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练习李氏形意太极五行拳的方法

导读: 三种练习李氏形意太极五行拳的方法 一、基本方法:用松柔劲学拳 二、养气力的方法:用暗劲(阴劲)练拳 三、技击实用方法:明劲(阳劲)打拳

传统太极拳门派众多,各派既有传承关系,相互借鉴,也各有自己的特点,呈百花齐放之态。练习李氏形意太极五行拳有三个过程,也可以说是三种方法,只有经过这三种方法的训练,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地刻苦用功才可能提高至形神合一的阶段。下面学习啦小编为大家介绍三种练习李氏形意太极五行拳的方法,欢迎阅读学习。

三种练习李氏形意太极五行拳的方法

一、基本方法:用松柔劲学拳

初学拳应重点掌握姿势要领,内外放松,减少不当用力,学好基本动作,使三型三法(手型、步型、身型、手法、步法、身法)合度,做到式正招圆,这一方法的锻炼要点可以归纳为:松柔、连贯、圆活、姿势正确、动作整齐、进退和顺、均衡稳定七点。在这里的所谓的放松是积极的,不是漫不经心的,更是不可懈怠,是要消除拙力(僵劲),按规矩用劲,以意识贯注于练拳动作过程之中,以动作的虚实变化适度地去完成动作。在陈鑫的《拳论》中说:“沿路缠绵,静运无慌,肌肤骨节,处处开张”,所以我们在练拳初期要先动中求静,中枢神经系统、内脏器官、骨节、肌肉、皮肤同时放松,这样一来不但可以解除疲劳,还可积蓄力量、提高力量、增强耐力、加快速度并有助于提高灵敏度和对抗技巧。因为学拳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不可能一步到位,先用松柔劲,全身放松,把姿势运用圆活、连贯、正确,才不会发生姿势失中、动作僵硬、呼吸紧张、重心不稳等现象,即使有了不正确的现象发生,也便于纠正更改。

这样通过仿照和体会所学拳势,掌握身体各部分姿势要领,养成正确的定型,使拳法处处符合规矩,周身三节六合安排合体,手脚一致,不仅动作准确,上下合拍,而且要体现周身完整一致,全身各处又不可散乱松懈,做到“神气要舒展不拘,运用要圆活不滞”。初步打好基础后,就可形成暗劲,进一步求得全身协调。

 

 二、养气力的方法:用暗劲(阴劲)练拳

暗劲的用法实际上是一种慢练调气、养生、增力的练习方法,在练拳时通过紧张筋、肉,利用神经的传导浑身蓄劲,手臂出拳时,两手含劲一手前推则一手回拉;有如负重或推物而行,所使都是正反劲即阴阳劲,出拳时如顶重物,似顶动,又似顶不动,徐徐而进;向前迈步时双腿含劲,如在过踝之沉泥中行走一般,这里含有一个想象的空间和过程,意识而形随,意出而形到;前腿有踩劲,后腿有蹬劲,十趾抓地,手足运动再配合呼吸。通过暗劲练拳可不断培养力量、柔韧性等身体素质。暗劲为内含之劲,在体外用眼睛是不易被发觉的。“练之以筑其基,以壮其体,骨体坚如铁石,形式气质威严如山”,但这不是浑身紧张僵硬,而是含蓄、沉实、柔韧的。它在外观上看,柔弱无力似棉花,内实积柔而成钢条,可使全身富于弹性和韧性,手臂极为绵软而又极为沉重,全身极为轻灵而又极为稳重。

暗劲在五行拳功法中起到很大作用,它可使我们在练功过程中逐渐提高自己的内力,增强肌肉强度、耐力、骨骼硬度、支持力及五脏六腑的功能;并且可以调和内气,配合呼吸加大机体供氧量,使血脉充盈。这样练习日久,表面看来力量好像没多大,其实周身肌肉群的调动反而增加了,突出了周身完整一体性。劲力运用含而不露、蕴藏于内,提高了身体反应能力、速度、柔韧性等素质。是养生、增力不可缺少的一种练法。

