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突出爪型爪法的练习 重视基本技术练习 刻苦研习劲法 力求形神兼备 指力训练
鹰爪拳在中华武术的地位不可忽略,它的练习主要在手和指力。下面学习啦小编带大家了解一下中华武术教学之鹰爪拳练习,欢迎阅读。
突出爪型爪法的练习
鹰爪拳以鹰爪手型为主,兼有拳、掌、爪。爪型是否正确直接会影响着爪法的准确使用用,同时对身体鹰形的表现也有所影响。因此,首先要练好爪型,尤其注意不要与虎爪、鸡爪、龙爪等爪型相混淆。正确的鹰爪手型应为:拇指外展弯屈,其余四指并拢,第二、第三指关节紧屈,各屈指尽力向手背方向展开,手背后张,形如鹰爪状。切忌四指分开或过于弯屈。套路中的鹰爪分为单爪、双爪、一爪一拳或一爪一掌。单爪有仰爪、俯爪、反爪、立爪、倒立爪五爪型。无论哪一种,其爪型的虎口必须是相对或同向的。一爪一拳或一爪一掌,双手爪型虎口必须相对应。这种要求是爪的技击用法所与进攻手的方向取得一致。爪型正确,技击含意才能表达的准确,才谈得上爪法合理。在套路演练中一定要遵循这一法则。鹰爪拳的爪法主要有抓、打、掐、勾、拿、搂等。要求在搏斗中抓拿对方手腕、肌腱间隙、骨连接间隙以及对方穴位要害。拳谚称:“沾衣号脉,分筋错骨,点穴闭气”.动用时出手崩打,四手抓拿,手不到位不成爪。先伸张掌指,多为八字掌,当运至对方腕部或接触身体部位后,才突变鹰爪,或抓、或拿、或勾、或掐。练习鹰爪拳既要爪法正确,连环善变,又要快速有力,劲透筋骨。因而习练中应从这两方面着手。
1、手法练习:单人进行不同方向、不同路线、不同爪法的习练,体会回手变爪的要领,熟悉各种爪法。双人喂手,一人递招,一人使用爪法,让习练者掌握变爪的时机和抓拿的准确性。
2、爪功练习可分两种:一种是静功练习,即下肢开步或各种步型站立,两手经胸部上提后分别向两侧、前、上、下做推掌,至手臂伸直处用力变爪。要求提手时提气,推掌时沉气,变爪时聚气,并使意识引导气息运行,力贯掌爪。另一种为动功练习,方法较多,如摔击沙袋、抓扣树干等,要求运气贯力,掌指坚硬有力。
重视基本技术练习
鹰爪拳除爪型、爪法外,还包括步型、步法、腿法、身型、身法、跳跃等基本技术。这些技术在符合武术动作一般要求的前提下,必须突出鹰爪拳的技法特点。下肢动作与长拳有很多相似之处,步型队弓、马、仆、虚、歇外、常出现丁步、四六步;步法则缓疾相间,轻灵稳健;腿法以低腿为主。身型要吸腰收胯、含胸拔背,以显鹰形;身法拧旋翻转、灵活展缩;平衡动作以提膝平衡、扣腿平衡为主。有下肢稳而上体缓转的盘旋动作,要求有较好的控制能力;跳跃有翻身跳、扣腿跳、腾空摆莲腿等,动作须轻灵,似鹰击长空,落地要稳中带法。基本技术的练习,一要准确熟练,方法得当;二要与手法相配合,形成完整动作。单个动作熟练后要进行组合练习,使腿法与步法、跳跃与步型等相互连接。由简单到复杂,数量由少到多,逐渐过渡到完整套路练习。
刻苦研习劲法
拳谚曰:“学拳易,走劲难。”武术的劲法因其拳种的不同而有所差别,同时劲法的好坏又是衡量一个习武者水平的高低重要因素,故历来拳家都十分重视劲法的研习。鹰爪拳由于是在模仿鹰的搏击方法基础上,吸收了擒拿手法,其劲法表见为柔中含刚,腰带肩传力贯鹰爪。动作雄健有力,腰身发劲而形于手。又因具有“出手拳掌打,回手鹰爪抓,双拳密如雨,脆快一挂鞭”的特点,手法密集快捷,劲刚脆硬。在习练鹰爪劲法时,必须与呼吸配合一致,做到“开呼合吸”、“呼发吸蓄”、“呼放吸收”,在发放刚劲时,运用短呼气速聚以显刚力。劲法在动作中也不停的变化转换,随势而异。练习中需细心揣摩体会,不断研习提高,从而达到劲势相合。
