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基础之意拳断手

导读: 武术基础之意拳断手 劲力均整 三角预应 单重发力 无法即法法在无念 提顿吞吐沉托分闭 形力须归一神意不着象 身动起象外法在无念中

任何一门拳术,皆经由铁老虎演变为纸老虎之过程,如形意拳当初只有钻、裹、践三拳,后人不解其妙,遂造出五行拳。下面学习啦小编整理了武术基础之意拳断手,欢迎阅读。

武术基础之意拳断手

意拳断手模式,并不是多,而是极少,只有数式而已。然皆形简意繁,具应付范围皆是多方面的,其所运用之力,为一种立体之力,非仅点、面、线之力,如别门别派者然,此种之体力,非是一种片面方法,而实为一种发力方法,如能掌握此种发力方法,则技击之道思过半矣。

技击之法,分门别派,要皆以拳套招术为本,而拳套招术具是人之伪造,非发挥本能之学也。意拳之断手,拳套招术一概不用,是以各门各派之所长,归纳为一,所谓“无长不汇集”,“集古大成”者是也。意拳之断手,首要劲力均整,再要三角弦应,次要单重发力,更要无微不法,法在无念,最后要形力须归一,神意不着象。故意拳之断手,与别门别派之技击均不相同也,盖因其所重者在发挥人之本能活力而不在局部方法故也。

劲力均整

意拳断手,最重劲力之均整及各项力之综合运用,要做到无动不动,己身之动,无论微著,皆须是整体机械之动,一指之指动,百骸皆动,所发一指点微之力,亦是均整之力。周身之意皆到,力不论大小,动不论微著,皆不许破体发力,发力不破体,须使浑身无任何执着点,一有执着点,发力必破体,其力亦无由均整矣,且易为人所制,故发力无执,则体不破,体不破则力必均整矣,若能均整无执不破体,则对方挨着我之何处,我便以何处击之,此即“周身光芒不断”之真义也。

是故,技击断手之际,不论主动之发力与被动之接发力,在我则意无定向,无的放矢,六面支撑圆活,突击内战,何处触敌,何处惊炸,既圆活又直射,神意形力,似粘糕之妙,即在于此。如果力有执破体不均整,则不能臻此意境也。然须知力生有两,两则能一,盖反者力之用也,欲吐必吞,无吞则吐无以生,吞而不吐,则吞无以成。同理,欲上兜必下挫,欲左之必右向,前击之中必有后撑。此即神圆意方,形曲意直也。

意拳所运用之力,如炸力、旋力、惯力、杠杆力、离心力、弹簧力等,不能单独使用,实际上亦不可能单独使用。若单独使用,亦达不到均整,且成为局部片面之方法矣。各项力须综合运用,尤须借对方之力以成我之力。须知各项力都是筋肉收放与精神假想之统一,二者缺一则力不成力矣。此种均整之力,须由桩法育之,由试力体认而得之,再由断手训练而专一之。均整之力是技击之资本,断手乃是其具体之运用。力之发,非点、线、面之力,乃立体之力也,即:立劲、横劲、竖劲三者统一成体者也。故平日操练,不可偏专其一。盖立劲发必以横竖二劲为支撑,则立劲始能定向,同样,竖劲发也必以立横二劲为支撑,则竖劲始能定向,故平日必须练习三劲成体,六力错综,我身何处触敌,何处即为向敌突击之锋面,三劲成体,六力错综,锋面突击,皆是精神之集合,故断手之操练,须以意求法,而法又须存于无念,出于无意,如是才是可贵也。

三角预应

意拳之技击,非进攻性之拳术,乃自卫之术也。因此,意拳之技击专讲断手,意即:“断敌可来之手”,善守即善攻也。为此,技击时周身关节与具体面积之折叠处,皆应成钝三角形,盖三角形能产生预应力故也。对方不论拳打脚踢,我出手断其来劲,周身三角所产生之预应力,能分解彼之集中应力也,况我出手即是均整之力,彼必难敌。三角不仅具有预应力,且我所发之各项力,皆是三角遒放与精神假想之分工合作,故三角力实意拳之重要法则也。浑身上下所形成任一三角,都是一项分力点,发力和接发力,实际即是处处求得合力点。一旦求得合力,就可以代替无数分力。故须切记不使各关节拉力所产生之三角分力破坏整体之平衡,即均整之力。而须在各关节拉力之贯串中,求得每一动作的合力点,即力之均整,此即形曲意直之义也。故平日操练时,全身关节须无微不含曲势,同时,亦无关节不含放纵与开展,遒放互为者是也。因无关节不成钝三角形,且无平面积,而是斜面迎击,尤无固定三角形,而是曲中直射,故我手臂与对方手臂一接触,三角之螺旋力即轮旋不已,顺力而逆行,守中寓攻。且我周身皆为活三角,犹如一大弹簧,波动不已,柔静而惊弹,起落如水之翻浪也。三角螺旋力与三角弹簧力实自活三角出耳,故接发力时动必活三角,否则即为硬抗,抗必执着焉。如是操练,久之则自能有冲之不散、捶之不开之妙。

