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道的训练方法

导读: 采用科学的训练方式是专项力量训练的主要手段

柔道(Jūdō,じゅうどう)是一种以摔法和地面技为主的格斗术。日本素有"柔道之国"的称号。柔道是日本武术中特有的一科,是由柔术演变发展而来的。在日语中是"柔之道"的意思。就是"温柔的方式"。柔道部分起源于一种古代日本武士空手搏斗的技术:柔术。柔道通过把对手摔倒在地而赢得比赛,它是奥运会比赛中唯一的允许使用窒息或扭脱关节等手段来制服对手的项目。柔道是一种对抗性很强的竞技运动,它强调选手对技巧掌握的娴熟程度,而非力量的对比。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专门为您整理好的:柔道运动训练方法。

 

 采用科学的训练方式是专项力量训练的主要手段

1、塔尖式训练方式

塔尖式练习方式的特点是负荷量大小应在85-100%之间,强度由极限递减至次极限。采用这种方法练习时,练习的组数不宜过多,一般4~5组为宜。每组练习都应尽最大努力去做,次数越多越好,即完成该重量的Rm(注:Rm是指疲劳前能按所指定的重复次数举起的最大重量如4Rm为能举起4次的最大重量。)次数,间歇时间3′~4′塔尖式练习法适用于大周期训练中准备期的前期,这时由于运动员刚刚从恢复过渡后,体力尚未陕复,因此训练的组数不宜过多。

对青少年爆发力的练习,—般采用金字塔训练法中的塔身式练习法,强度80%~60%,即大中强度,且呈递减趋势,组数在5-6组为宜,每次练习中,每个动作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每组次数应在动作速度明显减慢时停止,每组练习后,间歇2′-3′。塔身式练习法适用于准备期的中期和后期,基理与双塔式练习法相同。

2、双塔式训练方式

双塔式练习特点:强度先递增后递减,用此种方法时,组数应在8-10组为佳。双塔式练习法在强度递增期时,每组次数不宜过多,只需要做该重量Rm次数的一半即可,如果一组做的太多,就会影响后几组的极限练习,反而会收不到良好的效果,这一点尤为重要,当进入强度递减时,每组练习要完成该重量的Rm次数,每组间歇时间为2′~4′,亦可因人而定。在准备期的中期和后期,运动员的体力基本恢复正常,运动负荷就可以逐渐加大,在这期间采用双塔式力量练习法效果较好。

另外,青少年柔道运动员在进行专项力量素质训练的时候,应注以下几点:

1、准备活动充分,以免肌肉拉伤。

2、每次训练安排:训练强度与训练方式方法相互配合。

3、在每组练习后的间歇时间内,放松或按摩参与练习肌肉。

4、全部练习完后,进行全身放松,可采用两人一组相按摩的方法,促进乳酸代谢,尽可能快的消除疲劳,恢复状态。

柔道运动的训练方法有哪些

柔道是一种对抗性很强的竞技运动,它强调选手对技巧掌握的娴熟程度,而非力量的对比。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专门为您整理好的:柔道运动训练方法。

柔道运动训练方法

重复训练法

重复训练法是一种在不改变动作结构和运动负荷数据的情况下,按照既定要求反复进行练习,练习间的间歇时间能使机体基本恢复的训练方法。重复训练法的主要功能集中体现为:通过同一动作或同组动作的多次重复,经过不断强化运动条件反射的过程,有利于运动员学习、掌握和巩固技术动作;通过稳定负荷强度的多次刺激,可使机体尽快产生较高的机能适应,有利于发展和提高柔道运动员的动作质量;通过不同类型的重复训练,可分别使柔道运动员的磷酸肌酸系统(ATP--CP),乳酸能系统(LA)(ATP—CP,LA)混合代谢系统的供能能力得以有效的发展和提高。

重复训练法的基本类型主要包括短时重复训练法、中时重复训练法、长时重复训练法三种类型。其中,短时重复训练法的特点是每次练习的负荷时间短,通常在15秒之内,负荷强度最大,一般以运动员本人所能承受的最大强度(比赛强度)为限,间歇时间充分,各组练习之间的间歇时间基本相同。练习目的是重点发展运动员磷酸肌酸系统的供能能力,肌肉收缩的速度和爆发力。中时重复训练法的特点是每次练习的负荷时间稍长,通常在1分钟之内,负荷强度与负荷时间的关系呈负相关性。负荷强度的安排一般以略低于或等于运动员本人所能承受的最大强度(比赛强度)为限,间歇时间充分,各组练习的间歇时间随着练习组数的增多而延长。长时重复训练法的特点是每次练习的负荷时间较长,通常在1——5分钟之间,负荷时间的关系呈负相关性,负荷强度的安排一般以略低于或等于运动员本人所能承受的最大强度为限,间歇时间充分,练习组数不多。

