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十三桩练习方法

导读: 太极十三桩 1.无极桩 2.太极桩 3.伏虎桩 4.推山桩 5.托塔桩 6.四象桩 7.贯顶桩 8.托抱桩 9.托天桩 10.三体桩 11.两仪桩 12.七星桩 13.五行桩

太极十三桩是太极拳内功功法,是一种保持一定的身体姿势、神意保持于一定的状态、静止站立的练习方法。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太极十三桩练习方法,欢迎阅读。

太极十三桩

1.无极桩

无极桩又称为自然桩,是太极拳内功重要的桩法之一,被历代拳家认为是太极拳的根基。拳理说:“太极者,无极而生也。”练习此桩时身体处于高度放松的状态,意形合一,阴阳相调,无形无象,是一种平衡和谐的内在运动。经常坚持站无极桩,能收到培养元气,放松身体,稳固身体重心,端正身体姿势,增强腿部力量的作用和健身强体的功效。

 

 2.太极桩

太极桩也称为三圆桩,又称浑圆桩。是太极拳桩功中重要的内功桩法之一。经常站太极桩,能收到端正身体姿势,增强腿部力量,稳定身体重心,增强两手劲力,提高听劲的能力作用,收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3.伏虎桩

伏虎桩又称按球桩,是太极拳常用的内功功法之一。经常站伏虎桩能收到端正身体姿势,增强腿部力量,稳定身体重心,增强两手之内劲和两手的听劲能力,收到健身强体的功效。

 

 4.推山桩

推山桩又称朝阳桩,是太极拳重要的内功桩法之一。经常站推山桩,可稳固根基,增长功力,提高两手听劲能力,收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5.托塔桩

托塔桩又称大字桩,是太极拳重要的内功功法之一。经常站托塔桩,能稳固根基,增长两腿两臂的力量,使身体放松,姿势端正,收到健身强体的作用。

6.四象桩

四象桩也称四向桩或称为侧推桩,是太极拳内功重要的功法之一。经常站四象桩,能稳固根基,增长两腿两臂的力量和周身的整劲,使身体高度放松,端正姿势,提高两手听劲的技能,收到健身强体的功效。

 

 7.贯顶桩

贯顶桩也称为罩顶桩或上合桩,是太极拳内功重要的功法之一。经常站贯顶桩,能稳固根基,增长两腿的力量,可使丹田之气充盈,全身高度放松,起到健身强体的效用。

8.托抱桩

托抱桩又称养丹桩,是太极拳内功重要的功法之一。经常站托抱桩,能稳固根基,增长腿部的力量,使丹田内气充盈,收到健身强体的功效。

9.托天桩

托天桩是太极拳内功重要的功法之一。经常站托天桩,能稳固根基,舒展身体筋骨,使身体内气周身畅通,可收到健身强体的功效。

 

 10.三体桩

三体桩又名虚步桩,也称手挥琵琶桩,是太极拳内功重要的功法之一。经常站三体桩,能稳固根基,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和身体对于虚实的感应,增长劲力;强化两手的听劲能力,起到健身强体的作用。

11.两仪桩

两仪桩又称阴阳桩,也称托按桩,是太极拳内功重要桩法之一。经常站两仪桩,能稳固根基,增强两手内劲及两手的听劲,收到健身强体的效果。

12.七星桩

七星桩是太极拳内功重要的功法之一。经常站七星桩,能稳固根基,使内劲透出体外,增强功力,收到健身强体的功效。

13.五行桩

五行桩是太极拳及太极推手中最为重要的内功功法,是一种不弓不马,介于弓马之间的,取其两者之优,去其两者之劣的桩法。也是太极推手的基本间架。它把人体各部按照太极推手的要领,安排成一个圆满完整的姿势,整个太极推手都不能离开这个桩势的基本法则。在推手过程中,尽管动作千变万化,但步子和要领都离不开五行桩。所以有“万法不离其宗”之说。经常站五行桩,能贮劲蓄力,增长功力,稳固根基,有利于发劲,有利于攻防,更有利于健身强体。因此,五行桩是太极推手最重要的功夫,是太极拳推手基本间架,推手中万变不离五行桩势,否则架散劲散。劲散则不稳,必败也。故有“万变不离五行桩”之说。