单重发力

任何一门拳术,步法实为关键,而步法之妙,在于形体重心之调配也。据我数十年练功与实搏之经验而论,三七步单重发力,实技击胜人诀窍也。此种发力形式,须沾其身始纵力,抽我身劲已发,否则,难得其妙。须用意支配我身全体之筋肉松和空灵,刹那间一紧,而力已运至彼身矣。如此始能松紧不滞,力断意不断,意断神犹连。枢纽稳固。此种发力方法,别门拳术得知者盖寡也,实为古代拳术之精华。我之所谓“欲复古元始者”即此类也,非单重发力,均整之力无法囫囵递至彼身也。所谓紧,即争也,所谓松即敛也,争敛致用,紧松互为。争敛松紧之关键,在于虚实相互为用。前进发力,两足重量前三后七,前虚后实,后退发力,则前七后三,前实后虚。实非全然占煞,实中有虚,虚非全然无力,虚中有实,两足非“丁”非“八”,其支撑范围一尺七八,大则滞,小则灵,以能坐裆开胯为度,前足大趾吃力,后足小趾吃力,要有植地生根之感。发力时,要利用呼吸之弹力,小腹充实,臀部力稳,坐裆提旋,稳定重心,增强两足力量,与地心争力,利用地面之反作用力,以加大力之爆炸,须记坐裆时要收敛臀部,使之成为上体的支座,稳定重心,以增加力之直射速度。如是所发之力,才能实而透,切记两足不许站在一条直线上,前足不许直线分出,后足不许直线后坐。须以三角螺旋形迂回进退,拧摆横摇,若鲸之游旋,如浪之起伏,进则能占势,退则能避锋,此即擦拉步之妙也。

发力之际,腰与裆是调节劲度、重心和增强力之均整的关键。我力运至彼身,对方因受力而产生一种反作用力,为克服此种反作用力,以控制已身之平衡,故我须使重心下降,始终下体稳固,上体虚灵。不倒翁之所以不倒,因其重心在其形体之下部故也。即使我发高拳击对方之头部,发力时亦须重心下降,断手多用退步打法,敌方出手发招,亦多用踏重穿裆之术。如敌已向我发起踏重穿裆之势,此际我须退步断其手,发力始能便当,故退步打法较之进步打法更为重要。技击断手之目的,实际即以暴力迫使敌方丧失重心,以保持我之重心,始终放在一条载七之实足上,以载三之虚足护卫之,其势如不倒翁也,不倒翁之所以不倒,一则因其重心下降,一则因其重心始终在一个点上。其重心点外之面积,当受到外力作用而改变其位置时,随时可改变为其临时的重心点。故重心点外之面积上的任何一个点都能起护卫其实际重心之作用,单重发力之奥妙,此其一也;再者弹簧力在身抱三角之情况下,非单重不能出之,只有单重发力,才能做到遍体弹簧似,使全体成为一大弹簧,此其二也;另外在我无执而彼亦无执时,所生之来回劲,非单重不能出也,此其三也。只有在单重发力之情况下,才能以同一发力动作,发生二次打击,此其四也,但须记随时调整两足虚实之比例,以控制平衡,保证力之均整,尤须切记发力时两肩不许贯劲,始能源动腰脊,劲贯四肢,力随足生,三角蓄劲,直线发力。如虚实不清,则犯双重之病,双重之病,技击大忌。学者不可不察。