间歇训练法

这是一种练习动作结构和运动负荷强度,对间歇时间具有严格要求,以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训练的练习方法。间歇训练法受每次练习的时间和距离、练习重复的次数和组数、每次练习的负荷强度、每次(组)练习的间歇时间和间歇时休息方式的影响。

间歇训练法的基本类型主要分为三种,即极强间歇训练法,强化性间歇训练法和发展性间歇训练法。极强性间歇训练法的特点是:每次练习的负荷时间较短,通常在20——40秒之内,负荷强度控制在心率指标为每分钟180次左右,以接近运动员本人所能承受的最大强度为限,间歇时间极不充分,并以心率降至每分钟120次左右作为下次(组)练习开始时间的依据。强化性间歇训练法的特点:每次练习的负荷时间稍长,通常在40——90秒或90——180秒之内,负荷强度控制在心率指标为每分钟170次左右,负荷强度通常以略低于主项比赛是运动员本人所能承受的最大强度(比赛强度)为限,间歇时间较不充分,都以心率降至每分钟120次左右作为下次(组)练习开始的依据。

持续训练法

持续训练法是一种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较长和练习过程不中断的练习方法。持续训练法是以重点发展有氧代谢水平而提出的这种方法十分强调一次负荷运动的持续时间应该长于其他方法,一次负荷运动的持续时间,强度适中,心率平均负荷指标应在每分钟130——165次之间,持续训练法与重复训练法、间歇训练法相比,最明显的不同之处就是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长。

根据竞技运动的特点及训练的基本目的,持续训练法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短时持续训练法、中时间持续训练法和长时间持续训练法。其中,短时间持续训练的特点是每次持续练习的负荷时间约为10分钟左右,平均负荷强度控制在每分钟心率指标为165次左右,间歇时间充分,但练习组数不多,此方法是持续训练法中应用较多的一种。中时间持续训练法的特点是每次持续练习的负荷时间稍长,通常在10——30分钟之间,平均负荷强度控制在每分钟心率指标为160次左右。长时间训练法的特点是每次持续练习的负荷时间较长,通常在30分钟以上,负荷强度较低,控制在每分钟心率指标为150次左右。

变换训练法

变换训练法是一种对运动负荷、练习内容、练习形式实施变换,以提高运动员训练过程的积极性,趣味性及应变能力的训练方法。变换训练法是根据实际比赛过程的复杂性、对抗程度的激烈性、运动技术的变异性、运动战术的变化性、运动能力的多样性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灵活性的一般特性而提出的。

变换训练法的主要功能集中体现为:通过变换运动负荷,可使机体各机能产生与柔道运动项目相匹配的适应性变化,从而使之具有能够迅速进入比赛状态的应激能力,以及承受专项比赛时不同运动负荷刺激的能力。通过变换练习内容,可使运动员多种素质,运动技术,运动战术得到系统的训练和协调发展,从而使之具有实际比赛的多种运动能力和各类技术以及实际应用的灵活能力,通过变换练习形式,可使运动员在不同训练形式的作用下,高素质、高数量、高效率地完成某一训练内容和任务。

变换训练法基本类型主要分为三种:即负荷变换训练法、内容变换训练法和形式变换训练法。负荷变换训练法主要特点是通过变换负荷性质,可以发展不同类型的运动机能。通过变换负荷强度,可以发展某一运动机能的运动强度。通过负荷量,可以发展某一运动机能的持久能力。内容变换训练法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变换技术练习,可以提高不同技术应用的操作技巧。通过变换素质练习,可以发展不同肢体部位的运动机能,通过变换战术练习,可以增强不同战术应用的应用能力。形式变换训练法主要特点是通过变换方位、设备、线路和场地等形式因素,使同一训练任务在适宜的不同训练形式下得以较高质量地完成。

