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柔道简介

导读: 项目简介 历史沿革 观赛礼仪

盲人柔道是专门为视力有障碍的运动员设立的项目。比赛分为男、女个人赛和男、女团体赛。今天学习啦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盲人柔道,欢迎阅读。

项目简介

该项目使用的规则、场地、比赛形式与健全人柔道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在运动员预备动作时要提前相互提拉住对方的衣襟。这项运动的形式适合于盲人身体功能障碍的局限,易于在盲人体

育运动中推广。盲人柔道运动非常具有观赏性,充分体现了盲人运动员身残志坚的拼搏精神。有人说:“盲人柔道项目是盲人唯一可以与健全人抗衡的项目。”

在北京残奥会盲人柔道比赛中,符合国际盲人体育协会医学分级的B1、B2、B3级运动员,按照体重级别进行比赛。

 

 历史沿革

盲人柔道(英文“Judo”),是根据健全人柔道运动演变而来,是专门为视力有障碍的运动员设立的项目。

1988年,在汉城举行的第8届残疾人奥运会上,盲人柔道第一次被列入正式比赛项目,当时只有开展这个项目较早的日本、韩国等七八个国家参加该项目,并且只有男队参加了比赛。2004年,在雅典举行的第12届残疾人奥运会上,女子盲人柔道作为正式项目被列入比赛。

目前,盲人柔道运动的世界大赛除残奥会以外,还设有世界盲人柔道锦标赛,每两年举办一次。1980年国际盲人运动协会(IBSA)成立,其宗旨是组织和发展盲人的体育活动。目前,已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该组织的成员。这些国家和地区每年都举办盲人柔道锦标赛,以及各种邀请赛。 国际盲人运动协会(IBSA)的成立,积极地推动了盲人柔道运动的发展。雅典残奥会盲人柔道比赛有29个国家和地区的120名运动员参加。

2004年,雅典残奥会盲人柔道比赛中,我国女子选手薛兰梅夺得70公斤级比赛的冠军,男选手王云峰在73公斤级的比赛中名列第一。

 

 观赛礼仪

盲人柔道属于重竞技比赛项目,这项运动本身非常具有观赏性。这种人与人搏击的体育项目比单纯展示人体自身体能素质的比赛更能让观众兴奋起来。因为其中除了力量之外,还包含了大量的应用技巧;选手们除了需要具备强健的体魄,还需要有非常清晰的战术思路。观看选手如何制服对方、控制对方正是这项运动最吸引人的地方。

盲人柔道规则繁复,而且较之其他运动项目更注重选手间的礼仪。开赛前双方选手要互相致礼,比赛过程中也要遵守严格的场上规则。另外由于盲人柔道是专门为视力障碍的运动员设置的比赛项目。在比赛中选手看不到裁判员所做的判罚手势,他们主要是依靠听觉。所以在观看盲人柔道比赛时,除了为运动员加油助威以外,在裁判员宣判时要保持安静,以免影响运动员比赛。

盲人柔道的介绍

柔道在日语是“柔之道”的意思,就是“温柔的方式”。柔道部分起源于日本武士空手搏击的技术:柔术(非巴柔)。柔道通过把对手摔倒在地面而赢得比赛,它也是奥运会比赛中唯一的允许使用窒息或扭脱关节等手段来制服对手的项目。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专门为您整理好的:盲人柔道的介绍。

盲人柔道

盲人柔道是专门为视力障碍运动员所设立的运动项目。根据视力损伤程度分为3个级别,共同参加比赛。参赛的视力障碍运动员,最低标准应符合最佳已矫正视力低于0.1或视野小于20度。根据运动员的体重进行设项,分13个级别进行比赛。

盲人柔道 - 简介

1988年韩国汉城残奥会,盲人柔道男子项目成为正式比赛项目;雅典残奥会女子盲人柔道也被首次纳入正式比赛项目。1996年第四届全国残运会成为正式比赛项目。中国在1996年第四届全国残运会上将其列为全国残运会正式比赛项目。2004年雅典残奥会上,王云峰、薛兰梅分别为我国夺得男子和女子盲人柔道首枚残奥会金牌。