无法即法法在无念

实搏不许用法,局部方法乃束缚神意之桎梏,故用法是取败挨打之道。意拳之断手,不用局部方法,不蛮用拙力。用法则无异做茧自缚,将本能活力纳入框框之中,而无由发挥。用力则己身必有执著点,犯形破体而为人所制。故断手亦是一法不立而发挥本能之学也。然后可谓无微不法,因动静皆依一定原理法则,而此种原理法则又非局部片面之方法,如别门别派之拳术者然,各项原理法则极其高明深刻,而体现此种原理法则之形式又是极平庸,形简意繁。所以,意拳之学实为极高水平而蹈平庸之学问也。

关于意拳之原理法则,昔日我曾于其他文字中有所论述,此处不再重复。然有一点再扼要重述者,即无法即是法之意。亦即道家“无为无不为”,佛家“万法皆空,即为实象”之义,盖技击不用法,不用法本身亦是法,不用法之法,实质上不同于浑击蛮打,因意拳技击唯持本能活力之自然反应,而此种活力是经过各种原理法则严格训练之触觉良能,微动亦循法。此种循法而动之本能活力,实亦成为人之条件反射生理功能矣。其动必循法,实出于无意识,实如赤子之哺乳,天趣盎然,非有意造作之行也。同一姿势,有意为之,局部方法也,操之无念,触觉良能也。

提顿吞吐沉托分闭

断手,从形迹上来讲,是截击对方所来之手,若从劲力来讲,是断对方所发之力。

依据运动生物力学,断手所用之力与物体运动时所产生之机械力相同,亦有三个特性,即:重量、方向、打击点(即作用点)。断手之目的,即断对方所来之力,实即打击力之此种特性也。上兜下坐,与地心争力。利用地面之反作用力,有拔地欲飞之势。旨在截击敌力以改变其方向,此法谓之提。蓄弹惊炸,欲止先行,行而突然中止,正中寓斜,斜中寓正,斜正互争,劲由脊发,力从足出,旨在抵消敌力之重量,或震撼敌力之源,即敌之形体,此法谓之顿。提顿为一来回劲,提为顿之来,顿为提之由也。敌我交接,我无执著,令敌也无执着,引进敌力,使之落空,旨在使敌力丧失作用点(即:打击点),此法谓之吞。吞之同时,顺敌力而逆行之,敌力已丧失作用点,而我力已至其作用点,此法谓之吐。吞吐亦为一来回劲,吞吐无间行者是也。惊弹如抛扬,支点似滚丝,螺旋力缠卷,坚涨于无形,旨在借断肢以震撼敌力之源,即其形体,此法谓之托。惊弹似粉砖,滚错叠坠,螺旋力裹拧横摇于无形,旨在令敌力改变方向,丧失作用点,此法谓之沉。敌力来势迅猛,我则不躲不闪,不丢不抗,顺其力以解其力之重量,引其力以夺其力之作用点,进步占势,退步避锋,借急促之劲作来牵动对方之重心,使敌拔根提气,这是突然的一蓄遒,此法谓之闭。接着乘对方重心不稳,而突然发力,全身炸力直射,随高打高,随低打低,手无空至,意无定向,囫囵逆体,力如炸药,触点如弹,这是突然的一发一放,此法谓之分。分闭之法,须借呼吸之弹力,始能发力透达也。

八法之运用,非心领神悟实未易有得,然于身外求之,庶手可矣。故在已身之外去求取,体认八法之妙,实为切要,见性明理后反向身外求也。八法之妙,在于操练无念,无念即本能,有念即是法,是法则精神即被束缚矣。故习学意拳欲臻化境,实非唾手可得也。

形力须归一神意不着象

昔日我师郭云深先生,一世之中曾以钻、裹、践三拳立于不败之地,暮年他曾总结一条经验,说道:“力不归一,形无所居,意无所趋,神不潇逸。故此,任你千招万术,我有一定之规”。此真千古绝唱也。钻、裹、践三拳,作成一个动作,即三种力之归一也。我青年时,曾随郭云深先生习学形意拳,每日晨,郭先生只站混元桩,将钻、裹、践三拳操练数十下。下下如气锤,观之大有震地欲鸣之感,功力实臻化境也,有见于此,故意拳所运用力虽多,接发力之法虽不一,但最后必须综合而归于一,定于一;纯于一;精于一;人之本能活力方能召之即来,来之能应,应则必验。平日操之纯一,遇敌时则能得心应手,手到人翻矣。鉴定一门拳术是否高明,要在于养生效果与技击效率而已。从技击角度看,拳术之高明在于精简。查中国古代之拳术,皆是形简而意繁,当初形意拳只有钻、裹、践三拳,八卦掌也只有单双换掌。故习学任何一门拳术,意拳也不例外,学者本人须根据个人情况对所学之拳术进行一番筛选工作。对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姿势,每一个方法,都要用“奥砍剃刀”削减一番,以求归一。姿势确为神意之代表,本能活力之所循。

