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拳的传统

导读: 泰拳的传统 泰拳的传统1、巫术 泰拳的传统2、神物 泰拳的传统3、文身 泰拳的传统4、拜师仪式 泰拳的传统5、拜师拳舞 泰拳的传统6、战乐 泰拳的传统7、禁忌

泰拳具有明显的宗教色彩,在泰国,佛教虽为国教,但在其实际成分中却混杂了婆罗门教和原始的图腾崇拜。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专门您整理好的:泰拳的传统。

泰拳的传统

泰拳师通过佛教仪式,如求福于高僧,或在擂台上祈祷等等,来保持心境的平和,继而增强置生死于度外的勇气。以佛经所谓“不死”,“无痛”与“无畏”的心态自勉,摒弃痛苦和忧虑,同时向先祖、圣贤祈求庇护及精神力量的支持,使其获胜。

泰拳的传统1、巫术

泰拳自古就与巫术有不解之缘,20世纪50年代名师固恬曾说:“泰拳技艺与巫术,自古时已混为一体,难以分解,凡为拳师,必须谙其术。出赛之前,需邀请法师为其念咒作福,祈保平安。”

最常见的巫术有:赛前行礼,默诵长咒,召唤神灵相助,以增信心。也有部分拳师,赛前请高僧作法,或请巫师施术。其它巫术方法还有奉神物,洒法水,束符巾,吃草药,文身,祭神等等,五花八门。

泰拳的传统2、神物

泰拳师通常佩戴的神物有吉祥圈,符巾,臂环,灵袍,佛像,护身符等等,神物的佩戴有禁忌,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否则将失去神力。

泰拳的传统3、文身

文身不仅是泰国神秘奥妙的民族艺术,而且也是泰拳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泰拳史上有不少名拳师文身,如有“鬼火妖”之称的钱蜀,有“牛郎”之称的沙目,均在胸前文有图案,给人以威武雄壮的印象。80年代的无敌拳手“通天膝”狄西莲,则在其膝盖上铭有符纹,其膝部功夫之精湛,威震拳坛,甚为神奇。
 

泰拳的传统4、拜师仪式

泰拳界在收徒时,非常讲究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身体条件,学拳者需经人介绍或推荐,并经过严格的测试,合格者才能入馆学拳。拳馆每次接收新学生时,都要举行入学仪式,即所谓的拜师礼。这种形式甚至在现代体育院校中选择泰拳课程的学生也不能免除。

入门拳师行弟子之礼,向馆主及师傅立誓,许下诺言,服从馆内的各项规章。许誓之后,随即默思及诵念佛经,师傅为新徒选择一个合适的艺名,艺名通常与其外表、性格相符。自此拳师即被视为拳馆的一员,未经同意不得更换门庭。

泰拳的传统5、拜师拳舞

泰拳师在出赛时特别重视赛前的礼仪,以祈求拳台圣灵的保佑,驱逐邪魔,以便比赛时不受骚扰。赛前的礼仪一般分为两部分:一为拜师,二为漫舞。

拳师登上擂台后,先向教练膜拜。拳手们双膝跪地朝向他的拳馆,家门或出生地,用拳套掩住双眼,身体前俯,直至拳套碰地,祈祷约3分钟左右。祈祷结束后,开始做拳舞仪式,这种拳舞形式因地区和拳馆不同而各有不同的特点,有经验的拳迷一看就知其出自何方。泰拳坛对于拳仪艺术非常重视,历史上曾数次举办纯礼仪的比赛。

泰拳的传统6、战乐

以凶悍闻名于世的泰拳比赛,是在音乐伴奏下进行的,这除了类似泰拳、缅拳、柬拳的赛事以外,在世界各种武技的比赛中是十分罕见的事情。

拳赛消极沉闷时,音乐调子会提高加快,促使拳师提高勇气。每回合的比赛,音乐的音调和节奏都会逐渐加强,配合拳迷们大声的嘶叫,使整个赛场充满格斗的刺激和酷烈气氛。因此,战乐已成为泰拳的传统和特征。

泰拳比赛的传统战乐,由爪哇笛,铜钹,高音鼓,低音鼓四种乐器所组成。

泰拳的传统7、禁忌

泰人视头颅为灵魂居所,非常忌怕头部被人触摸,只有父母和师傅例外,如在赛前拳舞后,师傅会轻拍拳手的头部以祝好运。泰人迷信头若被触,灵魂即受到亵渎,其神圣法力或异能均因此而受损,甚至消失。特别忌讳被女性触摸。