在练习时,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选取其中的1—2个桩式或几个桩式坚持不懈地练习,定能收到预期的效果。不要今练这个桩法,明练那个桩法,虽然都练了,但却收不到较好的效果。这也练,那也练,难以保证练习时间,难以达到练习强度。当然,若是时间充足的话,多选练几个桩法也是可行的。

太极桩法相关文章:

1.太极桩功要点 太极桩练习方法

2.太极拳基本功站桩有哪些练习方法

3.太极桩治疗痔疮

4.太极拳松柔五境界 如何练松柔

5.练太极拳的四个方法

三种练习李氏形意太极五行拳的方法

传统太极拳门派众多,各派既有传承关系,相互借鉴,也各有自己的特点,呈百花齐放之态。练习李氏形意太极五行拳有三个过程,也可以说是三种方法,只有经过这三种方法的训练,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地刻苦用功才可能提高至形神合一的阶段。下面学习啦小编为大家介绍三种练习李氏形意太极五行拳的方法,欢迎阅读学习。

三种练习李氏形意太极五行拳的方法

一、基本方法:用松柔劲学拳

初学拳应重点掌握姿势要领,内外放松,减少不当用力,学好基本动作,使三型三法(手型、步型、身型、手法、步法、身法)合度,做到式正招圆,这一方法的锻炼要点可以归纳为:松柔、连贯、圆活、姿势正确、动作整齐、进退和顺、均衡稳定七点。在这里的所谓的放松是积极的,不是漫不经心的,更是不可懈怠,是要消除拙力(僵劲),按规矩用劲,以意识贯注于练拳动作过程之中,以动作的虚实变化适度地去完成动作。在陈鑫的《拳论》中说:“沿路缠绵,静运无慌,肌肤骨节,处处开张”,所以我们在练拳初期要先动中求静,中枢神经系统、内脏器官、骨节、肌肉、皮肤同时放松,这样一来不但可以解除疲劳,还可积蓄力量、提高力量、增强耐力、加快速度并有助于提高灵敏度和对抗技巧。因为学拳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不可能一步到位,先用松柔劲,全身放松,把姿势运用圆活、连贯、正确,才不会发生姿势失中、动作僵硬、呼吸紧张、重心不稳等现象,即使有了不正确的现象发生,也便于纠正更改。

这样通过仿照和体会所学拳势,掌握身体各部分姿势要领,养成正确的定型,使拳法处处符合规矩,周身三节六合安排合体,手脚一致,不仅动作准确,上下合拍,而且要体现周身完整一致,全身各处又不可散乱松懈,做到“神气要舒展不拘,运用要圆活不滞”。初步打好基础后,就可形成暗劲,进一步求得全身协调。

 

 二、养气力的方法:用暗劲(阴劲)练拳

暗劲的用法实际上是一种慢练调气、养生、增力的练习方法,在练拳时通过紧张筋、肉,利用神经的传导浑身蓄劲,手臂出拳时,两手含劲一手前推则一手回拉;有如负重或推物而行,所使都是正反劲即阴阳劲,出拳时如顶重物,似顶动,又似顶不动,徐徐而进;向前迈步时双腿含劲,如在过踝之沉泥中行走一般,这里含有一个想象的空间和过程,意识而形随,意出而形到;前腿有踩劲,后腿有蹬劲,十趾抓地,手足运动再配合呼吸。通过暗劲练拳可不断培养力量、柔韧性等身体素质。暗劲为内含之劲,在体外用眼睛是不易被发觉的。“练之以筑其基,以壮其体,骨体坚如铁石,形式气质威严如山”,但这不是浑身紧张僵硬,而是含蓄、沉实、柔韧的。它在外观上看,柔弱无力似棉花,内实积柔而成钢条,可使全身富于弹性和韧性,手臂极为绵软而又极为沉重,全身极为轻灵而又极为稳重。