循环训练法

循环训练法是一种根据训练具体任务建立若干练习站(点)后,按照既定顺序、路线周而复始地依次完成每站(点)练习任务的训练方法,循环训练法是根据运动能力的多样性,运动部位的多元性,负荷性质的多重性,运动方式的多变性和运动技术的多种性等一般竞技运动项目的运动特点而提出的结构素质有:每站的练习内容,每站的运动负荷,练习站的安排顺序,练习站之间的间歇,每便循环之间的间歇,练习的战数与循环的遍数。

循环训练法基本类型主要分为三种,即循环重复法、循环间歇训练法和循环持续训练法。循环重复训练法是指按照重复训练法的要求,对各组之间和循环之间的间歇时间不作特殊规定,使机体得以基本恢复,以便全力进行每组或每循环练习的方法,它的特点是每组练习负荷度大,负荷量不大,各组和各循环之间的间歇时间充分,功能主要是发展最大力量,爆发力、速度和速度耐力,有助于提高负荷强度较大的运动技术的熟练程度。循环间歇训练法是指按照间歇训练法的要求,对各组之间的间歇时间做出特殊规定,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的状态下进行每组或每循环练习的方法。特点是每组练习的负荷强度较大,负荷量较大,各组和各循环之间的间歇时间不充分,它的功能主要是发展乳酸能供能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速度力量、力量耐力、速度耐力以及身体抵抗疲劳的能力。循环持续法是指按照持续训练法要求,用较长的时间,各组之间和循环之间不安排间歇时间,特点是每组练习负荷量较大,负荷强度不大,但是组数或循环遍数较多。这三种循环法的组织形式共有两类,即流水式循环和轮换式循环形式,其中流水式循环形式是指建立若干练习点后,运动员按一定的顺序,一点接一点地周而复始的进行单个练习。轮换式循环形式是指建立若干练习点后,将运动员和练习点分成相等组数的若干组,每组运动员开始相应地各在一组练习站中练习,然后在规定的要求下,依次轮换练习组。

比赛训练法

比赛训练法是指在近似、模拟或真实、严格的比赛条件下,按照比赛的规则和方式,以提高训练质量为目的的训练方法,基本结构是由比赛规则、比赛环境、比赛方式、比赛负荷、比赛间歇时间等因素组成。

比赛训练法的基本类型主要分为:教学性比赛法、模拟性比赛法和检查性比赛法。

教学性比赛法是指在训练的条件下,根据教学的规律或原理,专项比赛的基本规则或部分规则进行专项练习的训练方法。特点是可以系统地提高单项技术各个环节衔接的质量和各项技术之间串联的质量,可以反复进行旨在解决比赛过程某一薄弱环节的训练。

模拟性比赛法是指在训练的条件下,模拟真实比赛的环境和对手,并严格要求按照比赛规则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特点是可以有预见性地根据真实对手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练习;可以有预见性的根据真实比赛的实际环境进行仿真性训练。

检查性比赛法是指在真实的比赛条件下,严格要求按照比赛规则和规程,对赛前训练过程的训练质量进行检验的训练方法。特点是可以客观地检验运动训练过程的训练质量,可以有效地提供改进训练工作的反馈信息。

高原训练法

高原训练法是指利用自然环境中空气中氧含量较少的高原地带进行系统训练的过程。高原训练法是指利用高原地带空气中氧含量较少的自然环境旨在发展有氧耐力、无氧耐力、力量耐力所采用的方法。普遍认为高原训练法的基本结构主要由海拔高度、训练过程、进出时机、训练手段、负荷性质、恢复手段和组织方式等基本因素组成。

根据每海拔高度划分的相对标准,高原训练法的基本类型主要分为三种,即超高原、准高原和亚高原训练法。

超高原训练法是指在海拔高度为2400——3000米之间的高原地带进行训练的方法。由于海拔较高。自然条件较差,空气含氧量较少,气候干燥多变,高原反应明显,因此,它的特点是海拔相对很高,训练适应发生较晚,训练过程相对较长,负荷性质纯属耐力,负荷强度相对较低,训练手段平稳持续,机体恢复相对较慢。

准高原训练法是指在海拔高度为2000——2400米之间的高原地带进行训练的方法,由于海拔高度适中,自然环境相对尚可,空气中氧含量浓度较少,气温略低而相对稳定,高原反应相对一般,因此,它的特点是每海拔高度相对适中,训练是应发生较早,训练过程相对缩短,负荷性质多样,负荷强度相对较高,负荷量相对较大,机能恢复相对较快。