力求形神兼备
形似鹰,是鹰爪拳模仿鹰的形态所致。拳因其形而得名,动作的一招一势要表现出鹰的搏击之形。如鹰的盘旋、捕食、展翅、待兔、爪抓等。同时又要显示出鹰神,“有形无神不成拳”正是说明了神在拳术中的重要。所以,亦要神似鹰而神似的关键,在于对动作攻防含意的理解和表达。鹰爪拳要以形似为基础,以神似为精髓、从而实现形似与神似的统一。使鹰爪拳的演练,在神形兼备中给人以技击美、神形美、意境美的享受。
指力训练
鹰爪拳的指力惊人,多用于擒拿、点穴等。其指力练习方法并不神秘,但需要毅力。
首先从俯卧撑开始练习。最初练习俯卧撑先是用双掌或双拳,做时自然呼吸。或撑起时呼气,下压时吸气。做的数量视个人体质而定,可每天分组分次练习(如一次五组,每组20下,中间可稍事休息)。最初练习俯卧撑时不可勉强,力尽即可。重要的是天天练习,每天练习数量只增不减,或至少保持固定的强度。当俯卧撑可做到100以上也不觉疲劳时,便可改由双手五指做。当五指也可轻松做到100以上时,再换四指(即不用小指),四指后为三指(只用拇指、食指、中指),直练至双手中、食二指轻松做俯卧撑时即算小成(也可练习至双手食指)。
此后开始练习倒立,如俯卧撑一般练法,先是双掌,再是双手五指、双手四指、双手三指、双手二指,若能练至双手食指倒立,则为大成。此时单指即可击破木板。
在练习俯卧撑的同时,我们也要加入其它练习,如抓布袋、抓罐等。
布袋内可装黄豆、沙子、石子等。起始重量两斤,以后不断增加重量。练习时,取马步式。左手握一布袋,向上抛出,待其落下时出右手抓住,再由右手抛出,左手抓。如此反复,练至双手无力。
抓罐是用内装沙子的窄口瓷罐,双手成爪抓住罐沿,再将双臂向两侧平举,最初练习时间可五分钟,最后要练到一小时为成。练时也采用马步。
鹰爪相关文章:
1.鹰爪功的基本技法
2.鹰爪功的练习
3.尤克里里基本功的练习方法
4.鹰手拳的概述
中华武术教学之铁沙掌的练习
铁沙掌是我国已经传扬很久的掌法,今天学习啦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中华武术教学之铁沙掌的练习,希望你能喜欢。
具体练法
1.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平心静气,松静自然。两臂自然下垂,全身放松,自然呼吸两三分钟。待身心俱静,两掌变成立掌,掌心向下,两臂撑起。同时两眼似闭非闭,舌抵上腭,以鼻呼吸。吸气时双掌上提,掌心向下,掌要提至最高点;呼气时双掌下按,双脚十趾抓地,提肛。吸气时意想万物之精气自鼻吸入,贮于丹田。呼气时意想气由丹田上提,经前胸贯入双臂,注入双掌,力达指梢。如此双掌一提一按为一次,本式共做49次。
2.接上式,吸气时双掌上提至肩部,翻掌,掌心向上;呼气时双掌向前冲出,与肩同宽,意想内气由丹田经肩部贯入双掌。吸气时双掌收回,意想精气由鼻吸入丹田;呼气时双掌冲出,意想内气由丹田注入双掌。一呼一吸为一次,本式共做49次。
3.接上式,吸气时双掌收至肩部,同时双掌上翻,掌根在前,掌指向后,掌心向上。呼时双掌向上推出,意想真气贯入双掌,有力托千斤之感;吸气时意想万物之精气由鼻、头顶百会穴吸入丹田,同时双掌收回至肩部。呼气时双掌向上推出,意想真气贯入双掌。一呼一吸为一次,本式共做49次。