暗劲在五行拳功法中起到很大作用,它可使我们在练功过程中逐渐提高自己的内力,增强肌肉强度、耐力、骨骼硬度、支持力及五脏六腑的功能;并且可以调和内气,配合呼吸加大机体供氧量,使血脉充盈。这样练习日久,表面看来力量好像没多大,其实周身肌肉群的调动反而增加了,突出了周身完整一体性。劲力运用含而不露、蕴藏于内,提高了身体反应能力、速度、柔韧性等素质。是养生、增力不可缺少的一种练法。

三、技击实用方法:明劲(阳劲)打拳

明劲在五行拳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和暗劲始终贯穿在李氏形意太极拳的练功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练功方法之一。

明劲实际上是全身的爆发力以击打的形式发出,这种经过加强的弹性和韧性力量随时能够集中于一点在刹那间发出,由于全身的爆发力经常性的运用,使身体的肌肉弹性提高,关节韧性加强,增加了人体反应灵敏度和打击速度。

我们现在对明劲出拳做个比喻,手臂如一条有弹性的绳子,拳头好似一块绑在绳子一端的石头,石头向前抛出时,手臂松弛,当石头到位后,绳子又用自身的弹性把它拽回来。这样长期用明劲出拳不但把全身的肌肉充分加强了锻炼,而且可以把项部韧带、脊柱韧带、腰、腿、肩部的韧带都抖动开,增加了其弹性和韧性,以便使人体保持敏捷的反应速度和稳固的攻击力量。并且对颈项疾病,肩周炎及腰腿痛有一定疗效。

明劲发拳,疾速有力,动静分明,“起势如崩墙倒,落地如树栽根”,进退起落,力求轻灵稳健。拳要紧,步要稳,脚要实,发势迅猛,先松后紧,劲力饱满,使周身各部肌肉在相互摩擦抗争中得到锻炼。胸宽实腹,呼吸自然,全身肌肉张弛结合,用劲的部位要刚中有柔,快如闪电,发拳如拉弹簧,既坚实又有弹性,气势如大江泄洪,汹涌不断,连绵不绝。“练之以腾其膜,以长其筋,其劲纵横联络,生长无穷”,“顾打结合,势断劲连,劲变意连,节奏明快刚烈”。

五行拳中松柔劲是基础,暗劲起到养生的功用,明劲有技击功能。我们经常性地运用暗劲和明劲练拳,久而久之,身体上配合内气、内力就会产生一股惊人的合力,当与人交手时给对方造成伤害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这股合力是气、力、劲的高度融合,随时可以调动身体各个部位,集中力点,结合呼吸,发出攻击。但这种“动则变,变则发,快速集中,随心所欲”的劲力技巧和高度的协调技击能力是非常难练的。所以我们学拳是从一个由打基础到熟练,由熟练到精巧,逐步发展逐步提高的过程。每个学拳者要想练出一定水平的功夫,都要下一番苦功,打下扎实基础,对每一个要领,细心悟道,并体现在整个练拳实践中,才会有所得。

李氏太极拳相关文章:

1.武式太极拳的身法要领

2.武式太极拳“敷盖对吞”有哪些认识

3.郝式太极拳

太极操太极推手的不同练习方法

太极拳可以说是适合任何年龄任何人的一种运动。不管是优美的太极操还是沉稳的太极推手,甚至是格斗的太极散手。不同的太极练习的方法也不相同。下面学习啦小编整理的太极操太极推手的不同练习方法,欢迎阅读。

太极拳的五种练习方法

现在练习太极拳,不可能象过去一样,朝夕不离师父。大多数人只能通过学习班或者大伙集中在一起来学习太极拳,顶多老师给你个别指导一下要领。也有个别人缘份好的,遇上一个好老师,单独教练。目前大致有五种太极拳的练法供朋友们参考。

第一种、练习拳架。主要以锻炼身体为目的,看上去要舒展优美。确切点叫“太极操”。

第二种、练推手。主要以各种用力技巧为主。领会如何松肩、松腰、松胯,如何沉肩坠肘,如何手上不用劲而以腰为轴带动,用上周身的劲,如何引进落空,如何气沉丹田,如何棚履挤按等。

