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时遭遇冻伤如何处理

导读: 登山时遭遇冻伤如何处理 冻伤处理第1步:撤离 处理第2步:服用止疼药 最关键步骤:复温 最后一步:尽快送医 写在最后

在登山中,你可能会遭遇大风、酷寒、缺氧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身体可能会冻得失去知觉,当你摘下手套时可能发现手指发黑,这时你很可能遇了登山常见伤痛——冻伤。下面学习啦小编整理了登山时遭遇冻伤如何处理?欢迎阅读。

 

 登山时遭遇冻伤如何处理

冻伤是人体长时间处于低温中发生的身体损伤,冻伤对肢体造成的伤害不亚于烧伤。

冻伤最容易发生的部分是肢体的末端,比如手指、脚趾、鼻尖等部位。在低温环境下,这些部位处于血液循环的末端,也最容易遭受伤害。

当你感到寒冷时,身体会自动缩减肢端的血液供应。(来源:《登山进阶》,[美]马克·休斯顿&凯茜·柯思丽)

冻伤是一个逐渐发生的过程,最初可能很轻微,但你放任不管它就会逐渐加重。

冻伤最初是皮肤呈现红色并伴随刺痒感,进一步冻伤会变白且麻木。如果情况继续恶化,患处会变干发硬,最终变成坏死的黑色,不加处理就会造成肢体坏死或者造成永久伤痕。

冻伤需要赶快处理,也需要专业的处理方法,在将患者送到医院之前,你还可以做很多事情可以做,为进一步的治疗争取时间。

冻伤处理第1步:撤离

下撤是冻伤救助的当务之急。冻伤都发生在天气恶劣的低温环境,撤离到稳定的温暖环境是处理的第一步。

快速下撤——下撤是救援的关键。撤离的要求是抵达房屋、大本营等稳定温暖的环境。如果没有及时下撤,患处在恶劣环境中会继续恶化,氧气含量降低也会加深冻伤程度。

保护冻伤部位不受到进一步损伤,尽快下撤。(来源:《登山进阶》,[美]马克·休斯顿&凯茜·柯思丽)

避免二次冻伤——一定要下撤到安稳的环境再继续处理。

如果某个队员的一只脚被冻伤,应该继续让它保持被冻住的状态,因为一旦解冻,伤者就无法行走。(来源:《登山圣经》,美国登山协会著)

否则,患处会出现“二次冻伤”,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如果身体某个部分在解冻之后又被冻住,那么坏死的组织层可能会扩散到再度冻住的那一层上。(来源:《登山圣经》,美国登山协会著)

当你下撤到足够温暖的环境,就可以准备进行冻伤处理了。

处理第2步:服用止疼药

当你下撤到安全地带后,就可以开始冻伤处理,该过程会伴随剧烈的疼痛,因此你可以考虑服用止疼药减轻即将到来的疼痛。

处理会有剧痛——在营地进行冻伤处理时,随着知觉的恢复,被压抑的剧痛也会伴随而来。所以提前服药可以避免一些痛苦。

止疼药——在到达营地后,进行处理之前,可以服用一些布洛芬或者阿司匹林作为止疼药。

如果伤者对布洛芬或阿司匹林不会过敏,可以服用这些药物。(来源:《登山圣经》,美国登山协会著)

服药之后,冻伤处理的第三步是最为关键的,那便是进行复温。

 

 最关键步骤:复温

复温是冻伤救援最重要的一步,关系到救治成败。如果伤者下山即可到达医院,复温应该由医生进行,如果条件有限,那就应该转移到大本营后对伤者进行复温。

水温判断——复温时,水温的把控极为重要,最好是采用温度计,将水温控制在40-42摄氏度。若没有温度计,也可以由队友先测试水温:

判断水温的标准是手浸入其中会感到热,但是可以忍受。(来源:《登山手册》作者:克雷格·康纳利)

复温方法——水准备好之后,让患者躺下,将患处浸泡在41℃左右的温水中。浸泡时,患者尝试活动手指脚趾及其它冻伤部位。之所以采用温水,是因为水的传热较为恒定。

将患处浸泡在40-42摄氏度的温水中。让患者躺下来,把冻伤部位抬高。(来源:《登山圣经》,美国登山协会著)

水温控制在40-42摄氏度,切不可更高。(来源:《登山圣经》,美国登山协会著)

错误复温方法——复温只能采用温水,由于人在冻伤情况下没有知觉,如果采用高温沸水或者火烤等办法恢复温度,冻伤部位会受到更大伤害。

火烤是最容易想到的复温方法,但这种方法属于在加重伤情。

严禁火烤,以免致局部皮肤及软组织坏死。(来源:《高原地区冻伤32例救治体会》,付永亮等著,载于《人民军医》2001年44卷9期)