女色一直被泰拳界视为禁忌,认为拳师一旦被女色所染,其精神和力气必受影响,并因此带来厄运。所以凡是拳场拳馆的擂台,都禁止女性踏足,偶遇女嘉宾于拳赛中应邀颁奖或献花时,颁奖礼仪必定在擂台之外进行,女性涉足擂台被公认为是凶兆,这种禁忌已成为泰拳的传统习俗,是不能改变的

传统拳古泰拳的练习

传统拳古泰拳的练功方法,可分为练体魄和练武两大类。锻炼体魄是练拳之基本功夫,古泰拳锻炼体魄的手段纯粹是日常的劳动。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传统拳古泰拳的练习。欢迎阅读!

传统拳古泰拳的练习

有四项日常劳动是必须天天坚持做的。(1)往日;(2)担水;(3)舂米;(4)劈柴。

(1)望日:古代练功法之首项曰“望日”。关于此术的意义有两种说法。一是指眺望朝阳,一可以锻炼眼睛加强目力。其理论是拳师既能阳光刺激而不眨目或昏眩,在角斗时自能集中眼神,应付敌人。另一说则谓望日为拳师风记,凡习武必须早起练跑,因早晨空气清新,是运动最适当时间。昔之拳术教师命徒练跑,与现在不同,不要求作长跑。

可能是前人还未明了长跑的益处。练拳者跑步,须择田野崎岖路径,以强化腿部各处筋腱肌肉,并需在草地卧下翻覆滚转,让身体皮肤与草木砂石磨擦,与露水接触,久而使皮肤强韧,可抵御打击。同时练者可习惯卧地活动,在临阵跌倒时能应战。

(2)担水:前人运水的方法有多种,其中以竹匣装盛最普通。另有一种传统方法,是用竹竿,竹节长而皮薄,制成竹简,长1.5~3米,贯通中间竹壁,即形成柱体形盛水器。练武人运水,以肩担或用臂挟于腰间方式,徒步运送。由于行程长远,以此法练功不但可以增强肩膊膂力,更因腰肋长期用头劲低压重物,久而坚强异常,在打擂时对抗敌人攻踢,裨益极大。


传统拳古泰拳的练习

(3)舂米:此练功方法,可壮腕力及强化整个上体肌肉。舂杵是坚木造成,重约6磅,长1~1.5米,头尾粗而中间一段较细,谓之颈,便利手执,其健身功效与哑铃或槌棒无异。舂碓又名舀,形如石盆。

动作时须精力集中,杵须击向桩碓中央,熟练后可在杵下击时松手,俟其反弹时复握之。如是一放一收活动,可养成节奏,双手更可轮流练习,手部握力久而增强。

还可同时有二三至四人齐练,使杵时须合节奏,此起彼落,相辍不绝。手力不足,错失节拍,则桩杵互撞,劳而无功。

(4)劈柴:古人以木生火,入山伐木取薪为常事。长柄斧是伐木的主要工具,伐断后运回居处,这项劳动对于手掌、肩膀、背脊肌肉的发达特别有助,拳师常练之,功效尤佳。

门徒正式习拳术,先学握拳及站桩,后习各式基本拳法,随即要练习各种武功,其中最重要的有六项:即布功,打柠檬、粉试、早浴、踢香蕉树、拖桥。

(5)布功:古代基本练习法门之一,目的在巩固拳桩,能在进退时常保持戒备姿势,无懈可击。

其方法是将浴布(泰族男女各惯用的)褶成条状,披于颈上,布尾缠裹拳头,双手握紧,左手高擎于眉心前方,约24~36厘米,另一手侧提于颔侧,两肘悬空,距肋部12~16厘米,是以为“式”,实同拳桩无别。行动时向前迈步,或左或右,式须不变,即进左足时左拳为锋,右进时右拳为锋。

