乒赛混双冠军(与曹燕华)、男双第三(与江嘉良)。1980年,蔡振华获得中国运动健将称号。26年运动生涯中,蔡振华10次荣获国家体委颁发的“国家体育荣誉”奖章。

1983年3月14日,瑞典邮政局发行了第三十七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两枚纪念邮票,其中一枚为蔡振华比赛场面,他成为第一个在国外邮票画面上出现的中国运动员。 1997年获国家机关十大杰出青年;2001年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和“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2009年当选为光耀60年新中国最具影响力体育人物。

执教生涯

1985年,作为公派教练,蔡振华带着妻子前往意大利,担任主教练。语言不通,生活习俗差异甚大。蔡振华在意大利的三年半时间里,将队伍成绩带至世乒赛团体第七,将该国的乒乓球水平提升了很大一个档次,被意大利乒乓球界称为乒乓教父。1989年受中国国家队邀请,蔡振华毅然带着怀有身孕的妻子回到了北京。

1991年第2届世界杯团体赛男团冠军;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男双冠军;1995年第43届世乒赛男团冠军;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男单冠军、男双冠军;1997年第44届世乒赛男团冠军;1998年曼谷亚运会六项冠军;1998年女子世界杯赛单打冠亚军;1998年世界职业巡回赛四个单项的冠亚军;1999年第45届世乒赛六项冠军;2000年悉尼奥运会包揽四项冠军、三项亚军和一项第三;2001年第46届世乒赛包揽七项冠军、四项亚军和五项第三;2002年男女世界杯赛冠军;2003年第47届世乒赛夺四项冠军;2003年男子世界杯赛冠军、职业巡回赛总决赛四个单项冠军、三项亚军;2003年第8届女子世界杯赛包揽冠亚军和第三名;2004年卡塔尔世乒赛男女团体冠军;2004年雅典奥运会三项冠军,一项亚军,两项第三名。

步入政坛

从2002年年底开始担任总局乒羽中心副主任,后升任为体育总局副局长。在中国乒乓球队逐渐走出低谷之后,蔡振华挑选了两位助手分别担任男女主教练后,就不再频繁地在媒体面前亮相,给了刘国梁和施之皓充分的自主权和发挥空间。2005年3月,蔡振华被组织上安排到中央党校学习。当年8月,还在中央党校学习的蔡振华被任命为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助理。2007年4月4日国务院决定,任命蔡振华为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2008年北京奥运会,蔡振华圆满的完成了总局任务。

2010年7月,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中最年轻的蔡振华再度浮出水面,接替崔大林出任主管足球的总局分管领导。

从2010年9月上半旬开始,蔡振华已经接管足球,虽然他主管的还有篮球、排球、羽毛球以及乒乓球,但蔡振华对这其中成绩最差的足球关注最多。

在反黑扫赌风暴再度笼罩中国足坛的时候,蔡振华接过了分管足球的任务和使命,接替已经退休的前任崔大林。

2011年12月,有消息称将选择蔡振华担任中国足协主席,而他也将是中国足协史上第10任主席。蔡振华正式担任中国足协主席时间只需要等足代会召开宣布。

2014年首个工作日,足管中心全员按新一轮竞聘结果在各自岗位开始新一周期工作,被一推再推的第三届全国足球代表大会确定于1月21日、22日在香河基地召开。体育总局副局长蔡振华将出任中国足协主席。

2014年1月21日,蔡振华正式出任足协主席,年维泗、王健林担任中国足协顾问,张剑领衔7大副主席。

2017年4月,中国奥委会正式组建专家委员会,中国奥委会副主席蔡振华入选为中国奥委会专家委员主任。

蔡振华人物评价

杨光炎:蔡振华打球的时候性格很急,当官以后整

个人变了很多。他在乒乓界的威信很高,个人也很有魅力,有上进心,对自己要求很严,管理上外紧内松,很讲究技巧。他年龄并不大,跟得上时代,和同事沟通起来很顺利。

黄胜:为他感到自豪的,不管是他的成绩,还是他的人品,而且最可贵的是这么多年来一直没变。他不太会讲豪言壮语。从来没有说过特别动听的话,也没有做过特别浪漫的事,但他做的每一件事,说的每句话都让我感觉特别实在,没有虚的,这是他的闪光点。

蔡振华自认为不算是个好丈夫、好父亲,因为他把更多的心思和注意力用在乒乓球事业上,对家里的事想得很少,做得更少。,对家里的事想得很少,做得更少

乒乓球运动员杨芬介绍

杨芬,刚果(布)华裔乒乓球运动员,2007年赢得非洲乒乓球锦标赛女单和混双冠军,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乒乓球运动员杨芬介绍,希望对你有用!