盲人柔道是专门为视力障碍运动员所设立的运动项目。根据视力损伤程度分为3个级别,共同参加比赛。参赛的视力障碍运动员,最低标准应符合最佳已矫正视力低于0.1或视野小于20度。根据运动员的体重进行设项,分13个级别进行比赛。男子设60公斤级、66公斤级、73公斤级、81公斤级、90公斤级、100公斤以下级、100公斤以上级;女子设48公斤级、52公斤级、57公斤级、63公斤级、70公斤级、78公斤以下级、78公斤以上级

盲人柔道 - 项目特征

盲人柔道是专门为视力有障碍的运动员设立的项目。比赛分为男、女个人赛和男、女团体赛。该项目使用的规则、场地、比赛形式与健全人柔道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在运动员预备动作时要提前相互提拉住对方的衣襟。这项运动的形式适合于盲人身体功能障碍的局限,易于在盲人体育运动中推广。盲人柔道运动非常具有观赏性,充分体现了盲人运动员身残志坚的拼搏精神。有人说:“盲人柔道项目是盲人唯一可以与健全人抗衡的项目。”
 

盲人柔道 - 历史沿革

盲人柔道(英文“Judo”),是根据健全人柔道运动演变而来,是专门为视力有障碍的运动员设立的项目。

1988年,在汉城举行的第8届残疾人奥运会上,盲人柔道第一次被列入正式比赛项目,当时只有开展这个项目较早的日本、韩国等七八个国家参加该项目,并且只有男队参加了比赛。2004年,在雅典举行的第12届残疾人奥运会上,女子盲人柔道作为正式项目被列入比赛。

目前,盲人柔道运动的世界大赛除残奥会以外,还设有世界盲人柔道锦标赛,每两年举办一次。1980年国际盲人运动协会(IBSA)成立,其宗旨是组织和发展盲人的体育活动。目前,已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该组织的成员。这些国家和地区每年都举办盲人柔道锦标赛,以及各种邀请赛。 国际盲人运动协会(IBSA)的成立,积极地推动了盲人柔道运动的发展。雅典残奥会盲人柔道比赛有29个国家和地区的120名运动员参加。

2004年,雅典残奥会盲人柔道比赛中,我国女子选手薛兰梅夺得70公斤级比赛的冠军,男选手王云峰在73公斤级的比赛中名列第一。

盲人柔道 - 场地、器材、设施比赛场地

盲人柔道的场地大小与健全人的场地相同,与国际柔联的规则要求一致。比赛场地必须设在有弹性的地板或台上,最大为16米×16米,最小为14米×14米,比赛区最大为10米×10米,最小为8米×8米,比赛必须用塌塌咪或类似塌塌咪的合适的材料铺设,颜色通常为绿色。比赛区包括1米宽的危险区,危险区通常为红色。在危险区外有不小于3米宽的安全区,比赛区与安全区四周平行。不允许两个场地共用一个安全区,两区之间间隔2米。

比赛器材

(1)比赛时,运动员所穿的柔道服应符合国际柔联的有关规定。

(2)所有B1级的运动员都必须在两个袖子的外边缝上一条直径为7厘米的红色的圈环。圈环的中心必须位于运动员肩膀以下约15厘米处。如果选手同时是聋人,则要将一条直径为7厘米的明黄色圈环置于其柔道服背部号码布的右上方。

(3)比赛者所系腰带宽度不得小于5厘米,长度须保证在绕腰一周系好后,各端仍留有20~30厘米长的富余。

盲人柔道 - 参赛运动员的分级在残疾人奥运会的竞赛组织工作中,对参赛运动员进行医学功能分级是竞赛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根据运动员的功能能力进行系统的医学功能分级,是残奥会有别于奥运会的一个重要特点。进行医学功能分级的宗旨在于维护体育的公平竞争原则,提高残疾人体育运动的竞技性和竞争性。通常情况下,在比赛之前对参赛选手进行分级鉴定。