水温也会影响救援成败,水温控制在40-42摄氏度是1937年起大量动物实验与临床研究的数据结果。如果采用高温沸水,效果会适得其反。

1947年富尔曼(Fuhrman)和克里斯蒙(Crismn)以动物实验成功地再次证明42℃温水快速融化复温,对实验性冻伤有良好效果。其后又有许多实验和临床材料支持温水快速复温的效用。(来源:《局部冻伤的急救与治疗》,作者姜在福等,载于《人民军医》,1980年第3期)

“摩擦生热”的道理深入人心,也符合日常经验,但在冻伤救援中,也不要使用雪搓、手搓的方法施救。首先,这样产生的热量是极低的,其次还会伤害已冻结的脆弱组织。

复温效果判断——复温的时间约为20分钟,效果以皮肤颜色转换为准。

浸泡至冻区组织软化,皮肤颜色转化为潮红为止,时间约20-30分钟。(来源:《MEBO治疗中、重度冻伤41例临床体会》,黄耀斌等著,载于《中国烧伤创伤杂志》,2005年)

复温是失温救援的关键,也是化险为夷的步骤。当皮肤开始复苏时,会伴随剧烈的疼痛,同时也会有水泡出现,此时,要谨慎对待这些水泡。

水泡的出现往往会伴随一定的知觉恢复,是复温的一种标志,它们的出现代表的是伤患处恢复的开始,面对这些水泡,不必过分惊慌,正确处理即可。

回温的过程中,伤者的皮肤表面往往会出现水泡。(来源:《登山圣经》,美国登山协会著)

避免挑破水泡——针对水泡,不用擅自将其刺破,简单消毒处理后留给医院医生去处理。水泡是冻结结晶的真皮组织,如果自行挑破很容易发生感染。

复温之后的患者,伤处会出现水泡,或者皮肤恢复血色。这是并不代表了救援结束,复温后的皮肤非常容易感染,还需要送到医院进一步就医。

 

 最后一步:尽快送医

在进行关键的复温之后,更重要的是尽早送医处理。接下来患者需要在无菌环境下消除水泡,并且对伤处进行消炎处理。

在送医途中,随时保持冻伤部位的清洁干燥,使用无菌绷带包扎冻伤部位,同时服用抗菌抗炎药物。伤后保暖使用宽松织物,避免摩擦皮肤。

水泡应该用消毒剂轻轻洗净后,再用消毒敷布盖住。(来源:《登山圣经》,美国登山协会著)

撤离,服药,复温,送医,遭遇冻伤之后保持冷静,有序处理,便可转危为安。

写在最后

冻伤是一种会造成严重后果的伤痛,复温是救援最为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步骤。冻伤处理,遵循以下步骤:

下撤温暖安全地,二次冻伤不可取。

提前服药止疼痛,复温剧痛有准备。

温水浸泡缓复温,沸水火烤留遗恨。

及时送医莫惊慌,伤愈复出返山野。

冻伤是寒冷中的插曲,也极有可能治愈,不留伤痛,重返山野。

遭遇雪崩时如何避免受到伤害

冬季雪上运动让人肾上腺飙升,带来无尽的畅快,但同时也隐藏着的危机。灾难性的雪崩看似很遥远,但其实离我们很近,并且往往一触即发。据统计,全球每年至少有150人在户外运动中因雪崩罹难。那么在遭遇雪崩时如何避免受到伤害呢?今天学习啦小编整理了遭遇雪崩该如何逃生?,欢迎阅读。

如果你走入道外,选择深入人迹罕至的荒野完成一次滑雪探险,无论是野雪还是登山滑雪,都有遇上雪崩的概率。

 

 最无法预测的“白色恐怖”

在登山运动中所能面临的众多危险中,雪崩或许是最突然最无法预测的一种。往往来得措手不及,且无可逃脱。数秒之内,席卷而来的雪浪轰隆呼啸而下,所到之处的一切都将被雪掩埋,森林、道路、甚至整个城镇都会被雪所吞没。

《登山圣经》中曾对雪崩有着这样的描述:雪崩的形态多种多样,可能像缓慢的熔岩、流动的白色大水、或像时速350公里的空中乱流。

雪山上的“头号杀手”,冬季运动中的“白色恐怖”,从外界赋予雪崩的称号中,便可见其威力。

席卷而来的雪崩,破坏力极强,能够绵延数百米。但此时并非只能等着被埋,等待缺氧和失温两大死神来收割你的生命。了解雪崩的日常防护知识,懂得使用适当的雪崩安全装备,在遭遇雪崩时,可以大大提升存活几率。