身动起象外法在无念中

数十年间随我学习意拳者甚众,其中亦有佼佼者,然亦有挨打者,此何故也?凡取败挨打者,皆因其背离我平日归一之教诲焉。由此我怵然有感,我纵观中国之拳学史,发现一条规律,即任何一门拳术,皆经由铁老虎演变为纸老虎之过程,如形意拳当初只有钻、裹、践三拳,后人不解其妙,遂造出五行拳。十二形拳、杂式锤等拳套。又如八卦掌当初只有单双换掌而已,其后人亦不能解其妙,遂造作六十四掌之拳套。再如太极拳,当初只有单双缠打与击地,披身二捶而已,其后人更不能深知其妙,遂演化出百八十式。更有南北之分,杨、吴、陈、武之派,习拳者被光怪陆离之畸形拳套紧紧束缚住,其本能活力窒息得奄奄一息,形意、八卦、太极、当其初创之时亦是虎虎有生气,然何故愈演愈无生气?何故习其拳者临战却用不上拳套招术?更有甚者,何故习其拳者反被不习拳之外行以浑击蛮打所击败?盖此辈习拳者皆离精华而守糟粕,不识真老虎而只识假老虎也,一代传一代,真者日淹而伪者日兴,铁老虎遂变为纸老虎矣,我倡意拳,目的之一即是复古元始,随我习拳者,亦有不解我之苦心者,遂走上取败挨打之道,非我之罪也。我恐意拳亦遭形意、八卦、太极之灾,遂不得已,写此文字,以警后生焉。

学拳贵明理,参理须用逻辑思维;练拳力感实,试作须用形象思维。以形取意,以意赋形,由形揣其意,因意度其形,非运用形象思维难得拳之妙也。故平日练习时,须富于想象,仿生拟物,想象万千。无穷假借无穷象,似有如无,如无似有。设身处境,应钻入所想象之形象中去,以体现其神形意力,大有“吾不知蝴蝶之梦周耶?拟或周之梦蝶也”之慨,果能如是,发力始能灵活透达也。

断手之基本模式只有五式而已,由五式可以派生出若干具体打法,兹分别叙述如次:

一灵蛇惊变

此式即技击桩法也。

先谈技击桩之站式,亦即断手时之潜在预备式。内清虚而外中正,三角预应,身斜势低,重心下降,臀部力稳,两足重量前三后七,脚站六面劲,形在曲蓄,意在直射,身微摇,惯性如如也。冷眼观之,颇似西洋拳之架式,又似形意拳之虎抱颈。俱非也,此式实如儿童之玩具不倒翁。此仅就其形力而言。再言其神意,筋力空灵均整,神游于无何有之乡,既有吴汉杀妻之意,又有荆轲借头之心。然满面春风,敌纵有恶言诟骂,我亦笑容可鞠也。拳出即是祸,不畏祸。缩手即是福,不求福。既欲动手,祸福置之度外矣。意拳有两个原则,第一,不动手,第二,动则不休,不将对方置于死地不罢休。故在平日练习时,不许任意活动,一举首,一投足,皆须具技击应付之能。技击之际,既须形不倒,更须意不倒焉。

外形笨拙手藏奸心蓄杀机亦开颜

随遇不倒意灵巧后其所发意抢先

宇宙间静者恒静,动者恒动,惰性也。我身由静而动,须克服自身之恒静惰性,而使我身产生恒动之惰性。故欲动手,须先使自身进入恒动之惰性境界。处于此种境界,技击时始能得力也,察电动之机轮,其起动所耗之电流,高于其正常运转之电流,其理自明矣。故惰性如此,实即降低劲力之消耗而蓄力待发,此为技击之重要法则,亦动犹不动之妙也。