乒乓球运动员杨芬简介

杨芬,1982年7月31日出生于中国湖北省,刚果(布)华裔乒乓球运动员。

早年曾在湖北省队打球,15岁时转投上海俱乐部,1999年退役返回湖北武汉读书。杨芬在2004年前往刚果(布)执教,2005年转任球员,2007年赢得非洲乒乓球锦标赛女单和混双冠军,同年又在全非运动会赢得女单冠军。7月22日,非洲乒联确认杨芬获得2008年北京奥运会乒乓球比赛的参赛资格。

乒乓球运动员杨芬人物经历

新华网阿尔及尔7月22日电(记者林建 杨周杰)非洲乒联22日公布了非洲区获得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乒乓球项目比赛资格的名单,原中国乒乓球队员、现代表刚果(布)参赛的杨芬榜上有名,获得参加北京奥运会乒乓球赛的资格。

非洲乒联在第九届全非运动会乒乓球项目比赛21日全部结束后公布了这份名单,获得非洲区参赛资格的运动员男、女各6名。非洲由此成为被过滤广告

第一个公布北京奥运会乒乓球项目参赛资格的大陆。

杨芬是从上海队退役的老队员。在此次全非运动会乒乓球项目的比赛中,杨芬除了获得女单冠军外,还与队友萨卡·苏拉祝联手,获得混双冠军,为刚果(布)代表团夺得全非运动会开幕至今仅有的两枚金牌。苏拉祝也获得了参加北京奥运会的资格。

在本届全非运动会上,非洲乒乓球强国尼日利亚获得4枚金牌,分别是男单、男双、女双和女子团体。埃及队获得男团冠军。

在获得非洲区参赛资格的另外10名球员中,尼日利亚有男、女各两名球员榜上有名,分别是男选手塞贡·托里奥拉、 蒙代·米奥托汗以及女选手博斯·卡弗、塞西莉亚·欧菲昂。埃及队有3名选手获得参赛资格,包括两名男选手赛义德·拉欣和阿布杜-马萨德以及女选手沙伊玛·阿布杜-阿齐兹。突尼斯有两名女选手获得资格,分别是内斯林·贝尔卡海尔和萨法·赛达尼。本届全非运动会东道主阿尔及利亚的男选手埃·库塔也拿到了参加北京奥运会的入场券。

杨芬说,选择乒乓球也许是一个错误,因为中国的天才实在太多,出头实在太难。笑了笑,杨芬又说,她是幸运的,中国乒乓队有那么多的高手,也没几个人参加过奥运会,而如今她却实现了这个无数同行们遥不可及的梦想。

2007年7月,第九届全非运动会在阿尔及利亚举行,代表刚果(布)乒乓球女队出赛的杨芬,已不败的战绩夺取女单冠军,并因此获得了非洲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入场券。从默默无闻,到实现梦想。那一瞬间,25岁的漂亮武汉女孩杨芬,就像灰姑娘一样演绎了一出美丽的童话,不由得令人感叹,人生有时就是这样的奇妙。

10月8日,刚刚以非洲冠军的身份参加完女乒世界杯的杨芬,在回到武汉的第三天,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讲述了她那段充满艰辛而又神奇的乒乓球之旅。

乒乓之路,波折不断

杨芬1982年出生,家住汉阳郭茨口。6岁那年,还在二桥小学读一年级的杨芬,意外中被学校的乒乓球队教练看中了。“我从小个子就很高,上课时都坐在最后一排,可能是觉得我的身体条件不错,适合搞运动,所以教练选中了我。”身高1米70的杨芬,在女孩子中绝对属于“高人”,再加上她纤瘦的体形和漂亮的脸旦,在外表上,杨芬和运动员简直扯不上关系,反倒像T台上抢眼的摩登女孩。不过,在杨芬美丽身影的背后,却是一条充满坎坷的乒乓之路。

从1988年开始打球起,杨芬由于种种原因不得已数次转学、数次改投门弟。单洞门、燕马巷、新华路的乒乓球球馆里,都曾留下过她小小的足迹。1993年,11岁的杨芬被武汉体院乒乓球队看中,同年进队,结束了漂泊的乒乓启蒙之旅。在体院埋头苦练了两年后,1995年,杨芬又选择加盟了上海浦东俱乐部队,从而又开始了她的异乡漂泊。“小时候打球我从不喊苦喊累,很多人觉得这条路不好走,我也知道,中国打乒乓球的人那么多,世界冠军就那么几个,我没有对自己有太多苛刻的要求,只要自己喜欢就好了。“虽然长年累月的努力,最终没有让杨芬收获出人头地的成绩,不过正是这种生活上的厉练,在无形中令杨芬变得更加乐观、更加坚强。