亚高原训练法是指在海拔高度为1800——2000米之间的高原地带进行训练的方法。由于海拔高原高度相对不高,自然环境相对较好,空气中氧含量相对较大,气候、气温相对适宜,高原反应相对较低,因此,它的特点是海拔高度相对较低,训练适应发生较快,训练过程时间较短,负荷性质多样,负荷强度相对更高,负荷量相对更大,甚至可按低海拔平原环境安排运动负荷,机体机能恢复相对更快。

柔道比赛的犯规行为

运动员有犯规行为或是超出比赛区,根据情节轻重受到“指导”(不扣分)、“注意”(失去一个yoko)、“警告”(扣半分)、“取消该场比赛资格”(一本犯规)的处罚。运动员在一场比赛中,受到两次警告,就取消该场比赛资格,判对方获胜。最为严重的犯规是一本犯规,但在判罚前,裁判需与边裁商定。

不可击打对方,不可用头、肘、膝顶撞对方,不可抓对方头发及下部。用手、脚、腿或胳膊击打对手的脸部是绝对不允许的。除了肘关节外,不许对其他关节使用反关节的动作。任何可能伤害对方颈椎或脊椎的动作均被禁止。此外,在比赛中防守过度,被对手推挤出比赛区域或故意躲避对手,给对手造成危险都属于犯规。

超出比赛区域指的是柔道选手身体的任何部分超出了比赛区域。如果参赛一方将另一方摔出,而本身由于失去重心而跌出场外,则按照被摔选手的落地时间来判断其是否犯规:被摔选手若先着地,则不算犯规,反之,算犯规。在比赛中被对手用合乎规则的动作摔出场外则不属犯规。

不可以抓对方腰部以下,否则立刻被罚出场外。

柔道禁止击打,不许用头、肘、膝顶撞对方。除了肘关节外,不许对其他关节使用反关节的动作。不许抓头发和生殖器。任何可能伤害对方颈椎或脊椎的动作均被禁止。运动员有犯规行为或是踏出比赛区,根据情节轻重受到“指导”、“注意”、“警告”、“取消该场比赛资格”的处罚。运动员在一场比赛中,受到两次警告,就取消该场比赛资格,判对方获胜。

柔道比赛的服装

在练习和比赛柔道时,必须赤足穿柔道衣进行。柔道衣分为上衣、下衣(裤子)、腰带。上衣的长度要求遮盖住臀部,袖子长度要求稍微超过前臂的中部,袖口和前臂最粗的部位有5公分以上的空隙。下衣的长度要求稍微超过小腿的中部,裤腿和小腿最粗的部位必须有7公分以上的空隙。

腰带,为了防止上衣散开,要打结束紧。结的两端须余有15公分的长度。比赛时,双方运动员要系不同颜色的标志带。 柔道衣各部位的名称,有左里领、左前领、左里袖、左中袖、前腰带、左横带、左袖口、左内裆、裤腿口、左横 领、后领、左后带、后腰带等。 右面各部位名称与左面相同, 只是有左、右之分。

猜你喜欢:

1.柔道的技术动作

2.柔道基本动作

3.柔道奥运比赛规则 

4.柔道增加握力的训练10种方式

5.学习柔道的好处

柔道训练方法

柔道是一种很好的防身手段以及锻炼方式,对于很多人来说其实也应该都是有所耳熟的,柔道经常和散打进行对比,其实两种是完全不同的体系,一柔一刚,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些关于柔道的相关知识。

柔道是什么

柔道(Jūdō,じゅうどう)是一种以摔法和地面技为主的格斗术。日本素有“柔道之国”的称号。柔道是日本武术中特有的一科,是由柔术演变发展而来的。

在日语中是“柔之道”的意思。就是“温柔的方式”。柔道部分起源于一种古代日本武士空手搏斗的技术:柔术。柔道通过把对手摔倒在地而赢得比赛,它是奥运会比赛中唯一的允许使用窒息或扭脱关节等手段来制服对手的项目。

柔道是一种对抗性很强的竞技运动,它强调选手对技巧掌握的娴熟程度,而非力量的对比。

1964年柔道成为奥运会比赛项目,而1992年柔道再次被纳入奥运会项目,目前奥运会共计设立了14块金牌,是仅次于摔跤的奥运会格斗项目。

柔道具有悠久的历史,国内有人说浙江人陈元赟于公元1638年去日本创建柔术,日本人学到了其中的踢、打、摔、拿等技术,结合本国武术和本国国情以及外国武术形成了新的流派,然而国际上无人赞同。1882年,被誉为“柔道之父”的日本东京帝