再谈技击桩法之展开式,即左右互换也,此为意拳之基本断手模式

意力闪闪卷枯叶惊赫天涯鸟飞绝

裹缠横绕云龙蟠光芒无限力如铁

运行当中,要筋络鼓荡。假想全身犹如大汽球,身体犹如悬空,唯风力是应。全身象有无数绳索牵撑,左荡则右掣,前趋则后拉,上伏则下坠,纵横皆浪力,起伏带锋棱,身动似螺旋,处处皆似滚珠机轮。对方挨我何处,何处即逆体惊炸。两手运行,无论高低曲伸抱撑,一前一后,一左一右,永须惯性如如,炸力不断。弥所弥时,处处紧跟对方动作合拍,既不丢又不抗,相机发力,于错综矛盾中求统一也。双足运行无论进退刀叉分刺,一虚一实。实足不许全然煞死,虚足不许全然飘浮。进退皆走三角螺旋形,擦地拉腿而滑行。足随手运,手进三分足进七,双足之虚实比例始终应配合适当,充分利用地面之反作用力,以加强炸力之直射速度之强度。运行当中须假想假借,体认寻求,有象中求无形,虚无中求有处(“处”字读如设身处境之处),局部中求浑噩,蠕动中求迅速,柔静中求惊炸,笨拙中求灵巧,矛盾中求统一,三角中求直线。求而有得,则可进而探讨整个技击之学也。

武术基础之基本脚功

武术,中国武术、中国传统武术,通过武化流传,以"制止侵袭"为技术导向、引领修习者进入认识人与自然、社会客观规律的传统教化(武化)方式,是人类物质文明的导向和保障。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专门为您整理好的:武术基础之基本脚功。

武术基础之基本脚功

压腿

武术基础1.正压腿

预备姿势:并步站立。

动作说明:左脚跟搁在肋木上,脚尖勾紧,上体向前下做振压动作

要点:直体向下振压,压至疼痛时,进行耗腿练习。

易犯错误和纠正方法:

(1)两腿不直

纠正方法:强调收胯、正髋,也可用手下压膝部。

(2)上体不正

纠正方法;挺胸、立腰,被压腿异侧的肩、胸部前俯,双手抱住被压腿脚掌。

教法提示:

(1)集体压腿时,统一口令进行。压至疼痛时可停住不动。

(2)压腿前先把肌肉和关节活动开,压腿后把被压腿屈膝抱在胸前,然后松开。可与控腿、搬腿、踢腿和摆腿练习交替进行。

要点:直体向下振压,压至疼痛时,进行耗腿练习。

易犯错误和纠正方法:

(1)两腿不直

纠正方法:强调收胯、正髋,也可用手下压膝部。

(2)上体不正

纠正方法;挺胸、立腰,被压腿异侧的肩、胸部前俯,双手抱住被压腿脚掌。

教法提示:

(1)集体压腿时,统一口令进行。压至疼痛时可停住不动。

(2)压腿前先把肌肉和关节活动开,压腿后把被压腿屈膝抱在胸前,然后松开。可与控腿、搬腿、踢腿和摆腿练习交替进行。

武术基础2.侧压腿

预备姿势:同正压腿,唯侧对。

动作说明:左脚跟搁在肋木上,脚尖勾紧,右臂上举,左掌附于右胸前,上体向左侧压振。

要点:立腰、展髋,直体向侧下压振。

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

(1)同正压腿

(2)上体侧振时前屈

纠正方法:支撑腿脚尖外展,被压腿一侧髋尽量前送,向里掖左肩,右臂上举并向头后伸展。

教法提示:同正压腿。

武术基础3.后压腿

预备姿势:同正压腿,唯背对。

动作说明:左脚背搁在肋木上,脚面绷直。上体后屈并做振压动作。

要点:挺胸,展髋,腰后屈。

易犯错误:两腿不直。

纠正方法:挺膝或同伴用手顶其被压腿膝部,另一手协助其上体后振。

教法提示:同正压腿。

武术基础4.仆步压腿

预备姿势:开步站立。

动作说明:右腿全蹲,左腿挺膝伸直,脚尖内扣。两脚全脚掌着地,两手分别抓握两脚外侧。

要点:挺胸、立腰、沉髋,臀部尽量贴近地面。

易犯错误:步幅太小,髋关节拉不开。纠正方法:逐步加大两脚距离。

教法提示:仆步振压时,不要太猛,以免拉伤韧带。仆步与弓步交换练习。

武术基础拳法五步拳有哪些要领

武术,中国武术、中国传统武术,是人类物质文明的导向和保障。中国武术基础拳法也有很多。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专门为您整理好的:武术基础拳法五步拳。