运动员分级标准

在残疾人奥运会的任何项目中,只要涉及盲人运动员的医学功能分级,均为3个级别且级别标准相同。具体标准如下:

B1级:双眼无感光,或仅有光感但在任何距离、任何方向均不能辨认手的形状。

B2级:视力为从能识别手的形状到0.03和/或视野小于5度。

B3级:视力从0.03以上到0.1和/或视野大于5度小于20度。

运动员分级检测规定

进行医学分级检测时,测试的视力应为最佳已校正的视力。凡使用隐形眼镜或其他视力校正镜的运动员,在检测时均应配戴。

运动员只有符合具体的比赛分级要求及已设定的国际级别才有资格参加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部分根据相关规定已经进行了医学功能分级检测并获得永久分级确认资格的残奥会运动员,可直接参加竞赛而不需再接受医学功能检测的复查。但是多数的运动员需要在赛前和比赛过程中接受医学功能分级检测的初检和复检。

残奥会盲人柔道运动员视力参赛标准

盲人柔道运动员根据视力程度分为B1、B2、B3三个视力等级,三个等级共同参加比赛。参赛的视力障碍运动员,比赛按照柔道竞赛规则和盲人柔道特殊竞赛规则执行。

其他规定

盲人柔道运动员可以同时是聋人。

盲人柔道 - 竞赛规则要点执行规则

(1)执行国际柔道联合会规则。

(2)执行国际盲人柔道规则。

抽 签

(1)比赛前一天进行各级别的抽签。

(2)各代表队最多可派2名代表参加抽签。

称量体重

(1)参赛运动员于赛前2小时称量体重。

(2)在正式称量体重前1小时允许运动员使用正式称量体重的秤进行试称。

(3)正式称量体重时,点名运动员只能有一次称量机会。

(4)称量体重时,运动员必须随身携带医学分级卡片。

(5)称量体重时,检查比赛服装;每名选手应有两套柔道服接受检查。

引 导

(1)比赛开始前参赛队员的教练员将其领到比赛场的安全区外,由副裁判员将运动员领进比赛区比赛开始时的位置,在运动员腰间系好带子;比赛结束后,由副裁判员将运动员领到安全区之外交给教练员,由教练员将队员带出场外。

(2)在安全区外,在运动员比赛开始时所站的位置后面,为每个参赛者的教练员设置一把椅子。

(3)每场比赛结束后,主裁判员需要领着获胜队员到记录台检查记录表,确认正确得分。

比赛时间

(1)每场比赛男女均为5分钟。

(2)在离比赛结束还有1分钟、30秒时,计时员必须用可听得见的声音宣布“离比赛结束1分钟”、“离比赛结束30秒”。可听得见的声音指有别于比赛结束信号的声音。

适用于盲聋运动员的竞赛规则

(1)运动员由两位裁判员领进场地,两位裁判员站在主裁判员侧方行礼,然后回到各自位置。

(2)运动员到达各自位置后,主裁判员让他们举起双臂试抓握对方一次,然后将胳膊放在身体两侧。

(3)如果是B1级运动员,裁判员准许他可先将一只手搭住对方。

(4)在主裁判员宣布“开始”前,双方运动员的脚不允许移动。

(5)由于参赛运动员是盲人,所以裁判员的判决(尤其是结束时)除了做出相关的手势外,还必须作出口语判决。如比赛结果白方获胜,就应在做手势的同时要用术语判定“白方”获胜。

(6)比赛中如果运动员都是聋人,裁判员可以在运动员手掌上划写代表犯规、暂停或者取胜的符号。

(7)比赛的开始:鞠躬以后,比赛双方靠近,距离一臂长度,把各自的右手放到对方的左手上,让他们掌掌相贴(注意:右掌向下,左掌向上),主裁判员宣布“Hajime”;如果是盲聋运动员,主裁判员在双方肩膀轻拍一次,宣布比赛开始。