“柔道之父”嘉纳治五郎国大学学生嘉纳治五郎综合当时流行的各派柔术的精华,创立了以投技、固技、当身技为主的现代柔道,同时创建了训练柔道运动员的讲道馆。

从日本战国时期到德川时代(公元十五世纪到十六世纪),一直把柔道称为柔术或体术。所用的柔道这个一名词,是由“日本传讲道馆柔道”简化而来的。

柔道的起源

柔道的历史非常古老要了解它的起源是件复杂的事。在柔道各流派的著作中。有各种各样的说法。一种传说是:在垂仁天皇时期(公元前29年继位,野见宿弥和当麻蹴速二人进行了一次有名的格斗 。

他们的格斗是用拳脚和角力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的。此后,一些人吸取了其中角力的技术, 发展成为的相扑运动;另一些人总结了格斗中搏击方面的经验,发展成为柔术,进而演变成为柔道这种体育运动形式。

据记载,最早的流派是天文元年(1532 年)六月创始的竹内流派;接着在丰臣末期(约1590年)兴起了荒木流派;德川家光时代(1623年)以后,又出现了梦想流派、制刚流派、吉同流派、直心流派、良移心当流派、天神真杨流派、起倒流派、涉川流派等。

创始柔道初期,嘉纳治五郎就先后创办了《国士》、《运动界》、《柔道》等刊物,解说柔道的技术,宣传柔道的目标,请名人撰写专论,在讲道馆柔道后援会的成员中,政界、军界、实业界人士比比皆是。

他们认同柔道是培养时代有为青年的有效途径。

讲道馆始终以在校学生作为重点培养对象,这是非常明智的。1883年,嘉纳治五郎在东京的学习院设柔道场,亲自指导;1887年在东京帝国大学、海军学校设柔道场。

转瞬间东京各学校中形成练习柔道的风气。嘉纳治五郎主政的弘文学院、东京高等师范学校,柔道运动开展得更加出色。嘉纳治五郎还派入室弟子到其他大中学校传授柔道。

这些毕业生走向社会后,几乎都成为军警界、实业界、金融业的中坚力量。他们有社会地位,有经济实力,对柔道有感情,作为后援,成为柔道发展的有力支撑。

柔道基础教学

1.站立的基本姿势

站立的基本姿势是指运动员在站立状态下进行角斗时所采用的姿势,根据站立姿势的不同可以分为自然站立姿势、左站立姿势和右站立姿势。

(1)自然站立姿势

两脚开立,两脚间距离基本与肩同宽,脚尖向前,两腿屈膝降低重心。

(2)左站立姿势

左脚在前、右脚在后斜向开立,两脚间距离约等于肩宽,双膝弯曲降低重心。

(3)右站立姿势

右脚在前、左脚在后斜向开立,两脚间距离约等于肩宽,双膝弯曲降低重心。

2.受身

所谓受身就是在摔倒时的自我保护技术,目的是为了减少摔倒时所产生的冲击,保护自己。根据投摔技术的不同分为前受身、后受身、侧受身和滚翻受身。

(1)前受身

①初级练习的方法

双膝跪地状态,两前臂向内成八字状,掌心向下,手指自然并拢,两虎口相对,置于胸前,收腹绷腰,上身挺直,向前扑倒,锁紧腕关节。手掌与前臂形成一体与垫子接触并于两膝合力支撑身体,胸、腹部不要接触垫子

②逐步提高的方法

两腿横向分开的半站立状态,两前臂向内成八字状,掌心向下,手指自然并拢,两虎口相对,置于胸前,收腹绷腰,身体挺直,向前扑倒,锁紧腕关节。手掌与前臂形成一体与垫子接触并于两脚尖合力支撑身体,胸、腹部不要接触垫子。

③最终的练习方法

自然站立状态,两前臂向内成八字状,掌心向下,手指自然并拢,两虎口相对,置于胸前,收腹绷腰,身体挺直,向前扑倒,锁紧腕关节。手掌与前臂形成一体与垫子接触并于两脚尖合力支撑身体,胸、腹部不要接触垫子。