三、技击实用方法:明劲(阳劲)打拳

明劲在五行拳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和暗劲始终贯穿在李氏形意太极拳的练功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练功方法之一。

明劲实际上是全身的爆发力以击打的形式发出,这种经过加强的弹性和韧性力量随时能够集中于一点在刹那间发出,由于全身的爆发力经常性的运用,使身体的肌肉弹性提高,关节韧性加强,增加了人体反应灵敏度和打击速度。

我们现在对明劲出拳做个比喻,手臂如一条有弹性的绳子,拳头好似一块绑在绳子一端的石头,石头向前抛出时,手臂松弛,当石头到位后,绳子又用自身的弹性把它拽回来。这样长期用明劲出拳不但把全身的肌肉充分加强了锻炼,而且可以把项部韧带、脊柱韧带、腰、腿、肩部的韧带都抖动开,增加了其弹性和韧性,以便使人体保持敏捷的反应速度和稳固的攻击力量。并且对颈项疾病,肩周炎及腰腿痛有一定疗效。

明劲发拳,疾速有力,动静分明,“起势如崩墙倒,落地如树栽根”,进退起落,力求轻灵稳健。拳要紧,步要稳,脚要实,发势迅猛,先松后紧,劲力饱满,使周身各部肌肉在相互摩擦抗争中得到锻炼。胸宽实腹,呼吸自然,全身肌肉张弛结合,用劲的部位要刚中有柔,快如闪电,发拳如拉弹簧,既坚实又有弹性,气势如大江泄洪,汹涌不断,连绵不绝。“练之以腾其膜,以长其筋,其劲纵横联络,生长无穷”,“顾打结合,势断劲连,劲变意连,节奏明快刚烈”。

五行拳中松柔劲是基础,暗劲起到养生的功用,明劲有技击功能。我们经常性地运用暗劲和明劲练拳,久而久之,身体上配合内气、内力就会产生一股惊人的合力,当与人交手时给对方造成伤害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这股合力是气、力、劲的高度融合,随时可以调动身体各个部位,集中力点,结合呼吸,发出攻击。但这种“动则变,变则发,快速集中,随心所欲”的劲力技巧和高度的协调技击能力是非常难练的。所以我们学拳是从一个由打基础到熟练,由熟练到精巧,逐步发展逐步提高的过程。每个学拳者要想练出一定水平的功夫,都要下一番苦功,打下扎实基础,对每一个要领,细心悟道,并体现在整个练拳实践中,才会有所得。

李氏太极拳相关文章:

1.武式太极拳的身法要领

2.武式太极拳“敷盖对吞”有哪些认识

3.郝式太极拳

形意拳的开胯练习方法

形意拳发源于山西太谷,形意拳是中国三大着名内家拳拳种之一(形意、太极、八卦),位列中国四大名拳。那么,形意拳开胯练习方法是怎样的?

形意拳开胯练习方法

1、形意拳开胯练习方法一

要开胯,必须把锁住胯的几条大筋(肌腱)拉松。这不容易做到,但还是有可能的。网上可以看到一些练柔功(软骨功)的,胯关节几乎可以像万向轴一样做360度的运动。实用拳法不要求胯有这么大的活动幅度,只要求增加某一特定方向的活动范围,这就是膝盖与丹田或另一侧髋骨尖连线的方向。

胯在这一组关系中处于中节的位置,根据三节运动的原则,根梢两节要向相反的方向对拉,中节则要向根梢连线运动。以前面说的侧马步为例,前膝定住不动,转腰丹田向后拉,前胯向前向上顶。练过基本功的拳友一看就知道,这其实就是提水。当然,胯未开时膝盖不可能完全不动,只能尽量按不动的要求去做。

