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卧式跳高的训练方法

导读: 俯卧式跳高的训练方法 俯卧式跳高技术:起跳 俯卧式跳高技术:过竿与落地

 跳高的方法有很多,大家在学习跳高的时候,需要掌握很多关于跳高的技巧,本文就给学习跳高的同学分享了关于俯卧式跳高技术。

俯卧式跳高的训练方法

可分为 3个部分:助跑、起跳、过竿与落地。运动员助跑的角度一般为30°~50°。大部分运动员助跑距离比背越式短,常用6~9步直线助跑。为了更好地准备起跳,运动员在助跑最后4步降低身体重心,同时用脚跟落地,步长较大,步频比背越式慢。迈步时骨盆超过胸部是俯卧式技术的一个特点。俯卧式跳高在迈步时靠近横竿的是起跳腿。

俯卧式跳高技术:助跑

俯卧式跳高的助跑有两种起动方式。一种是先走两三步踏着起跑点起动;一种是踏在起跳点上站立式起动。测量助跑的步点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走步测定(同跨越式);另一种是跑步测定。即从起跳点(距横杆投影线60厘米至90厘米或一臂长)按所采用的起动方式、步数和速度,沿助跑路线的相反方向跑去,最后一步起跳脚的落地点就是助跑的起点。然后从这点向起跳点跑几次,反复校正,把距离确定下来,并把助跑的前后段做上标记。前段助跑是为了获得一定的水平速度,为下段助跑做好准备。因此,动作要放松自然,身体前倾度比一般加速跑要小。后段助跑是为了获得较高的水平速度,并与起跳动作有机的结合。后段助跑,上体接近垂直,两臂摆动加大(前摆大于后摆),帮助身体重心逐渐下降。在倒数第二步摆动腿落地时,上体基本正直,重心最低,接着迅速蹬地,起跳脚向前迈步,脚跟先着地,使上体远远落在后面。最后一步向前迈起跳腿时,两臂的摆动有两种方法:常见的是异侧臂不前摆,和同侧臂一起留在身体后面,为起跳配合做好准备。另一种方法是配合腿部动作,成一前一后的姿势,起跳腿异侧臂弯曲在体前,同侧臂接近伸直留在体后。

俯卧式跳高技术:起跳

起跳时要注意直腿摆动(也有少数运动员弯腿摆动),两臂向上摆起,全身向上挺,起跳方向应朝向横竿中央。起跳后运动员做越过横竿动作,身体与横竿平行,同时上体向起跳腿方向转体。过竿时, 全身沿身体纵轴旋转,同时起跳腿向胸部收腿,但大腿不能太靠近胸部,小腿收成90°时立即翻腿,大腿应向外侧翻转,因此髋关节需要很好的柔韧性。在一般情况下,运动员容易在这时碰掉横竿。全身越过横竿后,准备落地,落地时可单手撑地,也可双手撑地,或手和摆动腿同时落地,继而全身侧身着地。

俯卧式跳高运动员也有采用弧线助跑的,利用弧线助跑的圆周运动惯性作用更快过竿。但是有人认为直线助跑更好,因为:

①步点可以跑得很准;

②更易发挥速度。俯卧式跳高对力量、专项力量、大肌肉力量比背越式要求更高。由于运动员过竿是全身同时过竿,因此起跳时摆动腿的摆动动作比背越式大得多,过竿时间比背越式短,所以俯卧式跳法对于速度素质稍差而力量、柔韧性、爆发力好的运动员较为合适。