4.接上式,吸气时双掌收回,呼气时双掌向左右推出,意想自己在推动左右两堵墙或两块巨石。吸气时收回双掌,呼气时推出,意想真气贯入双掌。一呼一吸为一次,此次共做49次。
5.收式:吸气时双掌收回,呼气时双掌向前推出。吸气时双臂交叉向上绕环,呼气时双臂向下绕环。此时全身放松,不意守任何一处,配合呼吸绕环14次后,缓慢散步即可。
注意事项
1.练功第一年内,
铁沙掌每日坚持练功三次,早、午、晚各一次。练功有一定基础后,可改为每日练功二次,早、晚各一次。
2.每次呼气时,一定要双脚十趾抓地,同时提肛。
3.此功练习一段时间后,双手会发麻、发胀、发热,此为有气感的表现,不必惊慌,此时全身气力大增。功成后,可击人伤其脏腑而外表无伤。
铁砂掌相关文章:
1.八极拳铁砂掌药方
2.鐵砂掌和綿砂掌
3.近代武术大师李景林简介
4.地龙功的简介
传统武术教学之武术对练
传统武术现在已渐渐走上了历史舞台,武术对练是两人或两人以上,按照预定的程序进行的攻防格斗套路,分对练和集体演练两种。其中对练包括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对练等三种练法;集体演练分散手、推手、短兵三项。。下面学习啦小编到你了解一下传统武术教学之武术对练,欢迎阅读。
对练
(一)徒手对练
是运用踢、打、摔、拿等方法,按照进攻、防守、还击的运动规律编成的拳术对练套路,有时打拳、对擒拿、南拳对练、形意拳对练等。
(二)器械对练
是以器械的劈、砍、击,刺等技击方法组成的对练套路,主要有长器械对练、短器械对练、长与短对练、单与双对练、单与软对练、双与软对练等多种形式,常见的有单刀进枪、三节棍进棍。双匕首进枪、对刺剑等。
(三)徒手与器械对练
是一方法手,另一方持器械进行的攻防对练套路,如空手夺刀、空手夺棍、空手进双枪等。
集体演练
集体演练是集体进行的徒手、器械或能手与器械的演练。在竞赛中通常要求六人以上,可变换队形,图案,也可用音乐伴奏,要求队形整齐、动作协调一致。
搏斗运动是两人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斗智较力的对抗练习形式。目前武术竞赛中正在遂步开展的有散手、推手、短兵三项。
(一)散手
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使用踢、打、摔。拿等方法制胜对方的竞技项目。
(二)推手
是两人遵照一定的规则,使用棚、扳、挤、按、采、例、肘、靠等手法,双方粘连粘随,通过肌肉的感觉来判断对方的用劲,然后借劲发劲将对方推出,以此决定胜负的竞枝项目。
(三)短兵
是两人手持一种用藤、皮、棉制作的短棒似的器械,在16市尺直径的圆形场地内,按照一定的规则。使用劈、砍、刺、崩、点、斩等方法进行决胜负的竞技项目。
武术对练在强身健体的同时更要注意安全,但是小编要提醒大家学习传统武术最好有名师教学,千万不要跟着电视就去练习什么绝技啊!
传统武术教学相关文章:
1.如何学习武术
2.传统武术功力训练
3.如何打好武术基础
4.武术基本功训练方法有哪些
本文Hash:c9fc1c64da36bcb15a28aa0c3f1e1e6601d3e3af
声明:此文由 梦相随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开心100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