2、形意拳开胯练习方法二

这个法子是两腿并行站立,用手拿起脚踝,叫骨盆往前倾下去,挺腿走路,一般孩子都很轻松,两手一伸就能抱住小腿了,有人脚下垫了几个砖头都能手掌触地,这说明胯的大转子以及骨盆活络的不错了,用两手抓了脚踝正三圈,反三圈,走完六圈,胯的灵活度立马就不一样了,一天坚持两次,效果还是很好的。

还有一个方向的开胯的法子,两脚肩宽开立,双手合十蹲下去,两肘横顶在两膝间,意象整个骨盆大转子放松,时间是3到5分钟就可以了。也是一天两次。胯摆弄好了,很多问题都能解开了。

开胯对练武的重要性

胯的活动范围,幼童大过成人,因为幼童肢体柔软,气血充盈。但是现代都市人多坐少动,随着年龄的增长,都有不同程度的气滞血瘀,关节处更是如此。故成人的胯关节都有“锈蚀”的现象,年龄越大,锈蚀的越厉害。但即使是年轻人,若未经训练,胯也处于“未打开”的状态。

胯没开的人站正马步,两腿之间的角度很难开到90度以上,而且架子一放低,就会上身前倾,撅屁股。站侧马步时,前胯关节会有一个硬折,上下身的劲路在此处断开,对着这个折断之处略施小力,人就向后倒了。

那么,胯怎样才算打开了呢?开胯,就是增加胯关节向斜上方运动的幅度,减小这个硬折的角度。胯打开了的人,在做正手圈第二步转腰的动作时,这个硬折差不多完全消失了,大腿内侧和小腹几乎处于同一个平面,至少胯弯变圆了。

形意拳动作要求

简洁朴实,其动作大多直来直往,一屈一伸,节奏鲜明,朴实无华。

动作严密紧凑,“出手如钢锉,落手如钩竿”,“两肘不离肋,两手不离心”。发拳时,拧裹钻翻,与身法、步法紧密相合,周身上下像拧绳一样,毫不松懈。

沉着稳健,身正,步稳,“迈步如行犁,落脚如生根”,要求宽胸实腹,气沉丹田,刚而不僵,柔而不软,劲力舒展沉实。

快速完整,形意拳要求“六合”,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动作强调上法上身,手脚齐到,一发即至,一寸为先。

太极拳的练习步骤与方法

太极拳是一项很好的运动,老年人经常锻炼可以起到很好的健身功效。那么太极拳的练习步骤与方法是什么呢?下面和学习啦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太极拳的练习步骤与方法

1、太极拳的练习步骤

先掌握手上的八法和四正四隅方位。五行势,通过五行势来掌握套路中的五种主要步法(进退顾盼定)。经过一段日子的练习和巩固,基本上掌握了太极拳的基础技能后。

学习套路阶段,最好是把一套拳架分为三段来学习,每个动作招式分成四个环节来练习,这样便于既便于牢记乂层层巩固。牢记学会一段要巩固一段,然后再学下一段。直到整个套路学完。

套路学会后除了自己苦练还要跟着教练反复的多练套路,以便教练随时校正拳架。进一步便于从有意识的运动,进人熟练的无意识运动。这时会感觉日练日新,每一天都在进步。

动作熟练后在教练的指导下去领悟一个招式于一个招式巧妙衔接,细心体会势断意不断,藕断丝相连、环环相扣的感觉。慢慢从形体和思想上进入着熟阶段。

在教练的严格指导下,在练习套路中逐步的进行手、肘、肩、脚、膝、跨各关节的放松,认真去体会稍节领,中节随,根节催的整体连贯关系。

2、太极拳的练习方法

2.1、掌握自身重心位置

之所以称太极拳变换无穷的原因是因为,太极通过步法,架势的转变会使自身重心点发生偏移。打拳时,人体重心始终偏于一只脚,否则就会犯“双重”错误。如陈式太极拳的重心偏移还可以四六开、三七开、二八开。根据来力和发力的变化,及时调整两脚虚实及其轻沉比重,以保持自身的稳定。