武术基础拳法五步拳

五步拳是中华武术中的一种优秀的基础拳术,也是学习国标武术入门之基本拳术组合套路,是中国青少年学习武术的初级必学套路。

步拳招数不多,但是却包含了武术中最基本的弓、马、仆、虚、歇五种步型和拳、掌、勾三种手型及上步,退步步法和搂手、冲拳、按掌、穿掌、挑掌、架打、盖打等手法。所以可以说是基础武术的精华结合。

通过五步拳的练习可以增进身体的协调能力,掌握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衔接要领,提高动作质量。为进一步学习汉族武术打下基础。

武术基础拳法五步拳预备姿势

弓步冲拳

成左弓步,左手向左平搂收回腰间抱拳;冲右拳。目视前方

弹腿冲拳

重心前移,右腿向前弹踢,同时冲左拳,收右拳。目视前方

马步架打

右脚落地,向左转体90°,下蹲成马步,同时左拳变掌,屈臂上架,冲右拳;目视右方。

歇步盖冲拳

左脚向右脚后插一步,同时右拳变掌向左下盖,掌外沿向前,身体左转90°,收左拳;目视右掌上动不停,两腿屈膝下蹲成歇步,同时冲左拳,收右拳;目视左拳

提膝仆步穿掌

两腿起立,身体左转。随即左拳变掌,顺势收至右腋下;右拳变掌,由左手背上穿出,手心向上。同时左腿屈膝提起,目视右手。上动不停,左脚落地成仆步;左手掌指朝前,沿左腿内侧穿至左脚面。目视左掌

虚步挑掌

左腿屈膝前弓,右脚前上成右虚步。同时左手向后划弧成勾手,右手顺右腿外侧向上挑掌。目视前方

并步抱拳

左脚向右脚靠拢成并步。同时左钩手和右掌变拳,回收抱于腰间。目视前方

五步拳顾名思义,可以在五步之内完成的一套拳法,无论是工作日程还是学习之余,都可以迅速完成,既能强身健体,又可学习身法,一举两得。

练习武术的好处

1、健体修心

武术始终让个体的心身处于不断的协调配合当中,并适当加以外在的压力进行艰苦的训练,达到与常人不一般的体质特征。如有力,强健,有毅力等。练习武术的核心就是强身健体,修心养性,陶冶情操,讲武德。

2、治安防身

武术在各种非常时期,对自保和他保有着很强的威力。通过智慧和力量的组合,可以完成特殊的除暴安良的防身任务。不仅可以有效治服坏人坏事的发生发展,还可以保全自己不受侵害。

3、锻炼意志

练武对意志品质考验是多面的。练习基本功,要不断克服疼痛关,磨练“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常年有恒,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套路练习,要克服枯燥关,培养刻苦耐劳,砥砺精进,永不自满的品质。遇到强手克服消极逃避关,锻炼勇敢无畏、坚韧不屈的战斗意志。经过长期锻炼,可以培养人们勤奋、刻苦、果敢、顽强、虚心好学、勇于进取的良好习性和意志品德。

4、丰富生活

武术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无论套路表演,还是散手比赛,历来为人们喜闻乐见。唐代大诗人李白好友崔宗宗赞他“起舞拂长剑,四座皆扬眉”。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的描绘。汉代打擂台,”三百里内皆来观“。都说明无论是显现武术功力与技巧的竞赛表演套路,还是斗智较勇的对抗性散手比赛,都会引人入胜,给人以美的享受,都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5、交流技艺

武术运动蕴涵丰富,技理相通,入门之后会有”艺无止境“之感。群众性的武术活动,便成为人们切磋技艺,交流思想,增进友谊的良好手段。随着武术在世界广泛传播,还可促进与国外武术爱好者的交流。许多国家武术爱好者喜爱武术套路,也喜爱武术散手,他们通过练武了解认识中国文化,探求东方的文明。武术通过体育竞赛、文化交流等途径,在与世界各国人民友好交往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

>>>练习武术跳跃的方法

本文Hash:82c7cd521bc1b48fd7b0bf94cd49547f1d08bb0d

声明:此文由 mayle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开心100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