(2)后受身

①初级练习的方法

全蹲状态,双臂环抱双膝,身体重心后移,臀部靠拢脚跟,同时含胸、收腹、收下颌、目视自己小腹。随着身体后仰,两臂向身体两侧斜向挥动,两臂与身体的夹角为45。。掌心向下,手指自然并拢,两虎口向内,锁紧腕关节,手掌与前臂形成一体。臀部、腰部、背部依次着垫子并顺势向后滚动,在身体与垫子接触的同时击打垫子。

②逐步提高的方法

半蹲状态,双臂前平举,两腿屈膝下蹲降低重心,臀部向脚跟靠拢,同时含胸、收腹、收下颌、目视自己小腹。随着身体后仰两臂向身体两侧斜向挥动,两臂与身体的夹角为45。

掌心向下,手指自然并拢,两虎口向内,锁紧腕关节,手掌与前臂形成一体。臀部、腰部、背部依次着垫子并顺势向后滚动,在身体与垫子接触的同时击打垫子。

③最终的练习方法

自然站立状态,两腿屈膝下蹲降低重心,两臂随身体重心下降,向上抬起成前平举,臀部向脚跟靠拢,同时含胸、收腹、收下颌、目视自己小腹,肢体后仰两臂向身体两侧斜向挥动,两臂与身体的夹角为45。

掌心向下,手指自然并拢,两虎口向内,锁紧腕关节,手掌与前臂形成一体。臀部、腰部、背部依次着垫子并顺势向后滚动,在身体与垫子接触的同时击打垫子。

①初级练习的方法

全蹲状态,双臂前平举,右(左)腿支撑身体重心,右(左)手腹前,左(右)腿向前探出,左(右)臂随左(右)腿的探出自体前摆向身体右(左)侧前臂自然弯曲甩向右(左)肩位置,同时含胸、收腹、收下颌目视自己小腹。

肢体向左(右)侧倾倒,左(右)臂自右(左)肩位置经胸腹前向倒地方向斜向挥动,左(右)臂与身体的夹角为450。掌心向下,手指自然并拢,虎口向内,锁紧腕关节,手掌与前臂形成一体。体侧触垫,在身体与垫子接触的同时击打垫子。

②逐步提高的方法

半蹲状态,双臂前平举,右(左)腿支撑身体重心,右(左)手腹前,左(右)腿向前探出,左(右)臂随左(右)腿的探出自体前摆向身体右(左)侧前臂自然弯曲甩向右(左)肩位置,右(左)腿屈膝下蹲降低重心,臀部向脚跟靠拢,同时含胸、收腹、收下颌目视自己小腹。

肢体向左(右)侧倾倒,左(右)臂自右(左)肩位置经胸腹前向倒地方向斜向挥动,左(右)臂与身体的夹角为45。。掌心向下,手指自然并拢,虎口向内,锁紧腕关节,手掌与前臂形成一体。体侧触垫,在身体与垫子接触的同时击打垫子。

③最终的练习方法

自然站立状态,右(左)腿支撑身体重心,右(左)手腹前,左(右)腿直腿抬离地面,左(右)臂随左(右)腿的抬起自体前摆向身体右(左)侧前臂自然弯曲甩向右(左)肩位置,右(左)腿屈膝下蹲降低重心,臀部向脚跟靠拢,同时含胸、收腹、收下颌目视自己小腹,肢体向左(右)侧倾倒,左(右)臂自右(左)肩位置经胸腹前向倒地方向斜向挥动,左(右)臂与身体的夹角为45。

掌心向下,手指自然并拢,虎口向内,锁紧腕关节,手掌与前臂形成一体。体侧触垫,在身体与垫子接触的同时击打垫子。

(4)滚翻受身

①初级练习的方法

跪射姿势状态,左(右)腿屈膝在前右(左)膝跪地在后,双臂前平举,手指自然并拢,双手虎口相对,身体前移双手接触垫面,头部朝身体右(左)侧转动,同侧脸朝向垫子,双腿蹬直使膝关节离开地面并使身体重心向前移动,随前移方向屈肘经左(右)肩背向前滚动过去。

右(左)臂随滚动方向向体侧挥动,右(左)臂与身体的夹角为45。。掌心向下,手指自然并拢,虎口向内,锁紧腕关节,手掌与前臂形成一体,在身体与垫子接触的同时击打垫子。体侧触垫,左(右)臂置于腹前。