(8)如果喊“matte”,裁判员需要在盲聋队员的后背或肩膀上拍两次,表示暂停比赛。

(9)当一个运动员施投技或寝技成功时,主裁判员要在盲聋队员肩背上拍两下暂停比赛,然后宣布得分。

(10)eakomi(固技开始)时,正常情况下,由裁判员立即在比赛的盲聋队员的一只脚上挤压一下来表示。

(11)喊“Toketa”(固技解脱),一般情况下,是裁判员在盲聋队员脚上挤压两下来表示。

(12)当裁判员喊“sono-mama”时,主裁判员的一只手要在盲聋队员的头上,然后松开;但在裁判员喊“yoshi”(开始)之前必须放回到原来的位置,当裁判员喊“yoshi”时,立即把手从该队员的头上拿开。

(13)当队员分开时,要告诉盲聋队员得分情况,暂停比赛;主裁判员在得分运动员的手掌上写K,Y或W(K-科卡,Y-有效,W-瓦扎里),用这样的方法告诉得分队员的得分。

(14)告诉运动员员受处罚时,要拉起他的手,在手背上写一个S,C或“K”以告诉盲聋队员受罚情况。

(15)消极处罚的信号是主裁判员拉住受处罚的盲聋运动员的手,使他手掌伸直,掌心向下,然后主裁判员用手做圆形动作摩擦盲聋运动员的手掌。

其他特殊规定

(1)如果一个比赛者的柔道服不符合规定,主裁判员必须令其在最短的时间内换上符合规定的柔道服。

(2)柔道服必须洗净、干燥,不得有难闻气味;手指甲、脚趾甲必须修短;个人卫生必须达到高标准;长发须束扎起来。

(3)每个级别至少应有两名运动员参赛,如该级别少于两名运动员时则取消该级别比赛;如一个级别仅有两名运动员时,则进行一场比赛,争夺金、银牌。如果一个级别有三名运动员参赛,将采用循环赛制比赛。

盲人柔道 - 观赛礼仪盲人柔道属于重竞技比赛项目,这项运动本身非常具有观赏性。这种人与人搏击的体育项目比单纯展示人体自身体能素质的比赛更能让观众兴奋起来。因为其中除了力量之外,还包含了大量的应用技巧;选手们除了需要具备强健的体魄,还需要有非常清晰的战术思路。观看选手如何制服对方、控制对方正是这项运动最吸引人的地方。

盲人柔道规则繁复,而且较之其他运动项目更注重选手间的礼仪。开赛前双方选手要互相致礼,比赛过程中也要遵守严格的场上规则。从以往比赛的获胜者看来,那些获胜者不单在技巧上取胜,他们更有让对手尊重的职业品质。观众的加油无疑是对选手最好的鼓励。但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要是在一场高手对决的比赛中,丝毫没看出比赛的精彩所在,乱喊好甚至叫倒好,实在是大煞风景的一件事。倒地的选手未必就是输家,进攻猛烈的一方未必就占上风。另外由于盲人柔道是专门为视力障碍的运动员设置的比赛项目。在比赛中选手看不到裁判员所做的判罚手势,他们主要是依靠听觉。所以在观看盲人柔道比赛时,除了为运动员加油助威以外,在裁判员宣判时要保持安静,以免影响运动员比赛。

美国的盲人柔道

柔道是武功家族的运动之一,不同性格、不同民族、不同体质的人,包括残疾人在内都可以参与。以强调快步和力量的运用来摔倒对手的柔道,正在盲人和弱势群体中普及开来。

柔道起源于柔术。19世纪,一位名叫嘉纳治五郎的日本人,从柔术中吸取精华,创造了柔道。嘉纳治五郎以前的柔术教练和对手起初对他的新武术形式表示怀疑。然而,1882年,他的一位前任柔术教练来拜访他时,情形发生了变化。那天,22岁的嘉纳治五郎封住了教练的每一个步伐,再利用新创制的一系列摔打动作进行反击,他几次将教练摔倒在垫子上。对这种新颖的搏击形式佩服得五体投地后,教练对嘉纳治五郎说:"从现在起,你做我的老师,我向你学习。"