第三种、练习散手。练习拳架的过程中仔细体会每个动作的技击格斗含义,也就是说直接练习太极散手。要有相当武功底子的人练习才事半功倍。

第四种、神意气的练法。以内气运行线路为主要的练习途径,强调意念的配合。是在拳架练习到纯熟后,进入相忘境界,在意势导引下,阴阳相随的,练习方法。练习太极拳练到头脑里什么都不需要记忆,手脚的活动好象是自己在动。这种感觉既为"相忘"境界,这是天人合一的境界,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人自身的和谐.有诗云:"行拳如在白云中,人自无心拳亦同,月透白云云影白,白云明月任西东".这是第五种练习方法的开始。

第五种、先天的练法。神意气的修炼毕竟还是后天的东西。道家所谓“心死则神活”,不著任何后天意念,先天的东西自然就能出来,所谓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一定要能静下心来,才能进行这方面的修炼。

拳架谓之太极拳之毛,推手谓之太极拳之皮,技击谓之太极拳之肉,神意气谓之太极拳之骨,先天真意谓之太极拳之髓。一般来说,普通人易得其毛,性情温和者易得其皮,豪迈之人易得其肉,文人墨客多嗜好其骨,慧根深者可得其髓。

 

 太极拳对老年人有三大健身作用

太极拳活动对老年人有三大健身作用。

一、增强抵抗能力

人体健康,首先需要抵抗力和免疫力。人生存于自然界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不利于健康物质的侵袭,比如:冬季的寒流,夏季的热浪,体弱者遇冷感冒,遇热中暑,人到老年抵抗力更弱。但如果能坚持太极拳锻炼,那轻灵、柔和、连贯的各势的动作可以使身体的各部位得到充分的锻炼;深长的腹式呼吸,“气沉丹田”的运作,可加强膈肌运动,促进心、肺、肠、胃等内脏器官的机能活动;以及用意不用力的意念引导,能使人精神集中,不起杂念,能使中枢神经系统进行更好的调节。

实验证明,经常坚持打太极拳的老人,血管弹性增高,神经稳定性增强,更能适应外界刺激。一位在新闻战线工作了40多年的老编辑告诉笔者,他35岁时患了高血压、冠心病、关节炎、慢性气管炎、坐骨神经痛等6种疾病,自1988年结缘太极拳以后,不知不觉中把6种疾病“打丢了”。现在精神焕发,步履矫健,吃得好,睡得香,虽退休多年,仍受聘从事编辑工作,还当场表演了武当剑里跳起刺剑转身270℃马步藏剑的难度动作加以证明。

二、减除老年抑郁症

老年人离退休了,在岗时的热热闹闹、说说笑笑的环境没有了,伴随而来的是失落、孤独;离退休的老干部,在职时受人尊敬,离岗后受到一些“冷落”,引起心理上的不平衡。长期的焦虑、忧虎会由心理障碍引发抑郁症,是药物难以奏效的。可参加太极拳活动的老人,在练习场上可以结识许多新朋友,大家来自各行各业,聚在一起谈天说地,互帮互学,温馨的环境、舒畅的心情,再没有孤独、失落之感。许多老年朋友认为到太极拳场地进行晨练是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刻。

实践证明,人生存于社会,离不开社会,与社会距离愈远,患病率与死亡率就愈高。专家们指出孤寂忧郁不单单只是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它还具有相当大的杀伤力。参加太极拳活动,身临优美的环境,呼吸新鲜的空气,倾听古朴的音乐,伴之行云流水般的动作,恍若步入仙境。此时此刻,极有利于消除人的烦闷、焦虑、孤独和忧郁,地治疗心理障碍病症是一服千金难买的良药。

三、延缓衰老期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在当前老年人患病的归类中,除了病毒性疾病、心理障碍性疾病外,就是老年性退化性疾病。人到老年,生理机能和躯体形态都会自然衰退。人的一生,就像分明的四季,春之生长,夏之蓬勃,秋之萧索,冬之调零。但是人们可以认识规律、掌握规律、运用规律,通过科学锻炼和恰当的自我调整,是可以延缓衰老期的。