起跳:起跳是从助跑的最后一步,摆动腿屈膝支撑地面开始的。当助跑倒数第二步摆动腿支撑地面时,积极做跪膝送髋的动作,接着起跳腿屈膝向前,以大腿带动小腿,脚跟沿地面向前迈出,脚跟触地后,迅速滚动至全脚掌着地。落地时,膝关节要伸直,摆动腿和两臂远远落在身后,为摆腿、摆臂做好准备。当起跳腿全脚支撑地面时,摆动腿以髋带动大腿迅速向前摆出。由于前冲力及摆动腿摆动的惯性,使起跳腿膝关节被迫弯屈,象压紧的弹簧一样。当摆动腿的膝盖摆至起跳腿膝高后,钩起脚尖,直腿向前上方猛力、快速摆起,同时提腰,提肩,起跳腿迅速伸蹬地面。当摆动腿摆到最高点时,起跳腿充分蹬直,使身体离地腾起。多数人在起跳前,两臂留在身后,肘关节稍屈并向外展,然后和摆动腿同时向上方平行摆起。

 

 俯卧式跳高技术:过竿与落地

过杆和落地:起跳腾空后,要充分利用腾起的高度。当摆动腿的小腿越过横杆时,摆动腿与同侧臂顺势前伸并内旋,肩向内扣,头随着转动,使身体在杆上成俯卧姿势。接着,摆动腿和同侧臂继续前伸内旋,头下潜,与此同时,起跳脚屈膝上收,迅速扭转骨盆并翻转起跳腿,使身体绕横杆转过去。过杆后,两臂和摆动腿同时着地,顺势屈肘倒向沙坑。

俯卧式跳高训练方法

跳高的方法有很多,大家在学习跳高的时候,需要掌握很多关于跳高的技巧,本文就给学习跳高的同学分享了关于俯卧式跳高技术。

可分为 3个部分:助跑、起跳、过竿与落地。运动员助跑的角度一般为30°~50°。大部分运动员助跑距离比背越式短,常用6~9步直线助跑。为了更好地准备起跳,运动员在助跑最后4步降低身体重心,同时用脚跟落地,步长较大,步频比背越式慢。助跑的倒数第 2步和“迈步”是俯卧式跳高助跑中的关键,运动员在倒数第 2步身体重心降到最低的位置,迈步时特别强调向前送骨盆,髋关节向前的速度明显地超过胸部向前的速度。迈步时骨盆超过胸部是俯卧式技术的一个特点。俯卧式跳高在迈步时靠近横竿的是起跳腿。

俯卧式跳高技术:助跑

俯卧式跳高的助跑有两种起动方式。一种是先走两三步踏着起跑点起动;一种是踏在起跳点上站立式起动。测量助跑的步点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走步测定(同跨越式);另一种是跑步测定。即从起跳点(距横杆投影线60厘米至90厘米或一臂长)按所采用的起动方式、步数和速度,沿助跑路线的相反方向跑去,最后一步起跳脚的落地点就是助跑的起点。然后从这点向起跳点跑几次,反复校正,把距离确定下来,并把助跑的前后段做上标记。前段助跑是为了获得一定的水平速度,为下段助跑做好准备。因此,动作要放松自然,身体前倾度比一般加速跑要小。后段助跑是为了获得较高的水平速度,并与起跳动作有机的结合。后段助跑,上体接近垂直,两臂摆动加大(前摆大于后摆),帮助身体重心逐渐下降。在倒数第二步摆动腿落地时,上体基本正直,重心最低,接着迅速蹬地,起跳脚向前迈步,脚跟先着地,使上体远远落在后面。最后一步向前迈起跳腿时,两臂的摆动有两种方法:常见的是异侧臂不前摆,和同侧臂一起留在身体后面,为起跳配合做好准备。另一种方法是配合腿部动作,成一前一后的姿势,起跳腿异侧臂弯曲在体前,同侧臂接近伸直留在体后。

俯卧式跳高技术:起跳

起跳时要注意直腿摆动(也有少数运动员弯腿摆动),两臂向上摆起,全身向上挺,起跳方向应朝向横竿中央。起跳后运动员做越过横竿动作,身体与横竿平行,同时上体向起跳腿方向转体。过竿时, 全身沿身体纵轴旋转,同时起跳腿向胸部收腿,但大腿不能太靠近胸部,小腿收成90°时立即翻腿,大腿应向外侧翻转,因此髋关节需要很好的柔韧性。在一般情况下,运动员容易在这时碰掉横竿。全身越过横竿后,准备落地,落地时可单手撑地,也可双手撑地,或手和摆动腿同时落地,继而全身侧身着地。