2.2、提脚高度要适中

原则是进步宜低,退步宜高。低是贴近地面,高为不超过脚踝。这就应特别注意步法转换时脚的高度要适中,行拳过程中身形高度整体上要保持一致,不能过高过低,忽高忽低。同时还应注意“上步脚跟铲地,退步脚尖先行”的原则。

2.3、步幅大小要恰当

移动的步幅大小因人而异,人的身高矮胖腿长各有不一,迈步的大小也不一样。步幅的大小可影响行拳过程中的虚实转换与稳定。步幅太小没办法做到对拉,从而使不上力。步幅太宽重心容易不稳,可能会向后或向前倾。步幅大小以舒适,重心稳固为最佳。

3、太极拳的练习技巧

首先进行放松的诱导,由自然呼吸逐渐过渡到逆腹式呼吸,按练功的说法就是先做好“三调”,即调身、调息、调心,做到身正、息稳、心平;然后做身体放松的调试,由头开始逐渐下松,一直松到脚下,再由脚下依次上松,直至松到头顶,反复调试愈松愈好,以全身通透为佳。自感全身松畅后即可进行开合拉气的训练。

以太极抱球桩(亦称太极桩、混元桩或浑圆桩),熟练后可产生多种自然形变。操演时先自然站立,双臂松垂,引颈、拔背、拉腰、长身,先行“三调”放松,然后两脚开立,略宽于肩,屈膝下蹲,同时两手从腹前提肘沉肩,双臂环抱圆撑,上提至胸前止,掌心向内,掌指相对,距七寸许,拇手指齐鼻,沉肘略低肩,双臂撑圆如抱球,双臂外撑内合,头正项竖,脊直身端,目视掌指间,要做到骨撑、筋伸、肉松、劲缩,手劲缩于肩而达腰,脚劲缩至胯而合于腰,保持要领和要求。

内外相合的上下相随: 在练习拳架时,即懂得了内功与外形相结合的关系,就应用‘以意导气,以气运身“的方法去锻炼。由于运用内气是无形的,内气运用的舒适畅通与否,外形上是看不出来的,而运动拳架姿势则见于外形,每个姿势在运动中与内气相结合的程度和关系如何,是否合于理论要求,应当能细心体会,要运用内气将其贯穿到外形姿势上去。

 

 练习太极拳要注意什么

太极拳动作姿势的基本要求是虚灵顶劲、含胸拔背、松腰敛臀、沉肩坠肘、舒指坐腕、尾阎中正。

在练习的时候如果动作不规范,就不仅会影响你的发挥,还会影响你的体悟内在感觉。

规范的太极拳技术要求气沉丹田、圆裆活髋、内鼓外安、运动如抽丝、迈步如猫行,各种基本技术动作要做到起点准确,运行路线清楚,止点到位,动作连贯,上下相随,手眼配合,从而使身法自如。

练习太极拳的时候一定要在专业人士指导学拳,包括极为重要的帮调桩,纠正动作,指导体悟内在感觉。

练太极拳有什么禁忌

1、忌串门走户:太极拳是内家拳,重点要内外双修,如参杂外家拳的招式修炼就很难登堂入室。

2、忌杂拳同练:练太极拳与其他杂家拳同练,容易造成体内气血散乱,很难练通周天。

3、忌过急速成:功不是单靠学能得到的,而是练出来的,只有练至火喉,才能水到渠成,没有直通车,欲速而不达也。

4、忌过火求功:练太极拳关键是搭好桥,调好息,只有文火攻之才有津液满池,丹药而养。口腔不松,牙关紧闭,搭桥过紧,就会口干味苦,损精耗气。

太极拳练习相关文章:

1.太极拳的两种步法练习

2.练太极拳的合力 教你练出丹田劲

3.如何正确练习太极拳

4.集体练习太极拳

5.修炼太极拳的内功心法

本文Hash:4b5562040412e3c66ca2e0913c712c28693c5048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开心100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