嘉纳治五郎不仅在日本普及了这项运动,还把它向全世界推广。1964年,也就是他逝世26年后,柔道成为奥运会比赛项目。随着进一步普及,柔道比赛1988年进入残奥会,从此一直保留在竞技项目中。

柔道,从俱乐部到国家级联赛,在所有技术层面上,给选手提供了比赛机会。针对男女、儿童有不同的级别划分。由于它花钱不多、终年不断、不分性别年龄,因而成了老少皆宜、喜闻乐见的运动。

训练课通常从严格的热身运动开始,包括丰富的软体操。尽管大多数盲人学员能独立进行热身锻炼,但是当活动膝关节时,明眼学员的协助还是十分有用的。

热身结束后,教练示范一个柔道摔打动作,接着要求他的学员们结成搭档,在彼此身上练习这个动作。如果课上有盲人学员,教练就会在他身上施行该动作,让他获得实地感受。然后,那学员和他的同伴结队开始练习摔和被摔的一系列重复动作。课间休息时,学员们如果得到允许较量的机会,练习通常相当激烈,这是模拟真实比赛气氛最好的方式。

在地方和全国柔道联赛中,盲人、低视力运动员和明眼人同场竞技。比赛中,明眼人并不占有明显优势,所以比赛规则很少修改。只是柔道的多种晃、遏、锁等技巧都需要在进攻者强有力地抓握对手时施展,所以在进攻前必须安全地抓握对手,这一规则的建立保证了柔道对盲人更友好。

美国的一位全盲柔道世界冠军是洛杉矶的林恩·马宁。1978年,他在一次枪击中失明。不到一年后,他开始定时参加柔道训练课,接着进入一所开设柔道课程的学院学习。1980年林恩参加柔道联赛,同明眼对手的第一场比赛以他的胜利结束。随后,在联赛的磨练中,他的进步神速,逐渐成长为一名世界级柔道健将。1988年,他代表美国队参加了汉城残奥会。在1991年荷兰举行的世界赛上,他夺得盲人柔道世界冠军,美国奥委会授予他该年度的盲人男子运动员称号。他还赢得1991年在意大利举行的盲人柔道比赛的第一个世界杯冠军。1992年在巴塞罗那残奥会上,他夺得银牌。现在林恩·马宁已经退役,在当地一家盲人协会训练盲人和低视力柔道学员。

柔道场上也不乏盲人女性的身影。加州的蒂娜·托马斯25岁开始柔道生涯,既和盲人也和明眼对手同场竞技。每当她穿上用腰带系着的两片式比赛服,走上垫子投入比赛时,她都热血沸腾,为有向社会展示盲人潜能的机会而感到自豪。

在美国,柔道在盲人中很普及,原因除了这是一项竞技运动,还有就是可以保护自己。在犯罪率居高不下的现代社会,盲人独立外出,常常成为犯罪分子袭击的目标。学会了柔道的盲人,可以大大减少受害的程度,提高生存的几率。一位盲人妇女在公共汽车站候车时,一个心怀叵测的陌生人上来搭讪,她果断使用柔道技巧,打退了那个人,保护了自己。这则故事在盲人界传为美谈。

现在,柔道作为竞技、健身、防卫完美结合的运动,在林恩·马宁、蒂娜·托马斯的倡导和许许多多盲人的实践中,正在美国盲人圈里获得更大的发展。

盲人柔道 - 中国第一枚盲人柔道奥运金牌

2004年9月19日,来自山西的王云峰19日在雅典残奥会盲人柔道男子73公斤级决赛中战胜巴西选手,获得金牌。这也是中国选手参加残奥会历史上获得的第一枚盲人柔道金牌。