俯卧式跳高运动员也有采用弧线助跑的,利用弧线助跑的圆周运动惯性作用更快过竿。但是有人认为直线助跑更好,因为:

①步点可以跑得很准;

②更易发挥速度。俯卧式跳高对力量、专项力量、大肌肉力量比背越式要求更高。由于运动员过竿是全身同时过竿,因此起跳时摆动腿的摆动动作比背越式大得多,过竿时间比背越式短,所以俯卧式跳法对于速度素质稍差而力量、柔韧性、爆发力好的运动员较为合适。

起跳:起跳是从助跑的最后一步,摆动腿屈膝支撑地面开始的。当助跑倒数第二步摆动腿支撑地面时,积极做跪膝送髋的动作,接着起跳腿屈膝向前,以大腿带动小腿,脚跟沿地面向前迈出,脚跟触地后,迅速滚动至全脚掌着地。落地时,膝关节要伸直,摆动腿和两臂远远落在身后,为摆腿、摆臂做好准备。当起跳腿全脚支撑地面时,摆动腿以髋带动大腿迅速向前摆出。由于前冲力及摆动腿摆动的惯性,使起跳腿膝关节被迫弯屈,象压紧的弹簧一样。当摆动腿的膝盖摆至起跳腿膝高后,钩起脚尖,直腿向前上方猛力、快速摆起,同时提腰,提肩,起跳腿迅速伸蹬地面。当摆动腿摆到最高点时,起跳腿充分蹬直,使身体离地腾起。多数人在起跳前,两臂留在身后,肘关节稍屈并向外展,然后和摆动腿同时向上方平行摆起。

俯卧式跳高技术:过竿与落地

过杆和落地:起跳腾空后,要充分利用腾起的高度。当摆动腿的小腿越过横杆时,摆动腿与同侧臂顺势前伸并内旋,肩向内扣,头随着转动,使身体在杆上成俯卧姿势。接着,摆动腿和同侧臂继续前伸内旋,头下潜,与此同时,起跳脚屈膝上收,迅速扭转骨盆并翻转起跳腿,使身体绕横杆转过去。过杆后,两臂和摆动腿同时着地,顺势屈肘倒向沙坑。

跳高的训练方法

高是一种常见的运动项目,但是大家跳高的方式方法都对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跳高的训练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跳高的基本训练

跳高是速度力量性项目,具有“快速”的技术特点,要求快速助跑、快速起跳、快速过杆。发展力量的目的也是为了提高助跑速度和起跳速度。现代跳高训练的趋势足以力量、幅度与速度有效的结合为基础,更加突出速度的作用,充分挖掘运动员速度素质的潜力。

训练任务

(1)在提高全面身体训练水平的基础上,发展和提高专项素质和专项能力。

(2)进一步发展和提高速度、力量、耐力及协调、灵敏和柔韧素质,突出速度和快速跳跃能力。

(3)巩固和熟练掌握背越式跳高基本技术,逐步改进和完善完整技术。

(4)弥补运动员个人不足之处,逐步增加适应个性和有利于个性发展的特殊训练的比例。

(5)培养稳重、沉着、自我控制能力和应变能力。

(6)参加各级比赛,逐步积累比赛经验。

跳高训练内容与方法

(1)身体训练:进一步提高全面身体训练水平,还要增加和采用与跳高专项关系密切,能直接改进和改善跳高专项技术,并对跳高成绩提高起主要作用的练习。

①进一步发展和提高速度素质。

②进一步发展和提高速度--力量。

③进一步提高灵敏、协调和柔韧素质。

④进一步发展耐力。

(2)技术训练:这一阶段要在巩固和熟练掌握背越式跳高基本技术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完整技术。随着力量训练水平的提高,进一步掌握跳高完善技术的正确用力,在不断提高用力程度的基础上,提高完成跳高技术动作的速度和幅度及效率。在逐渐提高助跑速度的前提下改进和完善助跑节奏,并使快速助跑与快速起跳紧密地衔接起来。