有关专家对3000多名长寿老人进行调查证明,科学用脑能延缓衰老,懒惰的人会导致早衰。习练太极拳对大脑有保护和开发作用,因打拳时思想高度集中,以意导气使大脑皮层进入保护性抑制状态。通过太极拳锻炼可以消除大脑神经的紧张疲劳,清醒头脑,活跃情绪,修复神经系统的平衡。

俗语:“人老先从腿上老。”到了老年,骨骼的含钙量减少了,骨质疏松,腰酸腿疼,行动迟缓。坚持太极拳练习,它要求立身端正,步法稳健,关节屈伸灵活,会使人养成良好的体型,锻炼出有力的下肢,培养灵活、柔韧、协调的素质,对防止衰老有积极的良好作用。

太极拳为什么有保健作用

太极拳具有强身健体、搏击技艺的双重性,尤其是它的医疗保健价值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下面将太极拳对人体各器官系统的生理影响分述如下:

1.太极拳对心脏血管系统及呼吸系统的影响:

就太极拳动作的组成来说,它包括各组肌肉、磁节的活动,也包括有节律的呼吸运动,特别是横隔运动。因此它能加强血液及淋巴的循环,减少体内淤血。肌肉的活动保证了静脉血液回流,呼吸运动同样也加速静脉的回流。太极拳的动作舒展,且要求有意识地使呼吸与动作适应,这就能更好地加速血液与淋巴的循环。

2.太极拳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我们知道,人类依靠神经系统的活动,以适应外界环境并改造外界环境。练太极拳时,首先要求精神贯注,“意守丹”,不存有杂念,即要“心静用意”。这样,在意识的支配下,人的意念始终集中在动作上,排除了大脑其它思绪的干扰,专注于指挥全身各器官系统机能的变化和协调动作,使神经系统受自我意念控制的能力得到提高。其次,练习动作需要“完整一体”,从眼神到上肢、躯干、下肢,上下不散,前后连贯,绵绵不断。同时,由于某些动作比较复杂,需要有良好的支配与平衡能力,因此要求大脑在紧张的活动下完成,这也对中枢神经系统起着间接训练作用,从而达到强化大脑的调节目的。

3.太极拳对骨骼、肌肉及关节活动的影响:

太极拳螺旋式的弧形动作使全身各部肌肉群和肌肉纤维都能参加活动,经过反复地缠绕绞转,使肌肉能拉长到一般运动所不能达到的长度,长年累月如此绞转,一张一弛,使肌肉匀称丰满,柔韧而富有弹性,并增加收缩能力。由于肌肉的收缩对骨骼的牵拉作用以及新陈代谢的加强,骨的血液供给得到改善,使骨的形态结构和性能都发生良好的变化,骨质也变坚固,这就提高了骨的抗折、抗弯、抗压缩和抗扭转方面的性能,不易发生变形和畸形。

4.太极拳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由于神经系统活动能力的提高,可以改善其他系统的职能活动,因此它可以预防并治疗某些神经系统机能紊乱而产生的消化系统的疾病(运动、分泌、吸收的紊乱)。此外,呼吸运动对胃肠道起着机械刺激的作用,也能改善消化道的血液循环。

5.太极拳对体内物质代谢的影响:

据有关资料显示,太极拳对脂类、蛋白类及无机盐中钙、磷的代谢得良好的。有报道说,老年人锻炼5~30分钟后,血内的胆固醇含量会下降,而血中蛋白含量增加,这样动脉硬化的症状也会大大地减轻。

综上所述,练太极拳是意识、动作、呼吸三者同时协调地运动,它要求“以静御动”,“虽动犹静”是合乎生理规律的。由此从医学的观点上来看,它是一种很好的医疗保健体操。

太极操与太极拳相关文章:

1.太极拳和太极操的区别

2.如何辨别太极拳与太极操的核心标准

3.太极拳的三圈理论核心

4.练习太极拳的重点 太极拳内气的表现

5.太极拳拳走低架有什么优势

本文Hash:c938a4df6ac10f05bf2bff6a366bf5c9228eb4cc

声明:此文由 梦相随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开心100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