现代柔道的简介

柔道(Jūdō,じゅうどう)是一种以摔法和地面技为主的格斗术。日本素有"柔道之国"的称号。柔道是日本武术中特有的一科,是由柔术演变发展而来的。在日语中是"柔之道"的意思。就是"温柔的方式"。柔道部分起源于一种古代日本武士空手搏斗的技术:柔术。柔道通过把对手摔倒在地而赢得比赛,它是奥运会比赛中唯一的允许使用窒息或扭脱关节等手段来制服对手的项目。柔道是一种对抗性很强的竞技运动,它强调选手对技巧掌握的娴熟程度,而非力量的对比。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专门为您整理好的:现代柔道。

 

 现代柔道 

 
        
        明治十年(1877年)三东京帝国大学(现在的东京大学)学生嘉纳治五郎,当时十八岁,他从健体的愿望出发,立志学习柔术。最初在天神真杨流派的福田八之助门下就学,后在同流派的矾正智处学习,随后又在饭久保恒年的起倒流派学习。经过数年努力,业艺达到很高水平。他对天神真杨流派、起倒流派,以及其它各流派进行深入的研究,不视门户之见,博采众家之长,经过整理改革,使柔术技艺理论和技术趋向完善,并制订了一套较为系统的训练方法,取消了具有危险性的动作,确立了以投技、固技、当身技三部分为主的新的柔术体系,从而使传统柔术的面貌一新而改革创造成为现代柔道运动。从此,对柔道成为具有教育性的体育项目开始了科学探讨;并使柔道在培养高尚的意志品质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日本人民出于对柔道的推崇和对自己民族文化的热爱,非常敬仰嘉纳治五郎先生,把他称为"柔道之父"。 嘉纳不仅是现代柔道运动的创造者、倡议者,也是日本著名的教育家,一位对国际体育界有重要影响的伟人。
 


 

明治十五年(1882年)二月间,嘉纳治五郎先生移居在下谷稻荷町。

永昌寺内,把专院作为道场(训练场),教授学生,开始了以柔道为中心的训练活动。这个永昌寺也就成了 "日本传讲道馆柔道"的创业地。,第一年,来学习的学生只有九名,以后逐年增加,讲道馆的影响越来越大。由于柔道吸收综合各家柔术固有之长。又有可供比赛的规范可寻,所以它不仅仍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自卫技能,而且是一项引人入胜的体育运动;不但可以增强人们体质,而且有益于精神锤炼,可以提高人的警觉、应变能力,加强自信心和意志力。

柔道这项运动,在日本有着十分广泛的群众基础。现在日本每年围绕着全国柔道比赛大会,要举办名目繁多的各种类型的比赛。例如,各地区的中学生(相当于我国的初中生)柔道比赛。高等学校(相当于我国的高中生)的全国比赛、全日大学生优胜赛,以及各种形式的对抗赛等。柔道在日本不仅仅是娱乐性质的体育运动,而且是学校体育的一个教学项目。这就使日本人民从少年时代起就有机会接受系统训练,为提高柔道技艺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享有"柔道之国"美誉的日本,在历届奥运会和世界比赛中,几乎每次都获得半数以上的金牌和团体冠军

柔道运动起源于日本武术的一种,即“柔术”。但实际上柔道是一种对抗性很强的竞技运动,它强调选手对技巧掌握的娴熟程度,而非力量的对比。

柔道经过近代的发展之后于1964年东京奥运会列为正式比赛项目(东道主可以选择增加一个奥运会比赛项目,日本选择了柔道),日本作为柔道的发源地在早期的确拥有优势。但是在无差别级比赛中,身高1米98的荷兰选手格辛克击败了日本三届全国冠军,从而也改变了人们对柔道的幻想式看法。

柔道,原先是叫柔术的,经过改革最后才叫柔道,柔道技法有摔法、关节技。(柔道是日本的武技)

本文Hash:a34836c1c0a01b6f3c4d24854c0bf2e36406e8d2

声明:此文由 mayle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开心100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