此功练好,拳师在角斗时自然无时不以拳桩向敌,以肩臂掩护身体,拳头因惯受浴布牵引,坚定不堕。

练习重头是双拳随身体移动而变位,动作要娴熟,轻巧活络,浴布同时沿颈拽动,故须小心勿为擦伤,使成为一种习惯动作和姿势。

浴布功练好后,即改用两巾,各裹一拳头,形同圆枕,布尾捏于手心,不见手指,如此两人持枕对练,熟习拳路及挡架功夫。

练习时不以全力出击,以轻灵为法,挡格拳多用前臂招架,配合摇身闪避。熟悉后,裹拳方式改为露指,与缠麻拳头相近,同样对战,并加强力度,手法运用亦增,故须加倍谨慎防守,久习后防守自然严密,倘失慎则难免有损伤。

(6)打柠檬:打柠檬是专门提高准确性及灵敏性的锻炼方法。

其方法是在悬空的竹竿上,以线吊柠檬击之,以柠檬被击至下沉为准,以增拳功。

(7)踢香蕉树:昔日泰拳师练腿,香蕉树是重要工具,而踢香蕉树是主要练功之法门。

其方法为取1.5米左右的香蕉树干,直径18~20厘米,立于平地上,发腿踢之,左右连环,不能踢倒香蕉树,而利用腿击之力把持树干平衡,故双腿必须不停地快踢,又可练高低踢法。熟练后进而用两米长茎,照样行动。

(8)拖桥:练腿的另一种方法,是拳师加强单腿立平衡力的妙法,泰拳术以腿击为主要招数,用腿根基不稳定不行,故有此法之练习。

行动方式,为两人对立,一人牵拉练者一腿,快速进退,或旋转托拽,对方被拖动时,须以独腿站立,应变消解不被拖倒。同时,手部戒备姿势须紧守不懈。

练就后,拳师单足立地时,架势平稳,且心理上布至仓惶,被人乘虚而入。

前代拳师练步,依循罗盘八个方向作进退练习,名谓八方运足法。

上面只是概括地介绍了古代泰拳地一般情况,由此可以了解古泰拳高手们对于体育科学虽不甚明了,但在武术修练方面,都能充分利用天然资源,作为练习工具,并且取得辉煌成果。古泰拳师的这些练功方法,有仍值得现代泰拳师及搏击高手们仿效和学习。
 

看了“传统拳古泰拳的练习”文章的人还看了:

1.古泰拳练习

2.古泰拳练法

3.古泰拳基本拳法与招式

4.古泰拳步法

5.古代泰拳的训练方法

 

传统泰拳的练习

古时泰拳师的训练方法,各具特点,各派师傅授徒,俱以循序渐进方式为原则,无捷经可寻;试图急功近利,不但难有成就,反而有害。一般名师传技,视培养体质及自卫本能为首要,师傅若认为弟子因资质所限,筋骨差劣,屡练无功,技术欠佳,则绝其学习和修炼机会,可见古泰拳师傅,门楣观念甚深,对弟子功夫造诣的要求极严格。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传统泰拳训练。欢迎阅读!

 

 传统泰拳训练

练功方法有:(1)望日、(2)担水、(3)舂米、(4)劈柴、(5)布功、(6)打柠檬、(7)踢香蕉树、(8)拖桥。可分为练体魄和练武两大类。锻炼体魄是练拳之基本功夫,古泰拳锻炼体魄的手段纯粹是日常的劳动。

其中望日、担水、舂米、劈柴日常劳动是必须每日坚持做的。

(1)望日:古代练功法之首项曰“望日”。关于此术的意义有两种说法。一是指眺望朝阳,一可以锻炼眼睛加强目力。其理论是拳师既能阳光刺激而不眨目或昏眩,在角斗时自能集中眼神,应付敌人。另一说则谓望日为拳师风记,凡习武必须早起练跑,因早晨空气清新,是运动最适当时间。昔之拳术教师命徒练跑,与现在不同,不要求作长跑。

可能是前人还未明了长跑的益处。练拳者跑步,须择田野崎岖路径,以强化腿部各处筋腱肌肉,并需在草地卧下翻覆滚转,让身体皮肤与草木砂石磨擦,与露水接触,久而使皮肤强韧,可抵御打击。同时练者可习惯卧地活动,在临阵跌倒时能应战。

(2)担水:前人运水的方法有多种,其中以竹匣装盛最普通。另有一种传统方法,是用竹竿,竹节长而皮薄,制成竹简,长1.5~3米,贯通中间竹壁,即形成柱体形盛水器。练武人运水,以肩担或用臂挟于腰间方式,徒步运送。由于行程长远,以此法练功不但可以增强肩膊膂力,更因腰肋长期用头劲低压重物,久而坚强异常,在打擂时对抗敌人攻踢,裨益极大。