②逐步提高的方法

斜向站立状态,左(右)脚在前,右(左)脚在后,手指自然并拢,双手虎口相对,双腿弯曲,身体前探,双手接近垫面,头部朝身体右(左)侧转动,同侧脸朝向垫子,双腿蹬直使身体向前移动。

双手接触并撑垫子,然后屈肘经左(右)肩背向前滚动过去,右(左)臂随滚动方向向体侧挥动,右(左)臂与身体的夹角为45。

掌心向下,手指自然并拢,虎口向内,锁紧腕关节,手掌与前臂形成一体,在身体与垫子接触的同时击打垫子。体侧触垫,左(右)臂置于腹前。

③最终的练习方法

自然站立状态,左(右)脚前进一步双手随出,形成左(右)脚在前,右(左)脚在后的斜向站立状态,手指自然并拢双手虎口相对,双腿弯曲身体前探双手接近垫面。

头部朝身体右(左)侧转动,同侧脸朝向垫子,双腿蹬直使身体向前移动,双手接触并撑垫子,然后屈肘经左(右)肩背向前滚动过去,右(左)臂随滚动方向向体侧挥动,右(左)臂与身体的夹角为45。

掌心向下,手指自然并拢,虎口向内,锁紧腕关节,手掌与前臂形成一体,在身体与垫子接触的同时击打垫子。体侧触垫,左(右)臂置于腹前。

柔道的战术训练

战术是根据比赛双方的具体情况,正确的分配力量,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所长,限制对方的特长,而采取合理有效的策略与行动而战胜对方。

战术训练是运动训练中的重要内容,一个运动员的比赛成绩,除了取决于身体训练、技术训练、心理训练水平以外,还取决于战术训练水平。

战术的作用在于把运动员以获得的身体、技术、心理等训练成果,根据比赛双方的具体情况综合运用与发挥最有效最大的战斗。

在对抗性项目中,比赛双方始终贯彻着发挥与反发挥,制约与反制约的剧烈斗争,双方为了力争主权,总是一方为图发挥自己的技术特长,测量自己的弱点。

同时又要努力去限制对方的特长,扩大对方的弱点,这些意图是通过战术的合理行动,抑彼之长,使敌方之短而实现。

现代柔道比赛日趋紧张剧烈,对抗拼搏越来越凶,有时比赛双方实力在旗鼓相当,势均力敌的情况下,正确运用战术,减少体力消耗,减少劳动,对夺取比赛的胜利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在这种情况下,比赛胜败往往取决于战术的运用。

战术是在一定的身体条件、技术条件、心理条件的基础之上行成的。反之,技术的形成是与运用对身体、技术、心理等也有促进作用。战术运用是一种“斗智”过程,这就必须会促进运动员致力和心理的发展。

(1)熟悉对手:由于每年比赛均是打同一个级别,对对手的长处和缺点都比较了解,所以在比赛前就制订好了比赛的战术,如知道对手耐力比自己差,则一上场就连续进攻,迫使对手疲于招架,体力消耗很大,这样自己就占据了主动。

(2)不熟悉对手:对手今年刚参加这一级别的比赛,或是从低一级升上来,或是从高一级降到这一级别的,由于对对手的情况不太了解,只能在比赛上场之前的准备活动中和即将上场比赛时观察对手。

由于柔道比赛是两个人的直接对抗接触,一般在比赛开始后的30秒左右就能大概了解对手的基本情况。如对手是技术型而力量不大,或是力量型等,此时则依据“发挥自己的特长,限制对手特长”的原则来制订战术。

战术的实质就在于使运动员能在柔道比赛中依据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运用自己平时训练中所练就的各项技能,最有效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去战胜对手。

就一场柔道比赛来说,一般所实施的战术应结合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1)结合身体素质优势采取的战术:如果自己在力量、速度、耐力等身体素质方面占有优势,则可制订和实施能够发挥自身优势的战术。

(2)结合技术优势采取的战术:充分发挥自己技术好的优势,善于捕捉和创造战机。

柔道战术训练的目的是培养运动员的战术意识,促进其专项智能的发展,使运动员能够在比赛中熟练运用所掌握的各种柔道技术。

猜你喜欢

1.柔道运动的训练方法

2.柔道增加握力的训练10种方式

3.柔道技术训练法

4.柔道技术练习方法

5.柔道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

6.练柔道的方法有哪些

本文Hash:fc54a93e6cb7ac6028c200511163b92d0528631b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开心100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