(3)心理训练:增强运动员的自信心,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和应变能力。

专项快速力量练习方法

专项快速力量练习主要由一些带助跑的单腿跳跃动作所组成,以发展跳高运动员的快速起跳能力。

1.助跑起跳摸高 6-8步直线或弧线助跑,以起跳腿起跳,用异侧手臂或头触悬挂在空中的物体。悬挂在空中物体的高度随着运动员训练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升高。

2.助跑跳过栏架 4-6步助跑,用单腿连续跳过纵行排列的一组栏架。运动员可左右腿交替进行,栏架高度根据运动员的训练水平而定。

3.助跑跳皮筋 4~6步助跑.用单腿连续跳过纵行排列的一组皮筋。运动员可左右腿交替进行,皮筋的高度随着运动员的训练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升高。跳皮筋练习与跳栏架练习比起来不仅安全,而且可通过升高的高度以提高练习的强度。

4.助跑起跳跳上高垫子6~8步直线或弧线助跑,以起跳腿起跳,跳上高垫子,垫子的高度应不断增加,以提高练习的效果。跳高的步点 小学或初学跳高的人,经常会在比赛时因起跳点不准,影响实际过杆高度和水平,过早淘汰令人惋惜,如何找准步点,是许多跳高者所关心的问题。跨越式跳高技术以它自然、简单、容易掌握受到中小学初学者的欢迎。跨越式助跑是采用与横杆之间夹角30-40度的直线从侧面向横杆方向跑进的,起跳点离横杆距离为60~80厘米或自己手臂的一臂距离、靠近起跑点一侧横杆三分之一处作为起跳点位置。一般助跑为6~8步。跨越式助跑丈量方法有两种,一是“反复丈量法”。也就是从起跳点开始用正常跑速向远离起跳点方向跑进,数到想跑的步数后,反复跑进数次,直到准确为止。当丈量好助跑步点后摆一个标志物作为标记。另一种方法是“走步丈量法”--走的步数二跑的步数x2-2,例:如果跑8步,则走8x2-2=14步。从起跳点开始用自己的自然步走14步,走步丈量法适用于大多数人,考虑到个体差异,应根据自己情况进行调整。

练习注意事项

(1)尽量选平坦又不过于坚硬的地面进行练习,如蹍道、土地、地板地、沙坑等。过滑的地面不宜练习。

(2)提高爆发力的练习,重复次数一般不超过10次。

提高力量耐力的练习,重复次数必须在10次以上,并尽可能增加重复次数。

(3)立定跳远动作中,从起跳到落地瞬间的几个身体相关关节的角度(8个角度),对跳远成绩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踝角、膝角、髋角的角度决定初速度的大小,角度偏大影响肌肉用力强度,角度偏小影响肌肉用力速度。

臂角的大小取决于肩部的柔韧和摆臂的速度,臂的摆动对维持身体平衡有一定作用,同时对动作幅度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前屈角、前伸角是人体的空中动作。前屈角过小使得失重感增大,迫使人体过早落地。前伸角是落地前小腿与大腿的夹角,小腿前伸会增加远度,小腿前伸越大越好。这两个角不但影响空中动作质量,对落地角也有直接影响。落地角对成绩有影响,在维持身体平衡的前提下,以落地角小为好。

猜你喜欢:

1.篮球跳高训练方法

2.打篮球跳高训练方法

3.跳高运动员训练方法

4.背越式跳高训练方法

5.练跳高的方法

本文Hash:4d9b7bb1a2bb8fd534e5ee234f28b73d9f7e4beb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开心100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