1999年,杨芬告别了她的专业乒乓球生涯,回到武汉,进入中国地质大学读书。在大学的乒乓球队里,杨芬是绝对的主力军,她代表地质大学参加过两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2004年,杨芬大学毕业,进入了武汉市水务集团工作,一向重视乒乓球运动的水务集团,有一支集结着众多省队、甚至国家队高手的乒乓球队,杨芬也因此得以延续与乒乓球的缘分。尽管如此,参加工作后的杨芬已经无法将精力都花在乒乓球上,她开始渐渐的疏远这项她喜爱的运动。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一个突然其来的邀请,再次改变了杨芬的命运。

2007年7月,第九届全非运动会在阿尔及利亚举行,代表刚果(布)乒乓球女队出赛的杨芬,已不败的战绩夺取女单冠军,并因此获得了非洲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入场券。从默默无闻,到实现梦想。那一瞬间,25岁的漂亮武汉女孩杨芬,就像灰姑娘一样演绎了一出美丽的童话,不由得令人感叹,人生有时就是这样的奇妙。

10月8日,刚刚以非洲冠军的身份参加完女乒世界杯的杨芬,在回到武汉的第三天,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讲述了她那段充满艰辛而又神奇的乒乓球之旅。

杨芬经过短暂的考虑,并在得到了水务集团领导的支持下,欣然接受了。就这样,杨芬又开始了一段更远、更为神奇的异乡漂泊。

刚果(布)地处南非,由于以前曾是法国的殖名地,所以这个只有300万人口的小国将法语当成主语。刚果(布)和战乱中的刚果(津)仅邻着一条河。杨芬说,夜里睡觉时她经常能够听到邻国的枪声。长年的战乱以及自然灾害,使得大部份非洲国家都很贫穷,刚果(布)也不例外。谈起在刚果的生活经历,杨芬用一个字形容出她的感受:苦!

她说:“即使在首都布拉柴维尔,停水停电也是经常的事情。白天基本上没水用,晚上即使有水,也没有热水,非洲人过惯了热天,喜欢冲凉水。但我无法习惯,所以只有自己用热得快烧水洗澡。”

基本生活没有保障,也就更不要奢谈娱乐生活了。杨芬说,刚去的头一年,一到晚上就极度无聊,由于语言不通,无法跟当地人进行交流,天天只有把自己关在房里看书、学法语、或是用自己带去的DVD看看碟子,打发时间。

生活水平不高,对于吃过苦的杨芬来说完全可以忍受。不过,水土上的不服带来的疾病困扰,却折磨得杨芬很惨。

杨芬告诉记者,非洲大陆流行很多疾病,所以中国政府要求每个出国人员出去前必须接受三针疫苗,防止疾病。但即使如此,杨芬还是没逃过这个劫难。“刚去没多久,就被蚊虫叮了一口,留下一个大疤”,说着,杨芬拎起裤腿给记者看,虽然已经过去两年,小腿上的那块疤痕还清晰可见,“没过一天,我就混身打摆子,开始发烧,一经检查,我患上了疟疾。”疟疾这种病在非洲十分常见,严重性可大可小,救治不及时甚至可能丢命。还好,杨芬经过紧急的治疗后,病情很快得到了控制。不过令杨芬没没想到的是,在非洲生活的日子里她居然三次染上此病,“太痛苦了,简直是种折磨。”

非洲的困难生活没有击垮坚强的杨芬,一旦走上乒乓球的舞台,所有的不开心就会一扫而空,杨芬就是刚果人民眼中的乒乓巨星。

2006年,杨芬在执教了刚果队一年后, 应对方的再三要求,她将身份转变成为运动员兼教练员,杨芬至此成为了刚果乒乓球历史上第一位加盟的中国球员,开始代表刚果队出赛。同年的非洲国际邀请赛,杨芬初出茅庐就拿到了女单冠军,不过,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2007年3月,杨芬在非洲锦标赛上所向披靡,勇夺女单冠军,这也是刚果乒乓球队历史上的第一枚洲际大赛金牌。“非洲球员百分之九十都打横拍,对我这个中国传统的直拍选手她们相当不适应,特别是对我的前三板小球技术几乎没辙,所以大部份的比赛,我都可以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在乒乓球运动还算不上发达的非洲,杨芬对于自己的实力相当的自信。

2007年7月,在第九届全非运动会上,杨芬再次拿到女单冠军,也借此拿到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入场券。不久,杨芬就与同样创造奇迹、获得非洲冠军的刚果男足,一同受到了刚果总统的亲自接见。这个中国女孩已然成为了全刚果人民心目中的英雄。事业上的成功,也令杨芬的知名度大大提高,不少在刚果工作的中国人开始认识这位老乡,并帮助她解决了不少生活上的难题,“刚去的时候不会做饭,煎蛋、蒸蛋,西红柿炒蛋,天天就只会拿鸡蛋做文章,”杨芬带着自嘲的口吻开心地笑着说,“后来在中国老乡们的指导下,我开始学会包饺子、炒牛肉、烧鸡子等不同品种的菜,现在我做菜的手艺,那比一般人强多了,不信几时我做给你尝尝。”说这话时,杨芬的脸上得意得一塌糊涂。