(3)舂米:此练功方法,可壮腕力及强化整个上体肌肉。舂杵是坚木造成,重约6磅,长1~1.5米,头尾粗而中间一段较细,谓之颈,便利手执,其健身功效与哑铃或槌棒无异。舂碓又名舀,形如石盆。

动作时须精力集中,杵须击向桩碓中央,熟练后可在杵下击时松手,俟其反弹时复握之。如是一放一收活动,可养成节奏,双手更可轮流练习,手部握力久而增强。

还可同时有二三至四人齐练,使杵时须合节奏,此起彼落,相辍不绝。手力不足,错失节拍,则桩杵互撞,劳而无功。

(4)劈柴:古人以木生火,入山伐木取薪为常事。长柄斧是伐木的主要工具,伐断后运回居处,这项劳动对于手掌、肩膀、背脊肌肉的发达特别有助,拳师常练之,功效尤佳。

门徒正式习拳术,先学握拳及站桩,后习各式基本拳法,随即要练习各种武功,其中最重要的有六项:即布功,打柠檬、粉试、早浴、踢香蕉树、拖桥。

(5)布功:古代基本练习法门之一,目的在巩固拳桩,能在进退时常保持戒备姿势,无懈可击。

其方法是将浴布(泰族男女各惯用的)褶成条状,披于颈上,布尾缠裹拳头,双手握紧,左手高擎于眉心前方,约24~36厘米,另一手侧提于颔侧,两肘悬空,距肋部12~16厘米,是以为“式”,实同拳桩无别。行动时向前迈步,或左或右,式须不变,即进左足时左拳为锋,右进时右拳为锋。

此功练好,拳师在角斗时自然无时不以拳桩向敌,以肩臂掩护身体,拳头因惯受浴布牵引,坚定不堕。

练习重头是双拳随身体移动而变位,动作要娴熟,轻巧活络,浴布同时沿颈拽动,故须小心勿为擦伤,使成为一种习惯动作和姿势。

浴布功练好后,即改用两巾,各裹一拳头,形同圆枕,布尾捏于手心,不见手指,如此两人持枕对练,熟习拳路及挡架功夫。

练习时不以全力出击,以轻灵为法,挡格拳多用前臂招架,配合摇身闪避。熟悉后,裹拳方式改为露指,与缠麻拳头相近,同样对战,并加强力度,手法运用亦增,故须加倍谨慎防守,久习后防守自然严密,倘失慎则难免有损伤。

(6)打柠檬:打柠檬是专门提高准确性及灵敏性的锻炼方法。

其方法是在悬空的竹竿上,以线吊柠檬击之,以柠檬被击至下沉为准,以增拳功。

(7)踢香蕉树:昔日泰拳师练腿,香蕉树是重要工具,而踢香蕉树是主要练功之法门。

其方法为取1.5米左右的香蕉树干,直径18~20厘米,立于平地上,发腿踢之,左右连环,不能踢倒香蕉树,而利用腿击之力把持树干平衡,故双腿必须不停地快踢,又可练高低踢法。熟练后进而用两米长茎,照样行动。

(8)拖桥:练腿的另一种方法,是拳师加强单腿立平衡力的妙法,泰拳术以腿击为主要招数,用腿根基不稳定不行,故有此法之练习。

行动方式,为两人对立,一人牵拉练者一腿,快速进退,或旋转托拽,对方被拖动时,须以独腿站立,应变消解不被拖倒。同时,手部戒备姿势须紧守不懈。

练就后,拳师单足立地时,架势平稳,且心理上布至仓惶,被人乘虚而入。 前代拳师练步,依循罗盘八个方向作进退练习,名谓八方运足法。

上面只是概括地介绍了古代泰拳地一般情况,由此可以了解古泰拳高手们对于体育科学虽不甚明了,但在武术修练方面,都能充分利用天然资源,作为练习工具,并且取得辉煌成果。古泰拳师的这些练功方法,有仍值得现代泰拳师及搏击高手们仿效和学习。

本文Hash:e9ae72ec736b074f80f7ee1580aa9dd3a40da13e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开心100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