 

 遭遇雪崩,该如何逃生

一旦遭遇雪崩,积雪倾泻的速度会非常快,由此形成的气流也会瞬间将人甩出去,此时需要以各种方式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存活机会。

快速往侧面跑,以避开雪崩

雪崩的速度可达每小时200千米,向下跑可能被冰雪埋住,因此,不论雪崩发生在上坡还是下坡,都必须跑向雪崩方向的侧面,试着脱离移动的雪。在雪崩抵达前跑到覆盖区域的侧面,可以有效避免波及。切勿向山下跑!

若无法避开雪崩,试着抓住一块岩石或一棵树

在小型雪崩的情况下,抓住某物可以有效帮助你撑到雪崩结束。在被雪浪冲走时,抓住某物能减慢冲击的速度,降低被埋的风险。最好努力试着抱住大的石块或结实的树木,或是把冰斧或滑雪杖插到雪里撑住。

努力保持不深陷

如果停不下来,人体比雪密度大得多,因此在被雪浪冲下山坡时极易被深埋。可采取泳姿努力划动双臂、双腿,努力保持不深陷,并尽力游到表层。

如果不幸整个人都被埋了起来,一定要记得尽量把手肘或手掌放在面前,为自己提供一个可供呼吸的空间。

留下救援线索

当雪崩的速度逐渐减慢,用力将身体顶出去,把一只手伸出雪面,这样可以大大增加搜救人员找到你的几率。

同时,一般搜救者会依据物品所在来确认受困者的方位,将一个轻量化的装备(比如手套)留在雪面上,可增加被发现的几率。

登山时如何节省体力

很多人觉得登山实在是很消耗体力,不愿意去做,那么登山时如何才能节省体力呢?今天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登山时如何节省体力的相关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登山节省体力的方法

1.少说话

很多驴友对此表示不解,说话会耗费多少体力呢?其实说话所耗费的体力是非常大的,我们说话的时候几乎所有肺部吸入的氧气都被用来供应说话,血液中的含氧量就会迅速下降。如果是大声吆喝、连续说话,耗费的体能更是巨大。

另外,背包客小编也提醒各位的是,一路滔滔不绝、废话连篇的讲话也是会容易引起别人反感的。同时,听别人在耳边不停的聒噪,也是非常浪费体力的。所以一些不必要的话还是少说或者不说,免得害人害己。

2.减少坐下休息的次数

很多登山者在上坡的时一感到疲劳,就赶紧原地坐下休息。其实这是错误的。因为等你想走的时候。疲劳的双腿,还是要消耗更多的能量来把你休息时的整个身体支撑起来。

其实休息的方法有很多种

一是可以选择树干斜靠一下,以减轻双腿的承负缓解压力。

二是选择在较高的地方坐下,最好坐在与臀部高度差较小的斜坡、石块上来休息,这样起身走的时候不会耗费很多的体力来支撑全身。

三是使用驴行专用休息法,双手扶膝盖部位支撑上身,弯曲上身成平衡桥,背部水平,让背包平稳的放在背上。

双腿弯曲,朝着上坡方向,放松全身,这样可以让肩部减轻一些负重感,缓解疲劳,恢复体力。起身的时候不要迅速抬起上身,而是在向上行走的过程中慢慢恢复到正常位置。

3.深呼吸的方法

很多驴友在上坡的时候呼吸短促浅粗,没有规律,这样只会让你越来越疲劳。上山的时候应当保持步履和呼吸适当的节奏,有意的去控制达到习惯的状态。

负重陡坡尽量做到一步一呼一步一吸,疲劳的时候加深呼吸有意略微减缓节奏,使体能随呼吸分布均匀。

4.上山时尽量把重心降低

从物理学角度很好理解,重心低不仅步子稳,也会节省体力。比如个子小的人,就比个子高的人登山节省体力。

上身略微前倾到一个适合的角度,让重力帮你登山。如果是陡坡的话,最好手脚并用,这样你会非常轻松,前面的斜坡刚好可以弥补你手臂的长度,使人可以和兽一样四肢行走,这也是非常节省体能的方法之一。有装备也可以使用手杖来达到这一效果。

 

看了“"登山时如何节省体力"”的人还看了:

1.登山活动注意事项

2.登山常识和安全注意事项

3.登山技巧和注意事项

4.20公里登山注意事项

5.登山比赛技巧

6.参加登山活动注意事项

本文Hash:d26e4beda435dc52a817eb099106228bc1896929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开心100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