现在,杨芬已经没有长驻刚果了。因为要打明年的北京奥运会,刚果那边的训练对手和质量无法跟上,所以杨芬只能选择回武汉,跟着武汉队进行专业系统的训练。对于明年的北京奥运会,杨芬十分地期盼,“参加奥运会多不容易呀,而且这届奥运会还是在中国举行,你说我的火是不是蛮好呀?”开朗的杨芬说话总是很直爽,“以我现在的训练强度和训练条件,实在无法与强手抗衡,所以明年的北京奥运会对我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参与,我不会在意成绩。”

“那你现在可以安心在家训练了,不需要再去非洲吃苦了。”记者对杨芬说。杨芬没有停留,没有考虑,认真地说:“我还是会抽时间过去几次,毕竟我还是刚果女乒的一员,她们也还需要我。”

乒乓球运动员杨芬职业生涯

北京奥运会乒乓球女单第一轮在北京大学体育馆举行。

一名长着东方面孔的球员正在挥拍激战,球衣上写着她代表的国家:刚果(布),以及一个很中国化的名字——杨芬。赛后,当失利的杨芬走到混合区接受采访时,记者才得知,26岁的漂亮女孩杨芬是一名从武汉走出去的“海外兵团”,有着教练兼队员的双重身份。

图发展赴非洲任教头

1:4打完女单第一轮,杨芬被淘汰出局,但这并未影响到她的心情。“我对今天罗马尼亚球员的打法不适应,平时在刚果(布)根本找不到这样的对手训练。”

一口纯正的汉腔,杨芬一下子拉近了与记者的距离。

对于杨芬可能很多人会感到陌生,但提起她的启蒙老师,那可是大有来头:朱达仁,汉城奥运会冠军陈静的恩师。6岁那年,杨芬师从朱达仁,1995年加入到上海浦东俱乐部,并在1996年全国青少年乒乓比赛中获得女单冠军。”杨芬透露:在那场比赛中,后来大红大紫的郭焱还是自己的手下败将。

不过,此后杨芬的乒乓之路走得并不顺利。

从上海队退役后,杨芬先到中国地质大学完成学业,后加盟武汉市水务集团做文员,在集团旗下的乒乓俱乐部重拾球拍……几番努力,杨芬始终不能进入国字号球队的行列,也没有获得参加世界级大赛的机会。2004年底,在武汉体院一名教练的推荐下,杨芬远赴非洲,作为支教人员担任刚果(布)国家女子乒乓球队的主教练。

受到总统的接见

即便过去好多年,回忆起在刚果(布)女乒国家队的首堂训练课时,杨芬仍然笑开花:我一共有二十多名队员,虽说号称是国家队,但她们打球的动作,看起来像是在跳舞,连基本的动作要领都不懂。

没有翻译,杨芬就先把动作姿势摆出来,然后让队员“看图说话”。4年中,杨芬通过手把手的指导,硬是将一个“只有我国业余体校水平的国家队,提升到具有市级专业体校的水准”。

2005年,杨芬取得刚果(布)国籍

考虑到杨芬的水平可以“打遍非洲无敌手”,刚果(布)乒协要求她既当教练又当队员。去年的非洲乒乓锦标赛上,杨芬挥拍上阵,为刚果(布)取得历史最好成绩:团体第三、混双冠军、女单冠军。比赛结束后,杨芬在该国总统府受到了总统的接见。今年7月,杨芬获得参加北京奥运会的资格。这是刚果(布)乒乓球队首次派队参加奥运会。

精砺球技多次回武汉

“这些年来,我虽说是跟着刚果(布)的男乒国家队员一起训练,但是他们的水平不高,状态难以保持。”无奈之下,杨芬近两年多次回国,在武汉市体校、武汉水务集团乒乓俱乐部训练。“如果没有回国的训练,估计我的水平都会下降了。”

逆水行舟,杨芬止步于北京奥运的第二轮。

走出赛场,杨芬的脸上充满微笑。“我是来享受奥运会的,能赢一场是一场。”不过,享受乒乓的杨芬,在北京奥运会也留下一个小小的遗憾。“这次奥运会上,我蛮想跟中国队的高手分在一起,特别是王楠、张怡宁。不是想击败她们,主要是想跟这些高手学习一下。”不过九月份,杨芬将赴马来西亚参加世界杯。“那个时候,中国队的3个高手王楠、张怡宁和郭跃要分到不同的小组,我应该有跟她们碰面的机会。”杨芬充满期待。

本文Hash:f5c32bc49bfd3373885cbf06d1d64853e20fc3be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开心100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